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年代的故事这样讲才精彩

第四十八章 黄桥曹甸
华北百团大战进行正酣之时,新四军与国民党省韩在苏北的冲突也愈演愈烈。1940年8月间,省韩察觉到八路军黄克诚部(第5纵队)有南下苏北可能,为了防止遭遇南北两面夹击危局出现,他决心先对力量较弱的新四军陈粟部开刀。得到老蒋批准后,省韩于9月4日,以泰州二李、陈泰运部和保安第3旅为右路军,以117师、独立第6旅、保安第1旅为左路军,向黄桥方向进攻。但右路军二李和陈泰运部(以下简称二李一陈)因陈毅前期统战工作得力,且平素和省韩有矛盾,受命并不真动,真正出动的仅左路省韩本部。
利用顽军的分化,新四军陈粟部于9月6日,在古溪击溃左路顽军中的保1旅,并收复被占领的营溪。善搞统战的陈毅下令释放了该旅被俘副团长以下全部人员,致使该旅此后中立观望。而省韩受挫后,又采取封锁政策,命令保安第9旅张少华据守姜堰,封锁新四军粮食来源。陈粟部当然不肯坐以待毙,于13日对姜堰发起攻击,当日就占领姜堰,并歼保9旅千余人。此后,陈毅再施统战手段,一面邀请各界人士开会,一面数十次电函省韩,呼吁停止反共一致抗日,还请了曾任江苏省长的韩国钧老先生出面调停。对此,省韩提出以新四军退出姜堰作为调停先决条件。陈毅清楚,新四军如果不退出姜堰,会得罪中间调停方,故满口答应。但等9月30日,新四军真的退出姜堰时,接防的却是二李一陈,原来,他们早已私下谈好了。如此一来,不仅进一步离间了省韩跟二李一陈关系,而且还激怒了省韩,诱其孤军来战。
此时,黄克诚部已在南下途中,省韩一则恼怒二则恐惧,遂于10月初,仍以包括其精锐在内的26个团3万余人,兵分三路向黄桥压来。其部署为:以省韩嫡系李守维89军、翁达独立第6旅为中路,二李一陈为右翼,以5个保安旅为左翼。而防守黄桥的新四军仅7000人(战斗人员更少到只有5000人),主席很担心西路军事件在此重演,特于10月3日致电总理,要他转告何应钦“韩不攻陈,黄(克诚)不攻韩;韩若攻陈,黄必攻韩”方针,希望避免黄桥战斗发生。
但还是主席后来总结出的那句颠簸不破的真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更得不到”。何应钦根本不会发电报给省韩,让他停战。10月4日,省韩向黄桥发起全面攻击。然而,由于右路二李一陈保持中立,左路五个保安旅实力薄弱畏缩不前,实际只有省韩嫡系89军和独立第6旅共1.5万人参加战斗。这正是陈毅统战攻势立下的功劳。
当然,陈毅能做的也就这些,接下来指挥作战非其所长。于是,他撤到黄桥周边严徐庄,做好战局不利时化装转移准备,而让粟裕在黄桥指挥这场殊死战役。经过多年革命战争锤炼,粟裕此时已成长为仅次于林总的二号帅才,而黄桥战役正是他脱颖而出的揭幕战。他看准了敌独6旅虽然精锐但人数较少(3000余人)弱点,出其不意地将主力1、2纵队隐蔽集结于黄桥西北面顾高庄、黄港桥地区,用于打击独6旅。下午三时,独6旅行军至黄桥以北2、3公里处,粟裕令1、2纵队立即出击,打了行进中的顽军一个措手不及,并首先歼灭其旅部和后卫团。而后,经过3小时激战,这支被称为“梅兰芳部队”(指其武器装备好)的敌军大部被歼,中将旅长翁达自杀。
省韩失去精锐后气急败坏,纠集余下的89军共1.2万兵力,对黄桥发起疯狂攻击。粟裕乘胜令1、2纵队对顽89军进行穿插、合围。但用五、六千人包围1.2万人,毕竟是以寡击众,故而险象环生。5日凌晨,顽军一度于突入黄桥城东门,差点打破了新四军作战计划。危急时刻,粟裕亲率由包括炊事员在内的突击队,到东门反击敌军。如果当面敌人是独6旅,则粟裕再勇,估计也将败绩。但问题是,当面之敌多而不精,结果被粟裕这支杂牌部队击败,赶出东门。战斗进行到5日夜,1、2、3纵队里应外合,顽军渐渐不支。到6日清晨,89军军部被歼,军长李守维在逃跑时淹死在挖尺沟里。至当日中午,眼看败局已定的省韩仅带1000余人逃往兴化。
至此,黄桥战役以歼灭顽军11000余人、缴获长短枪3800余支、轻重机枪189挺、山炮3门、迫击炮59门及大量弹药,而宣告胜利结束。这次战役不仅创造了中共军队以少胜多模范战例,为新四军在苏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创了大好局面,而且还使粟裕这位难得的帅才脱颖而出,这对中国革命战争后来进程的贡献不可估量。
