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金庸政治学(已出版)

金庸政治学(26)搞笑的昆仑
1、隐患多多的昆仑
昆仑派在《倚天》中的出场,其实很值得称道,“昆仑三圣”何足道是金庸小说中一个难得的潇洒人物,琴剑棋三绝,可到了铁琴先生何太冲的时代,这个六大派之一就略显猥琐。
您就将就点吧,这六大派说着好听,可除了跟主角有千丝万缕关系的武当外,其他门派都不太地道,至于昆仑和华山这种龙套门派,整体表现更是只能用猥琐来形容。
与武当和峨眉一样,昆仑的崛起也是利用了改朝换代的当口。前文说过,南宋灭亡时,众多侠义人士投身救国之战,殉国者众,武林难免人才凋零,也制造了势力重新划分的契机,一批新的武学天才趁机开宗立派,何足道便是其一。
由于地域缘故,昆仑派带着天生的神秘感,比如天鹰教的白龟寿在向殷素素介绍昆仑派的高则成和蒋涛时,就表示“昆仑派威震西域,武学上有不传之秘”。而在何足道立派之后的数十年间,昆仑派的势力已然遍布西域,书中提到,张无忌跟随苏习之和詹春前往昆仑时,“一路平安无事。到得西域后,昆仑派势力雄强,更无丝毫阻碍。”
而在中原,昆仑的名气也很大,位列六大派之一,何太冲本人也是一代宗主。
与其他门派一样,越发展壮大,人越多,选领导时就越麻烦,昆仑同样出现了夺位战。书中提到,上一任掌门白鹿子“因和明教中一个高手争斗而死,不及留下遗言。众弟子争夺掌门之位,各不相下”。
这其实是个意外,如果白鹿子老兄不是暴毙,那肯定有时间指定接班人,虽然弟子们免不了暗斗,但只要他压得住场面,大家就不至于明争,可他老人家这仓促一去,事情就麻烦了,大家得自由竞争了。这个时候,拳头就成了关键,谁势力大谁说了算。
光靠自己拳头硬还不行,拉帮结派也很重要,这个时候,帅哥开始占便宜了,这场夺位战具体情况是这样的:“班淑娴是昆仑派中的杰出人物,年纪比何太冲大了两岁,入门较他早,武功修为亦不在他手下。何太冲年轻时英俊潇洒,深得这位师姊欢心”,大家争夺掌门之位时,“班淑娴却极力扶助何太冲,两人合力,势力大增,别的师兄弟各怀私心,便无法与之相抗,结果由何太冲接任掌门”。
看来在男女搭配的门派里,长得好真是天然优势啊,平时练功有女生递汗巾送水果,关键时刻还能帮忙打架,何太冲帅哥过着幸福的生活。
但对于整个昆仑派来说,就显得不太幸福了,这桩事起码暴露了四个问题——
第一、昆仑弟子整体品质不高。权力考验人性,上任领导(还是授业恩师)不幸去世,尸骨未寒,大家就开始闹腾了,素质实在不咋地,按照选干部以德为先的标准,这群人没一个靠谱的。我曾分析,武当接班人的确立也经历暗战,但这些暗战均在可控范围内,大家表面上仍是亲密无间,而且一旦面对外敌,更是会立刻形成合力一致对外,这就是一个成熟的团队,相比之下,昆仑显然不成气候。
第二、昆仑派没有出类拔萃的弟子。何谓出类拔萃?自身业务能力强、威信高,振臂一呼,就算不是一呼百应,起码后面也有几个跟着的,能够形成一派。这样的人,昆仑还真没有。因为没有特别出类拔萃的人,所以大家都在各自为战,唯一结盟的是何太冲和班淑娴,还是因为小何长得帅。更可怕的是,这俩人结盟了之后,其他师兄弟居然仍是各怀私心,以致无法对抗,这既说明这群人十分短视,关键时刻也不会妥协应变,连临时结盟都办不到,也说明确实无人具备号召力。
第三、何太冲并非大弟子,班淑娴入门就比他早,也没有明显高人一筹的实力(需要由班淑娴襄助才能压制同门),加上白鹿子死后的乱局,证明了昆仑并没有严格的接班人制度(无论立长还是立贤),全靠上任掌门指定,这可谓制度隐患。
第四、何太冲上位后,因为感激班淑娴相助,便与这位师姐成婚。姐弟恋很美好,可昆仑派就此成了夫妻档,大家都知道,领导夫人参政是个麻烦事,容易导致权力过于集中,甚至变为家天下,如果领导夫人脾气不太好,那底下人工作就更难。好在班淑娴没有子嗣,不然还会存在未来接班人的选择问题。
这样的昆仑,注定问题多多。
楼主 笨笨大头  发布于 2012-03-26 17:31:14 +0800 CST  
2、小家子掌门
铁琴先生何太冲,昆仑掌门,大人物一个,长得也不错,“神情甚是飘逸,气象冲和,俨然是名门正派的一代宗主”。
但大人物不等于有大气魄,何太冲就是个小气领导。
他带着门徒上武当山为张三丰祝寿时(当然,实际是为了逼张翠山说出谢逊下落),张三丰亲自出门迎接,刚坐下不久,崆峒五老来了,“当世武林之中,少林、武当名头最响,昆仑、峨嵋次之,崆峒派又次之。崆峒五老论到辈分地位,不过和宋远桥平起平坐”,但张三丰甚是谦冲,还是亲自出去迎接。何太冲坐在一边就不乐意了,心想“崆峒五老这等人物,派个弟子出去迎接一下也就是了”。
那年头有等级意识不奇怪,身为大掌门,出门摆个谱也很正常,但这事儿要是过度了,就意味着骨子里的自卑。
江湖中人都知道昆仑名头高于崆峒,昆仑掌门更是高于崆峒五老,张三丰去不去迎接,都不会改变这个事实。若是在昆仑,让何太冲去迎接崆峒五老,他拉不下这个面子也就罢了,可现在是在人家武当的地头上,不过是张三丰客气一下,他也心中暗自较劲,只能说此人气度格局都有限得很。正如前文所说,昆仑这一代并没有特别出类拔萃的人物,乃至矮子里面拔将军,拔出一个何太冲。
领导小里小气,整个单位也会跟着小里小气。张无忌护送杨不悔时,在路上遇见昆仑弟子詹春追杀苏习之,结果两败俱伤,还都挨了昆仑派的喂毒丧门钉,要不是碰上好医生张无忌,这俩人就得同归于尽。
啥事情要闹到同归于尽?苏习之自己都搞不清楚,俩人都受了重伤,倒在草丛上奄奄一息时,小苏同学还问呢:“我苏习之今日丧命在驻马店,仍是不知如何得罪了你们昆仑派,当真是死不瞑目。你们追赶了我千里路,非杀我不可,到底为了甚么?詹姑娘,你好心跟我说了罢!”
这倒霉孩子,遭千里追杀,愣是不知道自己犯了啥错。
詹春“知道师门这喂毒丧门钉的厉害,眼见势将和他同归于尽,已是万念俱灰”,便告诉他:“谁叫你偷看我师父练剑,这路‘昆仑两仪剑’,若不是他老人家亲手传授,便是本门弟子偷瞧了,也要遭剜目之刑,何况你是外人?”
每个门派都会有几手绝招,只传未来掌门人或者得意弟子,这个不出奇,偷看其他门派的功夫,也是江湖大忌,但正如苏习之所说,“我路过白牛山,无意中见到你师父使剑,觉得好奇,便瞧了一会。难道我瞧得片刻,便能将这路剑法学去了?我真有这么好本事,你们几名昆仑子弟又奈何得了我?詹姑娘,我跟你说,你师父铁琴先生太过小气,别说我没学到这‘昆仑两仪剑’的一招半式,就算学了几招,那也不能说是犯了死罪啊!”詹春作为何太冲的弟子,不好直接说话,只能默然不语,但心中“也暗怪师父小题大做,只因发觉苏习之偷看使剑,便派出六名弟子,千里追杀,终于落到跟此人两败俱伤。”
“小气”二字用来评价何太冲,实在不过分。
处事小家子气,决策上也会有所体现,比如他派弟子追杀苏习之,带上了喂毒丧门钉,显然是下了死命令,可却不给解药。苏习之说这做法不合江湖规矩,其实何止不合规矩,简直就是缺德,万一伤及无辜呢?万一自家弟子给刮伤了手脚呢?昆仑号称名门正派,却带着喂毒暗器满世界跑,还没解药,简直就是一个人腰缠炸药包口衔打火机满街乱窜,头上却贴个“我是好人,大家别怕。”
为啥不给解药呢?这事儿实在难以捉摸,难道是怕门下弟子得了秘方泄露机密,抑或是表决心,非得把这偷看他练剑的小子干掉?但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名门正派的掌门干这事儿,实在是不靠谱。
但凡气度小的人,往往还有另一个毛病:爱听奉承话。詹春回到昆仑,要帮苏习之说话,采用的方式便是恭维,说“那姓苏的便在外面,来向师父磕头请罪。他说他不懂规矩,确是不该观看师父试演剑法,但本派剑法精微奥妙,他看过之后,只知道这是天下无双的高明剑术,但到底好在哪里,却是莫名其妙,半点也领会不到。”
此时的何太冲正为了五姨太的怪病焦躁,所以极不耐烦,但书中也点明:“若在平时,这顶高帽何太冲势必轻轻受落。”
楼主 笨笨大头  发布于 2012-03-28 17:10:21 +0800 CST  
金庸政治学(26)搞笑的昆仑
3、家庭危机导致门派危机
詹春和苏习之带着张无忌来到昆仑派,碰巧遇上何太冲最宠爱的第五小妾得了怪病,眼看不治。张无忌再施援手,成功查出病源是金银血蛇,并施救成功。
不过事情没这么简单,这金银血蛇只咬毒物,换言之,这小妾早已中了毒,才会被蛇咬,那下毒的又是谁呢?张无忌不知道,也没有贸然道明。
可随后的答谢酒筵上,又出事了,丫鬟给每人斟上一杯琥珀蜜梨酒,张无忌刚想喝,怀中竹筒内的金银双蛇就开始叫唤了,这证明附近有毒物哦,张无忌立马让大家别喝,放金银双蛇出来验证,果然,酒中有毒。
大家现场查问拿酒来的丫鬟,丫鬟说从厨房到厅中,路上见到了杏芳。
“何太冲、五姑、詹春三人对望了一眼,都是脸有惧色。原来那杏芳是何太冲原配夫人的贴身使婢”,换言之,这事儿跟班淑娴有关。
而张无忌趁机指出更大的谜团:“何先生,此事我一直踌躇不说,却在暗中察看。你想,这对金银血蛇当初何以要去咬夫人的足趾,以致于蛇毒传入她的体内?显然易见,是夫人先已中了慢性毒药,血中有毒,才引到金银血蛇。从前向夫人下毒的,只怕便是今日在酒中下毒之人。”
下毒这人是谁?班淑娴。
此刻,何太冲面临着家庭危机,昆仑派面临着门派危机。
夫妻档门派就是有这样的问题:两公婆关系好的时候,很容易形成一言堂,变成家天下,关系要是不好,也绝非床头打架床尾和这么简单,而是会直接影响到门派的未来。
甚至可以说,这是昆仑开宗立派以来面对的一个巨大危机。此后露面的班淑娴已经明确表示:“这里的人全不是好东西,一古脑儿整死了,也好耳目清凉。”
假如张无忌没发现酒中有毒,会出现什么后果?大家都被毒死,跟上任领导一样,这任领导也遭横死,没来得及留下遗言。那咋办呢?领导夫人还健在,但昆仑派没有亲属接班的惯例,大家又得为了掌门之位明争暗斗,而且一旦斗争开始,大家都会不择手段,即使下毒的不是班淑娴,也会有人往她身上栽赃,何况她恰恰就是凶手?大家都死了,就剩她一个,还有相关证人,要斗倒她,让她失去接班竞争力,实在是太容易了。
而前文已经提过,昆仑派并没有特别出类拔萃的人物。在后来的屠狮大会时,何太冲和班淑娴曾半夜带着两名昆仑高手偷偷上山谋算谢逊,结果全军覆没,悉数死在三僧手下,能参加这个特殊任务,另两名高手的武功肯定是昆仑派中翘楚,但还不及何太冲和班淑娴。至于下一代弟子,更无出色人物,最早露面的高则成和蒋涛,眼高于顶,争风吃醋倒是把好手,气度上与小里小气的何太冲神似,都不成气候,后来露面的西华子更是草包,可就是这样的昆仑弟子,已经可以独立在江湖上行走,可见人才之凋零。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何太冲身死,班淑娴又因谋害掌门成了叛徒,剩下这群人连个压得住场的都没有,还一个比一个不老实,野心大能力差,昆仑少不了一番折腾,没落在所难免。
