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年代的故事这样讲才精彩

第八十五章 四七收官
刚刚昏头昏脑从伏牛山区出来的李铁军,接到国民党军统帅部新命令后,便率5兵团部及整3师,向平汉路奔去。但这时,其七个旅的重兵集团已被拖散,身边实际兵力不过两个旅而已。而陈谢早已集中晋4纵主力,在平汉路西平、遂平间祝王砦、金刚寺地区,张下了大网。李某所部于1947年12月23日来到此地,立刻陷入重围。25日,晋4纵与华野3纵7、8师,共同对敌发起总攻,至26日二十时,除李某率数十骑逃脱外,5兵团部及整3师9600余人被全歼,兵团参谋长及师旅长非死即俘。这对于5兵团来说是首次覆灭,但对整3师而言,却已经是二次覆灭了(上一次是1946年9月在定陶战役中被刘邓军所歼)。
这样,陈粟军华野3、4纵,陈谢部晋4、9纵及从大别山转入淮西的刘邓军晋1纵,就实现了外线三军会师。在粟裕统一指挥下,他们继续南进,目标直指本想与整3师会合的整20师。该敌见势不妙,于12月28日缩回确山,随即被解放军包围。整20师属川军杨森系统,曾在五个月前七月分兵时死守滕县,顶住了华野1纵猛攻。但这次,围攻确山的解放军有五个纵队之多,如果时间足够,必能将其歼灭。但国民党军对平汉路南段势在必争,从大别山抽调整9、10、11师共13个旅回援。为避免与敌硬拼,解放军在歼敌一部后主动撤离确山,从而结束破击行动,欢度元旦。这样,国民党军以削减围攻大别山兵力为代价,又暂时恢复了平汉(南段)、陇海的铁路运输。
对大别山围攻情况是这样的:11月上旬,老蒋在全国军事形势均吃紧情况下,力图先拔掉大别山这颗眼中钉,遂在南京先后主持召开大别山区作战检讨会议和湘鄂皖赣苏豫六省绥靖会议,决定成立国防部九江指挥所,由国防部长白崇禧兼任指挥部主任,坐镇九江指挥围攻大别山区。国民党军在大别山区原有9个整编师,这时又从豫皖苏、山东及豫西战场抽调来6个整编师,这样,围攻大别山部队就达33个旅。
白崇禧对这些部队的部署是:以5个整编师作为“铁锤”,在驻汉口空军支援下,从黄陂、太湖、潜山地区,成半月形阵势由南向北攻击前进;将5个整编师又2个旅作为“铁砧”,配置在商城至信阳地区堵击;再以驻汉口海军舰艇,封锁长江武汉至安庆段,与5个江防旅一起,防止刘邓军南渡长江。进攻中,在能切实占领的解放区,积极恢复保甲组织;对一时无法控制的解放区,实行“三网(谍报、公路、碉堡)政策”和鬼子的“三光政策”。其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摧毁大别山解放区,驱走刘邓军。
围攻于11月底开始,刘邓军一面停止参加破击平汉路作战,一面采取分兵应对之策:由刘帅和副政委张际春组成后方指挥所,率1纵保护中原局和野战军后方机关,跳出合围圈,转向淮西,以防他们在围攻时被敌黏住。由小平、副司令员先念、参谋长李达组成前方指挥所,率2、3、6纵这些精干野战部队,通过运动战,保卫大别山解放区。以11月初到达的12纵,向江汉地区展开;11月下旬到达的10纵,向桐柏地区展开;恢复这两个中原突围以前的解放区。
这次分兵借鉴了对付鬼子扫荡的办法,应该是很正确的。但令人不解的是,留在包围圈里指挥作战的,应该是善打运动战的刘帅,而率后方机关离去的,应该是不以指挥作战见长的小平;但事实却正好倒了个。正统党史对此解释是,刘邓感情深厚,争相要求留在包围圈内挑重担,最后小平以年轻的“优势”胜出,让年纪较大的刘帅(刘帅只比主席大一岁,当时年纪也大不到哪里去)先撤。但野史说法却完全不同,说刘、邓已为跃进大别山问题而闹翻,故当敌军进逼时,分头行动,各打各的。
客观地说,因为闹个意见就分开行动,是削弱自身力量的错误行为,刘、邓都是受党多年教育的资深党员,不可能做出这样党性不强的事情,故野史说法并不可靠。但为对付敌围攻,组织后方机关撤离,也可以让先念、张际春带队,并不一定需要作为主要领导的刘、邓出马,故正史可能也隐瞒了部分事实。以后历史证明:小平是主席身后中共领导层中绝无仅有的具备战略眼光的政治家;而刘帅精于战术却未听说战略眼光精到。据此推断,事情真相可能是这样的:刘帅在日常工作中不时流露出对跃进大别山的不理解,小平觉得让刘帅带着情绪留下不合适,便在分兵时以自己年轻为由,单独留下,继续执行主席战略部署。
比起刘帅来,小平军事功底肯定差了很多,但他在抗战中屡屡与鬼子扫荡周旋,此时用这套办法对付国民党军围攻,再加李达等军事干部辅佐,还是相当自如。当敌军于12月3日陆续侵占立煌、罗田、英山、上巴河等地时,他令6纵主力乘虚奔袭宋埠,当日就歼敌保安团队2000余人。当敌军继续推进到光山、商城、宋埠、广水、罗山一带,解放军主力退无可退时,小平又采取反扫荡老办法,从敌军间隙中跳到南面其身后。
因为没有后方机关拖累,转移行动简直不费吹灰之力。从12月8日到15日,2、3、6纵先后跳到敌军南面,以旅、团为单位,在地方部队配合下歼灭弱敌。这时,陈粟、陈谢两军破击平汉路,又迫使敌军调走13个旅救急,围攻大别山之敌只剩下20个旅。这样,刘邓内线部队克服隆冬季节缺粮缺鞋的困难,至年底共歼敌1.1万余人,收复太湖、广济等大别山南缘的10余座县城,取得抗击敌围攻的阶段性胜利。
与此同时,10纵在司令员王宏坤、政委刘志坚率领下,于12月5日向信阳、广水间的平汉路开进。他们经过英勇战斗,于9日摆脱了敌整10、20师全部和整52、56师一部围追堵截,穿越平汉路,进入桐柏地区。之后,部队番号改为桐柏军区,从16日攻克桐柏县城开始,陆续攻克枣阳、沁阳、唐河、新野等县城,摧毁国民党基层政权,到年底初步打开了局面(著名故事片《小花》即以这段历史为背景)。
12纵也于12月初,与中原突围后一直转战于长江南北的、由张才千等领导的中原独立旅,合并组成江汉军区。之后,他们于14日,在赵继梅、刘建勋率领下,从广水、花园之间,分三路越过平汉路,进入江汉地区。江汉军区部队一部,随即于20日至23日,举行京(山)钟(祥)战役,先不战而取京山,再歼敌湖北保安2总队1000余人,攻克钟祥。此后,他们连续横扫国民党地方武装,摧毁其基层政权,至年底共歼敌2000余人,建立了10余个县的民主政权,同样完成了展开任务。
刘帅自己带领的1纵,也在12月18日解放息县县城,24日攻克汝南,俘敌河南省保安副司令温汉卿以下官兵1800余人。而1纵保护的机关干部,打运动战是累赘,开辟新解放区却是一把好手。在到年底短短十多天时间里,他们就协同豫皖苏边区军民,开辟了息县、临泉、项城、上蔡等十余县的工作;成立了汝阳、正阳、确山中共工委和豫皖苏指挥部(后改为豫皖苏第四军分区),使大别山解放区与豫皖苏解放区连成一片。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04 10:01:44 +0800 CST  
就这样,刘邓军开辟大别山行动虽因敌重兵进攻不够顺利,但其分出的部队却利用敌人力量空虚之际,恢复了中原突围以前的三个解放区,让白崇禧的围攻计划按住葫芦起了瓢。网上有些国粉对白某围攻大别山这个局部行动津津乐道,大有认定刘邓军行动是受主席瞎指挥而既损军又未得地的意思。但不要说观察陈粟、陈谢两军所得,就是光看刘邓军自己这时开辟的三块重要根据地,就知道国粉对白某高明的赞誉,纯属阿Q再世了。
出击外线的陈粟、刘邓、陈谢三军,以大别山一个解放区吸引敌重兵,广泛展开于鄂豫皖苏四省,渐渐变国统区为解放区,取得辉煌成就。还在内线奋斗的华野东兵团也不可能坐视敌军逞凶,而要收复胶东失地。“九月攻势”之后,老蒋解散了国民党军胶东兵团。除留整8、45、54、64师分散守备占领区外,他令整9师在胶(县)高(密)地区集结,拟从坊子空运石家庄;令整25师在烟台集结,拟通过海运经上海,转用于大别山战场。这一兵力调动计划很快就被中共地下组织获悉,并上报中央军委,主席于11月10日致电东兵团,要求他们设法拖住这两个整编师。为此,许、谭决定率2、7、9纵进至胶济路南潍河两岸地区,伺机歼击整9师,以13纵牵制平度的整54师。
石家庄战役打响前,整9师已从高密前往坊子,欲抢运进石家庄(当然已来不及了),于11月6日来到朱阳、丈岭地区。以解放军三个纵队实力,且有备打无备,只要采取分割包围策略并选择正确出击时间,是可能迅速将其全歼的。但许、谭哪里是打歼灭战的料?竟将其误判为运棉衣的两个团,贸然发起进攻。整9师受惊后,迅速占领大小麻湾、丈岭、刘河埠、万家庄等村落据守。东兵团仅在运动中歼其千人,之后战事陷入胶着状态。与此同时,13纵也在8日,包围了进抵海阳的整54师(欠198旅)。
国民党军在胶东总共只有六个整编师,其中两个被包围,虽暂时不会覆灭,但也必须援救。在其余部队大多用于守备、机动力量不足情况下,老范采取了逐步救援法。他先令整64师于11月11日从高密西援,并于13日进抵朱阳以东地区。这时,因石家庄已解放,整9师西往坊子再无意义,遂与整64师交替掩护,于15日撤到高密。在留下整64师一个团守备后,敌主力继续东撤。东兵团跟踪追击,19日,2纵包围高密,22日,7、9纵继续向东,解放了胶县。
