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赏《古文观止》,我的闲读瞎读误读乱读

21、《齐国佐不辱命》:我妈就是你妈

公元前589年,齐国攻打鲁、卫两国,鲁、卫求援,晋国出师,阻遏齐军,在鞌这个地方发生了一场大战,是谓齐晋鞌之战。齐军败绩,晋军追赶进入齐国境内。齐顷公派国佐去求和,将纪国的炊器、玉磐赠送给晋国,归还鲁、卫两国的土地,并交待了底线:“不可,则听客之所为。”

国佐送上礼物,晋国人不答应,提出无理要求,"必以肖同叔子为质,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要以齐国国君的母亲做人质,同时使齐国境内的田亩全部改为东西向,以方便晋国车马行走。

晋国无理,先辱其母(中国人的德性,反面看,是因为尊敬长辈与祖宗),再提苛求,“尽东其亩”,有点像后来蒙古人的话,准备把中国变成大牧场。或者满族人的剃发令。

歪理,其实也都很像。

国佐先论理,讲孝道,“肖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我国君的母亲也相当于你国君的母亲,咱要讲孝道不是?

还好晋国人不像后面的老流氓刘邦,项羽抓了他爹刘大爷要煮了吃,老刘轻松说,“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项羽最后只好放了刘大爷。所以韩信说项羽是妇人之仁。

然后国佐引经据典,引先王令,最后仍然是表决心,“收合余烬,背城借一”。听起来跟“一亿玉碎”差不多。

晋齐实力差距不很大,虽败,实可拼死一战,这是底气。语气不卑不亢,谦虚低调里有骨头。

他们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比如孝道,先王,《诗经》里的话,大家都认同。后世文臣武将,聊天时引一句四书,彼此就心照不宣。不像现在人说话简直不能到一块,经常鸡同鸭讲。当然,另一面的好处是思想多元化,自由不禁锢。即使碎片吧,也是自由的碎片。像罗素以为,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源。

就组织而言,还是需要找到共同的价值观。当下有什么呢?华为挺好,鼓励学雷锋,但不让雷锋吃亏。前者是精神号召,后者是市场法则。稻盛和夫的做人做企业何为正确的追问,走的是心学的路子。

讲良心,重名声,能力和成绩得到肯定,又能多赚钱,诸如此类,符合人性的马斯洛理论,可能所有人都会认同吧。若能深入挖掘,形成集体特质,又符合经济规律和政治导向,就是真正有力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了。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09-18 19:36:26 +0800 CST  
22、《楚归晋知罃》:该咋办咋办!

晋楚两国交换人质,楚王送别晋国人质知罃,问他:是感激还是怨恨?知罃回答说:无怨无德。又问他回去怎么对待楚国?回答说:该咋办咋办!

知罃的爹当了晋军统帅,所以当俘虏的儿子能够回家吧。

但这儿子有水平,四次被追问,四次问答,最后气势渐强,终于亮剑,“竭力致死,无有二心”。当不是一时激愤。所以楚王曰,“晋未可与争。”这样的青年干部,证明国家的实力。

细想,一则知罃被俘多年,难免心中有气,说话自然有机锋。二则老爹当统帅,你才放我,气势上有底气。三则我晋国大臣,心底里看不起南蛮楚国,毕竟不同。

两国交战,企业谈判,场合论理,其实都需要这个逻辑。无怨无德,只是平常心,爱咋咋的。很多时候,也是私心在,未能平心静气,气势上先输了。

林彪喜欢的古人句:“每临大事有静气”,下句是“不信今时无古贤”,出自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的一副对联。上次看到另一句话,凡媚上者必然欺下。挺诛心的。

这篇文字有气势,值得读多遍。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09-20 09:11:50 +0800 CST  
23、《吕相绝秦》:想不到天妒英才

这篇吕相绝秦书,史称开战国策士游说之辞先河,后世檄文之祖,我却很不喜欢。

前580年,晋、秦为了讲和,在令狐会盟。晋侯首先到达令狐,秦伯不肯渡过黄河,派史颗在河东与晋侯结盟;晋国的郤犨到河西与秦伯结盟。结果,秦伯回国就背弃了与晋国的和约。前578年,夏四月戊午(四月初五),晋侯派吕相去断绝和秦国的邦交,即有此篇《吕相绝秦》的檄文。