幸运的是,张无忌及时发现酒中有毒,误打误撞地挽救了昆仑。
不过即使如此,昆仑上空的警报仍未解除。班淑娴为人阴沉固执,又正值更年期,想让她老人家认错,难度可大了,何太冲倒是对她敬畏,但当初纳妾一个接一个,如今最宠爱的小妾差点被害死,好不容易救回来了,又来两杯毒酒,差点让他和小妾一起做亡命鸳鸯,让他原谅班淑娴,难度也很大。
俩人要是不达成失忆谅解备忘录,就很容易让昆仑闹分裂。后来张无忌自己解开穴道,喂五夫人吃了一粒丸药,骗何太冲是“鸠砒丸”,何太冲自然不肯让小妾丢命,就主动送张无忌和杨不悔逃走,半路上班淑娴便已追来,可见二人之间形势依然紧张。
之后何太冲发现自己受骗,恼羞成怒痛打张无忌和杨不悔,班淑娴还站在一边挖苦“人家小小孩童,尚有情义,哪似你这等无情无义的薄幸之徒”,可以预料,等何太冲干掉这俩小孩,就是他与班淑娴干架之时。
但这个时候,救星来了,昆仑之危彻底解决。
救星是谁?杨逍。
杨逍的出场十分拉风,虽然听到纪晓芙的死讯,悲痛晕倒,但在张无忌帮助下警醒,以一敌二,居然断了昆仑两大高手的手中剑,并带着两个孩子离去。
这么看来,何太冲和班淑娴还真有点丢人,可丢人归丢人,杨逍的出现让他们携手御敌,内部矛盾立时转化为次要矛盾。
别看杨逍的出现只是个意外,实际上,古往今来,主动制造的“杨逍”比比皆是,许多人玩政治都喜欢这一手,眼看着内部矛盾盖不住了,就制造一个外敌,号召大家一致对外,有时,这个外敌甚至纯粹出于假想,只供延缓矛盾之用。
您还别说,这一招,百试百灵。
楼主 笨笨大头  发布于 2012-03-28 17:11:30 +0800 CST  
金庸政治学(27)最窝囊的华山派
1、成长期的烦恼
华山派是金庸老爷子非常偏爱的一个门派,在他的两本书中都算是主角,一是《笑傲江湖》,一是《碧血剑》。至于《倚天》中,华山派是六大派之一,但灰头土脸颇为窝囊,只算配角。按照书中交代的历史背景,《倚天》是元末,《笑傲江湖》经考证是明代,《碧血剑》则是明末,换言之,鲜于通早于岳不群,岳不群又早于穆人清。
这么一看就会发现,华山派可是蒸蒸日上啊,鲜于通时代勉强位列六大派,掌门人还爆出大丑闻,到了岳不群时代,表面看来地位似乎低了,只能位列五岳剑派,但五岳剑派在江湖中的地位高于青城等派,仅次于少林和武当,而且之前毕竟曾爆发剑宗和气宗之争,元气大伤之下仍能有此地位,亦算难得,而到了《笑傲江湖》尾声,华山派虽然伤亡惨重,岳不群更是身败名裂,但令狐冲的存在使得华山派地位有所提高,加上嵩山等门派的沦落,实力更是此消彼长。再到《碧血剑》时期,穆人清已是武林中的泰山北斗,华山派三个字说出去已是金字招牌。
每个成功的门派都少不了走弯路,而华山派的成长同样如此,《倚天》中鲜于通的丑闻,就是华山派面对的一个大危机。
鲜于通同学本人还没出场,就已经在别人口中被提起,成了一个传说。可惜人家胡青牛不是夸他,而是咬牙切齿,说“我少年之时潜心学医,立志济世救人,可是救到后来却不对了。我救活了的人,竟反过面来狠狠的害我。有一个少年,在贵州苗疆中了金蚕蛊毒,那是无比的剧毒,中者固然非死不可,而且临死之前身历天下诸般最难当的苦楚。我三日三晚不睡,耗尽心血救治了他,和他义结金兰,情同手足,又把我的亲妹子许配给他为妻。哪知后来他却害死了我的亲妹子。你道此人是谁?他今日正是名门正派中鼎鼎大名的首脑人物啊!”
名门正派的掌门人干出这样的事情,确实很不厚道。胡青牛找他算账三次,都遭惨败,“此人武功了得,更兼机智绝伦,他的外号便叫作‘神机子’……何况他身为华山派掌门,人多势众”,看来这仇还真不容易报。
而让张无忌对“恩将仇报”四字感同身受的,则是华山弟子薛公远。张无忌在蝴蝶谷中治了薛公远、简捷等各派门人的怪伤,可几天没见,他们便翻脸不认人。当时凤阳赤地千里,饿殍遍地,大家都在找吃的,实在找不到就吃人,张无忌和杨不悔恰好遇见简捷、薛公远和另两位华山弟子,这几位看着杨不悔白白嫩嫩,就想杀来吃了,张无忌痛骂他们,结果也被抓住。
这群人不但恩将仇报,要把救命恩人吃了,还龌龊心思一大堆,薛公远就说了:“张少爷,我们受伤之后丑态百出,都让你瞧在眼里啦,传将出去,大伙儿在江湖上也不好做人。今儿我们实在饿得慌了,没几口鲜肉下肚,性命也是活不成,你救人救到底,送佛送上天,再救我们一救罢。”
在张无忌看来,“简捷恶狠狠的狰狞可怕,倒也罢了,这薛公远笑嘻嘻的阴险狠毒模样,瞧着尤其觉得寒心”,而这阴毒模样,倒还真跟掌门人鲜于通差不多。后来张无忌甘愿舍身被吃,求他们放过杨不悔,凶狠的简捷看他有骨气,倒也钦佩,一时动摇,而薛公远却说“饶了小女娃娃不打紧,只是泄漏了风声,日后宋远桥、俞莲舟他们找上门来,简大哥有把握打发便成”,非得斩草除根,亦可见其狠毒。
这可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摊上这样的掌门人和弟子,实乃华山派成长的烦恼。
楼主 笨笨大头  发布于 2012-03-29 16:05:14 +0800 CST  
金庸政治学(27)最窝囊的华山派
2、高矮二老的危机公关
在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时,华山派的丑闻爆发了。
本来呢,华山派在六大派之中虽不算显山露水,但鲜于通足智多谋,号称神机子,所以就成了这次围攻光明顶的军师。
不过这位军师活该不露脸,他本以为明教已经分崩离析,六大派一出,就可围剿光明顶,谁知天鹰教平时可明教不待见,可危急时刻却坚持并肩作战,而韦一笑等人也紧急驰援,连灭绝师太都说这位神机子军师这次料错了。要不是杨逍、韦一笑和五散人等内讧,被成昆偷袭得手,仅凭六大派这群人的实力,还真奈何不了明教这群人。
后来,张无忌又横空出世,连败高手,在击败少林空性之后,更是让本次六大派团队的首脑人物空智十分尴尬,眼看空性输了,张无忌却顾全少林颜面,让人心生感激,也使得少林无法再出手,“魔教覆灭在即,却给这一个无名少年插手阻挠,倘若便此收手,岂不被天下豪杰笑掉了牙齿?一时拿不定主意,斜眼向华山派的掌门人神机子鲜于通使了个眼色。”
鲜于掌门立刻出马,讲一堆客气话,想套张无忌的底,却不知道自己的老底,人家已经门清儿。张无忌也不客气,直接说:“我又没在苗疆中过非死不可的剧毒,又没害死过我金兰之交的妹子,哪有甚么难言之隐?”
鲜于通当年得胡青牛相救,又和胡青羊相恋,还搞大了人家肚子,可后来“贪图华山派掌门之位,弃了胡青羊不理,和当时华山派掌门的独生爱女成亲。胡青羊羞愤自尽,造成一尸两命”。原来,鲜于掌门是走女婿路线上位的。
他想杀张无忌灭口,却遭对方反击,先是讥讽他“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功夫,却是人所不及”,此后又用内力逼住他无法说话,一边将他昔日恶行一一道出。本来张无忌意在排解六大派和明教的矛盾,无意杀生结仇,打算痛骂鲜于通一番,给胡青牛兄妹出一口气就罢休,谁知鲜于通居然用折扇中的金蚕蛊毒偷袭,好在张无忌早有防备,不但没受害,还“一口气向鲜于通鼻间吹了过去,鲜于通陡然闻到一股甜香,头脑立时昏晕”,害人不成反害己。
堂堂华山掌门,就这样倒在了自己的毒手下,还“伏在地下,犹如杀猪般的惨叫,声音凄厉,撼人心弦”,“本来以他这等武学高强之士,便真有利刃加身,也能强忍痛楚,决不致当众如此大失身分的呼痛。他每呼一声,便是削了华山派众人的一层面皮。”
大家都纳闷了,这华山掌门怎么抗击打能力这么差呢,结果他自己吐露真相:他中的是金蚕蛊毒。
这四个字一出,“各派耆宿却尽皆变色,有些正直之士已大声斥责起来”,华山派的脸立马丢得稀里哗啦。这毒物不但下毒极容易,防不胜防,而且会让中毒者“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偏偏又神智清楚,身上每一处的痛楚加倍清楚的感到,比之中者立毙的毒药,其可畏可怖,不可同日而语”。
张无忌尽管心生恻隐,但还是打算让鲜于通亲口吐露当年恶行,便说:“这金蚕蛊毒救治之法,我倒也懂得,只是我问你甚么,你须老实回答,若有半句虚言,我便撒手不理,任由你受罪七日七夜,到那时肉腐见骨,滋味可不好受。”
结果鲜于通仍是推托,不愿说出自己的亏心事。这时,高矮二老出来了,他们的目的很明确,“我华山派可杀不可辱,你如此对付我们鲜于掌门,非英雄好汉所为。”
此时的鲜于通,已经因为金蚕蛊毒惹来非议,但他毕竟是华山掌门,再孬也是自家的娃,高矮二老作为本门名宿,掌门的师叔,在危机面前自然应该挺身而出,维护门派尊严。
可鲜于通不争气啊,这个当口神智错乱,吐出另一桩真相:“白垣白师哥,是我用这金蚕蛊毒害死的。”原来,当年白垣发现了鲜于通逼死胡青羊的事情,要告诉师父,被鲜于通杀了灭口,还嫁祸于明教。
糟糕了,本来是一致对外的,现在转成内部矛盾了,谋害同门,这可是罪大恶极啊!
这个时候,高矮二老的反应很有趣。
先是高老者举刀要砍鲜于通,被张无忌阻拦,高老者说我要杀了叛徒清理门户,你干嘛插手,张无忌说答应了要为鲜于通驱毒,不能说了不算,你们要解决门户中事,应该回华山关上门自己慢慢办。矮老者说张无忌这话有道理,随即点了鲜于通穴道,然后与高老者一起答谢张无忌,感谢他帮忙弄明白了门户中的大事,随后又说“可是我华山派的名声,却也给你这小子当众毁得不成模样,我师兄弟跟你拚了这两条老命!”
这俩老头的行为,看起来疯疯癫癫,实则练达,即使是表面上唯矮老者马首是瞻的高老者,骨子里也是个明白人。他们的这套处理,应该是华山派此时最好的危机公关方式。下面,咱们就来细细分析——
楼主 笨笨大头  发布于 2012-03-31 15:52:18 +0800 CST  
金庸政治学(27)最窝囊的华山派
3、高矮二老共治时代
高老者欲当场清理门户,看起来十分莽撞,“突然举刀,疾往鲜于通头上劈落”,实则是当机立断。鲜于通作为掌门人,竟犯下谋害同门的大罪,而且嫁祸明教,不仅仅自己成了叛徒,也使得华山派此次参与围攻光明顶的合法性基本丧失,而且按之前他和张无忌交手时的情况,恩将仇报、始乱终弃的罪名也几可断定,华山派的脸面其实已然丢尽,再这般折腾下去,恐怕连遮羞的裤子也得丢掉,在这种情况下,将这个罪名已然坐实的掌门人直接干掉,既可“及时杀跌止损”,也可以展现华山派的不护短、求大义。而且,高老者平时就是莽撞形象,由他出手干这个事情,即使其他同门有意见,也大可以用“一时冲动”来推搪。
