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年建国时一边倒的政策

任何政策的出台都离不开当年的具体背景

那当年中国是个什么国家?
是国之神器给美国把持,甚至于公开开预中国内政与人事废立的国家.
是经济命脉,工业基础都受制于人的国家.国内买办代理人多如牛毛
因此当年外交提了个说法叫打扫好房子再请客

什么叫打扫好房子?
就是要把内部这些外国的代理人清扫出去后,把国家自主权拿回来后再来交朋友.
当年中国旧政权中的所谓代理人都是谁豢养的?是美国!!
因此这个无可避免的要与美国人的利益与期望值发生冲突!

而且别忘了当年中国还是处于内战中

当年还有个时刻想着要反攻大陆的蒋政权,一边是与美国签订了所谓通商友好协议将中国几乎所有主权拿出来共享的蒋,一边是搞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土共.美国会选谁?
这点于印度是完全不同的.印度当年是英殖民地,其建国前与美国的交往很少,国内也没有强大的亲美集团.他可以两面游走.而美国也乐见英国势力的衰退.

所以当年一边倒到国内三反五反,这是第一次打扫房子

事实证明与苏联结盟远好于亲美,光头亲美几十年国内连个坦克都造不出来.工业基础屁都没有.而毛泽东与苏联结盟短短几十年建成了强大的工业国防体系.核弹卫星战机都有了
当然,在与苏联结盟后也会慢慢滋生出一些亲苏的势力,苏联也会想着影响中国,因此后面有中苏论战,珍宝岛
这也是第二次清扫房子/
这就是一个大国要独立自主发展的必然代价
至于说毛泽东时苏联陈兵百万,又打了抗美援朝.这是毛泽东不行吗???

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这是毛泽东太牛逼了!!
中国百年屈辱,在毛泽东之前百年中根本不可能有同时与两大强国对阵的时候,因为只要跟一个国家交恶.
人家早就打了进来,基本就到灭国的边缘了
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基本都是敌军长驱直入,只有在毛泽东时代能同时对强苏捍美强硬却能遏制住敌人不敢轻动!
中国百年来第一次真正做到了御敌于国门!

郎咸平说邓的改革是依赖于毛泽东留下的一片沃土,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换个时代
在毛泽东之前,邓有改革开放的条件吗?
你长江上满是外国洋轮,你的国内矿藏经济军队金融都仰人鼻息活着,你有个什么筹码去跟人家谈开放??人家要的东西你不给直接就拿了.需要你同意吗?

楼主 JY祸国N  发布于 2017-12-27 17:37:13 +0800 CST  
2017-12-27 22:21:39.87
纵观中国历史,所谓开放,所谓引进外资。
这几十年比起解放前远远不够
解放前的开放那才是真开放,遍地的洋船外国军舰。到处都是租界。所谓开放口岸十几个。
结果中国富强了吗?民生改善了吗?
楼主 JY祸国N  发布于 2017-12-27 22:24:26 +0800 CST  
其实从中苏改革的不同结果可以明显看出,一个国家要开放最基本的条件有二。

1.强有力的中央集权

2.强大的军事实力
当年苏联就是在第一点上遭到灭顶之灾
我国当年也差点栽了跟头
楼主 JY祸国N  发布于 2017-12-27 23:22:51 +0800 CST  
但靠强大的中央集权,靠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中国才避免了灭顶之灾
楼主 JY祸国N  发布于 2017-12-27 23:24:31 +0800 CST  
如果按二十六年为一个阶段。改开第一阶段其实乏善可陈。
楼主 JY祸国N  发布于 2017-12-28 00:00:14 +0800 CST  
别说日本,建国时中国连印度都比不上。所有工农业指标都远远落后于印度
楼主 JY祸国N  发布于 2017-12-28 09:48:29 +0800 CST  
2017-12-07 16:17
276楼
1950年印度铁路长度54000公里,同期中国铁路里长仅21000公里.印度是中国的两倍多

1950年印度钢产量为137万吨,而中国才60万吨,超过中国整整两倍多

1950年印度发电量88亿度,中国才45亿度,有超过中国近两倍

印度当时的化肥产量是我们的 4 倍

生铁产量是我们的 7 倍,水泥产量是我们的 4 倍,铁矿产量是我们的 2.7 倍,

石油产量是我们的 2 倍

以上可以看到,在建国时印度的工业化水平已远远超过中国.

