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房地产的第二只靴子到了该落下的时间了

评论:强制租售空置房于法无凭
东方早报作者:傅蔚冈2011/3/11 2:22:00
(作者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
建议上海监管部门查查,所料不差的话这哥们应该不止一套房,呵呵~开个玩笑。
于法无凭?法律是用来干什么的?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正在开两会么,讨论讨论搞出来就是了。
今天闲来无事,从南浦大桥走到人民广场然后又从人民广场溜达到徐家汇。作者文章里面说的群租和群居的问题,确实在上海的比较老的小区和成熟的小区确实很严重,但是作者却完全忽略了新建的很多小区里面房产大量空置的现实。一边是成熟小区里面的拥挤不堪、熙熙攘攘;一边是新建小区的黑灯瞎火、门可罗雀!为什么不见保障房?作者如果不再整天对着数据二是出门到处转转就不会问这么幼稚的问题了:现在房子本就富余了,之所以表面上看起来紧缺是因为一来dfzf和kfs合谋起来,建成的多入市的少而已,二来参与炒作的房屋大部分没有参与到居住市场上来,而这两种房子占了现行市场上房产的大多数,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市场需求是50套,kfs生产了100套出来,但是k贪官、kfs、炒家抢占了80套捂在手里,留下20套进入市面上疯狂炒作,市场看起来肯定还是紧缺的,但是仔细思考一下,市场真的紧缺吗?
楼主 无聊的小号  发布于 2011-03-13 02:26:02 +0800 CST  
昨晚太累了,说的话难免有失偏颇。因为我昨晚散步的过程中注意力主要放在道路两旁的商业上。
仔细想来,我走过的那些路的小区除了特别新的(估计是刚开盘或者是还没有开盘),其他的空置率都不是很高,或者很难说有空置的现象存在。当然,因为我散步的范围属于市区,郊区的总体情况怎么样还不太了解,所以暂时不发表言论。不过从这段时间了解的状况来看在郊区小镇上的小区情况我感觉要明显好于小镇边缘的小区。
楼主 无聊的小号  发布于 2011-03-13 11:32:14 +0800 CST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上海这边新建小区附近的商业地段普遍不足或者说商业设施规划不太好,普遍感觉商业气氛远不如市区。这可能是长三角地区的通病,因为记得前两年偶然路过苏州高新区的一个新建小区,偌大一个小区周围竟然连一个小超市也没有看到。
楼主 无聊的小号  发布于 2011-03-13 11:38:57 +0800 CST  
我们知道房地产的金融属性主要是靠他的抵押品属性来实现了。或许,现在到了银行体系彻查房地产抵押状况的时候了。
对于zy和df
税收的分歧,我们可以通过原来不变,但是以后将第三产业的税收全部留给地方来实现。一来这样解决了地方的财政问题,二来这也可以大力提高地方对于发展第三产业的积极性,第三,第三产业也是后面利用房地产崩盘来实现经济转型的方向。崩盘之后大量剩余的低廉的房地产正好可以用来聚集大量的人群,而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是第三产业需求量大的地方。
当然,你会说银行很难对于房地产抵押做实质的动作,因为他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我这里之所以现在提这个,是因为我想告诉银行业的主管们一个提醒。从次贷危机中我们看到,危机中不只是次贷才有风险的,随着房地产的进一步下调,以前的优贷也会有变成次贷的可能性。不要奢望zf会拯救所有的银行,这个是不现实的,也不要奢望zf会拯救需要拯救的银行的所有坏账,这也是不现实的。zy救除了那几家其他的就不要想了,可我们知道现在的银行和dfzf的关系走得很近,dfzf肯定也会参与进来,这个时候问题就出来了,dfzf可是有选择的,到时候肯定会出现很多银行需要救助,房地产在未来一段时间很肯会低迷,所以你猜他会救助住房贷款少的呢?还是救助住房贷款多的?
楼主 无聊的小号  发布于 2011-03-21 22:47:08 +0800 CST  
多城市公布房价调控目标 涨幅10%左右
http://finance.sina.com.cn/g/20110324/15469587759.shtml
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10%,那就这样吧,公布的这几个城市今年的房价跌幅就定在10%以上,低于这个幅度的城市一把手就自己辞职/退休回家养老。正好也要换届了嘛,这样正好给有能力的兄弟腾出位置来
楼主 无聊的小号  发布于 2011-03-24 23:07:10 +0800 CST  
如果这都做不了的话那参与调控的兄弟们都洗洗回家睡觉吧。忙了这么几年了,看来我们不是做这个事情的合适人选,与其被人骂,不如早点腾位置给别人,一来落个让贤的好名声,下来之后还能有事没事骂骂他们撒撒气;二来现在宏观经济已经快到了将崩未崩的阶段,再呆下去可就是想退也退步出来了。呵呵~
楼主 无聊的小号  发布于 2011-03-24 23:24:54 +0800 CST  
算了。鉴于国内的现状,只撤一个一把估计作用不好,干脆副市长以上的全换了得了,否则新上任的也可能被架空
楼主 无聊的小号  发布于 2011-03-24 23:45:14 +0800 CST  
人民币急升之谜:主动升值应对输入性通胀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10325/23179596269.shtml
。。。。。。。。。。。。。。。。。。。。。。。。。。。。。。。。。。。。
看来,我们的为后事准备准备了,也就是我们很可能会面临今年经济硬着路。我们现在正在复制日本的结局,当然从历史来看,应该只会比他们的下场更惨,并且看不到有什么改善的希望和迹象:人民币在快速升值到顶之前房价仍在上升。书生最大的好处是仁政,这样的人最大的坏处是心太软,该狠的时候心不够狠,一如当年的咸丰。这种人在安稳的环境下守成可以,在现代这种危机四伏的丛林环境里面这样的人领导的国家只有被宰的份。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房地产市场实行的是列币驱逐良币,也就是顶风作案让房价继续上升的最后都赢了,这样的过程给了现在很多城市的领导人一个很大的错觉,顶风才是正确的,而且现在这样认为的人占了国内城市的大多数,这样的羊群局面下不下狠手怎么可能镇得住局面!这样下去zy还有什么狗屁威信可言?zy可以放权,可怎么能放的这么彻底?糊涂!万一这时候外敌入侵(想想现在的利比亚!),zyzf一家家跟国内各个省市谈判对军队支持的问题,军队怎么跟人家打?中国城市何其多?等这一家家谈判谈下来黄花菜都凉了。可没有地方的支持军队打个屁啊!


