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坑~~~慎入~~~~~~其中一定有你所不了解的历史真相《诸神在天》(转载)

1979年12月15日一17日民柬人大常委会、政府、军队三方领导人举行了一次联席会议。会议进一步明确今后的政治路线:“我们的当前任务和前景不是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的斗争不是意识形态的斗争,而是维护我们视为生命的可爱的柬埔寨国土和种族的斗争。
”新的战略方针是“停止搞社会主义和共chan主义,在联合民族大团结力量,打击灭绝种族的越南黎笋侵略扩张主义者的情况下,我们将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地执行柬埔寨爱国min主民族大团结阵线政治纲领的草案”。 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和任务,会议决定采取如下重大措施:
(1)中止执行1976年的min主柬埔寨宪法,并以大团结阵线政治纲领草案取而代之。农谢留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2)乔森潘被任命为柬埔寨爱国、min主、民族大团结阵线临时主席。同时继续留任国家主席团主席。
(3)改组政府,由乔森潘取代波尔布特的总理职务。
(4)成立国家军队最高委员会。波尔布特任主席兼司令,切春任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宋成为秘书长。
由乔森潘为政府首脑,得到了外界的欢迎,这次大会标志着min主柬埔寨的政治路线和方向发生了根本变化。柬共开始考虑自己的地位问题,。这时在党内开展了一场大讨论。中心议题是,在不搞社会主义和共chan主义的历史条件下,党还有没有必要存在。中央首先达成了共识,认为共chan党的活动已不适应当前的新任务和新情况,也不符合不搞社会主义和共chan主义这条新的战略路线。
乔森潘在说到这一点时说:“主张解散党的人是对的,因为这样可以为同西哈努克亲王这样的人物结成联盟扫清道路。但是我们必须小心谨慎。我们不应该忘记,从事战争的我们的领导人大多数是共chan党员。”
乔森潘谈到柬埔寨的共chan主义时说:“永远摒弃共chan主义无疑是团结全体柬埔寨人民进行抗越斗争的最好办法,这一斗争是民族阵线的一部分。”他承认,在柬埔寨搞的共chan主义是“残忍的乌托邦”柬共中央于1981年9月3日~6日召开了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两项决定:
(1)根据全国党的基层组织的意见,完全停止柬埔寨共chan党的活动。
(2)在正式宣布解散柬埔寨共chan党的决定之前,向党内和革命队伍内的群众进行传达。
关于解散柬共的决定,是在1981年12月6日正式公布的。这天的新闻公报宣布:
(1)柬埔寨共chan党彻底解散。
(2)min主柬埔寨政府作为国家机关,其历史使命是继续领导min主柬埔寨国民军、游击队和全体柬埔寨人民,继续高举抗击越南黎笋集团的战斗旗帜,直到他们全部滚出我们视若生命的柬埔寨领土。
(3)让所有爱国知名人士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才智,通过各种形式按照各自的愿望去从事政治工作。
新闻公报说,柬埔寨共chan党在自身宣布解散的时候,要求全体党员有秩序地结束作为柬共dang员身份所进行的活动。但是,原柬共dang员作为深切地热爱人民的坚定的爱国者,仍将坚定不移地高举柬埔寨民族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平、中立的旗帜,他们完全享有神圣的权利,留在min主柬埔寨国家机关原有的岗位上,在自己光辉的一生中,继续履行为抗击灭绝种族的越南黎笋侵略扩张主义者而战斗的崇高使命。
柬共的解散,宣告了柬埔寨历史上一个阶段的结束。毫无疑问,这一重大历史性变化有利于民族大团结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巩固。同样毋庸置疑的是,民柬仍将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势力存在下去。
柬埔寨主要的抗越武装力量,除民柬外,还有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领导的民族主义军和前柬埔寨王国首相宋双领导的高棉人民民族解放军。自从1979年8月民柬发出成立“柬埔寨爱国、min主、民族大团结阵线”的呼吁以后,没有得到西哈努克和宋双两大抗趁势力的响应。
尽管乔森潘一而再、再而三地写信给西哈努克,希望他出来领导这个民族大团结联盟,但均遭到西哈努克的拒绝,他宁死也不同红色高棉合作。1979年10月,宋双的阵线刚成立不久,波尔布特就同宋双进行了一次接触,但没有任何结果。
到了1981年2月,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东盟等国家考虑到民柬政府将有可能失掉在联合国的席位,因而有必要推动三方加速联合,形成一个联合政府以代替民柬的地位。在各方积极推动下,3方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相互接触和战场的实际情况也要求抵抗各方联合起来壮大抵抗侵略的力量。
在3方里面民柬的武装力量最强, 是抗越的主力,但是由于前期左倾政策的影响,在国际和国内的形象都不好,政治号召力下降,西哈努克亲王虽然在国际国内的政治影响都比较大,但是西哈努克派别的军事力量弱,短期内也很难扩大,现实告诉大家只有联合起来,组成统一战线取长补短才能改变抵抗斗争的不利局面, 并最终取得抵抗战争的胜利。
1982年6月22日,经过中国,东盟各方的不断斡旋和柬埔寨抵抗3方代表的充分磋商,柬埔寨爱国、min主、民族大团结阵线领导人乔森潘,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领导人宋双,争取柬埔寨独立、中立、和平与合作民族团结阵线领导人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在吉隆坡签署了《min主柬埔寨联合政府成立宣言》,1982年 7月9日,西哈努克亲王发表声明,宣告min主柬埔寨联合政府成立。联合国大会维护了min主柬埔寨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min主柬埔寨联合政府内阁核心由下列成员组成:
(1)min主柬埔寨主席: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
(2)负责外交事务的min主柬埔寨副主席:乔森潘
(3)总理:宋双
民柬联合政府的诞生, 柬埔寨国内三派武装力量联合起来,共同进行抗越战争,使柬埔寨抵抗越南入侵的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楼主 shuozhenhuama  发布于 2015-12-26 10:32:11 +0800 CST  
第二百七十九章 最终解决

从1983年3月底开始,侵柬越军在柬西部边境地区发动了一 场新的攻势,并多次入侵泰境,致使柬泰边境形势十分紧张。
越军行动的主要目的是向泰国以及东盟其他国家施加压力,迫使其在柬问题上与越妥协,同时,进一步削弱抗越武装力量,改善其战场形势。但泰国采取了强硬立场,对越军的入侵进行了坚决的回击。
进入1983年旱季以后,柬埔寨反越武装在 5、6号公路沿线积极开展破袭活动,扩大洞里萨湖沿岸游击区。与此相配合,在戈公西北、拜林边境及诗梳风南部地区,柬埔寨反越武装对越军主动出击,拔除了 越军部分据点,歼敌部分有生力量。
12月中旬,驻守北部柬泰边境地区的两支民柬主力,派出先遣部队沿12号公路两侧向南推进。于1984年1月下旬至2月 初,连续袭击了磅同、暹粒两个省城及周围的越军据点。灵活地打击越军,并将游击活动扩展到湄公河以东,给越军造成了很大威胁。
越南侵略军在柬埔寨反越武装力量的沉重打击下,损失惨重,从1986年再无力组织大规模的进攻,被迫转入战略退却。柬埔寨反越武装在内地继续开展小规模游击战,持续不断地袭击越南军队,为争取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战争进行到,越南当局将以前强硬的“扫荡”和“围剿”政策,改变为运用“军 事、政治、经济、治安等综合打击力量”,从多方面削弱抗越武装的政策。但这丝毫不起作用,在柬埔寨反越武装凌厉的攻势面前,侵柬越军受到极大的限制,越军 伤亡不断增加(愈10万人),士兵普遍厌战,士气低落。加之,战争久拖不决,军费开支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越来越大,使其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其领导层内部派系斗争越来越突出。
国际上越来越孤立。内外交困的现实,迫使越南当局考虑放弃地区霸权主义政策,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自1989年9月起,双方政治斗争取代了战场上的较量。1990年,苏联解体,越南背后的靠山轰然倒坍。
1991年10月21日,在国际社会的努力下,双方终于达成《柬埔寨和平协定》。至此,越军十多年的侵柬战争终于画上了句号。随着最后一个越南入侵者撤出柬埔寨,越南拼凑的“印度支那联邦”的黄粱美梦也随之宣告破灭。直到1989年9月27日越南政府宣布从柬埔寨全面撤军,这场历时11年的战争才宣告结束。
1989年9月越南从柬埔寨撤军。1991年10月23日,柬冲突四方在巴黎签署《巴黎和平协定》。柬将实现民族和解,在联合国监督下进行大选,组成新政府。从1992年2月起,联合国陆续派出22万工作人员,花费近28亿美元来帮助柬实施和平协定。而作为协定签字方之一的红色高棉却拒绝与联合国合作,抵制大选。
除红色高棉外,其他19个政党都参加了1993年5月举行的大选。而红色高棉白白葬送了合法回归柬政坛的历史性机遇。大选后柬组成王国政府,奉辛比克党和人民党达成妥协联合执政,拉那烈任第一首相,洪森为第二首相。
红色高棉失去国内盟友和国际支持,陷入全面孤立。红色高棉虽想在新政府中谋取一席之地,但又不愿面对宿敌洪森派控制新政府的现实,更不愿交出控制区和解散武装。双方的两次圆桌会议都无法达成协议。
1994年7月7日,柬议会宣布红色高棉为非法组织。在政府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红色高棉内部思想混乱,官兵厌战思乡,开始逃离。对此,强硬派领导人始终没有制定切合实际的对策。
波尔布特对外迷恋军事斗争的魔力,对内他坚持抗美时期的做法,反对自由经济和私有财产,强化他的绝对领导,清除不同意见者,结果激起内变。
红色高棉二号人物英萨利主张政治和谈和内部改革,但不为波尔布特所容,作为“享乐主义”和“投降主义”倾向受到批判。1996年8月他率领两个师“与波尔布特派分道扬镳”。
拉那烈和洪森马上与他达成和解协议,允许他在其控制区享有自治权利,西哈努克国王还下令赦免英萨利。英萨利的分裂使红色高棉丧失了4000人的精锐之师,又失去了重要的木材和宝石等经济来源。
而政府既往不咎的和解政策,则摧垮了红色高棉官兵的心理防线。红色高棉的解体已是不可避免。不久又有十几个师脱离波尔布特,而后改组并入政府军队。到1997年5月,红色高棉已丧失了近80%的作战部队,大势已去。
楼主 shuozhenhuama  发布于 2015-12-27 10:23:25 +0800 CST  
1997年6月民柬国民军总司令宋成密谋投诚,波尔布特得知后派人枪杀宋成夫妇及其8个子女。
红色高棉官兵忍无可忍,第一次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一号大哥”。波尔布特仓皇逃命,但为部下抓获,随后被公审判处终身监禁。红色高棉希望通过此举改善形象,寻找出路,但因波尔布特是红色高棉的灵魂和象征,对他的审判显然更使民柬群众士气涣散。
1997年奉辛比克党与人民党明争暗斗,又给残存的红色高棉一线希望,部分民柬武装甚至与拉那烈派结盟反对人民党。然而,7月初洪森以武力驱逐了拉那烈, 完全控制了局势。红色高棉的如意算盘又一次落空。此后在国际压力下,柬再次举行大选,拉那烈派与洪森派重新妥协,联合执政,红色高棉对前途已完全绝望。
波尔布特1998年4月去世后,剩下的红色高棉领导人陆续走出丛林,形成又一轮投诚浪潮。最后是12月5日肯农等8位将军率数千余部的投诚,以及民柬前主席乔森潘和前人大委员长农谢的回归1998年成了红色高棉的投诚年和终结年。
对于中国人来说,当年的中越战争如果存在援柬抗越、“围魏救赵”的考虑,那是一个巨大的尴尬。当年美国人为了国际自由主义阵营的战略利益,在南越扶植扶持过一个专制贪腐又颟顸无能的吴庭艳政权。但在南越佛教得道高僧当街自焚抗议后,有所警觉,随即指使代理人干掉了吴庭艳。但这个比吴庭艳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波尔布特,我们用“文化大革命”的狼奶哺育出来的混世魔王,让中国人背负了太久的精神十字架!
