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公案·古代的N种死法——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


你们是浮云、老Q_1、史家票友、右司马诸君:

感谢捧场啦。

楼主 聊公  发布于 2008-12-21 16:08:33 +0800 CST  

作者:渔樵窥史 回复日期:2008-12-21 19:09:57
他,也就是公旦怎么说?这巫和王是不是有点象大主教和国王?

===================================================================

不是。王是集大主教和国王于一体的,巫只不过是王手下的而已。即便在祭祀中,也是王起主导作用,巫起辅助性作用。但是,在王之外别有能够传达天听的人物存在,自然会限制王权。

楼主 聊公  发布于 2008-12-22 10:02:23 +0800 CST  

作者:明明在下 回复日期:2008-12-21 22:03:41
不错,留名
这么好的帖子,关天也可以发。在这里真是辱没了你。
============================================================

感谢明兄抬爱。

楼主 聊公  发布于 2008-12-22 10:03:23 +0800 CST  







二、天命与人德(1)

以德配天

武王革命,推翻商纣,建立周朝。商朝国祚六百年之久,人们的头脑也进化了不少。所以在六百年之前没有人问的一个大问题,现在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凭什么是你姬周代表上天?

统治者最怕思考二字。不是假怕,是真怕。好熊有个帖子讲孟子,副标题叫做“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再贴切不过。我们再回顾一下这个疑问的来源,也就是商朝统治者是如何解释自己政权的正当性依据的。

商朝认为,存在一个超越性的意志:天。其人格化的象征,则是“(上)帝”。“帝立商”,所以商朝可以永世长存,受天就可以永命。

结果商朝灭亡了。残酷的现实使得周公不得不去思考如何解释自己的敌人为什么灭亡,这实在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但事实上并不奇怪,任何一个政权都要挖空心思去解释被自己推翻的那个政权灭亡的原因。理由很简单,建构本政权的正当性依据。也就是老百姓问的“凭什么”。

周公以他的大智慧,提出了这样一个逻辑:

首先,天命无常。这个常是永恒的意思。老天爷不会吊死在一棵树上。某甲行,就立某甲;某甲不行,就立某乙。

其次,老天爷选择代言人的标准是“德”,叫做“以德配天”。。注意,不是文,不是武,不是财富,而是德。这个标准奠定了中国几千年的价值观。

第三,姬周有德,商无德,所以周代商而立。这里其实隐含了一个意思:如果哪天周没有德了,那么周也得下去。

这个逻辑,其实比许多简单的强盗逻辑(比如XXX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要高明得多,的确反映出当时的政治思想往复杂方向的进步。但是,周公在对上古神权法理论进行的完善,同时也等于在把它往墓地里送。

神圣是什么?神圣就是不问来源。当你解释为什么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已经不再神圣,因为可供分析。而真正神圣的问题是分析不得解释不了的。

所以周公敬神而远之,把主要的精力放到了“保民”之上。这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大进步,随之而来的许多制度也让我们的某甲在今后受刑时可以免受这种奇奇怪怪的罚,而起码死得明白。

真正的明白,有时候只是一种糊涂。相信有神和破除迷信,谁更好?天知道。

总而言之,我们的老祖宗已经由神话时代充满幻想的大脑进化到幼稚的理性时代了。我们来看看他们在这一大背景下设置的天真而严肃的制度吧。其中有一些影响了我们几千年,更有一些几千年后我们依旧没有做到。

这才叫数典而忘祖。






楼主 聊公  发布于 2008-12-22 22:22:30 +0800 CST  

作者:江上苇 回复日期:2008-12-22 12:13:15
改过来了!
=================================================

多谢。起码形式上好看多了。

楼主 聊公  发布于 2008-12-22 22:23:33 +0800 CST  
作者:天天向上上 回复日期:2008-12-22 14:36:16
居然还没火?

=======================================================

小之了了,大未必佳。

楼主 聊公  发布于 2008-12-22 22:25:43 +0800 CST  

作者:萧夜桥 回复日期:2008-12-22 11:53:44
周公要吐哺了

=================================================

聊公要吐哺了。

楼主 聊公  发布于 2008-12-22 22:26:46 +0800 CST  
作者:渔樵窥史 回复日期:2008-12-22 11:54:15
有搞笑有深度有思索,不是一味给人灌输某种理论,或者自认掌握了真理的样子.好贴.
==========================================================

没办法,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真理,只好做到“有思索”的程度。

楼主 聊公  发布于 2008-12-22 22:29:17 +0800 CST  

作者:萧夜桥 回复日期:2008-12-23 10:59:45
聊公应该讲一下为什么中国没有像西欧一样形成宗教至上的法律 而是走了另一条君权至上的法律 直接导致了我们现在的法律进程很难实现真正的人治
======================================================================

