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朝说起,到清朝结束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8 17:19:22 +0800 CST  
史禄的名字史书记载的不太清楚,只说是监御史禄,很显然监御史是个官名,所以后人就叫他”史禄“。

史禄这个人不简单,一个搞纪检工作的,本职责任是专替皇帝收拾那些不听话的、搞腐败的大臣。

但是史禄到了前线没有去整人,也没有乱发号令,而是深入实地调差研究,搞地质水利勘察去了。

所以做纪检审计工作的也应该熟知业务,不能脱离实际想当然,否则贻笑大方,失去公信力。

正如毛主席所倡导的那样: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史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今天广西兴安县境内有两条河流非常有特点。

这两天河流就是始安河和双女井溪。

其中,

始安河是漓江的支流;

双女井溪是湘江的支流。

始安河距离双女井溪入湘江的地方,按照现在的长度单位测算仅有1.5公里。

不仅如此,两河的水位差也不过五六米。

更重要的是,两水之间的分水岭相对高度只有二十至三十米。

史禄决定利用这一有利的自然趋势,修凿一条渠道,解决军粮运输问题。

于是史禄就向秦始皇打报告,把自己的调查研究以及解决方案做了汇报。

秦始皇恰好这个时候正在湘江上游出巡,我们前面有说过。

他看到史禄的报告,非常满意,认为史禄的调查研究搞得很不错,就做出了”使监禄凿渠运粮“的决定。

有了秦始皇这个老大的支持,史禄摇身变成了水利专家。

他开始调集军队,征集民工,在今天兴安县东南筑起了一道水坝,拦住湘江水,使之提高六米左右的水位。

同时开凿一条总长三十四公里的运河,将始安河和双女江溪两河沟通起来,将湘江和漓江两江沟通起来。

为了方便行船,运河采取迂回行进的办法,以平缓水势。

整个运河分南渠和北渠两部分。

其中,

南渠连漓江,长三十公里,其中有四点五公里全用人工开凿,其余则利用原有河道;

北渠入湘江,长约四公里。

漓江又名灵河,这条运河因而得名灵渠,也称兴安运河。

由于是秦朝时开凿的,又叫秦凿渠。

这样的工程现在看来难度一般,但是在当时一无先进机械,二无炸药的条件下,全凭双手和简单工具进行开山凿河难度可想而知。

两千年来,灵渠一直作为南北水路的重要通道,沟通了中原地区与岭南地区的交通往来,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更为中原政权在这里建立统治奠定了基础。

有机会大家可以现场去观摩一下,你就会感叹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并引以为傲!

大约在始皇二十八年,史禄修筑灵渠的工程竣工,自此解决了秦军后勤补给的运输问题。

那么这样秦军就能够顺利南下,统一岭南吗。。。。(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8 19:50:30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8 21:23:25 +0800 CST  

《从秦朝说起,到清朝结束》之秦朝 (22) 统一岭南(二)



灵渠终于修筑完工,秦军后勤补给的运输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于是灵渠修筑完工的当年,秦军主力便借此顺利开赴前线。

越人抵抗不住,被迫藏于山林之间,分散抵抗,打起了游击战。

所以游击战自古都有,那是弱者对付强者的周旋战,是没有办法的事。

谁想在山中神出鬼没啊,又不是神仙,都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啊。

能打游击战的一般战斗力,意志力都很强。

因此对于游击战,正规军往往是非常头疼的。

因为不是在游动中击倒对手,就是在游动中被对手击倒。

一旦掉以轻心,就容易被莫名其妙的干掉。

秦军主帅屠雎就是如此。

他看到越人躲到了山林中,非常得意。

心想本帅总算搞定这帮“蛮子”了。

这些年被秦始皇那个老大快给骂死了,这次老子要大开杀戒,彻底收服这帮不开化的。

于是屠雎亲率一军,从今天长沙宜章南下,一路上只要碰到抵抗的,便杀无不赦。

所以越人对屠雎这个屠夫可以说是恨之入骨,一心想除之而后快。

由于进展顺利,没遇到什么大的抵抗,屠雎就开始大意轻敌了。

始皇三十三年,屠雎率军进至今天乐昌曲江一带。

在路径一个茂密的大树林时,突然一声唿哨,乱箭齐发,密集如雨。

俗话说: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屠雎赶快拔剑拨挡,但还是躲闪不及,面部中了两箭,而且是毒箭。