1998年4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记者成元生曼谷电,称据泰国电视台报道,波尔布特已于4月15日深夜因心脏病发作去世。关于波尔布特的身份,人民日报轻描淡写地说他是“前红色高棉领导人”,但没有提及他在当政期间导致百万级柬埔寨人的非正常死亡。 波尔布特的死,让中国人长出了口气。
早在此前十年,1988年还是外交部发言人的李肇星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美国《华盛顿邮报》关于“中国同意波尔布特到中国来避难”的报道是“极不严肃的,毫无根据的”。
李肇星这番话,表明中国是多么急于撇清与波尔布特的干系,尽管11年前北京街头曾经排出十万人的阵仗欢迎过他。波尔布特除了老死丛林,已经无处栖身。 波尔布特是“毛XX的学生”,也得到了现任柬埔寨首相洪森的印证。
2007年4月5日香港出版的《亚洲周刊》专题报导,洪森认为 “中国wen革的思想根源是毛XX思想,波尔布特的思想根源于毛的思想,毛的思想在柬埔寨得到实践,但也证明是失败的”。
1999年1月19日记者成元生再次在人民日报发表述评《乔森潘农谢投诚之后》,称随着波尔布特最后几名残存同事的投诚,红色高棉“已走向其历史的终点”。对于国际社会要求公开审判红色高棉领导人的“战争罪”和“反ren类罪”,这篇述评引用柬埔寨内政部发言人的话说:不反对审判红色高棉领导人,但是现在不是时候;希望公正地对待历史。
这也是中国人急于摆脱一段历史尴尬的内心写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红色高棉与波尔布特的问题是柬埔寨内政,中国反对将柬共领袖交由国际法庭审判。
柬埔寨ren权联盟主席凯克•加拉布吕女士感慨:“审判红色高棉不符合任何一方的政治愿望。”因为红色高棉残余领导人手中的最后一张牌是:很多国家、很多人,包括中国、泰国和美国,也包括西哈努克,都与波尔布特政权有牵连。
泰国为躲藏在边境的红色高棉提供了长达十几年的庇护;连近年来鼓吹ren权高于主权的美国,在七八十年代的冷战中也仅仅出于地缘政治考虑,一再在联合国支持红色高棉保留席位;可怜的西哈努克亲王不得不与枪杆在握的红色高棉作出诸多妥协;但牵连最深的,无疑是中国!
可以说,柬埔寨国家最终的命运还是由他们自己的人民决定,越南没有实现称霸东南亚的野心,中国也没有事先所期望的结果。亲越的洪森早年曾经备尝人民日报的辱骂,目前却是柬埔寨首相,后来多次访华。2012年10月15日晨发布官方公告:柬埔寨前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当天凌晨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
楼主 shuozhenhuama  发布于 2015-12-28 09:23:01 +0800 CST  
1979年时,铁托当政的南斯拉夫《新闻晚报》曾经评论说:
“min主柬埔寨的政权和国内制度可能不会受某些人的欢迎,但是,有权改变这一制度的只能是高棉人民。人们很清楚地懂得何谓人民起义,而绑在外国坦克和刺刀上的‘起义’,在当代政治术语中仍旧称之为侵略”。
如今,铁托时期的那个南斯拉夫已经解体。继越南在柬埔寨的军事行动之后,又发生了塞尔维亚在科索沃的种族清洗,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狂轰滥炸;苏丹达富尔的种族杀戮;缅甸导致约十万人死亡的风灾,与缅甸军政府救灾的低效和冷漠。世人对所谓“侵略”和“起义”,对所谓ren权和主权,有了更多的思考,也有了更多的困惑。
当初以偏狭的冷战心态卷入柬埔寨事务,为波尔布特背书的各相关国家,是不是到了从容反思的时候?包括那个一贯自视正确的美国!自打北越和美国签订了在印支停火的协定后,红色高棉开始与越共分裂,在骂“越南修正主义”的同时,柬共堂而皇之地树起了抵抗越南入侵的的旗帜。
而美国也不会坐视越共的扩张,尽管柬共的迅速崛起自然是美国没想到也不愿看到的,但是柬共与越南抗衡,为美国出了一口恶气。于是美国转而通过泰国向红色高棉提供武器装备,希望借此削弱越共的势力扩张。有了这一层关系,美国对红色高棉日后践踏ren权的胡作非为自然是睁只眼闭只眼。
2009年数以万计的柬埔寨人于1月7日聚集在金边的国家奥林匹克运动场内,热烈庆祝柬埔寨脱离红高棉统治30周年的纪念日。 这个由柬埔寨执政党人民党所举办的大型纪念活动,共吸引了超过4万人前来参与,首相洪森以及人民党的数名党员也出席了这场盛会。
中国当时发动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越南入侵柬埔寨。30年后,面对那场战争,柬埔寨人为什么向“入侵”的邻国越南表达了诚挚谢意,而对中国只字不提呢?
柬埔寨参议院主席谢辛在致词时表示,这个纪念日的意义重大,它标志着“柬埔寨历史中最黑暗的一页”已告一段落。谢辛特别感谢邻国越南“拯救了柬埔寨”,高度评价越南志愿军为消灭红棉政权屠杀人民的暴行而作出了重大牺牲,并及时阻止了人民遭进一步屠杀的厄运。(柬埔寨《星洲日报》2009年1月8日)
谢辛对于越南的感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1979年2月17日中国发动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也让人对那场战争的正当性表示质疑,虽然中国现在尽量回避和不提起那场战争,但面对历史,我们必须要有勇气正视,客观公正去看待和判断。在中国未曾派过一兵一卒的柬埔寨,由于中国“供养”的那个政权,致使可能至少1/4的人口,包括大批华侨,死于非命,中国人民的心头压着沉甸甸的道义谴责和良知悔恨。
虽然这个善良而弱小的国家至今没有、大概永远也不会要求我们作出什么表示,但想起1979,我们就无法镇静地面对那些死去的和活着的柬埔寨人的目光。这是一段悲惨而又令人尴尬的历史。中、美、法、俄等国因牵涉到各自的利益,都不太情愿翻这笔历史烂账。
1979年3月5日,中国对越大规模作战结束后班师回国,越军立刻重新开始争夺两国边境上的有利骑射点、并大修工事。越南官方称取得了抗击中国侵略的胜利,并打算继续与中国作对。
在中越战争后不到一个月内,黎笋在政治局作了对中国的专题发言,内容涉及中越之间的方方面面,这就是著名的黎笋的《B 同志谈越中关系的报告》,其中B 同志就是黎笋本人。这篇谈话一公布就引起了巨大反响。由于是很难得的当事人的第一手材料,这篇谈话成了研究印支局势的必修课。
这篇谈话有黎笋的心迹、也有黎笋对zhong共领导人的看法。通篇交织着黎笋的内心独白,有真情有假意,有实话也有谎言,语言比较偏激。
这篇谈话比较杂乱,跨度大,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 、中国压迫越南,阻拦越南统一
2 、中国与美国作交益,牺牲越南利益
3 、中国部分领导人特别是毛XX想控制越南甚至东南亚
4 、中苏分裂损害了越南的利益,越南在中苏两国夹缝中左右为难
5 、越南不应该惧怕中国,越南能够抗衡中国
楼主 shuozhenhuama  发布于 2015-12-29 08:50:19 +0800 CST  
在黎笋谈话的后面重点就是谈军事上的事,不厌其烦地表示越南不应该惧怕中国,越南能够战胜中国。黎笋首先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他说:在1952年,我 离开北越到中国去,因为我生病了,需要治疗。
这是我第一次出国。我向他们 (中国人)提出问题,看到了许多奇怪的事情。有许多地方曾经被(日本军队)占领过,每一个地区都有5000万人口,但这些地方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游击队战士。我从中国回来后,我见到了(胡志明)伯伯。他问我:
――这是你第一次出国,对吗?
――对,我第一次出国。
――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两件事:越南非常勇敢,他们(中国人)一点也不勇敢。
从那一天起我就明白了这一点。我们(越南人)完全不同于他们。越南人身 上的勇气是天生的,所以我们从来没有一个防御性的战略,居民们人自为战。
这段话也许是黎笋真实感情的流露,但对于七十年代中越关系许多重要实质性问题都没有谈,避实就虚:附合苏联的亚安体系没有谈,企图实现印支联盟没有谈,边境冲突没有谈,对华侨的迫hai没有谈,进兵柬埔寨也没有谈。
而这些问题是中越冲突的主要原因。也没有说越南也作了那么多年的法国殖民地及日本殖民地,难道因此可以断定中国人比越南人贪生怕死、没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吗?
