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迷雾,漫谈三国人物

到底刘备的心里在想什么?我们已经不可能知道了,现在所能做的只能是猜测了。首先,从刘备的经历来看,刘备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也绝不是迂腐的人,刘备也绝不是宋襄公那样的人物。当年宋襄公明明比楚国弱小,却拒绝半渡而击,要等楚国渡过河后,整理好队伍后双方列阵公平决斗,最后的结果是宋国大败,宋襄公本人受重伤,次年伤重而死,成为了历史的笑柄,实际上可以说宋襄公古典的贵族,“春秋战争礼最大的特点,在于讲究承诺,遵守信义,不以阴谋狡诈取胜。”宋襄公所说的“不重伤(不让人二次受伤,就是不攻击伤员),不禽二毛(不俘虏老年人),不鼓不成列(对方没有排好队列时,本方不能进攻)” ,这其实就是中世纪欧洲所崇尚的“骑士精神”。但中国历史上对于宋襄公的评价是非常低的,宋代苏轼的《宋襄公论》,苏轼在文章中指出,不论如何,兵败于楚,就是宋襄公的罪过:“至于败绩,宋公之罪,盖可见矣。”而毛泽东点评宋襄公,则用了一句狠话:宋襄公是蠢猪式的仁义!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宋襄公失败了。如果刘备在当阳没有成功逃脱的话,那一定也会沦为笑柄,自己都保护不了还谈何保护百姓,也可以归类为蠢猪式的仁义。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09 20:59:44 +0800 CST  
所以同样的道理,刘备在新野的名声是还可以,但要把这十几万逃难的人说成是因为刘备的号召力,死活要跟着他走那就是夸大事实了。后来刘备当政时,蜀国军民投降魏国、吴国的例子也不少,反而基本没见到有多少投降蜀国的,刘备“一代仁君”的感召力也只是神话而已。
接下来还有许多让人看不懂的地方,首先刘备得到刘琮投降的消息以后,就应该就开始他的撤退计划,他的计划应该也很明确,目标就是江陵。这个时候刘备开始了他的分兵计划,刘备的兵当时可能也就万余人,但他却给了关羽大约一万人走水路,自己带了很少的兵走陆路,到底带了多少,史书并没有说清楚,但是估计也不会多,可能也就一两千人的样子。刘备要出发的时候,应该不会知道有多少百姓跟他一起走的。从安全角度考虑,一定是水路更安全、可靠、轻松。但刘备却偏偏选了一条危机四伏的路,差点把自己送进了鬼门关。
到底刘备的心里在想什么?我们已经不可能知道了,现在所能做的只能是猜测了。首先,从刘备的经历来看,刘备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也绝不是迂腐的人,刘备也绝不是宋襄公那样的人物。当年宋襄公明明比楚国弱小,却拒绝半渡而击,要等楚国渡过河后,整理好队伍后双方列阵公平决斗,最后的结果是宋国大败,宋襄公本人受重伤,次年伤重而死,成为了历史的笑柄,实际上可以说宋襄公古典的贵族,“春秋战争礼最大的特点,在于讲究承诺,遵守信义,不以阴谋狡诈取胜。”宋襄公所说的“不重伤(不让人二次受伤,就是不攻击伤员),不禽二毛(不俘虏老年人),不鼓不成列(对方没有排好队列时,本方不能进攻)” ,这其实就是中世纪欧洲所崇尚的“骑士精神”。但中国历史上对于宋襄公的评价是非常低的,宋代苏轼的《宋襄公论》,苏轼在文章中指出,不论如何,兵败于楚,就是宋襄公的罪过:“至于败绩,宋公之罪,盖可见矣。”而毛泽东点评宋襄公,则用了一句狠话:宋襄公是蠢猪式的仁义!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宋襄公失败了。如果刘备在当阳没有成功逃脱的话,那一定也会沦为笑柄,自己都保护不了还谈何保护百姓,也可以归类为蠢猪式的仁义。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09 21:01:06 +0800 CST  
不好意思,上上段发错了,重发了一次。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09 21:57:57 +0800 CST  
回复第2714楼,@换换空气