黄桥战役胜利仅几天,黄克诚部南下先头部队就于10月10日,与新四军北上先头部队会师了。几乎在一夜之间,中共就成了苏北抗日的主宰力量。主席欣喜之余,于10月14日以中央名义致电立下大功的陈毅,决定由他统一苏北军事指挥,并在少奇到苏北与他会合后布置一切。为了将其新近成形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付诸实践,主席在该电中向陈毅特别强调了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指出:“苏北根据地的工作对全国有重大政治影响,而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正确政策,成为我们建立苏北模范抗日根据地的中心问题之一。”陈毅没有辜负主席期望,跟民族资产阶级搞好了关系,并最终把这一“优良作风”带入了大上海。
中共反顽大胜就是国民党大败,老蒋恼恨之余,也不顾国际形势如何,决定先报复了再说(彭总两兄弟先后被害估计也与此有关)。10月19日,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军正副参谋总长名义,给老总、彭总、叶挺发出所谓的“皓电”,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在收到电报一个月内,全部开到黄河以北,并从已有的50万人缩编为10万人。中央对此当然不能掉以轻心,于21日召开了政治局临时会议,讨论形势。会议认为,时局有由小风波转到大风波的可能,党的工作布置应放在准备整个东方大黑暗基点上。主席在致一些主要地区负责人的电报中强调:“我们应估计到最困难、最危险、最黑暗的可能性,并把这种情况当作一切布置的出发点”。“总之,我们要准备对付一切情况,任何一种情况我们都要有办法。”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8 06:20:04 +0800 CST  
会议讨论下来,决定暂不答复“皓电”。主席认为,一方面,时局(主要是国际形势)还在变化中,老蒋“全面反共的决心也不容易下”。另一方面,“皓电是哀的美敦书”(即最后通牒),如果轻率拒绝,可能导致同国民党决裂,“此次决裂即有和大资产阶级永久决裂之可能,故政治措词容易,军事部署困难”。为此,主席设想了决裂后两种应对方案:一种是政治上进攻、军事上防御,也就是国民党军不进攻,八路军、新四军不打入其后方。另一种是政治和军事上同时进攻,即干脆直接打到国民党军后方去。他想来想去觉得,采用前一种方案,政治上占上风,一旦被国民党构筑的纵深封锁线围困,将来出不去而受日、蒋两军严重夹击。而采用后一种方案,军事上能制机先,不被封死,但政治上大丢其分。
主席至此觉得,一旦决裂便会陷入两难之中,遂一反大家所看到的高瞻远瞩、雷厉风行惯常风格,表现出了难得的犹豫。11月1日,他以很谦虚的态度致电总理,请他帮助拿主意。总理也是有主意的人,值此紧要时刻没讲客气,当天就回电提出“还是用朱、彭、叶、项名义通电答复何、白”建议,并反映中间势力迫切“望我们让步,以缓和破裂”的情况,其实就是婉转地反对与国民党决裂。
主席至此茅塞顿开,在11月2日中央书记处讨论总理回电时,他否决了与国民党决裂的预案。书记处会议就此决定,采取表面和缓、实际抵抗态度,宣言暂时不发,只发简要的对内指示及答复何白皓电,考虑到答复限期尚有20天,拟在10日拍发答复电。3日,主席、老总、稼祥将中央这一决定电告叶挺、项英,并明确了以皖南北移作为让步条件。但主席仍担心遭受老蒋突然袭击,同日,他又致电总理:“我们现在是两面政策,一面极力争取好转避免内战,一面准备应付投降应付内战,而把重点放在应付投降应付内战方面,方不吃亏,方不上蒋的当。立即准备对付黑暗局面,这是全党的中心任务。有了这一着,就不会重蹈陈独秀的覆辙了。”