黎笋的这篇谈话自公布以来,极大地影响了很多人对中越战争的看法,但是可以明确的一点就是,也许是看出来中国的软弱,越南向中国的主动挑衅一直就没有停下来过。
时至今日,越南不仅在南沙、西沙占据了大量中方固有的岛屿,还大量开发南海石油气资源,每年获得数百亿美圆的收入,占越南GDP的最大比重,对此中国却束手无策,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惟有从1979年------1990年持续不断的中越边境战中,中国才总算是占到了一点便宜。
综观中guo军事历史,惟有持久战、消耗战才是中国的杀手锏!由于中国国土辽阔、地形复杂、人口众多,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跟中国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持久消耗下去,所以无论是日本、美国、印度、苏联都有过惨痛的教训,因为中guo军事思想、战术指挥并不科学先进,武器装备也相对落后,所以在关键时刻,中guo军队又祭出持久战、消耗战这个不败的法宝,终于在中越边境战中出了一口恶气。
中国把全国各大军区主力部队纷纷调到边界进行轮番作战锻炼,并在这一地区进行新式武器的实验, 用十年时间锻炼了部队,验证了军事改革的效果。
从1984年起,一直到1989年,先后有兰州军区47 集团军,沈阳军区16集团军、23集团军,北京军区27集团军、38集团军,南京军区12集团军、第1集团军,广州军区42集团军、41集团军,济南军区 67集团军、26集团军、20集团军以及成都军区13集团军等部队都先后来到中越边境参战锻炼。
通过十年的轮战,长期没有打仗的解放军各部队纷纷拉上前线进行锻炼,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指挥人才,锻炼了部队的作战能力,后来有名的廖xi龙、傅全有上将都是当时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
战争中,中国占领了大部分的边界骑线点,将清末清政府和法国签订的边界向前推进,控制了中越边境地区广大的战略制高点,并在1999年通过中越陆地边界条约予以确认。
1988年10月1日第二套“军衔服装”-----87式军服正式装备全军部队;第二代、第三代坦克也根据战斗中的不足开始研制;这才有了陆军原军级作战部队向陆军集团军的转变;这才有了81式枪族的列装;这才有了军衔制的恢复和迷彩作训服的装备。
经过长期的边境作战,中国彻底拖垮了越南的经济、军事实力,牢牢地掌握住了边境地区的主动权。其中最著名的是中越双方军队于1984年4月2日开始的,争夺老山、者阴山等阵地的一系列激烈战斗。
越南参战的有313师、316师、356师、1师、炮三师、炮18旅、特工团、坦克团等精锐部队,但是经过反复惨烈的争夺,最终越南军队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楼主 shuozhenhuama  发布于 2015-12-30 09:00:57 +0800 CST  
第二百八十一章 边境轮战

应该说,在局部战斗中,越南军队表现出的勇猛顽强战斗力还是相当厉害的,尤其是在7月12日松毛岭大战中。
中guo军队预先已经得知越军要发动一次大规模突袭, 119炮群的赵团长对着沙盘问步兵张又侠团长(现在已经是上将了),意思是假设越军凌晨5点出击,按步兵常规,部队现时应该在哪里集结?张团长指出,只能在清水河以北300米那片地方,只能在阵地前500米以内,不会以外。
于是119炮群进行扰乱性射击,打一个齐射。而赵团长认为,一次齐射太少,通过电台联络前沿阵地,但前沿的答复是没有情况。之后赵团长报告了炮兵指挥部并说明理由,得到指挥部的同意后,赵团长决定了三个点, 6个炮连一起用猛烈炮火覆盖目标地域,隔了十分钟后,又打第二次。
前沿再次报告:"没有反应!"发射照明弹,但前沿答复依旧。于是,大家都认为是情报有误,虚惊一场,除了一线警卫部队外所有部队都放松了警惕并沉沉睡去。
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却惊人的:越军一个团已经潜伏到中guo军队阵地前的500米以内地段内。119炮群的两轮射击,准确地打在越军主力团隐蔽的战斗队形中,越军两个营长当场被击毙,兵员死伤惨重。
倾刻,照明弹起,但失去指挥的部队没有暴露,严密伪装的越军蜇伏如前,轻重伤员无一呻吟,越军重伤员至死都一动不动,堪称个个都是丘少云,无线电也保持静默,越军的纪律与素质令人瞠目。
凌晨5点越军大举出击,全线开火。守军立即还击,在黎明的黑暗之中,弹道发出的光亮密如雨丝。由于越军是偷袭,守卫部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紧急呼叫炮火支援。但敌我交错,炮兵不敢开炮,怕打了自己人,参谋提议:封锁阵地前沿,打后续梯队。
一瞬之间,119炮群的火箭炮一口气打了13个齐射,85加农,100迫,152榴,甚至师属的坦克营的坦克也一字排开,就在阵地前200米处分6个点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来回打, 形成一道火墙,用炮弹封锁得死死的,炮管都打红了。空爆弹、榴弹、燃烧弹,弹群所到之处,一炸就是一大片,大批的越军瞬间炸得无影无踪,连掀起的硝烟都是红色的。
整整一个上午,越军都没能靠近守军阵地, 一上午119炮群就打了一万多发,到中午12点,2.5个基数的弹药全部打光,在指挥所里的步兵团长张又侠一听炮弹没了,当场就昏了过去,他一的个步兵团,没有炮火的支援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越军6个团的攻击。
幸好早晨一开炮,就从红河州调出470台卡车去拉炮弹,下午1时,炮弹运到,119炮群重新齐射,集中火力猛轰被越军占领的164高地,顿时,164高地上硝烟迷漫,一片火海,步兵一个排45人随着炮兵火力的延伸往上冲,一下子就收复了164高地,越军一个营数百人,只剩下6人活的,164阵地上尸横遍野,到处是残肢断臂,惨不忍睹。
164阵地的失利并没有使越军退缩,相反更凶猛地冲上来。越军士兵的表现也真的是无话可说,硬碰硬,6个团一批一批往上冲,少有的发动了营团级的集团式冲锋,中国士兵的机枪、炮弹象割草一样把越军一批一批地击倒,鲜血把山坡都染红了。
7.12战后清点,越军在松毛岭上留下了3700多条生命,尸体把整个山坡都盖满了,叶帅看过战场录像后不禁惊叹道:"自淮海战役以来,还没有见过这么多敌人尸体!"
中越双方象上述这样大规模激烈的较量并不多,实际上平时多以频繁的小规模阵地战为主。由于双方处于各自的顾虑,都基本没有使用海空军参战,所以这场持久的拉锯战完全不是一场象样的现代化战争,而是回到了原始状态的偷袭战、肉搏战,加炮战和地雷战。
越军的优势是特工渗透,越南特工不断潜入透中方境内,绑架村民、捕捉中方炮兵指挥员和士兵、引导越方炮兵对前沿阵地、野战医院以及村庄炮击。中国前线各部队都被要求严防敌特工队的渗透活动,但是仍然防不胜防,其中最有名的是中guo军队一部非常先进的高性能炮位侦察雷达----西柏林雷达被越南特工炸毁。
楼主 shuozhenhuama  发布于 2015-12-31 09:05:33 +0800 CST  
第二百八十二章 飞机场

凌萧既对后来所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更不可能等到越柬之战分出胜负,他无时无刻不在焦急地等待量天尺蓄积满能量,好早日抵达最终的目的地。
可惜,量天尺还只是散发出淡淡的微光,离能传送还早呢,于是,凌萧只好继续充当他现在的身份------坦克兵阮维雄。
平静的日子很快就被打破了,他们所属的越军装甲部队被派去执行任务,柬埔寨游击队频繁袭击主要公路上的越军,他们不得不经常赶去增援或者保护。可是,每当他们坦克抵达事发地,对手早就溜得不见踪影,只剩下遇袭的车队辆残骸或者士兵尸体。
连续多日越来越频繁的疲于奔命,让士兵们都疲惫不堪,以至于稍一疏忽,他们的车长黎武成在一天夜里被不知道从哪里扔来的一颗手雷炸伤了,于是他们只好离开今日往返多次的5号公路,向金边附近的营地撤退休整。
终于, 在两天之后的一个深夜,量天尺总算蓄积满了能量,凌萧立刻毫不犹豫地启动了新的旅程,一瞬间他就穿越时空来到了另一处地方。
酷热、骄阳,滚滚热浪立刻扑面而来,毒辣刺眼的太阳让凌萧一下根本就睁不开眼,他只好低头擦去眼里溢出的泪水,赶紧看了一眼手中紧握的量天尺,上面分明显示着“2007年9月1日”。
依旧是一次失败的努力,凌萧感到自己的神识受损到意识模糊,对于外界的感应变得迟钝呆滞,再这样下去他可能要退化一个境界啦!即便完成形神合一,将来如果面对异形,自己还能应付得下来吗?
凌萧忧心忡忡地低头把量天尺揣进怀里,这才发现自己此刻是一名身着沙漠迷彩作战服的白人,头戴防弹头盔,脚穿沙漠作战靴,手里拎着一把M4A1步枪,腰上还缠着携带6枚手榴弹的手榴弹弹带。
且不说现在站在阳光下至少有40多度高温,就算不穿这么多累赘都热得要死,何况他现在身后还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野战背包呢!凌萧只感到汗水象小河一样在自己全身流淌,不,更确切地是说他现在所依附的这个金发碧眼的白种人,一名驻伊拉克的美国士兵在流汗。
为了藏好量天尺,凌萧只好先解下野战背包放到地上,然后再费力地解开迷彩作战服,把量天尺深深地放在贴身的最隐蔽处。凌萧解开野战背包,发现里边塞满了各种东西,防化服、补充弹药、食品和其他给养等等,他翻弄了一下,找到了一瓶自己现在最需要的饮用水,连忙仰头“咕咚咚”痛饮起来。
喝够了水,凌萧感觉清爽了一些,这时候他才来得及环顾四周,审视一下现在自己所处的环境。抬眼望去,此刻他置身于一个巨大的飞机场入口,这个原名为“萨达姆国际机场”已经在美军占领后更名为巴格达国际机场,机场共有三座候机楼,占地面积庞大,足有著名的英国伦敦希斯罗机场的两倍之巨,但是只有三号候机楼还在对外开放。
不远处的跑道上除了一些民用航班和运输机在起降以外,空旷的停机坪上还排列着大量联军的战斗机、直升机和无人侦察机,此外在机场内还分布着很多不同番号,各式各样的美军营地,各种坦克、火炮、装甲车充斥着周围,在远隔几公里之外才是最外围的防护设施,高高的数道防护网,另有巨大的混凝土防爆墙把机场包围得严严实实。
通向营地的道路受严密监控,联军配备大量监视设备和雷达,能在远距离察觉逼近营地的人员和飞行器,虽然防卫如此严密还是时不常遭到伊拉克游击队的迫击炮和导弹袭击。
凌萧赶紧又运用神识扫描了自己所依附的这具躯体,发现自己现在的身份是美国第3机械化步兵师的一名普通士兵,刚从美国国内补充到伊拉克还不到一个月,名叫迈克,是个从来没有参加过实战的新兵。
自2003年4月3日,萨达姆国际机场被美国第3机械化步兵师的先头部队占领后,这里一直是伊拉克最危险的地区之一。当年11月27日感恩节当天,美国总统小布什曾经突然来到这里看望美军部队,并在机场最显眼的白色建筑物鲍勃•霍普宴会厅与在场的侍应生共进了晚餐。
从2004年8月开始,巴格达国际机场开放了部分民用区域,由来自民间的承包商进行警戒,现在伊拉克交通部将合约批给了一间英国警卫公司Global RSL,这家私人公司使用雇佣军和伊拉克部队负责防守机场民用区域,但是伊拉克政府同意支付50%的费用。
虽然离美伊战争开始的2003年已经过去了好几年,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也被美国人于2006年12月30绞死,但是伊拉克丝毫没有恢复和平的迹象。伊拉克的社会治安混乱、政治动荡、杀人放火、抢劫绑架等刑事案件不断,针对美军和美军合作者的这种爆炸暗杀也是此起彼伏。尤其是从机场通往巴格达市中心的主道路人称“爱尔兰之路”,现已因为是世界上最危险的道路之一而臭名远扬。
每天有大约2000名人员和车辆进出机场大门,这些人和车辆都要经过异常严格的搜查后,才能获准进入机场内, 以防有人乘机将手榴弹、爆炸物、自动步枪或者迫击炮弹带进来搞破坏活动。
有关方面规定,任何“没票没证”的无关人员都不得进入机场围墙内。现在,每天大约有80到120架飞机在巴格达机场起降,其中多数是满载机器设备、消费品和医疗物资的货机。
凌萧站在机场大门后边的阴影里,他一边摆弄着自己身上配备的腰带、通话器、防弹眼镜、指南针、弹匣套、M68瞄准镜、手电筒、多用刺刀和头盔上的夜视仪这些新奇的玩意,一边饶有兴趣的打量着那些通过大门的行色匆匆、形形色色的外国人。
楼主 shuozhenhuama  发布于 2016-01-02 09:50:05 +0800 CST  
他们当中既有一些国家政府、组织派来的行政、外交人员,也有医生、护士、工人、工程师,还有不少是梦想着在战后发大财的各国承包商们,他们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来此险境一试身手,想在巴格达的重建工程中大捞一笔!
这不,眼前就有一位英国承包商刚出机场大门就遇到了麻烦,这位老兄原以为走出机场,会立即坐上出租车,以最快的速度驶向绿区,可是机场出口处只有几辆装甲车。
在万般无奈之后,他只得试探着雇佣几个西方的枪手护送他走上被称之为“世界上最昂贵最危险的出租车路线”,从位于巴格达西南部的巴格达机场到联军总部所在地绿区总共只有15英里,但私人保镖们开价收费至少2750英镑,平均每英里183英镑!
