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眼草木(连载)

我看来看去,觉得还是觉得是那朵顶生单花没有开出来。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0-28 23:31:59 +0800 CST  
0069、忍冬(附:郁香忍冬、下江忍冬)
忍冬,忍冬科(Caprifoliaceae)忍冬属(Lonicera),半常绿木质藤本。
拉丁名:Lonicera japonica Thunb.
别 名:金银花、银花、双花、二宝花、右旋藤、雙苞花、鹭鸶花、茶葉花、忍冬藤、二色花藤、金银藤、鸳鸯藤、通靈草

列出这么多的别名是想说,实际上我更喜欢它的别名,金银花、双花、右旋藤、雙苞花、鹭鸶花、二色花藤、金银藤、鸳鸯藤、通靈草这些名字都不错,我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还是金银花通俗明了的名字。
不太明白为什么当初会把“忍冬”做为中文通用名(有人更称为“正名”,仿佛除此之外都是“歪名”、“偏名”),并且还做为中文科名、属名,让人不得不也跟着这么叫(不然就乱套了)。“忍冬”二字,虽然看上去文绉绉的,显得有点意思,但我觉得念起来拗口不说,究其意实在是有些蛮不讲理:常绿的植物太多了,凭什么它就叫忍冬?至少在我以极有限的经验形成的观念中,松、柏、樟树、女贞、枸骨似乎都比它更有资格。有时命名也就是这样没道理可讲,和现在抢注商标、域名似的,谁抢先一步就是谁的。

金银花这名字仿佛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到过,似乎是和什么药联系在一起的,大约是具备清凉解毒的功效。我真正认识它,是在2005年12月7日,当时觉得它的花形非常奇异,认识了大名鼎鼎的金银花,着实让我激动了一阵子。
接下来就经常见到它了,种植的、野生的都很普遍,有些可能还属于“逸生”。在金华,金银花一般在四月下旬开花,花期持续一个月左右。
大约是2006年5月的一天,我在单位里正看着几朵正开着的金银花,想仔细地观察它们花色的变化、区别,突然,边上一朵原先未开的花啪地打开,那一瞬间仿佛一个洁白的世界在眼前展开。事后回忆起那一刻,总觉得花开的声音清脆响亮(实际上未必)。
之后看见金银花多了,又结合植物志及其他相关资料所述内容进行观察,对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个过程就是所谓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吧。
金银花是缠绕藤本,从右向左旋。植株上有很多毛,枝条上、叶片两面、花瓣外面都有。茎通常红褐色,有时带光泽,看上去像是金属似的。叶对生。花生于叶腋,成双成对,花瓣分上下唇,上宽下窄,上唇顶端一般4裂,裂的深度大约是全长的1/5。雌蕊1,球形,淡绿色,后变淡黄色;雄蕊5枚(但我见到也有少数是6枚),花药月亮形,开始黄色后变为褐色。花开放的时候,雌蕊先是被上唇扣住,尔后再弹开来。
金银花刚开放时花是纯白色,晶莹剔透,过一两天,花色慢慢从白色变到黄色,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黄色浓到一定程度,花开始蔫了。我看到过的,海桐、中华猕猴桃的花也有这样从白变黄现象。有些人说金银花具备了日月之色,得日月之精华,这样的广泛联系和生硬对应,我比较反感。

有两种2012年才遇见并认识的忍冬属植物,了解不多,就在这里一起记录了。

郁香忍冬
郁香忍冬,忍冬科(Caprifoliaceae)忍冬属(Lonicera),半常绿或落叶灌木。
拉丁名:Lonicera fragrantissima Lindl. ex Paxt.
2012年3月22日,在金华北山的盘山公路边第一次见到郁香忍冬。这条路算起来走了不下十次,但以前因为没有看到花,都是视而不见了。
郁香忍冬开花时叶还没有长出,花形奇特,小巧玲珑。