楼主 无聊的小号  发布于 2011-03-26 12:51:38 +0800 CST  
有点偏激了~实际情况应该没有这么恶劣的。
楼主 无聊的小号  发布于 2011-03-26 13:21:34 +0800 CST  
现行的政策还是可以的,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楼主 无聊的小号  发布于 2011-03-26 13:35:05 +0800 CST  
呵呵~可能就是因为上面说了不该说的话,今天遭报应了。不过当初回来决定参加这场调控的时候就考虑过会出现这种情况的,经济好了,好处没我的,出了问题,我铁定被人暗算。

话说回来了,这应该是有人想要我闭嘴了。呵呵~话说回来,真要是这样的话我就真撤了。屁股擦到现在这个份上差不多了吧。虽说善始善终,可是就像狼图腾里面的打狼,围栏我修好了,狼也引到圈里了,这接下来的仗我就不参加了吧?我是一个做战略的,战术这一块我还真不太熟悉,说错在所难免,比如上面那几段,万一因为我的错误导致了失败的结果我就万死莫辞了。

之所以说上面这段话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怀疑被人盯上了,这样的话未来一段时间内不排除我在被人胁迫的情况下说出不该说的话,那样的话很可能会造成这次的调控功亏一篑,这样无论对于谁来讲都是一个很难接受的结果。再说该说的该做的我的那一份都做完了,只要按照现在的战略执行下去未来一年内房地产就会下来,而宏观经济也会调整到相对理想的状态。

