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感悟

花园

流杯亭。是我国园林中所特有的一种娱乐性建筑,也是一种特殊形势的凉亭。中国最早的流杯亭建于三国时期。魏明帝曹在洛阳天渊池“设流杯石渠”,以石渠曲水流觞,饮宴作乐。
“涧水有情,曲曲弯弯多绕顾”这是本回开始,三藏一行刚看到万寿山时对这个境界中性情的描写,就是说在这个境界中,人的性情表现出他们有感情的方面,要照顾各个方面的需求,不再像以前,贯彻一种思想,就完全按照这种思想行事,其他什么也不顾了。而是在贯彻一种思想的时候,还要考虑这么做对不对,会不会伤害其他的思想,这种伤害对不对,可不可以合乎道理的避免或减少方面的事情,这就是道德的方面的体现。流杯亭,应该是人在享受在道德方面的修行给自己带来的美好性情的所在。
弯。不直。
拖。牵制;牵累。
烟。尘埃泛起到空中之物。
乔松。高大的松树。
波。波浪。代表水面并不平静。
靛。深蓝色,由蓝和紫组成。
流杯亭外,一弯绿柳似拖烟;赏月台前,数簇乔松如波靛。那感受在道德中修行得到的美好性情的境界之外,那因为要顾及到很多方面而呈现出弯曲姿态的情感既焕发着勃勃生机,又在不断摇摆着;就好像尘埃泛起在神识高处对其造成影响一般。那观赏,那能够看到能够在黑暗中给人带来一定层度的柔和的光明的思想的境界,几类心中高大的想法处于那黑暗中能给人带来一定程度的光明的思想的照耀之下。不过这些心中高大的想法虽然能够在黑暗中保持自己一定程度的纯洁的光明,却并不平静,那代表上天真意的思想和呈现吉祥、升华姿态的思想在这些心中的想法中泛起层层波浪。
拂拂。茂盛貌。
锦。形容鲜明华丽的色彩。
巢。高筑在树上的用于下蛋孵鸟的鸟窝。
榴。石榴。一种落叶灌木,开红花,果实球状,内有很多种子,种子上的肉可以吃。代表的应是里面“沙中佛国”的“沙”,石榴的花和果实,还有其内的种子上的果肉都是红色的都是红色,意思应该是说其姿态是好的,形成的境界也是好的,其内包含的思想也是好的,是甜美的,人们可以食用的。
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绣墩草。沿街草。全株可入药。代表虽然小,却可以治病救人的思想。
绣。华丽、精致如绣。
墩。土堆。
红拂拂,锦巢榴;绿依依,绣墩草。在这道德中,那表现出美好姿态又非常茂盛的,是鲜明的表现出来的那些已经形成自身沙中佛国境界的美好思想和这些佛国中的美好思想;焕发着生机又相互间依恋不舍,互相之间都有牵挂的,是虽然小,虽然普通,却非常美丽的,互相聚集在一起的,形成各自群落的整个都可以发挥作用的能够治病救人的思想。
茸茸。又短又软又密的草。
碧。石之精美者。——《说文》。
砂。同“沙”,多指颗粒较大的。
兰。兰花。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花清香,可盆栽供观赏。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作是高洁、典雅的象征。
碧砂兰。所有前面那些思想中的坚定而精美的,高出于一般形成自身沙中佛国境界的形成自身境界的高洁、典雅的散发美好气息的思想。
攸。安闲。
闲。没有事情,没有活动。引申为没有外物干扰。
荡荡。浩大的样子。空旷的样子。
临。来到,到达。
溪。山间的小河沟。
水。性情。
青茸茸,碧砂兰;攸荡荡,临溪水。所有前面那些思想中的坚定而精美的,高出于一般形成自身沙中佛国境界的形成自身境界的高洁、典雅的散发美好气息的思想,都有着自身的欲望,都有着自身的短处和问题,而这些思想又密切的联系着。在这道德的境界中,人身上的性情都呈现出没有外物干扰的浩大而空的状态。
丹桂。桂树的一种。
桂。神识中倍加坚定的思想。
映。映衬。
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原指宫廷园林中的井。可能是指梧桐四周围起来的井栏。
梧桐。有句古话叫:“没有梧桐树,引不来凤凰栖”,是凤凰所栖之树。代表的应是神识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能够在欲望的作用下获得升华的思想。
朱栏玉砌。
丹桂映金井梧桐,锦槐傍朱栏玉砌。那非常美好的已经形成自身圆满的神识中异常坚定的思想映衬着在很多刻意雕饰下的思想围绕并守护下的可以在欲望的清洗下获得升华的居于主导地位的念头;可是看起来鲜明而又华丽的鬼念头也在很多看起来非常美好、非常纯洁的念头的环绕下美好而突出的显现出来。
看不太懂,不过这应该是一个贵重的思想与鬼念头并存,且都呈现出非常美好的状态,都有着自身境界和守护的状态。
叶。红花还得绿叶配。应该是衬托的意思。
有或红或白千叶桃,有或香或黄九秋菊。这里面有或者非常美好的、或者为人所广泛认可的在凡尘大千世界的思想衬托下显得非常美好的成果。有或者散发着美好气息、或者有神识真意表现出来的,在严酷环境下依然呈现出自身美好姿态的思想。
荼蘼。又名酴醾、佛见笑(个人认为这个名字或许与作者此中之意相合)、重瓣空心泡,直立或攀援灌木,高二至三米。此中是“荼蘼架”,就如葡萄架一样,应是指的攀援类。代表的是凭借助力一点点的向上成长的美好思想。因为其一点点的向上成长,有进取之心,所以佛看着是高兴的,开心的。
牡丹。花中之王。
木槿。是一种在庭园很常见的灌木花种。
槿。本意是指开花时间只有一个白天的木本植物。
台。平而高的建筑物。
相连。相互连接,彼此关联。
芍药。别名别离草,花中宰相。这里取的可能是花中宰相之意。
荼蘼架,映着牡丹亭;木槿台,相连芍药圃。那凭借助力不断向上的呈现出美好姿态的念头,是令佛陀都感到欢喜的,与所有美好思想的王者相对应的思想。那些能够在一定时间表现出自身美好姿态的思想,则是某一阶段居于主宰地位的思想。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8-10 09:14:40 +0800 CST  
明天停更一天,请各位朋友见谅。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8-10 20:06:15 +0800 CST  
菜园

不尽。没有尽头,不完。
傲霜。不为寒霜所屈。
君子。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质皆好之人。
欺雪。雪压枝头,万木皆枯。个人感觉是:“不但不畏惧严酷的环境,反倒表现的比严酷环境更有力量”的意思.
大夫。古官职名,爵位名。
看不尽傲霜君子竹,欺雪大夫松。这道与德所形成的美好姿态的境界中有数不清的不为寒霜所屈的高尚的情感;有着不但不怕严酷环境的欺压,反倒表现的比严酷环境更强大的有着很高地位的想法。
更。表示程度加深,相当于“更加”、“愈加”、“愈发”。
更有那鹤庄鹿宅。在此基础上,更加有那更有那属于圣洁、高雅而又长时间存在着的思想的专属境界,也有那如鹿儿一般在人心头不断乱撞的情感的专属境界。
这依旧是两种思想表现并存的状态。说明处在这个境界中的人,一方面,他那圣洁、高雅的念头已经形成了自身稳定的境界,另一方面其情感中的萌动也稳定的存在着。
方。正。
沼。天然的水池子。“沼”有沼泽的意思,个人感觉跟“池”区别,就是其中的泥土含量较高。水土混杂在一起,并不清净的状态含量较高。
圆。圆满、周全。
池。池塘。
泉。跟江河不一样,很多时候是指从地下上涌出来的水。代表的是从人身的深处涌上来的性情。
碎玉。可以指细小的玉片或玉屑,或者比喻细小洁白的牙齿,还可比喻落花或女性死者的遗钗、遗稿等。代表的应是细小而坚定的思想,或者是如骊山老母一般曾经为取经人所爱,并在一定的时间段发挥她们的作用,可是现在却随着道的改变流逝的美好思想在人身上留下的属于她们的美好之物。
萼。花萼,萼片的总称。包在花的底部和外部。
地萼。指的应该是人身上突出表现出来的有着自身美好姿态的思想。
堆。累积在一起,聚集在一起。
朔风。指冬天的风,也指寒风、西北风。
触。触发。指因触动而激发的某种反应。
绽。绽放。(花朵)开放。
梅花。腊月开放。个人认为是能够抵御严酷环境,在极严酷环境中展现出自身美好姿态的人的志气。
白。为人所认可的姿态。
点破。改变原来的状态。
海棠。一般在春天开花。
方沼圆池;泉流碎玉,地萼堆金;朔风触绽梅花白,春来点破海棠红。在这道与德的修行中得到的境界之内,那未经刻意修饰性情与人身上坚定的念头相互混合在一起形成端正的“空”的境界,其中的性情虽然有泥沙掺杂,并不清澄,却被约束在“正”字之中。而那经过刻意修饰的清净的性情,则呈现出圆满的、各处思想兼顾的状态。人身深处的性情不断突出表现出来,流淌在这正而圆满的在这道与德形成的“空”中,表现出来的是人身上虽然细小,却纯洁而坚定的念头;和那曾经在某一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却不断随着时间流逝消失的思想留存下来的属于她们的美好。这些在人身上,完全依附并立足于人身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有着自身美好姿态的思想聚集在一起,是人神识真意的真正表现。一个大的阶段将要过去的极端严酷的环境使得那能够抵御极端严酷环境的志气受到触动,开始表现出他的美好姿态,在严酷的环境下突出表现出他的美好。代表着新的大阶段开始的念头表现出来,改变了曾经的状态,新阶段的思想开始表现他的美好了。
所谓。这就是人们所说的。
诚所谓人间第一仙景,西方魁首花丛。这真的就是人们所说的人间排名第一的神仙境界的景致,是西方那神识如水流顺境界中最美好的思想境界和最美好的思想所汇聚的地方。
就是说,当行者看到这花园的美好景致的时候,取经人开始要真的进入以道德为主的修行中去了。行者,也就是取经人心中对这个境界是极其认可的。
那行者观看不尽,又见一层门,推开看处,却是一座菜园:(原文)
布种四时蔬菜,菠芹莙荙姜苔。笋竣(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字,书上“立”字右上边是个“允”字)瓜瓠茭白,葱蒜芫荽韭薤。窝蕖童蒿苦(似“灼”,“勺”中点换成“横”)。蔓菁萝卜羊头埋,红苋青菘紫芥。
这里面都是菜名,是否有具体含义看不出来,而且有些字找不到原字也难以具体分析了。不过这些蔬菜总类齐全,有吃叶子的,有吃根茎的,有全都能吃的,有春天的,有夏天的,有秋天的,有冬天的,有水里的,有陆地的,有清淡的,也有有着自身浓厚气息的。代表的应是在人神识发展各个阶段发挥作用的,有着各自特征的所有合乎道理的可以发挥各自作用的所有财富。
行者笑道:“他也是个自种自吃的道士。”
看到菜园后,行者笑着发出他的声音,这个笑的含义有些耐人寻味,前面在五行山下刚收得孙悟空之时的老者家里,三藏曾经说他是唐朝海州“弘农郡”聚贤庄人士,说明三藏是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获得食粮成果的人。现在行者见了菜园,就是发现原来这五庄观的道士跟他们是一样的,都是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来获得财富的人,所以行者看到菜园的这一笑,和后面言语中的“也”字,说明他此时和这五庄观的道士有了一种知音的感觉,道:“原来这五处神识都呈现出庄严姿态的在道德中修行的思想跟我们一样,都是通过自己的辛勤耕种获得食粮成果的人。”
行者开始对五庄观中这道德中修行的人表示真正的认同了。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8-12 10:59:00 +0800 CST  
人参果