很喜欢这样有深度的文章。比那些文言文翻译的“巨作”好太多了。

--------------------------

谢谢支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10 07:46:33 +0800 CST  
在我看来,刘备仁义是有的,但绝对不蠢,所以我猜测刘备对于自己的前程一定是有过精密设计的,只是事情后来的发展,完全超出了他的意料。单从地图上来分析,个人认为刘备到江陵最好的道路应该是先水路,后陆路,为什么这么说呢?三国时候,船的动力无非就是三种:人力、风力、势能,如果顺风顺水,正所谓千里江陵一日还,船速还是非常快的,好像可以达到二十五千米每小时,日夜兼程一天就能达到五百里。最关键的坐船可以以逸待劳,比步行,骑马都要轻松得多。从新野到汉津这一段是顺流,过了汉津,汉水就拐弯向东流了,而江陵则在西边,若想从水路到达江陵,就得先汇到长江,再逆流而上,向西才能到江陵,所以,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坐船到汉津,然后登陆这时离江陵已经不足百里之遥了,就算是步兵也就两三天就到达了。这个方法刘备难道想不到吗?我猜想到刘备一定是想得到的,只是他在这里还耍了个心眼,那就是把自己那么多年的家底全部给了关羽,大部分的军队辎重全部走水路,到了汉津,关羽就可以带领主力部队占领江陵;而刘备带领主要的文武走险路,这一边主要是用来吸引曹操的注意力,作为疑兵而在的,也只有自己和自己的核心团队在,才能起到吸引敌人的作用,所以刘备也不惜以身犯险。
刘备是在曹操刚到达宛的时候开始南撤的,渡过汉水,越过襄阳,刚开始差不多一天能走三十里。我们再来计算一下曹操的进军时间:从邺到宛的路程是1300里左右,行军的时间1300÷30=43天,休整时间10天,共计53天左右。刚好曹操7月出发,9月到新野,用了2个月左右,这还是是比较符合的。刘备之所以认为曹军追不上来,是因为他按正常行军速度推测曹军的追击行动。当时,刘备领先曹军近300里的路程,按正常速度,曹军需要走10天才能到当阳,而刘备此时距离目的地江陵还有170里,就算队伍速度越来越慢,最多只要走10天(曹军还要再走5天),所以刘备以为能够先于曹军到达江陵。加上曹操还得安顿刘琮以及众降将,整理队伍再南下,估计时间会更晚。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10 21:34:25 +0800 CST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10 22:42:49 +0800 CST  
回复第2715楼,@13586880936

楼主表面上讲三国,事实上循循善诱是在教人一种客观的思辨的历史观,从而打破教科书中非黑即白历史观带来的蒙昧。实为开启民智的伟大之举!楼主你这样的人是我最为佩服尊敬的。是真正的先行者,引导者。反观论坛里那些整日打嘴仗的五毛精英们,无论自诩左或右,其实都是大愤青。民主富强不是吵来骂来的,国人最需要的是思想上的成长,摆脱幼稚的世界观,方有可能获得真正的进步!
--------------------------

这都被你看出来了,呵呵,谢谢支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11 12:58:46 +0800 CST  