而再想深一层,这“突然举刀,疾往鲜于通头上劈落”,恐怕也和华山派的内部形势有点关系。咱们都知道,鲜于通是上任掌门的女婿,高矮二老是他的师叔,鲜于掌门在江湖上鼎鼎大名,可这两位师叔却少有人识,极少在江湖上行走。那位要说了,高手名宿自重身份,不怎么露面很正常啊,但他们不是一生下来就是高手名宿吧?他们也年轻过吧?如果他们年轻的时候曾在江湖飘,携手闯名头,那么大家怎么会对这俩人没印象呢?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高矮二老很有可能是上任掌门的小师弟,上上任掌门的关门弟子,他们的地位很可能类似武当七侠中的六侠殷梨亭和七侠莫声谷,名为上上任掌门的弟子,实际武功由上任掌门代传。他们虽是老者,但可能也就是六十岁出头,刚刚步入老年期,比现任掌门鲜于通大个十五岁左右——跟殷梨亭、莫声谷二人与宋青书的年龄差距差不多。
前面分析武当派的时候,我曾提过,正因为殷梨亭和莫声谷的“准三代”身份,使得他们先天缺乏竞逐掌门的力量,高矮老者同样如此,他们更可能以上任掌门师弟的身份成为未来的护法人物。而且,他们很可能没有殷六侠和莫七侠的运气,殷六和莫七先是在武当学艺,后来便行走江湖,闯下名头,而高矮老者则是只有学艺,艺满之后,则缺了江湖历练的机会,因此江湖中少有人识。
为啥失去了江湖历练的机会?我反复推敲,只能得出一个解释:年轻的他们参加了内部权力斗争,结果失势了。
换言之,与武当一样,华山派的接班人之争也存在着派系之争,但与武当七侠的大局为重、仁义在心不同,华山派这群家伙不成气候,改暗战为明争。
鲜于通武功不错,一表人才,加上神算功能,有勇有谋有形象,又是上任掌门的女婿,显然是最有希望的人选,而高矮二老作为师叔,又正值壮年,自然也参与了竞逐。至于死去的白垣,既然是鲜于通的师兄,资历必然不浅,而且从他发现鲜于通的生活作风问题后就坚持要举报的行为来看,二人关系并不铁,还很有可能是竞争对手。
最后的结果是,白垣被灭口,鲜于通不但嫁祸于明教,而且当中必然表现得大义凛然,“把坏事变好事”,好好表现了一番,并在与二位师叔的竞争中获得胜利,成功就任掌门。
在他就任掌门后,作为失败者的高矮二老,处于半软禁状态——他们地位高、辈分老,鲜于通不能把他们直接干掉,以免背上不义的骂名,而且这两位武功高明,也是华山派必须借重的护法型人物,留下来有大用,但鲜于通也不会让他们下山闯名头,以免他们广交朋友、发展势力,最终纵虎为患。结果,就养在山上挂着闲职。
那位说了,既然鲜于通不希望高矮二老在江湖上露脸,那咋围攻光明顶又带上他们了呢?原因很简单,这次任务艰巨,各派精锐尽出,带上高矮二老防身还是不错的,另一方面,一把手离开了单位,哪能把心腹大患留家里啊,还是带上为妙。
高矮二老憋了这么多年,要说心里对鲜于通服气,那绝对是扯淡。而鲜于通当众丢丑,又犯下谋害同门的大罪,以清理门户的名义将之除掉,是个好办法。
但张无忌及时制止,表示会帮鲜于通解毒,要清理门户,请回华山处理。
突然袭击未能得手,张无忌又不好对付,话也说得颇有道理,高矮二老只能实施第二步方案:矮老者同意张无忌意见,并向他致谢,但随后又表示华山派的脸面被他毁得不成模样,所以咱得打一架。
这是为啥呢?鲜于通的政治生命肯定已经完结了,被判死刑也是时间问题,高矮二老是目前华山派中资格最老的人,就算不能担任下任掌门,也起码是临时主管全面工作的人选。对内,他们要对鲜于通公事公办,但对外,他们要维护华山派的名声,在大家面前树立敢担当的形象。
后来,高矮二老激得昆仑何太冲班淑娴夫妇下场,四人用华山刀法和昆仑剑法合斗张无忌,仍然输掉。何太冲夫妇竟然背后偷袭张无忌,结果张无忌躲开,“何氏夫妇收招不及,双剑竟将华山派掌门人钉死在地”。张无忌见他们凶悍,只求同归于尽,便偷偷抓了一把泥土,捏成所谓的“金蚕蜡丸”给他们吞下,这俩恶人大惊,用内力吐出泥丸,但早已成了“混着胃液的泥沙”,高老者过来嘲笑他们,说“这是金蚕粪,金蚕到了肚中,拉起屎来啦”,班淑娴撒泼出手,高老者却大叫“昆仑派的泼妇,你杀了本派掌门,华山派可跟你不能算完。”
高老者傻吗?这可是一点也不傻。
从他的言谈来看,鲜于通死了,他是一点也不难过,更没觉丢人——之前鲜于通已经把华山派的面子丢尽了,这一死反倒是一种解脱,杜绝了现场继续丢人的可能性,还免去了日后回华山清理门户、安抚鲜于通心腹门人的麻烦,而且把包袱都扔给了“凶手”。
何太冲夫妇则倒霉透顶,“暗想鲜于通虽然人品奸恶,终究是华山派掌门,自己夫妇失手将他杀了,已惹下武林中罕有的大乱子”,加上之前背后偷袭,尽失名门正派风范,这二位身上的所有毛病,在这次围攻光明顶的大秀场中,彻底被“暴露”了。
此后,在华山派的历次出场中,都没有新掌门出现。如规模大、层次高的屠狮大会,各派都精锐尽出,多数还是一把手带队,可华山派的代表依然是高矮二老。虽然书中并未点明高矮二老是否就任掌门,但可以确定的是,华山派进入了高矮二老的共治时代(当然,以矮老者为核心),即使有新掌门的存在,也只是个傀儡。
楼主 笨笨大头  发布于 2012-03-31 15:53:50 +0800 CST  
@四季之人 2012-04-15 14:16:10
楼主写写金庸的批注,附骥一下名人还行,在微博上讨论历史政治就免了吧,不过就是个眼里心里容不下人的小男人罢了,一言不合还要把人家加入黑名单呢,连跟人辩论的种都没有,粗口频出,这种人也好意思奢谈什么党性人性历史政治,真真脸比城墙还厚了。
整天发酸文搞得多睿智多有思想,其实不过是时时处处跟上面对着来而已,你指东我偏向西,你说黑我偏说白,这不叫思想独立,这叫姿态性反抗,少年维特式的,人老了,心没老.....
-----------------------------
嘻嘻,觉得被拉黑很委屈是吧?能因为被人拉黑拉黑而从新浪跑到天涯,追着咬人的狗,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呢。你也配跟我讨论呀?呵呵。拉黑是个人自由,您呀,就自个儿委屈吧。
至于说文革谈历史,同样是个人自由,看不惯也请自己一边郁闷去哈。粗口送给你这种渣滓,也算浪费了。滚吧。还姿态性反抗呢,我就是日子过得太舒服,非得找点东西来说说,行不?您呢?先填饱自己肚子哈。
楼主 笨笨大头  发布于 2012-04-20 15:11:10 +0800 CST  
@拓宇摘星 2012-04-19 02:44:19
总算追上了,没料到还是坑!
LZ书哪里有的卖?
作为一个孕妇,抱着手机熬夜看这帖子,肚子里的宝宝都抗议啦。 楼主,书里的内容是全部金先生的小说都分析到了吗?如果是全的,书哪里有卖?实在不能总看手机和电脑啊,还是读书安全给力些。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各大书店,当当卓越京东,都有哈。目前是第一卷,第二卷正在写
楼主 笨笨大头  发布于 2012-04-20 15:12:02 +0800 CST  
金庸政治学(28)崆峒五老
1、 掌门之谜
崆峒,源远流长,实力不俗,在《倚天屠龙记》时代,成功跻身六大派,门人们团结一致、奋发向上,在掌门人的带领下,向着美好未来迈进……
咦,主持人同志,请问掌门人是谁?
呃,这是个问题啊。
堂堂崆峒派,保密工作超一流,整部《倚天屠龙记》下来,人家愣是没暴露自己的掌门人。出场人物寥寥几个,除了大名鼎鼎的崆峒五老外,再就是简捷这样的普通弟子,掌门呢掌门呢?你到底是谁?
这是一个谜。
首先,咱得确定崆峒派有没有掌门。
那位说了,这么大个门派,会没有掌门吗?您还别说,这事还真不一定,万一哪个门派进行民主尝试呢?万一哪个门派效仿长老制、议会制呢?这都说不准。
当然,上面所说的只是各种可能,而在实际上,根据金庸书中的线索,人家崆峒派有掌门,以前有,现在也有。
以前当然有掌门,崆峒五老之一的宗维侠就在围攻光明顶时说:“七伤拳是我崆峒绝技,怎能说有害无益?当年我掌门师祖木灵子以七伤拳威震天下,名扬四海,寿至九十一岁,怎么说会伤害自身?你这不是胡说八道么?”
现在也有掌门,俞莲舟护送张翠山夫妇回武当时,书中曾提到,“近年来俞莲舟威名大震,便是昆仑、崆峒这些名门大派的掌门人,名声也尚不及他响亮。”
好,第一个问题解决了,下一个问题:掌门是谁?
虽然没明说,但还是有蛛丝马迹的,可以确定一点:掌门在崆峒五老之内。
为啥呢?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时,张无忌看峨眉派中人行事,想起“当年静玄带同纪晓芙等人上武当山向太师父祝寿,隐然与昆仑、崆峒诸派掌门人分庭抗礼,这些峨嵋派的大弟子显然在江湖上都已颇有名望……”
这就说明,给张三丰祝寿那次,崆峒掌门在场,而他们上山时,武当派小道士通报的是崆峒五老驾到,可见掌门人就在五老之中。虽然在场的何太冲心想“崆峒五老这等人物,派个弟子出去迎接一下也就是了”,但并不能成为崆峒掌门没来的理由,因为在六大派中,少林武当声名最盛,峨眉昆仑次之,华山和崆峒则是第三档,何太冲认为崆峒掌门地位比自己低,实属正常。
另外,因为空见大师死于七伤拳,少林空智曾率弟子调查,探知“空见大师在洛阳圆寂之日,崆峒五老均在西南一带。既然非五老所为,那么崆峒派中更无其他好手能对空见有丝毫损伤,因此便将对崆峒派起的疑心搁下了”,换言之,崆峒五老就是派中最顶尖的高手,虽说一派掌门不一定是派内第一高手,但不会和最强者差距太大,这也算是掌门在五老之列的证据之一。
还有一处证据:后来,张无忌要和周芷若办婚礼,江湖中人纷纷道贺,“一来大都万安寺中张无忌出手相救,已于各派有恩,二来周芷若是峨嵋掌门,是以各派掌门也都遣人送礼到贺。崆峒五老的贺礼尤重。”
五老都有谁呢?关能、宗维侠、唐文亮、常敬之,还有一位自始至终没露面。
那么,谁是掌门呢?
楼主 笨笨大头  发布于 2012-04-20 15:17:12 +0800 CST  
@胡萝卜的风扇 2012-04-20 17:34:17
买了你的书,说1个缺点
字体太小,页边距浪费的空间太大,读起来较吃力。
希望下一册能改进
-----------------------------
嘻嘻,我跟出版商说下
楼主 笨笨大头  发布于 2012-04-20 17:37:13 +0800 CST  
@四季之人 2012-04-20 18:28:12
@笨笨大头 2012-04-20 15:11:10
@四季之人 2012-04-15 14:16:10
楼主写写金庸的批注,附骥一下名人还行,在微博上讨论历史政治就免了吧,不过就是个眼里心里容不下人的小男人罢了,一言不合还要把人家加入黑名单呢,连跟人辩论的种都没有,粗口频出,这种人也好意思奢谈什么党性人性历史政治,真真脸比城墙还厚了。
整天发酸文搞得多睿智多有思想,其实不过是时时处...........
-----------------------------