这时埋伏在林中的越人喊着只有他们自己听得懂的口号,蜂拥而出,冲向秦军。

由于事先没有防备,被打个措手不及,秦军损失惨重,数万人死伤。

主帅屠雎也中毒箭身亡。

看看这就是大意轻敌的结果。

大好局面在胜利的前夜被丧失殆尽,自己也命丧九泉。

所以老人家常说

”小心驶得万年船“

还是非常有道理的,为人做事还是谨慎点比较好。

秦始皇闻讯后异常震惊。

因为在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国也没有损失过如此高级别的将领。

但是这些从没被他放在眼中的越人竟然杀死了秦朝南征的统帅。

于是他立即下令调集援军南下作战。

不过援军从哪里来呢?

当时到处需要军队,兵源明显不足。

又加上南方天气炎热,空气潮湿,山高林密,人迹罕至,北方人一过去就容易生病。

秦始皇也是聪明人,知道那鬼地方是没人愿意过去打仗的。

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呢?

不是正规军不愿意去么?

好的,那就不去。

毕竟自己的嫡系,去了也心疼,这估计和当年老蒋剿共心理差不多。

那就组织杂牌军。

这就涉及了军队的组成问题。

秦始皇还是相当有头脑的,他就想到了监狱的一些囚犯。

于是就命令把这些囚犯先特赦了,然后要求他们当兵。

你想秦法那么严酷,动不动削鼻子,剁手剁脚的。

这些囚犯突然被无罪释放,而且还能当兵。

当时秦兵的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都还是比较高的,这帮人肯定是满心欢喜了。

秦始皇这样一搞,就搞出来了十几万军队。

不过征伐岭南,那要长途跋涉,各种艰难险阻都可能遇到,这点军队哪够消耗的。

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那就再想其他办法。(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9 15:09:09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9 15:30:19 +0800 CST  
在当时有两种男人地位比较低下:

一种是入赘的男人,也就是上门女婿,通俗的说就是老百姓口中“倒插门”的男人。

现在虽然男女平等了,但老百姓对这种人还是有点嗤之以鼻。

何况那个时候,政府是公开鄙视的,地位可想而知。

还有一种人就是商人。

这个你感觉会很奇怪,现在商人多牛叉啊。

“十亿人民九亿商,一亿人民在开张。”

都想做老板,大家最羡慕的群体啊。

什么马云、王健林、李嘉诚那都是人生赢家。

哈哈,又拿这三个人打比方了,谁让他们人称国民老公、国民公公、国民爷爷呢?

这是因为现在是市场经济,是由不择手段一切向钱看的大势造就的。

但是商人在过去却一直不受政府待见,认为是不劳而获,中间赚差价的一伙懒人。

所以社会地位非常低,吃穿用都有规定标准不能随意超过,有钱也不能乱花,悲催吧。

好吧,这两种人也凑进去,再加上之前的军队一下子庞大起来了,又达到了五十万人!

经过苦战,秦军终于征服了南越和西瓯,统一了岭南地区。

秦始皇就在这里设置了桂林、像郡和南海三个郡。

始皇三十四年,秦始皇下令将那五十万杂牌军原地驻留在岭南戍守和开垦,与越人杂居。(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9 15:31:28 +0800 CST  
从此,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

中原移民与当地越人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加速了这里的的民族融合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此外,秦始皇还加强了对”西南夷“的统治。

什么是”西南夷“呢?

