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朝说起,到清朝结束

(28)坑杀儒生

公子扶苏匆匆忙忙赶到皇宫里,看到秦始皇正在书桌前埋头批阅奏章,便上前行过繁琐的跪拜礼。

秦始皇看到儿子扶苏来了,就示意他坐过来,并问他这么慌慌张张有什么急事。

救人如救火,扶苏也不客气,就直入正题回答:

“刚才在路上看到一帮儒生被押往刑场,听人说他们胡言乱语,惹父皇生气了。”

秦始皇“嗯”了一声,低下头,继续批阅奏章。

扶苏小心翼翼的接着说:

“父皇消消气,不要和那些儒生一般见识。这些儒生就爱瞎吵吵,其实搞不出什么花样。现在天下安定,黔首安居乐业,都是靠父皇圣明,宽容治天下所得。这些儒生呢,都是孔子门下,懂礼法有文化,在当地都有一些威望,如果今天父皇把他们都处死了 ,恐怕人心不服,坏了父皇名声就不划算了。还请父皇三思,这次先放过他们,以后胆敢再胡说八道就数罪并罚再杀不迟。”

扶苏的说辞应该说是有礼有节,还是很通情达理的。

但秦始皇听不进去,把笔重重的摔在了几案上,立刻发作道:

“小子,你懂什么?有你想的那么简单么?敢过来教训老子了!这里的事用不着你管!如果在咸阳城没事干,就赶快到北边找蒙恬去,监督蒙恬尽快把长城、直道给我修好!过几天,我就要北巡查看!再修不好,拿你们两个试问!”

扶苏碰了一鼻子灰,看老爸这幅面孔,心里虽然很不痛快,但也知道不好再多说了,只好出宫派人告知行刑官继续行刑。(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19 16:13:25 +0800 CST  
这帮儒生本来以为还有一线生机,正在焦灼的等待,听到这个消息,就哇哇大哭起来。

这次哭的就更加悲惨了,整个咸阳城都充斥着肃杀的气氛。

人就是如此,干脆一直绝望也就认了,没有念想了,就怕希望——失望——绝望的反复折腾。

那心就如被人用手反复揉搓了一样不成形了,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行刑官哪里再敢拖延,马上驱赶着这帮儒生到了一个深谷中。

这个深谷也就是现在陕西省临潼县洪庆堡村南的鬼谷,位于西安城西边十五公里处。

儒生们刚刚走进深谷,就见乱七八糟的石块如下冰雹一般从山上滚落下来。

一会儿,山谷就被掩埋了,这帮儒生惨死在谷中。

公子扶苏听到这个消息后,潸然泪下,也无可奈何,不敢在城中逗留,匆匆北去。

这一去竟成了永别。

扶苏在历史上的记载还是比较正面的,口碑一直非常好,可能与他这次仗义执言救儒生不无关系。

因为儒生说白了就是掌握历史话语权的一帮人,他们肯定会根据自己的好恶来选择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有人总是无限感慨的意淫,如果扶苏继承了皇位,中国的历史将会改写。

但试问即便改写了就一定比现在的好么,也是个未知数吧。

我们不如就暂且认了吧,历史已经发展到这个份上了,与其无限感慨,不如引以为戒。(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19 16:48:00 +0800 CST  
这次坑杀儒生的事件历史上分歧不大,普遍认为确有其事。

但对于坑杀的对象稍有分歧。

《史记》中涉及到的两处记载也有点矛盾。

一处说是方士;

一处说是儒生。

司马迁可能也吃不准。

其实,从常理上来说,方士和儒生应该是都有的。

毕竟坑儒这件事是因方士卢生和侯生而起,所以肯定不会放过一些方士的。

儒生呢,之前被烧了书,怀恨在心,借此嘲讽秦始皇,进而妄议国事也是情理之中。

秦始皇顺便坑一些造谣生事的儒生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另外儒生和方士的身份是很难截然分开的,因为没文化的老百姓也做不成方士。

前面我们说过,类似卢生、侯生这样儒生出身的方士还是比较多的。

所以呢,我个人判断应该是方士、儒生都有。

毕竟整个咸阳城坑杀了四百多人呢,这不是个小数字。

好吧,我们就不要再过于纠结了,坑杀儒生的事情终归是发生过了。

是非功过就在每个人的心中,不必刻意让别人的观点同自己保持一致,打无聊的笔墨官司(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19 17:36:03 +0800 CST  
另外还有一次坑儒事件,史称”马谷坑儒“。

这件事就有点子虚乌有了。

《史记》中没有记载,而最早出于东汉时期一个叫卫宏的学者笔下。

卫宏伪托孔子的十世孙孔安国作的《古文尚书序》中详细描述了这次坑儒事件。

关于卫宏和孔安国两个人我就不多介绍了,有兴趣的可以去查阅一下。

我们先不管“马谷坑儒”事件是否真实存在,为了更全面反映史书记载,我这里也说一下,然后再推理分析分析,最后由读者自己来判断。

“马谷坑儒”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

事情是这样的。

据说秦始皇坑杀了咸阳城内所有的儒生后仍然不解气,认为天下儒生没几个省油的灯,于是决心设计全部杀掉,斩草除根。

但是怎么杀呢?

