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民国政治史(续帖)

现在谁要说打到贪官,分好土地,一样有很人多跟上造反



饭都吃不起了,闹还有活路,当个P民是连活路都没有
===============================================================
和谐,和谐,不要那么反动。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6-14 15:10:48 +0800 CST  
蒋介石下野

乍看起来老蒋的下野好像有些突兀,事实上又不尽然,虽说老蒋打出了反共的旗号后声威隆盛,但是老蒋所倚仗的政治牌也不过仅仅是反共而已,等到大家都和共产党划清界限了,就得开始算算内部的账了,比如说汪精卫和蒋介石之间的账,比如老蒋在南京另立中央的账。

自从中山舰事变之后,蒋汪二人的矛盾算是公开化了,原本两个人还在刺廖案和处理西山会议派时有过亲密合作,但是自从胡汉民和许崇智加上一帮元老纷纷被驱逐出国民党中央后,蒋汪二人之间就势必有场争斗——一山不容二虎,这是亘古不变的政治法则。蒋介石有黄埔,汪精卫背后是左派,中共和苏联,但是经过中山舰事件那么一折腾,问题就出现了,原本汪精卫以为肯定站在自己一边的苏联居然胳膊肘往外拐,要求对蒋介石保持克制,这下汪精卫可算惨了,倒蒋没成,反被老蒋逼出了国。从此之后,看起来汪精卫一直都处于下风,直到他回到武汉,也是被老蒋牵着鼻子走,处境殊为不堪,最困难的时候西有四川刘湘杨森叫嚣进攻,北有冯玉祥委身老蒋——虽然冯氏不愿攻打武汉,东有蒋介石虎视眈眈,而内部更是时有军人反水,一个字,难呐。但是自从汪精卫拿到苏联顾问鲁易的那份著名电报之后,事情就开始出现了微妙的转机,汪精卫可以打着孙中山旗号反共——这就比单纯反共的老蒋来的漂亮,等到汪精卫完成了分共之后,他终于又成了国民党主流,还魂了。

既然双方都分了共,那武汉和南京就不免有谁是正统的争端,定都武汉是通过了正规决议的,具有合法性,而老蒋的南京政府呢?说难听点,那叫僭越。因此,即便南京因为最早分共而鼎盛一时,但是说到底,这个政府也是小娘养的,就算请来了胡汉民撑门面也没用。所以说在如今的情势下,汪精卫已经在政治上占据了一定的主动——虽然没有实力作为支撑,这种主动也没什么意义——但是如果有了实力做保障,这种主动可能就是决定性的。汪精卫是文人,是政客,当然手里不像老蒋一样有黄埔系军人做后盾,但是汪精卫自己没有,不代表盟友也没有啊,比如说唐生智。唐生智之所以要依附汪精卫,那当然是要开创一番局面,他如今手里有实力,在军界也以保定系领袖自居,所以他是不会愿意屈居老蒋之下的,但是唐生智毕竟在党内是个外来户,因此他要找一个在党内有影响力的,说得上话的人当后台,这么一来,唐生智和汪精卫结盟当然也是顺理成章。唐生智本来只是有和老蒋争雄之心,彼此还尚无私怨,但是老蒋先后策动夏斗寅和何键拆小唐的台,这就让唐生智很不高兴,老子在河南和张作霖打得要死要活,你倒好,搞我的部下放我的冷枪,这口恶气如何咽得下去?所以干脆他和老蒋之间的那层窗户纸也捅破了,双方因为此事正式结下了梁子。

老蒋方面呢?老蒋本来是占据上风的,甚至一度压得汪精卫喘不过气来,但是老蒋的风光都是表面的,因为他能取得那样的成就,与桂系的支持是分不开的,那么桂系是否愿意和老蒋共穿一条裤子呢?当然不可能了,桂系虽然实力有限,但是野心到着实不小,支持老蒋反共只是一时之举,现在共产党也反完了,把人家也逼到穷山恶水里去玩星星之火去了,那么现在,当然就没有继续合作下去的理由了。但是不合作不代表要翻脸啊,桂系的算盘是这样,老蒋如今太火了,如果任由他坐大,那岂不是桂系用自己的力来助老蒋腾达?桂系李宗仁表面宽厚,实际心有城府,而白崇禧更是自命小诸葛,肚子里也都是花花肠子,这样帮别人做嫁衣的事儿是他们干出来的事儿?所以说,此一时彼一时,如果桂系有执掌中央的打算,那就不能让老蒋接着欢实了,接下来要调转枪口,灭灭老蒋的威风。当然了,这也是笔者的私心揣测,李宗仁的回忆录里为自己表白,极言与此事无涉——当然了,这种开脱之辞也未必可信。除了桂系自己的野心外,老蒋对于在东南战事中大显身手的白崇禧颇多猜忌可能也是老蒋和桂系翻脸的重要原因——李宗仁自己的回忆录里对此事大有不平之气,桂系和老蒋恩恩怨怨那么多年,当然谁都想把关系破裂的责任推到别人头上,这也不稀奇。

老蒋自己最近也不是很顺,他这个北伐军大司令半道搞政变差点破坏了国民党内部一致北伐的方略,还算运气的是,张作霖出兵河南,孙传芳在苏北收拾残部准备最后一搏,军事上北洋的压迫让武汉和南京没有兵戎相见,双方约定由武汉方面的唐生智,张发奎进取豫南,而由他自己出兵苏北肃清孙传芳。河南方面呢,因为得到了冯玉祥的支持所以还算顺利,但是徐州方面却是颇多周折,得而复失。老蒋知道要巩固住自己的地位,那徐州的战事一定要搞得妥妥贴贴,刚开始因为余勇可贾,蒋介石还真是很顺利就击退了孙传芳和张宗昌的联军,在6月2日就拿下了徐州,那不是没问题吗?问题大了。