再谈毛时代

铁路里上:到1980年中国铁路总长达52500公里新修铁路30000公里,而印度30年修建铁路仅6800多公里.

毛时代中国铁路新建公里数是印度同期的近六倍,\

钢产:1952年中国钢产135吨已经拉近中印的距离,到1953年钢产就反超印度.到78年中国钢产已是印度的三倍

发电量:在国民党吹牛逼的黄金十年,加上日占满州的发电量,中国超过印度,但从未超过百分之五十以上

1945年后印度开始反超,1950年反超中国.

但到78年毛时代结束,中国发电量超印度三倍多!

楼主 JY祸国N  发布于 2017-12-28 09:50:46 +0800 CST  
但是呢,这里边确实有问题。因为这个毛岸英是1945年12月从苏联回国的,距离他去朝鲜啊,还有五年的时间。毛泽东在1943年延安整风之后已经成了党的最高领袖,毛泽东思想已经写进党章了。这个时候儿子从国外回来,培养接班人那可是恰逢其时啊。要知道蒋经国37年年底回国,仅仅过了几个月初就当上少将了。

1945年到1951年这六年里边是不是没仗可打呢?也不对呀,这几年正好是中共的军队打的仗最多,打的最为顺风顺水的六年。国共内战1945年9月全面爆发,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哪儿都在打仗。还是跟国民党打,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因为国军的战斗力比较战五渣嘛,对不对?这个时候比如说,派毛岸英去东北给林彪当个参谋,那还不是很简单的事儿吗?对吧?当时已经有了比较稳固的北满根据地,在司令部呆着还是比较安全的。

等到辽沈战役结束以后,师部也比较安全了,就可以去当个师政委嘛。再跟随东北野战军挥师南下,配一个能干的师长负责指挥,那个时候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肯定的不停的打胜仗嘛,一口气把蒋介石赶到台湾去,不需要什么很强的军事才能,也不会有什么危险。几场胜仗一打,这不就可以提拔上来当个纵队政委了?然后占领某个地区,直接就从纵队政委改成地委书记,这不就党政军的资历都有了,一步一步上来了?

但是呢,在这五年里,毛泽东啥军事任务也没有交给毛岸英去干,而是让他去学种地,参加农村的劳动。后来又参加搞土地改革,也没什么实权,主要就是做宣传、文秘工作。建国以后,又去一家工厂当了党支部副书记。既不去军队,也不去政府。总之呢,就是完全没有要从党政军各方面来培养他的这个迹象。

楼主 JY祸国N  发布于 2017-12-28 11:01:42 +0800 CST  
第二呢,这是和世界第一强国作战,当时啊,共产党的军队,打国民党是比较轻松的,但是打日本人的军队,就非常吃力。日军的装备好,而且单兵作战能力极强。而日军呢,是打不过美军的。美军的战术素养也很高,但最重要的是它们的装备火力非常的强。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和美军在装备上,是存在代差的。就是说不是一个时代的,就好像当年鸦片战争时期英军是热兵器,清军是冷兵器一样。中国这边还是传统步兵装备,也就是步枪机枪加火炮,而美军已经是海陆空立体作战了,空中有飞机、地上有坦克和装甲车、海上有战舰。在人类战争史上,存在代差的两支军队交战,基本都是落后的一方惨败,很少例外。即使有少数的例外,也是落后的一方在自己的国家抵抗侵略获得的胜利。比如这个埃塞俄比亚抵抗意大利的入侵。在没有主场优势的情况下,武器落后对方一个时代的军队取胜的案例还从来没有出现过。

在这种情况下,你把自己的儿子送上战场去“镀金”,可以说是非常愚蠢。你要说把你欣赏的某个干部送上去锻炼锻炼还可以,因为万一牺牲了还可以再选。这个能接班的儿子可就这么一个,死了就没有了。

实际上啊,我们说的彻底一点,我们站在毛泽东个人地位的角度考虑,为他培养儿子接班的大局考虑,最好的选择不是派毛岸英去朝鲜,而是根本就不要打这场战争。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已经很巩固了,领导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统一全中国,这个功劳还不够大?中国历史上,从纯粹的草根底层出身,白手起家,统一中国成为最高领袖的人只有三个,汉高祖刘邦、明朱元璋,还有就是毛泽东。平均一千年才出一个。到了这个地步了,你还追求什么?朝鲜战争打赢了,你还是最高领袖,没办法进步了。那万一要是打输了呢?