经几日反复斟酌,古文底子奇佳的主席终于在11月9日,用文言文写就以朱、彭、叶、项名义复何、白“皓电”文稿(通常称为“佳电”)。“佳电”态度严正而坚决,措词委婉而恳切。首先叙述八路军和新四军四年以来在抗战中取得的战绩,以表明“遵循国策、服从命令为捍卫民族国家奋斗到底之决心”。然后就行动、防地、编制、补给、边区、团结抗战之大计这六个方面,对皓电无理指责作出明确答复。
对于防地问题,佳电以老总口吻,答应会说服新四军江南正规部队顾全大局,遵令北移,但要求国民党宽以限期,以求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而对于江北部队,则暂时请求免调(主席所谓的暂时免调,其实就是永远不调),理由有四:一、“华中敌后各部,多属地方人民反抗敌寇保卫家乡而组织者,彼等以祖宗坟墓田园庐舍父母妻子所在,欲其置当面敌军奸淫焚掠之惨于不顾,远赴华北,其事甚难。”二、华中敌后各部在原防地坚持抗战,符合老蒋庐山谈话和告沦陷区同志书精神。三、华中敌后各部调离后,家属及留守人员安全毫无保障,十分担心平江惨案、确山惨案重演。四、华北地区既有自然灾害,又面临鬼子袭扰,当地粮源短缺,无法容纳其他部队。
然后,佳电又来了这样一段:“目前正属奸伪思逞谣言纷起之时,亟宜调协各方,统一对敌,庶免为敌所乘,自召分崩离析之祸。切忌煎迫太甚,相激相荡,演成两败俱伤之局,既非中央之本心,复违德等之始愿。我为鹬蚌,敌作渔人,事与愿违,嗟悔无及。”这是在警告老蒋,如果逼得太紧,国共双方会鹬蚌相争,结果让鬼子汉奸一起收拾掉。
在关于团结抗战之大计部分,“佳电”首先指出:“抗战至于今日,实争取最后胜利千载一时之机”,如能坚持团结抗战国策,必能争取独立解放之出路。接着笔锋一转,写道:“颇闻日寇正在策动中国投降,软计与硬计兼施,引力与压力并重。德国则采动和政策,欲诱中国加入三国同盟。而国内一部分人士,复正在策动所谓新的反共高潮,企图为投降肃清道路。颇闻内外勾煽,欲以所谓中日联合剿共,结束抗战局面,以内战代抗战,以投降代独立,以分裂代团结,以黑暗代光明,其事至险,其计至毒,道路相告,动魄惊心,时局危急,诚未有如今日之甚者。”最后严正要求国民党“中央对于时局趋向,明示方针,拒绝国际之阴谋,裁抑国内之反动,而于联合剿共内战投降之说,予以驳斥,以安全国军民之心”。
主席这封深思熟虑的“佳电”发出后,对国统区社会各界、特别是中间势力,产生了很好影响,赢得了广泛同情。但国民党却视中共为软弱可欺,11月14日,其军令部将拟定的《剿灭黄河以南匪军作战计划》呈报给老蒋,打算集中第三、第五战区主力,第一步先“肃清”江南新四军,第二步“肃清”所有黄河以南之八路军、新四军。到11月中旬,桂军莫德宏138师开进淮南津浦路西地区,向皖东新四军4支队挑衅。李品仙要求新四军交还整个皖东政权。东北军霍守义112师越陇海路,南进至苏北淮阴以东苏家嘴一带,与黄克诚部对峙,企图以“武装调停摩擦”为由,打通鲁苏联系,增援省韩。仍拥兵数万的省韩也扬言,要“恢复黄桥决战前的状态”。不过,老蒋政治智慧毕竟有限,没能看出主席害怕决裂,所以,只着眼于小打小闹搞摩擦,没有继续用最后通牒施加压力。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8 08:43:14 +0800 CST  
而没有感受到沉重压力的少奇,思维还停留在黄桥战役的酣畅淋漓上。他竟于11月10日致电中央称:“如不迅速解决韩德勤,巩固苏北阵地,不集中华中主力给反共军主力以痛击,消灭一二个主力师,则华中形势愈难应付”,他决心,以黄克诚部部分力量监视东北军霍守义部,“主力即进攻宝应、射阳镇以北之曹甸、车桥、平桥一带韩部据点,控制淮安、宝应段之运河,得手后相机南攻兴化、沙沟,彻底解决韩部”。次日,他再次致电中央,建议“首先消灭韩德勤,巩固苏北,确保津浦路以东地区,集中全力在皖东决战后再相机向西大发展”。
见少奇如此不知好歹,要中央在刚刚发出“佳电”以后,就出尔反尔,继续在苏北大打出手?主席很不以为然。当天,他和老总、稼祥复电陈毅、少奇、克诚等人,要求他们要有全局观念,指出“目前即刻动手打韩德勤、霍守义、何柱国,在政治上极端不利,尚须忍耐”,并明令“第一次攻击令须由延安下,你们不得命令、不得动手!”