两军交战,两国绝交,吕相口才了得,历数秦晋几代曲直,总之你秦国一无是处,我大晋国百般委屈求全。吕相固然逞口舌之快,出尽风头,本意却不地道。

策士,纵横家,说客,或许有一时之用吧,也是皮相,小技,是术而非道,我就是不喜欢。

后世也还有这样的名文,骆宾王的《讨武檄文》,曾国藩的《讨粤匪檄》,虽然也过激,攻其一点,不计其余,但立意有煌煌正气。吕相这个就只是盖帽子,耍嘴皮子,盖得再漂亮,言辞再美,失却了本心,骨子里很小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现在人到中年,有时遇见那种一看就很有演讲技巧的人,面试技巧的人,沟通技巧的人,酒桌上翻花的人,会议上用排比句的人,本能地就想回避。很多时候,更喜欢那种朋友,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半天憋出一句很唐突的话,但一听就知道发乎真心。

去年因病住院,一位平日里讷于言的朋友,几乎没有什么交流,那天却发了一大段微信过来,然后说:“想不到天妒英才!”后四个字呼之欲出。我回了句:“嗯,我还健在呐!”嘻嘻笑罢,心里却格外有种感觉,暖暖的,很好。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09-21 09:33:18 +0800 CST  
@本然2018 2018-09-22 07:45:47
跟上你的步伐,再读读巜古文观止》!学习了!
-----------------------------
谢谢!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09-25 19:24:23 +0800 CST  
@本然2018 2018-09-22 07:56:49
是否该在“信用”方面做个丰富,不仅仅限于“规矩”的!
-----------------------------
你指的是哪篇?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09-25 19:25:07 +0800 CST  
24、《驹支不屈于晋》:又是你这只苍蝇!

晋国和诸侯各国在向地集会,准备拘捕姜戎族的首领驹支,原因是,“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诸侯事奉晋国不如从前了,怀疑是姜戎族这个野蛮族人要来参会,大家嫌弃了。

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范宣子无端指责,先“攻吴之德”以掩其盟主外强中干,顺便找姜戎怪罪,是捡软柿子捏,杀鸡儆猴。后听了驹支的一番话,又“使即事于会,成恺悌也”,还真矛盾。

晋人还是知礼要面子的,没有这个底线,策士们再巧舌如簧又有何用?

驹支始终言语委婉,自居其下,但内心坚定,历数了多年对晋的追随之后,“今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是小心地指责,你下面的干部做事不力,怪我咯?“不与于会,亦无瞢焉”,就是坦然地宣言。不参会就不参会,拉倒吧你!

好玩的是,驹支自称“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说自己没文化,大老粗,却偏偏要吟诗经里的句子,真是绵里藏针。就像你跟美国人谈判,说不好意思啊我不懂英语,然后背一大段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辞。

当然这句子是可以让范宣子接受的。高情商的人自会给别人台阶下。

所吟的这首诗经里的《青蝇》,左传里没登,查了下,是下面这个: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范宣子当然不是青蝇,也不会听信谗言,所以就借坡下驴,当回君子吧。

有趣。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09-25 19:25:45 +0800 CST  
25、《祁奚请免叔向》:这两人的关系,很迷啊

这个故事很有风骨。

叔向受弟弟案影响,被下狱。乐王鲋主动去见叔向,要为他求情。叔向不理会,然后说,只有祁奚能救我。果然祁奚听到消息后,干巴巴地跑去进谏,说了一番话。执政的范宣子就赦免了叔向。祁奚不见叔向就回家。叔向也未向祁奚致谢,径直上朝。

这两人的关系,很迷啊。

叔向能识人,知道乐王鲋“从君者也”,圆滑无骨气,断不会违君意来求情。而祁奚呢,“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个人品行如此,不去求也会帮忙。这个识人水平太牛,因看得透,生死与之。

还是那个范宣子,果然也是能听得进意见的。史不我欺。

事毕,“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我救你,本为国事而非你个人,不见也罢;你救我,早知你为人如此,所以也就不谢了。

相形之下,大侠们还需“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西门吹雪要救陆小凤,还要他刮了那两撇骚胡子。