前面发的图有点不全,再发一次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11 18:39:55 +0800 CST  
刘备再一次低估了曹操的速度,曹操一听说刘备有去江陵意图,马上派出自己最精锐的五千骑兵,其中包括让人闻风丧胆的虎豹骑,放下辎重,日夜兼程,一日三百里杀向江陵,在当阳地界就追上了刘备的队伍。这里稍微说一下虎豹骑,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曹操是有这么一支精锐骑兵的,称其为“虎豹骑”是因为他的战斗力极强,作战时像虎豹一样勇猛。虽然史书记载不多,《三国志》只在《武帝纪》和《诸夏侯曹传》有过记载。说他是曹操的精锐部队是有依据的,据《三国志》裴松之注记载,《魏书》说:“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这可以看出,这支部队的成员皆是百里挑一,夸张一点来说,在普通部队中可以担任将领的人在“虎豹骑”中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可以想象一下他的战斗力之强是三国部队中顶尖的。在部队的统率曹纯死后,要选新统领时,曹操却说:“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于是不再选统率,而亲自当了虎豹骑的统领,可见曹操对“虎豹骑”部队的指挥权是很在意的,因为这是他的精锐之部队。这次带领追击刘备的将领正是曹纯,曹纯在《三国演义》里基本就没有什么戏份,但他历史上是曹操的重要将领,屡立战功,被加封为高陵亭侯。死后谥曰威侯。
《三国志?曹纯传》历史这样写的 :“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进降江陵,从还谯。”刘备的这些小杂兵根本就抵挡不住,虎豹骑如虎入羊群,刘备只有再次抛妻弃子、仓皇逃命,最后两个女儿被俘,赵云拼死救护,救回了甘夫人和独苗阿斗。长坂坡是赵云的高光点,同样也是张飞的高光点。“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张飞在当阳桥头,虽然没有像《三国演义》里那样喝停当阳河水,吓死夏侯恩,吓得曹操带着一干将领埋头就逃,但确实也镇住了不可一世的虎豹骑。当然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这里也不能过于夸大张飞的力量,否则历史又成了英雄传奇小说了。我认为之所以虎豹骑没有继续追击刘备,最主要这不是他们的主攻方向,曹操的军令应该是占领江陵,刘备的逃命能力是天下共知的,一旦偏离军令的方向,结果还没抓住了刘备,反而让刘备得另一支军队占领江陵的话,这罪可就大了。所以虎豹骑的主要目的应该是继续南下,成功占领江陵,他们看刘备已经过河,也就不再追赶,直取江陵。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11 21:16:58 +0800 CST  
回复第2720楼,@亲亲阿舜小宝