蒋介石只是拿下徐州,并没有对直鲁联军造成实际性杀伤,在军事上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远比攻城略地来的重要,所以说老蒋与其说是得了块地,还不如说是捡了块包袱,孙传芳和张宗昌完全可以退回山东收拾人马杀个回马枪。为什么说徐州是包袱呢?因为唐生智在汪精卫的授意下于屯兵长江,准备进取东南,东征之患再起,老蒋现在倒是变成了夹心饼了。本来蒋介石在拿下徐州后把冯玉祥叫过来开了个会,大概意思就是要冯玉祥攻打武汉,冯玉祥太聪明了,玩借刀杀人?你当老子是傻子?冯玉祥当然没有那么干,他也是喊着反共但却坐看蒋汪之争,况且,中原可乱着呢,张作霖还没搞定,哪有心思管你们之间的破事儿?所以,这次会议虽然老蒋和他的人使劲浑身解数一定要冯玉祥答应,但是老冯一看苗头不对,直接玩了个不辞而别,你们爱咋咋地,别扯上我就行了。这样一来,冯玉祥不搭理老蒋,老蒋本来那就少的可怜的兵力更加捉襟见肘了,既要防备唐生智,还得守徐州,老蒋哪有三头六臂?无奈之下,老蒋只能让倒霉蛋王天培孤守徐州,而自己则调兵布防,准备防止武汉方面的东征,现在徐州不就成了老蒋的包袱了吗?不上不下,憋屈。

王天培确实是倒霉蛋,自己手里就那点人马,怎么可能挡得住孙传芳和张宗昌的联合反扑?王天培是北伐名将,出身贫寒,在军中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干起来的,在北伐中屡建奇勋,最后干到了第十军军长,北伐第三路军总指挥,徐州也是他拿下的。但是在这当口,老蒋将这千钧重担一股脑的全都压在了王天培的肩上,王天培承担的起吗?王天培毫无悬念的丢失了徐州,自己也退往安徽宿州,要说王天培也是,可能是一路上太顺了,轻敌啊,结果呢,惨败。

唐生智东征遭遇挫败,老蒋把主力全都布置抵抗小唐,这如果还守不住,那老蒋以后也没脸在民国军界混了。但是徐州却在这当口丢了,老蒋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暂时击退唐生智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如果被孙传芳搞一下那就坍台了。老蒋挟着击退唐生智的余威,倾兵来攻徐州,老蒋当然是志得意满,觉得孙传芳一看大军合围,还不乖乖的弃城而逃?结果呢,结果是老蒋以为自己太牛逼了,竟然上了敌方诱敌深入的雕虫小技,结果徐州没收回来,自己输得是一塌糊涂。

徐州兵败,老蒋算是颜面扫地,在国民党内部的威信也急转直下,而桂系一看老蒋到了霉,就开始和武汉方面眉来眼去,展开逼宫大戏,所谓盛极必衰,蒋介石这次可算是明白这个道理了。在最倒霉的时刻,桂系反水,武汉进逼,老蒋的日子着实不好过,如坐针毡。桂系算盘打得多聪明,把老蒋一搞下去,自己不就可以控制南京了?然后和上海的西山会议派商量商量,基本上就坐镇中央了,汪精卫呢?强龙不压地头蛇,南京是桂系拿下来的,小汪能奈我何?

老蒋最终万般无奈,在1927年8月13日以兵败为由辞掉了北伐总司令的职务,人生中第一次下野。当然了,老蒋手里握着黄埔系,在下野的时候也对着亲信人等交代了后事,这次下野只不过是避风头,以后机会有的是。关于老蒋下野后干了什么,我们以后再说。现在桂系联合汪精卫赶走了蒋介石,这个合作关系能保持多久呢?这倒确实是个有意思的问题,关于桂系和武汉方面的恩恩怨怨,同志们不要着急,我们留待下文详述。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6-14 20:04:45 +0800 CST  
宁汉沪合流(上)
历史书上的说法是宁汉合流,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是太准确,实际的合流准确的说就是武汉,南京和上海三地国民党的合流,政府有两个,武汉和南京,但是国民党中央却有三个,除了南京,武汉,另一个是上海西山会议派搞的。说起来国民党分裂一开始是因为分共的事,以分共的先后顺序不同形成了三个党中央,两个国民政府,但如今共产党也分完了,看起来原则性的问题也不存在了,当然重新统一就势在必行了。

早在汪精卫公开宣布分共时,几方便展开了磋商,一个政党居然有三个中央,还有两个政府,更要命的是,这时候国民党仅仅只占据了半壁江山,天下未定而内部纷乱不息,这当然不是什么好事。在三方当中,强势的当然是南京和武汉,南京方面有蒋介石的黄埔系,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以及李济深做支撑;而武汉方面则有汪精卫的左派(现在这个左派已经名不副实了),唐生智以及张发奎的武装力量做支撑;而上海方面呢,也就是几个国民党老人,缺乏实力派人物。要说国民党确实乱得可以——谁让他们有孙中山这样喜好投机的前任老大呢?孙中山在位时,几方面还算给点面子,彼此相安无事,等到孙公驾鹤西去,国民党这个大杂烩终于闹翻天了,闹到现在,谁都不鸟谁,谁都以为自己应该是大佬,结果呢,谁都没有当成大佬,搞得国民党内部乌烟瘴气,虽说政争哪都有,但是像当时国民党那样激烈的政争确实也不多见。

这三方里,宁汉是主角,这两个主角之间的矛盾看似是分共的歧见,实际情况其实远比所谓分共来得复杂。蒋介石搞分共,实际上不光只是跟共产党翻了脸,还跟汪精卫为首的所谓左派翻了脸,汪精卫当时虽然刚刚旅欧归国,但是他还是国民党的正牌老大,老蒋在南京另立政府,和武汉公开搞分裂,实际上更多的成分是在向汪精卫这个老对手甩脸子。汪精卫对老蒋赤裸裸的挑衅行为当然是非常不满,在武汉分共之前,老蒋可以说是使劲浑身解数想分化武汉,搞得汪精卫相当的被动,如今缓过劲来的汪兆铭能饶得了蒋中正?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老蒋一得意就忘了形,在徐州一败彻底将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政治就是这样,形势发展瞬息万变,前几天还是老蒋把汪精卫整的要死要活的,而如今汪精卫却让老蒋不得不下野避风头。

