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迷雾,漫谈三国人物

回复第2173楼,@车逡巡人徘徊

说的不错
--------------------------

谢谢支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12 07:21:41 +0800 CST  
@清馨2013 2143楼 2014-06-07 10:34:02
不错
-----------------------------
感谢顶贴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12 09:21:41 +0800 CST  
回复第2184楼,@南宫可乐

@白石大侠 426楼 2014-01-12 21:08:13
回复第18楼(作者: @qhayjf 于 2013-11-28 20:58)
皇帝太小,太后就走上了政治舞台,太后必然任用自家人,这样就出现了外戚主政的局面,东汉一般都是士族……
==========
有点乱乱的,可以用小说的手法 叙述吗
-----------------------------
@qhayjf 430楼 2014-01-13 08:50:54
有时行文是有点问题,我以后尽量注意
-----------------------------
我认为没问题。请楼主坚定自己的方法。本来这就不是小说,这更像是史评。支持楼主。
--------------------------

谢谢支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12 14:42:39 +0800 CST  
回复第2183楼,@jennifer_725

@jennifer_725 2155楼 2014-06-09 00:08:11
@qhayjf 楼主,本姑娘在网络之中除了微博和邮箱之外从来不注册任何账号。今日为你破例。楼主大才,高山仰止!
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被表哥家一本随随便便仍在地上的 《官渡之战》 连环画带进三国世界,到今天十五年光阴如水而过,哪怕课业再忙再累,此生再也不能把这段风景忘记。
然而读罢楼主文章,仍有几个问题想与楼主探讨。
1. 我认为,荀彧和曹操从来没有任何利益冲突,荀彧和曹操从生到死都是一伙的。
......
-----------------------------
@qhayjf 2172楼 2014-06-10 09:37:01
谢谢支持,在名利场,个人之间,集团之间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矛盾,就像我们以前相信毛和周之间的伟大友谊一样,实际上他们俩是一生的战友,同样...
--------------------------