先贤风范,一至于斯!扎心了,老铁!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09-27 10:43:17 +0800 CST  
26、《子产告范宣子轻币》:一封信改变国策

晋国为盟主,范宣子为中军将,主政,加重征收诸侯对晋国贡献的财物。郑国也以此为患。公元前549年2月,郑简公到晋国朝会,郑大夫子西陪同前往,子产让子西捎带书信,以劝告范宣子,要重美德,不重利益。然后范宣子看了信很高兴,就减轻了诸侯的贡品。

郑虽小国,子产实为名臣。此文有点传奇,一封信改变了强国的纳贡政策,文字当然极好,道理上却费思量。

因重币而无令名,而无令德,则国不久安,这个道理范宣子真不懂?而且也就听劝了?果真是先人简单质朴吗?果真今不如昔?还是另有隐情?若是现在,WTO谈判都是赤裸裸的利益。咱们的毛衣战就不说了。

国家政策却诉诸道德,很书生气,还是因为面对的是范宣子这样的对象。

连续三天读到范宣子,这人脾气真好。换个蛮夫,哪管你这个!特总统我不是说你啊。

从另外一个角度,WTO讲规则,讲博弈,反而更易操作。亲兄弟,明算帐,法治还是基础。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09-28 14:57:42 +0800 CST  
版本选自己喜欢的,也很重要??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09-28 16:00:04 +0800 CST  
27、《晏子不死君难》:哭哭死,但不真去死

崔武看见棠家遗孀就喜欢上她,便娶了她。齐国国王庄公与她私通,崔武就杀了国王。这剧情有点狗血啊。

姜姓,东郭氏,名不详,因嫁齐国棠邑大夫棠公为妻,故又称棠姜。崔武子先要抢而娶之,庄公又私通焉,崔武子为了这事,不惜弑君。嗐,这棠姜得有多美啊!当不亚于引发特洛伊战争的海伦。

呃,公元前546年,崔氏发生内乱,齐国左相趁机灭亡崔氏一族,东郭姜与崔杼自缢而死。总是红颜薄命,结局也够悲惨的。

不八卦了,回头说正事。

晏子是狡滑的。君王因私情而死,我就不陪死了。但他是君王,我就去哭一阵。既按君臣大义,又不愚忠,这是聪明的行为。奇怪的倒是崔子,连王都杀了,居然不杀晏子,还说,“民之望也,舍之,得民。”怪哉。

设身处地推测一下,试想我是崔子:君王与我抢女人,干掉!晏子行忠义之事,我忍。于我个人的道德无恙。

古人行事都有一套自己的原则。晏子固然为史称道,崔武子之不杀,也挺不错。

此文到此为止,后来就有很有名的轶事。齐太史秉笔直书,三兄弟虽先后死,还是坚持写“崔杼弑庄公”。这成了史家追求事实的典范。

我却想,其实也不实在,真要据事实录,不如就写,“庄公通奸崔杼老婆,崔杼弑庄公”。这样的史书,想必崔哥也就认了吧。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09-28 18:20:19 +0800 CST  
28、《季札观周乐》:春风过驴耳

这篇文章,应该做个有声版。

吴国公子季札前来鲁国访问,请求观赏周朝的音乐和舞蹈,然后对此一一点评。

单从本文看,季札可谓知音者,虽然走的是诗教的传统。

那么问题来了。那些音乐究竟怎样?季札是真懂欣赏,还是先入为主,意识形态挂帅?音乐真有这么高大上的教育功能吗?这些都不得而知。

至少我是怀疑的。很多乐迷们把老爱迪生的话拿来壮胆,说什么“音乐是唯一可以纵情而不会损害道德和宗教观念的享受”。想起老爱对我家特斯拉的所做所为,我就呵呵了。

《现代启示录》中,美军军官命令属下空袭时,播放的就是瓦格纳的《女武神的骑行》。你要说这是电影,那么,二战期间的很多纳粹军官,是真的喜欢古典音乐。

我对音乐一窍不通,至今不会一种乐器,对古典音乐宛如春风过驴耳,看个中国好声音都能泪目。不过对音乐发烧友们,大多时候是敬而远之的。个人偏见,过于诉诸感性的艺术,跟迷信差不多,里面太多主观臆想、祖先崇拜与自我催眠。一定要听出某交响乐的十个版本差异,跟嘬出十个大排档的炒螺蛳风味一样,甚至不如(如果他们不偷看唱片说明书、爱乐杂志和豆瓣评论里的描述,并装作自己独特见解的话)。