此乃本帖的主题。
慢慢来。

楼主 聊公  发布于 2008-12-23 22:27:45 +0800 CST  
作者:天策上将太尉领司 回复日期:2008-12-23 22:31:12
楼主,我可以负责的告诉你,我看的很过瘾,我收获了很多。
===================================================================

楼上,我可以负责的告诉你,我听你这话很舒坦,从而提高了写作积极性。

楼主 聊公  发布于 2008-12-23 22:57:52 +0800 CST  







二、神权与人德(3)

齐鲁斗法

还是先看两个小案例。

某甲和某乙,都是山东好汉。祖祖辈辈在这片将来要被称为齐鲁大地的土地上生活了好几十辈子了。不过这俩孩子运气巧,赶上了周武革命。周初封诸侯,把两个一等一的功臣都封到了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

一个是姜太公,封于齐;一个是周公,封于鲁。某甲在齐国境内,某乙在鲁国境内。

作为齐鲁大地著名法制刊物《聊公说法》的总编,聊公先生对这次分封极为关注,派出了著名记者吕不韦先生赶去调查两位新任国君的施政纲领。

吕不韦赶到的时候,两位开国元勋正好在一个茶话会上闲聊。吕不韦问周公:“请问周公先生,听说您最近正在制定周王朝的法典。那么您的鲁国将会采用什么样的治理方式呢?”周公思索了一下,沉着地说:“亲亲上恩。”一边的太公听了哈哈大笑:“鲁从此要一天天衰弱下去了。”周公恼怒地看了太公一眼。

吕不韦看出点火药味来,便转而问太公:“作为从底层社会干起来的您,又会采用什么样的治国方略呢?”太公笑眯眯地说:“尊贤上功。”周公噗嗤一声笑出来,然后严肃地说:“的确,齐国从此要强大下去了。”太公看着周公问:“那你笑个啥?”周公哈哈大笑:“可惜百代之后,这齐国就不姓姜喽!”

吕不韦回去以后,就把此事记载进《吕氏春秋》。

好,我们把镜头瞄向齐鲁大地,继续做深度报道。

某甲世世代代打鱼为生,平时为人豪爽不羁,与人一言不合便要拔刀相向。太公到了这里以后,继续鼓励大家:原来打鱼的接着打鱼,政府给你提供相应的公共建设和制度保障;原来做生意的接着做生意,政府给你们制定游戏规则,大家不要乱来;妇女也别闲在家里,都织布来卖。有兴趣做官的,跟着我去攻打边上的莱国,按照功劳大小授予相应官职!

某乙祖上是做生意的,平时为人脾气也火爆,颇有山东好汉的风骨。周公没有来就封,而是派了他的大儿子伯禽面授机宜来执政。伯禽到后,宣布:原来做生意的别都做生意了,每个县做生意的名额有限制,重大贸易由国家来代理,其他人都种地去吧!

某乙只好去种地。伯禽又宣布:大家要做文明人,见面要作揖,见长官要行礼。其他各种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一律要举行相应的礼仪,不会的可以派有关官员来指导。基本礼仪分为五种,去参看将要制定完成的《周礼》。我们鲁国要先行一步,争做精神文明大国!

(临时有事,待续)




楼主 聊公  发布于 2008-12-24 11:23:44 +0800 CST  

嗯,其实不好说这个是讲的法律.

楼主 聊公  发布于 2008-12-24 23:02:30 +0800 CST  

先祝各位平安夜快乐.大家玩得开心,我继续键耕.
开工.

楼主 聊公  发布于 2008-12-24 23:05:59 +0800 CST  


继续.

一天,某甲在路上遇见乙.甲呵呵笑着上去拍乙的肩膀,乙连忙表情和敬作了一揖.甲说:"咋了?几天没见,想做城里人了?"乙一笑,曰:"非也,此乃礼也.礼之不存,人将不人."

聊公先生走上前去,问:"二位觉得哪种生活好一点?"

某甲哈哈大笑,说:"当然是咱的生活乐和!每天打鱼,到市场上卖,老婆在家织布,生活富足,老婆孩子热炕头,比以前饥一顿饱一顿强多啦!"乙说:"以前不知礼,过得浑浑噩噩.如今知了礼,每日修身养德,夫妻相敬如宾,上下尊卑有分,长幼和睦,确实很好."