当时中央高层除了毛泽东和彭德怀,其他人基本都反对出兵朝鲜。大家都觉得好不容易把国民党赶到海岛上去了,大陆统一了,打了这么多年仗,现在应该抓进时间搞建设。简单来说呢,就都是求稳。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你力排众议主张出兵,一旦打输了,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很有可能就要动摇了。对不对?大家都说不要打,你非要打,结果打输了,牺牲了几十万青壮年,把国家经济搞垮了,那必须要有人为此承担责任啊!那你就要下台,或者说退居二线,至少也要取消你的最终决策权,以后大事儿小事都要大家投票决定,不能再听你一个人的了。

楼主 JY祸国N  发布于 2017-12-28 11:03:02 +0800 CST  
因为那个时候党内意见很一致,仗打的比较顺,派自己儿子去参军,就有培养接班人的嫌疑。只有到了朝鲜战争,为了说服党内同志团结起来支持入朝作战,为了鼓舞志愿军的士气,他才决定让毛岸英入朝作战。

注意,这个决定不会是毛岸英主动请战的,而是毛泽东自己的决定。因为毛岸英入朝的时间是在援朝战争爆发之前。是和派彭德怀入朝同时做出来的决定。当时关于是否参战的争论拖了很久,党内没有一致意见。一直到10月份,美军都已经快打倒鸭绿江边了,形势非常危险了,再不做出决定就来不及了。

10月4号,彭德怀还在西北地区主持规划建设大会,根本没有出国打仗的准备。突然接到通知让他去北京开会,会开到一半就走了。当天下午到了北京,毛泽东就找他谈朝鲜战争问题。彭德怀当时没有表态,回去想了一晚上,才来告诉毛泽东:我赞成你的决定。也就是说10月5号才最终定下来出兵朝鲜。

根据聂荣臻的回忆,毛泽是10月6号告诉他让毛岸英去给彭德怀当俄语翻译。10月19号,彭德怀就带着一个秘书和两个警卫员秘密进入朝鲜;10月23号,彭德怀的第一批司令部成员进入朝鲜跟他回合。而毛岸英就在10月23号入朝的这第一批人中间。整个过程都是高度保密的。直到11月2号,志愿军已经跟美军交上了火以后,国内才发表声明支持志愿军入朝作战,开始进行公开的政治宣传。

也就是说,毛岸英决定入朝的决定,是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前就做出了。在这么紧张和高度机密的战争节奏中,不会出现在工厂里工作的毛岸英听说朝鲜战争爆发,然后主动要求去参战的情况。毛泽东也不会有这个闲心来考虑说,诶,这次打朝鲜是个好机会,可以让我们家岸英去捞点资历,回来以后好提拔他做官接我的班。就算要考虑,那也应该是这段最紧张最惊险的时间过去了再说。因为早在10月9号,毛岸英入朝前半个月,斯大林就通知毛泽东说,我们的空军还没有准备好,暂时不能给你们进入朝鲜提供掩护,大概要再过两到三个月才能准备好。如果说真的要去熬资历、去镀金,那可以等两三个月以后有了苏联空军保护之后再去嘛,那不是安全得多了?对不对?

实际上,就在10月22号晚上进入朝鲜的路上,跟毛岸英同一批入朝的人中间,39军司令部参谋处长何凌登,就在汽车上被美军飞机的子弹打中牺牲了。所以那是极端危险的,由于美军具有绝对的空中优势和强大的空中打击力量,任何人,包括彭德怀在内,只要一踏入朝鲜,就随时有生命危险,不会因为你是当参谋还是当翻译而有所区别、不会因为你是主席的儿子还是农民的儿子而有所区别。入朝之后一个月,毛岸英就牺牲了,死于美军的空袭。




我们有理由相信,毛泽东派毛岸英入朝作战,绝不是为了把他培养成接班人,而是在顶着党内大多数反对意见,做出抗美援朝的、关乎国运的这么一个重大战略决策的时刻,面对美国这么强大的对手,为了取得党内高层的支持,激励志愿军战士的士气,让全党全军团结起来不惜一切代价争取战争胜利,主动做出的这么一个决定。这是一个伟大的决定,一个富有献身精神的决定。
楼主 JY祸国N  发布于 2017-12-28 11:07:03 +0800 CST  

楼主:JY祸国N

字数:4231

发表时间:2017-12-28 01:37:1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1-04 12:28:52 +0800 CST

评论数:20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