秦朝时候,中原对居住在今天云南、贵州及四川一带的少数民族统称为”西南夷“,主要包括氐、羌、濮等数十个民族。

他们自成部落,各自为政,相互间很少联系。

秦灭六国以前,势力已经深入到云南北部、西北部和贵州境内。

其中贵州省境内的夜郎国、云南省境内滇国以及四川省境内的邛都国范围势力最大。

”西南夷“的社会发展也很不平衡。

他们除了一些较大部落已经进入奴隶制阶段外,相当一部分还处在原始状态。

为了对这块地方进行控制,灭六国时,秦始皇就派一个名叫常頞(音e)的大臣率领民工修筑了一条”五尺道“。

看看又是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

自古如此啊!

”五尺道“北起今天四川宜宾,南达今天云南曲靖,比前面说到的驰道要窄很多。

因为宽约五尺,故名”五尺道“。

”五尺道“修成后,加强了云、贵地区与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

秦王朝在这里设置官吏,加强了统治。

从此,“西南夷“地区也正是归入了秦朝版图,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自此,秦始皇荡平六国、略定边疆、”固定四极“的军事行动全部完成。

他不仅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幅员辽阔而且又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而且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为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各族人民的团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秦始皇被明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李贽称为“千古一帝”!

伟人毛主席称颂秦始皇的原因也主要是基于此。

作为后人,我们要客观的看待秦始皇的功过是非,过分的夸大或缩小都不是严谨的历史观。

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宏伟理想终于胜利完成了,那就要大摆宴席庆贺一下。

但是在宴席上却发生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这件事最终引起了后来的一系列事件,历史影响深远。

这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9 16:56:40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9 17:56:12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9 18:04:05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9 20:16:26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9 21:17:20 +0800 CST  
(22)唇枪舌战

既然是秦始皇摆宴席,什么大臣、博士、将军肯定都要过来捧场庆贺了。

宴会么,那是高兴的事,大家都会开怀畅饮,就像现在春节年关政府企业开团拜会一样,气氛非常活跃。

一般,当宴会举行到将近一半的时候,酒也喝的差不多了,每个人都进入了状态,就开始向领导敬酒祝贺。

那时也是这样,当众臣喝到尽兴的时候,就一一向秦始皇敬酒,说几句贺词,顺便拍一下马屁,留个好印象。

有一个叫周青臣的人,这个人官居仆射。

仆射是什么官呢,说法比较多,我就不多做解释了,你若有兴趣可以去查阅一下相关资料。

在这里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官职的名字就行了。

他拿着酒杯晃晃悠悠,满脸堆笑的站起来给秦始皇敬酒,然后也不忘了说一些溜须拍马的话:

“陛下实在圣明啊!想当初,秦国的地盘才不过千里。可现在呢?在陛下的神威下,平定了海内,赶跑了蛮夷,日月所照,没有不臣服的。真是今非昔比啊!”

秦始皇听了自然非常高兴,哈哈大笑,拍得舒服啊。

周青臣看老大这么开心,自然话就多了起来,接着吹捧:

“现在陛下搞得这个郡县制实在是高明啊!外轻里重,外紧内松,政局稳定,老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这样的制度肯定可以确保大秦的万世基业不动摇!陛下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臣不才,斗胆说一句大话,从古到今的帝王也略知一二,但能像陛下这般英明神武的,听都没听说过,找都找不到啊!”

好么,这等于把秦始皇直接捧成极品奇葩了。

秦始皇听完照单全收,又是开怀大笑,很是受用。

不知道是不是拍的有点过了,还是氛围出了问题,旁观的一个博士就有点听不下去了。

博士么,这个职务前面已经提到过多次,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专门搞学问的。

虽然和现在的博士不一样,但其实都是纯知识分子出身。

这个博士名字叫淳于越,以前是齐国人,平时就有点耿直,这次估计又多喝了点酒。

“酒壮怂人胆”么。

一般人平常不敢说的话,酒桌上就会随意喷出来。(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9 23:45:39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10 01:14:53 +0800 CST  
周青臣看老大这么开心,自然话就多了起来,接着吹捧:

“现在陛下搞得这个郡县制实在是高明啊!外轻里重,外紧内松,政局稳定,老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这样的制度肯定可以确保大秦的万世基业不动摇!陛下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臣不才,斗胆说一句大话,从古到今的帝王也略知一二,但能像陛下这般英明神武的,听都没听说过,找都找不到啊!”