当然了,老蒋下野这事不单单是汪精卫搞的,虽然说汪精卫一直在指使唐生智对南京方面进行军事压迫,但是以当时南京的实力,即便老蒋在徐州吃了一亏,也不至于就会被唐生智灭了,老蒋下野的深层原因恐怕也是南京内部有不利于老蒋的空气。而南京内部与老蒋有隙的主要是桂系,话说白崇禧在此次北伐过程中大展拳脚,逢战必克,一时间小诸葛之名威震长江南北,但是白崇禧风光的同时却也戳了老蒋的痛处,李宗仁说老蒋外宽而内忌,这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反正老蒋对非嫡系势力日益做大心里肯定是有疙瘩。其实要说老蒋不是一个嫉贤妒能的人,他在民国能开创出一番局面,自然也有独到之处,蒋介石之所以对白崇禧时时表露出不满,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白崇禧终不为他所用,说到底,白崇禧也是李宗仁的人。桂系可能是民国的各派系中最团结的一股力量了,要说民国中牛逼的派系很多,但是能像桂系那样,主要人物关系一直比较和谐的还真是不多,拆不散,打不烂,这就是看似实力有限的桂系能够一直把影响力维持到民国结束的最根本的原因。虽说当时李宗仁还没有表现出逐鹿天下的姿态,但是老蒋不傻,他知道照此发展,桂系迟早会成为他的主要对手——老蒋的政治敏感性从来都是让人赞叹,可惜的是,凡是老蒋看上的对手,大多都没有能被他最终降服。

不要说老蒋不能容人,只要这个人能为老蒋所用,老蒋肯定能容,黄埔里那么多人都跟老蒋为敌,老蒋都没把他们怎样,实际上,老蒋不但不是个心狠手毒的人,在很多时候都会显出妇人之仁,比如他对黄埔学生过度的宽容。老蒋是爱骂人,但是老蒋为人刀子嘴豆腐心,只要不把他逼急了,他根本就不会杀人,何应钦那么搞他,老蒋不照样用他,甚至到了台湾,也仅仅是夺了他的权而已吗?老蒋的问题不是不能容人,而是过于宽容,这种宽容直接导致了国民党内部乱乱哄哄,直到被共产党轰下台也没有停止内斗,对待政敌下不了狠手,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结果君子不是君子,小人不是小人。

老蒋的这个特点在此次与桂系的摩擦中尽显无遗,跟个长舌妇一样唠唠叨叨,明里暗里都对白崇禧表示了不满,结果呢?结果当然是让桂系认为老蒋要对他们动手了,所以他们直接借着老蒋倒霉的当口先动了手。老蒋那么做有意义吗?难道是在威胁桂系?要么就搞他,不想搞他就不要废话,我都明白的道理,老蒋怎么会不明白呢?老蒋可能是在制造舆论气氛,然后等到时机成熟再下手,但是,政治斗争的事情哪有什么道理可讲,废了就是废了,别人都明白这是因为利益关系,但是老蒋却硬要造势炒作一番,至少我是没弄明白这么干有什么用。蒋介石这个人,有时候做事情确实是不着调,看起来好像心机很深,实际上,老蒋在想什么,估计他的政敌心里都是门儿清,在细节处,老蒋可能有点小手腕,但在整体的把握上,老蒋还是差些火候。看看我们毛主席,人家李立三跟领袖也没什么私人过节,就因为路线问题,就被老毛打入了冷宫,还经常被逼着写检查,这才叫搞政治斗争,要么不搞你,要么就搞死你。老蒋呢?跟桂系斗了几十年,每次都是快要把桂系搞死了,他就收手了,结果桂系缓过劲来继续跟他斗,敢情老蒋是喜欢那么斗来斗去,把桂系斗败了有成就感是怎么着?

当然了,这次老蒋下野,他的头号亲信何应钦也是出力不小,何应钦说起来是老蒋的亲信,实际上翅膀硬了之后跟老蒋基本就没站到一起去过。何应钦从来都没想过要把自己和老蒋绑到一块去,这次他看着老蒋被桂系逼宫,被汪精卫打击,以为老蒋完蛋了,居然和桂系暗通款曲,在关键时刻没有力挺老蒋,促成了老蒋的下野。何应钦和蒋介石的关系真是很有意思,比段祺瑞和徐树铮的关系还有意思,老蒋对何应钦算是仁至义尽,宠信有加,而何应钦呢,每每在关键时刻捅刀子,搞小动作,但是居然老蒋一直都把他引为股肱,想想确实有些不可思议。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6-15 09:26:47 +0800 CST  
宁汉沪合流(下)

扯得有点远了,我们回过头来讲合流的事。合流最大的障碍是汪蒋的意气之争,如今老蒋下野了,这个障碍当然也就不存在了,因此合流之事也算有了实际性进展。为宁汉牵线搭桥的人说来好笑,居然是冯玉祥,可能是冯玉祥刚刚投靠国民党,需要表现自己的决心,所以于此事上颇为用心。南京方面因为蒋介石下台,所以桂系当家作主,李宗仁当仁不让的成了南京的话事人,而上海的西山会议派和宁汉之间因为分共已成当然就没有了原则上的歧见,而武汉方面呢,汪精卫也算出了口恶气,因此合流一事三方有了初步的默契。