哈哈,我什么时候禁止你发言论了?拉黑就是禁止啊?拉黑了你就不能说话了?就不能生活了?拉黑了您日子就不能过了?能有点出息吗?您被拉黑是死了爹还是死了妈般严重?还是那个字:滚。真是没出息的货!
转条姿态性反抗的文字装逼,您真够有出息的。我爱说啥爱做啥,还真是我自己的事,我也无意参政,无意改变什么,我就是一个日子过得超悠哉,但喜欢读读历史的人,您要是觉得不对,可以找出史料来批判,但讲什么姿态性反抗,拿几条名词装逼,让你滚都抬举了你,就凭你这被拉黑便像条疯狗一样天天哭着闹着的做派,还真不配和我讨论任何话。
这是我对你这垃圾的最后一条回复,您呢,爱说啥说啥,爱泛酸就泛酸,被拉黑了爱跟死了爹妈一样到处哭诉也是您的事,随您,没出息是您的自由。
楼主 笨笨大头  发布于 2012-04-23 15:16:40 +0800 CST  
2、排除大法定掌门
既然金庸老爷子没有明确指定崆峒掌门,那只能咱们自己分析了。
咋分析呢?用排除大法,把不可能的一一挑出,剩下那位不就是咯?
崆峒五老第一个出场的是唐文亮,五老中排名第三,号称唐三爷。不过谁当掌门这事儿,跟戏份无关,跟出场先后更没关系,顶多在演员表上靠前点而已(那还得是习惯按出场先后打演员表的港剧才行),这位唐三爷,第一个被排除。
他在张翠山夫妇携张无忌回归中土时露面,当时天鹰教与俞莲舟、西华子等人争执,张翠山夫妇恰好出现,唐文亮和静虚师太等人随后赶到。
昆仑派的大草包西华子一见唐文亮和静虚的面,就高呼“唐三爷,静虚师太,武当派跟天鹰教联了手啦,这一回咱们可得吃大亏”,静虚“为人精细,素知西华子的毛包脾气,还不怎样”,而唐文亮却立马“双眼一翻”,瞪着俞莲舟说“此话当真?”
不但莽撞,他还粗鲁,一听到谢逊的名字,就冲着张翠山大叫“谢逊这恶贼在哪里?他杀死我的亲侄儿,姓唐的不能跟他并立于天地之间,他在哪里?你到底说是不说”,“最后这几句话声色俱厉,竟是没半分礼貌。”
莽撞加粗鲁,都是官场大忌,绝对是不具备领导素质的体现。
不过不具备领导素质,并不能成为不是领导的依据——崆峒派本来就没什么明白人,大家水平相去不远,谁也别笑话谁。找个莫名其妙的人做领导,这种事在现实中咱们也见得多了。真正将唐文亮排除在掌门人选之外的,是他在光明顶的表现。
当时,殷天正连战强敌,已是强弩之末,武当派见此情景,就不愿趁人之危,可“旁人却未必都有君子之风,只见崆峒派中一个矮小老者纵身而出,正是适才高叫焚烧明教历代主牌之人,轻飘飘的落在殷天正面前”,此人正是唐文亮,上来就说“我姓唐的跟你殷老儿玩玩”,而且“说话的语气极是轻薄”。
此时的殷天正,内力已耗去了十之八九,可一看上来的是小唐同志,立刻气不打一处来,心想“殷某一世英名,若是断送在武当七侠手底,那也罢了,可万万不能让你唐文亮竖子成名!”
结果,殷天正重伤之下,仍施展鹰爪擒拿手,将唐文亮双臂双腿折断,摔在地上。“旁观众人见殷天正于重伤之余仍具如此神威,无不骇然。崆峒五老中的第三老唐文亮如此惨败,崆峒派人人脸上无光,眼见唐文亮躺在殷天正身畔,只因相距过近,竟然无人敢上前扶他回来。”
堂堂武林名宿,六大派当中的风头人物,当众出场捡便宜,还反被折断四肢打趴下,这也太丢人了。而更关键的是:你见过掌门第一个出场捡便宜吗?
打头阵的掌门不多,但也绝非没有,有些人好勇斗狠,有些人知道下属实力不济,有些人需要立威,都可能会抢先出场,但这几种情况的共同点是:掌门出场是为了啃硬骨头。堂堂掌门要是出场捡便宜,别说外人看了觉得寒酸,自己人都面上无光,还断绝了自己人的立功升迁道路,所以,跑出来捡便宜的唐文亮肯定不会是崆峒掌门。
同样,下一个跑出来捡便宜,还遭俞莲舟鄙视的宗维侠,也不可能是掌门。
唐文亮被打趴下后,崆峒派中人连敢扶他回来的人都没有,实在丢人,过了半晌,才有“一个弓着背脊的高大老人重重踏步而出”,此人便是崆峒五老中的老二宗维侠,他飞脚踢石,本无威胁,可殷天正已是半昏半醒,结果额角被打伤。换言之,此时的殷天正,已完全失去战斗力,随便找个会几手拳脚的粗汉,也能将之置于死地。在这种高手云集的场合,名门正派的高手怎能去杀一个无还手之力的人?可宗维侠偏偏就打算这么干。俞莲舟不愿殷天正一世英雄,如此丧命,便拦住宗维侠,说殷天正都这样了,你胜之不武,这点小事还是交给我们武当来办吧,宗维侠还是不依不饶,先说要打殷天正三拳,随后又说要折断其四肢,后来俞莲舟被不愿破坏六大派关系的宋远桥叫回时,讥讽宗维侠“好英雄,好汉子”,老宗同志也够厚脸皮,装听不见。
这位宗老二,还比不上唐老三——张无忌暗中输送内力给殷天正,老鹰王顿觉精神抖擞,立马站起身要会会宗维侠。其实按照金庸小说的武功结构,输送内力虽然可以让一个人恢复精神,但并无法持久,张无忌就知道,“外公虽比先前好了些,却万万不能运劲使力,他所以要接宗维侠的拳招,只不过是护教力战,死而后已”,宗维侠要是有胆子上,肯定会赢,可他一看殷天正神完气足地站起来,便立马心虚,小心肝一通乱颤,估计还悔之不迭,叹息大好便宜没得占了,仿似菜市场买菜少拿了两根葱。
这档次,可真是太低了。这样的人,能做掌门吗?
再下一个出场的,是老四常敬之,这位也不咋地,张无忌跟宗维侠说着话,常敬之竟然背后偷袭,一拳打向他后背的灵台穴。堂堂崆峒五老之一,武林名宿,竟然偷袭一个少年,这也太丢人了。更丢人的是,他见到张无忌挨了一拳还安然无恙,就问他“你……你已练成‘金刚不坏体’神功,那么是少林派的了?”张无忌回答说不是,结果“常敬之知道凡是护身神功,全仗一股真气凝聚,一开口说话,真气即散,不等他住口,又出拳打去,砰的一声,这一次是打在胸口。”
换言之,这是第二次偷袭。你老人家还要脸不要脸了?
不但不要脸,常敬之的业务能力也不咋地,宗维侠随后挑战张无忌时,心里便想“自己七伤拳的功力比常敬之深得多,老四不成,自己未必便损不了对方”,七伤拳是崆峒绝学,宗维侠在这套拳法上比常敬之造诣深,整体实力自然也高得多。从这一点上来说,常敬之就不可能是掌门——前面说了,掌门不一定是派内第一高手,但与最强者绝不会差距太大。
此后,宗维侠连打张无忌三拳,毫无效果,旁边的常敬之见势不妙,对着张无忌后背也来一拳,而且是明知这是下流卑鄙的行径,却只求将张无忌打死。但凡掌门,绝不可能龌龊到这般程度(除非像鲜于通那样被人揭了老底)。
老二老三老四都不是掌门,就剩下老大关能和未曾露面的老五了。