这次经济危机我开的药方有两个,一个是电动汽车,太阳能和核电都是由它引申的,当然了个人认为电动车行业若是发展不起来,太阳能发电和核能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和市场,另外电动汽车发展起来的话我们就会得到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地位,这也造成了电动汽车会得到美国相当的“照顾”,因为由于世界上大多数的石油资源掌握在美国手里,所以美国不存在发展电动汽车的动力,而由于全球石油的消耗基本上都会给美国交税,所以美国会想方设法阻碍电动汽车的发展,所以这个需要我们特别留意(比如从巴菲特入股后比亚迪这两年的发展)。另外一个是信息技术里面的3D,在现在平面技术需求已经接近饱和的情况下3D技术的发展会带来新的带宽的需求(基础电信),带来新的中间市场需求(制造3d视频),带来新的消费终端需求(以前的电子设备都不能用,要看3D只能买新的),而大带宽的普及又会制造额外的网络需求(比如现在炒得很热的云技术)。这两样发展起来应该可以引领未来十几年的发展。


就写到这儿吧。就此废楼。谢谢各位到此一游。愿我们的祖国可以修过这一劫,到达他在世界上应该处于的位置。
楼主 无聊的小号  发布于 2011-03-27 00:49:50 +0800 CST  
sorry,话没说完,还要加上几句。呵呵~
上面的只是针对于国内的情况,自家的事,想办法解决乃分内之事,给不给钱都得做。

前段时间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期间一个朋友说了这么句话:若是从**(名字我不记得了)电视剧里的角色来看,你肯定是汉奸!多年的辛苦换来这么句评价,小号为此十分受伤。算啦,既然这么卖命都被人当做汉奸,那就做一次汉奸看他们再怎么说。美国现在的情况其实也是有解的,不过就要MD花钱来买了。不多5000万美元吧,要现金哦。呵呵~需要的话就和我联系。记得不要学花旗,那帮家伙~想当年我把他从分拆破产的境地拉出来,得到的竟然是华丽丽的一句:来我们银行存款吧,我们帮你赚钱,不过,存款的额度是30万起哦。什么?没钱?那对不起哦,俺是无能为力了。靠~小号一介穷酸书生,往哪儿给你弄那么多钱去?不感恩也就算了,还出来埋汰人就是你的不对了吧。以后有需要,小号第一个建议把你给拆了!呵呵~题外话。
楼主 无聊的小号  发布于 2011-03-27 01:27:50 +0800 CST  
反贪进行到了现在,效果不是很理想.看来由于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给大家的教训比较深刻,但是这样的结果造成我们现在房地产的坏账窟窿没办法做平。
或许,我们接下来可以把房地产的坏账做平的牺牲者名单里面加上这群人:

"这些是已经获得成功的人士,他们正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一掷千金,投资当地房地产。许多人觉得在海外炫耀财富和享受退休生活更为安全"

他们既然不喜欢他们自己的国家,我们又何必在意他们呢?所以,接下来我们的政策是想办法干掉他们,逼他们离开国内,然后把他们的资产充公:他们的资产应该有房产和其他资产两类,房产的话我们直接充公然后作为保障房,而其他类的资产我们可以通过做账的方式收归国有,然后变现用来充实房地产的坏账。
。。。。。。。。。。。。。。。。。。。。。。。。。。
中国经济面临三十年来的第一道劫
http://www.forbeschina.com/investment/review/201107/0010523_2.shtml
楼主 无聊的小号  发布于 2011-07-09 12:16:34 +0800 CST  
呵呵~我这计划的总算没白计划。看来项目实施进度方面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
央企密集出货 调头暗示楼市转向
http://finance.sina.com.cn/g/20110917/000910495121.shtml
楼主 无聊的小号  发布于 2011-09-18 10:40:02 +0800 CST  
这个,或许可以为接下来国内地方债务的处理提供以下参考:
华尔街日报:欧债危机应借鉴美国和巴西教训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9日 11:59 新浪财经
导读:《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戴维-韦塞尔(David Wessel)8月18日撰文称,虽然欧洲以自己的辉煌历史为傲,但她也应借鉴一下美国和巴西的历史经验。这两国的历史证明,中央政府通过重组地方政府债务能加强各州财政自律,并增强中央政府权力。欧洲真正的症结在于政治方面:缺乏发挥作用的中央政府和有勇有谋的领导人。