看起来合流一事已是水到渠成,但是事情也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因为唐生智对合流一事并不感冒。唐生智投靠汪精卫的目的确实很简单,就是利用汪精卫的政治地位与老蒋分庭抗礼,而汪精卫呢,也不过是利用唐生智的军队和南京对峙,互相利用而已,蒋介石在位之时,双方还算有合作的重心,但是老蒋一下野,双方隐藏着的矛盾立马凸显。唐生智原本就是军阀出身,把地盘看的比什么都重,在他眼里,什么地位荣誉那都是空的,只有地盘是实在的,他对东南的觊觎也非一日,所以对于合流,小唐是不乐意的,这样一来,东征就搁浅了。而汪精卫呢,汪精卫其实想要的很简单,就是党内的地位,这次合流对汪精卫当然也是有利的,在党内能跟汪精卫扳扳腕子的也就是胡汉民,但是如今桂系诚心诚意的合作,胡汉民当然肯定是没戏了,所以一旦合流,汪精卫就又成了统一的国民党的老大。因此,汪精卫和唐生智两个人算盘是不一样的,而唐生智此人出了名的狂,对上司也是出了名的不尊重,当年待他恩重如山的赵恒锡他尚且不顾,何况是汪精卫,所以当李宗仁去庐山和武汉方面通气时,唐生智就对李宗仁表现的非常倨傲,这让李宗仁吃惊不小,不过合流乃是大势所趋,唐生智也阻挡不了。以后我们还会发现,唐生智这个人不单是狂,而且还很阴损,反正一句话,唐生智的人品估计比冯玉祥也强不了哪去,如今他牛逼了,所以军阀习气又露出来了。

虽说合流没了大的意见分歧,但是小问题依然很多,比如桂系力促汪精卫来宁就职,桂系的算盘当然精得很,表面拥立汪精卫,实际则是暗藏机心。同志们,现在南京谁说了算啊?对了,当然是桂系了。所以只要国府在南京,汪精卫这个所谓领袖就是空头皇帝,一切都是桂系说了算,那汪精卫怎么可能还去当个傀儡?汪精卫当时的想法是回他的大本营广州,为什么不是武汉呢?因为汪精卫在武汉已经渐感驾驭不住唐生智了,还是广州好,毕竟在这里人事关系比较熟络。当然了,汪精卫也不好明说,桂系表面上态度恳切,抬手不打笑脸人,汪精卫也没有理由拂了桂系的意,所以啊,只能表面上顺从,暗地里做手脚。另外,此次合流的另一个派系跟汪精卫也素有过节,西山会议派被汪精卫可是没少整,此次合流,他们当然是站到桂系一边,要说当时李宗仁的人缘确实是不错的,西山的元老们看他也很顺眼。这么一来,汪精卫实际上日子不好过呀,唐生智和他渐次离心离德,而宁沪两方也结成了联盟,要想在南京站稳脚跟,不容易。

不管怎么说,合流最终合成了,在9月中旬开了两次会后,选举出了宁汉沪三方共同组成的中央特委会,原本以为宁沪方面怎么也会给点面子的汪精卫这回吃了一大亏,本来以为肯定是他当领袖,结果呢,被西山会议派和桂系联合摆了一道,仅仅当了个中特委的常委,而西山会议派大得其利——看来资历有时候还是相当有用的。这也很正常,桂系在国民党内毕竟是小辈,抬出西山元老们压压场子也属正常,不过这么搞无疑是让领袖欲极强的汪精卫觉得脸面无光。汪精卫当然对这个待遇很不满了,所以这个中特委看起来也是维持不了多长时间的,不把各方利益摆平,国民党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统一——当然了,要把这么多人的利益全部摆平肯定是不现实的,所以国民党内部还得接着斗。汪精卫原本信心满满,以为领袖之位非他莫属,结果桂系和西山会议派仅仅给了个空衔,这种合作当然是不可能继续的,因此,刚刚合流,马上就要面临着分裂,内斗继续。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6-15 14:59:29 +0800 CST  
呵呵,离老大如此之近,鼓噪一下!
老大,最喜欢看你的评论和点评,希望老大不要惜墨多来点政治点评,以飨我等受多年正史教育的不足之处!
================================================================
还是适可而止吧,要不然难免又被和谐。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6-15 15:49:20 +0800 CST  
我对民国的政治生态,有时想想难以理解,
明明战场上杀得你死我活,只要一方失败服输后,要么出国了事,要么躲进第三方地盘或者租界,形式一变化又是同一阵营里的议事同僚。比如中原大战后,倒台的冯玉祥阎锡山的的安然无恙,桂系也是几起几落,老大也都安然无事,至于其他小山头像唐生智、张发奎、陈济棠、蔡廷锴、以及西南的诸小军头,也至多是失势,却绝不会从肉体上消灭!这也可看做老蒋的妇人之仁(民主无量,独裁无胆),却也绝不止他一人的仁慈,我想应该是当时普遍的政治生态,这与后来的历史完全不一样,还请楼主详释。
===============================================================
这确实是民国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也是跟中国历次乱世不一样的地方。个人认为,民国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还是因为政治体制的变革,帝制消亡,新的政治制度在探索中,但相对而言,民国的政治生态是相对宽容的。老蒋作为国民党第二代领导人,其政治合法性的依据便是对孙中山政治理念的继承,现在很多人说老蒋背叛三民主义,其实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老蒋只不过是自我解读了三民主义——这跟邓小平重新解读毛泽东思想是一个概念,但是不管如何解读,老蒋都不能赤裸裸的除掉国民政府这个政权内的政敌,因为这破坏了国民党党内斗争的规矩。国民党虽然看着四不像,但终究还需要按照现代西方政党的政治规矩办事,不能突破底线,这是孙中山给国民党的定位,也是蒋介石不能违背的。至于说为啥我党的党争如此血腥残酷,我觉得那是因为这是个异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根本不是一个现代政党。