秦始皇就开始琢磨。

如果下诏让地方官绞杀,那不是打草惊蛇了。

这帮儒生都是脑袋比较灵光的家伙,比狐狸还狡猾,肯定会学卢生、侯生逃之夭夭啊,岂不前功尽弃。

于是,秦始皇辗转反侧,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

这是一条什么妙计呢?(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19 19:01:28 +0800 CST  
(29)马谷坑儒

秦始皇决意要坑杀天下儒生,但又怕打草惊蛇,就想出了一条妙计。

什么妙计呢?

秦始皇先是以寻求天下贤才的名义诏书天下,下令地方官访求当地名士大儒,并将他们推荐到都城咸阳任用。

“学则优,优则仕。”

这就是读书人一生的梦想,也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大的劣根性,为此口中整天念念叨叨的节操、礼仪、廉耻全都不会顾的。

这些儒生辛辛苦苦读了一辈子书,不就是想谋取个功名,赚取个富贵么?

一听到朝廷下诏纳贤,都欢天喜地,互相串联,积极踊跃响应政府号召。

不到数月就有七百余人主动前来报名,人群中差不多有一半年轻的,一半年龄稍微大的。

这帮人被召集齐后就被地方官给送到了咸阳。

秦始皇亲自接见,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格外平易近人。

儒生们感觉秦始皇这人真不错,以前说他坏话实在不应该,后悔不已。

于是,每个人就老老实实把自己的特长、爱好以及对时局的看法等都和盘托出。

秦始皇通过这么一聊,认为没错,送上来的都是货真价实的儒生。

第二天,秦始皇就下了一道旨意,命这七百多人都做郎官。

这郎官相当于现在国家顾问智囊团,经常会跟随在皇帝身边,干点出谋划策的活。(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19 19:21:38 +0800 CST  
得了这么个官职,很体面,成了皇帝的身边人,可以光宗耀祖了。

这些儒生喜出望外,弹冠相庆,赶快入宫前仰后合跪倒谢恩。

看看,中国知识分子就这么点出息,一点蝇头小利就给收买了。

现在很多所谓的公知啊,不就是这样么,谁出钱就为谁说话,出多少钱就说多少话。

我曾经亲自接触过这么一位著名知识分子,平日里在电视上慷慨激昂,结果给他三千元钱,叫他说什么就说什么,那种视财如命的嘴脸暴露无遗。

所以啊,知识分子总是成为统治阶级当政后首先整肃的对象,因为节操太低,喜欢搬弄是非。

因此很多是不值得同情的。

秦始皇那是个沉得住气的人。

按道理,人给你骗来了,直接找个理由关起来或杀掉不就行了么。

但是秦始皇没有这样做,他要看看这些整天妄议国事,蛊惑人心,诋毁自己的儒生究竟有什么本领。

前面我们说过,其实大部分儒生都是一些书呆子,没有真本领,脱离实际,虚头八脑,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的货色。(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19 19:45:59 +0800 CST  
吹吹牛,发发牢骚,打打嘴仗还行,真让他提可行性建国方针,往往是纸上谈兵,理想主义,想当然。

就像现在的一些所谓大学教授一样,在课堂上拿着教材讲的吐沫横飞,真是到了企业行政单位,全都抓瞎白给。

因为中国一直以来的教育就是应试教育,这帮教授一毕业就在高校任教,天天躲在象牙塔里,与社会脱轨,缺乏实践经验。

偶尔骗骗小女生,干点"禽兽“的勾当还行。

当然我说的是部分教授,只是目前比例比较高而已,大部分还是好的,所以如果您问心无愧,就不要主动对号入座了。

秦始皇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认定这些人就是社会负能量,没什么鸟用。

于是就坚信了自己最初的想法,必须找理由杀掉这些百无一用,只会造谣生事的书呆子。

这样,没过多久就进入了冬季。

一天,从骊山修陵墓的地方回来了一个官员。

他对秦始皇说,他们那里有个地方叫马谷,一到冬天,瓜果飘香,能长出春夏才能生长出来的蔬菜水果。(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19 21:24:10 +0800 CST  
秦始皇很奇怪,就想到了那些喜欢夸夸其谈的做郎官的儒生顾问。

顾问么,皇帝有什么不懂那肯定要先问问他们了。

于是,秦始皇就装作很惊奇的问:

“天寒地冻的,马谷这个地方怎么会生长出瓜果蔬菜呢?诸位爱卿给我讲讲!”