但到了11月15日,主席看看老蒋只图小利,并未继续祭出最后通牒法宝,胆气遂壮了起来。他在给南方局书记总理并新四军、八路军高层领导电报中,针对苏北局势,决定利用“蒋介石、顾祝同均怕我消灭韩德勤。故我应在各地放出如下之空气,略谓苏北事件我已遵令和解,不咎既往。但如汤、李、霍、莫不停止进攻,则我不得不打韩德勤,此空气尤应直接从韩本人及顾祝同方面着手,表示我可继续保全韩德勤,但必须停止汤、李、霍、莫进攻作交换条件。”
11月18日,霍师向黄克诚部驻地逼近。克诚命驻童营、苏家嘴、风谷村、青沟等地部队退出,让其驻防。省韩33师获悉后,由车桥向北到达风谷村、益林附近接应霍师。见忍让不是办法,中央于19日,指示华中总指挥部积极整军,沉着观变,同时要克诚待命进击霍师。克诚在复电中分析了双方兵力等情势,认为东北军武器好,战斗力强,建议以小部钳制霍师,以华指主力消灭省韩,彻底解决苏北问题。克诚建议对了少奇胃口,少奇、陈毅遂于21日,以华指名义向所部发出“歼灭省韩主力”部署,并决定总部“于23日移盐城指挥,各部务于26日之前进入各自攻击准备位置,秘密集结完毕,待命攻击”。22日,他俩将此部署电告中央。
主席看看老蒋这头黔驴技不过此,接到刘、电后,便在当日联名朱、王致电叶、项、刘等人说,估计国民党各路大军全部开至新黄河、淮南路一带进攻出发地,向彭雪枫、张云逸部发起进攻时间,约在12月中旬左右。“那时我除令彭雪枫、张云逸以游击战争暂时支持皖东与淮北两地外,我苏北主力即须动手解决韩德勤”。当然,他此时坚持的是自卫原则,务要等待12月中旬国民党各路大军发起大规模华中摩擦,衅自彼开,才准许苏北动手打韩,其目的是考虑政治上主动和给皖南新四军军部留出足够北移时间。
但少奇歼韩心切,主张在保留省韩、不攻击兴化前提下,发起一个局部战斗即曹甸战役。11月26日,他以个人名义电告中央,表明其看法:“不管胡宗南是否向陕北进攻,因桂军向皖东进攻很急,我们可以增援皖东理由向沙沟、射阳、安丰、平桥推进,并占领该地区。”为了争取中央首肯,他没有再提“彻底消灭韩德勤”问题。至此,主席终于放弃此前关于攻韩前提条件,于27日同意少奇计划。
11月29日拂晓,曹甸战役正式打响,参战部队为新四军1、2和八路军5纵队1支队。最初,省韩顽军猝不及防,溃败不支,不得不将兵力收缩在曹甸(在宝应县东北)、平桥、安丰一线,以图顽抗。12月4日,华中总指挥部要求各参战部队攻击前进,在曹甸彻底消灭省韩主力。主席也电示华中总指挥部:“只待曹甸、安丰等地占领,此次战役即可结束,仍留兴化、高邮及它处不打,保存韩德勤与蒋介石讲价钱。”
12月5日晚,八路军两个团率先向曹甸发起攻击,但由于曹甸西临宝应湖,周围水网密布,内部工事坚固,在省韩5000多守军拼死抵抗之下,苦战一夜未克。之后,克诚与陈毅就攻击方案进行争论,陈毅主张猛攻,而克诚主张用先在外围筑垒再逐步进攻持久战法。应该说,克诚攻坚建议是在总结红军时期经验教训后得出的,乃城寨攻坚唯一正确方法,即使到了解放战争后期,攻击锦州、天津、太原这些大城市,采用的也还是这种办法。但在当时,曹甸战役是一场政治战,无论中央还是华中总指挥部都希望能尽快结束战斗。中央还专门电示强调:“国民党甚关心苏北冲突,你们应坚持原定方针,不打兴化,保留韩德勤。并望10天内结束曹甸战役。”
就这样,华中总指挥部按陈毅主张,于12月13日下达对曹甸总攻令。但从当晚19时半一直打到次日拂晓,部队只突破顽军前沿阵地,未能突破其基本阵地,且伤亡较大。至此,在累计歼敌8000人后,陈毅命令部队撤出战斗。少奇只好于12月15日致电主席、老总、稼祥,称:“我攻曹甸未下。此次战役,我伤亡共约2000人,消耗甚大,平桥虽被我占,但韩部及东北军尚有3000 多人在车桥、泾口、安丰、曹甸一带。此次战役大概只能如此结束。苏北问题已成僵局,急切不能彻底解决。”主席复电说:“华中斗争是长期慢性斗争,我们要有决心和耐心。”间接承认了曹甸战役失败。而少奇、陈毅却诿过于提出正确主张的克诚,由陈毅取代他任八路军5纵队司令,仅保留5纵队政委一职,他们之间从此结下梁子。