看到整9师已脱险,老范于11月22日,令位于城阳的整54师198旅经灵山,东援该师主力。许、谭见整9师已靠近青岛,难以围歼,便令7、9纵回头追歼更为孤立的198旅。24日,7、9纵在上下仙游、现子湾一线,追上并包围了198旅,但因战术协同差,仍无法将其歼灭。战至27日,老范又派出整74师(重建)57旅、整9师76旅,分两路救援198旅。东兵团见状,又以一部阻击57旅,集中9纵两个师、7纵一个师,将76旅包围。可许、谭的运动战还是善于调兵,但“临门一脚”欠佳,依然无力歼灭76旅。
见解放军主力均已现身,老范也不怕守备力量不足了,索性再派整64师和整8师一部援救被围两旅。面对敌军不断投入战场局面,许、谭终于决定,连同13纵在内的所有部队,于11月30日均撤出战斗。好在之前,2纵经周密准备,经26、27两日战斗,攻占高密,全歼守敌整64师一个团及保安队2300余人。这样,东兵团在胶高追击战中,歼敌整9、54、64、74师各一部共一万多人,解放了高密、胶县、平度等广大地区,使胶东、滨海、鲁中解放区重新连在了一起,还完成了主席交给的拖住整9、25师一段时间的任务(两师均于11月底海运上海,然后去了大别山)。美中不足的是,没能成建制歼灭敌军,可能主席交给任务时,就已经清楚许、谭并无成建制歼敌能力。
不过,许、谭并未就此消沉,随即决定进攻位于胶东半岛中心位置的莱阳。12月4日黄昏,7纵发起进攻,至7日,扫清莱阳外围据点,8日占领四关,9日突破城垣。一般打到这个程度,胜利就已基本在握,而事实也是守敌整54师36旅106团4000人和保安团队5000人已被歼大半,只剩106团千余人据守城隍庙核心阵地。
但问题就出在城隍庙上,它是一座峭拔的大型建筑,地势较高,可瞰制全城,还有大水塘环绕,十分适合防守。敌团长胡翼烜曾当过老蒋卫士,勇悍多谋,在他指挥下,解放军连续进攻受挫。东兵团作战目标如仅为消灭敌有生力量,完全可以在打扫战场后,弃这股残敌不顾而主动撤离。可作战目标在于拔掉莱阳这颗钉子,恢复胶东解放区,故和尚决心打到底。很多国粉对这场恶战钟爱有加,其立场虽站在国民党军一边,但描述还大体客观,对此感兴趣的网友可找这些文章阅读。这里只给出战斗结果:残敌拼死抵抗直到14日才被粉碎,胡某率17人突围潜逃。期间,7纵基本丧失战斗力,撤离战场休整,13纵37师也元气大伤,两部在攻莱阳时共伤亡7700余人,其中一半以上由城隍庙战斗造成。在整场战斗中,和尚指挥虽显粗枝大叶,但他不达目的不甘休的坚强意志却被主席看中。此后,凡华东地区攻坚战,主席均点名让和尚指挥,最为著名的就是济南战役。
国民党军对莱阳也势在必争。尽管老范到11月13日,才调集八个旅援救,但当莱阳解放后,敌军仍持续进攻,试图卷土重来,并接应潜逃的胡翼烜。为此,许、谭以生力军9、13纵,在水头沟一带正面阻击敌整54师,战至26日,先后打退其十余次进攻,自身损失也很大。这天十二时,潜逃多日的胡某终于来到整54师防线。而上日,经过短暂休整的7纵向整54师侧后突击,截获配合国民党军作战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吉普车一辆,毙伤俘5名美军。见重占莱阳无望,后路又告急,敌军这才带着胡某收兵。这位“血债累累”的胡团长大难不死,随即被老蒋擢升为36旅少将旅长,此后多次逃脱解放军打击,最终去台于1972年以中将军衔退役,还算有些后福。
莱阳战役共歼灭敌正规军和地方武装约1.7万余人,其中俘7000余人;解放军伤亡人数也很大,有人认为在两万以上,高于敌军。但从战略上讲,东兵团通过9月以来艰苦作战,终于夺取了山东战场主动权。至于付出的伤亡代价,由于不仅未损失武器而且还有缴获,故随着时间推移,将在解放区人民支援下,得到完全弥补。
就这样,经过下半年战略反攻,关内解放军也全部取得了主动权。在此大好形势之下,中共中央于12月25日至28日,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史称十二月会议。会议参加者有三类,一是有条件到会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二是陕甘宁边区、晋绥边区主要负责人,三是中央几个部局负责人;总人数19,具体是:主席、总理、弼时、陆定一、彭总、贺帅、林伯渠、张宗逊、仲勋、马明芳、张德生、甘泗淇、王维舟、李井泉、赵林、王明、谢觉哉、罗迈、李涛。由于胡部主力都撤到延安以南,中央在陕北的安全已获得完全保障,甚至连病病歪歪、一向怕死的王明也敢前来开会了。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04 11:02:12 +0800 CST  
主席在会议首日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书面报告(被收入毛选第四卷),并就敌我形势、统一战线、英美苏关系等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总理在会议次日作军事形势报告。会议主要讨论并通过了主席的书面报告,这个报告深刻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阐明了彻底打败国民党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方针和政策,其要点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深刻分析了当时国内、国际形势。国内形势是,国民党统治已到达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也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国际形势是,只要中共、中国人民与世界民主力量共同努力,一定能够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推翻一切反动统治,实现人类永久和平。过高估计敌人力量、过低估计人民力量的观点是错误的。
第二个方面是阐明了转折时期中共纲领和政策。最重要方面是军事,主席在此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这些原则是:(1)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2)先夺取乡村、中小城市,后夺取大城市。(3)以歼敌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守卫和夺取城市和地域为主要目标。(4)作战时,一般情况下,集中优势兵力(两倍以上、六倍以下),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特殊情况下,集中全力攻敌正面及一到两翼,以求歼灭一部、击溃另一部的目标,以便我军能迅速转移兵力歼击其他敌军。力求避免打得不偿失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5)不打无准备和无把握之仗。(6)发扬勇敢作战、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作风。(7)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但也注重阵地攻击战术。(8)对敌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对守备中等程度而环境又许可夺取的,相机夺取;对守备强固的,等条件成熟再夺取。(9)我军兵员武器主要来源,是被俘获的敌军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10)两次战役间休整时间,以尽可能不给敌军喘息时间为限。
