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书过眼录(更新)

现在只剩下了博尔赫斯、马尔克斯两人还有人记得。而这两人,马尔克斯名声更响亮一些,是因为有那一部《百年孤独》在那里(没人敢说读完了,更没人敢说读懂了),那么那个博尔赫斯,只是另一些对女文艺青年图谋不轨的写字的人口头禅,估计自己都没读几篇,但这个名字显得很有些神秘的味道
---------------
@关粉儿 2018-12-24 16:09:56
从名头之响亮来看,这俩差不多
博尔赫斯,从没在现实中说出过这个名字,如果见人说起,不知道啥感觉:)
-----------------------------
马尔克斯已经滥大街了,街边小书店里几几科都有几本他的小说(都是盗版)和木心一样;相对来说博尔赫斯小众一些,也谈得多读的少,与普鲁斯特差可比拟,我甚至都想买本新出的法国连环画来读读(好像出了两本)。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18-12-24 16:33:44 +0800 CST  


此书是一本通代的古诗选本,所选内容贯穿几个朝代,而且评点文字浅近,明白如话,是很好的普及性读物,是非常适合入门的一个选本。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18-12-25 14:35:01 +0800 CST  


这本《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通论部分,前后有又几代学人编写修订,最后才形成了这部书稿。本书涉及到中国文化传统的各个方面,分天文、地理、音律、职官、科举、礼法、车马、什物等十四个专题,每个专题的内容都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能让你在短时间大致获取相关知识。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插图多、且是彩色的,能够较为直观的感受本民族博大深邃的优秀传统和灿烂文明。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18-12-26 16:49:36 +0800 CST  


本书的副标题为“中国艺术论十讲”,是朱先生在北京大学所做演讲的汇集,算不得正规的著作(其实我也不懂什么才算是正规的专著,也放是那种让人越看越糊涂的东西吧!)。我于艺术论没有研究,艺术论是算美学范畴还是哲学范畴我也没有弄懂,更何况中国艺术论;但凡涉及到中国,问题就变得更为复杂一点。不过我不做学问,没有必要弄懂这些,只要读来有些趣味就好了。
在本书中,朱良志先生将中国艺术理论中比较重要的问题分为十个。这十个问题为:形神、动静、含蓄、小中见大、大巧若愚、虚实、荒寒冷寂境界、和谐、妙悟、写意;而每个问题都相应拟定一个空灵的题目,“听香”讲形神问题,“看舞”讲动静问题,“曲径”讲含蓄等等,以此类推。
在讲述诸艺术问题时,朱先生多以传统绘画理论为基础,并辅以书法、印章、音律、园林、亭台、山石、诗词、禅悟等其它中国传统艺术门类和美学思想,来阐述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与意见。此类见解正确与完备与否,我没有发言权,不过读来却还是非常愉悦的,读完还意犹未尽,不时再找出些章节来读。其中我尤喜“和风”一节中“潇湘八景”之妙境。宋米芾作有潇湘八景图,并有序及诗记其事。如:潇湘夜雨、山市晴岚、远浦归帆、烟寺钟声、渔村夕照、洞庭秋月、平沙落雁、江天暮雪,再再都是平和的妙境。我且摘录其中一二景来玩味。远浦归帆:晴岚漾波,落霞照水。有叶其舟,捷于飞羽。幸济洪涛,将以宁处。家人候门,观望容与。平沙落雁:霜清水落,芦苇苍苍。群鸟肃肃,有列其行。或饮或啄,或鸣或翔。匪上林这不美,惧缯缴之是将。云飞水宿,聊以随阳。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18-12-27 16:11:18 +0800 CST  