真心好看~建议版主给红脸~

--------------------------

谢谢支持,不红也没关系。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11 22:40:39 +0800 CST  
@liguang88810086 2759楼 2014-08-10 21:16 @十五好剑术 2753楼 2014-08-09 23:08   看到孔融让梨了。融四岁,能让梨。是小孩几千年的榜样,教我们礼让。虽然我也不喜欢孔融,但也不必拿让梨这件事也拿来黑孔融。还有楼主引用那个美国学生的搅屎棍的言论我看着就恶心。楼主那么渊博不知道为嘛要引用这么低级的东西。   ------------------------------   看见你这样的卫道士就恶心,中国就是让你这帮子人祸害的。滚回你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吧 -----------------------------
@十五好剑术 2764楼 2014-08-10 23:10:05
我只是一小民,哪有能力祸害国家,这位喷子太抬举我了。还有,儒家怎么了?谦让有什么不对?
-----------------------------
大家都消消气,其实这个问题文中已经谈过,我这里再啰嗦一下,中国的道德水平一向都很高,古代讲究“温良恭俭让”、现在讲究“奉献”。而西方的道德要求就比较低了:最多就是能遵守一般的社会公德而已。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中国的这些高等道德仅仅表现在宣传上,中国的道德水平反而在世界上应该是非常低的,说这个有的人还不要不服气,不说社会上坑蒙拐骗、制假造假、贪污腐化这些东西,就仅仅最基本的社会公德大部分中国人都做不到。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到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里,你看看公园里的池塘、小河,里面必然会有矿泉水瓶、塑料袋之类的垃圾,不管环卫工人清理得多块,但绝对是赶不上扔的速度。
日本人在中国人眼中那基本就是猥琐、残忍、变态的印象,但真正到了日本会被日本人的公德心所震惊,在最人口最密集的东京闹市也很难看到落地的垃圾,城市中水体也看不到垃圾漂浮,又一次终于看到有几个人在地上乱扔烟头,心里稍有点释然,原来他们也是有素质差的,结果这几个人的大声喧哗暴露了他们的身份,一听声音原来是中国来的游客。
为什么中国人的基本道德那么差?是什么地方出问题?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原因非常的多,但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传统道德观。个人认为我们的传统道德观讲究的是对个人欲望的克制,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超道德。既然做不到,但还是要求人人都这么做,结果就是大家都“假”,都是说一套,做一套,明明心里有欲望,但都不直说,但底下都是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回过头说“谦让”,单单说谦让,确实如你所说,谦让有什么不对的?这是社会美德呀。但我觉得我自己的小孩,我不会叫他处处谦让,而是教育他要想索取,就必须付出,努力争取自己应得的,不是自己的就不要有非分之想,而且心胸宽广,不要他在意物质的得失,这就够了。
我父亲原来有个朋友,性格温和,最不愿和别人争,原来单位里分房子、评职称、涨工资,单位里都是真的狗血喷头,于是他都响应领导号召,选择谦让,结果现在退休每天的话题就是在后悔自己当年的谦让。利益在那里,不是你的就是我的,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谦让?难道是因为对于同胞的爱吗?那也许是圣人才能做到,要是人人都那么想的话,那就没有人会后悔自己的谦让行为了。
大多数人的谦让无非还是处于自己的考虑,让路是为了避免堵塞,让自己也可以顺利通过,也有的谦让可能是源自自己害怕竞争的托词,更有的仅仅是作秀,为自己争取一个好的形象。
现实生活中,开车的朋友应该深有体会,在城市开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国内的司机应该是实际上最能抢道的司机,违规变现、强行爬头、甚至逆行,这些天天在生活中发生。其中又以并道最痛苦。本来这件事按发达国家的经验,大家一边一辆车交替通行,也能比较快速通过,但国内的情况不是怎样的,大家基本谁也不让谁,只管自己赶紧先通过就行,这就演化成了一种看谁胆子大的博弈,只要看谁不怕撞,先把这头先插进去,谁就算赢了,结果就是触碰事故频发,使交通雪上加霜,这个时候你也可以选择谦让,当然谦让的结果只是另一车道的一辆辆车全都冲到你前面,而你后面的车骂你“肉”而已。
再说孔融让梨这件事,说到底孔融的行为应该都是来自后天教育的结果,而这种教育无非是让小孔融懂得克制自己的愿望来讨好父母而已,这种习惯养成后,到社会中也就是懂得讨好上司、讨好领导,中国虚伪社会的形成跟我们的这种教育是有分不开的。好了啰嗦那么久,比较没条理,也仅仅代表个人观点。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12 12:14:47 +0800 CST  
现在再回头说刘备的主攻部队,也就是关羽到底在干什么。按说从汉水顺流而下,速度应该很快,怎么会和龟速行进的刘备军队同时到达汉津呢?《三国志先主传》“先主斜趋汉津,適与羽船会,得济沔,”这里说的好像是刘备和关羽不约而同,相同速度来到这里,刘备逃命斜插到汉津,误打误撞踫上了经过这里的关羽船队。但按逻辑来说,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的,关羽这一路到底发生了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我们也不得而知了,所以我这里也是胡乱猜测了。
我估计刘备能想到水路,曹操一定也可以,所以曹操一边在陆路上以最快的速度追击刘备,同样尽量在水路阻击关羽,刘备玩了一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结果曹操对栈道和陈仓,都做好了准备,使刘备无机可乘,《三国志》文聘传,徐晃传、乐进传都记载了他们在汉水的汉津一带发生过激烈的战斗,当然这些战斗的时间已不可考了,也可能发生在赤壁之战后发生的,但是这不重要了,我认为关羽一路上一定是发生了不少战斗,曹操派虎豹骑南下时,特意叫上了文聘,可以让文平利用自己的优势调动荆州的军队,时间仓促,无法大规模地对关羽展开进攻,但是沿途进行骚扰、阻击是没有问题,例如用铁锁封江,既简单又实用。而且曹操的水军应该也从汉水南下了,应该是由乐进带领,他的先头部队应该和关羽也有过战斗,就这样关羽的军队被牵绊住了,还好这些都是培养多年的主力,关羽军队的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损失并不大,但是最重要的时间被耽搁了,关羽一看耽误了那么多时间,认为占领江陵的时机已失,于是展开了B计划,在汉津一带等待刘备。
为什么我会认为还有B计划呢?刘备一生遇险无数,但都化险为夷以至于大家都戏称他为"刘跑跑“,认为刘备最大的本事就是逃命。大家不要认为这都归功于运气,这应该与刘备凡事留心,先留后路的作风是分不开的。刘备想占领江陵作根据地,但他也应该想到万一占不了江陵的后路。往南是长江,向东是汉水,刘备要是没有水军的接应的话,那就简直就是无路可逃,在自寻死路。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12 23:46:00 +0800 CST  
@jin136280 2733楼 2014-08-08 09:38:00
本来这仅仅是魏讽一个人的故事,建安二十四年,邺城和许都的政变,关侯北望,曹丕虚妄的胜利背后,是仲达阴冷的笑容。后来知道,魏讽不过是暗角的微光。真正的故事,开始于黄初年间的西平郡,一个郭家的小姑娘从西宁来到了洛阳,并完成了之后历史的所有细节。战栗吧,在不能言说的真相里。钟繇,伯约
LZ 讲讲郭太后这个人物吧 这个人以及背后的故事
—————————————————
郭女王的史料很少,很难说清,估计本文是讲不到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13 09:12:21 +0800 CST  
回复第2755楼,@Wczwcz555