下江忍冬
下江忍冬,忍冬科(Caprifoliaceae)忍冬属(Lonicera),落叶灌木。
拉丁名:Lonicera modesta Rehd.
2012年4月27日,在永康与义乌交界处的大寒山第一次见到下江忍冬。
2012年4月30日,金华北山,见到下江忍冬有不少。
2012年5月9日,在丽水市遂昌县高坪乡茶树坪村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上见到下江忍冬。

浏览自己以前拍的照片,发现2006年7月2日在上海的街边公园里见过一种亮绿忍冬,没有花。根据牌子,居然就是郁香忍冬?!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0-28 23:41:57 +0800 CST  
@墨酣 2012-10-29 12:07:41
不就是金银花吗?
-----------------------------
就是金银花,难道我说了这么多还没说清楚?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0-29 23:02:48 +0800 CST  
0069、珊瑚树
珊瑚树,忍冬科(Caprifoliaceae)荚蒾属(Viburnum),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拉丁名:Viburnum odoratissimum Ker-Gawl. var. awabuki (K. Koch) Zabel ex Rumpl.
别 名:日本珊瑚树、法国冬青
注:《中国植物志》中文通用名为日本珊瑚树,这里按《浙江植物志》。

最初,是2005年12月12日,在金华解放西路原友谊家具厂内拍到珊瑚树。记得是在踏花行论坛,网友百花园艺告诉是法国冬青。然后自己在网上查了些资料,就算是认识它了。
据资料说,珊瑚树是“防尘、隔音、防火等多功能的主要防护树种。”据我所见,许多单位、小区、公园都用它来作绿蓠,常常被密密麻麻地种成一排,其阻挡视线和隔音的意图是很明显的。至于防尘、防火的功能,则不太了解。
2006年4月,变换了工作地点,单位的小花园里靠墙种着一小排珊瑚树,单位附近的一个公园里也有一些,我得以经常观察它们。珊瑚树的叶深绿色、有光泽、厚厚的,大多数时间内,我看到的就是这样。
3月上旬,新叶长出。
4月中旬,形成了花序。
5月中旬,开花。它的花有些特别,花瓣卷得很厉害。
7月初,果实黄绿色;中旬,果实变红;月末,果实有些已经掉落,但更多的果实仍挂在枝头。

珊瑚树的拉丁名Viburnum odoratissimum Ker-Gawl. var. awabuki (K. Koch) Zabel ex Rumpl.,是指它是Viburnum odoratissimum Ker-Gawl.的变种。但是它怎么又会叫法国冬青,到现在我也不明白。
《浙江植物志》说在浙江珊瑚树产舟山普陀桃花岛,这倒是没有想的,我一直以为它是外来植物。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0-29 23:12:08 +0800 CST  
墨酣:
呵呵,我估计你也是没看文字:)
珊瑚树的花我见到次数也不多。

小卦:
感觉有点奇怪哦,你居然一起不知道它的名字?不过想想类似的情形我也有,可能太常见了反而不太注意了。

一石:
谢谢鼓励!
有时觉得一种植物自己算是比较了解,可真到要写点什么的时候又觉得无话可说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0-30 23:36:20 +0800 CST  
0070、无心菜
无心菜,石竹科(Caryophyllaceae)无心菜属(Arenaria),一年或二年生小草本。
拉丁名:Arenaria serpyllifolia Linn.
注:名称按《中国植物志》,《浙江植物志》中为石竹科(Caryophyllaceae)蚤缀属(Arenaria)蚤缀。