这是较早前的一本书,曾反复读过,前几天翻其他书时又找了出来,准备再读一过。年青时曾迷过达夫先生一段时间,还买过几本有关他与王映霞的书,那时候喜欢看才子佳人的故事。他的文集我买过两套,一套是花城与香港三联的出的,叫“文集”十二本;一套是浙江文艺的,叫“全集”,也是十二本,是精装的。还单独买了两本也是浙江文艺出版的散文和小说全编。“全集”未读,但这两本“全编”却通读过。说真心话,他的小说我倒不佩服,虽然读时还是津津有味的,但仍未脱离日本“私小说”的窠臼,其社会意义远远大于文学价值。他的散文却是真的好,尤其是游记作品,可以说是现代游记作品杰出代表。有人说他的旧体诗也作得好,在他们那一批人当中是数一数二的,佳作不遑古人,但我不懂旧体诗,不好做评价。如果仅就散文与小说而论,他的散文是高出小说的。
《故都的秋》是达夫先生的散文名篇,那天再读的时候,却发现这篇散文的空白处用铅笔写了几行字,是我当时读后的印象。不怕笑话,我且抄录下来,让大家看看我少年时的狂妄。“风格有些不统一了。对秋的描写与关于秋的说理之间,语言的节奏、语气都发生了变化,仿佛突然间换了一个人似的。”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18-12-28 10:27:16 +0800 CST  
@青鸟12345 2018-12-28 09:59:11
三鸟兄新年好!
-----------------------------
青鸟兄新年好!小时候曾学过绘画,故对绘画非常感兴趣,也买了些画册,但都不入流。现经常看兄的画册,以解我的馋了。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18-12-28 10:34:37 +0800 CST  
这几天陆续买了上海辞书出版社的那套鉴赏辞典,有唐诗、宋诗、唐宋词、古文、辞赋、汉魏六朝诗、唐宋小说;还有中州《唐诗选注评鉴》(上下)两巨册。搞得像是要做学问似的。买书今年就收关了,大约花费了万元多,可知道我是个无业的游民啊!明年尽量不购书,多抽时间来消化。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18-12-28 12:51:52 +0800 CST  


平日里喜读外国短篇小说,也就注意收集新旧外国短篇小说集和选集。现如今加入了版权公约,不知怎的,外国作家的短篇集出得不少,反倒各种作家代表作或新作的小说选集少见了。八十年代初期,外国文学涌入进来时,短篇小说以其短小精粹,率先引入国内,影响了国内年青一辈作家的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四册)、上海译文社出版的一系列如:《当代美国短篇小说集》、《当代法国短篇小说集》、《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选》、《公园深处》等都是那一批作家和无数文学爱好者的案头书。这件事,稍有点年纪的文青们肯定是记忆犹新,像这样的短篇集和选集我先后收集了不少,有些是想读的,有些纯粹是想做个纪念,追寻逝去的岁月的。
二十世纪后,外国短篇小说选集也时有出版,但都不成规模,比如因文学交流的需要,人民文学社也出版过一些国别的短篇小说选集,可影响就仅限于小范围;倒是《世界文学》出版的在刊物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精粹很有些影响,这些书在旧网上价格不菲。去年中信出的那套“灯塔书系”中的两本短篇小说选《在中途换飞机的时候》、《西西里柠檬》就非常不错。
而这本《50—伟大的短篇小说们》,是去年最好的一本短篇小说选集了。选集中所选的短篇小说我几乎都有,也大部分读过不止一两遍,印象非常深刻,可这些小说都分别在不同的小说集里,想要再翻翻是件很麻烦的事情,这一册在手就省去了不少时间。这本书到手时,我大约通读了一遍,以为所选范围比较广泛,在保留了那些公认的名篇经典的同时,还兼选了一些并不那么熟悉但同样棒的作品,而且在时间上选收了十九世纪末期不少代表作,如普希金、爱伦坡、霍桑等。在选收的篇目上打破了纯文学与科幻小说、童话寓言的界限,收了H·P·洛夫克拉夫特和弗兰克·斯 托克顿两部短篇作品。说到本书的翻译,我倒并不认为是最佳的阵容,但一部作品新译往往能焕发经典作品的第多维空间,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不能够读英文原文的文学爱好者而言。
当然了,这种选集,英美出得很多,并不是果麦的创举,但能够借鉴欧美的好的出版经验,对我们读者是有利的。我买了几本英文原版的选集,希望能够逐步读原汁原味的作品!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19-01-04 10:48:03 +0800 CST  


这本书大约95年、还是96年购于武汉三联书店。武汉三联书店位于武昌民主路司门口附近,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民主路附近当时有几家书店,两家新华书店,几家旧书店,再就是武汉三联书店。我几乎是每个星期天都要到这几家书店去转一转,但去得最多,逛得最久就属于三联书店,而且买得也最多,许多自认为我点价值的书,几乎都出自这里。武汉三联大约是2000年左右关闭的,具体时间也不太清楚,书店的门面现在好像是开了家药店。也好,都是治病救人的,一个是治心病,一个疗身体。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19-01-05 10:30:33 +0800 CST  