此前,十大军事原则中的绝大部分,早已在各支不断取得胜利的战略部队中得到了广泛实践,只是还未条理化而已。此次经主席归纳总结,形成条理之后,后进战略部队遵照执行,打胜仗几率也越来越高。未来,解放军在与国民党军战略决战中,甚至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能够克敌制胜,都与十大军事原则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在经济方面,报告明确宣布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统治阶级土地归农民,没收四大家族为首的垄断资本归国有,保护民族工商业。在统一战线方面,报告指出,中共最基本政治纲领是,在中共坚强领导下,联合工农商学兵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在土改方面,报告肯定了土改是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阐明了土改基本方针是:依靠贫农,联合中农,消灭地主和旧式富农。在整党方面,报告指出,中共从1937年到1947年十一年时间里,党员由几万人发展到270万人,但在此大发展过程中,许多地主、富农和流氓分子乘机混入党内,这些不良党员在农村中作威作福,欺压百姓,歪曲党的政策,使土改进行不彻底。因此,整顿好党的队伍,是解决土地问题和支持长期战争的决定性环节。
应该说,主席对土改和整党的看法,与少奇在土地会议上报告精神基本一致。但在具体工作方略上,两者却有很大不同,确切地说,就是对土改过火的态度不同。最早意识到土改出现问题、并向主席建言的是弼时,他在读过《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后,对其中的阶级标准问题,以及各地纷乱的阶级政策,产生了很大疑惑。于是,他四处寻找主席在1933年发表的《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小册子,并着手了解各地划分农村阶级的标准。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弼时于11月12日致函主席,针对一些地方在划分阶级问题上过火,采取逼、吊、打方法夺取被错划为地主者土地财产的情况,建议“颁发一大体通用的怎样分析阶级的文件”,使之有所约束和规范。
主席对此问题也有认识,经弼时推动,遂于11月下旬,正式批准重新颁布经修改的1933年《怎样划分阶级》和《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两个文件。不久,各地反映土改过火恶果的电报纷至沓来,主席明显感到,如此下去,将把一些中立者推到老蒋那边,便想进行纠正。恰在此时,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于12月11日,突因脑溢血病逝。这位李老先生和刘少白、牛友兰一样,都是主席树立的开明绅士典型。这时,刘、牛都受冲击甚至自杀,典型作用不复存在,硕果仅存的李鼎铭当然不能再倒。于是,主席采纳林老和仲勋提议,为李老召开隆重追悼会,挽回了一定社会影响。
而这次会议上,主席在肯定土改成绩同时,又提醒说:“统一战线其原则是孤立敌人,而不是孤立自己。”强调农村户口中地主富农只占8%左右,中农、贫农、雇农合占90%。对土地工作会议,他的评价是,把右反掉了,通过了完整土地法,是保证胜利的伟大会议,但“主流向东流时,卷起了3个浪花,即侵犯中农利益,破坏工商业,把党外人士一脚踢开。不把这3个浪花反掉,它会成为逆流。”对于杀人问题,不可不杀,不可多杀。只要不积极破坏战争、破坏土改的人,都可不杀,把这些人当劳动力保存下来。否则“把一个好好的解放区搞乱……弄得乞丐遍地,白骨如雪,你还能领导中国?”
主席上述意见,经讨论后于1948年1月18日,被写入《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也被收入毛选第四卷)一文中。十二月会议除讨论通过主席书面报告外,还通过了主席在1946年4月写的《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同样被收入毛选第四卷),并且决定:(1)解放战争应以彻底推翻国民党政权为目标,决不再与其进行和谈;(2)在解放军还未取得更大胜利之前,组织中央政府时机尚未完全成熟,颁布宪法更要推后。
十二月会议所肩负的任务,就是指出,在军事上粉碎国民党军对解放区进攻,解决了中共生存问题以后,必须在夺取全国胜利之前,在政治、思想、组织、政策上,做好充分准备(也就是练好内功),才能举行战略决战,最后推翻国民党统治。按照会议精神,解放军各战略部队在之后一段时间里,减缓了对国民党军进攻力度,以腾出时间苦练内功。但有一支战略部队暂时例外,那就是东民联,因为他们必须率先对东北国民党军取得绝对优势。
为了取得绝对优势,东民联在秋季攻势期间,与苏军进行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武器转交。那是10月间发生的事,当时苏军要把存放在满洲里的鬼子武器,当作废钢铁拉回国内回炉。林总为首的东北局闻讯后,当然不会坐失良机,便派军工部长何长工与苏军谈判,要求用等重量废钢材交换这批武器,但苏军谈判代表卡瓦洛夫执意不肯。土地革命时期,长工就参加过与十九路军及陈济棠的多次谈判,谈判经验非常丰富,见状表示要直接向老斯告状。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04 12:14:12 +0800 CST  
卡氏当然不敢让长工告状,便自己向上请示,经逐级上报后,不久上级指示传来,同意了长工的交换提议。这批武器用几列火车拉了几天才拉完,据估计,轻武器有一二十万支步机枪,重武器有坦克和重炮。林彪后来告诉老斯,东民联用它们装备了30个步兵团和两个山炮营。虽然至今未发现老斯同意的批示,但考虑到转交武器对国际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美国把退役的战机、坦克都保存在干燥的沙漠中,却绝对不会轻易转交给其他国家,哪怕是友好国家也不行),同意转交的决策者一定是老斯。
以这批武器为主,再加上秋季攻势的缴获,东民联继续扩军。其9个纵队27个师和10个独立师编制的野战部队兵员,得到进一步充实,骑兵师则由2个增加到3个、炮兵团由4个增加到11个,还新成立战车团1个,兵力由29万人增加到42万余人;加上军区武装也增加了8万多人,总兵力达73万余人,比秋季攻势之前,增加了20多万人。
秋季攻势结束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陈诚也没闲着。他不仅抓紧时间,将地方部队升格为正规军;而且还从身为五大主力的新1、6军和战斗力较强的13、49、52军中,各抽出一个主力师,再加上一两个“老”暂编师,编成新3、5、7军;至于新1、6等军缺额,则由新暂编师递补。经过这番煞费苦心重组,东北国民党军到11月中旬,由10个军增为13个军(因有多个师部被歼,师的数量只有44个,比秋季攻势前还少一个),连同特种部队及地方保安团,总兵力也上升到了58万余人。但这时,他们不仅在数量上明显少于东民联,质量上也由于搞了“拆亚当肋骨变夏娃”的整编,而有所下降。
当然,国民党军如果主动放弃已断了铁路联系的北线吉林、长春、四平这些陷于孤立的重要城市,集中主力于沈(阳)营(口)锦(州)三角地带,尚能与东民联周旋一番。但这么大的战略手笔不是陈诚所能构思成形,并向老蒋据理力争的。他所做的正相反,是拿出11个师兵力,加强吉林、长春、四平这北线三大城市的防御,及置10个师兵力于沈阳至开原地区,作为机动部队。这样一来,剩下23个师要顾及沈阳、营口、锦州、承德和周边据点,就显得甚为单薄了。
于是,林总又一次把冬季攻势首攻方向定在了北宁路上。因为主席一直要求东民联去冀东和平绥路作战,故林总联名副政委罗帅(赴苏联治病后,于5月下旬回国)、参谋长刘亚楼(即著名的林罗刘),于12月11日向主席报告冬季攻势作战意图和计划,及到1948年4、5月再成立100个新兵团的建军计划;并特别说明,如果去冀东和平绥路的部队太多,无法解决补给问题;而去的部队少,则小仗不容易找,大仗又无力量打;总而言之,就是暂时不离开东北。
主席经过12天时间长考,才于12月23日复电林罗刘,一方面同意他们的冬季攻势作战计划和1948年建军计划,另一方面仍要求解冻后,将冀热辽的两个纵队(即8、9纵)派到冀东,配合晋察冀部队在张家口、天津间打开一两个缺口,开辟东北生产的军火向关内各战场运输渠道。事实上,8、9纵在5月前本就属于晋察冀,主席若只是想调他们回冀东,只要下一道命令,将他们重新划归聂帅指挥即可,根本不用与林罗刘反复商量。之所以要反复商量,正说明主席还是想让东民联全军南下作战。未来十个月里,毛林之间作战方针分歧还将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不过,这种分歧在冬季攻势期间还是未来时,双方当前目标还是高度一致的。