见中共一面发出言辞恳切的“佳电”,一面又对省韩下重手,国民党自然更为恼怒。12月8日,何应钦、白崇禧再次电令八路军、新四军全部调往黄河以北。老蒋本人在9日亲发手令,规定凡位于长江以南的新四军,在12月31日前开赴长江以北地区,1941年1月30日前开赴黄河以北地区。位于黄河以南的八路军,在12月31日前开赴黄河以北地区。当然,曹甸战役似乎也不都是负面作用,此战过后,桂军莫师、东北军霍师全都不敢轻易招惹新四军了。内中原因应该是他们看到了新四军的厉害,但另一方面,也与老蒋决定避实就虚,集中力量歼灭仍滞留皖南的新四军军部有关。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8 09:44:51 +0800 CST  
不过,由于鬼子在12月2日,公布了11月30日与汪奸签订的“日汪条约”,主席认为老蒋会把日伪作为主要敌人,暂时不来找中共麻烦,一度把形势看得比较乐观。他在19日致彭、左、叶、项电中,认为“此次严重的投降危险已被制止”。在23日致华中指挥部少奇等人电中,又估计“在蒋介石没有真正投降以前,向我大举进攻是不可能的。”当然,他也没有因此而完全放松警惕,在同一份电报里仍要求“认真准备对付蒋介石的进攻”。
但很快,主席又觉得情况不对,最让他放心不下的,就是孤立在皖南的新四军总部,在此之前,他已多次催促项英北移。而总理也在11月17日、22日两次向中央报告,说国民党动作未停,企图由西而东、由北而南造成半包围圈,老蒋对总理避而不见。据此,他特向中央建议,让皖南新四军速移苏南。但项英也跟几年前西路军徐陈一样,在主席催促时借故不执行,而当主席对形势感到乐观,建议暂缓北移时,又执行得非常坚决。这样一来二往,北移行动就一直拖延着。直到何、白发出皓电后,项英才终于下了离开皖南决心,但仍请中央向国民党提出宽展期限、选择路线及发给饷弹的要求。
看到项英刀已经架到脖子上了,还对国民党心存幻想,主席决定使用一点手腕,推动皖南新四军北移。12月18日他致电叶项,要求项英、曾山不要离开军队,却要叶挺带部分人员先北上。20日他再次致电叶项,催促叶挺瞒过老蒋,迅速过江。主席这样做用意,应该是先抽掉叶挺这个皖南新四军的军事灵魂,从而达到迫使项英率全军北移目的。
12月25日,即“圣诞节”这一天,老蒋忽然约见总理,以动感情的神情,大谈西安事变时患难交情,并说中共部队如撤到老黄河北,将大有作为,不撤他就要打,断定中共必然失败。他许诺只要新四军肯撤走,保证通行无阻,只要肯开过河北,担保至1月底绝不进兵。总理认为,老蒋这是在麻痹中共,连夜以特急电报详报中央。
主席接电后非常着急,马上于12月26日,书记处名义致电项英及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可能是以为叶挺已经过江),以严肃口吻告诉他们,不要对国民党存任何幻想,把可能帮助的东西只当作意外之事。要他们“有决心有办法冲破最黑暗最不利的环境,达到北移之目的”。并警告他们“如果动摇犹豫,自己无办法无决心,则在敌顽夹击下,你们是很危险的。全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有你们这样迟疑犹豫无办法无决心的。”要求他们如遇国民党攻击,必须要有自卫准备与决心。
为了保证皖南新四军安全转移,主席在12月27日,一面电请总理继续向老蒋交涉,要他命令李品仙不得妨碍新四军北移;一面以老总、叶挺名义,急电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和副长官李品仙,恳请他们从抗战利益出发,不要妨碍新四军北移。
12月30日,主席又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在会上指出:“目前时局还不能说反共高潮已开始下降”。31日,主席以书记处名义发出指示,除命令江南部队迅即北移、并从华北派遣一部兵力加强华中外,还要求所有华中及山东的党和军队必须紧急动员起来,为坚持抗日根据地、打破顽固派进攻而奋斗。他在这个指示里提出,叶挺未到江北前,华中军事统一由陈毅、少奇指挥;叶挺到江北以后,统一由叶挺、陈毅、刘少奇指挥。中原局统一领导山东与华中,山东分局划归中原局管辖。这样的人事安排其实已经预先剥夺了项英对整个新四军的指挥权,但项英本人还被蒙在鼓里。
当然,如果项英不打败仗,主席要剥夺其指挥权,还必须采取种种政治策略。但问题是项英竟自己就在皖南事变中丢掉了性命。欲知详情,请看第四十九章《皖南事变》。