柳鸣久先生主编的“世界名著名译文库”是套非常好的名著丛书,虽然没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名著名译丛书”那么大的规模,但它以经典作家为经的作法,更见其系统性,能够清晰地勾勒出外国古典文学的基本面貌。这套书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本书的译者几乎都是国内知名的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译本基本上是有保证的;我买古典外国文学名著就选择这两套丛书,虽然国内还有像花城、长江文艺这样的名社。
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我有几个译本,但因为喜欢,我又收了这个译本,纯粹是因这套丛书的缘故。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19-01-06 11:12:26 +0800 CST  


《世界文学》是许多外国文学爱好者了解外国文学的窗口,我陆续订和买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没有坚持下去,是件非常可惜的事。如果能够收集全套的《世界文学》,那将会是件很牛逼的事,但我现在是有心无力了。《世界文学》三十年、五十年、六十年曾经出过几套所刊文学精选集,好像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几类,可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一本都没有买过。可能是当时购书的渠道不通,不知道,时过境迁之后,又有太多的新书要买就没有顾及吧。当去年《世界文学》创刊五十六同年,中信出了这套“灯塔书系”时,我便买了其中两本以“爱”和“孤独”为主题的短篇小说集。此书是以“爱”为主题,另一本《西西里柠檬》是以“孤独”为主题的。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19-01-06 17:12:13 +0800 CST  


我喜欢阅读和收集短篇小说,以外国纯文学为主,可国内翻译的短篇小说集毕竟有限,该收的都已经收了,这触角就延伸到外国科幻和侦探小说领域。几年下来,我买了美国科幻大师雷·布拉德伯里的四本短篇集,日本侦探大师松本清张的六册短篇集,美国科幻大师菲利甫·迪克的三册(有五册,目前只出了三册)、美国科幻大师尼尔·盖曼的四册,再就是这套钱德勒短篇小说全集三册。钱德勒的短篇集我还买了上海译文的版本。另带还买了刘兹欣科幻短篇集两册,其它单册的外国科幻也买了不少。买得不少,读得却不多,但仅从读过的作品而言,翻译是个问题。这些书大多数是集体翻译的,文字风格不够统一不说,而且良莠不齐,影响了作品的整个质量,降低了科幻小说的整体水平。我以为,在未来世界里,科幻小说虽然不会成为文学的主流,但肯定是重要的一环,而且将会持续影响纯文学的发展,所以国内的出版社应该重视起来,给我们提供更优良的译本。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19-01-07 11:09:26 +0800 CST  


就是这本小册子引发了我对传统笔记的兴趣,陆续购齐了上海古籍的那套“笔记小说大观”,并买了几册历代笔记选之类的书打底子,准备通读一过。知道刘叶秋是在赵珩的《逝者如斯》一书里,该书介绍了许多在各自的领域默默耕耘的文化老人,其中一些人大部分人或因历史背景、家庭成分、个人性情等缘由,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大多时乖运蹇、命途多舛,乃至未尽其才,郁郁而终。刘叶秋据说是《辞源》的三个主编之一,但他有将近二十多年时间都是以临时工的身份参与修订的,后来是陈原多方努力才于八十年代才解决了身份问题。可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在修订《辞源》之余,刘先后撰写了《中国古代的字书》、《中国字典史略》、《历代笔记概述》之类的专门性著作。后来在南开大学中文系开设了编辑专业的课程,专门为此写了《编辑的语言修养》一书,作为其教材,本书后改名为《语言修养》,为“大家小书”丛书之一种。《中国字典史略》也收列在“大家小书”之中。
关于笔记掌故之类的书,刘叶秋也出过几本,有《刘叶秋讲北京》、《回忆旧北京》(与金云臻合编)、《学海纷葩录》等,《学海纷葩录》收录最全,在旧书网上卖得不便宜。我手上只有一本《回忆旧北京》,是“北京旧闻”丛书之一。刚出版时这套书并被人看好,我曾在路边摊上见过三二块一本,我只买过一本感兴趣的;但现在这一套书在旧书网上价格不低。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啊!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19-01-08 11:12:39 +0800 CST  
刘叶秋的制为“历史问题”,记得好像是解放前还是刚解放时去过一次台湾去找他老婆,后来就回来了,具体记不清楚了。赵珩的《逝者如斯》对这事有记录,但这书不知道压在哪里没找着,所以不敢太确定。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19-01-08 12:52:25 +0800 CST  