我的看法是国民党党内斗争才是现代政争的典范,有争斗但也有宽容,只要表面上还愿意服从这个政党和政府,那么斗争的底线就是留条活口。老蒋所谓独裁无胆其实说的是作为国民党二代领导人不敢公然挑战一代领导人立下的规矩,毕竟老蒋不管地位高到什么地步,他终究不是国民党的创始者,还不能改变规则。从这个意义上说,老蒋其实并不是个政治强人,相反,他非常弱势,弱势到自由处分政敌的权力都没有。而老毛的区别在于,他自己就是中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任领袖,所有的政治规矩由他来定,更要命的是,这个规矩的模板苏联也是以斗争的血腥闻名的,这自然就怪不着老毛心狠手辣了。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6-15 19:05:01 +0800 CST  
龙潭之役(上)

实际上龙潭之役是在宁汉合流之前发生的,但是为了保证政治事件的连贯性,我还是先介绍了宁汉合流——北伐这段历史出了名的乱,我的目标呢,就是尽力梳理这段历史,让大家对政争的来龙去脉有个准备的把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能我不一定会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事件,还请谅解。龙潭之役的经典指数在北伐各役中肯定名列前三,李宗仁借此战名声大噪,并借此余威在不久后的宁汉合流中占据了主导,用一个词来形容李宗仁在此战中的表现,那就是力挽狂澜。

龙潭之役虽说是国民党和孙传芳的一次决战,但是背景却远非那么简单,这里面的隐藏人物便是唐生智。唐生智这个人野心很大,心思太活,为人极不可靠,若从人品而言,只会比冯玉祥差,冯玉祥反水吴佩孚好歹还是因为两人有利益上的过节,但是唐生智背叛赵恒锡则完全是私心作祟。小唐自从在两湖之役中扩充了队伍,壮大了声势之后,便野心日炽,整天想着夺取东南,平定天下,要说这也没什么,哪个政客都会有点野心,问题是小唐使用的手段令人不耻。据李宗仁回忆,唐生智为了夺取东南,居然和孙传芳暗通,孙传芳沿江南下,而他本人则攻取芜湖东进,两面夹攻,搞倒南京的国民党。李宗仁的回忆当然不能全信,但以笔者对唐生智的印象而言,个人认为李宗仁的说法未必就是污蔑。

要说民国中这么多政客军人,我最瞧不起的是两个,一是唐生智,另一个嘛,大家都知道,冯玉祥。我对唐生智的鄙视尤甚于冯玉祥,一般来讲,冯玉祥反水都有一些个人的过节在里面,而唐生智做事情,则完全是出于自己的野心,而且不择手段,什么大逆不道,被人戳脊梁骨的事他都敢做。冯玉祥虽恶,但好歹还有些民族气节,但是唐生智呢?他号称死守南京,最终却半道不顾手下自个开溜,导致南京守军自相践踏,冤死无数。作为军人,在民族大义面前,不可有丝毫的含糊,即便最终南京不可守,老蒋下令了撤退令,你好歹安排妥当了再撤啊,不管不顾自己逃命,殊为可恨。唐生智虽然没有当汉奸,但是依我看来,他的行为实比汉奸可恶百倍。由此可知,唐生智是个没有原则没有道德底线的人,这种人做出什么事情都不会让人意外,所以说李宗仁那么说别人我可能不信,但是如果他说是唐生智打算那么干,那我也就信了八分。政客也是人,有人性最直接的善恶美丑,只是史书上写的人往往没有立体感,较少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一个人。

如果唐生智真打算那么干,而且双方协同行动,那南京必定是凶多吉少,有句话叫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唐生智如若发难,必定让南京措手不及。李宗仁一开始并不知道唐生智有此险恶用心,只是在李宗仁去庐山和武汉方面讨论合流一事时,唐生智强硬的表示要将军队开进芜湖,此时李宗仁只是觉得唐生智未免欺人太甚,还未有他想。谁会想到唐生智如此阴损呢?所谓东征多以为是蒋汪意气之争所致,反蒋是其主要目的,没成想,唐生智想借东征之机征服东南,甚至还与敌方勾结,如此看来所谓东征之议表面出于汪精卫,幕后黑手实为唐生智。汪精卫斗不过蒋介石不说,甚至自己还被手下给利用了,想来真是悲哀。

万幸的是,孙传芳又开始打起了小算盘,他对唐生智这个盟友那是相当的不信任,更何况东南本来就是他的,凭什么让唐生智白分一杯羹?他的计划是,让唐生智的军队做牵制,他先下手为强,用奇袭的手段突然发难,然后先入关者为王,到时候生米煮成熟饭,唐生智也只能干瞪眼。孙传芳乃残兵败将,本无力再与北伐军抗衡,但是自孙传芳北事张作霖之后,苏北地区即由张宗昌领防,精明的孙传芳一度按兵不动,坐等张宗昌和北伐军火并。而等到蒋介石徐州得而复失,而后因徐州一败引咎下野之后,孙传芳觉得机会来了,北伐军群龙无首,长江防务空虚,东路又有唐生智牵制——机不可失,东山再起就看此一战,所以孙传芳不顾张作霖,张宗昌劝阻,领兵急进,试图通过渡江奇袭,一举夺回南京。孙传芳算的不错,实际上如果不是运气不好,他的计划还真是有可能成功,但是孙传芳命不好,他碰上了善打硬仗的桂系,所以想毕其功于一役的孙传芳最终被一举击溃,再无翻身之日。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6-15 20:17:54 +0800 CST  
这段话,觉得有不妥之处,朝鲜战争,由于现在很多档案还是没完全解开,不好说,过程和动机不明朗。但结果我觉得不能说替苏联挡箭,毕竟且不说北京是首都,而且当时中共在的根基在北方,特别是东北,军事工业都在那里。地缘讲,朝鲜毕竟和中国陆地相连,远比台湾重要。在朝鲜开展从后勤保障来看也远比台海开战好,何况战争破坏在朝鲜更比在国内好了。
现有部分资料也可能显示了,当时美国没有计划进入大陆,但是没有计划,不等于不想。让美军驻在中朝边境,然后美军说我保证不会进入中国国境,谁信啊。何况老毛通晓二十史。
==============================================================
其实朝鲜战争就是金日成搞了场军事赌博,然后绑着中苏玩自爆——估计金日成是吃准了万一美国插手,中苏不会坐视不管。其实金日成挑事后,当时党内大多数人都不同意要打仗,道理很简单,中国历经多年战争,正需要搞建设,实在经不起耗费巨大的战争了;但是最后因为苏联的坚持,中国被迫卷入了这场战争。