尽管在去之前就作了种种最坏的打算,但实际情况仍远远超出了英国承包商的想象,光从巴格达机场到相对安全的位于巴格达市中心地带的“绿区”这段路就足够让他头疼的了。
看到他有些犹豫,一位私人保镖立刻不冷不热地对他说:“你可以去打出租车,很便宜,从机场到绿区只需要20美元。”可是,巴格达绑架成风,恐怖分子出价15万英镑买一个西方人的人头,在这种形势下,谁有胆量花20美元一个人去打出租车?
对那些视生命高于一切的承包商来说,花高价雇一个武装小队就成了前往绿区的惟一选择。双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英国承包商临时拥有了一个由两辆轿车和五名西方保镖的武装小队,保镖里有美国人、南非人和英国人,他们过去都在部队服过役,炼就了非凡的身手和胆量,他们的武器有MP5轻机枪、M16步枪或 者AK47突击步枪。
客人被安排坐上一辆汽车,另一辆是“枪手车”或“追逐车”,随时准备向潜在的袭击者还击。一位保镖甚至建议承包商雇佣由三辆装甲车组成的车队护送,以确保安全地抵达巴格达市区。这段路程的危险程度从不断上涨的保安收费上也可以看得出来,雇请一个近距离保护小队一天的费用是6000英镑,用于伊拉克重建的工程预算中至少十分之一用在了保安上。
收费高点也就罢了,问题是乘客被要求有很高的心理素质,这不,那个英国承包商刚一坐下,保镖就提醒他要注意一路上可能遭受路边炸弹、自杀式汽车炸弹、狙击步枪和火箭弹的“大合唱”。
而且司机一旦发动汽车后便一脚将油门踩到底,因为谁都知道,车开得快一点,到达绿区的时间就能短一点,遭到伏击的可能性也就小一点。
司机也不问承包商飞机着陆时是否遇到麻烦,他问的最多的是“你乘坐的飞机有没有遇到地空导弹的袭击?你是什么血型?免得万一在途中受伤,延误了抢救时间。”他的话让英国承包商听得心惊肉跳,脸色发白,他不得不要求等一等,容他考虑片刻再出发。
凌萧正在一边瞧得有趣,忽然听到后边传来一阵隆隆的马达声,一辆军用悍马车旋风般急驰而来,车上一个黑人军官大声对着他喊道:“迈克!快上车,我们有任务了,要去市区支援F分队,他们遇到麻烦了!”
楼主 shuozhenhuama  发布于 2016-01-03 09:53:14 +0800 CST  
第二百八十三章 奔走在死亡之路上

凌萧赶紧把手上所有东西一股脑儿都塞进野战背包,一把抓起M4A1步枪,跑过去就要上车。
车上所有的美国兵都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他,凌萧望着他们惊诧的眼神, 一时有点摸不着头脑,难道自己露出什么破绽来了吗?
片刻之后,那个黑人军官第一个咧开大嘴,笑了:“迈克,你他妈的真是个混蛋!你好好看看这儿写的是什么?要不是看在你是刚来伊拉克的新兵,老子非把你屁股踢成两半儿不可!”
车上其他三名士兵都哈哈大笑起来,凌萧赶紧顺着他手指方向一看,只见旁边立着的一块木牌上用醒目的黄色颜料涂写着警告语“别忘了你的防弹衣!”
一个戴着厚厚的眼镜,名叫琼斯的士兵开口说:“里德中士,迈克这小子还是个雏儿!他根本就不知道巴格达的狙击手有多猖狂,回头该好好教育他一下!”
里德中士那张黝黑的脸上充满了不屑,他噘着厚嘴唇说:“真不知道国防部把这些毛头小子派来干什么?他们什么也不懂,在这里简直就是活靶子!迈克,你来之前难道没听说现在没有防弹衣,我们都拒绝出勤吗?你来之前怎么不让你妈妈给你买件好点儿的防弹衣呢?”
“防弹衣?我…….这个…..” 凌萧看着他们嘲弄的目光,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算了,你们别耍他了!我这里还有一件防弹背心,迈克你先穿上,虽然没有我自己这件‘龙鳞甲’ 防弹衣好,但是起码比没有强啊!”另一个大块头,名字叫海耶斯的士兵同情地说,他掏出一件沉甸甸的防弹背心递了过来,凌萧接过来感激地说:“谢谢啊,兄弟!”
“这破玩意能挡住7.62毫米的子弹吗?你还是赶紧让你们家给你买件象样的防弹衣寄过来吧,除非你活得不耐烦了。” 琼斯摇头道。
这时候,忽然里德中士的通话器响起来了,里边焦急的呼喊声清晰可辨。里德中士马上一脸严肃地吼道:“快上车,出发了!巡逻小组被袭击了,前边的坦克催咱们呢!”
“不会又是那个朱巴吧?” 琼斯的眼镜片后边流露出恐惧的目光。当他脱口而出这个狙击手名字的时候,凌萧注意到所有人都不禁脸上微微变色。
“朱巴?怎么,这个家伙很厉害吗?” 凌萧跳上车问。
没有人回答他,悍马车里气氛有些尴尬,里德中士冷冷地说:“别废话了,都小心警戒着点儿,一发现有可疑武装人员立刻开枪,不用警告!”
“是!”大个子海耶斯立刻发动了悍马车,紧跟在前面一辆庞大的M1A2主战坦克后边驶出了机场大门,在他们后边还跟着另外三辆悍马车还有一辆断后的M1A2坦克。
那个英国承包商一看到这队美军出发,立刻喜形于色,他跳起来大叫:“快跟上他们!”他心里想,跟在这些钢铁巨兽后边赶路,多少能安全一点。
可是他的保镖司机却撇着嘴提醒他:“别以为这样就能好点!跟在这么明显的目标后面,随时可能被炮击打中!”
“听天由命吧,但愿早点到达绿区!” 英国人虔诚地在胸口划着十字说。
凌萧透过悍马车的防弹玻璃端详着这条危机四伏的道路,从大路两边残留的一截截树桩可以看出,过去公路两边曾种植着漂亮的棕榈树,但是为安全起见,美军已经将沿途的所有树木全部伐倒,不让抵抗力量躲在里面舒舒服服地向外发射流弹。
巴格达机场是美国领导的联军军事行动的中心,被大墙围起来的绿区则是西方国家的使馆和伊拉克政府的行政中心,作为连接这两个核心区域的最重要的一条通道,伊拉克抵抗力量一直想尽办法破坏这条道路,经过无数次袭击和爆炸,现在这条路上已经被埋设的炸弹炸得千疮百孔。
在路上,凌萧还看到不少路边冒着浓烟的悍马车,这种车辆的性能过去被美军吹上了天,但在伊拉克,却经常让抵抗力量打得趴窝。 当然了,沿途除了报废的悍马,还有烧焦的自杀式汽车炸弹,毫无疑问,这些汽车炸弹都是针对行驶在这条道路上的军车队。
在他们后边,一位英国保镖提醒英国承包商说:“路上如果发生交火事件,你动不了了,我们将把你扔下,以后再回来找你。”
英国承包商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潜台词:如果你中弹,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逃命,如果过后安全了,我们会回来收尸------当然了,如果尸体还在那里的话。
“我们为什么非要坐悍马车过去呢?我觉得还是M2步兵战车更加保险一些。” 琼斯在车里嘟嘟囔囔地说。
楼主 shuozhenhuama  发布于 2016-01-04 09:34:27 +0800 CST  
“胡扯!M2步兵战车多大的个儿啊?怎么钻进那些狭窄的小巷里支援战斗,你也不动脑子想想?再说,就算M2的装甲比悍马厚点,可是它只能应付正面袭击的RPG袭击,那些伊拉克人又不傻,他们绝对会从两侧发动火箭袭击。
再说, 恐怖份子手里又不止有老式的RPG- 7,除非你坐到M1A2坦克里面区才能安全些,可是这么笨重的坦克怎么可能完成巷战的任务呢?” 里德中士呵斥道,虽然他说的很有道理,可是琼斯还是对任务充满了担忧,原因就是那个传说中神秘的伊拉克终极狙击手------朱巴!
朱巴------这个名字好象一道耀眼的闪电,照亮了巴格达战云密布的夜空!自从2005年2月份开始,一个叫做“朱巴”的反美武装狙击手就像一阵恐怖的旋风一样席卷了美军在巴格达地区的部队。没有人知道朱巴的相貌、国籍,也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他到底是单独一个人,还是由一大群伊拉克抵抗组织的代称?甚至到底有没有这个人?始终都是一个未知的迷团,但是“朱巴”的名字却在美军中如雷贯耳,他的枪法也令美军胆战心惊。
黑巾蒙面的朱巴通常潜伏在城市建筑的暗处,等待着美军下车,或者在塔楼上出现,瞄准美军防弹衣的缝隙:脊骨下部、肋骨部位或者是头部发出致命一枪,绝没有第二枪,他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关于朱巴的资料人们目前知道的只有这么多了。
在朱巴广为人知以前,人们对于美伊战争的印象仅局限于1989年“9•11”事件之后,美国对于萨达姆独cai的伊拉克政权势同水火,不久便在国情咨文中指责萨达姆谋求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勾结基地组织恐怖份子,伊拉克在邪恶轴心国家名单排列中首当其冲。并以此为主要借口,联合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乌克兰等盟国在2003年3月20日发动了占领伊拉克的大规模战争。
4月9日美军长驱直入占领巴格达。5月1日,布什乘坐战斗机降落在“林肯”号航空母舰,仅用了44天他就乐观地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已经胜利结束。但是在那一刻,没有人能想到这场战争又延续了七年多,成为美国经历的最漫长的战争。
当时全世界人们都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亲眼目睹了美英联军的强大,也领略了现代化战争的新面目。在短短的几周内,数字化、信息化武装到牙齿的美英联军就打败了百万伊拉克大军,使得萨达姆这个称雄中东数十年的枭雄狼狈逃窜、政权崩塌、强悍的军事实力灰飞湮灭,而美军在这段时间内仅有128名士兵死亡,495人在战斗中受伤。
相对于伊拉克军队几万人的数字,全世界都被这样悬殊的对比震惊了,可以说伊战开启了现代战争模式的新篇章,所有国家都开始审视自己的战争观念和武器设备,是否能够适应未来数字化、信息化战争的需要?