按照记录,我是在2006年4月17日在踏花行请教后认识了蚤缀(当时只知道这个名字),同时认识的还有蚊母草、蔊菜、委陵菜、天蓝苜蓿。
后来才知道蚤缀也叫无心菜,但是我对这两个名字至今都不明所以。无心菜这个名字叫着倒是觉得挺有味道,但要细究意思,却又茫然。《植物名实图考》中有无心菜,但看图显然不是现在所称的无心菜;小无心菜的图倒是非常像(《中国植物志》认为就是),但描述非常简单:“小无心菜比无心菜茎更细,棼如乱丝,叶圆有尖,春初有之。”实在难以判断。至于蚤缀这个名字,更是殊不可解,可能与植株整体的小有些关系?
我见到无心菜的地点,一般是在贫瘠多碎石的小山坡和单位的场地上,似乎还特别喜欢生长在水泥地的缝隙间。植物的特性真是奇怪,如景天科的一些植物就喜欢长在岩石上(当然也要一定量的泥土)。似乎条件太好了反而不容易生长。当然这是我的理解,可能水泥地的缝隙间以及多石质的地方对无心菜来说正是生长条件最好的地方?想来这就是陈子昂说的“草木有本心”吧。
无心菜的植株很小,高一般不过10厘米,茎细、叶小、花小。有一次,我试着从平行的视角看它们(其实就是趴在地上看),发现植株看上去竟有些亭亭玉立的感觉,一小片的无心菜居然像是森林似的。它的小白花一般大约直径不过5毫米吧,5瓣,和漆姑草的花有些像。雄蕊10枚,分成两轮,比较有趣的是雌蕊花柱的前端3裂,成螺旋桨状。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0-30 23:39:56 +0800 CST  
墨酣:
我该感谢你看帖才是。
我自己觉得无心菜的植株不像婆婆纳,叶和花都不像,不过两者都是矮小草本。

yaoyao971701:
看来你是个吃货:)
你说的对,无心菜很小,我拍了很多才勉强把它的花拍得稍清楚,不过还是没有自己特别满意的。

小卦:
你说得有理。我猜“蚤”也是取其小义,就是觉得“缀”字落不到实处,查来查去也没查出什么名堂来。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0-31 21:53:39 +0800 CST  
0071、球序卷耳(附:簇生卷耳、清凉峰卷耳)
球序卷耳,石竹科(Caryophyllaceae)卷耳属(Cerastium),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Cerastium glomeratum Thull.

簇生卷耳
拉丁名:Cerastium caespitosum Gilib.

清凉峰卷耳
拉丁名:Cerastium qingliangfengicum H.W.Zhang & X.F.Jin

卷耳这个名称最早是在天涯论坛闲闲书话看到,时间大约是2001年,当时书话有位比较活跃的网友叫采采卷耳,经常发帖。之后自己看《诗经》,才读到了那首著名的怀人诗篇。不过一般都说《采采卷耳》中的卷耳是现在称为苍耳的菊科苍耳属植物(对此我很怀疑)。
我在2005年12月26日才认识石竹科卷耳属的球序卷耳,当时还只知道它叫卷耳,明确它是球序卷耳,则是到了2008年3月14日,看到有人说浙江卷耳属植物一般都是球序卷耳,自己又查《浙江植物志》网络电子版,才算是弄明白了。之前的两年多,虽然称之为卷耳虽然说不上错(有时称呼植物时不能确定到种也就只到属名),从求知求真的角度来说,总是不够确切。
球序卷耳是金华一带极常见的野草,似乎什么地方都能见到它,尤以菜地里特别多,我曾在一个种蔬菜的大棚里见过长得特别旺盛的球序卷耳。
好像在我小时候,语文老师就这么教:“春天,小草偷偷地钻出了泥土……”直到现在,我仍在《金华晚报》上登出的学生作文中屡屡看到相同的句子。据我喜爱植物后观察的结果是:很多植物都是在冬天发芽生长孕育着生机,一些野草像波斯婆婆纳、球序卷耳、繁缕等都发芽了。所以,以中国地域之大,纬度跨越之广,那句老话在华北可能是对的,稍微往南也许就不适用了。人云亦云,不亲身观察体验,会错过了许多真实生命细微的精彩。

