甲午战争本可避免光绪造成了甲午悲歌 1861-94年33年洋务中兴(转载)

甲午战争本可避免 却因光绪造成了甲午悲歌_搜狐历史_搜狐网 http://www.sohu.com/a/121217117_552029

这一段历时对于国人来说是不愿意述说的,是屈辱的历史。对于我来说,甲午战争是本可避免的,却因为光绪的性格逐步走进了历史的涡轮里。1894年,这一年发生了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历时差不多八个月,最终以惨败结束,可以直接说破灭了清朝狂妄的美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在一定特定条件下产生,也许就是一小小的蝴蝶效应可能都引起轩然大波。现在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光绪决定打甲午战争的底气是什么。其中的细节我在这就先不提,先来说说主要的情况。

在我们所学的历史知识体系中,对于晚清政府一直都是乌鸦呀的一片,不是鸦片战争就是太平军义和团,还有八国联军、割地赔款,所有不顺的都发生在一块。其实我们都误解了,在整个清朝末年期间是有33年的好日子的,如果我们生活在那33年里,就会觉得,这是清朝的中兴时代。虽然清朝在1840年爆发了第一鸦片战争,1856年太平军起义、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可以说是一塌糊涂的,但是在1861年一直到1894年中国都是发展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可能都会联想到是大国崛起的景象,也正是这33年里的岁月给了光绪帝打甲午战争的决心。


第一个重要的事件就是187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情,当年新疆的阿古柏受沙俄的庇护要独立新疆,左宗棠前前后后花了三年时间平叛了新疆,直接把造反领袖阿古柏给弄死,但是还有一个地方就是现在叫伊犁的地方还在沙皇的手中。作为当时的清廷政府当然是不愿意丢掉,就先派崇厚谈判,可这个人是个草包,竟然被俄国忽悠的签了字承认。朝廷是当然不愿意的,就把草包给杀了,这时左宗棠都准备和沙俄打仗,正好左宗棠和他儿子去谈判,竟然把伊犁给要回来了,沙俄可是吃肉不吐骨头的国家,让他吐出了伊犁,这在当时来说可是不得了的事情。第二件事就是在1880年代发生了中法战争,一个叫冯子材的将军在镇南关打退了法国人,直接影响到法国内阁倒台,通过这两件事,直接大幅度的提高了中国的地位。在这一段时间之内,日本还是清朝的附属国,例如在1872年,日本想要在本国开设通商口岸还是要恳请清廷批准。


在这33年间,慈禧和她的亲王大臣们还是改革派,开始了洋务运动,向西方国家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新办工业,增加国库收入,储备了一大批海军军事人才,同时也强大了军事装备,所以这是发动甲午战争的底气和基础。

另外光绪内在的原因,就是亲政了,很多事是不需要通过慈禧太后了,光绪这时的心态就是天高任鸟飞,当时才24岁,正是雄心壮志之时。由于从小光绪受到慈禧的压制,性格上是有点反叛,也就等待着机会急于表现自己,由于受到正统的皇帝教育,对于近代的战争及政治决策的判断就显得十分幼稚。

在甲午战争爆发之前,很多的老臣是不赞成打,其中就包括李鸿章,李鸿章是清楚的,虽然这几十年军事装备大力发展了,但是还是不够成熟的。光绪他认为日本是我们的附属国,小小国家怎么会干得过我们呢,光绪帝又比较重视清流,清流是主张打的。比如当时有个叫著名的清流叫文廷式,他就说李鸿章为什么不愿意打呢,就是因为他是靠洋人撑起来的,是要保存实力,不肯替国家出力等等,所以光绪一听就觉得有道理,然后搬来康熙当年征战 的战例,学习康熙指挥这场战斗。说到这,不得不说一句,用康熙当年冷兵器对战的方式指挥现代化的战争,这必然是要吃亏的。


结局当然是清楚的,就是甲午战争失败,割地赔款,不得不说的一句就是,关于割地这条例,其实是光绪提出来的,光绪知道甲午要失败了,为了尽快息事宁人,就向谈判的李鸿章说要割地,当时慈禧是不愿意的,说如果非要割地那就大不了再回来打一仗。李鸿章在谈判时,光绪就让总理衙门发电报告诉他割地是最后底线,可是电报被日本人破译了,所以最后签订了耻辱的《马关条约》。

我也只是分析了大概的历史事件的经过,我不是要抹嘿或者洗白某个人,我对待历史的态度就是客观公正的。这场战争真正的决策者是光绪,如果光绪能够理性分析国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采取和平方式把战火扼杀在摇篮里。我个人觉得光绪在处理这件事上是比较盲目自大才导致了甲午悲歌!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5 18:51:14 +0800 CST  
@葡萄牙月桂 2018-05-25 19:26:56
欣赏佳作
-----------------------------
甲午战争的失败,非小日本军事力量强于大清国,明矣!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5 20:02:31 +0800 CST  
关于割地这条例,其实是光绪提出来的,光绪知道甲午要失败了,为了尽快息事宁人,就向谈判的李鸿章说要割地,当时慈禧是不愿意的,说如果非要割地那就大不了再回来打一仗。李鸿章在谈判时,光绪就让总理衙门发电报告诉他割地是最后底线,可是电报被日本人破译了,所以最后签订了耻辱的《马关条约》。

光绪要求割地,他有这权利。后世多事之徒,可休矣!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5 20:04:04 +0800 CST  
@中国杨神经 2018-05-25 20:21:31
楼主所言极是,光绪是个洋奴,政治上没有慈禧老辣,学会一点西方技术,购买一些西方的军舰,就认为可以打仗了。
战争的胜负不是武器,而是人的智慧。
蒋介石是政府军,飞机坦克大炮都有,毛泽东是土匪,只有小米加步枪。毛泽东打败了蒋介石不说,还在朝鲜战场上打败了美国强大的联合国军。
论清朝的军事实力,比日本强大的多,由于光绪不懂军事,清朝那些指挥军队的将领们没有智慧,缺乏团结,最后败给日本。
......
-----------------------------

光绪,娃娃也,好大喜功!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5 21:26:29 +0800 CST  
@mars_xu 2018-05-26 19:29:03
两个基本史实:
首先,甲午战争基本上是“后党”在唱戏,光绪的嫡系基本靠边站。
其次,纵观甲午全程,大清无论是在外交还是军事,战术还是战略,都完全是被动的守势,哪里有“主战”的意思?
如果连基本史实都搞不对,那就别谈论这个话题了。
-----------------------------
在我们所学的历史知识体系中,对于晚清政府一直都是乌鸦呀的一片,不是鸦片战争就是太平军义和团,还有八国联军、割地赔款,所有不顺的都发生在一块。其实我们都误解了,在整个清朝末年期间是有33年的好日子的,如果我们生活在那33年里,就会觉得,这是清朝的中兴时代。虽然清朝在1840年爆发了第一鸦片战争,1856年太平军起义、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可以说是一塌糊涂的,但是在1861年一直到1894年中国都是发展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可能都会联想到是大国崛起的景象,也正是这33年里的岁月给了光绪帝打甲午战争的决心。

这就是基本历史实相。

后党与帝党的说法,完全是康有为这个骗子欺骗国人的说法。

大清朝欧美列强惧不敢小瞧,你一个百姓敢说大清不敢【主战】,十分荒谬!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6 19:54:04 +0800 CST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字数:2652

发表时间:2018-05-26 02:51:1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27 23:48:55 +0800 CST

评论数:2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