在结束本章之时,笔者想谈的是粟裕在黄桥战役中先打强敌的军事思想。首先,这一思想源自于他对以往艰苦革命战争经验教训的总结提炼。在他看来,只要把敌军内部像独6旅这样武器装备较好、战斗技能较优良、战斗意志较顽强的部队率先消灭,剩下的敌军便如一群乌合之众,容易对付得多。其次,这一思想符合强和弱是相对的辩证法。正是由于独6旅强,它才敢于单独行军,而这恰恰给新四军提供了集中兵力打击歼灭的机会。实践验证了粟裕军事思想的正确性,粟裕也在以后军事实践中继续贯彻着自己思想。可以这么说,孟良崮战役打74师决不是他一时兴起,而是早在全歼独6旅之时,就已经埋下伏笔。
反观国民党军方面,他们的将领对中共主要将领作战风格研究十分欠缺。如果有人通过研究粟裕在黄桥战役中指挥特点,发现他有先打强敌习惯,国民党军也许在1947年行军布阵上,就能够把善攻不善守的74师,放在不易遭到首轮围攻的二线,从而杜绝粟裕先打强敌军事思想的发挥。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8 10:45:53 +0800 CST  
@killywen 2015-09-28 11:18:02
楼主,其实先打翁达旅或者张灵甫师,也是要有本事的。
对方是个铁核桃,你先去打人家,那么就得准备一副钢牙。
否则你咬不动人家,后路被其他人切断,会演变为溃逃的。
我们讨论这些军事,就在讨论人家的“术”,而不是讨论人家的“道”,不去了解人家钢牙是怎么炼成的。觉得借鉴孙子兵法或者其他几下子,感觉自己也能给打胜仗了。。。
-----------------------------
新四军对翁达旅实施伏击,对张灵甫师以多打少,怎么咬不动人家?这叫不打无准备之仗。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8 11:39:16 +0800 CST  
@zhaoyu1027 2015-09-27 17:45:47
没收鸦片作为革命经费,中共即使在文革中的革命回忆中就没否认过。但说中共自己大规模种鸦片,则是彻头彻尾的谣言。
-----------------------------
@caijun960 2015-09-28 11:23:35
网上有辟谣贴,所谓的“特货”,其实是陕西盐池的盐。解放前走私食盐是暴利。
-----------------------------
食盐也不像。我的观点是,大规模特货根本就不存在,是中共故意在文件上写写,迷惑国民党的,陕北另有财路。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8 11:42:40 +0800 CST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6 18:00:26
还有一次,好像是在红军大学上,红四方面军的一个中下级军官,冲上主席台,脱下鞋子,朝张国焘脸上撑去。用鞋底撑脸,是比用手掌掴脸,更甚的侮辱。这件事,应该在张国焘的心中留下更深的阴影。
我认为,这才是张国焘觉得留在陕北没有什么意思的真正原因吧!
而在中原突围经验教训总结大会上,却没有人用这种过激的方法对付李先念。
由此可见(我的看法),广大红四方面军的中下级军官和战士,对张国焘并不爱戴......
-----------------------------
@zhaoyu1027 2015-09-26 21:17:12
他的队伍,除了武器不足,也是快速纠集起来的乌合之众,没有经过基本的训练,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
你这就信口开河了。请先去阅读本文与红四方面军有关的章节,看看四方面军是怎么冲杀出来的,再来发言。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6 23:24:21
所谓战斗力,是相对的。自从草地分兵南下后,他的近10万人,基本上都是战败而失的。相反,只有东渡的两个军,后来能打出胜仗。你说,是他的队伍有战斗力呢?还是他这个人不行?
-----------------------------
@zhaoyu1027 2015-09-26 23:52:47
同样的部队由不同人来指挥,会打出不同结果,这哪里是战斗力有问题?分明是战略决策上有问题嘛。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7 00:10:23
不同的领军人掌握军队,会培养出不同的战斗力。孙武把宫女,可以训练成一支听从指挥、无往不前团体。你说,宫女在孙武训练前有战斗力吗?