随着2006年12月30日,伊拉克前领导人萨达姆•侯赛因被占领军操纵的所谓法庭绞死,人们似乎都认为伊拉克局势已经平定了,由于西方社会对新闻媒体的严格限制,一时间人们似乎也忘了战后在伊拉克没有发现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且在伊战之前,基地组织也根本没法在伊拉克立足,反而是在美军占领后,基地组织在伊拉克开始大规模扩张起了新的势力。
然而现实呢?伊拉克战争是一个从没被展现过真实面目的地狱,从少数例外上,美国人看到了烧焦的承包商人的遗体被挂在费卢杰的一座桥上,一个满身是血的小女孩 趴在死去父母的身上哭泣……
美国政府早就认识到,一旦那些粉碎的尸体、伤痕累累的孩童、被无故伤及的无辜者一旦被真实地呈现,他们将很有可能失去民众对这场战争的支持,尤其是对于这样一场在之前没有得到大多数美国人支持,之后发现开战借口是无中生有的战争。
事实上,美国的媒体也在试图掩盖战争的残酷:数多名的阵亡美军,没有一张他们的照片被刊登在主流出版物上过。就连对被伤及的伊拉克人的描写,也不过是只言片语。
布什政府一直在试图掩盖伊拉克战争残酷的一面,他们从一开始就管制有关伊拉克的报道:禁止拍摄美军遗体回国的照片;拒绝统计冲突中死亡的伊拉克人数。布什甚至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一位在伊拉克阵亡美军的葬礼。
楼主 shuozhenhuama  发布于 2016-01-05 09:29:52 +0800 CST  
第二百八十四章 朱巴

这种“眼不见为净”的政策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美国,事实上,除了少数的例外,越南战争期间的新闻照片也是一直被政府严格管控着。
在战争中发生的那些故事,无论你用多长的篇幅,用多么细腻的笔触来描写,都不及一张图片来的直白、生动。特别是当涉及到在战争中不可避免的痛苦与伤亡时,一张照片足以让人坐立不安,甚至终身难忘。
很多有经验的记者可以轻易识破美军夸大对方的损失、隐瞒己方的伤亡的惯用伎俩。比如有一名记者看到有4名美军和他们的汽车一块被炸了个稀巴烂,可事后美方只宣布1人阵亡,看着那完全没了形状的汽车图片,记者嘀咕道:“难道美国兵比钢铁还硬?”从此以后,他把美军公布的伤亡数字通常再按乘3以后的数量来估算。
可是自从2005年2月份开始,当一个叫朱巴的传奇狙击手首次跃入人们的视线,他彻底粉碎了西方散布的伊拉克和平假象,一段段真实的狙杀画面触目惊心地揭露了血淋淋的现实。
当时,“伊si兰军”散发了一盘名为《狙击手朱巴》的VCD,展示了一名叫朱巴的蒙面狙击手在巴格达狙杀美军的录像片断。
在录像中,这名狙击手自称已经狙杀了37名美军士兵,还发表长篇大论,描述了一名优秀的狙击手必备的技能——镇定、注意力以及最重要的一点-----对真主忠诚。
一时间,狙击手朱巴成了伊拉克反美武装中的偶像人物,更成为一些仇视美军的普通伊拉克民众心目中的传奇英雄。
朱巴一般从几百米以外的地方射击,打一枪就走,决不停留,他的枪法令美军胆战心惊,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倒在“朱巴”枪口下的美军士兵就达数十人之多。朱巴使用的是被誉为“红色枪王”的俄制德拉贡诺夫SVD狙击步枪,大部分狙击手则使用伊拉克本国生产的“塔布克”狙击步枪。
在狙杀美军的狂潮中,最著名的是伊拉克安全部队第6师师长、巴格达伊军卫戍司令穆达尔•哈蒂姆•杜莱米少将3月6日在视察部队返回师部的途中,在巴格达西部遭到狙击手袭击而身亡。现年五旬的杜莱米是逊尼派伊拉克人,他指挥的第6师是美军一手训练出来的伊拉克新军中首个、也是最大的一个陆军师,是五角大楼为美军撤出伊拉克,将防务交还伊拉克武装力量而树立起来的“样板部队”,被驻伊美军和伊拉克新军领导层视为“王牌师”。
根据美国《华盛顿邮报》 等媒体的报道和伊拉克国防部透露的信息,人们可以大致描绘出杜莱米少将遇害时的情景:6日当天,杜莱米少将率领一支由14辆装甲车组成的车队前往巴格达西部的卡达米亚地区视察自己的部队。由于几天前该地区刚刚发生了严重的宗派冲突逊尼派反美武装非常活跃。因此杜莱米少将此行非常谨慎,不但身穿美制防弹衣,头戴美制钢盔,而且还特意从驻伊美军那里借来了一辆四轮驱动军车。
下午16时30分,在视察结束返回指挥部的途中,杜莱米少将的车队突然遭到了密集轻武器火力的袭击。就在杜莱米少将打开车门,准备观察情况组织反击的时候,一名藏身在附近高层楼房的狙击手扣动了扳机,子弹正中杜莱米的眉心,他随即倒地身亡。
杜莱米少将是伊拉克战争主要战事结束以来,倒在反美武装狙击手枪口下的驻伊美军和伊拉克新军中最高级别的官员,他的身亡使恢复巴格达治安的努力遭到重创。但杜莱米决不是第一个死于反美武装狙击手之手的高级指挥官,相信他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事实上,随着美军在伊拉克军事行动的开展以及伊拉克新军逐渐承担更多的防卫任务,狙击手已经成为两支军队共同的噩梦,是两军官兵面临的最严重的致命威胁。
狙击手已成美伊军队噩梦,随着伤亡不断增加,这种无处不在的心理威胁已经让美军人心惶惶、士气大受打击。事实上,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狙击手都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德军和苏军都有优秀的狙击手在战争中狙杀敌方400余名士兵的记录。
在现代战争中,特别是在各种低强度冲突和局部战争中,狙击战术的作用将更加重要。由于没有固定的前线,使用狙击手要比使用正规部队更能有效地应付各种状况。狙击手的任务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杀伤敌人有生力量,而且也广泛涉及了侦察监视、部队保护等多个方面。
楼主 shuozhenhuama  发布于 2016-01-06 09:01:48 +0800 CST  
一时间,防弹衣生意成了这个动荡国家最赚钱的买卖之一,各种五花八门的新型防弹衣,也像每季的时装发布一样层出不穷。得克萨斯州一名防弹衣网上供应商说,订购防弹衣的士兵表示,军方告诉他们在出发前或抵达后就能拿到自己的防弹衣,但他们不敢轻信。军方呼吁士兵家属不要因为担心儿女安全,而向非指定供应商私自订购防弹衣,因为军方无法保证其产品质量。
美军防弹衣使用的材料更新十分快,由早期的钢、锰钢合金,发展到防弹尼龙加铝片或陶瓷片,到高强度尼龙纤维和凯夫拉纤维,防弹衣材料有了很大突破。最新的防弹背心里面是两块由碳化硼陶瓷制成的“轻武器防护板”,每块板重4磅,能阻挡射速很高的AK―47步枪的子弹,这种7.62毫米的子弹可穿透轻型装甲车。除了拦截者这个牌子以外,驻伊美军还装备着许多老式防弹背心,它们是美军在越战中使用的防弹背心的改进型,重25磅,人穿上后行动十分不便,而且挡不住AK―47的子弹。
联合早报网引述美国报纸的报道说,驻伊美军现在若无每套造价约一千五百美元的“拦截者”防弹装备,是不去巡逻的。但问题是拦截者防弹衣数量不够美军全军使用。美国陆军开拔往伊拉克打仗时,决定只有战斗兵员能配发有碳化硼瓷板的防弹背心。
然而现今伊拉克游击队开始伏袭美军车队,不管文职武职人员都杀,美军内部开始对新防弹装备开始展开争夺。有些官兵的家长干脆自己买有精密陶瓷板的装甲,寄去给子弟使用。据《华盛顿邮报》报道,驻扎在伊拉克的美军士兵最近抱怨他们的新型防弹背心不够用,上街巡逻时甚至要向战友去借。
美军在伊拉克最大的野战医院-----巴格达第28战斗支援医院急救室主任本•冈萨雷斯说:“战场上穿与不穿‘拦截者’,在遭到袭击时的区别就像被人打一拳和被人扎一刀那么大”。拦截者每件售价1600美元,美国国内的3家生产商正在加班加点,争取让所有驻伊美军都穿上这种“铁布衫”。
“拦截者”和“龙鳞甲”都是美国制造的防弹衣,拦截者由美国陆军生物和化学控制中心与特种防护系统制造公司联合研制,是美军的制式装备。龙鳞甲由美国一家小公司------“尖峰公司”研制,与美军的“嫡出”拦截者相比,似乎有些不入流。
但美军中许多人认为“龙鳞甲”的性能优于“拦截者”,许多美军士兵自费购买“龙鳞甲”,而将下发的制式装备“拦截者”弃之不用------甚至引发了“拦截者”和“龙鳞甲”安全性之争的口水战。
美军还训练了一批军犬在伊拉克协助执行任务,帮助守卫基地、以及搜查汽车炸弹。在当前这种危险的局势下,美军还给那些用于寻找爆炸物的军犬配备了称为“军犬盔甲”特制防弹服。这种特制防弹服主要由高强度的凯夫拉尔纤维制成,基本结构和美军士兵穿的防弹衣一样,只是背部和胸部没有士兵所穿防弹衣中的陶瓷片。这是为了减轻重量,方便军犬工作。
虽然每套军犬防弹衣价格高达1200美元,但美军认为还是物有所值。穿上褐绿相间的迷彩防弹衣之后,军犬的身体被紧紧包裹起来,只露出头部、颈部和两条后腿。一些军犬刚穿上防弹衣时,几乎无法走路,适应几天之后,情况才有所好转。此外,穿上防弹衣后体温无法扩散,炎热难耐的伊拉克天气对训练有素的军犬而言也是不小的考验。
尽管美军已经做到尽可能的增加防护,但是依旧难抵“朱巴”们的狙击,他们专门挑美军的头部、脖子、腰等防护空隙下手,使得防弹衣也无能为力,甚至有的干脆来个RPG一轰了事,美军的伤亡迅速增加了好几百。
狙击手给美伊军队造成的巨大损失已经引起了高层对狙击战术的重视,驻伊美军已经在所属部队中广泛配备了狙击器材,并开办了专门的狙击学校,培训狙击手以对抗反美武装的“朱巴”们,而狙击战术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也在美军内部引起了讨论。
楼主 shuozhenhuama  发布于 2016-01-07 09:16:31 +0800 CST  
第二百八十五章 朱巴归来

为了对付反美武装的狙击手,驻伊美军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反狙击作战,而其中最有效的战术就是“以狙制狙”,即用美军狙击手来狙杀反美武装的狙击手。
美军狙击小组在巴格达等地展开搜索行动,他们携带着装有光学和红外瞄准器的M14、M24狙击步枪,在建筑物的房顶或阴影里隐蔽下来,专心等待反美武装的狙击手现身,凡是美军遭受冷枪袭击的地区都是他们主要的关注对象。
由于美军设备先进、狙击小组配合密切,所以确实射杀了不少经验不足的伊拉克狙击手,但是究竟谁才是那个大名鼎鼎的朱巴?始终是一个迷团,没有人知道他的生死和身份,虽然有美军声称某次在车里被狙杀的枪手就是朱巴,但是并没有得到伊拉克人的认同。
直到后来人们在一个下水道发现了那支SVD狙击步枪,才判断出朱巴一定是在美军的围剿中被迫丢弃了武器,然后空着手逃之夭夭了。
但是,美军没有能高兴多久,一年以后,全世界都在互联网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视频: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条繁忙的街道上,一群美军士兵正在执行检查任务。离他们不远处,停着一辆担任警戒任务的装甲车,一名炮手在装甲车的炮塔中,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这名炮手没有注意到-----也不可能注意到-----他们正成为别人锁定的目标。
在几百米外的一座平房的房顶上,一名黑巾蒙面的伊拉克反美武装狙击手,正通过手 中狙击步枪的瞄准镜观察着美军的一举一动。在这名狙击手旁边,趴着他的观察员。通过望远镜,这名观察员注意到,有很多伊拉克人在这群美军士兵的周围走来走去,这显然给同伴的射击造成了麻烦。
“有很多伊拉克人在他们周围,”这名观察员对他的同伴说:“咱们需要换个地方吗?”