许多有实力的大家族,无论是那一派上台,都是要倚重于他们的。近代就像容家、俞家等,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他们都是屹立不倒,最多是家族换个代言人而已。荀家就是这样的大族,就是荀彧下台了,曹操还是得倚重荀家,至于荀彧是被曹操逼死的,还是自己病死的只能是历史之谜了,不过荀彧确实是被曹操调离了权利中枢,说明他们还是有矛盾冲突了,只是我认为曹操应该还不至于对荀彧起杀心,还是荀彧自己病死的可能性大一些。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12 17:40:13 +0800 CST  
@jennifer_725 2155楼 2014-06-09 00:08:11
@qhayjf 楼主,本姑娘在网络之中除了微博和邮箱之外从来不注册任何账号。今日为你破例。楼主大才,高山仰止!
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被表哥家一本随随便便仍在地上的 《官渡之战》 连环画带进三国世界,到今天十五年光阴如水而过,哪怕课业再忙再累,此生再也不能把这段风景忘记。
然而读罢楼主文章,仍有几个问题想与楼主探讨。
1. 我认为,荀彧和曹操从来没有任何利益冲突,荀彧和曹操......
-----------------------------
@狙爆楼下 2157楼 2014-06-09 04:46:19
个人以为说荀彧“再择主成本”高是不对的。相反荀彧的成本很低。即便曹袁之战曹操战败,就算荀彧不立即投降,袁绍一般也不会杀掉荀彧,首先是故交,其次是背景,再次是荀彧本人确有实力;即便曹操失败,荀彧还是有机会重新择主的,先忍两年,然后靠家庭背景做个汉官,最后再投靠袁绍。说到爱惜羽毛,荀彧和曹操的政治抱负相近,投靠曹操本身就是爱惜羽毛的表现。以袁绍的为人,即便荀彧在袁绍手下也不会有大的作为,袁绍对......
-----------------------------
所以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许一切都是命运。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12 20:02:19 +0800 CST  
@王第QQ870193479 2108楼 2014-06-04 08:39:28
写得好,赞一个!
-----------------------------
谢谢支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12 20:32:51 +0800 CST  
@mgjc5119 2109楼 2014-06-04 09:26:14
好文章,拜读!
-----------------------------
谢谢支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12 20:33:54 +0800 CST  
@qhayjf 85楼 2013-12-01 09:11
不好意思,昨天发的匆忙,有点乱,今天整理重发一下
-----------------------------
@走吧V罗宾 2116楼 2014-06-04 23:51:28
严谨
-----------------------------
谢谢支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12 20:34:37 +0800 CST  
以上的场景是我想象的,不过类似的事件肯定是发生过的。有一次曹操率军出征,曹丕和曹植和百官送行。曹植当众吟诵了自己写的一篇诗赋,赞颂父亲曹操如何如何功业盖世。文章辞藻华丽,文采飞扬,大家听了都啧啧称赞。曹操也点头赞许。曹丕哪有这种急才,没办法,只有抱着曹操的大腿抹眼泪了。
其实前面大概介绍过,曹丕文武双全,实在也算难得的人才。曹丕五岁学射箭,八岁精骑射,十岁时跟从曹操征张绣。张绣降而复叛,结果曹操这方的悍将典韦为护主而战死,长子曹昂及侄子曹安民被杀。曹丕却能“乘马得脱”,十岁孩童在乱军中逃脱,既需一定的勇气和胆识,也还要点骑射功夫。好像曹丕后来长大后的骑射功夫还不错,他也能玩董卓的那一手,能在马上左右开弓,射中猎物,这样的骑射功夫已经算得上一流了。曹丕后来在还自称“君子虽有文章,必有武备也。余好击剑,善以短乘长”。这意思就是曹丕还精通剑术,在一次酒宴时,曹丕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共饮,说着说着就开始切磋剑术,曹丕以甘蔗为剑,数次打败邓展,最后打得邓展心服口服。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12 20:39:00 +0800 CST  
当然,作为三曹之一,曹丕文学上的成就也非常高,在建安诗人中,曹丕最富于艺术形式的文人化探索和创新,曹丕《燕歌行》二首,开我国诗歌七言之先河,曹丕长篇杂言体《大墙上蒿行》长达75句, 364字,句式也自由灵活,王夫之在《姜斋诗话》卷这样说“长句长篇,斯为开山第一祖。”此外曹丕的文学理论批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学术地位,对后来的文学和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曹丕的文学理论批评,散见于他的书信和论文,而最集中的表达他的文学理论见解的,首推《典论?论文》,它也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专篇论文的开端。
人的才能有许多种,就拿写诗来说,李白写诗,就得先痛饮几杯,然后就文思如泉涌,而贾岛那样的,就得苦苦思索推敲,正所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曹丕是人才,但曹植是天才,写文章可以不假思索,喷薄而出。世界上确实存在着这样的一些天才,前不久有个节目叫做“最强大脑”,我们可以看到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许多天才,他们中间有人可以过目不忘,有超强的记忆力;有人有超常的视觉分辨力,可以在几米的魔方墙中发现一两个色块的细微变化;还有一个人能够看到一段话,就能马上说出这句话有多少个笔画,按那个人的描述,他一看到一句话,笔画的总数就会马上出现在他的大脑中。估计曹植也是这种情况,文章能在他的脑海中迅速出现。所以曹丕也就悲催了,天才注定是受人瞩目的,自然容易被弟弟们的光芒比下去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12 20:44:43 +0800 CST  
回复第2184楼,@南宫可乐