好么,这等于把秦始皇直接捧成极品奇葩了。

秦始皇听完照单全收,又是开怀大笑,很是受用。

不知道是不是拍的有点过了,还是氛围出了问题,旁观的一个博士就有点听不下去了。

博士么,这个职务前面已经提到过多次,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专门搞学问的。

虽然和现在的博士不一样,但其实都是纯知识分子出身。

这个博士名字叫淳于越,以前是齐国人,平时就有点耿直,这次估计又多喝了点酒。

“酒壮怂人胆”么。

一般人平常不敢说的话,酒桌上就会随意喷出来。

淳于越就是如此,他也不看什么场合就冒冒失失的插嘴说:

“周青臣你这是阿谀奉承!郡县制真的那么好么?商周两朝都能延续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是什么原因?那是因为采用了分封制!国家将领土分封给子弟功臣管理多好啊,皇帝也省事,这是成熟的经验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是很好么?现在倒好,王世子弟将来都变成了黔首,倘若出了曾经齐国田常这样的乱臣贼子,没有自己人,谁来相救?总之,不按老办法干,很难持久!你还好意思在这里蒙蔽陛下!”(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10 07:16:16 +0800 CST  
好么,这话一出,那你想想秦始皇会是什么状态。

刚刚人还在天上飘着呢,现在呱唧给摔地上了。

秦始皇脸色一下子拉了下来。

淳于越提到的田常究竟是什么人呢?

那可是曾经齐国著名的大奸臣。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典故就经常拿田常做案例。

他先是杀了自己的老大齐简公,然后又擅自拥立了齐平公,把朝内反对自己的势力杀个一干二净。

最后自己的势力甚至比齐平公还要大,把持着朝政,直到死也没人敢奈何他。

淳于越在这种喜庆的场合提这么个人不是很扫兴么?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都是酒的错,却是自己惹的祸啊!

但是大喜的日子,秦始皇又当了那么多年皇帝,一大把年纪了,也没年轻时容易冲动了,处理大臣间的纠纷已经驾轻就熟。

所以虽然心里一百个不高兴,但没表态,只是随眼扫了一下李斯说:

“众卿认为呢?”

这意思很明显,嘴上说的虽然是“众卿”,但郡县制是你李斯最早提出来搞得,现在有人公开反对,你看着办。

李斯我们说过那是人精,早已由廷尉升任丞相了,又被秦始皇所倚重,大权在握。

于是他勃然而起,朗声说道:

“淳于越,你酒喝多了吧?在这里胡说八道!胡言乱语!治理国家都是根据实际情况变通的,哪里会囿于一个模式。三皇五帝当年治国理政也是因势而变,不尽相同的。"

淳于越被二领导李斯这样当头棒喝了一下,有点清醒了,不敢再言语,默默的坐了下来,呆在那里。(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10 07:16:45 +0800 CST  
李斯并不罢休,接着说:

"仰仗陛下神威,亲手缔造了我大秦帝国。现在实行的是流传万世的郡县制度,你个书呆子懂什么?你说的分封制真的那么好么?当年诸侯纷争,百姓各行其是,没有章法。而现在呢,法令统一,有令必行,百姓安居乐业。农民安心务农,工人专心做工,你们这些读书人本应该踏踏实实学习现在的制度法令,老老实实做好宣传工作!现在倒好,不是好好的思古通今,反倒要学古人过时的那一套,厚古薄今,妄议国政,惑乱黔首,蛊惑陛下,实在是不像话!“

这一顿训斥,整个宴会的气氛骤然紧张了起来,鸦雀无声。

然后,李斯转过头对秦始皇说:

”请陛下明断,不要轻信。”

秦始皇那是很有主见的人,内心中也是非常认可郡县制的,只是借李斯的话来压制反对者而已。

所以秦始皇转怒为喜,非常高兴,为了打破僵局,活跃气氛,就开始和稀泥说:

“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就不谈国事了,众卿继续畅饮。”

于是号召大家满饮了三大杯,宴会重新活跃起来,直到尽兴方才散场。

这事算完么?