也许哪天能碰上真懂音乐而能平心静气的人,引吾入此窄门。也许。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09-30 09:36:58 +0800 CST  
29、《子产坏晋馆垣》:小狗也要叫

鲁襄公死去的那个月,子产辅佐郑简公到晋国去,晋平公因为鲁国有丧事的缘故,没有接见他们。子产派人把宾馆的围墙全部拆毁,把自己的车马放进去。然后跟晋国说了一番话,大意是大国应该善待小国,互相尊重。大狗叫,小狗也要叫(后面这句话是契诃夫说的)。

小国被慢,故子产做惊人事。有点像非洲小国家到联合国开会,没人理,就把自个的招待所围墙给拆了。然后以保全输币为前提,引文公光辉榜样为后续,使晋无言以对,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逻辑思维和雄辩能力也是没谁了。

但言辞再美,子产再贤,总是实力不够。争一时之气,争不来百年国运。剑惜之叹之。

晋既强权,却会及时纳言,自罪其不得,亦大国风范。

我更感兴趣的地方在于,子产回忆晋文公往事,用了一百多个字,说当时的晋国外事接待中,司空、圬人、甸、仆人、隶人等各司其职,忙而不乱。这就是顶好的组织管理、流程管理了。学习。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10-03 11:15:16 +0800 CST  
30、《子产论尹何为邑》:马云想必不会只用忠臣

子皮想让尹何治理一个采邑,理由是尹何忠厚谨慎,他很喜爱,相信一定不会背叛。

子皮初衷没错,用老实又喜欢的家臣,这是家务事。子产偏要劝。当然出乎本心,说的有理,言辞也妙,子皮就听了,还托以国事。一代名臣从此诞生。子产之能,背后实在也是因为子皮之贤啊。

子产站在国家利益角度论干部,讲究德才兼备,说的道理并不新鲜。我有时真很怀疑,春秋先人们是真不懂这些道理吗,非要有个人来一说,才点赞、转发?当然思想共识是随时间陆续形成的,不能脱离具体情境看古人。

换位思考一下,子皮为何想用尹何?因为其老实,不会背叛。

大多数人用干部,也这样吧。一方面确实私心也是真实人性,另一方面,组织对干部的责权利如何设计?会不会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会不会被驾空被孤立被背叛?会不会人走茶凉?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制度安排的缺失。

马云想必不会只用忠臣,他持有阿里巴巴集团7.74%股份(好吧,前几天他有变化了,但控制权没变),有这个话语权。做成百年老店的跨国公司,也早就学会了聘用能干的经理人,而非一定要子弟兵。子皮用子产,其实一样。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10-06 16:06:36 +0800 CST  
@城里的鱼儿我 2018-10-08 11:51:33
开心快乐!
-----------------------------
谢谢!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10-08 22:07:25 +0800 CST  
31、《子产却楚逆女以兵》:哪有这样做亲戚的?

楚公子围到郑国访问,并将娶公孙段之女为妻,郑国派了外交官公孙辉前去敷衍,安置他们住在城外。访问的礼仪结束了,将要率领兵众进城迎娶新娘。子产又派公孙辉去辞谢,说了一大通道理。

这事从面子上说,郑国无礼,人家好心来迎亲,你不情不愿,百般防备。哪有这样做亲戚的?但事情往往是在里子。

郑是小国,处大国之间,就像刚进了大观园的林黛玉,想必步步小心。虽与楚结亲,但这蛮楚向来包藏祸心,说来迎亲,万一是个特洛伊木马,也很难说。

楚虽堂皇,郑国子产干脆说破,一则示已有备焉,二则“小国失恃而惩诸侯”,以后诸侯们都不再相信您大国了,有令不行。这事您看着办。

可怜了将被娶的公孙段氏,始终只是个工具,始终无人提及。

对了,是包藏祸心这个词的出处。可怜楚之行径,这祸心嘛也没包好,一先就被人看破,实在是司马昭之心啊,也是笨伯。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10-08 22:09:35 +0800 CST  
32、《子革对灵王》:因为我坏嘛