12月15日,东民联各部同时出发,拉开了冬季攻势序幕。9纵东渡大凌河后,很快占领了北镇;8纵于16日完成对新立屯守敌49军26师包围;2纵在10纵29师协同下,包围了法库守敌新6军暂62师;4纵奔袭本溪、辽阳间分散守敌;其余各纵也进入指定位置,做好打击出援的敌机动部队准备。
陈诚看不到东民联主力的隐蔽行动,自然只能先拆明招,令新6军新22师西出铁岭,以解法库之围。林总见状,便令2纵离开法库,与7纵主力一起转向法库东南,准备袭击援敌侧翼;还令3纵迂回到铁岭附近,断援敌后路。但新22师毕竟是远征军的底子,警惕性相当之高。他们在16日向法库以东调兵山2纵阵地进攻时,察觉2纵5师在向他们侧后迂回,迅速回撤铁岭。2纵5师猛追,但只于17日在娘娘庙歼敌后卫一部。18日,2纵4师10团在沙后所追上新22师65团,但在兵力不占优势情况下,未采取缠住敌军以待主力跟上的正确策略,直接猛攻。结果虽歼敌800余人,自身却伤亡900余人。东民联围歼新22师虽未成功,但7纵却在法库以南大孤家子、石佛寺等处,先后歼敌新3军暂59师第2团1640余人。
此战暴露了东民联主力位置所在,陈诚赶紧于12月20日,急调长春新1军50、暂53师,四平71军87、91师,开原53军130、暂30师,辽南52军2师,共7个师兵力,集中到沈阳、铁岭之间,以保沈阳不失。但这些部队不是一天能够到来的,沈阳依然空虚。此后几天,4纵一部一度袭入沈阳市区皇姑屯;29日,6纵又在沈阳西北万金台地区,歼灭青年军207师2旅一个团,把身处沈阳的陈诚吓得不轻。
不过,林总胃口还没有大到直取沈阳的程度,他的策略是缓攻离铁岭较近的法库,改打更为偏远的彰武(此地在辽沈战役中十分有名),以使来援之敌无法再逃脱。12月22日,2、7纵在2纵司令员刘震统一指挥下,包围了彰武。战至27日,城外据点均被肃清,城垣直接暴露。这时,总部直属炮兵主力通过铁路运送,来到彰武城下。28日七时半,东民联发起总攻,直属炮兵主力集中66门野榴炮,向彰武城东南轰击,仅用5分钟时间,2纵5师14团就突破城垣。战至十二时许,守敌49军79师三个团近万人被全歼。
在此期间,陈诚在沈阳自顾不暇,未派一兵一卒援救彰武。但林总清楚,等各地敌军到达沈阳,陈诚早晚是要反扑的。为诱使他犯错误,林总决定将主力分散配置:让2、7纵暂留彰武,研究国民党军修筑的工事,以便日后攻坚;令3、6、10纵隐蔽在沈阳西北辽河北岸;令1、4、8、9纵继续进攻。9纵先攻占黑山、大虎山之间的白旗堡,歼敌暂55师一部。12月30日,8纵主力又占领黑山城。31日,9纵占领大虎山及附近地区,又一次实实在在阻塞了北宁路。冀察热辽独2师则截歼了从北票东逃的93军暂20师一个团。此外,1纵进至辽中地区,4纵进至辽中以东、沈阳西南地区。
这时,时间进入了1948年。欲知陈诚是否反扑,什么时候反扑,东民联又如何粉碎其反扑,让敌陷入更为被动的局面,请看第八十六章《封闭东北》。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04 13:37:24 +0800 CST  
@mel_7799 2015-11-03 23:51:53
楼主,想提个问题,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的空运实力如何,是否具备文中所提几天内空运几个团,一个军的实力?
-----------------------------
您好,目前找不到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运输能力的文章,但知道国民党空军有美国给的C46、47运输机,两航还有不少客机,陈纳德在1948年还组织了美国民航空运队,帮国民党军运输。这三股力量加起来,能够在几天内空运几个团。不过,空运一个军(六到九个团)大概要在一周以上。需要指出的是,空运的部队都只能携带轻武器及部分弹药,重武器及弹药储备,还得依靠被进攻城市里的储存。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04 15:23:45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9-13 07:38:04
毛泽东出生于前清,生长于当时信息闭塞、教育落后的湖南,没有受过什么正规良好的教育。他终生不懂外文,熟悉的除了游民文化经典和各种稗官野史之外,不外乎传统经典、宋明理学、王船山学说、《曾文正公家书》那一套,外加长沙图书馆能找到的寥寥几本翻译拙劣的西学书籍以及各种报纸,彻底缺乏科学常识、现代文明常识以及外国政治文化常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常识。最严重的问题是,他有传统读书人的深重的井蛙情结,到死也未发现......
-----------------------------
深刻了解中国文化,从中找到能使现代中国稳定下来、为实现工业化保驾护航的制度,何病态之有?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04 16:16:06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9-13 07:41:30
毛泽东的第一个人格缺陷是深重的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这是他最主要的心理疾患,若干其他人格缺陷尤其是妄想型人格失常(详见下),都可以看成是这一情结的衍生物。
如同其他心理病人一样,毛的自卑情结也来自于青少年时代自觉遭受歧视或被忽略而受到的心理创伤。他受到的第一次刺激,是在17岁进入东山高等小学之后:
“我以前从没有见过这么多孩子聚在一起。他们大多数是地主子弟,穿着讲究;很少农民......
-----------------------------
毛对张怀恨在心,是因为他在北大图书馆打工时,张申府是管理他的图书馆助教。张有次拿了份书目交给毛缮写。毛却全部写错了,张只好又退给他重写。如此区区一件小事,却让毛记恨了一生。张却还不知道闯了祸,1945年毛到重庆,请张吃饭,开头还十分客气,但当张把自己写的一本书送给他时,他面上顿现不豫之色,只不过因为张在那书的扉页上题了:“润之吾兄指正。”中共建国后张受到批判,被禁止发表文章和从政。章士钊曾向毛求情,让张出来工作。毛却拒绝了,说:“当初他是我的顶头上司,怎么安排呢?”

这是使用捕风捉影卑劣手段,对毛主席进行的无耻污蔑。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04 17:04:27 +0800 CST  
@454236618 2015-11-04 17:47:56
这个 @新昌仁慧 看起来和主席是有深仇大恨呵。
捕风捉影, 极尽污蔑之能事。
你既然看得如此之清楚,想必本领极高了,快去叱咤风云做大事,别在这里干扰我们这些没水平的人看帖!
-----------------------------
请问你看到是什么帖?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04 19:18:37 +0800 CST  
@454236618 2015-11-04 17:47:56
这个 @新昌仁慧 看起来和主席是有深仇大恨呵。
捕风捉影, 极尽污蔑之能事。
你既然看得如此之清楚,想必本领极高了,快去叱咤风云做大事,别在这里干扰我们这些没水平的人看帖!
-----------------------------
这里本来就是我的主帖,怎么会干扰你看帖?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04 20:45:32 +0800 CST  
@454236618 2015-11-04 17:47:56
这个 @新昌仁慧 看起来和主席是有深仇大恨呵。
捕风捉影, 极尽污蔑之能事。
你既然看得如此之清楚,想必本领极高了,快去叱咤风云做大事,别在这里干扰我们这些没水平的人看帖!
-----------------------------
这里是弘扬正能量的正气帖,而不是污蔑党和政府的汉奸帖。你要看仔细了。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04 22:15:56 +0800 CST  
@454236618 2015-11-04 17:47:56
这个 @新昌仁慧 看起来和主席是有深仇大恨呵。
捕风捉影, 极尽污蔑之能事。
你既然看得如此之清楚,想必本领极高了,快去叱咤风云做大事,别在这里干扰我们这些没水平的人看帖!