我所见的球序卷耳在冬天钻出泥土之后,在凛冽的寒意中成长。它的叶对生,植株上毛较多:茎上有毛,叶上下两面都毛茸茸的,给我的感觉总是有些粗哈哈的。它的这种形象,我一般在每年的12月都能看到,最早则在11月中旬见过,记得有一年冬天我在公园里见过它叶上布满了冰霜,那时它显得有些精致。
植株慢慢地生长,一个月,再一个月,它长高到20厘米左右。到了2月初,长出花序,花瓣的白色渐渐从花萼中露出来,慢慢展开。花瓣有5片,每瓣的顶端开裂,裂的深度约为花瓣长的1/4或1/5(大自然的雕刻师向我展现一丝不苟的技艺),10枚雄蕊围绕着花柱有5个短短开岔的雌蕊。在最早的春天,仍是冬寒肆虐之时,球序卷耳的花最多也最早(其他还有荠菜、碎米荠的花),对我来说,它才是报春花。
它的花期能一直到4月底,尔后,植株枯黄,直至从我的视野里消失。
总而言之,球序卷耳是一种很普通的野草,但也有属于它自己的生命历程和精彩。

《浙江植物志》上说卷耳属植物浙江有产2种:球序卷耳和簇生卷耳。据我所知,2010年还发现了一个新种:清凉峰卷耳。
2012年6月20日,在金华北山小西湖的坝上,一眼见到,觉得与自己习见的球序卷耳不太一样,但具体有哪些差别,又难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拍了两张照片。回家请教后知道这就是簇生卷耳,回想起来,也许以前见过。
2012年8月14日,在浙江临安清凉峰保护区徽杭古道的盘山公路上,H.W.Zhang老师指着路边一丛小草本说:“这就是清凉峰卷耳。”H.W.Zhang老师是清凉峰卷耳的发现人和命名人之一。此前在来的路上曾带我们到小溪边找过,没找到,不经意间倒是在这儿见到了。不过实话实说,没有花时,这是很不起眼的东西,如果老师不说,我就当成球序卷耳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0-31 22:13:39 +0800 CST  
@墨酣 2012-11-01 07:46:20
图片不清晰,想不起是什么哟。青花再发一张嘛。
至于谁出自《诗经》,我估计要尝尝才行。
如果不味美,又不用于什么仪式,古人采它干什么?
-----------------------------
原来想偷懒,就发花的照片了。按你的要求又找了找,也没有整体植株的照片,勉强拿出来看看吧。
我对那个苍耳就是《采采卷卷》的疑问本来就是与吃有关,打算在写苍耳的时候再说。你说得很有道理,首先是吃,再是什么仪式要用,还有就可能是药用。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01 23:17:12 +0800 CST  
@yaoyao971701 2012-11-01 22:12:17
青花兄的小花拍的真是好,每次看到这种小小的话都忍不住感叹,她们长的实在是太精致了!!
-----------------------------
我的照片只能说很一般吧。
我知道有一个人,网名叫寻雨,原先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现在应该已经毕业了,他用小DC拍出来的植物照片按我看是超过了大多数用单反的人,那才是真拍得好。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01 23:23:35 +0800 CST  
@墨酣 2012-11-02 11:42:28
说句你们犯晕的话:我又觉得象婆婆纳了!
-----------------------------
我帖的第一个植物就是波斯婆婆纳,墨酣可以对比一下。婆婆纳和波斯婆婆纳比较像,花小得多,淡紫色。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02 22:42:03 +0800 CST  
0072、石竹
石竹,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石竹属(Dianthus),多年生本。
拉丁名:Dianthus chinensis Linn.