以下即韦塞尔的评论文章全文:

欧洲人有时似乎让人觉得他们自己的历史才重要:古希腊、古罗马、一战后的和平时期、二战浩劫之后的经济复苏、柏林墙的倒下以及今日德国的出口繁荣。

但今日的欧洲或许可向大洋彼岸——18世纪的美国和20世纪的巴西借鉴历史经验教训。

最近几个月来,欧洲一直为一名经济观察家所归纳的三个“不”字所掣肘:

1.不贬值:即指无论是希腊还是葡萄牙都不能退出欧元,而他们让自身货币贬值就有望重获竞争力。

2.不违约:即指国债持有人必须获得全额偿付。

3.不转移支付:即指德国和法国等富裕国家的纳税人不会救助南欧地区挥霍浪费的人。

过去几周内,欧洲在第一项和第二项原则上做出妥协,以保护第一项,因为如果欧元区有任何一个国家退出欧元,欧洲的一体化试验将陷入岌岌可危境地。货币联盟是欧洲各经济体和欧洲央行之间最牢固的纽带。

但欧元区共享一种货币和一个央行,同时各国遵循基本独立的财政政策,这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已变得日益突出。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和1995-2002年时任巴西总统的卡多佐(Fernando Henrique Cardoso)均清楚了解这一点。

欧洲需借鉴的历史教训

1790年,美国政府欠债5400万美元,13个州政府又欠债2500万美元,这些债务加起来相当于美国GDP的42%。当时的美财长汉密尔顿提出,联邦政府承担各州的独立战争债务。他认为,这项健全公正的举措将有助于形成有序、稳定和令人满意的国家财政安排。

当时麦迪逊(James Madison)和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提出反对意见,其中一个问题是他们所在的弗吉尼亚州比其他州偿还了更多债务。但麦迪逊和杰斐逊提出了一项妥协条件,即汉密尔顿同意将美国的资本从他的故乡纽约州转移至华盛顿。结果造就了一个势力强大的中央政府,诞生了世界最大的债券市场,美国也有了良好的信用足以融资从法国手中买下路易斯安那州。
而在200年后,巴西由于遭受墨西哥、阿根廷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而面临财政困境:各州政府的负债总额远高于用于偿债的财税收入。据200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两位经济学家的描述称,巴西联邦政府开始相信,它需要在各州的财政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以防止系统性危机爆发。巴西总统卡多佐花费五年时间与各州和市政府达成了协议,但最终由巴西政府为地方政府提供了融资支持,作为各州改革会计、开支和税务制度的交换。此次改革帮助巴西比其他许多国家更好地抵御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

在上述两个案例中,中央政府均通过重组州政府债务来加强各州的财政自律,并增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对欧洲而言,维持货币同盟的代价将是要求更苛刻的财政同盟。最终,资金将以直接方式或通过富国向弱国的救助方式从强国流向弱国。成员国的财政自主权也将受到制约。

欧洲人并非不明白上述道理。《华尔街日报》的记者今年报道称,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阅读彻诺(Ron Chernow)所撰的汉密尔顿传记。

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科奇正在讨论建立一个更强大欧洲中心的必要性,但他们不会很快考虑欧元区共同债券或其他类似政策。

虽然欧洲存在种种问题,但她却有一个优势。摩根大通经济学家最近在报告中指出,欧洲的总体财政状况看起来不错。欧元区国家的公共债务相当于GDP的85%。整体而言,欧元区剔除利息的预算盈余相当于GDP的3.2%,远好于美国和英国的财政状况。

