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大唐-李世民和他的子孙们的欲望唐朝(第一部已出版,第四部连载中)

沈浩波《一把好乳》


她一上车/我就盯住她了/胸脯高耸/屁股隆起/真是让人/垂涎欲滴/我盯住她的胸/死死盯住/那鼓胀的胸啊/我要能把它看穿就好了/她终于被我看得/不自在了/将身边的小女儿/一把抱到胸前/正好挡住我的视线/嗨,我说女人/你别以为这样/我就会收回目光/我仍然死死盯着/这回盯住的/是她女儿/那张俏俏的小脸/嗨,我说女人/别看你的女儿/现在一脸天真无邪/长大之后/肯定也是/一把好乳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28 15:18:22 +0800 CST  
韩寒:坚决支持诗人把流氓耍成一种流派

我觉得他的诗写的不错,反正横着这么写肯定不行,一竖,成了艺术。只差一口气就是行为艺术了。说着说着我有点崇拜他了,他直抒胸臆,用他的诗歌来说明了男诗人基本都是流氓这个古今一样的定理。咱们普通人耍流氓肯定是不行的,但诗人,硬是把流氓耍成一种流派,使委琐成为一种伟大。诗人这称号太厉害了。我也要。沈诗人的一首诗歌,让我倾倒。我知道你喜欢改,我看见的是原始版本,落笔无悔你可不准再改唷。还有没有别的诗人写诗的,现代诗人全来吧,我可是生要见人,死要见诗的。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28 15:25:54 +0800 CST  
兄弟般们,俺网名的出处(美吗)


---------------------------------------
---------------------------------------



鼎湖山听泉

作者 谢大光

江轮夹着细雨,送我到肇庆。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赶到鼎湖山时,已近黄昏。雨倒是歇住了,雾漫得更开。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眼不见,耳则愈灵。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身不由己,循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幽,已入山中。
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钟声来自半山上的庆云寺。寺院依山而造,嵌于千峰碧翠之中。由补山亭登四百余阶,即可达。庆云寺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寺内现存一口“千人锅”,直径近2米,可容1 100升,颇为引人注目。古刹 当年的盛况,于此可见一斑。
晚饭后,绕寺前庭园漫步。园中繁花似锦,蜂蝶翩飞,生意盎然,与大殿上的肃穆气氛迥然相异。花丛中,两棵高大的古树,枝繁叶茂,绿阴如盖 ,根部护以石栏,显得与众不同。原来,这是两百多年前,引自锡兰国(今名斯里兰卡)的两棵菩提树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得道于菩提树下,因而,佛门视菩提为圣树,自然受到特殊的礼遇。其实,菩提本身并没有什么高贵之处,将其置于鼎湖山万木丛中,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分辨得出。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 。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 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 、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 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28 15:37:11 +0800 CST  
入选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啊.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28 15:43:17 +0800 CST  
作者:二十七颗牙 回复日期:2009-03-28 08:23:11
火花四溅啊。
---------------------------

兄弟是体育迷啊?怪不得那么多牙,咬得姚明也软了吧?

我搞体育新闻呵.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28 15:55:15 +0800 CST  
者:月华罗之夜 回复日期:2009-03-28 16:07:21
甚至于李世民曾惊为天人的最终考古结果高达1.90米的高妹老婆韦妃(身高可和姚明曾经的绯闻女友有一拼),据说此女也是国色天香绝代佳人的胚子,不然绕香缠玉的李世民也不会娶这样的一个寡妇回来。
————————————————
楼主兄,韦贵妃身高1米69不是1米9,已经证实了1米9是属于讹传了,呵呵~~~
关于小李女人的说法,主结构上比较同意楼主的分析,细节部分(也就是长孙徐惠除外),则比较同意宇治桥姬的分析了。
可能男生看后宫和女生不同,并且比较直白地说一句,感觉楼兄似乎受网上的一些二手资料影响较深。

若有冒犯,还请谅解了:)

-------------------------------
哇,美女接踵而来,居然还心照不宣地没有预先通知而结成了红粉兵团,怕怕.

你没冒犯我,这个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小李的女人就有点不肯定),而对你的参与讨论我非常高兴,非常感激,所以谅解一说暂不成立.

我得承认,由于是写小李的女人,又由于史料很缺(如果看历史牛书的诸帝女传来写的话,那么就别想写了,因为那些封建史官总是在紧要关头语焉不详而且是板起面孔记载的,没有太多的趣味性,网友肯定不感冒),所以应该是综合了很多网上的东西以及史料的有趣部分来写出(不过已经加上了俺的主体创意和语言叙述),所以应该说有的说法是不太准确的,甚至如你所说的以讹传讹,不好意思,又道歉一回,唉,不过感觉这样写很新颖很地道,反正我不是写学术著作或教科书,不想那么来个所谓的"严谨",正史没有野史上, 甚至加上自己的一点好恶,就这么简单.

当然,谢你对我主体结构的肯定,这就很好了,THANK YOU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28 16:34:46 +0800 CST  
作者:偶盘 回复日期:2009-03-28 11:06:46
分页了,开香槟,庆祝一下
-------------------------------
离开香槟还早,兄弟悠着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28 16:46:59 +0800 CST  
第117章 李世民女人大PK(续一)

其实以古人的观念来说,儿子要比老婆重要得多(兄弟如手足,老婆如衣服,儿子是命根子啊,传宗接代最能重要的工具
----------------------------------------
这一章应该是118章(续二),越写越乌龙了,哈

"传宗接代最能重要的工具""能"字是多出的,呀,该休息了

体力透支啊,也不知图啥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28 17:02:45 +0800 CST  
3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28 17:20:13 +0800 CST  
k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28 17:41:20 +0800 CST  
3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28 18:08:20 +0800 CST  
up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28 18:41:37 +0800 CST  
者:二十七颗牙 回复日期:2009-03-28 19:02:10
我并不是健全的人啊,我比常人少长1到5颗牙。
不讨论牙多牙少了,看帖,呵呵。

-----------------------
呵呵,有趣的牙,在你的强烈要求下,咱们就不讨论了.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28 19:41:05 +0800 CST  
kkkkkkkk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28 19:57:32 +0800 CST  
333333333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28 20:22:13 +0800 CST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唐朝-张祜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28 20:43:13 +0800 CST  
3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28 21:02:02 +0800 CST  
作者:继续吵吧 回复日期:2009-03-28 21:14:24


发现有唐史高手来过了,那我就不在现眼了哈!

--------------------------------
呵呵,怕了?还大男人呢?看来你要改名,就叫"不要吵了".

大家在讨论而已,这有什么?反正谁也不能宣称自己完全正确掌握了历史,都是摆事实讲道理,甚至也只能认为是一家之言,谁怕谁呀?

好像国学大师钱穆也曾闹历史笑话,考证出孙武和孙膑是同一个人(下章会说说到),这些都是小儿科嘛!

只要是理性讨论,就比谁对谁错有价值,所以谁也不要拍胸脯轻率地说他全部掌握了历史真相,那样大概也就是要给人看笑话.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28 21:37:42 +0800 CST  
经营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28 21:52:47 +0800 CST  
ding
楼主 鼎湖听泉  发布于 2009-03-28 22:05:09 +0800 CST  

楼主:鼎湖听泉

字数:2558387

发表时间:2009-01-08 04:1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3-13 21:53:03 +0800 CST

评论数:5378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