石竹是位科级干部,它身份证上的名字是大名鼎鼎的瑞典人、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卡尔?林奈乌斯(Carl Linnaeus)给取的。它的属下中有几位非常漂亮,例如剪氏姐妹夏罗和秋罗,例如瞿麦,当然科长本“草”也非常漂亮。还有一位属下的名字很奇怪,叫王不留行。当然属下中更多的是普通的不起眼的大多数,如繁缕、卷耳等,我倒是认识并且经常遇到它们,也与它们更多些亲近感。
我认识石竹是比较早了,可能就是在天涯社区闲闲书话见到帖出的图片,它像是六棱铅笔刨出来的铅笔花似的花瓣让我印象很深刻。
后来只是偶尔能看到石竹,一般是在人家的花盆里,也有在公园的花坛里。它们叶子深绿,有时隐隐透出点蓝色调;它们的花色彩丰富。2008年9月7日在上海植物园见到成片种植的各色石竹,有些震撼。
2011年4月27日,在金华双龙南街马路中间及两边木板围成的小花坛里见到石竹和角堇,有些意外,以前这些地方多的是三色堇和矮牵牛。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02 22:45:11 +0800 CST  
墨酣:
是如你所说,球序卷耳经常与婆婆纳长在一起,都是早春开花的植物。

小卦:
是呵,现在很多种植花卉都是外来的。石竹属里好像也有几种外来的。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03 23:18:09 +0800 CST  
0073、漆姑草
漆姑草,石竹科(Caryophyllaceae)漆姑草属(Sagina),一年或二年生小草本。
拉丁名:Sagina japonica (Sw) Ohwi

在我小的时候,一些老房子的墙脚的湿润处,或者小水沟边(金华话叫渎),经常长着一些绿绒般的苔藓,与这些苔藓混杂长在一起的,往往有一种叶子有些像是短松针的小草,这种小草有一股青草气与药味混合的气息。它的样子我很喜欢,气味我不很喜欢,正是因为这两个特点,我记住了它。
很久以后,在2006年4月27日,我才知道这种草叫漆姑草。
知道漆姑草的名字以后,更留意它的生长,对我来说,这算是再认识吧。现在除了如前述在阴湿处,我还在不怎么阴湿的地方如草坪上发现了它们的踪影。总的来说,似乎不如小时候那么多见了。
漆姑草喜欢帖着地面生长,诸多分枝的茎到了末稍才斜着上升(我一直没搞明白植物枝往上长、根向下生的原因),这便得它们看上去高度不超过10厘米。每年大约4月的时候,开5瓣的小白花,花的直径也就5毫米左右。5枚雄蕊围绕在像一个小椭圆球的子房周围,子房的顶端是5个很短的花柱。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花萼,先端是圆钝的,好像比较少见(我见到的花萼一般先端都是尖的)。到了5月,果实成熟,像一个个精美的小罐子,从上面有5个耳朵的开口处,能看到里面装满了黑色的细小种子。

漆姑草这个名字比较有趣,我试着想搞清楚它的来历。
《中国植物志》中说:漆姑草这个名字来自《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中名为瓜槌草,《滇南本草》名为珍珠草。
查《本草纲目》,没有“漆姑草”或“漆姑”条(可见《中国植物志》这样的权威著作也不能全信),“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蜀羊泉”条下,提到漆姑草,内容比较多,抄录如下:

【释名】羊泉(《别录》)、羊饴
时珍曰:诸名莫解。能治漆疮,故曰漆姑。
【集解】《别录》曰:蜀羊泉生蜀郡山谷。
弘景曰:方不复用,人无识者。
恭曰:此草俗名漆姑,叶似菊,花紫色,子类枸杞子,根如远志,无心有糁。所在平泽有之,生阴湿地,三月、四月采苗叶,阴干。
藏器曰:陶注杉材云:漆姑叶细细,多生石边,能疗漆疮。苏云漆姑是羊泉。按:羊泉乃大草。漆姑草如鼠迹大,生阶墀间阴处,气辛烈,敷漆疮,亦主溪毒,乃同名也。
颂曰:或言老鸦眼睛草即漆姑草,漆姑乃蜀羊泉,人不能决识。
时珍曰:漆姑有二种:苏恭所说是羊泉,陶、陈所说是小草。苏颂所说老鸦眼睛草,乃龙葵也。又黄蜂作窠,衔漆姑草汁为蒂,即此草也。