肯定不算。

李斯是分封制的强烈反对者,也是郡县制的提出并积极推行者。

现在这个不识时务的淳于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竟敢公开反对郡县制。

虽然是喝多了的酒话,不必当真,但也保不准是酒后吐真言啊。

本来就又很多人私下里议论郡县制,李斯也早有耳闻,真是岂有此理。

李斯虽然喝了酒,但回到家后,仍然翻来覆去睡不着想这件事。

为了彻底平息不必要的争论,李斯连夜起草了一份具有历史意义的奏章。

第二天一早就呈给了秦始皇。

这究竟是篇什么奏章呢?

秦始皇会批准么。。。。。。(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10 07:17:19 +0800 CST  
(23)奏焚书议

酒宴上一场争论让丞相李斯无法释怀,便连夜起草了一份具有历史意义的奏章。

这个奏章的名字历史上叫《焚书议》,顾名思义就是建议焚书。

第二天一早李斯就将这个奏章呈给了秦始皇。

这个奏章究竟写了什么呢?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后面要出台的重大政策,我就将历史上这个著名的奏章原文摘抄如下: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丞相李斯昧死上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进,则主势将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书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庞言息而人心一,天下久安,永誉无极。谨昧死以闻。”

如果你对古文学习不深刻,那么可能会看的云里雾里。

不过没关系,实在看着累没兴趣就不要看了,劳心伤神也没必要。

由我代劳为你大致梳理一下这篇奏章的中心内容。

文章的开头几句李斯就告诉秦始皇:

陛下,是您统一了天下,您才是古往今来第一人。

那些儒生都是些书呆子,整天只会拿三皇五帝来说事,其实那时的国情和现在根本不一样。

现在按照郡县制不是搞的很好么?

您大胆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根本不需要跟在三皇五帝的屁股后面学模学样。(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10 21:34:22 +0800 CST  
这几句话如果有人理解成是李斯给秦始皇拍马屁,那就有点狭隘,小看李斯了。

其实他更主要目的是鼓励秦始皇,给秦始皇树立信心,担心秦始皇被淳于越那老小子真给说动了心思。

所以这几句话非常重要。

试想领导都没信心了,你说的再好有屁用。

接着他又提出了一个观点来形容读书人:

“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

这其实也是对春秋战国数百年来所谓”百家争鸣“的经典概括。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又该怎么理解呢?

说法很多,我也来分析一下。

先说说什么是“道古以害今”。

它的意思就是读书人喜欢拿古人的条条框框、伦理标准来评断和限制现在人的言行,进而厚古薄今,干预朝政。

“虚言以乱实”又是什么意思呢?

它的意思就是读书人还喜欢拿一些故弄玄虚,不知所以的言论来吓唬人,进而妄议时事,扰乱人心。

”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这句就更直接的刻画出了读书人的行为特点。

整天认为自己的所教所学非常高明,别人都是垃圾,一副怀才不遇的样子,然后到处去诋毁政府的制度法令。(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10 22:39:10 +0800 CST  
我们看看李斯是不是把读书人刻画的入木三分,直到现在是不是还是很适用,很形象。

李斯认为正是由于这些思想作祟,才导致读书人整天就会胡说八道,胡言乱语,蛊惑人心,不务正业。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既然是读书人么,那就把他们读的那些乱七八糟给人洗脑的书全部烧掉,让他们只读同一类书,从而达到思想统一。

具体该怎么做呢?