当时美国确实没有入侵中国大陆的打算,联合国军出兵是因为金日成不守规矩,破坏了美苏协议,美国是被迫卷入了这场战争,而且,美国也压根没想过要把战争扩大——一个越战就让美国焦头烂额,更何况中国这样的大国。再者说,即便朝鲜局势不利,苏联也不可能坐视不管,中国如果不参战,最终美苏可能还是会坐下来谈判,最终拟定一个双方能够接受的协议——金日成可能会被苏联废掉。美国如果占领朝鲜全境,苏联的远东利益会受到严重伤害,所以苏联不会让美国得逞的,即便没有中国,苏联也会最终干预的。

因此不管从什么角度看,中国参与到这次战争都是弊大于利,甚至毫无意义,完全是被金日成和苏联挟持而进行的,所谓保家卫国的说法也根本不成立,还不如炮击金门,搞定台湾来的正紧。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6-15 21:46:56 +0800 CST  
民国真要好好补补

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以为GMD反动派是大坏蛋,让我们活的生不如死


都逃到湾湾去了,还想反 攻大陆,还是我们太祖好
================================================================
建政之初的宣传需要啦,我党是武力夺取天下,自然需要借此来证明自己的政权合法性,但是那么多年过去了,这套意识形态的东西也该归位了,民国史需要重新解读。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6-15 23:40:28 +0800 CST  
龙潭之役(下)
话说李宗仁从庐山归来,正好半途遇到了孙军渡江船只——孙传芳合该命绝,这种倒霉事都出现了——巧的是,当时陈调元座舰也遇到了李宗仁,孙军船只虽多,竟然被李宗仁和陈调元的两艘座舰打得仓皇败退。而李宗仁从已知信息判断敌军作战部署的能力令人叫绝,他虽然在归宁途中发现孙军在上游的兔矶山渡江,但是他敏锐的感觉到此为孙军声东击西,实际的渡江地点应该是下游,因此他的作战部署就是集结重兵于下游的乌龙山地区,坐待孙军。不过,尽管李宗仁算到了孙军的主渡区域是下游,却没有算到是在龙潭,他集结重兵的乌龙山其实只是孙军掩护主力的侧翼,甚至离乌龙山不愿的栖霞山也只是助渡,实际上真正的主渡地点是在龙潭。孙传芳显然对此次进军做了周密部署,这是他倾尽全力的决定一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孙军分五路渡江,两处佯渡为李宗仁所料,而其余三处渡江却让李宗仁失了算,事实上如果不是运气实在不佳,此战或有可能成为孙传芳的经典战例。

李宗仁判断对了区域,但却判断错了地点,所以战事很快便向着不利于北伐军的方向发展。李宗仁在乌龙山正与孙军掩护部队打得火热,却不曾想栖霞山中突出一支部队向李宗仁部发动猛烈攻击——李宗仁刚开始还以为是友军反水,后来才知是换防失误为孙军所乘,栖霞山也落入孙军之手。李宗仁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乌龙山七座炮台居然丢失四座,北伐军只能依靠三座炮台固守待援,待到天明,北伐军终于迎来转机,发动反击夺回了乌龙山以及栖霞山部分阵地。此后双方在栖霞山展开数次对冲,双方死伤颇重,最终北伐军还是在这场惨烈的阵地攻坚战中取得胜利,全歼乌龙山和栖霞山渡江之敌。

就在李宗仁认为战事告一段落之时,忽闻龙潭失守,李宗仁方才大悟,孙军的主渡地点既非乌龙山,也非栖霞山,而是龙潭!龙潭集中了孙军全部精锐,孙传芳也算是倾巢而出,做最后一搏了。孙传芳果真没有天助,李宗仁主力正在乌龙山和栖霞山激战,本来龙潭渡江部队应是正中北伐军软肋,但不幸的是,他又碰上了桂系的另一个头目,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而白崇禧于此逗留的缘故也颇有些诡异,蒋介石下野后,白崇禧本来是在南京理事,因为军中饷银日拙,白崇禧只能去上海告贷,而途径镇江之时,恰遇有一煤车出轨,因此白崇禧只能于此逗留。就在逗留之时,白崇禧发现了孙军的踪迹,因此白崇禧果断于无锡停留,抽调第一军——何应钦部队组织布防。孙传芳真是倒霉到家,因为导致煤车出轨的正是他的便衣队拆除了铁轨,结果反而给自己留下了一个强敌。

第一军是老蒋部队,老蒋下野前交代军中的黄埔系军官,要他们远离前线,保存实力,但是事到如今,龙潭告急,第一军将领大多尚属深明大义,便服从了白崇禧的指挥。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本来别人是指挥不动也指挥不好的,唯有白崇禧能驾驭自如,白崇禧越是展示出如是帅才,蒋介石就越是恼恨其不为所用。话说孙传芳虽然攻取了龙潭,却因为白崇禧的布防让其难以前进,而李宗仁在攻取了栖霞山之后便抽调主力全力赶赴龙潭,与白崇禧会攻孙军。