这个三晋的版本蛮好玩的。据说是根据清嘉庆五年北平盛氏望益书屋刻本为底本,参校清道光十五年刊本点注。我于版本没有什么概念,阅微也不止一本,之所以买这一版,确是看着是刻本影印版买来把玩的。如果此书是线装装订,就更好了!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19-01-09 09:45:33 +0800 CST  


要谈中国当代小说,马原是绕不过去的一位人物,虽然后来当了一段时间的文学教授,后又隐居山林,又出山,写了几部没什么影响的长篇小说,与他同时代的那一波一直在创作前沿的作家在名气上简直是无法相比,但他对中国当代小说的贡献却是有目共睹的。我都不好意思说我是读着他的书长大的,但确实是读了不少他的小说,而且从他的小说背后发现了更为广阔的外国文学。他是当时的几位“先锋作家”之一,那一批所谓的先锋作家,继承的是西方现代文学传统,如追根溯源,都能找到其师从,当然也许不只一个,在马原身上就可以发现博尔赫斯、略萨等拉美文学的痕迹,尽管马原自己说他受美国文学的影响更大。
其实我真正佩服他是读了他在同济大学当教授时的文学讲座的部分内容,讲座的内容续集为一本书,由上海文艺出版,同时出版的还有格非的《塞壬的歌声》,这两本书我一直把它们当成外国文学的指南在阅读,后来也包括苏童、格非、余华、王朔他们几个人所选编的外国小说选了。我甚至按照马原书中所列举的作家作品,按图索骥的购买、阅读;买是买了,但读也不是全部,只是有选择的读了其中一大部分,不然我的阅读量也不少啊!仅就我所了解的当作作家中,马原的阅读量是惊人的,他自己也说几乎是没有遇到比他阅读量更大的中国作家。
世界上的文学讲稿真是太多了,最有名的要属于纳博科夫、卡尔维诺、毛姆等人的,但他们都是以小说专家的身份来分析研读名著作品,要读懂并不是那么容易;而马原的角度就不同,他是以普通读者身份来解读,没有高深的概念、术语,很浅显,容易被带入,让读者与他一起去探寻小说的奥秘。当然了,他的解读也是一之言,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但你不得不惊叹他作为小说家的直觉,这是大部分评论家所缺乏的地方,对小说中细节的关注和场景中微妙所在的解读,只有像他这样的作家才能体味得更精准。想成为作家的朋友读读这本书肯定是没有坏处的,不过他们也许有更好的读物吧,不像我们这些普通的外国文学爱好者!
我是先有的《阅读大师》、但感觉所收不全,才买了这本《细读经典》、又买了另一本他的《小说密码》,他的有关小说创作与阅读的法宝都在这了。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19-01-10 11:28:18 +0800 CST  