-----------------------------
@zhaoyu1027 2015-09-27 19:35:40
宫女无论在训练前还是训练后,都没有战斗力,发生变化的只是有了纪律性。而四方面军在接受毛主席指挥前后,都有战斗力,所不同的只是懂得了避实就虚,而不是与敌一味硬拼。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7 21:03:04
还有一个事实,楼主应该也注意到了。就是进入河西走廊的共有3个军,其中有中央红军的董振堂军,3个军中从武器到人员数量上看,董振堂军都算是最弱小的。但是,从占领高台前的所有战斗中看,只有这个军在河西走廊是人越打越多,不但从俘虏中补充了自己的队伍,而且还扩招了新兵,人数达到了近7000。一天之内,3战3胜,攻占3个城镇,最后到达高台。而且,由于董部奉行不杀俘虏的政策,也 感动 了马家军中的一支,他们后......
-----------------------------
@zhaoyu1027 2015-09-27 21:34:27
第一、西洞堡战役,西路军俘获青海撒拉族宪兵团大量人员,根本没杀,教育释放,优待俘虏是红军一贯政策。当时马家军的民团来自与甘、青各地,基本都不是战场当地人,红军怎么能去烧这些人家属的房屋,就算有少量这样的民团,红军怎么知道他们家属是谁?就算知道,寒冬房屋非常宝贵,红军自己也要也要住,怎么可能平白无故烧掉。可见你是在信口胡说!
第二,董振堂红五军只在高台收编数百当地民团,根本没有扩招新兵到70......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7 22:43:01
你不要动不动就说别人信口开河。你不知道的事情,还有很多。我老家就是川北根据地的,张的部队,在川北的行径,我比你更清楚。无论是他们的战斗力,还是他们的纪律,都是非常让人诟病的。他们在河西走廊,乱烧乱杀,是不可争辩的事实。马家军,大大小小,有若干支,有当地回汉居民参与其中,协同作战,这是徐、陈当时没有注意到事情。有若干人的回忆、总结,这个是你可以在网上搜索得到的。而且,火光冲天,连烧几天,这八......
-----------------------------
@zhaoyu1027 2015-09-27 23:22:51
第一,我怎么知道你老家就是川北的?
第二,四方面军后期部队主要来自川北,如果他们在川北怎么不堪,当地人怎么可能当红军,而且还跟着爬雪山过草地?
第三,董振堂扩红到七千的证据拿出来。
你拿不出证据,又违反起码逻辑,当然是胡说八道!想借什么别人不知道的事情多了,来搪塞你的胡言乱语,更是可耻!
-----------------------------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7 23:57:06
你既如是说,连“可耻”两个字都用上了,也就没有必要讨论了。你还是唱你的独角戏吧。
拜拜,不陪你玩儿了。
-----------------------------
你胡言乱语,还百般狡辩,当然可耻!谁也没请你来,像你这样的负能量,走了最好,不送。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8 12:09:37 +0800 CST  
@zhaoyu1027 2015-09-27 17:45:47
没收鸦片作为革命经费,中共即使在文革中的革命回忆中就没否认过。但说中共自己大规模种鸦片,则是彻头彻尾的谣言。
-----------------------------
@caijun960 2015-09-28 11:23:35
网上有辟谣贴,所谓的“特货”,其实是陕西盐池的盐。解放前走私食盐是暴利。
-----------------------------
@zhaoyu1027 2015-09-28 11:42:40
食盐也不像。我的观点是,大规模特货根本就不存在,是中共故意在文件上写写,迷惑国民党的,陕北另有财路。
-----------------------------
@killywen 2015-09-28 12:21:55
如果陕甘宁大批人种植鸦片,中共禁也禁不掉。后来干脆允许村民种植鸦片,从中收取一部分去卖。或者干脆留守兵团护送去卖这些鸦片,也是可能的。
至于自己去种,那就是很荒唐了。也会让中共士兵感觉长官嘴上一套,背后另一套,最终政治工作怎么做得下去,不也变得和国军一样么?
-----------------------------
就是。但大批村民种罂粟也不太可能。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8 12:25:30 +0800 CST  
@u_104947724 2015-09-28 00:02:56
@zhaoyu1027 1099楼 2015-09-27 23:22:00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6 18:00:26
还有一次,好像是在红军大学上,红四方面军的一个中下级军官,冲上主席台,脱下鞋子,朝张国焘脸上撑去。用鞋底撑脸,是比用手掌掴脸,更甚的侮辱。这件事,应该在张国焘的心中留下更深的阴影。
我认为,这才是张国焘觉得留在陕北没有什么意思的真正原因吧!
而在中原突围经验教训总结大会上,却没有人用这种过激的......