-----------------------------
怎么不言语啦?合着你毫无底气啊?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04 22:55:24 +0800 CST  
第八十六章 封闭东北
1948年1月1日,东民联正式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东民联野战军也就相应改称东北野战军(简称东野)。事情起因是这样的:鉴于李济深等反蒋人士也在组织民主联军,1947年11月23日,林、罗致电中央军委,建议将东民联正式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以便把中共领导的武装与其他党派反蒋武装区分开来。11月25日,总理代表中央军委复电林、罗,同意他们提议,并在新一年年首正式易名,当然,机构和领导都不变。
这时,从东北各处调往沈阳的国民党军都到齐了。有相对雄厚的兵力在手,陈诚胆气壮了起来,终于在元旦这天下令,以新1、3、5、6和71军共五个军15个师兵力,向沈阳西北方向出击,目标指向彰武、法库。这支大军的兵力甚至超过辽沈战役中的廖兵团,如果集中起来搞武装大游行,林总尚无勇气集中所有纵队,提前上演辽西会战,而只能避其锋芒。那样的话,国民党军虽然找不到东野主力决战,但重占大虎山,解围新立屯,在理论上打通北宁路,都不成问题;想借此机会将主力撤到锦州,也易如反掌。可陈诚被林总分兵之计迷惑,同样把部队一分为三,以扇形宽大正面分路行军,寄希望对东野部队各个击破。大家看到这里,心底肯定都已明了:陈诚又要送货上门了。
事实确实如此,林总决定对各由两个军组成的右、中两路阻击钳制,集中兵力歼击左路的新5军两个师。6纵通过节节阻击,于1月3日把新5军诱至公主屯地区,这时,2、3、7纵及炮兵1、2、4团一拥而上,而6纵一起对其展开攻击。
新5军军长陈林达有一定作战经验,发现东野主力向他包围,便急电陈诚,请示退守筑有坚固工事的巨流河。但陈诚缺乏的就是临场应变能力,让刚刚下决心进攻的他转而防守,实在勉为其难。当然,如果他像老杜那样,对部下比较宽容,与他同姓的军长还有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直接根据战场形势,退守巨流河。但偏偏陈诚对下严苛,讲究令行禁止,这位新提拔的陈军长哪敢自作主张?
东野当然不会浪费时间,于1月5日拂晓,完成对新5军合围。恰在此时,陈诚经激烈思想斗争,决心采纳赵家骧所拟的方案,令新5军退守巨流河。但为时已晚,无处可逃的新5军只得依托村落构筑工事待援。陈诚见势不妙,急令右、中两路国民党军,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前往援救;却在公主屯以东10余公里的辽河两岸,遭1、4、10纵阻击,无法前进。
担任攻击新5军任务的2、3、6、7纵抓紧时间,于5日下午发起猛攻,激战一夜,将新5军压缩在公主屯、王道屯、文家台、黄家山的狭小区域内。于是,炮兵开始轰击呈密集分布的守敌,致其重大伤亡。战至6日深夜,2、7纵歼195师大部,3、6纵歼43师一部,以军部为核心的敌残部退守前文家台。7日,东野四个纵队在炮兵支援下发起总攻,战至十一时全歼残敌。右、中两路敌援军闻讯仓皇退回沈阳、铁岭,也被歼4000余人。
至此,东野在公主屯战役中,全歼新5军军部及43、195师共2万余人,俘虏军长陈林达及两个师长,缴获大小炮250余门(内有2门重炮)、轻重机枪近800挺、长短枪6000余支、骡马1400余匹、运输车137辆。成建制歼敌一个军(相当于南线整编师),在南线算不得什么,但放在东北却是极其重大的胜利,因为国民党军在这里造血功能有限,歼灭一个军就会撼动其全局。为此,中央特于1月8日,给林罗发来贺电,将此役称为“巨大胜利”。
公主屯战役同样对敌产生巨大震撼,陈诚得知消息后,吓得昏倒在办公桌前。推延两日后,他不得不于1月9日报告老蒋,老蒋连忙于10日急飞沈阳。他去固然是开军事调度会,决定将驻留胶东的整54师(到北线后改称54军)调到锦西地区,但也欲追究新5军被歼责任,杀一两个将领以肃军纪。陈诚想借此除掉9兵团司令廖耀湘和新6军军长李涛,但廖、李二人也以事实证明责任不在他们,迫使陈诚不得不承认责任在他自己身上。老蒋当然不能杀陈诚,但也看清了此人战场指挥能力低下及与部下关系紧张的事实,不得不考虑再次换帅。
老蒋这次选中了卫立煌,而陈诚也对自己能力失去信心,嘱咐妻子去南京游说宋美龄,求老蒋把自己调回南京。于是,老蒋先于1月17日,按上月设立华北剿总之例,成立东北剿总,任命立煌为东北剿总司令兼东北行辕副主任,为代替陈诚做铺垫。当然,立煌指挥能力虽强,却属于嫡系中的杂牌。为了牵制他,老蒋又在锦州成立冀热辽边区指挥所,指挥锦州一带国民党军,调老范为主任并兼东北副剿总司令。22日,立煌飞抵沈阳,经过一段时间交接,陈诚于2月5日离职飞回南京,立煌兼任行辕主任。
国民党军东北主帅更迭之际,东野因公主屯战役冻伤将士超过一万人,也就地转入休整。休整到最寒冷的“三九”天过后,1月24日,林总下令继续扩大战果,首要目标是攻克已被包围一月有余的新立屯。正当东野扫除外围据点准备总攻之时,缺粮挨冻的守敌49军26师,于26日拂晓前,分三路乘夜暗,朝阜新方向突围。1、8纵追踪猛追,在新立屯西南地区歼敌9000余人,逃脱者仅300余人。策应攻击新立屯的9纵和冀察热辽独1师,乘胜南取沟帮子;该纵27师尾追敌60军184师一部,于28日歼其600余人;26师于31日袭歼大凌河桥守敌六个连;25师袭占盘山。
面对解放军汹涌攻势,立煌同样拿不出好办法。尽管作为宿将,他一眼就看出,孤悬在北线的吉林、长春是重大累赘,立刻定下了万不得已之时放弃吉、长之策,不久后又哀叹长春“好比一个盲肠炎症,恨当初陈辞修走了这着死棋(其实是老杜走的死棋)”。但因刚新上任,还未掌握战场详情,且无嫡系将领可资依靠,他没有魄力更没有能力,迅速组织一个大兵团,以武装大游行态势,接应包括吉、长守军在内的一切孤立据点敌军,安全撤往沈阳,以便对兵力进行正确部署。立煌能做的只是下令各据点国民党军自行死守,同时在统治区施行“军政统一”,争取多抓壮丁恢复军力。
这一情报很快被中共地下组织获取,林总决定充分利用国民党军的怯懦,加快攻城略地步伐。首要攻击目标有:沈阳、大连之间中长路上的辽阳、鞍山及出海口营口,目的在于阻断敌海上补给通道及退路。1月31日,4、6纵率先包围离沈阳最近的辽阳,并于2月1日至4日,扫清了外围据点。
立煌本应看出林总意在封闭其海口,而倾力援救辽阳以保护营口。但这次,肉眼凡胎的他一时未能看出林总意图,慑于东野强大野战能力(1、2、7、8纵均在附近准备打援),且寄希望国民党军能依仗坚固工事打退解放军进攻,竟未发一兵一卒救援。于是,4、6纵于2月6日七时,在总部炮兵1团协同下发起总攻,战至下午十五时半,全歼守敌1.07万人(包括新5军尚存的暂54师、52军输送团及留守人员、新5、6军留守人员各一部、铁路警察、剿总直辖部队等),解放辽阳。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05 09:56:19 +0800 CST  