楼主 笨笨大头  发布于 2012-04-23 15:38:04 +0800 CST  
回复第2527楼(作者:@四季之人 于 2012-04-25 19:26)   @笨笨大头 2012-04-23 15:16:40   @四季之人 2012-04-2018:2…… ==========

所以啊,当你压根不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就别主观臆测了,还“手上没权,有权就会如何如何”,认识我的人,知道我一路走来如何做选择的人,都会把你这句当笑话。你的最可悲之处就是疯狂用四字成语扣帽子,全凭主观臆测,就凭你这逻辑,让你滚也是轻的。你纠结的是我骂你,但你逻辑的错误在于把骂人和压制人混淆了,我骂你了,但压制你什么了?你不能说话了?拉黑只是让我自己看不到你说话而已,总比你这种背后上蹿下跳到处留言造谣扣帽子的龌龊行为好,总比你主观臆测说我拿儿子炒作以此侮辱我要强,说你没出息,真是没出息到家了,我写给儿子的话,全凭己心,你练习四字成语扣帽子也得有个限度,说我拿孩子炒作,对我是极大侮辱,我的回敬就是你爹娘不幸生下你这种渣滓。另外,不了解我的人生状态就别在这里臆测了,实话实说,我生活真还不错,不错到我一路下来可以不委屈自己做任何不想做的事情,我放弃的东西是很多人挤破头去争的,很多人确实无法理解我一直以来的选择,但只要认识我,就不会有你的这种“有权就会如何如何”的说法。好了,既然你一直纠结我骂你,那我道个歉,但也请你别搬一堆成语主观臆测了,不了解别人的生活,就别瞎掰,也请不要再拿我儿子说事儿,不然也别怪我拿你父母开涮。
楼主 笨笨大头  发布于 2012-04-26 09:17:23 +0800 CST  
金庸政治学(28)崆峒五老