走过菜园,又见一层门。推开看处,呀!只见那正中间有根大树,真个是青枝馥郁,绿叶阴森,那叶儿却似芭蕉模样,直上去有千尺余高,根下有七八丈围圆。(原文)
根。事物的本源,人的出身、底细。
大树。联系花果山,开花结果之山,开花结果之山,就是大树。所以大树代表的是人。馥郁。香气浓郁。
阴森。谓树木浓郁成阴。
芭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而宽,性喜温暖耐寒力弱,茎分生能力强,耐半阴,适应性较强,生长较快。芭蕉在《西游记》中出现较多,例如乌鸡国井河龙王所在的那口井上面就有颗芭蕉,还有芭蕉扇。虽然没有什么直接依据,不过我认为芭蕉是人情感的表现。叶大而宽,就是有力量、影响面很宽;其茎柔软,说情感容易摇摆;生长在半湿状态中,说明其是坚定念头和人的性的结合体,也是两方面相互作用的表现。
从这在道德中修行获得财富的境界中走过去,又见到一层进入这道德中更深层次的门径与阻碍。行者用他的力量打开这层门户,往里面看得时候,令他震惊的景象出现了!就见这个境界的中心位置有一个与本源相连接的众生,这个人突出表现出来的欲望都散发着浓郁的美好气息。这个人身上居于陪衬地位的各种思想非常非常的多,都焕发着勃勃生机;可是这些焕发着勃勃生机的各种思想既使人能够在其中得到一丝清净,同时又将真正来自上天的能给世间带来真正光明的思想给遮挡住了。看看这些思想的表现,就好像是人情感方面的表现似的。这棵大树直通天际,已经达到大千世界这小境界的圆满之上,其根源却连接着人的七情和八正道,是以七情和八正道形成的圆满姿态为根源成长起来的。
按理说这里面是果园,可是其中只是正中有一棵人参果树,其他有没有果树,或者是有没有什么其他成果,作者既没有说,也没有描写,连平常我们认为是成果的桃,都被放到菜园中去了。就是说,在这五处神识都处在庄严状态的道德中修行的真正成果,就是这已经开始高于凡尘大千世界的人身,和其上的人身之果。与其相比,其他的成果都算不上是成果了,只能算是展现出自身美好姿态的花。
同样,这棵大树有千余丈高,已经开始高于大千世界的圆满姿态了,按理说算是很高,可是取经人走过流沙河后,就已经处在“楚”字这个境界之中,开始高于三千大千世界了,可这些这些如骊山老母所代表的境界中,却都没有人参果树,只有五庄观中有这人参果树。这就是说一个人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人,不仅仅看他的境界有多高,法力有多强,还要看他是不是能够遵守道德,五处神识是不是庄严,只有遵守道德的人才能在感悟到上天真意的时候真正按照上天真意去做,才是真正的人;而其他从流沙河中走出来的思想,虽然也能够感受到上天真意,却因为在道德方面的修行不够,不能真正遵守道德,使得他因为个人的看法和欲望、利益方面的原因,或者不愿意执行,或者敷衍了事,自然就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人的行为,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身。
那行者倚在树下,往上一看,只见向南的枝上,露出一个人参果,真个像孩儿一般。原来尾间上是个扢蒂,看他丁在枝头,手脚乱动,点头幌脑,风过处似乎有声。行者欢喜不尽,暗自夸称道:“好东西呀!果然罕见!果然罕见!”他倚着树,飕的一声,撺将上去。(原文)
倚。仗持。
南。欲望。
尾。尾部中间位置。
扢。疙瘩。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
蒂。瓜果跟径、枝相连的部分。
钉。古同“钉”。
钉。把钉子或楔子打进他物;用钉子把他物固定起来。
枝。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荆条。代表的是人身上各种突出表现出来的观点、愿望。
头。头目。
飕。拟声词,风声。
行者这在取经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取经的真心继续在道德中修行,来到那人身之下,透过这人身,从正下朝着正上观看。就是说不是侧面观看,而是以一个处在下面境界的人朝着上面境界观看的状态,以不偏不倚的姿态来看这真正的人身。只见这在道德中修行到一定层度,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人的欲望所向,有着一个能够使人获得人身的成果表现出来。就是说一个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人,他的欲望所向,就是与上天真意相合的思想,就是能够让人获得人身的成果。
这个成果看起来真的好像是一个还需要不断成长的不明道理的人一样,原来他的后面是通过一个圆满的姿态与那人相连的,就是说这能够让人得到真正人身的成果是在这个人已经达成圆满的思想的基础上继续成长而来的。你看这思想牢牢的固定在人这欲望方面突出表现出来的思想的主导位置,以人欲望方面突出表现出来的主导思想显露出来,在那里以一种并不真正合理的状态行使他的法和道,对事物表示赞同或否定。当人的某个念头在表现出来的时候,似乎有他的声音也随着这个念头表现出来。
行者看到这人参果之后,极其欢喜,其欢喜之情已经无法描述了,他心中暗地里夸赞、称赞道:“是好东西啊!果然是难得见到!果然是一般人见不到的东西!”他倚持着这已经开始高出于凡尘大千世界的这个人,借助这已经高出于凡尘大千世界的这个人,以一个念头的姿态表现出来,飞快的达到凡尘大千世界之上境界的这个人的神识高处。
那猴子原来第一会爬树偷果子。他把金击子敲了一下,那果子扑的落将下来。他也随跳下来跟寻,寂然不见;四下里草中找寻,更无踪影。
爬树。爬到树的上方,爬到人身的高处。
偷。暗中拿别人的财务。
扑。用力向前冲。
原来那不能真正合理的代表人真心的想法,是最善于爬到人身的高处,成为人的主要想法,以此方法在人难以察觉的状态下通过不合道理的方式获得人的成果。他通过道德中的修行获得人参果,按理说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清风、明月无有察觉;不过他此时通过真心在道德中修行,并不是为了真正遵循道德,而只是获得其中的成果,得到这个成果之后,他就要离开这里走人,就不准备再遵守道德了,这就与要五处神识都处在庄严之中的道不合了,所以此时行者是利用别人无法察觉的表现来偷人参果的。
前面清风用他那清净的念头通过神识真意来敲打人参果的时候,那人参果是被敲了几下,方才从树上落下来的。可是行者之敲了一下,人参果就扑的落了下来,说明行者这代表真心的想法的力量要比那清净的念头大的多,说明此时的行者并不清净,处在一种非常急迫的想要得到人身的状态之中。
再看那人参果,他从树上落了下来,不过前面清风敲落人参果的时候,这人参果落下的时候没有任何声音,可是在行者敲击下落下来的人参果,却以非常大的力量直接就“扑”在了地上,行者见人参果落了下来,也跟着跳下来找寻,却发现他已经听不到那能够让人获得人身的成果的声音,也找不到这能够让人获得人身的成果了。行者在神识发展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念头中寻找,却怎么也无法找到这能够让人获得人身的成果的踪迹。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8-13 17:10:35 +0800 CST  
明天陪媳妇回娘家,媳妇家在农村,家里没有网络,没有方便的更新条件,停更数天,21日再恢复更新。请各位朋友见谅。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8-13 17:11:49 +0800 CST  
行者这在取经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取经的真心继续在道德中修行,来到那人身之下,透过这人身,从正下朝着正上观看。就是说不是侧面观看,而是以一个处在下面境界的人朝着上面境界观看的状态,以不偏不倚的姿态来看这真正的人身。只见这在道德中修行到一定层度,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人的欲望所向,有着一个能够使人获得人身的成果表现出来。就是说一个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人,他的欲望所向,就是与上天真意相合的思想,就是能够让人获得人身的成果。
这段应该是错误的。向南是向阳的枝头,就是与来自上天的真正能给人带来光明的思想相对应的方向,所以并不应该是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人的欲望所向,便是能够使人能够获得人身的成果,而是五处神识尽皆庄严的道德中人,他与上天真意相对应的思想,便是其能够获得人身的成果所在,因为他在感悟到上天真意的同时,能够真正执行上天真意。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8-13 22:16:18 +0800 CST  
大圣的道理