东野一击得手,兵锋继续指向鞍山,除留南满独2师卫戍辽阳外,攻城原班人马继续南进。2月12日,他们与南满独1师一起包围鞍山,战至18日,扫清外围据点。立煌这次对国民党军防御能力不再有信心,派出52军2师、新3军14师、新6军新22师和暂55师共四个师,分别朝浑河以西和沈阳以南方向,援救鞍山。但其实,这只是做样子给老蒋看看,并未与解放军接触。东野胆气愈壮,于19日晨八时发起总攻,在攻击中首次采用由火力、爆破、突击、支援四个组组成攻坚小分队战法(即“四组一队”);至20日凌晨,全歼守敌52军25师及保安团队约1.31万人,解放鞍山。
由于渤海海冰正在融化,尚无法通航,故国民党军无法通过海运增援,营口已成孤城。敌守将52军暂58师师长王家善,此前已与中共地下党保持联系,但仍持观望态度。此时,看到辽阳、鞍山不堪一击,他不再抱有顶住解放军攻势的幻想,于2月25日,抢在4纵和辽南独立师进攻之前,率所部8000余人起义,并逮捕忠于老蒋的52军中将副军长郑明新、交警3总队少将总队长李安等人,协助解放军歼灭交警3总队等部3000余人,促成了营口解放。此后,除锦州地区之外,东北国民党军与其他国统区之间,就只剩下空中这一条交通渠道了。可叹,立煌、老蒋都并未把营口视为东北国民党军生命线,对此听之任之。
辽南作战进行期间,已被围两个月的法库守敌新6军暂62师,在绝望中于2月17日向开原方向突围。3、10纵和独4、5师立刻追截,于19日歼其7200余人,仅少数残敌逃入开原。但3、10纵哪里肯放?随即又包围了开原。1、2、6、7、8纵则从辽南西移,渡辽河包围巨流河、高台山,威胁新民。面临新民这个沈、锦间唯一据点将失去的危险,立煌终于沉不住气了,又令做样子援救鞍山的四个师中战力较强的新3军14师、新6军新22师,再加上暂59师,出沈阳援救巨流河。他们这次动的是真格,于2月25日在巨流河以东15公里处兴隆店,向独2师阵地猛攻。但27日黄昏,3、10纵向开原发起总攻,一举歼灭守敌53军暂30师第1团及法库逃敌残部共3400人。立煌生怕解放军再从开原进攻铁岭,慌忙令援巨流河三个师敌军撤往铁岭。
林总见打得顺手,于2月27日二十三时,也就是解放开原后的几小时,决定抢在开冻道路化浆之前,进攻夏季攻势中未能占领的四平。2月28日,东野各路大军开始行动,到3月2日,1、3、7纵和独2师把四平团团围住。把守四平的仍为敌71军,但陈诚在上年底为保沈阳根本,已将军部及主力调走,仅留下71军88师、骑兵团、保安团及该军和新1军收留人员共1.9万余人,兵力、战斗力都不如夏季攻势时,守将也不再是陈明仁,且收获季节未到,再无大豆可用(就是有守将也未必敢用),其实已不堪一击。
但解放军把病猫当老虎打,以10个师步兵外加八个炮兵营(山、野、榴弹炮共163门,另有高射炮30门)的绝对优势兵力,群殴四平守敌。3月4日至8日,他们基本肃清外围据点,为攻城创造了条件。守敌眼看危在旦夕,忙将主要兵力及指挥核心从路西搬到路东,试图用沾陈明仁“运气”(他将指挥所搬到路东后,守住了四平)的封建迷信手段,摆脱覆灭命运。但实力不济,再搞封建迷信也没用。
3月12日晨,东野开始总攻,部队按林总部署,索性先“笑纳”空虚的铁西区,于十四时全部占领之。而铁东区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只比西区多“活”了十七个小时,到13日七时,也被全部占领了,守敌自然遭全歼。因力量对比悬殊,1.9万余人敌军仅伤亡3700余人,绝大多数均被俘。解放军共缴获炮197门、轻重机枪461挺、步枪近9000支、汽车85辆、骡马1651匹。由于东野拿出2、6、8、10四个纵队和独4师、李红光支队等强大兵力,组成打援集团,立煌直到3月13日,才让长春新38师、铁岭130师和沈阳新30师,作试探性出动。但四平这时已被解放,消息传来,这些部队纷纷回撤,也算对老蒋有了交代。
当然,在东野用牛刀杀四平这只小鸡时,立煌还是做了点实事,令60军于3月9日放弃吉林逃往长春。负责监视长、吉的独6、7、8、9师毕竟战力稍逊,前堵后追,还是让绝大部分敌军于11日逃进长春,仅歼其3000余人。但四平解放后,长春与铁岭可见不可及,60军逃出吉林这只小笼子,又和新7军一起,成为长春这只大笼子里的困兽。
此后,东北冰雪开始融化,道路状况不利于大兵团作战。3月15日,东野结束持续了整整三个月的冬季攻势,转入休整。解放军在整个冬季攻势里,歼敌一个军部、八个整师,争取一个整师起义,共使国民党军丧失15.6万人兵力(其中俘虏10.5万余人);缴获的武器装备有:火炮1200余门,机步枪6.9万余支(挺),汽车300余辆;解放城市17座。最为重要的是,中长、北宁两条铁路被解放军切断,营口港也被解放军占领,东北国民党军不但被孤立在长春、沈阳、锦州、承德四处互不联系的地区,而且主力所在的沈阳地区失去海港,与外界联系仅有空中渠道,长春、沈阳的三十多万敌军,在理论上已成瓮中之鳖。
当然,何时拿下这些瓮中之鳖,主席还须全盘统筹。主席此时首先考虑的,并不是要在战略反攻中消灭多少敌军,而是必须在大批消灭敌军之前,先练好中共及解放军自身内功。从红军开始,中共军队向来就是以抓住战机、消灭敌军为最重要任务,为何面对彻底打败国民党军的大好时机,反倒要暂时放慢歼敌节奏,苦练起内功来了呢?这要从同情中共的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在1944年所撰写的《甲申三百年祭》说起。
那时,这位郭老以纪念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推翻明朝统治三百年为由,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了这篇文章,由于篇幅较长,从3月19日起共连载了四天。据说,郭老写作此文真正意图,在于想用传说中李闯王麾下重要谋士李岩来隐喻总理,提醒主席不要像闯王杀害李岩那样,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整垮甚至整死总理。由于当时总理命运堪忧,他也顾不得闯王攻入北京城的三月十九日是农历而不是公历(1944年这天的公历是4月25日),在3月10日脱稿交董老审阅无误后,便在离真正三百年周年还有一个多月时,就见了报。
然而郢书燕说,该文一旦面世,解读权就归了读者,作者意图反而不再重要。作为重要读者,国民党宣传机构一眼就看出,郭老这是拿闯王比中共,在为中共夺取全国政权献计献策。于是,《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很快起草发表了题为《纠正一种思想》社论,指责郭老“为匪张目”。而在拿闯王比中共这一点上,主席与国民党观点完全一致。他随即便批示,将该文作为中共整风的文件之一,并多次指出要从闯王起义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一点也没有将其当做让自己放过总理的规劝书(本来也无拿下总理的意思)。此后,该文在延安和各解放区多次印发单行本,对中共干部党员树立戒绝骄傲腐化思想,起到了很大作用。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05 11:04:58 +0800 CST  
主席既然让全党学习该文,自己肯定也是大学特学,对闯王失败教训铭记在心。众所周知,李闯王起义之后东奔西走十来年里,力量都远比明王朝为弱(这点与中共1927年发动土地革命以来情况相似),真正与明朝势均力敌,是从1641年开始的。也就是说,他从兴盛到攻入北京,仅不到四年。用这么短时间所建立起的庞大军事政治集团,追随者必然多为投机人物,缺乏对闯王赤胆忠心之人,政权根基严重不稳,经不起大的风浪。事实也证明,更为凶悍强大的满清军事贵族集团一入关,闯王一败涂地,一年后就兵败身死。