由上述可见,在《本草纲目》中,漆姑草是做为蜀羊泉的别名。蜀羊泉现在一般指茄科茄属白英,是一种草质藤本,但是我从上面的文字中看不出来。陈藏器所说:“漆姑草如鼠迹大,生阶墀间阴处,气辛烈,敷漆疮,亦主溪毒,乃同名也。”这倒似乎像是现在所说的漆姑草。李时珍也说:“漆姑有二种:苏恭所说是羊泉,陶、陈所说是小草。”他没有把漆姑草单独列为条目,但是,“能治漆疮,故曰漆姑。”至少部分说明了名称的含义。顺便说一句,李时珍释名时说“诸名莫解。”,我很欣赏这种老实求真的态度,不知为不知之,莫解就是莫解,不强解,不曲说。

《证类本草》中有单独的条目,“卷第十一?漆姑草”:
“属性:杉木注陶云:叶细,多生石间。按漆姑草,如鼠迹大,生阶墀间阴处,气辛烈。主漆疮,挪碎敷之,热更易。亦主溪毒疮。苏云:此蜀羊泉,羊泉是大草非细者,乃同名耳。”

那本让我哭笑不得的《植物古汉名图考》说“漆姑”是指茄科青杞(Solanum septemlobum Bunge),指的就是《本草纲目》中的蜀羊泉。我就不明白了,难道作者不知道有另一种现在中文通用名为漆姑草而且古代本草书早就有记载的植物吗?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03 23:21:19 +0800 CST  
修竹兄:
谢谢鼓励!
我试着观察仔细一点,然后把观察所得写出来。还是觉得很多生命的过程没有观察到,有时是没有及时记录下来。
植物的分布真是奇怪呵,漆姑草在浙江应该算是常见的吧,你在闽北居然没见过(查《福建植物志》说“产全省各地”)。而你帖的很多植物我都没见过。

小卦兄好,谢谢你关注!

墨酣:
私心觉得如果第一张漆姑草的照片如果是自然的石壁就更有味道了。

一石兄:
很精确可能我还做不到,反正尽量写出自己看到的吧。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04 23:11:50 +0800 CST  
0074、雀舌草
雀舌草,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繁缕属(Stellaria),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Stellaria Uliginosa Murr.

雀舌草按分类属于石竹科繁缕属,我在金华一带偶尔能在田塍、草坪、沟边看到一株两株,多的也就一小片。比较而言,在与它有些像的植物中,不管是数量还是见到的频次,都明显不如同属的繁缕、鹅肠繁缕和同科的牛繁缕多,但也曾见过成片的。也许就因为相对少,加上感觉它的植株整体比那几种更素雅和精致,所以私心更喜欢它一些。
对我来说,这种偏爱是无可奈何的事,虽然自己想着应该“众草本等”,也努力地尽量同对植物一视同,但实际的观感中总避免不了有所偏爱,甚至还有讨厌。以前读小林一茶的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周作人/译)”觉得总是隔膜,觉得未免矫情,也许那样的境界是有的,只是自己未达到吧。

根据自己拍摄的照片记录,我最早是2006年3月3日在金华金东区傅村镇一处草坪上见到雀舌草,当时觉得它有些像繁缕但又似乎不是繁缕。3月16日,知道了它的名字。
后来几年里也就是零星见到雀舌草,还发现常常和通泉草混生在一起。实物见得多了,加上查阅植物志的描述,也就对它们熟悉起来,即使没有花,也能一眼认出它来。这中间,有些是知识性的东西,可能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如:全株无毛;茎常四楞(2012年11月3日之前还不知道);萼片5;花瓣5,2深裂达基部;雄蕊5-10;花柱。另有一些是综合的观感,用语言不能准确地描述,例如它的花瓣一眼看去就和繁缕不一样,但具体怎么样不一样,我是说不出来了。