“不,稍等片刻。”狙击手说完,屏住呼吸,扣动了扳机,一颗子弹从枪口呼啸而出。观察员看到,美军装甲车上的那名炮手被这颗子弹击中,他身子向前一倒,随即在炮塔上一动不动。 “真主万岁!”完成致命一击的狙击手低声欢呼。上述场景是伊拉克反美武装“伊si兰军”在2006年散发的一盘VCD光碟中的录像片段,录像中的蒙面狙击手,据称就是伊拉克反美武装中大名鼎鼎的朱巴。
“伊si兰军”又散发的VCD版本中有关朱巴的录像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名为《朱巴:巴格达狙击手2006》,另一个版本名为《朱巴归来》。在前一个版本中,一开始就是朱巴的一段独白:“我的枪中有9颗子弹,我要杀9个美国人,作为给乔 治•W•布什的礼物。”
独白之后,就是朱巴狙杀那名美军炮手的录像,之后还有8段不同的美军士兵被狙杀的录像。这似乎表明,朱巴言行必果——完成了他“九 颗子弹、一枪一命”的承诺。
此次“朱巴归来”,不仅发布了新版本的VCD,还在美国一个著名的网站上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据报道,朱巴在blogger.com上建立了一个名 为“朱巴在线”的博客,经常发布日志,记录其狙杀美军士兵的经过。在最新的一篇日志中,朱巴称他已经成功狙杀了130多名美军士兵。很快,就有超过三万三千人访问过他的博客。
无论狙击手朱巴的故事是否真实,“朱巴”这个名字已经成了伊拉克反美武装狙击手的代称。反美武装宣称,他们已经建立了专门的狙击部队,演练在城市中进行狙击战的战术,而美国著名狙击手约翰•普拉斯特所著的《终极狙击手》一书则成了他们的教材。
普拉斯特曾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少校,曾在越战期间多次到越南、老挝和柬埔寨执行绝密狙击任务。他在《终极狙击手》一书中详细介绍了自己作为狙击手的训练方法和成功战例。此书被业内人士奉为“军、警、民狙击手的权威教材”。
楼主 shuozhenhuama  发布于 2016-01-08 09:18:46 +0800 CST  
在驻伊美军与伊拉克反美武装的狙击对战中,伊拉克平民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在伊拉克,在靠近美军的地方使用手机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使用者往往会成为美军狙击手射杀的目标,因为他们往往会被认为是那些企图用手机引爆炸弹的反美武装人员。
此外,拿着铁铲等工具在美军经常巡逻的公路上行走的路人也经常死于美军狙击手的枪下,因为他们手中的工具被怀疑是用来掩埋路边炸弹的,而他们可能仅仅是农民或建筑工人。
在私底下,一些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海军陆战队军官则直言不讳地批评陆军在伊拉克的所作所为。一名军官说,美军目前在伊拉克大量使用空袭、炮击等武力手段令人震惊。在伊拉克这样一个反美抵抗活动此起彼伏的环境里,美军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赢得伊拉克民众的支持,而不是把当地人的房屋炸飞。
五角大楼宣称,将向那些因“服从大局需要而延长服役时间”的美陆军官兵提供最多一万美元的补偿金。不过,美联社记者在伊拉克境内采访时却发现,尽管美本土工作不好找,但许多面带倦意的士兵依然表示,上头根本出不起让其继续留在伊拉克工作的“应有报酬”,言外之意,自己一天都不愿在伊拉克多呆了。
据悉,这些官兵承担多种多样的工作,其中既有工作环境相对安全,主要负责训练伊拉克新军队“二线教员”,也有那些承担巴格达附近危险道路巡逻和清剿任务的一线官兵。他们强调,自己早已厌倦了远离故乡和亲人,且时刻担惊受怕的无聊生活。
许多在巴格达北部“逊尼派三角区”内巡逻的美军老兵说,“在这里工作要天天挨黑枪,没有任何安全感,给我多少钱也不干了”。
美军各兵种都采取多给钱的方式来挽留老兵,但部队里的专业技术人员往往能获得更多好处,其中美军飞行员的“暂缓退伍补偿金”就高达两万美元以上。其实,考虑到美军下级士兵的收入不过2.5到3.5万美元之间,上述一万美元的奖金应该算是“大数”了,起码够买个普通房子的首期付款了,有些“单身汉”因此决定“再去伊拉克那鬼地方冒把险”。
尽管如此,许多“有家有口,归心似箭”的人还放纷纷对记者宣称,只要在伊拉克任务结束,无论能否在美本土找到工作,自己都要“铁心离开伊拉克回家去”,因为,多少钱也无法带来与妻儿团聚的天伦之乐。自从入侵伊拉克后,美陆军在当地的日子也的确不好过,除了远离亲人外,敌我难分的社会环境也让他们常常对无辜群众大开杀戒,从而引起和伊拉克人地矛盾进一步计划。
巴格达以西30公里的阿布格莱布监狱,是伊拉克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黑暗阴影,那里曾是萨达姆政权关押、拷打和处决囚犯的地方。2003年美军攻下巴格达之后,以胜利者的姿态解放了这座监狱,把它改造成关押恐怖嫌犯的地方。
2004年4月,美国媒体报道,美军在阿布格莱布的虐囚丑闻,并公布了大量照片,这些照片披露了美军虐囚事件,它不光美国民众愕然,世界各国也是一片哗然。
5月6日,布什总统就此事向阿拉伯世界表现道歉。5月7日,时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参众两院的听证会上道歉,并表示要进行彻底调查。但是这扇虐囚门并未就此合上,更多不堪入目,骇人听闻的照片被不断公布,许多美国媒体这样说,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变得和纳粹一样凶残。
美军攻打伊拉克的代号是“伊拉克自由行动”,美军以解放的名义进入伊拉克,但是被关押在阿布格莱布的嫌疑人,连穿衣服的权利都没有。虐囚事件一经曝光,美军在伊拉克的解放者形象哄然倒塌,美国在国际上ren权卫士、ren权法官身份也广受质疑。
在国内外一片谴责声浪中,布什政府宣布将阿布格莱布监狱拆除重建。钢筋 水泥的监狱可以拆除,但美军虐囚的野蛮形象却在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确可以这么说,阿布格莱布成了这七年零五个月的伊拉克战争当中的一个带有转折意义的一个事件。它一下子让世界人民看到,这场战争所谓标榜的,打着要自由、min主的战争的发动者,他们居然在干着这么肮脏、这么耻辱、这么黑暗的事情。
美国在道义上的失败还体现在就连法国、德国这些传统的北约盟友,都跟俄罗斯站在一起反对这个战争。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这个诚实的人曾在联合国作证,言之凿凿,说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最终使得美国民众,乃至多数世界的民众相信这个事实,导致这个战争,还赢得的欧洲一些国家的支持。
但是,所谓的核的、生物的、化学的武器,在伊拉克一件也没有找到!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后来接受采访时说:“因为美国方面无法理解我们为什么说不,至少在当时是这样,现在他们理解了。”
楼主 shuozhenhuama  发布于 2016-01-09 09:30:29 +0800 CST  
第二百八十六章 为了石油

那么小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不顾一切的发动战争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看似答案一团迷雾,其实连傻子都明白,还不是为了石油嘛!后来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都私下承认了这一点!
在2002年拉姆斯菲尔德和切尼他们策划打击伊拉克的时候,过程当然非常复杂,有一个议员说打这场战争我们需要190亿,只能拿出190亿来,当时切尼说最多是300亿,其它的钱我们可以用伊拉克石油的利润去补偿它。
但是到2010年8月19日,最后一批美军作战部队撤离伊拉克的时候,美国已经花了7630亿,也就是说美国人开始认为这是一场跟以往一样很划算的买卖,最后却意外的赔本了。
按照美国事先的预计胜利有三个标志:一个是赢得了战争;第二个缔造了一个和平、繁荣、稳定的伊拉克;第三个,给伊拉克带来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这三个最后一个都没达到,整个撤军仪式是在夜幕中,静悄悄的,提前两个星期就把大军撤走了,然后在奥巴马承诺的最后一天搞了一个仪式,而且奥巴马本人都没有说这场战争胜利。
在当天的讲话中奥巴马还强调了一点,他说完伊拉克要掀起新的一页,按通俗的表达是要翻篇了,但是之后他马上话锋一转,说我们现在需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我们主要的问题上,那就是我们国内的经济。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奥巴马在这话里透露出来他无暇顾及伊拉克了,他必须赶紧管国内经济,因为国内经济关系到他的政治,甚至于关系到马上要到来的中期选举。
伊拉克战争之所以如此结局,因为它打破了一个规律,美国历史上的对外战争都是赚大钱的买卖,往往拉动美国经济高速增长,包括越南战争,即使输了战场,但是还赢得了市场。阿富汗和伊拉克这两场战争,颠覆了战争拉动美国经济整个的历史规律,其结果就是美国的经济不仅没有被拉动,反而导致了一个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反而导致美国大规模的失业。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伊战应该改变了美国对战争的认识,也就是说伊拉克战争派不上大规模的武器,派不上大规模的人,但是还必须拴住人,所以拉动不了就业,拉动不了大规模的军工生产,其结果就是经济被拖垮。在这种前提下,美国如果再在伊拉克耗下去,除了影响它国家的形象之外,也空耗了美国的国力。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奥巴马宣布从伊拉克战争撤出,不仅是兑现他在当选之初的一个承诺,更重要的是基于目前美国经济现状一个无可奈何的选择。它明确宣告未来的现代战争,打得既不是科技战,也不是意识形态的战争,完全是一场经济战,不赚钱的作战都会以失败烂尾。
翻开美国插手中东的历史,人们会发现所有一切都是跟石油密切相关的,说到石油,除了伊拉克,还不能不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这两个石油大国。1890年后,石油作为煤的替代品被发现,最先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打出第一口商业油井,然后有了高加索的油田发现。当时中东腐朽、落后的中东国家只知道有金、银,不知道矿产、煤,更不知道什么是油田。
其实,早在公元7世纪前,古代伊朗人就已经知道使用石油了,他们用石油点燃代表光明的圣火,并维持着它长久不灭。后来,在这些拜火教的火庙附近往往都发现了油田。
美国石油经济学家哈罗德•F.威廉森曾说过:“早在公元前3000年,居住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亚述和巴比伦人就在幼发拉底河流域采集到含有天然沥青的油苗,从而开始了后人寻觅和探索石油的历史过程,世界上第一个石油工业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那里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西方国家凭借先进的工业技术,逐渐掌控了中东的石油开采权,尤其是英国垄断当时的世界石油市场。石油收入是中东国家主要的经济来源,英镑被用做国际石油结算货币,但英镑并不用于中东国家国内经济的发展,而是用于购买欧美国家的军火:那时,英国卖给中东国家一战后淘汰的旧飞机,还有瑞典防空炮、美国武器和英国鸦片。这样,就像今天的石油美元一样,中东国家所获得的英镑不仅又回流到英国手中,而且也支持了英镑的国际地位。
二战结束时,英国财政濒临破产,不得不从美国那里借了30亿美元来维持财政。这时,出于冷战的考虑,美国担心伊朗倾向苏联,开始拉拢伊朗。当巴列维国王提出改变与英伊公司的财务关系时,美国也向英国施压,要求英伊公司增加向伊朗缴纳的费用。经过一番较量,最后凭借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美国取代了英国的老大地位,美元正式替代英镑作为石油贸易的结算货币。
楼主 shuozhenhuama  发布于 2016-01-10 10:09:58 +0800 CST  
1961年,欧佩克组织成立,其中产量最大的是沙特,但它是美国的盟友,又无法直言不讳地代表石油国自身的利益。
1973年,尼克松总统说服沙特的费萨尔国王,接受美元作为石油贸易结算的唯一货币,美guo军队保证沙特王室政权的统治,作为回报,沙特必须把出售石油所获得的利润用于购买美国国债、存入美国银行、投资美国或购买美国产品,即“不可替代协议”。
尼克松给费萨尔承诺,保护沙特的油田,防范苏联和其他可能觊觎沙特油田的国家:如伊朗和伊拉克。沙特此举带动了所有欧佩克成员在1975年使用美元作为石油结算货币,包括伊朗、伊拉克。从此奠定了美元的国际霸主地位,为美国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20世纪50年代起,阿拉伯国家就一直说要用“石油武器”来对付以色列。当时美国并不会觉得油价上涨对其影响有多重要,它的石油主要来自西半球,自己也是主要石油生产国,还不是那么依赖阿拉伯石油。
1973年8月,萨达特秘密访问利雅得,会见了费萨尔国王,他希望沙特能够配合埃及对以色列的战争,费萨尔答应了。那时,世界市场出现了石油短缺,是卖方市场,而且当时美元贬值,也促使沙特削减产量。伊朗虽然不反对以色列,但与阿拉伯国家是站在一起的。伊朗的理由是:过去产油国石油资源收入的66%都贡献给消费国做税收,产油国所得甚少,石油输出国要重新根据市场来调节价格。
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后,欧佩克继续提价。在德黑兰的欧佩克石油部长会议上,沙特谨慎地建议标价是每桶8美元,伊朗却很大胆地坚持要11.65美元。伊朗提出了决定石油价格的新概念:以替代能源,也就是当时刚刚开始出现的液化煤和液化燃料的价格作为石油价格的基础。 伊朗之所以没有什么顾虑,主要是因为能够独立维持生产,有自己的国有石油公司,又自主控制着石油生产和销售的重要环节,已经培养了一批自己的技术人才。
最后,大家接受了伊朗的提议。这样,油价从1970年的1.8美元、1971年的 2.18美元、1973年6月的2.9美元、1973年10月的5.12美元,一路提升到11.65美元。要知道,上世纪60年代末,油价才1美元一桶!