楚灵王在子革面前耍宝,一阵自夸。子革一开始都唯唯,半天之后背出一首诗来,直接挑明自己观点。能写出这样的诗,该多好。

灵王其实很好玩啊,“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像暴发户出场。见了子革,“去冠被,舍鞭”,还是尊重人的,至少装得挺像。然后夸祖上,夸自己,想要这个那个,喜形于色,幻想无边,有孩童本色。被子革一语刺破后,“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不恼羞成怒,不失礼节,自己在那反省了。

灵王历史评价不高,“灵”这个谥号指“乱而不损”、“好祭鬼神”、“不遵上命”,五星级的差评。为人做事简单粗暴,民心失尽,不得善终。

我多少觉得有点中原那里欺负我们南人。楚一直远居中原文明之外,所以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自立为王了。更好玩的是史记上记的,“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随国说,我又没做错事,干嘛打我?楚国说:因为我坏嘛。真真一付无赖相。可我就是觉得还有点小可爱。

灵王作为一个有性格的人物,是挺好玩的,“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说的就是他。作为霸主,就太差劲了,不仁不义,无王者气。后来项羽也不敌刘邦,可知历史属于沉静领导型的资深流氓,而非负气的霸王或傲气的英雄。

喜欢漂亮衣服和漂亮女人,喜欢看雪景(可惜是当着衣服单薄的士兵的面),喜欢被人夸,喜欢装样子,还会自我反省,这个王还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可惜错坐在了王的位置。也是彼得原则的又一佐证?

子革顺谏,就是顺着你意,看你自己膨胀到哪里去,然后一语中的,也是毒舌,神回复。写成文章也是挺好看的。

另,那时大家说话,引几句诗经,互相就全懂了,羡慕。

又另,是“筚路蓝缕”这词的出处。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10-09 22:58:00 +0800 CST  
33、《子产论政宽猛》:不审势即宽严皆误

关于这篇,在下有话要说。

郑国子产对将执政的子大叔,交待政治遗言,即“宽猛相济”论,当然是真理。后人衍生成胡萝卜+大棒,道德与法治,正负激励,等等。

“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所以,宽是需要以德为基础的,如果不得,先用猛。所谓慈不掌兵。做企业,教育小孩,都一样。

我过去的体会是,一味宽以待人,追求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也是要出问题的,影响了判断事务的平常心。喜欢用强力手段来实现组织意图,罚字当先,是另一个极端,很多人喜欢用这个,高效快捷,体现权力快感,但后遗症很大,是管理上的懒惰病。

所以仲尼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这个节奏比较难掌握。

四川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所谓审势,就是合理判断目前的问题,是该宽还是该猛。

这个可能是管理上的千古难题了。秦始皇以猛,西汉开国以宽;唐太宗先猛后宽,到了玄宗就过于宽;康熙先猛后宽,然后雍正以猛,才有乾隆的十全。踩对节奏很重要,反例可看中国证监会。

当然,对于一个领导人而言,最终还是看其个人特质与组织使命的同频共振。在不违反规律的基础上,将个人的特质、初心与性情通过组织放大,形成团队的集体精神形态,这就是组织文化了。若能在文化层面集体修炼,形成强大气场,所谓宽或猛,倒只是术了。不知子产老哥以为然否。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10-12 08:40:15 +0800 CST  
34、《吴许越成》:果真一语成谶

这故事大家都知道。吴王夫差打败越军,越王勾践求和。吴王打算答应, 伍子胥劝,吴王不听。后面的事,就是卧薪尝胆了。

蒲松龄说“三千越甲可吞吴”,这里原文是“甲楯五千”,看来究竟多少人,只是个虚数。

伍子胥说“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跟刘皇叔所说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围棋十决里的“入界宜缓”、“逢危需弃”,华尔街的“Cut Losses and Let Profits Run”,都是一个意思吧(好吧,我脑洞有点大)。

攻越到最后,居然放了勾践,实在是夫差身边小人太多,耳朵根又软,跟鸿门宴上的项羽犯了一样的毛病。所以老毛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干他娘的再说。

伍子胥判断勾践,“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当然那是越王可共患难的时候。后面得势,就呵呵了。“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两个十年论,真真精准,所以前人有觉得这篇是事后写的。如果真,伍子胥的形势判断和战略规划能力,不一般。

可惜他忠肝义胆,却不懂、或不为范蠡的做法,或是扶佐两代吴王,心意已了,“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这是真的死不瞑目啊。果真一语成谶。待九年后夫差蔽面自杀,“ 吾无面以见子胥也”,又有何用!