3、崆峒领导没表态
从气度和格局来说,崆峒五老的老大关能和从未露面的老五,显然要比老二宗维侠、老三唐文亮和老四常敬之强一些,后三位都在大场合出头,要不就是想捡便宜,挑战已然强弩之末的老头子殷天正,要不就是偷袭、夹攻少年张无忌,十分丢人。而不出手的关能和老五,就没丢这个人。
咱都知道,身为掌门,有时必须自重身份,不能随便出头,你如果好勇斗狠,跟人家的普通弟子打架,赢了是胜之不武,输了那就是让本派彻底蒙羞,而且,掌门的成败,往往关乎门派的成败,因为掌门一时意气导致整个门派风云流散的例子,实在太多。
所以,“不轻易出手”也是掌门的一大指标,在这个问题上,老大老五合格,老二老三老四不合格。
还有一个指标也值得一提,那就是“公开发言”。领导嘛,说话机会都多,关键时刻得站出来公开表态。不过崆峒挺特别,疑似掌门的老大关能和未露面的老五并没有做领导讲话,老二老三这俩活宝反倒有表现。
比如屠狮大会上,周颠指出这是要群雄自相残杀的阴谋,宗维侠就第一个站起来说:“这位周先生言之有理。咱们明人不说暗话,各家各派对这把屠龙刀吗,都不免有点儿眼红,可是为了一把刀子闹得个身败名裂,甚至是全派覆灭,可有点儿犯不着。我想大伙儿得想个计较,以武会友,点到为止,虽分胜败,却不伤和气。各位以为如何?”
这是在天下群雄面前提建议,但也是崆峒派的一种表态,书中提到,“光明顶一役,张无忌以德报怨,替他治好了因练七伤拳而蓄积的内伤,后来又蒙他救出万安寺,崆峒派这次上少林寺来,原有相助明教之意”,宗维侠前面那番话,其实就是表态,告诉明教中人,咱这次以大局为重,绝不做自相残杀的事儿,其他门派听不听我们建议,咱不知道,但崆峒肯定不会为了一把屠龙刀伤了和气。
而在司空千钟搅局下,宗维侠仍不理睬,继续朗声道:“依在下之见,每一门派,每一帮会教门,各推两位高手出来,分别较量武艺。最后那一派武功最高,谢大侠与屠龙刀便都凭他处置”,这个建议使得“群雄轰然鼓掌,都说这法子最妙。”
唐文亮还做了补充发言,表示“在下另有一言,不论何人连胜两阵之后,便须下场休息,以便恢复内力元气。否则车轮战的干将起来,任你通天本事,也不能一口气从头胜到尾。再者,各门各派各帮各会之中,如已有二人败阵,不得再派人上场,否则的话,咱们这里数千英雄,每个人都出手打上一架,只怕三个月也打不完。少林寺粮草再丰,可也得给大伙儿吃喝穷了,一百年元气难复”,大家都觉有理,而明教群豪“均知唐文亮感激张无忌当年在光明顶上接骨,万安寺中救命的恩德,有心盼他得胜,独冠群雄,是以提出这两条规矩,都是意在帮他节省力气。”
宗维侠和唐文亮先后代表崆峒派表态,多少让人会产生他们是掌门的错觉,不过咱们已经知道了,这两位肯定不是掌门,那么,为什么是这俩活宝亮相表态呢?
原因很简单:第一、崆峒掌门很深沉,不管是关能还是没露面的老五,在整部《倚天》中都从不出手,除了当年跟谢逊的旧事外,未尝一败,同时也不怎么说话,咱都知道,少说少错,多说多错,不说肯定没错,在公开场合能说得天花乱坠固然是好,但不说话也是保险之策。第二、屠狮大会形势复杂,各派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崆峒虽然内部已经明确了要帮助明教,但作为六大派之一,必须考虑全局形势,话不能说太满也不能说太明白,这种话由副职领导来说,比让一把手来说更恰当,毕竟可进可退。