李斯还列出了一些实操办法:

1、秦史以外的各诸侯国的史书全部烧掉;

2、官方藏书以外的涉及到诸子百家的私人藏书全部烧掉;

3、以后有人再敢妄谈《诗》、《书》、百家语者,处以死刑;

4、胆敢厚古薄今者,杀全家;

5、以上这些情况,主管领导如果知情不报,也要一同治罪;

6、发布命令后三十天内必须完成烧书任务,否则脸上刺字并发边流放。

7、国家藏书和农林牧渔、医学、占卜等专业类书籍不能烧。

8、禁止私学、提倡法教,以吏为师。

李斯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思想统一,从而天下才能长治久安。

好了,这篇奏章的中心内容我梳理完了,可能还是有点复杂,不知道你是否看明白了。

其实简单的说李斯的建议就是让秦始皇用焚书的办法来统一思想。

从这篇奏章我们不得不佩服李斯的才学果然出类拔萃。

整篇奏章虽然不长,但字字珠玑,内容丰富,非常精彩,非常值得我们写工作报告时借鉴。

秦始皇看到这篇奏章又会怎么想呢?

肯定是龙颜大悦啊!

这是他一直想干而没想好怎么干的事啊!

另外他自己也在为昨晚的事情生闷气呢,正思考着怎么做才能统一思想。

结果李斯这么一上奏章问题全解决了。

于是秦始皇便在奏章上批出了一个字“可”。

李斯拿到这个“可”字甭提多高兴了,金口玉言,尚方宝剑啊!

当即号令天下收书!

先将都城咸阳周围的书收上来。

都城么,先做个样子给大家看看,以后全国各地“比葫芦画瓢”就行了。

收上的上书也要先审查一下,别搞错了,万一烧错了也不好。

有了咸阳的示范效应,各地郡县竞相效仿。(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10 22:41:38 +0800 CST  
这样大规模的收书、烧书,难道老百姓不反抗么?

其实老百姓分两种,一种是读书的,一种是不读书的。

不读书的老百姓谁管这个啊,说不定还在嘲笑读书人呢。

心想隔壁小王就是个书呆子,每天无所事事,也不干农活,整天抱本书到处唧唧歪歪,胡说八道,这次老实了吧?

读书的老百姓呢,虽然真心不想让烧。

但是在脑袋和书籍之间,绝大部分人肯定还是选择脑袋,积极与政府合作,说不定还搞检举揭发,争取立功赎罪呢!

因为读书人的节操有时候还不如妓女。

当然也有个别胆大的有气节的读书人,视书如命,冒死偷偷藏起来一些。

比如,孔子后裔孔鲋就把一些重要的孔子典籍给藏在了夹墙里。

“鲁壁藏书”的典故就是指这件事。

以后我们在陈胜吴广起义中还会提到这个人,大家先认识一下。

还有一些特别偏远的穷乡僻壤,无人顾及到,也藏了一些。

反正,大部分书都给烧了。

后来也有人说其实没全烧,只是收上来后象征性的烧了一些,吓唬吓唬人而已。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事是有的。

有人说这是秦始皇和李斯的愚民政策。

我个人倒不这样认为。

试问哪个统治者不想思想统一,天下安定呢?

如果思想混乱,各行其是,没有了规矩,老百姓就一定幸福么?

也不一定吧!

其实适度的统一思想对社会的发展应该还是有正面意义的。

如果你有不同观点,也没必要对着手机咬牙切齿的批判我,给我上纲上线,因为我说的是“适度”哦。

至于适度是什么玩意儿,那就看政治需要了,每个时期应该都不一样。

所以用我们现在的价值观来评判秦始皇当时的处境可能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了。

另外很多所谓的读书人,问题也比较大。

整天摇头晃脑故弄玄虚,把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以显得自己高明。

其实就是书呆子而已。

所以老百姓常说:

“百无一用是书生“。

但是这些人一旦不被重用就开始牢骚满腹,扰乱人心。

现在很多所谓的“公知”“大V”“大炮”不就是如此么,正事不干,吃喝嫖赌,造谣惑众。

真是让他去做点事,没有背景,又不一定能干成。

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整个眼高手低。

当然现在比较流行所谓的民主模式,提倡

“我反对你说的话,但我会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这就是立场问题了,一言难尽,我们就不深入探讨了。

书烧了,思想统一了,秦始皇可以高枕无忧了,下面又会干嘛呢?(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11 06:58:55 +0800 CST  

楼主:历史不是僵尸

字数:105795

发表时间:2016-08-24 02:0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02 20:06:48 +0800 CST

评论数:213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