所以,当中共力量与国民党相当之时,为了消除根基不稳隐患,主席宁可将军事行动暂缓几个月,也要先练内功。最重要的内功就是,通过进行少奇所建议的整党,把投机革命的地富出身党员,或清除或改造好,以免一旦推翻国民党统治、夺取政权后,他们纷纷腐化堕落,使中共迅速失去民心。
当然,以主席雄才大略及对历史通晓程度,不可能只把闯王失败局限于骄傲腐化单一原因上。事实上,如果没有满清从外部发动攻击,闯王事业也不会迅速失败。所以,一般中共党员从《甲申三百年祭》中,只要吸取腐化丢江山的教训就可以了。而作为中共最高领袖的主席,还要找到在消灭当前敌人之后,对付类似满清那样隐藏在幕后的更为强大敌人。那么,有没有更强大的敌人隐藏在国民党政权背后呢?有的,这就是美国。一旦国民党军顶不住解放军凌厉攻势时,为了维护在华特权,美军干预中国内战可能性非常之大。
排除美军干预的途径有那么几种,即无法干预、不敢干预、不愿干预。不愿干预是让美国相信,国民党政权覆灭对其在华利益没有影响。可中共革命目标就是剥夺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故美国不太可能相信,即使短暂相信也属于受骗。而把胜利寄希望于强敌上当,显然不是理智行为,因此,中共只能立足于使美军无法干预。只有无法干预了,美国政府才会慑于其国内反对声浪,不敢令美军干预(这是美国从古到今的一贯国情)。
进一步分析可知,只要做到下列两点,美军就无法进行干预:第一点是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的中国绝大部分农村,都在解放军控制之下,国民党军被孤立在少数大中城市里面。此时的东北以及1975年的越南南方,都属于这种模式,由于越南南方的情况更为典型,可以将其命名为越南模式。第二点是解放军在向国民党军重兵集团进攻时,大批敌军俘虏能在很短时间内倒向解放军一边,调转枪口对准他们昨天的战友,使解放军力量如滚雪球般壮大。一旦做到这两点后,美军即使将其经复员裁军后的全部11个师与9个独立团都派来中国(当然这也不可能),也无法阻挡解放军胜利步伐。
要做到第一点,那就必须把活动地域局限在长江以北的解放军,进一步扩展到江南、岭南、西南等国民党统治相对稳固的地区,使农村包围城市的火焰在那些地方也熊熊燃烧。要做到第二点,则要找到一种具有魔力的政治思想工作方法,让国民党军俘虏突然对他们要保卫的对象产生无比愤怒。主席之所以在十二月会议后,有近半年时间未让解放军发动大规模攻势(东野正在进行的冬季攻势除外),就是为了杜绝“李自成式”的昙花一现胜利,而一面在政治上苦练中共内功,一面在军事上寻找能使美军无法干预中国内战的方法。
其实,实现第二点的方法,在十二月会议之前,已被罗帅在东民联中找到了,这就是诉苦运动。该运动最早起源于东民联3纵7师20团9连,该连指导员结合土改教育,选择苦大仇深的革命战士和“解放战士”,向大家诉说入伍前所受苦难,启发众人回忆各自的苦,然后分班讨论,引导战士们都来“倒苦水”、“挖苦根”。通过诉苦,革命战士坚定了跟老蒋算总账的决心,“解放战士”更是迅速提高了阶级觉悟,纷纷检查自己在国民党军中时的忘本行为,表示一定要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罗帅发现这一经验后紧抓不放,立即组织机关干部下去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在他指导下,东民联政治部起草了关于在部队政治教育中普遍开展诉苦运动的训令,《东北日报》为此于1947年8月26日,发表了《部队教育的方向》社论。这个经验汇报到中央,主席极为重视,并在9月28日,亲自修改并向全军批转了东民联3纵诉苦经验。
这时的西北野正为即俘即补的解放战士太多,找不到改造他们思想的办法而犯愁。看到主席批转的诉苦经验,便依样画葫芦,在二打榆林未克后,也搞起了诉苦。在此过程中,1纵358旅714团2营4连,也涌现出一个典型事件。该连“解放战士”路新理深夜祭母,引发诉说个人苦难身世,而由后进战士变为先进标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诉苦运动很快在358旅开展起来。该旅政委余秋里政工素质较高,认识到诉苦只是阶级教育启蒙运动,要巩固诉苦成效,又在诉苦基础上,开展三查,即查阶级、查思想、查斗志,进一步解决少数干部战士思想不坚定、斗志不强问题。彭总闻讯后,便将诉苦、三查运动配套推广到整个西北野,成效非常显著。
如果说,东民联3纵诉苦运动还比较遥远,那么,西北野经改良后的诉苦三查运动就发生在主席身边,他有了更为深刻认识。1948年1月,西北野在米脂县杨家沟召开团以上干部参加的前委扩大会,主席等中央领导也与会。会议期间,主席用两个晚上时间,听取余秋里诉苦工作汇报后,感叹从中央苏区起,就想找到一个教育俘虏兵的好形式,诉苦三查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会后,主席将诉苦三查运动正式定名为“新式整军运动”。3月7日,他因宜川大捷(1948年初的军事行动,将在以后叙述),为新华社写了《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号召全军开展这场运动。运动效果不仅使解放军现役官兵焕发出极高战斗意志,而且对改造俘虏具有奇效,甚至发生国民党军士兵上午被俘,经过短暂诉苦教育,下午就奋不顾身(而不是被迫)参加战斗。而中共对贫苦出身的国民党俘虏兵也视作自己人,只要有能力照样入党提干,委以重任。改革开放后曾任副总参谋长的徐惠兹上将,就是在辽沈战役中被俘的国民党53军士兵。就这样,利用新式整军运动方法,主席解决了使美军无法干预的第二点。
对于第一点,主席在1948年1月底2月初,是这样考虑的:成立以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的东南野战军,渡过长江开辟新解放区。其中,先以华野1、4、6纵组成东南野1兵团,经充分休整后,在粟裕率领下渡江,经几个阶段跃进,到达闽浙赣边区,争取吸引中原80多个旅国民党军中的20到30个旅回防江南。然后,再以华野3、8、10纵组成东南野2兵团,在1949年春继续渡江,改变江南敌我力量对比。当然这样一来,解放军在中原地区实力就弱了;但不要紧,可以从华北调部队来充实;而华北实力弱了,又可以让东野南下。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05 12:51:56 +0800 CST  
看到这里,主席早在1947年10月13日,就建议林总在攻克吉林后率部南下北宁、平绥两路,12月23日又建议其派冀热辽两个纵队到冀东,其中意图就很清楚了。那不是后来的大决战思路,而是要让东民联去填补因南线部队跃进江南而产生兵力空缺,并通过化东北对敌绝对优势为相对优势甚至均势,继续诱使北线国民党军驻留原地。等江南解放军形成气候,做到使美军无法干预的第一点后,北自长春,南到广州,一起动手消灭已被分割的国民党军,几个月内就实现江山变色、政权更迭!