楼主 笨笨大头  发布于 2012-04-26 15:05:52 +0800 CST  
金庸政治学(28)崆峒五老

4、老大的腰眼问题
在事关气度、格局的出场问题上,老大关能和未露面的老五都很慎重,从不会贸然出击丢人现眼,而在表态问题上,二人同样慎重。
换言之,目前局势,二位还难分高下。
咋办?只能让这二位进行下一项较量了。
咱们来说说二人的基本条件:关能是崆峒五老的老大,年纪最长,老五则年纪最幼,换言之,从资历上来说,关能占优。
至于业务能力,也就是武功,书中没有明确界定,但指出了老二宗维侠在七伤拳上的功力远高于老四常敬之,而书中还提到,“拳谱中谆谆告诫,若非内功练到气走诸穴、收发自如的境界,万万不可练此拳术。但这门拳术是崆峒派镇山绝技,宗维侠一到内功有成,便即试练,一练之下,立觉拳中威力无穷,既经陷溺,便难以自休,早把拳谱总纲中的话抛诸脑后。何况崆峒五老人人皆练,自己身居五老之次,焉可后人”,可见崆峒五老的武功高低主要取决于七伤拳的修为,而且五人都是内功一旦有成便开始练,内功这玩意儿,固然有速成的可能,比如主角就总有好待遇,自己有天赋,还总有奇遇,结果年纪轻轻就有大成,但那是神奇的主角啊,崆峒五老中可没有人能享受主角待遇,少林查探空见之死时,就明确认为崆峒五老没有绝顶高手,而与谢逊的实战考验,也说明了这一点。对于没有奇遇的一般人来说,大家天分都差不多,练功时间的长短就变得很重要。而且张无忌也说了,七伤拳的害处是随着时间而加重的,围攻光明顶时的宗维侠已有多处症状,而“越练下去,这些征象便越厉害,再练得八九年,不免全身瘫痪”,换言之,功夫练得深,受害就越大。
既然大家都没有奇遇,那么年纪长、修为时间长的关能,其功力就应该超出未露面的老五。
好,关能的资历和业务能力都占优了。下面,咱们来分析一下最后一个因素——崆峒派是一个常规门派,还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门派?
如果是常规门派的话,选择接班人也会走常规路线,立长,或者立贤,以免内部产生较大争议。如果不走寻常路,就会搞点花样,比如领导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做接班人,或者内部产生大的动荡,在斗争后涌现出一个获胜者。而从崆峒的历史来看,当年的掌门木灵子“以七伤拳威震天下,名扬四海”,无疑是派内第一高手,可见崆峒的历史选择还是常规化的,崆峒五老彼此关系不错,可见此前并未经历残酷内部斗争,从这一点上来说,资历和业务能力都占优的关能出任掌门的可能性更大。
但这个时候,有人会提出一个细节来质疑:张三丰百岁大寿时,各派上武当山讨要谢逊消息,武当六侠想对策的时候,决定出动俞莲舟发明的绝技“虎爪绝户手”,打算抓几个人质让各大门派投鼠忌器,“俞莲舟选的是崆峒五老中年纪最高的一老关能,张翠山则选了昆仑派道人西华子。”
这个“虎爪绝户手”是个啥功夫?张三丰解释过,“招招拿人腰眼,不论是谁受了一招,都有损阴绝嗣之虞”,所以他叮嘱俞莲舟,要不是面临非常情况和穷凶极恶者,切不可随便使用。
武当几侠都是名门正派中的大人物,向来光明磊落,肯定不会随便用阴毒武功,而且俞莲舟为人稳重,从不鲁莽,处处给人留面子。也正因此,有人认为俞莲舟选择关能,恰恰说明了关能不是崆峒掌门,因为堂堂俞二侠即使面对非常时刻,也不会抓一派掌门的小弟弟。
这个推断看似有理,实际上站不住脚,原因很简单:在这紧要关头,俞莲舟肯定要挑一个人来抓小弟弟,但他宅心仁厚,凡事不可做绝,所以会将负面影响尽量减小。
怎么减小负面影响呢?不抓掌门的弟弟,抓其他人的?这当然是一种办法,给崆峒派留了面子,但被抓那位万一绝后了咋办?活该倒霉吗?是崆峒的面子重要,还是被抓者的一辈子重要?
这里就涉及一个问题:你讲人性还是讲政治。历史上有很多“乱世重典”的时刻,稳定局面的同时也制造了不少冤案,有人会认为,被冤枉的也没办法,谁叫他刚好赶上了这一波呢,也有人提出相反意见,这其实就是讲人性和讲政治的区别。
俞莲舟一向以人为本,比如后来在光明顶上,为了维护敌人殷天正不受辱于宵小之辈,甚至敢公开阻止同为六大派中人的崆峒高手,不惜得罪人。眼下他迫于局势,要用虎爪绝户手擒人,自然也把对方的安全问题放在首位,对方的身份和面子问题反倒是其次。
那么,他为啥选择关能?原因很简单:关能年纪最老,都这把年纪了,估计也子孙满堂了,留着弟弟也没啥用处了,其他四位年纪轻点,可能还有传宗接代或者过把瘾的生理需要,咱就挑关能的小弟弟吧。
楼主 笨笨大头  发布于 2012-04-28 14:11:14 +0800 CST  
@狐四爷 2012-05-05 16:27:41
@笨笨大头 2009-06-20 15:56:01
金庸政治学(11)关于《书剑》的结语
1、红花会为什么没有路线之争
很多人曾经下过这样一个论断:红花会注定失败。
我个人是很赞同这个结论的——红花会选择以乾隆的身世秘密为核心武器,希望与乾隆合作,本身就是一次政治投机,而政治投机注定有着高风险。而我在前文里也提到,让乾隆放弃自己的满清帝位,冒巨大风险,最后的“成果”是做汉人的傀...........
-----------------------------
嘻嘻,他们可以不选择乾隆呀
楼主 笨笨大头  发布于 2012-05-08 17:19:19 +0800 CST  
金庸政治学(29)百年间,内乱与少林同行
1、那些年读过的手抄本
在《射雕》和《神雕》时代,少林是一个隐形门派,几乎从未出现于江湖。
难道是金庸老爷子忘了这茬?最熟悉的最容易被忽视嘛。世上最杯具的事情,就是你就在我身边,我却从未留意你,所以少林不干了,咱在其他书里都是主角名角,怎么到了射雕三部曲这儿,剧情都掀过66.6666%了,咱还没啥机会上场呢。
好吧,上吧,《神雕》末尾,觉远露面,《倚天》开始,少林全面出击。
这一上场,糟糕了,露馅了,怪不得之前不出现呢,原来是出事了。
《倚天》一开始,郭襄江湖漂泊,到了少林寺,曾心想“少林寺向为天下武学之源,但华山两次论剑,怎地五绝之中并无少林寺高僧?难道寺中和尚自忖没有把握,生怕堕了威名,索性便不去与会?又难道众僧侣修为精湛,名心尽去,武功虽高,却不去和旁人争强赌胜?”
有怀疑是正常的,大家这不都觉得奇怪吗?好在,金庸老爷子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原来,少林经历了一次内乱,并导致分裂。
《倚天》开篇,昆仑三圣何足道跑上少林寺,天鸣禅师等人皆自叹不如,为少林挣回面子的居然是未学过武功的弟子觉远和少年张君宝。
大家一看,这可是好事啊,也是武侠小说里常用的桥段嘛:小同学真人不露相(最好还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备受歧视),暗地里苦练武功,在门派危难存亡之际,蹭一声跳出来,不计前嫌,力挽狂澜,旁边还有一个美貌小妹妹,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看得如痴如醉,然后倾心爱上……书中也提到了,尽管现场没有美貌小妹妹,只有姐姐级的郭襄,但“达摩堂和罗汉堂众弟子均想,万料不到今日本寺遭逢危难,竟是由这个小厮出头赶走强敌,老方丈定有大大的赏赐,而授他内功拳法的师父,也自必盛蒙荣宠。”
可倒霉的张君宝同学,面对的是心禅堂老和尚的满脸怨毒。
老和尚不是埋怨张君宝抢了他们的风头,而是想起了前尘旧事。
觉远在藏经阁里读过不少书,看着老和尚如此怨毒,突然也想起了那些年自己读过的手抄本,还有里面记载的门户大事——
话说七十多年前,那时候天鸣禅师还是个小和尚,少林的一把手是他的师祖苦乘禅师,这年中秋,大家没吃月饼没玩灯笼,而是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达摩堂大校,考量弟子们的武功。弟子们忙活着爬旗杆呀、胸口碎大石呀,最后由达摩堂首座苦智禅师进行总结点评。说着说着,突然一个带发头陀站了出来,说“你苦智狗屁不通,竟然也能做少林寺的副职领导,太可耻啦”,大家习惯了参加和谐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突然听到有人发飙,立马个个虎躯一震,定睛看去,居然是“香积厨中灶下烧火的一个火工头陀”,这地位多低啊,打杂的勤务人员,而且还带发修行,这是传说中的临时工吧?一边是达摩堂首座,单位副职领导、班子成员,一边是临时工,傻瓜也知道怎么站队啊,于是大家纷纷及时表态,斥责火工头陀。谁知临时工依然不知好歹,说师父都狗屁不通,你们这群弟子更加不通,然后就开始动手,结果连败九人,而且绝不遵守点到为止的内部原则,出手狠辣,输了的不是断手就是断腿。
这下苦智可傻眼了,就问他武功跟谁学的,火工头陀说:“无人传过我武功,是我自己学的”,“原来这头陀在灶下烧火。监管香积厨的僧人性子极是暴躁,动不动提拳便打,他身有武功,出手自重。那火工头陀三年间给打得接连吐血三次,积怨之下,暗中便去偷学武功。少林寺弟子人人会武,要偷学拳招,机会良多。他既苦心孤诣,又有过人之智,二十余年间竟练成了极上乘的武功……这火工头陀生性阴鸷,直到自忖武功已胜过合寺僧众,这才在中秋大校之日出来显露身手。数十年来的郁积,使他恨上了全寺的僧侣,一出手竟然毫不容情。”
原来是受压迫的临时工起来反抗了,于是,分管领导苦智禅师亲自出马,打算摆平这一内部问题。苦智同志的策略是在业务上压倒对方,但同时手下留情,给足面子,以求消除隔阂,谁知道火工头陀会错了意,把苦智的停手罢斗当成了要取他小命,于是趁势而入,打死了苦智。后来,他还潜回寺中,把监管香积厨和平素和他有隙的五名僧人全部干掉。
一个临时工的冤屈,酿成了一场大政治事件,班子成员、副职领导苦智同志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而且,事情并未到此结束,火工头陀逃跑了,少林高手怎么也找不到他,“寺中高辈僧侣更为此事大起争执,互责互咎”,我说你这部门没带好队伍,你说他那部门没有及时把握员工情绪,政治思想工作不到位,他说我这部门危机处理能力不佳,没能及时解决问题,同一蓝天下是吵得一团糟的你我他……结果,更大的问题出现了——少林寺领导班子成员、罗汉堂首座苦慧禅师一怒而远走西域,开创了西域少林一派。
“经此一役,少林寺的武学竟尔中衰数十年。”
七十多年前,是什么时候?按《射雕》和《神雕》的情节推断,那时五绝要不就没出生,要不就还是个孩子,而到他们华山论剑时,少林仍在衰落期当中。
而这次分裂事件的发生,也导致了少林寺定下寺规,“凡是不得师授而自行偷学武功,发现后重则处死,轻则挑断全身筋脉,使之成为废人”,也正因此,心禅堂的老和尚要“修理”张君宝。
这个寺规,就是少林一派的魔咒,数十年来只触发过这么一次,却影响了少林此后数十年的走势。
楼主 笨笨大头  发布于 2012-05-08 17:20:37 +0800 CST  
金庸政治学(29)百年间,内乱与少林同行
2、政权分裂后的内部机制僵化
达摩堂首座苦智去世、罗汉堂首座苦慧远走西域,这都是对少林实力的重大打击。
可一个单位本来就免不了人才流动呀,有人退休有人跳槽有人挤破头想进来,这都是正常的。苦智去世了,大家很悲痛,但苦字辈高僧不止他一个,苦慧自立门户了,想必走的时候也带上了不少弟子,这个确实挺可怕,但也不至于伤筋动骨。真正把自己整成一幅衰样的,是少林自己的制度。
好的制度不是万能的,但坏的制度一定是万恶的,很不幸,因为一个临时工引发的危机,少林寺走上了矫枉过正的道路,选择了一个极坏的制度。
这条制度,便是“凡是不得师授而自行偷学武功,发现后重则处死,轻则挑断全身筋脉,使之成为废人”。
咱们先得看看这个制度是怎么出台的:它发生在火工头陀事件之后,是针对这一事件所进行的内部政策调整。换言之,这个制度的背后,是少林内部对这一事件的定性。
咋定性的呢?以后你们不准偷学武功了!偷学武功是万恶之源!你看这个火工头陀,偷学了武功,搞出这样的事情!
看明白没?少林的定性是:苦智之死,苦慧远走,内部分裂,罪魁祸首就是火工头陀。
这个结论本身也不能说错,火工头陀确实阴鸷可怕,因私怨而重伤甚至杀害同门更是极坏的行为,但少林该不该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少林内部在善后的过程中又有没有问题?
要知道,火工头陀之所以偷学武功,是因为监管香积厨的僧人性子暴躁,动不动就打人,火工头陀三年间被打得吐血三次,积怨之下,才去偷学,这说明少林的内部管理存在问题,一个中层干部竟如此不讲道理、动辄打人,迫害下属,却几年之内仍未被调整出中层岗位,起码分管领导就难辞其咎。
同时,这事儿也说明少林的内部选材机制有问题,火工头陀在偷学武功的情况下,竟然能击败达摩堂九大弟子,和达摩堂首座苦智缠斗,可见资质不错,起码超过了达摩堂的不少专业习武弟子,可这样的好苗子只能去厨房烧火,领导们都去干嘛了?
而且,书中提到“寺中高辈僧侣更为此事大起争执,互责互咎”,更暴露了少林的内部管理问题,出了事就互相推诿,你埋怨我我埋怨你,就没一个人肯站出来主动揽责,消除内部纷争,这样的组织形态是极其可怕的,都说少林和尚是有德高僧,但从这件事的处理上来看,这群人的档次真高不到哪里去。
当然,要说少林完全没在这事里吸取教训,完全没在内部进行整风,倒也未必,因为在一百六十年后,空闻掌权的少林寺召开屠狮大会,张无忌混入香积厨打杂,负责人就很和善,不但认为不该断了山下农民的生计,对张无忌也很客气。
但这些小改善,可补不上禁止偷学武功这一制度所造成的大窟窿。本来选材机制就有问题,把好苗子弄去烧火做饭,现在连自学成才的路子都彻底断了,你还给不给中下级弟子活路了?
这制度会导致什么后果?师父占据主导地位,他想教谁就教谁,如果他眼光不行,好苗子就会被耽误,如果他爱听奉承话,弟子们就得想办法拍马屁以求他垂青,如果他爱吃零食,弟子们每次下山都得去超市买点捎回来,如果他脾气臭,传功夫时没耐心,动不动就扇徒弟俩耳光,徒弟也不敢反抗,生怕失去练功资格,只能笑嘻嘻扮两面派……
那位说了,这么推断也太夸张了,而且预设了“少林高僧能力和品德有缺陷”这一前提。很抱歉,当初,这群“少林高僧”在火工头陀事件上“互责互咎”,已经证明他们见识有限、私心甚重,他们确实是一群有缺陷的人。
这么一来,后果忒严重了,你少林还想要德才兼备的人才?太难了,整个培养机制变成了一个逼迫弟子投机的过程,不把师父伺候好,就别想混出头。