孙传芳本来以为已经打到了北伐军的七寸,结果却倒霉事一桩连着一桩,龙潭虽已拿下,但却不能再进一步,这与他的预期显然是有很大差距的。龙潭一战,孙军背山临水已无退路,抵抗来的尤为凶猛,较之栖霞山尤有过之,孙军虽然面临两路夹攻,但是在背水一战的情势下均各奋勇当先,龙潭也几度易手,最终在李宗仁部队付出了8000余人伤亡的代价后,北伐军宣告惨胜。而孙军主力全数被歼(1927年8月下旬),至此直系军阀彻底告别民国舞台。

或许,冥冥之中皆有天意,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孙传芳于谋事处已无纰漏,然而天不助他,徒呼奈何。龙潭之战打出了桂系的威风,尤其是李宗仁,在此战中力挽狂澜于即倒,挽救了南京这座将倾的大厦。但是走了豺狼,又来虎豹,虎视眈眈的唐生智虽与孙军夹攻未成,但是实力鼎盛,好戏才刚刚开始。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6-16 09:30:53 +0800 CST  
彭大将军在文 革里是被整死的吗??
============================================
是的,不过彭大将军在庐山会议后就失势了,后来还写了个8万字的回忆录给自己辩白,不过文革时还是没能逃过一劫。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6-16 11:08:34 +0800 CST  
东征?西征!(上)

宁汉合流本来是国民党统一的一个契机,结果由于桂系和西山会议派合作把汪精卫摆了一道,促使本来渐趋平稳的局势又显恶化。汪精卫本来志得意满认为把蒋介石给搞下野了,自己就可以在党内称雄了,结果呢,被看似宽厚的李宗仁给耍了,桂系和失势的西山会议派搞了个非主流联盟,炮制了一个特委会,居然把理所当然的党内领袖汪精卫给架空了,那汪精卫能是个任人宰割的主?

汪精卫这个人表面上装的人五人六,说起革命的理论也是一套一套的,实际上为人和他的老主子孙中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那就是不折不扣的伪君子。和孙中山一样,汪精卫通常会用自己俊朗的外表,慷慨激昂的演说吸引一批不明事理的年轻人,但是只要和他相处时间一长,就会发现其实汪精卫也只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货色,除了吹牛逞能,扮纯洁,实际能力极为有限,并且汪精卫的权欲一点也不比主子弱。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孙中山待一块的时间长了,连做人的感觉都有些相像了,甚至,连从政的苦恼也非常类似——两个人都没有实力,只能依靠雇佣军,结果呢,到最后都发现驾驭不住雇佣军了。

汪精卫没有实力,找来了唐生智帮忙,蒋介石在台上的时候,双方的目标还比较一致,但是蒋介石一撤,两个人立马发现不对路了,唐生智关心的是地盘,而汪精卫关心的则是地位,在合流问题上,唐生智颇有抵触,而汪精卫呢?本来以为领袖之位非他莫属,好像还挺积极。还好,这个短期的矛盾随着汪精卫在特委会上受挫得到了消弭,汪精卫没有捞到领袖之位,马上翻脸不认人,回到武汉后组织了个武汉政治分会,叫嚣南京的特委会非法——其实他要当了领袖就马上合法了。唐生智一看汪精卫转向了,喜从心生——终于不用孤军作战了,既然如此,那就玩呗,谁怕谁啊。此时,汪精卫又耍了个心眼,为了不让人事后说他挑起国民党内部的军事纷争,干脆直接上庐山修养去了,把一大摊子全都扔给了唐生智,这样一来如果两边打起来就没他什么责任了,看看,多滑头啊,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沽名钓誉,殊为可恨。

不过,不管汪精卫上不上庐山,唐生智和桂系都会有一战,小唐盯上六朝古都,秦淮脂粉已经好久了,而桂系呢,自从李宗仁知道唐生智和孙传芳的那些勾当后,也早想治治唐生智了,既然双方都有这个想法,那还有啥好说的,干呗。桂系此时正式士气鼎盛,经历了龙潭的恶战后,在国民党内桂系的声威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李宗仁本人也借势水涨船高,不仅在军事上春风得意,在政治上也越发强势——挤掉汪精卫便是明证。而唐生智此时也不容小觑,这个旧军阀出身的军人借着李宗仁和孙传芳恶战之际,居然把安徽给吞了,此时他坐拥湘鄂皖三地,兵强马壮,粮饷充足,颇有气势。此时,双方可算不相伯仲。

既然是内斗,当然谁在政治上主动,谁就会有优势,打仗是一方面,外围的舆论导向又是另一方面,不管怎么说,窝里斗总不是什么好事,就跟国共内战一样,谁都想把责任推到对方身上。这回,毫无疑问,李宗仁占据了主动,因为他在孙传芳部队内搜到了不少唐生智与其暗通的凭证,唐生智这种行为叫什么?这就叫里通外敌,吃里扒外啊。因此,李宗仁随手将这张牌一打,马上一些老资格的国民党人比如谭延闿,程潜,甚至太子孙科都表示唐生智这种行径真是猪狗不如,这种人不打打谁?谭程二人和唐生智一样,都是湖南人,而湖南出来的政客或是军人说实话大多数还是规规矩矩的,不管怎样,主动与敌方勾结打自己人的事还是比较少见的,从曾国藩一直到毛泽东,包括谭延闿和程潜两位,都是如此,在耍手腕的同时都有一定的道德底线——那就是绝对终于自己的利益集团。唐生智这个人非常的败类,少见的湖南籍反骨仔,利欲熏心,不择手段,大大的丢了湖南人的脸。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6-16 15:04:13 +0800 CST  
国民党是一个大酱缸,花色太多,难以调和,个个勾心斗角,倒不如 太 祖 般大刀阔斧血雨腥风中一统党内,然后一声令下所向披靡。 当时懂社会懂现实的还只是一个老毛啊。
==============================================================
乱世需用威权,老蒋败就败在他对国民党的控制力远逊于老毛。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6-16 15:40:45 +0800 CST  
想问问,彭大将军犯了撒很大的错?非要被整死??
================================================================
文革里被整死的多了,他们都犯了该死的错吗?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6-16 16:14:50 +0800 CST  