聊公见两个也说不出东西来,便跑去问周公先生的评价.跑到周公馆,一个门人进去通报.一会儿周公跑出来了,披头散发,头发湿漉漉的.聊公心下大为叹服:"人道周公一沐三捉发,果然名不虚传!"乃问曰:"周先生......"周公打断说:"请叫我姬先生......"聊公道:"好的,周先生.请问周先生,周先生的公子和太公先生在齐鲁的两种治国方略,周先生觉得哪种好一点呢?"周公说:"太公上任五个月,就向我汇报了情况.他说他依照当地风俗因地制宜,把相关的习惯制度化,把相关的风俗规范化,就算完成了初步的建设.犬子那边还没有消息.我估计也快来了,请阁下与老夫一起等了犬子汇报了情况,我们再做论断吧."聊公曰:"善."于是一起等.

一个月过去了.
半年过去了.
两年......
三年......

盼望着,盼望着,伯禽来了,来自鲁国的脚步近了.

周公急忙迎上前去,问:"伯禽啊,你怎么才回来?"伯禽得意地说:"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鲁国的旧风俗全部抹掉,把周礼的全部规矩在那边进行了贯彻,然后观察成效.其中一项规矩是父母亡服丧三年,所以我在那边等了三年,验收了情况,来向您汇报!"

周公默默地思索了一会儿,说:"嗯,鲁国可以作为我朝学习周礼的示范国了.不过,鲁国今后可能真的要受齐国的气了."

好啦,历史上这个案例是用来说明两个道理的:

一,齐鲁不同文化的起源.
二,太公到底是比伯禽高上一筹.

但恐怕这个故事不止说明了这么两个道理.或者说,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价值最被低估的一个故事(不需要加"之一").下面,我们来深度挖掘一下这个故事背后的资源.







楼主 聊公  发布于 2008-12-24 23:32:04 +0800 CST  
♀     ★      ★
◆        圣    ◆     ◆
诞快乐
♀ ★    圣诞☆快乐    ★  ♀ ★
圣诞◆快乐★圣
◆   诞快乐圣诞★快乐圣      ★
诞快乐圣诞 ♀     ♀
◆  ★   快乐★圣诞快乐    ★
圣诞快乐圣诞★快乐       ◆
圣诞快乐◆圣诞快乐圣诞    ★
♀  ★   圣诞快乐圣诞快   ♀
圣诞快★乐◆圣诞快     ♀
★   乐圣诞快乐圣诞快★圣诞
快乐圣诞★圣诞快乐圣◆诞快    ★
♀ 快乐圣诞快乐圣诞快乐圣诞快乐圣 ◆
圣诞快乐
♀ 圣诞快乐~~ ♀
楼主 聊公  发布于 2008-12-25 00:04:53 +0800 CST  









二、天命与人德(4)

第一个隐喻

我们来看齐鲁斗法所包含的几个隐喻。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两位的施政纲领。在斗法之前,太公提出要“尊贤”,周公提出要“亲亲”。哪个好?相信不等聊公问完,大家就要举双手外加脚丫子赞成太公。“亲亲”两字联想开去,大约可以想到的有“任人唯亲”、“封建礼教”、“家族式管理”乃至“家天下”等等。

如果我这个问题放到古代来问,恐怕就可以激起一番唇枪舌剑了。我们先来看看“亲亲”和“尊贤”的象征意义。

所谓“亲亲”,乃是指以血缘为纽带,建立起一个宗法制度。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这是一个大问题。我们来看看周公的智慧:

首先,继承的办法有很多,比如兄终弟及,比如贤人政治,比如选举,等等。那么最早的原始部落是怎么产生领袖的呢?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王夫之先生告诉我们:一个部落里面,总有一个打野兽打得最多或者分配食物最公平大家都信得过的人物比如某甲,就被大家公推为部落首领,此时还是选举政治(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某甲再牛X,也只能领导本部落的,别的部落自有其能人在,如某乙某丙之流。三个部落组成一个联盟(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联姻,比如战争),公推一个更牛的,于是某甲又被推了上去;两个部落联盟互殴,决出胜者,某甲又成为胜利者……如此下去,最后各大赛区胜出者中的终极冠军,便成为天子(因而尤有所推以为天子)。

天子某甲老了,要死了,搞禅让,搞贤人政治。这实在是一个好制度,问题在于让人起了争心。

商鞅先生用他一贯刻薄而讥讽的语气说过:一只兔子在野外跑,尧、舜、禹、汤这样的大圣人也会争相来追,因为这只兔子还没主。

的确如此。此言命中禅让制度的最大要害。从古至今,很有一些人对禅让制度揭出所谓黑幕,说尧是被舜逼宫的,舜是被禹害死的等等。或许是以今小人之心度古圣人之腹,但实有其事的可能性绝对不小。在我们这里,某甲要老死了,继承的候选人有乙丙丁三个。谁上?谁贤谁上呗。关键问题在于——

谁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武力解决。如此一来,政治继承的成本就太高了。这是“尊贤”的第一大害:贤能考核指标过于主观,无法量化。