@白石大侠 426楼 2014-01-12 21:08:13
回复第18楼(作者: @qhayjf 于 2013-11-28 20:58)
皇帝太小,太后就走上了政治舞台,太后必然任用自家人,这样就出现了外戚主政的局面,东汉一般都是士族……
==========
有点乱乱的,可以用小说的手法 叙述吗
-----------------------------
@qhayjf 430楼 2014-01-13 08:50:54
有时行文是有点问题,我以后尽量注意
-----------------------------
我认为没问题。请楼主坚定自己的方法。本来这就不是小说,这更像是史评。支持楼主。
--------------------------
谢谢支持,欢迎常来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13 09:44:12 +0800 CST  
当然,其实天才也并不意味着就是人才,曹操其实也不具备他儿子们的天才技能,但并不影响他成为震烁古今的人物。所以我觉得曹丕之所以不被曹操所待见,主要还不是他的弟弟们太优秀,而是曹不喜欢这个儿子。曹丕不缺技能,却缺乏豪情,缺乏大志。俗话说:诗以言志,曹丕的诗文大多婉约纤细、悱恻缠绵,表达的是一种个人的小情调,却缺乏大气度。曹丕做人也是如此,有着一些官二代富二代的做派,喜欢玩一些生活格调、讲究生活品味,“浮瓜沉李”是一句成语,指暑天把瓜、李等放在冷水中浸凉后食用。也指夏天消暑的食品。也常指消夏游乐之事。明朝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中就有这样一句:“这样时候,多少王孙公子雪藕调冰、浮瓜沉李也不为过。”再如清朝黄景仁《两当轩集*题所居废园》:“但知今日异昨日,已觉今年非去年。浮瓜沉李岂不乐,为少数顷山中田。”而这个成语的出处就是来自曹子桓的名篇《与吴质书》,内容说的就是子桓神仙般的游宴生活,表诸文字后为后人留下这段佳话。此外,曹丕还喜欢收集宝剑,沉迷于弹棋游戏,完全没有一个乱世中英主所应有的企图心。
曹操的看法其实也是对的,曹丕要是在和平时期,其实也算基本合格的皇帝,但在乱世中的表现,确实令他的黄泉下的父亲失望了,曹丕明显是一位和平爱好者,其实向这种喜欢小情调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基本都是非常平和的,他们更热衷于享受生活,而不是扩张和和战争。曹丕最大的理想就是以德服人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这实际上只是在痴心妄想,但曹丕一直在拿这个理想来麻痹自己。正因为如此,在孙刘打得不可开交之时,他也没有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而是被孙权忽悠地一愣一愣的,直到被孙权实在忽悠得不像话了,他才最终起兵教训了一下孙权,不过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后来蜀将孟达来降,本来也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事,结果把曹丕高兴坏了。看吧,这不就是有人感受到了天恩浩大,自动来降,实际上孟达那也是没办法才来投降的,曹丕可不管这些,孟达后来到京城面君,曹丕给了他极高的待遇,甚至把孟达拉到自己的车里共乘一车,就差没跟他称兄道弟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13 21:02:57 +0800 CST  
曹操的看法其实也是对的,曹丕要是在和平时期,其实也算基本合格的皇帝,但在乱世中的表现,确实令他的黄泉下的父亲失望了,曹丕明显是一位和平爱好者,其实向这种喜欢小情调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基本都是非常平和的,他们更热衷于享受生活,而不是扩张和和战争。曹丕最大的理想就是以德服人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这实际上只是在痴心妄想,但曹丕一直在拿这个理想来麻痹自己。正因为如此,在孙刘打得不可开交之时,他也没有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而是被孙权忽悠地一愣一愣的,直到被孙权实在忽悠得不像话了,他才最终起兵教训了一下孙权,不过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后来蜀将孟达来降,本来也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事,结果把曹丕高兴坏了。看吧,这不就是有人感受到了天恩浩大,自动来降,实际上孟达那也是没办法才来投降的,曹丕可不管这些,孟达后来到京城面君,曹丕给了他极高的待遇,甚至把孟达拉到自己的车里共乘一车,就差没跟他称兄道弟了。
让我们再看一下曹丕当政后发的一些诏令:“南方龙眼、荔枝,宁比西国葡萄、石蜜乎?酢且不如中国,‘今以荔枝赐将士,噞之则知其味薄矣。’凡枣味莫若安邑御枣也。”又说:“ 真定郡梨、大若拳,甘若蜜,峗[脆]若菱,可以解烦释渴。”“蜀薄(帛)来至洛邑,皆下恶,是为下工之物,皆有虚名”。这大概就是说南方的龙眼荔枝什么的都不好吃,根本比不上西域的葡萄,还不如枣子好吃,而枣子就属安邑枣最好。真定产的梨也相当不错。听说蜀帛比较好,见过实物后我觉得也是浪得虚名。大家是不是会疑惑,曹丕为什么会发一些这么奇葩的诏书呢?其实曹丕的言外之意就是吴国蜀国那些破地方没啥好东西,我们也就不要老想着去讨伐他们了。
曹操应该经过详细的观察,他觉得曹丕很难完成自己一统天下的愿望,于是他才开始想把继承权交给其他的儿子,刚开始最看好的是曹冲、后来就有在曹丕曹植身上不停地犹豫。