行者道:“跷蹊!跷蹊!想是有脚的会走;就走也跳不出墙去。我知道了,想是花园中土地不许老孙偷他果子,他收了去也。”他就捻着诀,念一口“唵”字咒,拘得那花园土地前来,对行者施礼道:“大圣,呼唤小神,有何吩咐?”(原文)
唵。表示佛部心,代表法、报、化三身,也可以说成三金刚(身金刚、语金刚、意金刚)是所有诸佛菩萨的身、语、意。唵为白色,象征本尊之智慧,属于“禅定波罗密多”,能除傲慢心。行者念一声“唵”字,是说通过禅门修行所得来的禅定的状态,强行让他进入神识流通的彼岸。
拘。逮捕和扣押。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行者怎么也找不到那能够让人获得人身的成果,发出他的声音道:“奇怪!真是太奇怪了!想来是因为这能够让人获得人身的成果有他的道,能够自己前行;可就算是他能够自己前行,也不可能通过他自己实现向上的升华,以此跳出这五处神识都呈现庄严姿态的境界的束缚啊。”想到这里,行者突然想到一件事情,就是他现在所处的是五处神识都处在庄严之中的在道德中修行的境界,既然要讲道德和五处神识的庄严,怎么能够容忍他偷盗的表现呢,所以行者一下觉得自己找到原因了,道:“我知道了,想是这五处神识都处在庄严中的在道德中修行的境界中的主导思想,不允许他这种在人无法察觉的状态下通过不合道理的方式获得属于他这境界中的成果,所以我得到的成果就被他这“要以道德为主”的思想给收走了。”
想到这里,行者将内心这种强大的不满化作强大的力量,并用这种力量强行压制住自身的不满,进入禅定的状态之中。以此将这五处神识都在庄严之中的美好境界的主导思想,也就是那“要以道德为主”的思想给抓在了他的面前,要与这讲道德的思想对话。那“要以道德为主”的思想被见到行者这代表真心的想法后,对行者施礼既表示对行者这代表真心的想法的尊敬,也与行者这代表真心的想法以礼相见,发出他的声音道:“与天意齐平的思想,你把我召唤出来,有什么事情命令我去做么?”土地在这里称行者为“大圣”,就是刻意提起齐天大圣看守蟠桃园的事情,从侧面点化悟空,告诉行者:“你这样做是不合道理的,你以前也犯过这个错误,并因此深受其害。”
行者道:“你不知老孙是盖天下有名的贼头。我当年偷蟠桃、盗御酒、窃灵丹,也不曾有人敢与我分用。怎么今日偷他一个果子,你就抽了我的头分去了!这果子是树上结的,空中过鸟也该有分,老孙吃他一个,有何大害?怎么刚打下来,你就捞了去?”(原文)
盖。个人理解是:在某一个范围内的所有的这个范围。
有名。名字为大家所知。
贼。偷东西的人。
头。第一。
抽。从中间取一部分。
捞。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
拘来花园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要以道德为主”的思想,行者发出他的声音道:“你不知道我这已经难以改变的如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般的代表真心的想法是普天之下都为大家所知的在别人没有察觉的状态下通过不合道理的手段获取他人之物的这种思想中排名第一的思想么?我在以前的那个时候,曾经偷过最高贵品德中的心果,盗取过本属于圣人的性情,窃取过在大道中锻炼出来的与大道的本源相合的已经形成的美好而圆满的姿态的思想。我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也不曾有人敢跟我分这些东西,要我将我偷的蟠桃、仙丹给他一部分,供他受用。怎么今天我偷了属于这五庄观中的一个成果,你就将我偷的这果子的第一个就给拿走了?天庭玉帝的规则我都不遵守,难道我今天就要遵守你这必须以道德为主的思想么?
这个果子虽然出自他五庄观中,你这花园之内,却是人身上结成的,是属于这个已经开始高于三千大千世界的这个‘人’,并不专属于某种思想。就是那神识中的念头,只要他能够到达这个境界,就可以食用这个成果的。我今天也到达这个境界了,就吃一个这样的成果,有什么大的危害呢?怎么我刚敲打下来一个人身之果,就叫你给用不合道理的方式给弄了去了呢?”
行者的这番话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强调自己的本事高,天下闻名,告诉那土地不该不知天高地厚的来抽他的头,他也不准备永远以道德为主。后一部分则是强调他偷人参果的合理性,是说这人参果虽然在五庄观中,可其本身是属于人身上所结的成果,只要能够到达这个境界的思想,哪怕其并不明理,哪怕来到这个境界又走了,也是可以得到这人身之果的。他虽然不是这五庄观中的人,也没有得到五庄观中人的认可,却也通过在道德的修行中来到这个境界,所以吃这一个人身之果并没有什么大的危害,是合乎道理而不是不合乎道理的,所以土地不该扣下他的果子不给他吃。一方面恐吓,一方面说出自己的道理,都是为了要土地将那人参果给他还回来。他认定自己打下来的人参果,就是被这园中土地拿了去了。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8-21 22:54:28 +0800 CST  
地仙和鬼仙

土地道:“大圣,错怪了小神也。这宝贝乃是地仙之物,小神是个鬼仙,怎么敢拿去?就是闻也无福闻闻。”
小神。小境界的来自上天的指引。土地自称小神,一个是说他比行者的位置要低,另一个则是说他这“要以道德为主”只是这园中的主导思想,出了这个园,就不见得非要以道德为主了。前面我们说要永远讲道德,现在又说出了这个园,就不见得要以道德为主,似乎是矛盾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到车迟国虎、鹿、羊三仙那里去看,或者要到最后“五圣成真”之时再去理解,可能有一种境界叫“入于道中,出于道外”,如三清,至于具体如何,就不在这里猜测了。
地仙。镇元子是地仙之祖,他门下修行的都是地仙。不过同样都是地仙,也是有区别的,比如镇元子的四十八个弟子共同吃了两个人参果,所有这些思想共同得到了一个并非真正佛法的人身,十二元辰只能偶然来到这个境界之中,只能偶然进入与上天真意相合的境界,而唐僧师徒则将要可以真正的去得到那属于自己的人身之果了。就是说地仙这个层次做不到都能与上天真意相合,做不到如上天真意要求的那个样子,可是却都具备在不同条件下获得人身的资格了。地仙可以通过对上天真意的感知来成就与道相合的状态。
鬼仙。应该逝去却还有所残留的鬼念头的升华之物。就如土地、山神,他们代表的是特定的某种思想。“道可道,非常道”,道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永远坚持某种思想的这种思想是应该逝去的,可是每一种特定思想都可以在大道的特定位置上发挥他的作用,所以他们又是这个位置的主导思想,是其中来自上天指引的神。他们的特点应该是固定的某种思想达到极高境界的表现,而不像地仙那样能够去感悟上天真意,改变自己的思想。因为他们永远只坚持一种思想理念,自然就无法感知上天真意,就是有与上天真意相合的思想表现出来,出现在他眼前、耳边,也被自己坚守的理念给挡住了,看不到,听不到;聪耳聋,睁眼瞎,并不是他们的眼真瞎,耳真聋,只是因为被自己所坚持的理念给挡住了,所以他们对那人参果连闻一次的福气都没有,连闻得一次上天真意的福气都没有。
土地道:“大圣,您错怪了我这个在您之下的只属于五庄观花园这个小境界中的代表上天指引的思想了。这宝贵的财富乃是属于那些虽然不能完全做到,却已经能够感悟到上天真意的升华的思想的,而我这个只属于特定境界的小境界中的升华的思想怎么敢将其拿走,使其成为我的思想呢?一旦拿走,那我的坚持就会因为我获得这个成果而发生改变,到时候我就无法继续坚持我的思想了,也就无法做这里的土地了。可就因为这样,就因为我要保持我的思想理念,所以那能够获得人身的成果,我连闻都没有福气闻得的。”
土地要做他这个境界的主导思想,所以不敢去接触某些东西。可就因为这个原因,他最多也永远只是鬼仙,永远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这园中土地是这园中的主导思想,人参果也长在他这园中,可是他却连闻得的福气都没有,未尝不是他自身的原因所致。
或许无数众生都是这样,从本源中出来,有着本源之中带来的善念,开始在最初的觉悟中不断成长,千辛万苦,争取实现自己的目标,可是当自身达到一定层度,进入一个相对较高层次之后,开始享用其中的财富和成果之后,就开始认为这种思想是好的,执着于这种思想之中,享受其中的美好。这个时候就成了如这土地一般执着于一种思想,不但看不到、闻不得,甚至因为要保持这种所谓美好,不愿闻,也不敢闻那与上天真意相合的思想,只是一厢情愿的想要永远沉醉其中。可是三十这个点很快就会过去,由胜转衰,归于消亡,这些原本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达成各自不同境界的众生也随着各自认为的美好而重新堕落。《红楼梦》中风月宝鉴那段,跛足道人给了贾瑞风月宝鉴,告诉贾瑞只能看背面或许就是这个道理。所谓“太极生两仪”,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凡事若是多看其反面,多看其不足之处,就会真正做出改变,来弥补和改变这种不足,自然能够治病保命,可若是只看其好的方面,那任何一种思想都是一个足以诱惑人的美女,足以让人产生无尽的欲望,无法自止,所以那贾瑞看到风月宝鉴的正面之后,便随着他所看到的美好,遗精而亡。
行者道:“你既不曾拿去,如何打下来就不见了?”土地道:“大圣只知这宝贝延寿,更不知他的出处哩。”行者道:“有甚出处?”土地道:“这宝贝,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方得成熟。短头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有缘的,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却是只与五行相畏。”(原文)
出处。产地,来源。
五行。系指古人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也既分成金、木、水、火、土五大类,并叫它们为“五行”。
畏。怕。
行者道:“你既然没有拿去,那为什么我敲打下来的人身之果就不见了呢?”土地道:“大圣您只知道这能让人获得真正人身的宝贵财富极其能够延长寿命,却不能进一步知道这人身之果是怎么来的呢。”行者道:“就这么个果子,有什么来源呢?”土地道:“这个宝贵的财富,在三千大千世界中呈现出美好姿态、在三千大千世界中结成成果,又在三千大千世界中成熟。在大千世界的修行几乎达到圆满的时候,才结得这半程之果。如果有那个机缘与其相映,能够闻得的话,就可以在三界中成就大圆满姿态,并可以在人的欲望的作用下成就一个超出于三界莲池境界的圆满。如果能够真正受用这个成果的话,就能够在世间万法,七情中和大千世界中永远存在下去。这人身之果虽然有这些好处,却只是害怕那构成世间万物的基本事物。”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8-22 23:08:51 +0800 CST  
贾瑞者,贾家的吉祥,就因为只看事物的正面,只看自己喜欢的那方面,走入衰亡。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8-22 23:14:02 +0800 CST  
五行相畏

首先更正个昨天的错误。昨天说凡事都有正反两个方面,要多看其不好的方面这样才能更正问题。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应该正反两个方面公平看待,既看到其好,又要看到其不足,然后改正其不足。跛足道人只让贾瑞看其反面,是因为当时贾瑞已经被王熙凤吸引而做出不和道理的事情,所以才只让其看其反面,使其恐惧,也就开始打消其欲望了。只是贾瑞一看到那骷髅的可怕,与其心中所想不合,又去只看其好处,因此才遗精而亡的。昨天忘了贾瑞这件事情的前提条件,做出错误的理解,不好意思。
行者道:“怎么与五行相畏?”土地道:“这果子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敲时必用金器,放得下来。打下来,却将盘儿用丝帕衬垫方可;若受些木器,就枯了,就吃也不得延寿。吃他须用瓷器,清水化开食用,遇火即焦而无用。遇土而入者,大圣方才打落地上,他即钻下土去了。这个土有四万七千年,就是钢钻钻他也钻不动些须,比生铁也还硬三四分。人若吃了,所以长生。大圣不信时,可把这地下打打儿看。”(原文)
金。神识真意。
木。作者用各种树木和花草代表各种各样的思想和神识,所以木代表的应是各种各样的思想和神识。
枯。(植物等)失去水分。个人认为是失去活力的意思。
焦。火候过大或火力过猛,使东西变硬变脆或烧成碳样。
钢钻。金刚钻。代表最坚硬的东西。
生铁。铁矿石经过初步提炼之物。代表坚定的念头经过初步锻炼之后形成的状态。
分。计数单位的十分之一。个人暂时认为是代表小境界。
行者道:“这能够让人获得人身的成果对五行惧怕是怎么回事?”土地道:“这人身之果本来代表上天真意,在神识高处,不会落于凡间,被三界凡尘之人知晓,可是他惧怕神识真意,在神识真意的作用下,就会从人身高处落下,落于凡尘之内,成为人们可以得到的成果。
这能够让人成就人身的成果虽然成为可以让人得到的成果了,可是却害怕人的神识和思想。因为这人参果是三朝未满的婴儿,本身就有着在凡尘中孕育之时所留下来的尘埃,自己也不是真正明礼呢,就如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儿一样,是非常脆弱的,如果遇到凡尘中的神识、思想就会因为受其影响,失去其原有性情,并因此失去活力。遇到人的性情,就会在人的性情的作用下融化而消失。遇到人的欲望的话,就会因为浴火的影响而被浴火焚毁。
这能够真正让人获得人身的成果,实在是太小了,自己身上的尘埃还没有洗净,所以当他遇到人身上坚定思想的时候,就会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成为同样坚定的思想中的一员。就如一个人,他有一种思想很受大家认同,所以大家都支持他;这种支持非常的坚定,使得他也变得非常的坚定,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思想了,可是道不是永恒不变的,当道发生改变的时候,他还在那里坚持呢,也就与道不合,不是能够让人成就人身的成果了,而只是一种普通的坚定思想了。
因为这能够让人获得人身的成果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在想要获得这能够代表上天真意的思想的时候,必须要用神识真意去敲打之才行。然后为了避免其与各处神识和思想接触,需要用那还没有真正升华的禅门思想将其隔与各种思想、神识隔开才行,只要受到一点点的神识、思想干扰,他就干枯而失去活力了。这果见到性情就在性情的作用下融化消失了,所以在吃这能够够让人得到真正人身的成果的时候,需要用经过锻炼的已经成器的空承载清净的性情,让这人参果融化在清净的性情之中。因为性情是清净的,所以这人参果虽然融于其中,却不会因为性情而发生改变,也不会因为有太多的性情因素而无处寻觅,这成果融于自身清净的性情之中,自然也就得到了其成果。遇到欲望,就会在人的欲望的作用下变得焦躁,失去平静,成为人迫不及待的想要实现的目标;人迫不及待的想要实现某个目标,却因为这种迫不及待失去了自身的清净,自然不能公正、平静的行使这种思想,也就没有什么作用了,所以不能有一点点的欲望作用其上。
遇到土就变成了这土的一部分,大圣刚才通过神识真意打落的这人参果,一沾染坚定的念头,就落入坚定的念头之中,成了那坚定念头的一员了。这生长着能够让众生获得真正人身的成果的已经高出于三千大千世界这个境界的人的这些坚定的念头,乃是世间、万法之中、七情之中和大千世界之中的坚定念头,即使是最坚定的东西对其施加力量,也无法破坏这种坚定的状态。这种坚定的念头,比在三界之中,神识发展的四个阶段之内经过初步锻炼的坚定思想还要坚定。就是这人身之果是从这些异常坚定的念头中成长出来的,所以人在真正消化了源自这些念头中的成果,方才能够永世长存。大圣你要是不相信的话,可以把这里的坚定念头打打看,看看是不是如我说的那么坚定。”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8-23 14:32:45 +0800 CST  
行者的方法