油价飙升对美国的影响其实并不大,它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远不及欧洲,而且沙特、科威特、伊朗的石油美元又通过购买武器回流到了美国。今天,如果沙特、科威特把存在美国银行的钱全部取出来,美国就破产了,美国一直把这些财富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
当时,尼克松以私人名义致信伊朗国王巴列维,指责不稳定的价格导致了世界经济的灾难,但巴列维拒绝了他降低油价的建议。随石油财富而自我膨胀的巴列维虽然也在努力寻求摆脱美国,但他仍然被很多伊朗人视为美国的附庸。
尼克松政府为什么支持巴列维在油价问题上的放肆态度?因为伊朗巨额石油收入有很大一部分被用来购买美国的军火。但正是在这个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爆发了伊si兰革命。
伊朗伊si兰革命给世界带来了第二次石油冲击和恐慌。公开反抗国王的活动在革命临近时已经遍布全国了,沙特和其他欧佩克国家增加了产量,但全球石油的产量还是少了200万桶,油价从13美元每桶涨到了34美元。
为什么摩萨台时期,伊朗的石油禁运并未造成危机,而现在却对油价影响这么大?除了石油消费明显增长外,重要的原因是过去那种买主卖主一体化的关系早已改变,现在有大批新买主, 比如日本和印度,还有些工业企业,纷纷抢购,避免缺的那一小部分降临在自己头上,从而抬高了价格。
1979年初,巴列维登上飞机逃亡美国,霍梅尼乘坐法航包机回到德黑兰,组建了新的联合政府,伊朗石油开始重新对国际市场出口,但市场的恐慌还在持续。
1979年11 月,伊朗学生占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扣留使馆人员作为人质后,美国总统卡特对伊朗实行了禁运,伊朗也对美国公司禁运,油价也从每桶34美元攀升到41美元,当时伊朗卖给日本贸易公司的油开价达到了50美元一桶,西方经济陷入“滞胀”的困境。
楼主 shuozhenhuama  发布于 2016-01-11 09:19:26 +0800 CST  
第二百八十七章 阿拉伯世界的乱战

不久,两伊战争爆发。萨达姆首先打击的就是伊朗石油工业中心,阿巴丹和阿瓦士被战斗机轮番轰炸,油港也被攻击。萨达姆以为,趁伊朗国内混乱,战争将在一周内结束,但伊朗顶住了打击,迅速还击,两伊战争一打就打了8年。
由于战争,伊朗的石油日均出口量大幅下滑,加上伊拉克的损失,两伊战争初期,世界石油市场每天突然少了400万桶油,占欧佩克产量的15%,油价一度达到了42美元。
但是,到了1985年,国际油价开始急剧暴跌。主要是过高的油价抑制了需求,而且非欧佩克国家不断增产,比如北海油田等新油田纷纷投产,这些国家的石油 产量在1982年已经超过了欧佩克。美国、德国和日本也囤积了大量石油作为各自的战略储备。
这时候,世界开始发生变化,美国石油开始进入世界石油市场了。
1983年,纽约商品交易所开始做原油期货交易,西得克萨斯中质油成为世界原油价格的标杆,油价已经不再仅由欧佩克决定了。西得克萨斯中质油的价格1985年开始下跌,从每桶32美元跌到了年底的 10美元,一些波斯湾的油只卖到6美元,市场一下子变成了买方市场。沙特不断减产,想支撑欧佩克确定的油价,但是不行。
1981年,沙特石油收入曾达到过 1190亿美元,到1985年,降到了仅仅260亿美元。伊朗经济也受到了巨大打击,1986年,伊朗的石油收入比1985年下降了42%,从这一年起, 伊朗的经济增长率连年都是负的,外汇储备几乎没有了,加上战争开支,国内的通货膨胀率高达30%至40%,失业率则达到20%至 30%,那是非常艰难的时期。
1988年,霍梅尼结束了战争。在拉夫桑贾尼任总统期间,伊朗经济进入了重建时代。伊朗现在的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1%,天然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8%,都名列世界第二。伊朗科学家又在里海发现了新油田,里海-波斯湾-阿曼湾的石油还能开采90多年。伊朗现在有了自己的20多条油轮,在欧佩克国家中是最多的。
拉夫桑贾尼说,“经济的重要性压倒了政治的优先权”,国际上“合作取代了对抗”,希望鼓励外资。但是,1993年,克林顿政府出台了封锁伊拉克和伊朗的“双重遏制政策”。美国的联合石油公司和伊朗签订了一项开发近海油田10亿美元的合同,但是美国国会和亲以色列院外集团坚决不同意,宣布对伊朗全面经济禁运,然后又通过了一个“伊朗-利比亚制裁法令”, 惩罚在伊朗投资超过4000万美元的所有外国公司。
这个法令立刻遭到法国、俄罗斯和马来西亚等国财团的反对。许多国家仍然迫不及待地跑到伊朗来签合同,从那时起,法国道达尔、意大利埃尼、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中石化、中石油等几十家大油气公司都投资了伊朗的油气开发项目,德国、瑞士、印度、韩国、土耳其等许多国家都来与伊朗做生意。
本来美国在两伊战争期间支持伊拉克,极力遏制的是伊朗,因为觉得它输出伊si兰革命,严重威胁美国在海湾的利益。尤其是沙特、科威特等国家一直非常惧怕自己的王权被颠覆,因为伊朗不仅是个波斯民族为主的国家,而且信奉的是什叶派教义,跟阿拉伯诸国一直存在教派冲突。
不料,这时候,萨达姆和卡扎菲中东双雄开始在阿拉伯世界掀起风浪,尤其是萨达姆个人野心极度膨胀,他想要当阿拉伯世界的老大,借口石油资源被科威特偷窃,1990年8月2日悍然出兵入侵科威特。虽然后来被美国出兵赶了出去,但是,似乎萨达姆并没有收敛他的嚣张气焰,屡屡跟美国作对,尤其是鲜明的反对以色列的态度让美国如哽骨在喉。
其实,在8年的两伊战争中,科威特曾是伊拉克最坚定的支持者,和其他海湾国家给予了萨达姆经济、军事、政治上的巨大支持。但是,由于海运通道被伊朗封锁,陆上输油管道又被叙利亚切断,伊拉克石油出口锐减,再加上庞大的军费开支,伊拉克在停战后已经背负上了高达700亿美元的债务,其中光欠科威特的就有120亿美元。
楼主 shuozhenhuama  发布于 2016-01-13 09:15:43 +0800 CST  
萨达姆声称自己是为了阿拉伯民族而战,不仅不打算还债,还嫌大家援助的不够。萨达姆还贪婪的觊觎着科威特的石油资源,众所周知的是,海湾国家的石油不仅储量巨大,而且埋藏浅、品质高、油层厚和易开采等很多优点,这种天然优势是世界其它很多产油国所无法比拟的,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市场的畅销货。
但是,伊拉克、沙特和科威特三国接壤,油气储藏结构实际上在地下是连的一起的,科威特偏偏就在位于这个盆底的位置,所以它开采出的石油越多,其它国家的石油就流向它地下的越多,科威特的石油储量简直就要超越沙特成为海湾第一了。
萨达姆严厉指责科威特偷他的石油,其实科威特、沙特这些大债主早已经不指望收回自己的钱了,但是没想到他们的纵容却激励了萨达姆的野心,他的如意算盘是在吞并了科威特以后,两国的石油储量将占全世界的1/5,那样他就真的当上中东的老大了,随便一跺脚,全球石油市场都会一哆嗦!