2010年4月16日,在金华石塘村的山背上,见到桃林下有成片的雀舌草。
2011年3月30日,在新安江公路边山脚见到有很多的雀舌草。
这两处所见几乎颠覆了之前我对雀舌草分布情况的判断。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04 23:20:10 +0800 CST  
@林泠烟 2012-11-05 11:17:32
卷耳原来是这么小的叶子
读诗经以为是大叶子的
这些小植物的花都好精致
-----------------------------
《诗经》里那个卷耳一般认为是菊科的苍耳,那个叶子大。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05 21:46:24 +0800 CST  
问好三叶草阳光、小卦、墨酣!
寻常的野生植物也有它自己的美,呵呵,想起了一本书的名字:《寻常的精致》。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05 21:48:41 +0800 CST  
0075、繁缕(附:鹅肠繁缕)
繁缕,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繁缕属(Stellaria),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
拉丁名:Stellaria media (Linn.) Cyr.

鹅肠繁缕,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繁缕属(Stellaria),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
拉丁名:Stellaria neglecta Weihe

我小时候就认识繁缕了,那时我们管它叫“小鸡草”,这么个名称不知怎么来的,反正小鸡倒确实喜欢吃这种草。看着小鸡们啄食着吞下“小鸡草”或者两只小鸡争食同一棵“小鸡草”时互相拉扯着的样子,真是有趣。
知道繁缕这个名字是在2005年9月,在上海杂草网(我最早认植物的园地之一)看到照片后认出来了。但对它的名字很是困惑,觉得远不如“小鸡草”通俗易记。
繁缕很常见。冬天,就发芽生长,植株清爽干净。早春,开出众多白色小花,点缀着草丛,让生命和生活多一点色彩。粗看,它的花瓣很多,数一下,有10瓣。但是看了形态描述才知道,繁缕的花是5瓣,每瓣深裂到基部。再去细看,果然如此,有时分裂得很厉害,这一瓣上的半边倒与另一瓣的半边靠在了一起,更甚的就叠在了一起。也是书与实物对照,还知道了繁缕雄蕊5枚,雌蕊柱头3裂,茎上一侧有1列短柔毛等特征。
还有其他一些观察所得:
很有意思的是它的花梗,按比例来说,花梗其实比较长,在开花时,纤细的花梗笔直向上,支撑着花朵,一般不会注意到花梗;之后,花瓣萎缩、脱落,花萼合拢包住子房,花梗就慢慢向下垂落,末端挂着孕育中的果实,这才看得清长长的花梗。
花药的颜色也因时间推移而变化:刚开花时奶黄色,后来呈紫红色,最后变成深褐色。

认识、观察繁缕的过程中我体会到:植物的很多特征,如果没有植物物的描述做为指导,我见到了也不会去注意和归纳,真是所谓的视而不见了。另一方面,植物志的体例决定了它不会去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而是把植物做为标本来描述,这样又错过了太多生命过程中细微的精彩。

认识繁缕之后不久,又知道它还有个同科的表亲叫牛繁缕(石竹科牛繁缕属),据我当时粗浅的一点了解,它们的区别是:牛繁缕花柱5裂,繁缕属花柱3裂,而且牛繁缕是多年生草本,植株比较高大,茎的一侧无毛,萼片基部稍连合,花瓣长于萼片。总之,它的总体都比繁缕要大一点,所以“牛”。
2009年2月8日,在绿镜头论坛看到网友老蒋的帖,才知道除了繁缕和牛繁缕外浙江常见的还有一种鹅肠繁缕,区别如下:
繁缕:石竹科繁缕属,柱头3裂,雄蕊5。
鹅肠繁缕:石竹科繁缕属,柱头3裂,雄蕊8~10
牛繁缕:石竹科牛繁缕属,柱头5裂,雄蕊10。