行者即掣金箍棒,筑了一下,响一声,迸起棒来,土上更无痕迹。行者道:“果然!果然!我这棍,打石头如粉碎,撞生铁也有痕。怎么这一下打不伤些儿?这等说,我却错怪了你了,你回去罢。”那土地即回本庙去讫。(原文)
迸。暴发,往外溅散。
见土地说,行者既将真心表现出来,用来自真心的力量朝着那地,也就是朝着那构成这地的坚定念头从上往下用力打了一下,就听到了代表真心的力量和这些坚定念头激烈碰撞的声音,来自真心的力量直接被这些坚定的念头给迸开了,这些坚定念头之上再也没有被来自真心的力量影响到的痕迹。行者见状发出他的声音道:“果然如你所说!果然异常坚定!我这来自真心的力量,施加在一般坚定念头之上,可以将一般的坚定念头粉碎;就是经过初步锻炼的思想,也可以对其造成影响。怎么对这园中的这些坚定的念头却造不成一点点的损伤呢?这么说的话,却是我错怪了你了。你回去罢。”那土地就这样回到他的庙中去了。
这土地的庙中,就是接受那些以他为主导思想的思想来供奉的所在,他是永远在道德中修行的思想,是这园中的土地,就是说这园中的众多思想都是以他为主的,也就是说这园中的土,这园中的这些坚定思想,都是在他这永远在道德中修行的思想之下成就的坚定状态,就是说在道德中的修行,可以使人进入连来自真心的力量都无法触动的坚定状态之中。因为人在道德中修行,有一点就是要做到坚守道德,能够抵御外在力量的打击。如果做不到的话,不管平时做的有多好,一遭到外力打击,或者一旦受到压力就不再坚守道德了,就说明其道德方面的修行并没有真正完成,自然也就没有办法结成人身之果,所以这个园中的土,也就是这个能够产出人参果的园中的这些坚定思想,都是具备抵御强大力量的打击的能力的。
到这里,我们还要看一看,为什么这人参果一打下来,就钻入土中,他到底是钻入一种什么样的坚定思想之中去了,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
我们知道行者虽然在道德中修行,并且达到了能够获得人参果的境界,可是他在道德中的修行是建立在源自得到其中的成果就立刻从中离开的这种思想观点上的,在他获取人参果的过程中,一直都是持有这个思想,而不是以“空”的姿态来承接,所以人参果被行者敲落之后,直接就落入这种坚定的思想中去了。这种前面在取经人修行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得到某个境界的成果,就立刻从中离开”的思想成了行者失落这个人参果的关键原因。
大圣却有算计:爬上树,一只手使击子,一只手将锦布直裰的襟儿扯起来做个兜子等住,他却串枝分叶,敲了三个果,兜在襟中,跳下树,一直前来,径到厨房里去。(原文)
算计。考虑,打算。
串。由这里到那里走动。行者在人参果树上“串枝”,个人理解就是在人身的心性、情感、志气方面来回走。
叶。个人理解是居于陪衬地位的思想。
襟。衣服的胸前部分。个人认为是“禁”的谐音,就是用来自他这代表真心的想法的力量,将能够让三处神识获得人身的成果限制住,禁止他们与外界接触,以避免其发生改变。
大圣这想要偷取人参果的取经的想法,他是为了偷人参果来的,因为有这要“偷人参果”的思想存在,使得他失去了本应具备的“空”,这使得他没有办法如清风、明月一般拿到承载人参果的托盘。虽然没有了本应具备的“空”,可是行者他有自己的考虑、打算:你看他再次爬到人身的高处,一方面用通过神识真意来敲打那能够让人获得人身的成果,另一方面则通过他这代表真心的想法从修行到现在所得到的法门,形成了一个范围,使其他思想无法接触到人参果,以此保证人参果被敲落的时候不会受到其他思想的干扰,等着被敲落的人参果掉落下来。
就这样,行者这代表真心的想法开始在心性、情感和志气中游走,寻找其中突出表现出来的思想,区分开其中居于陪衬作用的思想,寻找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就这样,通过神识真意的敲打,得到了三处神识中能够让人获得真正人身的思想。他通过自身这代表真心的想法的力量,将这三个能够让三处神识获得人身的成果都限制住了,以此保证其不被其他思想影响。就这样,他取了人参果之后,便人身高处跳下来,朝着前院直走,毫不犹豫的离开了道德方面的修行,直接回到了那通过道德对食粮成果进行锻炼,以使其成熟的境界中去了。
那八戒笑道:“哥哥,可有么?”行者道:“这不是?老孙的手到擒来。这个果子,也莫背了沙僧,可叫他一声。”八戒即招手叫道:“悟净,你来。”那沙僧撇下行礼,跑进厨房道:“哥哥,叫我怎的?”(原文)
手到擒来。指做事有把握,毫不费力就能做好了。
那取经的真情本来由唐僧受戒,不受用不合道理的食粮,不做不合道理的事情的,可是现在见到重新表现出来的那在取经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取经的真心,便高兴又奉迎的对行者道:“哥哥,您这居于我之上的取经的真心,这一去可曾得到能够让人或者真正人身的成果了么?”行者道:“这里不就是么?我这虽然存在已久却还不能真正合理的取经的真心一施展出来,毫不费力的就得到了这能够让人成就真正人身的成果了。我们得到这个成果,也别背着沙僧那取经的志气,可以叫他一声。”八戒便按照行者的意思,召唤沙僧道:“感悟清净、干净的取经的志气,你来我这里。”沙僧听到来自八戒这取经的真情的呼唤,撇下行礼,不在按照三藏的旨意看守取经的重担,来到八戒那通过道德对食粮成果进行锻炼的所在,问道:“您这在我之上的取经的真情啊,你叫我来有什么事情呢?”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8-24 10:37:51 +0800 CST  
不知其味

行者放开衣兜道:“兄弟,你看这个是甚的东西?”沙僧见了道:“是人参果。”行者道:“好啊!你倒认得。你曾在那里吃过的?”沙僧道:“小弟虽不曾吃,但旧时做卷帘大将,扶侍鸾舆赴蟠桃宴,尝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见便曾见,却未曾吃。哥哥,可与我些儿尝尝?”行者道:“不消讲,兄弟们一家一个。”他三人将三个果各各受用。(原文)
扶。扶持,护持。
侍。侍候,服侍。
鸾舆。指天子的乘舆。亦借指天子。
海外诸仙。海外,四海之外。个人认为是不在本土神仙谱系中的仙人。他们将人参果给王母上寿,就是说王母娘娘早就得到了真正的人身,王母娘娘代表的“德”是得到广泛认可的,是所有升华的思想都要遵循的品质。
上寿。向人敬酒,祝愿长寿。
行者对沙僧打开了人参果的禁止,让沙僧这取经的志气能够看到人参果,问道:“跟我相亲近的取经的志气,你看这是什么东西?”沙僧见了说道:“这是能够让人获得真正人身的成果。”行者道:“好啊!我们都不认得,你这居于我们之下的取经的志气反倒认得这是能够让人获得真正人身的成果。你以前在什么样的境界中,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曾经得到了真正的人身呢?”沙僧道:“我这在你这取经的真心之下的取经的志气虽然没有获得过真正的人身,可是我以前曾是通过自己的力量使代表圣人的思想表现出来的能够遵循上天真意的思想。在那个时候我这长生的志气曾经扶持、侍候那真正的圣念去参加以心果为主盛会的时候,曾经见过不在本土神仙谱系中的升华的思想向王母娘娘敬献这人参果,以此祝愿王母娘娘那高贵的“德”永远的存在下去。我虽然见过这能够让人获得人身的成果,却并没有吃到过,没有真正获得过人身。哥哥,你现在有这人参果,可否给我些让我尝尝真正做人的味道?”行者道:“不用这么说,咱们兄弟一人一个,都得到各自代表神识中能够让人获得人身的成果。”就这样,行者三人将三个人参果每个人按照每个人所代表的神识吃了各自的人参果,他们也都获得了真正的人身。
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沙僧道:“人参果。”八戒道:“甚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象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原文)
食肠。指胃,亦指食量。
口。欲望。
馋。看到喜爱的事物希望参与或得到。
拱。用身体撞动别的东西或拨开土地等物体。
毂辘。车轮子。大概意思是说这人参果在八戒口中也没嚼,也没品味,直接就像个球似的毂辘进去了。
囫囵。完整,整个的。
白着眼。个人认为是“装傻充愣”的意思。
胡赖。任意抵赖。
细嚼细咽。慢慢的吃东西,引申为慢慢体味。个人认为有细细体味的意思。
尝。经历、体验。
核。果实中坚硬并包含果实的部分。一般水果中的核都是坚硬且不能吃的。代表的是这能够让人获得人身的成果中坚定不应食用的部分。
为人为彻。帮助人要帮助到底。
那八戒所代表的情感的食量非常大,本身就需要很多的食量成果就非常多,非常容易感到饥饿;他的欲望又非常的强,再加上他前面听到清风、明月已经吃了人参果得到真正人身的时候,那迫切的希望得到人参果的想法就开始在他这情感中发挥作用,使得他更加迫切想要吃到这人参果了。这使得他现在见到这能够让他获得人身的成果之后,拿过来,他的欲望直接就表现出来,将那人参果就像一个球似的在他吃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停留的整个吞入他的肚中。在这里,作者特意强调八戒“大张嘴”,就是说这人参果看似吃到八戒肚中,其实是被八戒这情感过于强大的欲望给吞噬了,所以他吃了这人参果之后的表现是“白着眼”,白吃了,没有属于自己的观点表现出来。所以八戒吃了这人参果之后,就感觉自己跟没吃一样,在那里抵赖,不承认自己吃过能够让人得到真正人身的成果。他向行者和沙僧发出他的声音道:“你们两个吃的是什么东西?”沙僧道:“我们吃的是能够让人获得真正人身的成果。”八戒道:“这能够让人获得真正人身的成果是什么味的?”就是说八戒虽然吃了能够让人获得人身的成果,却不知道真正为人的滋味。
行者道:“感悟清净的志气,不要理睬八戒,不要被情感因素影响了你的清净!他倒是比我们先吃了人参果,怎么自己不知道做人的滋味,又来问谁呢?”八戒道:“哥哥,我吃的着急了些,不像你们细细的品味,在吃这人参果的时候,体验到一些做人的滋味。我虽然吃了人参果,却是连一点做人的滋味都没尝到。也不知道这能够使人获得人身的成果的内部到底有没有坚定、不能食用的部分,就直接整个吞下去了。哥啊,帮人就要帮到底,你现在帮我得到了人身之果,已经将我迫切的想要得到人身之果的欲望变得难以压制了,我这整个情感都被这迫切的想要尝到做人的滋味的欲望左右着,你再去帮我弄一个,让我仔细品味一下真正做人的滋味。”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8-25 09:56:43 +0800 CST  
道德的作用