不过,与对刘邓、陈粟、陈谢三军出击外线具有充足信心相比,主席对这个先赤化全国农村再夺取全国城市的大计划,并无十分把握。此中原因有二,一是从刘邓军跃进大别山情况看,携带重武器抵达目的地可能性很小,故跃进江南部队基本上也和刘邓军一样,成为轻装部队。这样的部队能否抵挡得住回援敌军进攻,是个未知数。一旦无法抵挡,轻则像红军长征及359旅南下湖南那样,在损失大部分兵员后,被迫返回江北;重则全军覆没!无论发生哪种情况,当前不好容易出现的战略优势将丧失殆尽,中国革命胜利遥遥无期。
二是跃进江南部队就算最后能够克服困难,暂时发展壮大起来,也不能排除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老蒋看到全国农村烽烟遍地,决心壮士断腕,主动放弃淮河以北地区,将南撤军队分为两部分。大部分在秦岭、淮河一线,组织绵亘防线,阻止解放军主力继续南下。相当部分组成机动部队,重点围剿江南解放军。最终将其消灭或迫使其突围回到北方。这样,本想全国农村齐动手的构想反而弄巧成拙,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经常出现的南北朝局面。
若如此,倒还不如利用国民党军主力还在新老解放区包围之中的大中城市和交通干线,与解放军缠斗,江南等处后方正规军很少的有利条件;索性就在原地与其战略决战,将其主力一举消灭。没有了军队保驾护航,纵有长江天堑,国民党政权仍无法保有眼下比较稳定的统治区,其在中国大陆统治,必然在解放军追踪打击之下,彻底崩溃!主席让三军出击外线,对南线国民党军主力形成事实包围态势(北线敌军早已陷入战略包围之中),就是为大决战模式所创造的先决条件。而后来历史事实就是如此。
当然,采取大决战模式,就不能不考虑美军在决战中或决战后介入干预的问题。主席对此也想了化解之道,具体而言,就是请苏联在全球范围搞一些动作,牵制住美军力量,使之无力干预中国内战。为此,当老斯于1947年12月16日,请以医生身份随中共中央行动的阿洛夫,向主席转达苏联政府欢迎他前去访问(这是老斯第二次发出邀请,之前一次已反悔)时,主席欣然同意,并表示等解放军占领平绥路后,就可成行(主席要东野南下平绥路,可能与此有关);其主要目的就应该是请苏联干扰美国全球兵力部署。
正因为对两种夺取全国政权的作战模式还有踌躇,所以,主席将承担跃进闽浙赣任务交给了陈、粟,而不再交给刘、邓。因为按刘、邓性格,只会想方设法执行主席战略决策,不会进行质疑。但粟裕在看出其中问题时,就一定会提出质疑(苏中七战七捷就是质疑出来的)。只要有人质疑,主席就可以找资深军事专家,咨询这两个决战方案优劣了。这位资深军事专家不是别人,正是老总。
那么,主席为什么不直接向老总咨询,而要借粟裕质疑,搞曲线咨询呢?主要原因是不愿让第三人甚至老总,了解自己战略决策全过程。老总和主席没在一起,主席要向他咨询,必然要通过电报往来,长篇大论,很多经手人员都会看到。这样,尽管以中共严格保密体系,老蒋未必能获悉,但党内很多人依然能获知主席指挥作战的精髓,老总更是了如指掌。
前面曾经说过,主席被迫在宁都会议上称病离开军事指挥岗位,本以为别人不会打运动双规战,一旦前线不利,还得请他出马。却不料,由于他天天向别人灌输该战法理念,连总理都学会了这一套,更不用说该战法的共同创造者老总了。结果,总理、老总指挥红军仍用该战法,连续取得黄陂、草台冈大胜,粉碎了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遵义会议之前,主席再无东山再起机会。故等他复出后,从此便对重大政治、外交、军事部署意图讳莫若深,能不让他人知晓尽量不让知晓,以保证中共离开了他就无法胜利。此外,主席宁可让外界对他产生能力有限但运气奇好的错觉,也要竭力让他刻意追求的结果,看似自然发生一般,以便迷惑、欺骗敌人。
而老总在外人看来,出谋划策次数很少,似乎凭着老资格,才像一尊塑像一样,坐在总司令位子上。但主席心里却清楚,此公军事素质过硬,且能与时俱进吸取新军事知识,对战略问题具有极强把握能力。老总之所以平时很少对主席战略部署发表意见,那是因为部署没有问题。一旦主席部署存在重大纰漏,老总只要看出,绝对不会袖手旁观。所以,主席等待粟裕对跃进闽浙赣提出质疑,其实是在让老总做选择题。如果老总对毛、粟之争保持沉默,那就表明主席决策正确,会下死命令让粟裕执行;若老总表示出支持粟裕态度,则不管他拿出什么样理由,都表明主席决策存在问题,最好改弦易辙,采取另外一套方案。
不过,还没等主席正式向陈、粟(其实就是粟裕一个人)布置跃进闽浙赣任务,粟裕倒先在1月22日致电中央军委并告刘、邓,就今后作战和建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份电报按用地支代月、韵目代日惯例,被称为“子(1月)养(22日)电”。欲知粟裕在子养电中都有些什么意见,请看第八十七章《苦练内功》。
在结束本章之时,想讲讲温水煮青蛙效应,在东北国民党军身上的具体表现。当初,老蒋调来6个军21个师加交警总队共28.5万正规军接收东北时,实力远远强于新出关的东民联。故尽管未能把东民联南满部队全部赶到北满,实地还是占了不少。而恰恰是一些不合理的实地,使国民党军在无力进攻转入防御后,处于被动挨打地位。
但为了所谓政治影响,老杜没有向老蒋建议,果断放弃一些死地,腾出兵力组建强大机动部队以应付东民联攻势,而抱着等、靠、要思想维持原状,寄希望关内国民党军在获胜后源源不断开入东北。结果,关内援军不来,东民联却发动夏季攻势,中长路遭破袭, 沈、长间铁路交通中断。警示信号如此明显,取代老杜的陈诚总该考虑果断放弃死地了吧?但事实是,由于未到山穷水尽,中长路还可以修通,他只是升格地方部队为正规军,希望守住现存所有地盘。结果,秋季攻势一来,眼看就要修复的中长路不仅再遭破袭,而且还被阻断。本来畅通无阻的北宁路也先被破袭,后被阻断。
警示信号更明显了,陈诚总该利用老蒋对他的信任,建议放弃死地了吧?但在他眼里,铁路中断还可以利用公路联系,故依然只是升格地方部队,希望以较为强大的机动部队,阻止东民联各个击破。殊不知,通过土改得到农民拥护、且有苏联接济武器的东民联壮大速度更快。到了冬季攻势,国民党军机动部队遭重创,中长、北宁两路彻底阻断,营口海港被占,这下除了空运外,沈、长之敌没了其他补给渠道。事态严重至此,东北国民党军再想撤退就难上加难了。而问题就出在,这个烂摊子不是一次性出现的,而是每次恶化一些却有退路,逐渐发展到不可收拾程度。而这正是温水煮青蛙的效应。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05 14:24:17 +0800 CST  
@zhaoyu1027 2028楼 2015-11-04 15:23:00
@mel_7799 2015-11-03 23:51:53
楼主,想提个问题,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的空运实力如何,是否具备文中所提几天内空运几个团,一个军的实力?
-----------------------------
@mel_7799 2015-11-05 02:52:08
您好,目前找不到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运输能力的文章,但知道国民党空军有美国给的C46、47运输机,两航还有不少客机,陈纳德在1948年还组织了美国民航空运队,帮国
—————————————————
谢谢楼主的解释!
-----------------------------
不客气。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05 15:55:31 +0800 CST  
@pingyanqing 2015-11-04 23:19:43
@zhaoyu1027 2015-11-04 22:55:24.783
怎么不言语啦?合着你毫无底气啊?
—————————————
估计他是看错了。
-----------------------------
有可能。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05 16:51:41 +0800 CST  
@云特产华农佳联 2015-09-12 17:31:25
不错不错,鼓掌
-----------------------------
多谢。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05 17:52:26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9-13 10:37:21
蒋介石在抗日和抗苏之间徘徊:以“九一八事变”为例,国民政府之对日政策亦非一成不变。在事变之初,国府是采取汉贼不两立的态度,拒绝与日本直接交涉,把希望寄托于国际联盟,但到1933年国府已愿意与日本坐下谈判。蒋介石在1934年12月发表之〈敌乎?友乎?〉一文,便曾检讨以往中国对日本政策之失误,认为过份倚赖民气及国际调停,不了解中国本身军力不济,同时亦没有考虑到东北经济权益对日本之重要性。因此他主张直接与日......
-----------------------------
但苏联最终未接待陈立夫。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05 19:30:26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9-13 10:38:24
但因为湖南军阀何键向日军告密,陈立夫一行最终不得不中途打道回府
但陈立夫在欧洲一直待到1936年3月份,最终未能前往莫斯科。陈立夫在回忆录中如此解释中途折回的原因:
“有一天,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贺耀祖先生来到匈牙利说:‘现在情势不佳,风闻日本已推测蒋委员长派陈立夫衔命到苏俄去,苏俄获悉甚感不安,深恐引起轴心国家对苏发动战争,故蒋委员长已令我转告不必去苏俄了。’于是赴俄之行便因此打消。我出......
-----------------------------
向日军告密中央外交机密的湖南省主席何健。

不知这种机密情报,何健不在南京中枢,是如何得到的?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11-05 21:24:20 +0800 CST  

楼主:zhaoyu1027

字数:1292760

发表时间:2015-08-26 16:1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12 01:57:48 +0800 CST

评论数:1302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