怎么办?我们继续看王夫之的论述:在这样的情况下,便有身在其位的人(比如大禹)谙通其道,赖在位子上不肯走,而产生了世袭制度(安于其位者习于其道,因而有世及之理)。制度一旦产生,经历数世,便有了惯性。后世即便有那么几个昏君暴君,也起码比无政府状态强(虽愚且暴,犹贤于草野之罔据者,如是者数千年而安之矣)。

好啦,以上抄自王夫之的《读通鉴论》。这就是世袭制度的起源。在没有民主选举的情况下,这确实不失为一个选择。

(待续)



楼主 聊公  发布于 2008-12-25 10:48:19 +0800 CST  



继续

有人要说啦,那君主一人世袭不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搞全面世袭吧?(如诸侯、卿、士)这岂非效率太低下了?

今人考虑过的事情,古人都已经考虑过了。太阳底下无新事。这不是说今人没有思考的权利,但必须在古人思考的基础上来思考,这是起码的负责任的表现。

三国的时候,有位曹元首(不是外号,是人名)。说起来此人也不陌生,乃是曹操的干爷爷大太监曹腾的哥哥之后(关系还是有点远),到魏国的时候也是位宗室。

在哪个时候当宗室也别在魏国当宗室,那叫一个憋屈,看看曹植就知道了。曹元首憋屈之余,写了篇《六代论》,大谈分封诸侯搞世袭的好处。他说:一个人搞,不如大家搞。一旦出事情,兄弟之间可以有个帮衬。他用了一个俗语(可能是当时的谚语,不过这里是出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以扶之者众也。”不过墙倾有众人扶,墙倒自然有众人推。这个问题曹元首可怜巴巴地说:“以前七王之乱,乃是因为给诸王的权太大了。如果少给一点权,断不会造反的。”分明是“大爷,您看着赏点儿吧”的口吻。

曹元首是局中人,我们请上第二位封建制的辩护者,来看个局外人的说法。此人也不陌生,乃是三国陆逊之后——陆机。

注:解释一个问题,我这里的“封建制”乃是指封邦建国的制度,即分封诸侯搞世袭(当然具体内涵不只这些)。这里就不做考辨啦。

(待续)





楼主 聊公  发布于 2008-12-25 11:12:15 +0800 CST  

和合,呵呵。
看跟谁比了。
我是觉得这样很好。
后面会有讨论。

楼主 聊公  发布于 2008-12-25 11:20:39 +0800 CST  

嗯,继续。

楼主 聊公  发布于 2008-12-25 21:34:30 +0800 CST  

继续

陆机先生为封建制的存在提出了一个有力的理由:有利于地方建设和国家的发展。用句现在的话来讲,有利于地方发展的可持续性。为什么这么说呢?陆机从人性的角度做了分析。

根据近代经济学的理论,人是趋利避害的,不管在官僚制度下还是封建制度下。比如某甲,在上海做个县令。按照太公“尊贤上功”的纲领,他最紧要的是做出业绩来。所以,上海的老百姓的所谓幸福感所谓长远发展,是不在他考虑范围内的(君无卒岁之图,臣挟一时之志)。他会大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三年任期一到就往中央提拔了,把一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留给下任。

那么如果皇帝下令,封某甲为上海侯,情况立马不一样。侯爵可以世袭,也就是说上海这块地方就成了你和你的子孙的财产(当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从理论上讲上海只是由你代管)。这可得好好珍惜了,子孙根呀!老百姓快乐了你得好处,国家吃亏了你倒其霉(民安己受其利,国伤家婴其病),所以世袭制对国家好处大。

到明末的时候有位顾炎武。他老先生经过对天下郡国的实地考察,虽然没有提出恢复封建制的动议,但也认为不妨使地方官员封建化,以抬高其地位加重其权力(尊令长之秩),一个县令便是五品官职。地方搞得好则不妨以世袭为奖励。这样一来,人人为己,则国泰民安(合天下之私,恰可成天下之公)。

嗯,我们再回到周公的时候。究竟是“亲亲”为核心的封建世袭制度好一点,还是“尊贤”为核心的理性官僚制度好一点?

真的不是一个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

其实,“亲亲”之礼反映的乃是一个“差序”,等级;而“尊贤”之法则是一个“平等”,均匀。差序和平等,孰优孰劣,不好说,得看具体的事情。而在一定的情势下如何达到两者的比例均衡,才是最关键的。

周公现在就面临着如何在西周初年的社会精确调节两者比例,使其达到制度上的黄金分割点的问题。

非大圣贤不能为之。





楼主 聊公  发布于 2008-12-25 22:06:03 +0800 CST  

楼主:聊公

字数:206324

发表时间:2008-12-19 03:5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7-22 21:34:19 +0800 CST

评论数:200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