行者道:“兄弟,你好不止足!这个东西,比不得那米食面食,撞着尽饱。象这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我们吃他这一个,也是大有缘法,不等小可。罢罢罢!彀了!”他欠起身来,把一个金击子,瞒窗眼儿,丢进他道房里,竟不睬他。(原文)
好不。很不,甚不。表示强烈否定。
止足。凡事知止知足,不要贪得无厌。出自老子《道德经》:“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人或事物的称谓。
亲。亲近。
殆。危险。
大概意思是说:“别人对你的称谓和自己的身体哪个与你更亲近,哪一个是你更要拥有的呢?人的身体和财物哪个是人更需要珍惜的呢?得以保持自己的身体和使之死亡哪个是有问题的呢?所以过于喜爱某些东西必然会让你因为这种喜爱而产生大的消耗,过于追求财富上的积蓄必然会因为这种过于追求自己财富上的追求而死亡。知道满足的人不会遭到侮辱,知道适可而止的人不会因此受到危险,可以长久的。”
面对八戒的请求,行者说出”止足“二字,说明他在道德中修行虽然只是为了获得人参果,可是经过这段时间的修行,他也开始明白些道德之理了。并且这道德也开始作用于行者这取经的真心之上,使他不愿意去做过分的事情。
米。水稻的产物研磨出来的粮食。代表的是人性情中结成的可以作为取经人食粮支撑的成果。
面。麦子研磨出来的粮食。代表的是人身上成长出来的可以作为取经人食粮支撑的成果。
前面三藏在刘伯钦家中之时,刘伯钦的母亲在三藏临走之时,方才做出一些粗面烧饼,现在这里撞到米面可以尽情食用,说明取经人修行到现在已经可以得到心性和情感中美好的成果,并将这些成果进行充分锻炼作为自己去取经路上的食粮支撑了。
撞。无意中遇见。
小可。轻微,寻常。
瞒。隐藏实情。
行者道:“兄弟,你这跟我最亲近却又在我之下的取经的真情啊,你也太不知道适可而止和满足的道理了!这能够让人获得真正人身的成果跟那些性情和人身上所产生的一般精美食粮不是一样的,也不像这些食粮成果,不管你明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只要遇到了这些成果,就可以尽情受用,满足你的欲望和身体需求。像这能够让人获得真正人身的成果乃是在所有法门的大阶段都修行完成的时候才能结得这样的半程之果。我们能够得到一个,就已经不同于寻常的小境界了。好了,好了,好了!我们能够得他一个就够了!我不会再去偷这人身之果了!”行者虽然偷了人参果,可是他的这番话说的却是与道德相合的,所以在这个时候,他这取经的真心微微表现出来,透过他通过道德的锻炼将食粮加工成熟和在道德中修行的这两个境界状态中间可以想通却又相互隔阂的这个隔阂的缝隙,将金击子丢尽了那在道德中修行的境界所在。之后行者竟然再也不理会八戒的请求,不肯做那偷盗之事了。
那呆子只管絮絮叨叨的唧哝,不期那两个道童复进房来取茶进献,只听得八戒还嚷甚么“人参果吃得不快活,再得一个儿吃吃才好。”清风听见,心疑道:“明月,你听那长嘴和尚讲‘人参果还要个吃吃’。师父别时叮咛,教防他手下人罗唣,莫敢是他偷了我们宝贝么?”明月回头道:“哥耶,不好了!不好了!金击子如何落在地下!我们去园里看看来!”(原文)
唧哝。小声说话。
叮咛。再三嘱咐。
罗唣。吵闹。寻事。
莫。莫非。
敢。表示有根据的推断。
长。长长地。
地下。地面之上。地面上都是有灰尘的
八戒虽然吃了人参果,却没有尝到得到人身的滋味,这情感无法平静下来,不住的发出他的声音。不过跟前面黄风山前的絮絮叨叨有所不同,他现在发出的声音已经不是那么大了,而只是以非常小的声音发出他的声音。虽然这个声音非常小,可还是使得取经人的神识不能平静。
八戒是因为不能再吃人参果,不能通过再次去吃人参果来品尝真正做人的滋味而无法释怀的,可是在道德中修行的取经人已经认识到自己不能再去偷那人参果了,这个时候需要通过道德,也就是阐述再偷人参果是不合道理的这方面来使八戒释怀,所以在这个时候,清风、明月又回到他们在道德中修行的境界状态,要从中获得能够让人神识清净的性情。
他们要从道德中获得能够让人神识回归平静的性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发现原来搅得神识不宁的原因是出自八戒那取经的真情,而其中的原因就是:“人参果吃的不快活,不让他这情感感到满足、高兴,他想要再得到一个人参果。”听到八戒的这个声音之后,那清净的念头心中起疑道:“明月,你听那欲望很强的佛门中的修行人说‘人参果他还想要一个吃吃’,意思很可能是说他已经吃过人参果了。咱们师父临去弥罗宫的时候,再三嘱咐我们。教导我们要提防唐僧手下的人生事,搅扰了我们这在道德中修行的境界,莫非真的如师父所告诫我们的那样,是唐僧的弟子,这个长长被欲望影响的佛门中的修行人偷了我们那宝贵的财富么?”
听了清风之言,明月也回过头来看这件事情,并发出他的声音道:“哥呀,不好了!不好了!你看那用来对思想进行敲打的金击子落在了尘埃之中,这神识真意已经不干净了!我们去果园中看看去再回来!”
行者去偷人参果的时候,金击子本来是挂在窗棂上的,可是当行者将金击子丢回道房的时候,这金击子就落到了地上,其中的原因还是在清风、明月兄弟和行者身上。
清风、明月兄弟是按照师父的旨意,也就是按照真正的天意去取人参果的,没有一点私心,所以他们取人参果的时候,是清风,也就是清净的念头控制着神识真意来敲打人参果的,这个过程没有一点私心,所以取回人参果后,那金击子依旧挂在窗棂之上。而行者则是完全为了他们能够获得人身而去取金击子的,他取人参果并不是遵从上天真意,而是出自他们的私心,所以行者用过之后,这神识真意就落在尘埃之中,神识真意就不干净了。所以行者将金击子丢回道房,这金击子没有像原来一样挂在窗棂上,而是落在了地上,沾染了尘埃。所以做一件事情,其中有没有私心,是源自私心在做还是遵从天意、遵从道理去做是完全不一样的,其结果也自然不同。
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也不知道明月是看到了其中的问题,还是只察觉到金击子落入尘埃之中了。反正明月发现金击子的问题之后,要与清风去果园看人参果树。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8-26 18:13:30 +0800 CST  
今天停更一天,请各位朋友见谅,昨天忘说了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8-27 08:41:21 +0800 CST  