《伪币制造者》是纪德唯一的长篇小说,也可以说是二十世界最具艺术性的小说之一。纪德是位非常复杂的作家,想要读懂他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作为小说艺术的形式而言,读读这本书,至少可以让我们了解二十世界西方小说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并且加深对小说艺术的理解。这部小说非常奇特,小说的情节趋于散文化,没有传统小说“开始—发展—高潮”线性模式,所有的线索与人物同时展开在同一平面,人物关系的纠合也不密集,而这些头绪最后都是通过爱德华这个人物才有所交集。爱德华本身是位作家,他同时也在收集现实中的材料准备写一部与小说同题的小说,现实中发生的生活细节在日记里得到真实的反映,而且日记里经常纪录着他对小说创作的思想与理念,这些理念又反过来影响了真实是小说的创作。这又使得小说的维度发生变化,从单一向多维度拓展,现实与虚构双方形成映照。爱德华创作的同题小说究竟能够反映多少现实中的素材与情节,小说中也没有具体的展示,小说中只提供了一个片断,从这个片断当中我们又多少可以了解小说的内容。
小说运用了小说的各种技巧,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无缝转换,客观视角与上帝视角的交替使用,日记与书信体的插入,种种技巧丰富了小说的艺术性,使其成为一部实验性很强的小说。
我记得很早我就借过这本书,我把它当作了一部侦探小说,但没有读完;可我却记得当时我从省图借完书回家时的许多片断。在回家的途中,我急不可耐地翻阅书页,想找其中感兴趣的片断来读。我是从小路走回家的,路不是很平坦,两旁都是破落的红砖平房,从中散发出阵阵霉味。正前方是正在建设的房屋基坑,有七八米深,里面好像有几个民工在施工。我从搭好的脚手架旁穿过,深一脚浅一脚的,泥泞不堪。这时我是将书夹在胳膊下的,生怕掉了。过了这一段我就几乎到家了。到家后的印象一点都没有了,但我还记得这本书是个黄色的封面,好像是是上海译文的“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这一种。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19-01-11 15:12:05 +0800 CST  
纪德的短篇小说《帕吕德》在小说艺术的创新上也做了有家的探索,也就是说《伪币制造者》并不是凭空而来的。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19-01-12 14:07:25 +0800 CST  


阅读川端康成好像是非常遥远的往事了。我几乎是买了当时所能找到的所有译本,成套的有中国社科的,漓江出版社的,其它单册的也就更多了。这些书也没有全部读完,只读了其中较为喜欢的《雪国》、《伊豆的舞女》和一些短篇小说,经常翻翻的要属中国社科的《掌小说全集》。同是东方人,在欣赏其文学作品时没有阅读西方文学时的“隔”,他的作品既有东方的神韵又具西方小说的现代性,相当于为中国当代文学架设了一座通往西方文学的文化桥梁,为当时的那批先锋作家所喜爱。余华曾坦言川端是他的第一位外国文学的老师。川端的感觉是超一流的,小说柔美,忧伤,带有神秘颓废之美,这一点从他的掌小说里表现得得十分明显。近来坊间又出了一些他的作品,多是些旧译,因为喜欢,我便又买了两本“掌小说”,这是其中一本,另一本是《藤花与草莓》,是叶渭渠的旧译。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19-01-14 13:43:17 +0800 CST  
@一石三鸟2016 2019-01-11 15:12:05

《伪币制造者》是纪德唯一的长篇小说,也可以说是二十世界最具艺术性的小说之一。纪德是位非常复杂的作家,想要读懂他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作为小说艺术的形式而言,读读这本书,至少可以让我们了解二十世界西方小说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并且加深对小说艺术的理解。这部小说非常奇特,小说的情节趋于散文化,没有传统小说“开始—发展—高潮”线性模式,所有的线索与人物同......
-----------------------------
读叶灵凤《文艺随笔》,里面有几篇关于纪德的文章都是谈论这本书的,足见叶灵凤非常喜欢。此书纪德于1921年开始写作,1926年出版,1927年就有英译本,叶灵凤就是读的英译本。当时书名译为《膺币犯》。纪德将此书允为自己重要作品之一,可叶灵凤却以为太过努力的缘故,反倒不太像所谓的小说,尽管此书的叙述、结构与形式他觉得新颖而反复阅读。
不过此书的出版并没有纪德期许的那样受到好评,反而小说里兜售伪币的青年人,被认为是影射法国青年作家的思想和作品都不可靠,都是在贩卖“虚假的思想”,而受到年青一代作家的误解。马尔洛曾著文反驳。小说当然是有所指的,纪德在小说中写到“而人人都知道‘伪币足以消绝良币’,结果有人把真献给大众反被看作废纸。在这人人欺蒙的社会中,真实的人反被看作骗子。”已说得很清楚,可是否就是指年青一代的作家就不得而知,也许这些年青作家太敏感了些吧!
写叶灵凤的文章里,我们知道早在1927年纪德就出版过写此书时所写的日记,书名为《膺币犯日记》,他还买过英译本。这书后来不知译成中文否。叶灵凤的书读得真多!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19-01-16 09:28:29 +0800 CST  

楼主:一石三鸟2016

字数:35677

发表时间:2018-08-11 18:17:45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3-28 12:40:11 +0800 CST

评论数:48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