回头留意去看,果然发现了雄蕊数目比较多的鹅肠繁缕,但看植株的其他部分,又实在分辩不出有什么别的不同。有时候也疑惑:同属中非常接近的植物区别到种时,到底以什么为依据?有一次,也是机缘巧合,为此事专门向一位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生请教过,他说是按特征的变量来区分(大意),我还是不大明白。

翻阅《本草纲目》,看到在“繁缕”条下这么说:
“此草茎蔓甚繁,中有一缕,故名。俗呼鹅儿肠菜,象形也。易于滋长,故曰滋草。《古乐府》云: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滋。滋乃草名,即此也。”
李时珍解释“繁缕”二字很好懂,但解诗恐怕不是他的当行,好像是乱解了吧?何况一般是做“何能待来兹”。不过滋草这个名字实在是好,可惜现在没人这么叫,真可惜了一个好名字!
李时珍还说:
“繁缕即鹅肠,非鸡肠也。下湿地极多。正月生苗,叶大如指头。细茎引蔓,断之中空,有一缕如丝。作蔬甘脆。三月以后渐老。开细瓣白花。结小实大如稗粒,中有细子如葶苈子。吴瑞《本草》谓黄花者为繁缕,白花者为鸡肠,亦不然。二物盖相似。但鹅肠味甘,茎空有缕,花白色;鸡肠味微苦,咀之涎滑,茎中无缕,色微紫,花亦紫色,以此为别。”
对繁缕的描述细致准确,但这里的鹅肠等同繁缕,而鸡肠我还不知道是什么。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05 21:52:00 +0800 CST  
0076、箐姑草
箐姑草,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繁缕属(Stellaria),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Stellaria vestita Kurz

2010年5月16日,在金华金东区岭下镇柿树塘村进去到慧明岩的山路边,发现了一种我以前没见过的可能是繁缕属的植物,正开着白花,分裂的花瓣细长,雄蕊也较长。依稀记得在网友老蒋的帖里见过,可能叫箐姑草。它的叶大小变化很大,明显不同自己以前见过繁缕属(繁缕、鹅肠繁缕、雀舌草)的植物和牛繁缕,植株也相对高大一点。对我来说,这是又“发现”了一种以前没见过的植物,心里一阵狂喜,端起相机猛拍了一气。
回家后经过请教和自己查资料,确认就是石竹科繁缕属的箐姑草。
虽然我不喜欢把植物拟人化,但还是觉得在我见过的繁缕属里,箐姑草确实显得清丽脱俗,雀舌草秀气灵动,繁缕可能是因为太常见了而觉得非常普通。相比之下,我不怎么喜欢牛繁缕,但牛繁缕是另一属的植物了。

2011年4月5日,又到在慧明岩,在去年见过箐姑草的路边林下又见到了它。相比去年的“发现”,这回重逢少了些激动,多了份亲切,仿佛见了老朋友。4月17日,再去慧明岩,这次走了更远的路,又发现了另外几处也有箐姑草,让我满心欢喜。这便我想到在这边箐姑草可能有不少。4月24日,在金华婺城区安地镇小同村附近,看到有箐姑草很多,都开着花。看来金华南山一带分布还是比较多的,奇怪的是在北山上我似乎从来没见到过,植物的分布有时也让人琢磨不透。
2012年4月3日,在安地镇小同村,看到箐姑草很多。雄蕊很长,有的雄蕊上的花药已经掉了。4月10日,再到慧明岩,看到箐姑草有不少,但不如小同村那里多。4月17日,在金华北山发现居然也有箐姑草!虽然数量不多,但至少是有,看来自己以前走到的地方还是太少。4月27日,在永康大寒山,见到少许箐姑草,这时已经觉得不那么稀罕了。8月12日,在清凉峰保护区十门峡景区,箐姑草居然还有花!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06 23:05:23 +0800 CST  

楼主:青花瓷

字数:683

发表时间:2012-07-12 07:3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22 13:17:13 +0800 CST

评论数:243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