支持楼主,顶顶顶

--------------------------

谢谢支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13 18:25:29 +0800 CST  
回复第2765楼,@Wczwcz555

@qhayjf 1662楼 2014-05-01 22:10:00
刘备团队上升势头极其迅猛,马上他们的第二波攻击马上又来了,七月,曹操刚刚从汉中撤出,刘备大将关羽就从荆州向他的东南防线襄、樊一带发动了进攻。曹操闻知,立刻派大将于禁率兵往救樊城。八月,关羽乘洪水泛滥之机,擒于禁,斩庞德,乘势进军,将樊城围住。时樊城曹军只有数千人,城被水淹,水面离城楼仅有数尺,曹仁率军死守。同年十月,陆浑民孙狼等苦于徭役,叛上作乱,南附关羽,遥受关羽印号,为其摇旗呐喊,关羽的声
—————————————————
楼主可否分析一下关羽败亡的原因,为什么刘备会不防孙权,关羽这么大的军事行动,刘备不派一个得力的助手帮关羽协防孙权

--------------------------

后文会有专门的分析。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13 20:52:03 +0800 CST  
所以刘备和关羽应该不是偶遇,这是之前特意的安排,去江陵的A计划一旦失败,马上改成B计划东行去夏口与刘琦汇合。到了《三国演义》这个又成了诸葛亮的妙计,诸葛亮料到刘备肯定是到不了江陵,肯定会到汉津,于是先派关羽带兵马上岸接应,然后自己又带战船过来,刚好和刘备、关羽、刘琦等汇合,一起前往夏口,既圆了逻辑,也凸显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接下来说一下刘琦,刘琦的一生感觉就是个杯具,刘琦明明是刘表的嫡长子,而且原来一直都得到刘表的喜爱,可以由于种种原因,刘表的后妻蔡氏、蔡瑁、张允和他的弟弟刘琮接成了亲密联盟,不停地在刘表面前中伤他,使他在刘表心中的地位慢慢下降,渐渐远离了继承人的角色。刘琦知道自己会被蔡瑁陷害,故此特意去找诸葛亮请教救命之计(诸葛亮是刘备的部属)。
诸葛亮怕会被卷入嫡庶争斗,因此不太想说。刘琦知道诸葛亮的心意,于是把他骗到二楼的书房,命人拿走梯子,说:“现在你和我也走不下去,你说话也只有我听到。”于是诸葛亮不得已,告诉他春秋时晋国申生在国内被处死,重耳流亡外国才保住性命的事例,教他远离襄阳这个是非之地,独立掌军,可保性命之忧。
建安十三年(208年),江夏太守黄祖战死,刘琦立刻自告奋勇请求担任江夏太守之职。成功逃过了后母和蔡瑁的陷害,并为他日逃亡的刘备建立避战之所。同年,刘表病重,刘琦归看父疾,蔡瑁、张允恐怕他与刘表相见,触动父子感情,刘表可能会立刘琦为继承人,于是就对刘琦说:“将军委派你镇守江夏,责任十分重大。如今你擅离职守,你父亲见到你一定会生气。伤害亲人的感情,增重他的病势,不是孝顺之道。”他们把刘琦关到门外,不许他与刘表见面,刘琦只好流着眼泪离开。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13 23:10:17 +0800 CST  
回复第2783楼,@十五好剑术