他两个急急忙忙的走去,只见花园开了。清风道:“这门是我关的,如何开了?”又急转过花园,只见菜园门也开了。忙入人参园里,倚在树下,望上查数;颠倒来往,只得二十二个。(原文)
颠倒。反反复复。
来往。来和去。
清风、明月发现人参果可能被偷了,也保持不了自己的清净、明白了,都呈现出焦急的姿态,去园中看人参果是不是真的丢了。才到花园,就看到花园的门开了。那清净的念头立刻就发现了其中的不对,发出他的声音道:“这通往道德修行的美好境界是我这清净的念头关闭的,为什么会开了?”清风的意思似乎是说人清净的念头是通往道德修行中的美好境界的门户,没有清净的念头,就无法打开道德修行中美好境界的门户。可是他不知道,除了清净的念头之外,行者这取经的真心也可以做到,就如行者召唤土地时用的“唵”字诀,他可以通过真心的力量,强行的让人的神识进入某种状态之中;或者虽然不清净,却是源自真心的要做某件事情,也可以强迫自己达到那个境界,获得其中的成果。人心中的想法是灵活多变的,对人造成的影响也不是固定的,所以八戒这情感的代表无法做到的事情,行者这代表真心的想法却可以做到。
看到花园门开之后,清风、明月更急了,赶紧去看菜园,发现菜园门也开了,更加证实了他们的推测。急急忙忙的又到人参园里去看,他们也倚在树下,以正的姿态从下看上,看那人身之果,看人参果还有多少。他们来来回回的从各个角度去数这人参果,发现也只有二十二个了。
明月道:“你可会算账?”清风道:“我会,你说将来。”明月道:“果子原是三十个。师父开园,分吃了两个,还有二十八个,适才打两个与唐僧吃,还有二十六个,如今止剩得二十二个,却不少了四个?不消讲,不消讲,定是那伙恶人偷了,我们只骂唐僧去来。”(原文)
这段话的数字看不明白,只能说说我的过分的理解,这种理解比前面对数字或姓名的理解准确性更低,甚至是瞎想,但既然想到这里就觉得还是要说一下。
算账。计算账目。
二十。并非真正佛法的圆满姿态。
八。八正八邪的八正道。
六。六欲。
二。二法,并非真正佛法。
恶人。道德败坏品质恶劣的人。
反复从各个角度查了人参果的数目之后,明月问清风道:“你会对事物得失多少进行计算么?”清风道:“我会,我能计算出来其中的得失多少,你把你的看法说出来吧。”明月道:“这果子原来是三十个,是半程之果,既不过分,也不缺少。师父打开这人参果园的时候,我们所有在道德中修行的思想共同得到了一个并非真正佛法的人身。我们虽然得到的是并非真正佛法的人身,在并非真正佛法的圆满之中,可是我们坚守道德的这个见解是正确的,处在八正道之中。刚才我们又打了一个二法中的人身给唐朝来的佛门修行人吃。他认为这是一个三朝未满的婴儿,不肯吃。就是说他的见解错了,就没有正见了,不过他‘鹭鸶不吃鹭鸶肉’的这个向善欲望是对的。而现在看这人身,怎么都是一个并非真正佛法的圆满之下的一个并非真正圆满的状态了,连欲望都不对了,这不是那取经的坚定念头、心性、情感、志气都错了么?不就证明他们四人都有问题么?不用再说了,不用再说了,定是唐僧他们那聚在一起的道德败坏、品质恶劣的人做的事情。唐僧是他们的师父,所以我们现在只去骂那做师父的,指责他的问题去。”
两个出了园门,径来殿上,指着唐僧,秃前秃后,秽语污言,不绝口的乱骂;贼头鼠脑,臭短臊长,没好气的胡嚷。(原文)
秃。没有头发,没有自身突出表现出来的思想。
前后。用于空间。指事物的前边和后边。
秃前秃后。指的是唐僧,说唐僧是佛门中的修行人,没有自己固定的思想理念。这种没有固定的思想理念的状态令他能够不去坚守某种思想,而是驾驭着“无意之意”,没有阻碍的怎么对怎么去做。这是这种没有固定思想理念的前面的表现,这种表现是好的。可同样没有自己固定的思想理念,就不用去永远遵守道德,前面可以坚守慈悲,不吃那人参果,转眼间就可以为了吃人参果去行那偷盗之事。就是指责唐僧前后表现不一致,不能真正遵守道德。而清风、明月则是有头发的,他们有自己的坚定念头,那就是坚守道德。
殿。高大的房屋,特制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房屋
秽语污言。污言秽语。指肮脏下流或不文明的话语。
乱。没有秩序和条理。
贼头鼠脑。意思是指行为如老鼠做贼一样,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个人认为在这里指的是:有做贼的念头,有偷盗人食粮成果的思想。
臭。个人理解为不好的气息。
臊。向尿或狐狸的气味。
没好气。由于心里烦恼而态度不好。
胡。乱。无道理。
嚷。责备,斥责。
清风和明月从人身果园中出来,直接就来到殿上。三藏此时居于殿中,说明此时三藏这“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现在处于主导地位,取经人在五庄观中所有道德方面的修行都是以他这“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为主进行的。清风、明月来到殿上,直接指责三藏这从唐朝来的“要去西天拜见佛祖,求取能够解救自己、解救众生的真正经典”的佛门修行人,指责他佛门修行人的不是。
就见清风、明月二人处处不离三藏佛门修行人没有自身突出表现出来的思想这件事情上,说佛门修行人这种“没有自身突出表现出来的思想”的思想状态前后表现不一致,前面表现虽好,可转眼间就会做出不好的事情。他们用极不好的言语来形容佛门这种没有自己突出思想表现的状态,将唐僧这从唐朝来的佛门修行人说的非常不堪。他们不停的在那里骂唐僧,可是他们的指责又没有秩序和条理,无法具体的说出唐僧的问题出在哪里。他们在那里指责唐僧有做贼的念头和窃取别人食粮成果的思想,是在短时间内突出表现出自身不好的气息,长时间来看却散发着通过表现自己的美好来吸引别人的气息。他们因为丢了人参果而对唐僧的态度变得极为不好,这清净的念头和能够在黑暗中给人带来一定程度纯洁光明的思想都变得对唐僧极不认可,都在斥责唐僧,可是他们却抓不到唐僧师徒偷窃人参果的证据,不能明着指责唐僧就是偷窃人参果的贼,只在那里胡乱的高声表达自己的不满。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8-28 09:54:18 +0800 CST  
道德仁义

唐僧听不过道:“仙童啊,你闹的是甚么?消停些儿;有话慢说不妨,不要胡说散道的。”清风道:“你的耳聋?我是蛮话,你不省得?你偷吃了人参果,怎么不容我说?”(原文)
听不过。个人感觉是听不过去了。就是唐僧觉得这两个仙童说话太难听了,忍不住了,或者是觉得清风、明月不该说这样的话。
闹。吵。扰乱。发泄(感情)
消停。从容,舒徐。
胡说。没有根据的或没有道理的话。
散。零碎的,不集中的。
唐僧听清风、明月二仙童骂他的话太难听了,出言污秽,都已经不合乎一个修行人的言谈举止要求了,发出他的声音道:“你们这虽然在道德的修行中升华却还不能真正明礼,需要继续成长的思想啊,你们在那吵闹,扰乱这里的清净,发泄你们感情,做的这是什么事情呢?你们要从容点,有什么事情平静的慢慢的说也没什么关系,不要在那里说些没有道理的话,零碎而不能集中的表达你们的看法。”
在三藏的作用下,清风、明月也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可以将自己的声音突出的表现出来了,取经人那清净的念头再次清楚的发出他的声音道:“你是个聋子,听不到我的声音?还是我说的是蛮夷之人的语言,你听不懂?你在我们没有察觉的状态下通过不和道理的方式吃了我们的人参果。你都做出了这样违背道德的事情,怎么还不容许我说了么?”
唐僧道:“人参果怎么模样?”明月道:“才拿来与你吃,你说像孩童的不是?”唐僧道:“阿弥陀佛!那东西一见,我就心惊胆战,还敢偷他吃哩。就是害了馋痞,也不敢干这贼事。不要错怪了人。”(原文)
心惊胆战。发抖,形容十分害怕的样子。
痞。痞块。肚子里可以摸得到的硬块。
错怪。因误会而错误的责备或抱怨。
唐僧道:“你说我偷吃了你们的人参果,可是你说的人参果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取经人头脑中的那点光明发出他的声音道:“刚才拿来给你吃,你说像孩童一般的那个果子不就是人参果么?”唐僧念了句佛号,说明他对这件事情很震惊,或者是说他是发自真心的说出后面的一番话的,唐僧道:“阿弥陀佛!那个像三朝未满的孩童一样的东西,我一看见,就怕的不得了,并因为害怕无法保持我的平静了,怎么还敢偷这个东西来吃啊。就是在我这思想的深处有着凝结不化的极其想要得到那东西的欲望,我这能够静心自守的佛门修行人也不敢违背佛门戒律,行这做贼之事的,不要因为对我的误解而认为我做了这偷盗人参果的事情。”
清风道:“你虽不曾吃,还有手下人要偷吃哩。”三藏道:“这等也说得是,你且莫嚷,等我问他们看。果若是偷了,教他赔你。”明月道:“赔呀!就有钱那里去买!”三藏道:“纵有钱没处买呵,常言道:‘仁义值千金。’教他陪你个礼,便罢了。也还不知是他不是他哩。”明月道:“怎的不是他?他那里分不均,还在那里嚷哩。”
仁义。是儒家重要的伦理范畴。其本意为仁爱与正义。《礼记。曲礼上》:“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大概意思可能是说:“道德仁义,没有礼数是无法成就的。”三藏说出此言的时候,就开始涉及儒家的观点了。这个“儒”不取汉以后刻意更改的“儒”,只取孔子之“儒”。孔子生活的年代是两千五百年前,与现代思想想比,他的思想肯定是有其时代局限性的,与阐述大道的规律与规则这种似乎永远不变的理念的老子应该是有差距的,不过孔子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这样的话,承认自己思想的局限性,并允许人遵从善者而改变他的思想理念,这跟后面“祖宗家法不可变也”的所谓儒家思想是完全不同的。或许就因为他承认自己的局限,所以才成就其尊贵。所以这里面将其区分开来,只取孔子之儒。
个人认为,在过去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以皇帝为主的统治阶级在社会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顺之者能够昌盛,不顺之者则会衰弱甚至消亡。在这种情况下,儒、释、道也都不能免俗,都或多或少的在一定层度上为帝王统治的合法性提供各自理论支持,发挥各自作用,因此改变了原有教义,成了为避免打击,只为了生存而生存的宗教。这种失去原有教义,只随着帝王的思想改变,而不遵循道、礼而改变的状态,只为了存在而存在的教义,个人认为就是法之末端,或许这就是如来所说的“末法年代”。因为诸法只为了存在而存在,失去了原有教义,不能发挥各自的功用,挂着圣人的羊头,卖着各自的狗肉。
此中冒昧之言,对各教均有污蔑之意,但感悟之言,不敢不将自己的看法实言说出,若后面察觉有错,再行道歉。
顺便说一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法家的理论起着重要作用。而法家从商鞅献给秦孝公的“霸者之道”开始,便是逆民而行,完全站在帝王一边的。不过个人认为,法的存在是维护社会的公正性,若法不公,便非真法,就是商鞅自己,也是死于他所推崇的“法”中,秦二世而亡,难道就不是源自于此么?
那么孔子之儒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我也不知道,儒家的著作我也没怎么度过,我只是在读《西游记》的时候,去查一些对应的佛、道、儒等资料,大多来自《百度》,所以我说的不见得正确,只是我的个人看法。这个看法其实也不是源自我,大概七年前刚开始读《西游记》的时候跟网友在有关《西游记》的群里聊天,一个朋友说儒家的根本思想就是“仁”、“礼”二字,《论语》中主要阐述的就是仁、礼二字。而《西游记》开篇作者便说“覆载群生仰至仁”,孙悟空初入须菩提祖师门下便学了七年“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就是学习一个“礼”字,正好与这朋友的看法相同,便采用了这种看法。
当明月说人参果就是有钱没地方买去的时候,三藏便说出“道德仁义”四字,阐述“礼”字的重要,意思是说,你们是道德之门,而道德和仁义是并列的,既然要讲道德,就要讲仁义,而道德仁义都需要通过“礼”字来实现,没有无礼之道德仁义。所以我们虽然可能做了偷盗这样违背道德的事,你们却也需要讲究“仁义”二字,不应该过分苛责,只要以礼赔罪,也就可以了。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8-29 13:23:54 +0800 CST  
计议已定