作者:小微微1987 回复日期:2009-06-15 16:31:54

lz文采很好,在我看来,民国历史是中国最值得研究的历史,以史为鉴,对今天有太多启示,阉掉着实可惜了
============================================================
其实任何时候近代史都是最有意义的,但是近代史也是一个禁忌话题,等到什么时候我这样的帖子不会因为某个事件而遭到整肃,那么中国的言论环境就真的是进步了。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6-16 21:42:01 +0800 CST  
民国还是好的,现在活在我D的控制下,真是生不如死


国军能回来吗
=============================================================
还是要注意和谐啊,老兄帮帮忙,我可不想第二次帖子被结扎了。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6-16 23:19:47 +0800 CST  
其实中G当年既然也自称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批判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在推翻国民党右派的统治之后,完全可以在不改变国旗,国号,以及五权宪法的政治架构的基础上,合法继承中华民国合法政府地位,而重新定国号,国旗,推翻五权宪法的政治架构在法理上就有“叛乱”的嫌疑,也使得海峡两岸有两个国号,国旗,两套完全不同的政治体制,加大了两岸政治统一的难度。而且“中华民国”毕竟是孙中山等革命党开创的,中国是在“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下赢得抗战,取得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大国地位,很多中国人和海外华侨还有台湾的泛蓝民众,对“中华民国”还是有非常深的感情。据说中国在联合国的英文标示依然是“ 中华民国”,就算是偏统的泛滥阵营,他们认可的中国是“中华民国”,在台湾的电视上经常播在国际场合,大陆人抢夺,撕扯台湾人带的“青天白日红旗”,其实这种行为,反而是加剧了台湾人不管泛蓝还是泛绿对大陆的仇恨反感,是他们一直有着被“打压”感,也会把更多的台湾人推向偏独的一面,更加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
两岸的统一关键是政治分歧和意识形态,但这也是最难以解决的。其实如果是民选政府的话,根本不存在统一不统一的问题,反正大家都可以参加选举,但现在问题就复杂多了,唉,中华的悲哀啊。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6-17 11:00:33 +0800 CST  
都是民选政府一样有各种问题,不是两边投投票就一定能统一的,其实统一的困难还是两边实力差距不够大,政治问题永远实力说话,96年两岸实力相若,李登辉兴风作浪(我觉得李登辉算是邓小平之后华人中头号的政客了,手腕强悍,看法精准,不三通,08前不独立就没机会,军事演习不会打,都非常见功力),08年差距显现,连民进党都来大陆了
===============================================================
实力自然是基础,而意识形态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分歧引爆点。台湾和大陆同文同种,其实并没有太深的分歧,台湾民众之所以对统一有所顾虑,其大部分原因就在于意识形态。而以前的李登辉,现在的民进党无一不是借此大做文章,当年李登辉说过,两岸要统一,必须大陆在政治改革上拿出应有的态度,其实就是掐住了大陆的软肋。
靠实力解决问题并不是上善之策,我党明白这个道理,但又很难摆脱这个圈子,因为除了实力,我们拿不出任何让人信服的东西了。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6-17 13:21:06 +0800 CST  
楼主,能不能快点发,一次多发详细点,这也太慢了,一天看这么小段忒急煞人了!
一路看来,楼主手头的资料是相当的多,能否说的更具体详细一点,比如北伐的武器来源,枪炮数量,北伐初期怎么一下就冒出八个军十万人的队伍(东征时候还只那么点人,还把黄埔学生也拉上)就算有苏联的武器供应,但也不至于供应十万人队伍的枪炮弹药,而且在北伐过程中不断的武器损毁和弹药消耗,光靠坐镇后方的李济深来不断的发配粮草弹药好像也不可能,当然有可能一部分武器是各个军头利用控制区域的税源从国外或者军火商那里购买得到。以十万部队半年时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不知各个军的人员演变、队伍扩充以及武器弹药的补充来源怎么样(那时除了汉阳兵工厂和沈阳兵工厂不知别的地方还有没有像样的兵工厂)。
丁四桥、贺胜桥、武昌城之战究竟有效杀伤了吴佩孚的多少有生力量,国民军自身伤亡多少,怎么吴佩孚的三十余万部队像纸糊的一样,既有要塞屏障却挡不住国民军几万部队的冲杀,不知当时双方的兵力是如何部署的,双方的有生力量又是如何此消彼长的(那时国民军已经分兵打孙传芳去了,而蒋的嫡系何应钦的一军还在福建呢)
也请楼主顺便把27~36年这黄金十年间的老蒋及各派系实际控制的区域演变,以及经济发展的具体数据,特别是工业建设成绩、大学发展及大学在校生人数、铁路公路建设大体进展、军工企业兵工厂发展概况、国防军队筹建过程及抗日战备情况、经济金融税收整顿的具体措施和结果等等全面的梗概描述。
这些请求不免增加楼主的时间投入和写作负担了,难为楼主了!
==============================================================
我掌握的资料确实不少,但是我也不是什么都知道啊。比如你说的那些军火问题,我觉得这要等民国档案全部开裆之后才知道,我也不可能了解啊。其实我的这个帖子的定位已经很明确了,只是写政治,如果经济军事教育什么的全都算上,我能力不够,精力也不够,更何况民国的资料又有很多真假难辨。不过政治的演变我会写的很明确,应该这是最容易梳理的,至于其他的,原谅我真的没这个水平。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6-17 14:00:16 +0800 CST  
楼主,能不能快点发,一次多发详细点,这也太慢了,一天看这么小段忒急煞人了!
=============================================================
你说的一小段有3000字,我每天至少更新6000字,你还嫌少,你要我怎么做啊。
楼主 民非明  发布于 2009-06-17 14:04:23 +0800 CST  

楼主:民非明

字数:3094

发表时间:2009-06-08 19:1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12 02:16:48 +0800 CST

评论数:255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