楼主 笨笨大头  发布于 2012-06-06 16:22:58 +0800 CST  
金庸政治学(29)百年间,内乱与少林同行

3、内部机制僵化导致的政治路线问题
蝴蝶效应真是个有趣的东西,一个火工头陀的青春期逆反心理,本是偶然事件,谁知却掀起了轩然大波,先是导致了少林的分裂,政权分裂后,又以错误的制度来进行弥补,结果导致内部机制出现僵化,这一僵化不要紧,还出现了更大的问题——政治路线问题。
话说郭襄造访少林,和尚们不给女人进寺,还用上了下命令的口吻,郭襄那可是“小东邪”,不吃这套,便冷笑道:“少林寺的大和尚官派十足,官腔打得倒好听。请问各位大和尚做的是大宋皇帝的官儿呢,还是做蒙古皇帝的官?”
好尴尬呀好尴尬,少林寺是啥级别的单位?方丈是厅级还是副部级?看门口这几位算不算股长副股长?而最大的问题在于,“这时淮水以北,大宋国土均已沦陷,少林寺所在之地自也早该归蒙古管,只是蒙古大军连年进攻襄阳不克,忙于调兵遣将,也无余力来理会丛林寺观的事,因此少林寺一如其旧,与前并无不同。”
那位说了,这是少林的幸运啊,沦陷区里的一片净土,没错,是净土,但你不觉得碍眼吗?少林兼佛学与武学,以普度众生为己任,平时与世无争,但逢国难当头时,往往入世救人,可现在倒好了,“与前并无不同”!
要知道,与此同时,江湖第一大帮丐帮的精锐,都在襄阳城跟着郭靖夫妇抗敌,而在王重阳时代成功崛起的全真教也做着同样的事。要说实力,人才凋零的丐帮和一代不如一代的全真教,不见得强于少林,但他们都积极投身救国,与此相比,在沦陷区里悠哉悠哉的少林,实在太丢人了。
还有一个参照物是历史上的少林,书中提到,郭襄在少林寺前“瞥眼只见一块大碑上刻着唐太宗赐少林寺寺僧的御札,嘉许少林寺僧立功平乱。碑文中说唐太宗为秦王时,带兵讨伐王世充,少林寺和尚投军立功,最著者共一十三人。其中只昙宗一僧受封为大将军,其余十二僧不愿为官,唐太宗各赐紫罗袈裟一袭。”
这是当年少林的第一桶金,李世民的御札放在这个显眼位置,恰恰说明了少林此前的意识形态思路——积极入世、积极参政,以求得到执政者的信任,并借助这种信任推销自家的东西。说白了就是,当官的帮你吆喝两声,肯定比你挨家挨户敲门推销有效。
但必须知道留意的是,十三少林僧去帮秦王讨伐王世充,这是个什么性质?如果是帮助正统政权平叛,那少林的行为就是维稳,如果是参与两个平行政权的战争,那就是站队。当时天下大乱,李渊政权和王世充政权可谓是平行而立,尽管后世史书把秦王李世民带兵出征视为平乱,但那只是胜利者的说法罢了。
这也说明,当年少林的入世与参政其实是有选择性的:乱世才冒头,选择他们所看好的一方,积累政治资源,太平时期不出头,不担任政权的维稳工具。
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乱世出头,帮助一方,尽管存在投资失败的风险,但一来打着拯救黎民百姓的大义旗号,意识形态无风险,二来若是赌赢了,那就是曾经共患难,获胜者必然心存感激,获取利益也会更大。可太平世道出来参与维稳,那就免不了背上官府爪牙的名号,与世无争的思想理论基础就此被摧毁,即使能在既得利益者那里分一杯羹,也与付出的代价不符,又或者卷入政治斗争,那就更是得不偿失,武侠小说里因为卷入政治斗争而被灭掉的门派还少吗?
可如今的少林呢?他们对时局无动于衷,在沦陷区与外敌和平共处。可以说,经历了火工头陀事件的少林,不仅仅在武学上衰微,没有参加华山论剑,在政治上的风头也全面不敌全真教。
从《射雕》到《神雕》,在宗教信仰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教,该教既得到了南宋朝廷的信任,也因为丘处机曾经远走大漠,与成吉思汗亲切握手,一度得到蒙古政权的认可,可谓通吃。但全真教并没有因此而摇摆,反倒不失民族大义,坚决帮助郭靖镇守襄阳,抵御外侵。
要说此时的历史责任感,全真教实在比少林强得太多。
但凡事有利有弊,少林在外敌入侵时的龟缩,却也成了它在《倚天》时代重新成为武林第一大门派的基础。正因为没有参加战争,少林的实力得以保全,并借着其他门派损失惨重的契机,走上复兴道路。而在元朝建立后,少林也得到尊崇,重新赢得政治地位,在历史上,丘处机跟成吉思汗的亲切握手意味着全真教达到全盛,但在元宪宗时代,曾出现佛、道的“化胡经”之争,元朝持明显的袒护佛教立场,在那次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佛道大辩论中,少林长老福裕和全真教张志敬分别率队参加舌战,结果全真教惨败。
尽管,这条复兴之路走得不是那么有尊严。

楼主 笨笨大头  发布于 2012-10-12 16:55:25 +0800 CST  
@四季之人 2012-10-09 19:53:49
在这儿搞不了一言堂,又不能随便撵人,楼主自然不痛快
-----------------------------

哈哈,看把你给酸的,不更新帖子就是不痛快啊?您就别拿自己脆弱的小心肝来衡量别人了。
被骂了SB之后,持之以恒近一年时间跟在我屁股后面骂,你这点气量还能干吗?你爹妈生你下来就给你这点小心肝?就让你这样浪费时间干这个啊?记仇的我见过,像你记成这样的,没出息到这种程度的,还是头一个
我还是那句话:你要在这里干吗都行,但如果骂人,或像前面那样辱及我儿子,我当然回骂,那是你自己找的不痛快,别怪我。

也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您这德行,跟屁虫一个,还能影响得了别人啊?你以为你是谁?所以啊,您爱干嘛干嘛,但只要辱及我,我就必骂,跟前面一样。
楼主 笨笨大头  发布于 2012-10-12 16:59:58 +0800 CST  

楼主:笨笨大头

字数:318002

发表时间:2008-12-30 01:2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4-03 22:01:36 +0800 CST

评论数:29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