在三藏的作用下,各方面都渐渐平静下来,都开始发出各自的声音。三藏说自己没偷,可是不代表他的徒弟就不会偷,所以当三藏强调自己没有偷吃人参果后,那清净的念头继续发出他的声音道:“你虽然没有吃那人参果,可并不能证明这件事就跟你没关系,你手下那些追随你的人却可能会偷吃的。”三藏也承认这种可能,说道:“这么说的话也是可能的,你们且先不要只顾着指责我们的问题,搅扰了神识的清净,等我问问那取经的真心、真情和真志,看看是不是他们偷的,如果果真是他们偷了的话,我教他们赔偿于你。”明月道:“你说赔偿啊!就是你拥有很多的财富,这人身之果却不是通过财富就能换得的!”三藏道:“即使真的没办法通过财富来换取啊,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的。有个通常为世人所认可的礼法是这么说的:‘仁义二字是无比贵重的。’我就让他们给你陪个礼,也就是了。再说还不知道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是他们做的呢。”
行者三人毕竟追随三藏修行了这么长世间,禅门静心自守的理念怎么会做不到?所以三藏对这件事是不是行者兄弟做的,感到怀疑。不过前面取经人来到骊山老母那里,从中走了出去,现在在这道德门中,又要从中走出去;这就决定他们在不永远遵从道德的情况下,也不会永远遵从禅门思想,或许这就是行者三人之所以会偷人参果的根本原因。
这时就听那明月道:“怎么能不是他们呢?他们那里分赃不均,现在还在那里吵闹,搅得神识不得安宁呢。”在三藏认为这件事并不见得就是行者兄弟所为的情况下,那神识中纯洁的光明发出他的声音,又告诉三藏这件事肯定是行者兄弟做的。不过明月的这句话也可看出,在道德中修行的他们并没有因为人参果的贵重就非要对三藏师徒如何如何,在道德中修行的他们,也是注重“仁义”和“礼”字的,就如那句“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三藏叫声:“徒弟,且都来。”沙僧听见道:“不好了!决撒了!老师父叫我们,小道童胡厮骂,不是旧话儿走了风,却是甚的?”行者道:“活羞杀人!这个不过是饮食之类。若说出来,就是我们偷嘴了,只是莫认。”八戒道:“正是,正是,昧了罢。”他三人只得出了厨房,走上殿去。咦!(原文)
决撒。败露,戳穿。
胡。乱,无道理。
厮。对人轻视的称呼。
走风。走露风声,泄露消息。
活。真正,简直。
饮食。吃喝。满足人口腹方面的需求,欲望和身体方面的需求。
偷嘴。背着人吃东西,也就是偷吃东西。
昧。违背。隐藏。
三藏叫行者三人道:“在我这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的教导下成长的取经的真心、真情和志气,暂且放下你们现在做的事情,都到我这里来。”听到三藏的呼唤,“往来护驾我当先”的沙僧这取经的志气第一个察觉到其中的不对,发出他的声音道:“不好了!肯定是我们偷人参果的事情败露了。无法改变的坚持去西天取经的念头叫我们,那还不完全明礼的在道德中修行的思想虽然不能明确的指出我们的问题,却已经开始意识到是我们的事情,开始轻视我们,用不好的言语斥责我们了。这不是我们前面偷人参果的事情走漏了风声,又能是什么事情呢?”
听了沙僧之言,行者也发出他的声音道:“这真是把人羞死了!我们偷人参果这件事情说到底不过是欲望和身体方面的事情。我们这些修行之人,却因为这欲望和身体方面的事情而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如果这件事说出来的话,就是我们这些修行之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做出不合道理的事情了。不管他们说什么,我们只管不要承认就是了。”
八戒那取经的真情对行者之言非常赞同,道:“正是这样,正是这样,我们就违背良心,把这件事隐藏起来吧。”
就这样行者三人计议已定,虽然不想去见三藏和清风、明月二童子,却三藏的呼唤下只得从他们通过道德对前面得到的食粮成果加以锻炼的境界中走出来,到五庄观的正殿之上去见唐僧。此时的他们自己已经不尊道德了,又怎么能够通过道德去锻炼别的思想、成果呢?
当他们走上殿去,令人惊讶的事情就发生了!
毕竟不知怎么与他抵赖,且听下回分解。
抵赖。用谎言和狡辩否认否认自己所犯的过失或罪行,拒绝承认或认可。
从上面行者三人的言语来看,经过道德方面修行的行者三人都开始觉得自己偷人参果是件见不得人的事情了,却又因为自己觉得这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情,所以想要昧心不去承认这件事情。那么他们这一去见唐僧及清风、明月二道童,怎么狡辩和否认这件事情呢?且听下回之中再分析解说。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8-30 09:40:54 +0800 CST  
第二十五回 镇元子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承认

却说他兄弟三众,到了殿上,对师父道:“饭将熟了,叫我们怎的?”(原文)
却说行者兄弟三人,来到殿上,对教导他们成长的唐僧道:“师父,我们已经快要通过道德的锻炼将我们以前获得的食粮成果加工成熟了,您叫我们有什么事情呢?”
行者兄弟说“饭将熟了”,就是饭还没熟,就是他们还没有能够将以前获得的食粮、成果在道德中锻炼成熟呢。饭本没熟,他们却强调饭将熟了,就是在强调自己并没有偷懒,而且他们在道德中的修行已经有了效果了,以此作为他们到现在还没有能够通过道德的锻炼将曾经获得的食粮、成果锻炼成熟的借口,以规避唐僧追问他们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还没有将食粮、成果锻炼成熟的原因。
“叫我们怎的?”依旧是以进为退的做法,对三藏说:“我们正在那里通过道德的锻炼对食粮、成果加工成熟,你为什么要叫我们,打断我们通过道德的锻炼对食粮成果加工成熟的做法呢?”
三藏道:“徒弟,不是问饭。他这观里,有甚么人参果,似孩子一般的东西,你们是那一个偷他的吃了?”八戒道:“我老实,不晓得,不曾见。”清风道:“笑的就是他!笑的就是他!”(原文)
老实。诚实。规规矩矩,不惹事。
笑。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
三藏道:“你们这取经的真心、真情和志气都是要在我的教导下不断成长的,需要听从我的教导才是。我不是问你们斋饭好没好。他这五处神识都在庄严中的在道德中修行的境界所在,有甚么能够让人成就人身的成果,就好像还不完全明礼,需要继续成长的一样的又并非是真正的人的事物,你们是那一个偷了他的这种成果吃了?”八戒道:“我这取经的真情是诚实,不会有虚假表现的,又规规矩矩的人,我是不会说谎的。我不晓得这件事情,也不曾见到他们说的人参果。”
八戒第一个否认他偷吃了人参果,可是八戒刚说完,那清净的念头就发出他的声音,道:“笑的就是他!我们丢了东西,如果不是他做的,他没有得到的话,是应该有同情的表现的,可是他却表现出愉快和欢喜的姿态,他肯定是有问题的!”因为这人参果,行者兄弟已经回到了东土大唐那种手、口、身心不净的状态中,想要将这件事情隐瞒下来,可是经过道德方面修行的他们,虽然嘴上不肯承认,却无法真正掩饰这件事情,举止之间,他们偷了人参果的痕迹还是表现出来,并被清净的念头发现了。
行者喝道:“我老孙生的是这个笑容儿,莫成为你不见了甚么果子,就不容我笑?”(原文)
喝。大声喊叫。
眼见漏了痕迹,行者高声发出他的声音,既指责明月不该光凭外在表现就断定这事情是他们做的,又通过高声强调他观点,道:“你说我们笑,就认为是我们偷了人参果,可是我这难以改变的在成长中的取经的真心生成的就是这个爱笑的模样,难道你不见了什么成果,就不允许我笑了不成?”可以看出,虽然已经漏了痕迹,行者还是想要抵赖的。
三藏道:“徒弟息怒。我们是出家人,休打诳语,莫吃昧心食。果然吃了他的,陪他个礼罢。何苦这般抵赖?”
昧心。欺心,违背良心。
何苦。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
行者虽然说他生的就是这样的笑容,可是他生的是什么样,作为师父的三藏是知道的,所以行者这么一说,作为师父的三藏就已经知道行者是在抵赖了,发出他的声音道:“徒弟,你们都是要受我的教诲,在我的教导下成长的,你们先按照我的教导,平息你们的怒气,让你们回归平静。我们都是离开自己原有境界,没有属于自己固定境界的思想,不要说谎,不要食用那违背良心的食粮成果。如果你们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吃了他们的人参果,就给他们陪个礼,承认自己做了错事吧。你们为了抵赖这件事情而继续做出与修行人的思想相违背的事情,值得么?”
行者见师父说得有理,他就实说道:“师父,不干我事,是八戒隔壁听见那两个道童吃甚么人参果,他想一个儿尝新,着老孙去打了三个,我兄弟各人吃了一个。如今吃也吃了,待要怎么?”(原文)
行者经过道德修行,并修行到能够获得人参果的他也知道自己是错的,甚至早就后悔了,只是碍于面子,觉得这是一件羞于启齿的事情,才不肯承认。现在听唐僧说的有道理,便也就实话实说了,道:“师父,这件事情跟我没关系,是八戒在厨房通过道德对已经取得的食粮成果加以锻炼的时候,听到了与之相邻的境界中那清风、明月吃甚么人参果的事情,是八戒那取经的真情想要吃一个,尝尝与现在这个境界相对应的成果是甚么滋味,就叫我这虽然存在已久却还不能完全明礼的取经的真心去打了三个,我们这取经的真心、真情和志气各得了一个属于我们的人身之果。现在吃也吃了,还要把我们怎么样呢?”
行者此中虽然说“吃也吃了,待要怎么?”,却没有说出“人参果是树上结的,天上的鸟儿也有份”的话来,说明他此时也不认为自己偷人参果是有道理的了。毕竟人是人,鸟是鸟,难道能拿做鸟的标准来要求人么?就如一个人家里有颗树,上面结着果子,鸟可以去吃,小动物可以去吃,甚至连虫子、蚂蚁都去吃,可是外人要是爬近人家去吃这果子,那就是不应该的了,就是偷了。行者此时在道德修行的过程中吃了人参果,也品味到了做人的滋味,同时原来左右着他的迫切的想要吃人参果的欲望已经在他吃了人参果后平静下来在道德中修行的作用已经进一步表现出来。此时又有三藏的教导,行者也认明道理,虽然还有所推脱,说这件事主要是八戒的问题,却也不再强词夺理了。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8-31 09:58:45 +0800 CST  
绝后计