由于曹操长期在立嗣上狐疑不决,难免不影响下属。时间一长,下属间渐渐形成了拥丕派和拥植派两个集团。拥丕派有桓阶、邢颐、吴质、贾诩等等,拥植派有丁廙、丁仪、杨修、孔桂、杨俊等等,各自结为党羽,设计谋,造舆论,尔虞我诈,互相倾轧。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13 22:22:18 +0800 CST  
曹植的党羽是杨修和丁氏兄弟。《三国志》很明确地提出杨修和丁氏二兄弟是曹植的三羽翼。杨修此人很有才,他的才能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有文采,二是有才干。《典略》上说他:“谦恭才博”。 “谦恭”就是谦虚恭敬的意思。杨修并不像《三国演义》描写的那样到处卖弄。曹操当丞相时,任命他为主薄,当时,军国多事,无论内、外事都交给杨修一并负责。而他都能让曹操满意。还是很有才干的。另外,他还有文采,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所以,曹操的儿子们从太子曹丕以下,都争着和他交好。他们同杨修交好的目的是什么?曹操其它的儿子我不敢讲,但曹植、曹丕的目的一定是在争太子这件事上给自己加分。
丁家二兄弟也非等闲之辈,他们的父亲叫丁冲,早年和曹操有较深的交情。当年董卓专权,天下大乱,丁冲对曹操说:足下平生常常有匡佐天下的志向,现在时候到了。曹操得到他的书信后,于是引军迎天子定都许昌。后来,丁冲喝酒喝死了,曹操常常念他的好。后来听说丁仪小有名气,虽然没有见过他,就想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他,但遭到了曹丕的反对,曹丕说:女人嫁人也是要看相貌的,这个丁仪“目眇”恐怕你的爱女不会喜欢,我看不如夏侯渊的儿子夏侯楙。“目眇”就是一只眼瞎了。于是,曹操就把女儿嫁给了夏侯楙。后来曹操见到了丁仪,一谈发现丁仪很有才,然后曹操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丁仪是个优秀的读书人呀!即便是两眼瞎了,也应该把女儿嫁给他,何况他只是一只眼瞎了,曹丕误我。而丁仪也深恨自己不能娶到曹操的女儿,后来就和曹植走到一起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14 20:54:27 +0800 CST  
曹丕也有自己的党羽,司马懿、陈群、吴质、朱乐等被称为太子四友。其中的吴质为曹丕出了不少主意。曹植的支持者杨修、丁家兄弟。不论从知名度、影响力,还是在朝中所担任的职位,都无法和曹丕的党羽相比。
但曹植也不甘心,深得曹操喜爱的曹植在三羽翼的帮助下,逐渐占到了上风。占到上风的标志性事件是留守邺城。建安十八年,曹操被封为魏公。建安十九年七月,曹操对孙权进行征伐,留曹植守邺城。按照一般惯例,都是太子监国的。而曹植也尽职尽责,让曹操非常满意。曹植也很有才,曹操也很看重他。邺城铜雀台建成的时候,曹操带着他的儿子们登台,让他们每人写一篇文章,曹植拿起笔就写,一气呵成,文章也写得非常漂亮。曹操甚异之。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临菑侯。曹操征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说:我当年为顿邱令,年龄也只有二十三岁。想一想当时办的事,我今天不后悔。今天你也二十三岁了,怎么能不勉励自己!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14 21:16:18 +0800 CST  
@怪丫出逃 2218楼 2014-06-14 00:19:00
曹丕被比下去那两段还蛮有画面感的!
-----------------------------
谢谢支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14 21:19:27 +0800 CST  
回复第2186楼, @如是我闻58
强帖留名。前几天特地看了一遍《罗生门》,倭人对 历史 的理解是否真的比我们要客观?
--------------------------
@无辽之人 2223楼 2014-06-14 07:18:30
日本人的主流 历史 观如何确实不了解,不过我们的 历史 ,特别是近代史确实扭曲得太厉害了。
-----------------------------
@jennifer_725 2226楼 2014-06-14 09:29:03
日本讲谈社出了一套大史学家论中国 历史 的集子,马上京东促销,如果想要了解可以考虑入手。
传送门: http://item.jd.com/11425767.html
-----------------------------
这套书看着还不错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14 21:46:11 +0800 CST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15 17:49:20 +0800 CST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15 20:27:01 +0800 CST  
上面是阎立本画的曹植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6-15 20:28:03 +0800 CST  

楼主:qhayjf

字数:846116

发表时间:2013-11-27 06:5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10 23:04:39 +0800 CST

评论数:623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