这帮儒生天天之乎者也,五谷不分,四体不勤,哪里会懂这个。

按说不懂你就说不懂,老实交代,谦虚点。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不是天天在摇头晃脑背诵么,但是真到了用的时候全忘记了。

这帮家伙就开始胡诌了。

有的说是天降瑞兆;

有的说是不祥之兆。

反正五花八门,都是臆测之词,平时造谣传谣惯了,反正张口就来,没一点生活常识。

秦始皇心中暗暗好笑啊,这都是些什么人啊,还大儒,大儒个屁。

争论了半天,最后还是秦始皇出了一个主意,要大家一起实地考察一下。

百闻不如一见么,在这空对空扯淡,不如现场一看。

真正有作为的领导都比较注重实际工作,实践出真知么。(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20 08:03:24 +0800 CST  
于是,这些当了郎官的儒生就跟着秦始皇去了马谷。

到了马谷,这些儒生好奇啊,一口气跑到了谷中。

果然到处都是新鲜的瓜果蔬菜,啧啧称奇。

正在议论纷纷的时候,山上突然滚落大量石块。

这些儒生估计还以为是山神显灵,要山崩了呢,就赶快往外跑。

但是,进入谷中的地方已经被人用石块封死了。

等他们反应过来知道上当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结果就全部惨死谷中。

秦始皇目的达到,得意洋洋的就回宫了。

这就是历史上流传久远的“马谷坑儒”,也是秦始皇的重大污点之一,当然也是历史悬案。

有人说确实真实发生过,就是秦始皇干得,简直卑鄙无耻,禽兽不如;

有人说显然是子虚乌有,应该是知识分子栽赃陷害的,以报被冷落烧书之仇,英明神武的秦始皇是冤枉的。

究竟有没有发生过呢,莫衷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不过这个”马谷坑儒“的故事,现在的专家普遍认为是后人杜撰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这个故事记载的年代距离秦朝比较久远,前面我们说过该故事最早出于东汉时期的学者卫宏笔下。(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20 10:38:12 +0800 CST  
而在成书较早的《史记》中却没有这个说法,这是不符合常理的。

因为《史记》成书于西汉,那是个反秦、非秦最严重的时代。

试想,坑杀咸阳儒生的故事都讲了,却没讲这个影响面更大”马谷坑儒“,显然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另外整个故事情节牵强附会,也不符合秦始皇的性格特点。

因为秦始皇杀人从不偷偷摸摸的,也就是说他喜欢玩阳某,不玩阴谋,所以没必要绕这么大一个圈子。

好吧,针对这个事件,我就简单这样推理一下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查阅资料推理论证提出自己的观点。

那么秦始皇对读书人如此刻薄寡恩,对普通老百姓又如何呢?(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20 11:20:21 +0800 CST  
《从秦朝说起,到清朝结束》之秦朝 (30)封倮誉清

秦始皇对读书人不待见,已经是家喻户晓。

其实普通老百姓当时过的也不是很舒坦。

一方面,秦法严酷,这个众所周知。

另一方面,秦朝徭役繁重,前面说过筑长城,修道路,建宫殿,造陵墓可以说都是开天辟地的大工程,徭役可想而知。(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20 13:35:30 +0800 CST  
先说说什么是封倮。

倮是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生活在秦朝时候的领地乌氏县。

这个地方主要生活了一些游牧民族,现在应该位于甘肃省泾川县境内。

为了便于述说,我姑且称这个人叫乌氏倮吧。

乌氏倮擅长家庭养殖,平时家里养了很多牛啊,羊啊的。

其实这在游牧民族家庭不算什么稀奇事。

不过这个乌氏倮却不是一个普通的养殖户。(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20 14:37:35 +0800 CST  
我们都知道,一般搞家庭养殖肯定是把牛羊卖掉换点钱。

最多搞点副产品,卖点牛奶,牛肉干什么的就很了不起了。

这充其量是个辛苦钱,想发财很难。

但乌氏倮没有只是这样干,而是搞起了进出口贸易的生意。

你可能会奇怪,这是现代人的玩法,那个时候怎么会玩这一套啊?

他究竟是怎么搞得呢?