显然,欧洲问题的症结在于政治方面。与上文提到的美国和巴西情况不同的是,欧洲没有一个发挥作用的中央政府,而欧洲各国也没打算成立一个中央政府。

此外,欧洲还缺少另一个重要因素──像汉密尔顿和卡多佐这样有勇有谋的21世纪领导人。
楼主 无聊的小号  发布于 2011-09-18 11:32:08 +0800 CST  
任何事情都是头尾最难,不知道温能不能挺过这一波(被“人”谩骂/到处有人求情放水,国内恐怖活动急速上扬(最近各地貌似都不是很“太平”)),坚持过了,处理好了(不是全部撒手不管,保住需要保住的几个行业,不要被人在吹捧和棒杀中莫名其妙的就被人干掉了手里的底牌还不自知,还有怎么保,这是关键),海阔天空,青史留名;过不去,咱不说遗臭万年不过下场可能也差不多

楼主 无聊的小号  发布于 2011-09-28 23:20:06 +0800 CST  
本次经济危机解决问题按照本来的思路是通过中国的通货膨胀来提高中国民众在国际上的购买力,中国购买力的提高就会从欧美国家购买更多的商品,一来从而实现世界资金的回流,二来这样欧美各国工商业体系的重新建立就会有效减少失业率。但是当年我的通货膨胀是解决本次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被人误读为欧美国家也可以用或者是觉得中国通过给自己国民印钱来购买本国商品自己吃亏,欧美国家也纷纷拿来用(美国的QE2,欧洲的通货膨胀),这样大家都货币超发的结果在国际贸易的宏观经济层面上就是等于大家的货币都没有超发,从而国际贸易结构这几年并没有大的改变,还是中国制造,全世界消费,货币单向流动(欧美->中国)。但是货币超发的附带效应已经开始出现,中国国内居高不下的房价导致下一步的货币超发基本不可能(再来通货膨胀就会面临失控)。而中国现在的局面之所以比欧美好的原因是中国的的货币超发尽可能的到了民众的手中(强制性的最低工资上调,大规模的基建和新兴产业投资吸收了传统部门大规模倒闭潮带来的失业大军),但是问题就是大量的货币被储存在房地产行业当中,所以中国的房地产的问题其实不是高房价,而是交易量带来的货币投放,美国人的问题是他们的QE2大部分并没有留在国内,小部分成为了大量公司的现金储备,真正增加美国国内市场流动性的资金量太小,整个市场应该还处于半紧缩状态,以至于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工作岗位的提升;欧洲由于没有统一的zf来协调,他的麻烦最大(有钱的国家太有钱--如德国,没钱的国家连债都借不到-如希腊)。
综上,下一步解决全球国际贸易失衡有相当大的难度
楼主 无聊的小号  发布于 2011-10-16 13:20:21 +0800 CST  
sorry,我上面的关于“但是问题就是大量的货币被储存在房地产行业当中,所以中国的房地产的问题其实不是高房价,而是交易量带来的货币投放”是错误的。
楼主 无聊的小号  发布于 2011-10-17 21:15:12 +0800 CST  

@柔荑初握
作者:柔荑初握 回复日期:2011-10-16 13:38:58  回复

@无聊的小号 2010-05-13 09:45:32
作者:lurilee 回复日期:2010-05-13 09:26:58

不要拿权贵们的智商开玩笑,高估他们的智商就是羞辱他们!
。。。。。。。。。。
对于问题,尤其是关系到你我未来命运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找到解决办法,而不是互相谩骂和独善其身。你说是高估了权贵们的智商,理由呢?这次房改肯定有问题存在,话说回来没有问题的改革存在吗?现在已经有人提到陈毅当年解决上海通货膨胀的.....
-----------------------------
未尝不可啊
。。。。。。。。。。。。。。。。。。。。。。。
代价很大的。。。
楼主 无聊的小号  发布于 2011-10-17 21:20:08 +0800 CST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需要美国人反思,和中国类似,美国有太阳能,有电动车,有3d,有高速通信网络,有云计算,没有高铁但是有飞机,除了大规模的基建和高铁之外还有这么多新兴的产业,这些产业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是需要很多人的,但是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人没有工作?那么多的补贴里面是不是也有金融业出现的现象:被人发奖进了?
楼主 无聊的小号  发布于 2011-10-17 21:38:50 +0800 CST  

楼主:无聊的小号

字数:615

发表时间:2010-05-09 11:0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9-16 13:08:04 +0800 CST

评论数:1955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