连勾践都说,“吴已杀子胥,导谀者众”。有些干部总牛逼轰轰,说什么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其实忘了选人用人的导向作用。你失去的不是一个人才,而是一种人才标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旦文化氛围形成,再要破除,就难了。

剑虽越人,实在佩服伍子胥得紧。后世人对他多有争议,我独服太史公一语,“非烈丈夫,孰能至此哉?”

苏州古城西有胥门,传说为伍子胥悬头处。必当拜之。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10-15 19:08:37 +0800 CST  
35、《祭公谏征犬戎》:上古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周穆王将征伐犬戎,祭公谋父劝阻,不听,征战后,只得到四只白狼、四只白鹿带回来。从此以后,荒服地方的诸侯就不来朝见了。

这战为何打不得?因为坏了规矩,先祖们制定的、目前行之有效的规矩,而且师出无名。胜败是另一回事。

祭公谋夫强调的是周王朝“以德治国”的传统,这个也罢了。我读书向来买椟还珠,这篇顶感兴趣的是“先王之制”。

谁是王畿内外之五服中的谁,该干嘛,如果不,该怎么处理,都定了规矩。这个岗位说明书、绩效考核细则和应急预案制定得很清爽。

《周礼》有 “王畿千里,外有九服”之说。黄仁宇认为,“其症结则是中国的中央权力,在技术尚未展开之际,就先要组织千万军民,所以只好先造成理想的数学公式,向下笼罩着过去,很多地方依赖理解能力,不待详细的实地经验。”

我有不同的看法。

五服也好,九服也好,是实力与资源有限,对各种阶层与力量作分门别类,区别对待,这是战略上的取舍,是上古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种话听了很燃很爽,成本却很大,背后需要有现实的考量。

周穆王是跑到昆仑山上去见西王母的人,当然没听劝,所以就去打了犬戎,虽然胜利,也就抓了几头白化病的野兽。领导者可以内心浪漫,实不能对制度浪荡啊。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10-16 22:31:15 +0800 CST  
36、《召公谏厉王止谤》:喜谀厌谏是人性

这篇中学时就读过。周厉王用暴政制止毁谤,且不听召公的劝诫。故事很简单。

现在有了点不同的想法,先记琐屑处。

原,广阔而平坦之地;隰,低湿之地;衍,低而平坦之地;沃,有水灌溉之地。先人们赋万物以名,活得真细致。近来读此书,感受真切。

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各有各的功能,各干各的事,因人而异,排列组合,一点含糊不得(盲人是用来赋和诵的,看来荷马和命如琴弦的琴师,不是孤例)。

“而后王斟酌焉”,这是先民主再集中,果然是中国族群的相处之道啊。

先前读此篇,单记得“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当然是名句。但还需细辨之。

喜谀厌谏是人性,真正做事,需合乎大众的人性,而反自己的人性。厉王以杀止谤,简单粗暴。不少人以其它方式止谤,结果差不多。风气形成趋势,往往难以逆转。

曾有过经历,刚被人夸时,总还有自觉,听得多了,渐觉自己真英明神武,不免挥斥方遒起来。所以真正要反自己的人性,很难。

但反过来什么都听,不加辨识,导致噪音影响决策,也是寻常事。特别当下信息传播已远非上古时代,在意识形态领域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一种,能无戒乎?

敌我中分得清,防止包藏祸心;内部中听得进,总之言而无罪,这个的确说易行难。管理学上有句话:听大多数人意见,跟少数人商量,最后自己说了算。这其实就是民主集中制。

广纳良言是气度,是格局;能分辨良芜,是智慧;为善去恶,则是最终成就的勇气了。
楼主 三衢阿剑  发布于 2018-10-16 22:32:02 +0800 CST  

楼主:三衢阿剑

字数:34317

发表时间:2018-08-18 17:30:3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1-06 23:13:29 +0800 CST

评论数:15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