其实乌氏倮的套路也很简单。

他先把家里的牛羊卖掉换取很多丝绸锦缎,然后再将这些丝绸锦缎拿到国外,卖给当地的游牧民族。

大家都知道,这种丝绸锦缎是汉民族的特产,游牧民族的人特别稀罕这玩意儿。(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20 14:54:48 +0800 CST  
有一次,他把这些丝绸锦缎拉到附近的游牧民族国家西戎去卖。

这里人平常穿的都是牛皮大衣,羊皮大衣的皮毛制品,

当然现在皮毛制品是非常昂贵的,更是女人的最爱。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说的就是让大家少消费毛皮,因为野生动物越来越少。

不过在秦朝那会儿对于这些游牧民族来说就稀松平常了,因为到处都是牛羊。

他们看到乌氏倮的丝绸锦缎花花绿绿,柔软细腻非常稀罕。

见到这么稀罕的东西当然要先给大王说一声了,看看这到哪里都是老大最金贵。(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20 15:56:59 +0800 CST  
戎王知道后就让人把乌氏倮叫过来。

戎王虽然贵为大王,但是他也很少见过这玩意儿,只知道这是汉族达官贵人最喜欢用的。

他拿在手里反复摩挲,爱不释手,估计心里在想着拿这么好的丝绸锦缎去讨好哪个女人呢。

乌氏倮也非常灵光,看透了戎王的心思,心想在人家一亩三分地还不得讨好一下人家老大啊,以后生意也好做么。(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20 17:32:01 +0800 CST  
于是他就主动在货堆里挑出一些上等的丝绸双手捧给戎王说:

“大王,您是高贵之人,只有您才能配的上拥有这些绫罗绸缎。这些上等制品是小人送给您的。”

戎王一听非常高兴,但自己是大王么,总不能占人家小老百姓的便宜啊。

于是就不好意思的说:

“你一个做小买卖的,长途跋涉,很不容易,我岂能占你便宜。不过我们这里不像你们秦朝那样流行金银财宝。这样好了,我拿牛羊换你的丝绸,你看如何?”

乌氏倮本来也是放牛羊的出身,就欣然答应了。(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20 19:14:46 +0800 CST  
当然,戎王也不知道这些丝绸锦缎到底值多少钱,给少了也怕丢份。

于是他就用十倍于这些丝绸锦缎价值的牛羊和乌氏倮进行交换。

乌氏倮喜出望外,心想这次老子要发财了,“钱就是王八蛋,有钱不赚是混蛋”,就爽快答应。

就这样,买卖成交,乌氏倮赶着这些牛羊回了国。

以后如法炮制,反复搞了几次,乌氏倮就赚取了第一桶金,很快就富甲一方。

家庭养殖已经无法满足他现在的产能了,牛羊实在太多了。

于是,他就承包了几座山,在山上面搞养殖。

白天把牛羊赶到山谷里放养,晚上再赶进圈里,既能解决养殖的规模问题,也能防盗。

人家的牛羊是按头计算,乌氏倮家的牛羊多的不计其数,只好按山头计算。

你想想这该多大规模。(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20 19:15:59 +0800 CST  
在当时这么大规模的养殖业肯定是要名扬全国了。

这事就传到秦始皇那里。

秦始皇认为这是劳动致富,靠辛苦养殖合法赚钱,要作为典型树立起来,以鼓励全国人民靠劳动致富。

你可能会问,这不是靠做生意做买卖富起来的么?这在秦朝应该属于低贱行业啊?

是啊,不过谁又知道他是靠这个赚取的第一桶金呢?

那个时候消息闭塞,大部分人只知道他是个养殖户。

又加上地方官也希望在自己的管辖地域内树立个典型啊,所以层层上报就变成了劳动致富。(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20 19:33:04 +0800 CST  
另外这个乌氏倮是赚取的国外人的钱,属于赚取外汇。

即便秦始皇知道了应该也会鼓励的。

于是秦始皇就非常看重这个人。

后来,他干脆把乌氏倮请到朝内与大臣们并列,并按时和大臣一样过来朝拜,受到极大的礼遇和荣耀。

好了,这个故事就算说完了。

那我们再继续说说另外一个故事,就是“誉清”。

“清”也是一个人名字,不过是个女人的名字。

这个女人可了不起了,非常传奇,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首富。(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20 21:43:03 +0800 CST  
她很早死了老公,无儿无女,人称寡妇清,生活在巴郡枳县,也就是现在重庆市武隆县土坎镇。

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但是寡妇清却很守妇道。

她既没有改嫁,也没有和野男人眉来眼去偷偷摸摸,而是通过自己家祖传的丹砂冶炼技术发家致富。

丹砂冶炼技术当时属于高端制造业,一般人玩不了。

当时秦始皇修建的骊山陵墓里需要大量水银,就是丹砂里提炼出来的。

寡妇清家的丹砂那是主要供应给政府的,想想这得多赚钱。(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20 21:44:13 +0800 CST  

楼主:历史不是僵尸

字数:105795

发表时间:2016-08-24 02:0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02 20:06:48 +0800 CST

评论数:213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