明月道:“偷了我四个,这和尚还说不是贼哩!”八戒道:“阿弥陀佛!既是偷了四个,怎么只拿出三个来分,预先就打起一个偏手?”那呆子倒转胡嚷。二仙童问得是实,越加毁骂。原文)
打偏手。私自做手脚占便宜。
毁骂。个人认为是诋毁辱骂。
诋毁。污蔑、毁谤。
明明是丢了四个果子,对应三藏师徒四众,可是行者却只承认偷了三个,未免就有三藏也偷吃了人参果却又刻意隐瞒,师父无过,只将问题归于行者兄弟身上的嫌疑。这就使得明明赔礼就合乎道理,可以完结的事情,变成了一种赔礼也不合乎道理的状态。明月听后说道:“偷了我们四个果子,对应的是四个人,这作为师父的佛门修行人还说自己不是贼呢!——你说徒弟不能隐瞒自己做贼的事情,那做师父的吃了贼食刻意隐瞒就可以了么?
八戒听说行者偷了四个人参果,也发出他声音道:“阿弥陀佛,我们都是佛门中人,是最忌讳诳言诳语的。你明明是偷了四个人参果,却只拿出三个来分。你自己在做这件事情之前就私自做了手脚,占了便宜,我求你帮我再打一个尝尝做人的滋味,你却不肯。”说到这里,本来该一致对外的八戒这取经的真情也倒转过来,胡乱的指责行者的不对和自己所受的不公。
本来清风、明月这两个在道德修行中获得升华,却还不能真正明礼的思想,就认定这件事情必然是唐僧师徒所为,现在连八戒这取经的真情也承认了这件事情,并因三个四个的事情也开始在抓不到问题关键的情况下胡乱高声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就直接证明偷人参果的事情是唐僧师徒。而且行者拿出三个来分,那故意藏起来的一个哪去了?肯定是偷偷给唐僧了。他们也就开始更加诋毁和辱骂三藏师徒,其中诋毁应是诋毁三藏和佛门修行人,诋毁三藏也偷了人参果,诋毁佛门修行人手脚不干净,都是偷人家东西的;辱骂则是对唐僧师徒偷了人参果的事情用不好的言语加以指责。不过这件事情三藏确实不知道,也没有参与,所以他们骂唐僧师徒的时候,有诋毁的成分。
就恨得个大圣钢牙咬响,火眼睁圆,把条金箍棒揝了又揝,忍了又忍道:“这童子这样可恶,只说当面打人,也罢,受他些气儿,等我送他一个绝后计,教他大家都吃不成!”好行者,把脑后的毫毛拔了一根,吹口仙气,叫“变!”变做个假行者,跟定唐僧,陪着悟能、悟净,忍受着道童嚷骂;他的真身,出一个神,纵云头,跳将起去,径到人参园里,掣金箍棒往树上乒乓一下,又使个推山移岭的神力,把树一推推倒。(原文)
可恶。令人厌恶、恼恨。
说。用话来表达意思。
当面。面对面,在面前。
受气。遭受欺辱和压迫。
绝。断。断绝。
后。后面,后代。
计。计策。
绝后计。没有以后的计策。
拔。把固定或隐藏在其他物体里的东西往外拉;抽出。
在道德中修行之后的行者也知道自己偷人参果的事情是不对的,禅门修行又让他能够静心自守,不去做自己不该做的事情。所以受不得别人说,听不得别人指责的他一直在那忍耐着,通过他欲望中纯洁而坚定的部分,也就是要去西天取经的欲望维持着自己的平静,使得那内心深处的想法不至于暴发出来。可是他的这种忍耐是有限的,来自清风、明月和八戒的指责却是不停的,明明自己已经承认了,也赔了不是,却还被不断的指责,这是谁也忍耐不住的,所以他紧咬牙关,要维持心中平静的这种思想首先在内心的恼怒下不平静了,由他的欲望所表现出来的观点非常突出的表现出来;他来自真心的想法早已表现出来,却一直被他安奈着,他已经几次都忍不住了,却又强行忍住了。行者忍了又忍,最后还是忍耐不住了,发出他的声音道:“这在道德中修行的却又不能真正明礼的思想竟然这么令人厌恶、恼恨,只是在那里发出他们声音,当着面攻击我们,不给我们留一点颜面。算了!既然受了他们的欺辱和压迫,等着我送给他一个没有以后的计策,既然你们不让我们得到这人身之果,我也不让你们这道德门中的人得到人身之果,教所有的人都无法得到这人身之果也就是了!”好一个要在取经过程中不断成长的取经的真心,通过他的力量将本来固定并隐藏在他思想之后的一种有这些微问题的念头给拽了出来,并且在他这代表真心的作用之下,使得这个念头以一种升华的姿态表现出来,呈现出他这代表真心的想法,却又并非是取经的真心的姿态。让这个想法跟定了唐僧,唐僧说怎么是对的,就怎么是对的,不去丝毫违拗反驳,陪着那感悟自己能力的取经的真情和沙僧那感悟干净的志气一起,都不发出自己的声音,在那里忍受道童的指责。
从字面意思来看,在道童的指责下,行者一直是忍着的,虽然他已经按耐不住了,却还是一直忍着。忍到最后,就呈现出一种你们爱咋说咋说去吧,反正我不发表言论了。你做师父的,咋说就咋是,你咋说我就咋做;你们这道童,爱咋指责就咋指责,我就忍着也就是了。行者的这种做法从表面上看是源自他的真心,出自取经的真心可以忍受一切,可以无条件的去做,可实际上他以这种状态呈现出来的时候,就只剩下一个看起来似乎是真心的外壳了。
“五地匹配合天真,认得从前旧主人。”五地匹配方才能够与上天的真意相合,现在行者这取经的真心不发出自己的声音,甚至在他揝了又揝金箍棒,在那真心之上集聚力量,使得八戒也不胡嚷了,和沙僧一同都在那里听清风和明月的指责,五者去三,又怎么能与上天真意相合呢?所以行者这个举动造成了一个极大的后果,就是他那取经的真心虽然看起来还在那里,却只剩了一个空壳,其中之“神”跑到了人参果园之中,推倒了人参果树。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9-01 10:37:00 +0800 CST  
凶狠的力量

行者的这种做法,一声不吭,让怎么做就怎么做,看起来很听话,没什么作为,实际上的力量是很大的。“五地匹配合天真”,现在行者一声不吭,没有了来自真心的声音,就直接打破了五地匹配的状态,也就直接令人身上突出表现出来的境界发生了偏移、改变。而行者这取经的真心,一直都在取经人修行的过程中起到探索、引导和排除障碍的作用,他不发出声音,那顶上有道的境界也就跟着倒了。所以行者这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表达的状态,看似什么也没做,却有着移山推岭的强大力量。
行者这代表真心的想法,在他决定跟定三藏,忍受清风、明月的责骂的时候,就已经成了假的取经的真心。行者的这个想法以一个神识中念头的姿态表现出来,从清风、明月指责和三藏真正的约束下跳了出来,驾着他这个自认为很对的已经处于取经人神识高处的这个“跟定三藏,人搜清风、明月的责骂,不再表达自己观点”的思想来到了人参果园之中。在这里行者这代表真心的想法与那开始立于大千世界之上的人身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在行者这不再发出自己声音,代表真心的力量不再表现出来的状态下,取经人无法再感悟上天真意,那人参果树便被行者那能够使人思想中突出表现出来的境界发生移动,能偶改变位于思想之上的道的来自真心的强大力量给一下推倒了。
可怜叶落桠开根出土,道人断绝草还丹!
叶。普通的思想。这些思想在人身上很普通,没有什么人会注意他们,不会像花、果那样欣赏和食用他们,可是如花、果这样美好和主导地位的思想是从何而来呢?难道就是凭空生出来的么?“道可道,非常道。”道不是永恒不变的,与道相合的思想就是那花、果,这和果只是那普通思想与相合,在道的迦持下形成的美好表现。这里面行者不再发出他们的声音,唐僧面对清风、明月的斥责,就形成了完全以道为主的状态,所有居于普通地位的思想都无法显现出来,都随着行者的这个念头落入尘埃之中。形成了一种完全以道为主的状态。
桠。成叉状的树脂。“桠”的特点是一个纸条出来,分为两部分,向两边发展,可是他们的根源是连着的,这向两个方向发展的部分还是一体,比如八戒那取经的真情和清风、明月代表的道虽然是取经人两个方面的表现,却都是源自取经人去西天取经的思想,并以取经人去西天取经人去西天取经的思想为主的,而现在行者这取经的真心不再发出他的声音,和八戒、沙僧一同忍受清风、明月的斥责,忍受二字说明他们并不是完全认同清风、明月的看法的,不完全认同,却不发出声音,不表达看法,就使得两者之间完全脱离了。
土。土地。原来取经人来这里,是“根接昆仑脉,顶摩霄汉中”的,现在五地之中有三个不愿或无法发出他们的声音,自然就从地仙之道中脱离出来,无法感知上天真意了,因此这人参果树的根就离开了土地,从地仙之道中脱离出来了。
道人。道家修行之人。就是五庄观中这些在道德中修行的人。人参果虽然在五庄观中,在五处神识都处在庄严姿态的道德门中,可是他这五庄观却在万寿山上,是建立在“五地匹配合天真”的流沙河这个境界之上的,所以当这“五地匹配”的境界被打破之后,他这道德门中也就没有了那真正的人身。行者这佛门中的修行之人却令五庄观这些道德中修行之人的草还丹断绝了。
由于行者不再发声、完全顺从这思想之后的有问题的思想表现出来,使得取经人身上那些普通思想都衰落、凋零了;人在道德方面和欲望方面的发展完全脱了节,完全离开了能够感悟上天真意的状态,无法再成就人身。使得那道德门中的修行人那能够让众多思想回归上天真意的美好圆满从此断绝。
这就告诉我们,人不考虑道德不行,可是人要是只顾道德,不考虑、心性、情感、志气方面的因素,同样不是一个人,同样得不到人身之果。
那大圣推倒树,却在枝儿上寻果子,那里得半个。原来这宝贝遇金而落,他的棒刃头却是金果之物,况铁又是五金之类。所以敲就振下来;既下来,又遇土而入,因此上边再没一个果子。他道:“好!好!好!大家散伙!”他收了铁棒,径往前来,把毫毛一抖,收上身来。那些人肉眼凡胎,看不明白。(原文)
半个。三十这个点上的半程之果。
散火。散发火光。表现出自己的欲望,发出自己的光明。
散伙。古代行军打仗,十二个士兵为一灶,就是大家烧一个灶台做饭。饭那时候叫伙食。散伙就是把灶台拆散了,再也不在一起吃饭了,意思就是大家再也不在一起了,各奔东西。
散火。感觉既有“散火”之意,又有“散伙”之意。就是大家各自表现自己的欲望,发出自己的光明,再也不在一起为了同一个去西天取经的目标奋斗了。
那与天意齐平的代表真心的想法推倒了人参果树,却又到这人身之上寻找能够成就真正人身的成果,可是他又到哪里找到与三十这个点对应的能够让人成就人身的成果呢?原来这人身之果在来自神识真意的作用下,就会从神识高处落入一般取经人所处的境界之中,行者所持的金箍棒其外面表现是代表人的真心,其内部也是非常五行中非常坚定的似乎是人的真心的表现,所以在行者动用代表真心的力量的震动之下,就都从这已经开始高于大千世界的人身之上落了下来,落下来之后,又因为没有空来承接,就都落入坚定的思想之中,成为异常坚定的思想。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上边再也没有能够让人成就真正人身的成果了。这果子落下的时候,又没有“空”来承载他,遇到了坚定的思想,就同样成了坚定思想的一员。由于这个原因,行者没有找到一个能够让人成就人身的成果。就是说行者那跟定三藏,忍受清风、明月的辱骂是对的,可是他一直这么做下去的时候,这人参果就落入了他这一直忍受下去,不发出自己声音的思想之中,就变得不对了,所以行者在上面才没有找到人参果。看到这种情况,行者发出他的声音道:“好!好!好!从现在起,我们大家各自表现自己的,再也不用相互顾及了!”行者说完收了他的真心,直接来到殿前,把他那有毛病的思想收了回来,继续呈现出有自己思想的状态,要去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三藏和清风、明月他们都是以普通人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其思想本身也是在凡尘中孕育的,所以他们并不能够看明白其中的变化。
这里面行者的金箍棒成了外面裹金之物,其内是铁。就是说他当时的这个想法看起来是源自取经的真心,实际上并非真正的取经的真心,只有一个真心的外表,却非常坚定的想法。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9-02 10:04:50 +0800 CST  

楼主:炉中人

字数:1688629

发表时间:2018-03-02 06:53:4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24 12:40:46 +0800 CST

评论数:156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