但是,萨达姆这招也忒损了点儿,不仅在阿拉伯世界引起众怒,在全世界也不得人心,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678号决议,授权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可以使用“使用一切必要手段”,迫使伊拉克军队撤出科威特。
1991年1月17日,美国发动了“沙漠风暴”行动,在美国海陆空军先进武器的猛烈打击下,尽管萨达姆发射了飞毛腿导弹,点了800口油井,还用西方人质当盾牌……但是,一切都无济于事了,仅仅用了42天之后,伊拉克军队就死伤10万人,被俘17.5万人,坦克、飞机、火炮、车辆损失不计其数,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美元,萨达姆只好俯首称臣,乖乖的撤出了伊拉克。
这次残败并没有让萨达姆头脑清醒过来,1995年,他又派重兵越过了科威特边境,当然,也再一次遭到美国的迎头痛击,之后伊拉克相对老实多了。但是,对于萨达姆这个刺头,美国始终耿耿于怀,最后想出一个伊拉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借口,从1998年的“沙漠之狐”开始,屡次轰炸伊拉克。
2001年9月11日,从天而降的恐怖袭击震惊了美国,4个 精心准备的劫机小组按计划劫持了2架波音757和2架波音767,先后撞击了纽约曼哈顿世界贸易中心两座塔楼,华盛顿的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最后撞击三哩岛核电站那架未遂,在匹兹堡附近的萨默塞特县坠毁,也有一说是被美军战机击毁的。
造成三千多人死亡,财产损失超过2000亿美元,比当年珍珠港遭到偷袭损失还大,这件事强烈震撼了美国人,他们从未想到在自己一向认为是安全的国土境内会遭到这样大规模的袭击,全世界也都为之愕然。
时候,美国认定了以奥萨马•本•拉登为首的基地组织是9.11恐怖袭击的幕后黑手,但奥萨马立刻否认这一指责,其实奥萨马才是他的真实名字,西方误解了阿拉伯人的命名习惯称他为本•拉登。美国2002年在阿富汗找到的一盘录象带里,奥萨马在讲话中谈到攻击这个词,美国人认为这强烈暗示他至少是9.11恐怖袭击的策划者之一。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早年奥萨马•本•拉登曾经跟美国中央情报局亲密合作过,在阿富汗抗击苏联军队的入侵战斗中,这个沙特阿拉伯富商的儿子,一度成为阿富汗家喻户晓的抗苏英雄。
奥萨马的父亲过世后给他留下了上亿美元财产,但是这位家族企业的总工程师却不喜欢过奢华享受的生活,反而过着教士般刻苦虔诚的日子,他执迷于古兰经教义和阿拉伯圣战,当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他不仅耗尽家资,出钱出力支援阿富汗,还亲自上战场参与战斗。
尤其是当时苏军直升飞机反坦克火力凶猛,当地人都不敢开车,他却独自驾驶一辆推土机上山,还有后来亲自击毙一名苏联将军缴获了他的冲锋枪,随后的照片、录象中我们随时可以看到这支冲锋枪,可见奥萨马对于最衷爱的这件战利品从不离手。
一时间,奥萨马成了阿拉伯世界尽人皆知民族的英雄。奥萨马在阿富汗不仅接受了美国高达2.5亿美元的援助,用于购买军火,建立名叫盖达的抵抗组织,还接受了美国中央情报局游击战术和恐怖袭击的培训,也许就是因为奥萨马对于美国人太了解了,所以才能这么轻易地成功完成了9.11等一系列恐怖袭击。
因为奥萨马所知道的内幕太多了,以至于后来在2011年5月2日凌晨,他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一座秘密宅院里被美国派出的海豹突击队射杀后,美军不但拿走了现场所有的证据资料,还秘密海葬了尸体,不想让外人知道一丁点内幕信息。
楼主 shuozhenhuama  发布于 2016-01-14 11:13:32 +0800 CST  
第二百八十八章 陷入泥潭

由于奥萨马•本•拉登对于美国长期驻军海湾,控制阿拉伯国家,支持以色列的行为不满,他终于跟美国分道扬镳,走上武装对抗的道路。但是,美国从来没有想到过他敢于发动对美国本土的大规模袭击,痛定思痛,美国人决定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因为从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在全球的军事实力具有压倒性优势,从此美国开始真正走上单边主义的道路。
2001年10月7日开始,美国以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不肯交出本•拉登为由,发动了代号“持久自由”的军事打击行动。在几周内塔利班和阿尔卡伊达已经被驱赶到阿富汗的山区里,精确制导炸弹的使用超过了其军事意义,由于它在摧毁敌方目标时的精确性使得美军大幅度减少了空军的出勤,并使潜在的损失降低到了史无前例的最低程度。
10月22日法兰克斯将军访问了喀布尔并参加了阿富汗临时政府宣誓就职的仪式,到次年阿富汗的主要城市基本都在新政府手中,本•拉登和塔利班残余力量退到大山里继续跟美军周xuan。
美军正在为他们在战斗中微小的损失和先进的高科技技术而沾沾自喜呢,却忘了他们已经再次陷入了一场持久战,此后至今的十多年里,尽管美军绞尽脑汁也没办法彻底消灭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残余力量,而阿富汗民众对联军的支持有了明显的下降,同时民众也对外guo军队基地很反感。
尤其是2010年8月份维基解密网站公布9.2万份美军内部的未公开资料:称为“战争日记”内有大量文件和影音档是士兵在战场上拍摄或是国防部内部文件,内容有联军造成的平民伤亡的内容,设法消除负面报导的行动和巴基斯坦情报局(ISI)直接与塔利班接头“甚至打算暗杀阿富汗领导人”的内容,震惊世界,并于英德法三国报纸同一天以头版头条报道,此举不仅让美军颜面扫地,而且也让全世界人民看到美国人远非他们自己标榜的那样充满了正义,维基解密称还有1.2万份资料没有公布,美军并未否认内容真实,只是会同FBI展开调查泄密人员。
2003年3月20日上午,美国以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开始了对伊拉克的进攻。显然,虽然萨达姆嘴够硬,但是伊拉克军队对于这种现代化战争完全不适应,很快就溃不成军了。
美军以惊人的速度在伊境内长驱直入,美军第3步兵师在不到3天的时间里向前推进了400公里,是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期速度的4倍,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机械化装甲部队推进的新记录。美军几乎没有遇到什么象样的抵抗, 4月9日美军就占领了巴格达,结束了萨达姆24年来的统治。
在地面大规模战斗实际已经结束的情况下,美国仍然继续向伊拉克境内派出了世界上第一支全数字化部队------美军第4机械化步兵师,虽然此刻这支高技术装备的部队此时已经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了,但是大家猜测美军此举是为了威吓叙利亚,并且有借实战检验武器系统效能的作用。
4月9日美国宣称“伊拉克军队有组织的抵抗已经停止”,美军设想的未来以高技术为支撑的有限战争理论得到了实战的证实,空中打击和夺取制空权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主导模式,而地面部队所做的只是打扫战场和维护治安。此时,巴格达已经陷入无政府状态,博物馆、医院、大使馆等都成为哄抢的目标,市内一片混乱。
7月21日,萨达姆的两个儿子乌代和库塞被美军打死。直到12月13日,在被自己的亲戚穆罕默德•易卜拉欣•奥尔•穆斯利特所出卖以后,萨达姆终于被美军抓获,叛徒不但没有得到当初美国许诺的赏金,反而被美军投入监狱。
2005年7月16日,伊拉克特别法庭主审法官拉伊德•朱希宣布即将审判萨达姆,并表示针对他的第一项正式指控是,萨达姆•侯赛因涉嫌在1982年针对他的一次未遂暗杀事件后杀害了位于杜贾尔村的143名什叶派穆斯林居民,另外还有其它13项指控。
审判于10月19日当地时间午后不久正式开始,其后总共进行了3次。萨达姆拒绝说明身份,并拒绝承认有罪,萨达姆反问法庭的合法性:“你们是谁?这个法庭想怎样?”
“我仍保有身为伊拉克总统的宪法权利,我不承认授权你们的组织…以不公 正为基础的就是不正当…我不会回答这个所谓的法庭及其所有相关人士的问题。”
11月5日,伊拉克高等法庭宣布对杜贾尔村案的判决结果是,萨达姆被判绞刑,罪名是谋杀和反ren类罪。萨达姆表示愿意为伊拉克牺牲成为烈士,他呼吁伊拉克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反抗美国侵略者。
2006年12月30日伊拉克当地时间早上6点多,萨达姆在巴格达北部、一个被美国称为“公义营”的秘密地点问绞,而他原被判处枪毙,行刑者均包起头部,过程全被录影,行刑者先向萨达姆宣布罪名,并准备向他戴上头套,萨达姆拒绝,表示不要带着头套行刑。
当地电视台在数小时后播出部分片段,但不公开发表执行死刑时的画面。行刑当天是伊si兰最神圣节日宰牲节的第一天,此一举动引起阿拉伯世界不满。12月31日,萨达姆的遗体在出生地奥贾村埋葬。
楼主 shuozhenhuama  发布于 2016-01-15 10:40:06 +0800 CST  
各国对此反应不一: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声明指,萨达姆被处决是伊拉克发展min主的里程碑;英国表示萨达姆罪有应得,但重申反对使用死刑;法国反对死刑,呼吁伊拉克和解与团结。日本认为处决萨达姆基于“法治”并尊重伊拉克政府的决定;俄罗斯对处决表示遗憾;中国指伊拉克事务应该由伊拉克人民解决……
颇为耐人寻味的是,杜贾尔村案发生在1982年,当时出于借助萨达姆对付伊朗的目的,西方国家对于此事视而不见,西方主流媒体也集体失聪,直到20多年后才翻出陈年旧帐作为审判萨达姆的证据,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美国人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看似光辉耀目的胜利背后,其实已经深深埋下了祸根,伊拉克战争打开了伊拉克混乱、暴力、冲突的大门,形形色色的暴力袭击、恐怖爆炸、绑架暗杀从未间断。暴力浪潮最高时每天可发生100多起,爆炸、枪杀、斩首等惨案,最不可思、最骇人听闻的事就在那里发生。
商人、司机、警察、记者、外国游客、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都可能成为被绑架杀害的对象,政府的工作人员在繁华的大街上,被连面具都不带的武装人员拖出汽车当场枪杀,联合国的特别代表和政府的部长在爆炸中身亡,狂欢庆典、大型集会经常在巨大的爆炸声和血流成河中收场。
美英联军一度以为萨达姆是反美袭击的幕后总指挥,不惜开出2500万美元的天价赏金捉拿萨达姆,然而在萨达姆被处死后,伊拉克的恐怖暴力袭击反而愈演愈烈。
回溯起当美军坦克军车驶入巴格达城并拉倒萨达姆铜像时,美国主战派是何等的激昂,那一天,美国大多数媒体的头条新闻标题中都出现了“自由”、“min主”等类似字样。美军与逊尼派、什叶派的冲突,已经导致成千上万人的死亡。
这一现状,皆为阿拉伯媒体及政评家看在眼里。“美国政府惊诧了,他们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供职于开罗美国大学的政治演说家穆萨说,“他们当初不听劝言,伊拉克比他们想象的要复杂。他们现在有麻烦了,他们彻底地陷入了陷阱……而且,现在要离开已经为时过晚,他们无路可退。伊拉克不是索马里。”
伊拉克“逊尼派三角地带”位于伊首都巴格达、北方城市提克里特和西部城市拉马迪之间,针对美军的大多数袭击都发生在这个地区。但是,后来随着萨德尔领导的什叶派也加入反对美军的阵营,让美军更加焦头烂额、疲于应付。
从巴格达、费卢杰、纳杰夫,甚至南部的巴士拉出现的反美示威以及袭击行动的规模上看,美国人显然低估了萨德尔。据萨德尔私人武装的总司令希兹姆•阿吉所说,这支武装队伍光在巴格达就有5万人。萨德尔通过手下人对外放出风声:他的命运只会有两种可能------要么被暗杀,要么被逮捕。
可是,萨德尔也绝非已经走到穷途末路,他的手中仍有牌可打,这不仅是因为他拥有绝对听从命令的私人武装,还因为伊拉克目前极像一个火药桶,似乎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
美海军陆战队在费卢杰到处是尸体的街头展开了血腥的巷战,为了争夺费卢杰的控制权,美军几乎必须经过挨家挨户的激战才能够逐步向前挪动,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疯狂的抵抗,每占领一幢房屋都会造成双方人员的伤亡。
其惨烈程度用美海军陆战队的指挥官布雷南•拜恩中校的话说,简直就像是越战一样。 难怪有媒体惊呼,伊战打响时,人们曾经预测的但没有发生的巷战却在一年后打响了。
楼主 shuozhenhuama  发布于 2016-01-16 09:42:52 +0800 CST  

楼主:shuozhenhuama

字数:1265684

发表时间:2014-04-25 15:4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26 12:30:54 +0800 CST

评论数:92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