刘备说和吴巨是故交,要去投奔他。不知他俩怎么认识的?

--------------------------
这个无从考证了,不过关于刘备的这个意图,后文会有分析。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14 10:07:24 +0800 CST  
刘表去世后,蔡瑁、张允等就拥立刘琮继任荆州牧。刘琦大怒,把印信扔到地上,准备借奔丧的名义起兵讨伐方琮。正在这时,曹操大军已南下荆州,刘琦只有撤兵回夏口。赤壁之战后,刘备向朝廷上表,保举刘琦为荆州刺史,并以他的名义夺取了荆南四郡(武陵、长沙、零陵和桂阳郡)。同年,刘琦因病逝世。
从刘琦“上屋抽梯”的计谋来看,从敢于出兵襄阳的的勇气来看,刘琦也算有勇有谋,并不是一个窝囊废,可惜在历史中他只能成为英雄人物背后的背景。刘备到夏口,按说他是主人,刘备只能算是落魄来投奔的客人。从兵力对比来看,双方都差不多是一万人,可以说是半斤八两,但从刘备到了夏口以后,刘琦的政治生命就好像结束了,在也没有什么领兵权和决策权。
现在回想起来,不得不感叹人主观意识的强大。当时我看《三国演义》,看到刘备到夏口后,就基本把刘琦归为刘备战将的一员,而且觉得这就是理所当然的,并没有觉得任何不妥。不知道历史上的刘琦有没有抗争过,又或者他就心甘情愿归附在了刘备的麾下。这永远只能是一个谜了。
在刘备往夏口的路上,还遇上一个将改变他下半生的人,这个人就是来自江东的鲁肃。《江表传》曰:“孙权遣鲁肃吊刘表二子,并令与备相结。肃未至而曹公已济汉津。肃故进前,与备相遇於当阳。因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臣)〔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使自结於东,崇连和之好,共济世业,而云欲投(吴臣)〔吴巨〕,(臣)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讬乎?”备大喜,进住鄂县,即遣诸葛亮随肃诣孙权,结同盟誓。” 也就是说鲁肃前往荆州准备借凭吊刘表之机去会晤刘备,结果曹操已经南下,鲁肃只有打道回府,结果与刘备在当阳相遇。鲁肃说明了孙权派自己来的使命,然后和刘备共论天下形势,并问刘备准备到哪里去。刘备说想去投奔苍梧太守吴巨。鲁肃说吴巨是个没有作为的庸人,劝刘备不要去依靠他。接着,详细述说孙权的情况和江东的实力,劝刘备与孙权联合,共拒曹操。刘备听了鲁肃的分析,决定并力抗曹。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14 22:28:45 +0800 CST  
回复第2793楼,@黄正洋

现在社会这种情况依然存在,究竟该如何应对啊?

--------------------------

最重要大家首先要能看明白。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15 07:28:40 +0800 CST  
回复第2782楼,@我说的你别信

每日看后方可安然入睡

--------------------------

谢谢支持,尽量坚持每天更。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8-15 12:39:03 +0800 CST  

楼主:qhayjf

字数:846116

发表时间:2013-11-27 06:5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10 23:04:39 +0800 CST

评论数:623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