-----------------------------
第一,容忍别人讲话,不等于对错误、恶性观点不批驳。请勿自作多情!
第二,你所谓的红一在江西贴的当兵广告,根本就是网络汉奸的谣言!完全不合逻辑,狗屁不通!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8 13:27:20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9-27 13:24:13
鸦片种植
鸦片在上世纪40年代能充当中共延安政权“救世主”的角色,并不是一种突兀的 历史 现象和天才的经济设想,而是有其 历史 延续性。
鸦片作为商品有几大特征:运输方便,价格高,市场广泛,山陕一带适合种植。此外还有关键的一点,鸦片是民国一种普遍流行的硬通货。《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提到,有的红军战士回忆说,他们曾用鸦片当作货币去购买生活必需品。当时在贵州,鸦片通常代替货币流通......
-----------------------------
@zhaoyu1027 2015-09-27 16:50:38
所谓“忻州鸦片档案”,应该是近年来反共分子刻意伪造出来的假档案。
-----------------------------
@新昌仁慧 2015-09-28 07:46:31
《谢觉哉 日记 》中有提到,“就是特货一项得的法币占政府收入……尽够支用。……而不知他的责任是在推销黑白二物以弥补财政上赤字。”“在座谈会上听到的趣语:……‘特货多边币少,将来不得了’”“领导机关发动一件事,必须十分考虑周到,常常一小步差错,在群众中可闹出大乱子。‘特货内销’即其一例。”几处出现的“特货”据说就是指鸦片。第三个说法,来自于据说是1945年7月八路军公布实行的《淮太西县烟土税征......
-----------------------------
《谢觉哉日记》中有提到,“就是特货一项得的法币占政府收入……尽够支用。……而不知他的责任是在推销黑白二物以弥补财政上赤字。”“在座谈会上听到的趣语:……‘特货多边币少,将来不得了’”“领导机关发动一件事,必须十分考虑周到,常常一小步差错,在群众中可闹出大乱子。‘特货内销’即其一例。”几处出现的“特货”据说就是指鸦片。

我看过《谢觉哉日记》,只在1945年谈辩证法时,讲了种某物的利弊,根本没有上述言论。上述言论是网络汉奸伪造的!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8 13:43:21 +0800 CST  
@u_104947724 2015-09-28 13:40:14
@zhaoyu1027 1139楼 2015-09-28 13:27:00
@u_104947724 2015-09-28 00:02:56
@zhaoyu1027 1099楼 2015-09-27 23:22:00
@说话人要讲良心 2015-09-26 18:00:26
还有一次,好像是在红军大学上,红四方面军的一个中下级军官,冲上主席台,脱下鞋子,朝张国焘脸上撑去。用鞋底撑脸,是比用手掌掴脸,更甚的侮辱。这件事,应该在张国焘的心中留下更深的阴影。

———————————......
-----------------------------
没教养造谣的人,正是你这样的网络汉奸!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8 13:57:16 +0800 CST  
@zhaoyu1027 2015-09-28 06:20:04
第四十八章 黄桥曹甸
华北百团大战进行正酣之时,新四军与国民党省韩在苏北的冲突也愈演愈烈。1940年8月间,省韩察觉到八路军黄克诚部(第5纵队)有南下苏北可能,为了防止遭遇南北两面夹击危局出现,他决心先对力量较弱的新四军陈粟部开刀。得到老蒋批准后,省韩于9月4日,以泰州二李、陈泰运部和保安第3旅为右路军,以117师、独立第6旅、保安第1旅为左路军,向黄桥方向进攻。但右路军二李和陈泰运部(以下简称二李一......
-----------------------------
@新昌仁慧 2015-09-28 08:36:28
皖南事变之所以爆发,只用一句话,甚至三个字就可以解释,那就是:抢地盘!
皖南事变的主角是新四军,新四军就是当年红军长征以后,留在南方的游击队编组而来。
当时红军在南方建有五大苏区,还有数十个小的苏区,以及不下数百支游击队。虽然这些苏区全部都被国军摧毁,但相当一部分武装还在坚持。较大的苏区为鄂豫皖,湘鄂赣,湘粤赣,浙闽,闽西等等,参与红军武装均有数百到数千人。
不过即使这样,相......
-----------------------------
冯雪峰在1937年愤然脱离党组织,回到老家义乌靠写小说惨淡为生,直到1950年建国以后,才勉强担任上海文联副主席职务。

冯雪峰1937年是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根本不是因为国共合作而脱党。1939年就恢复了组织关系,任中共中央东南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你就是在胡言!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8 14:40:46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9-28 08:40:49
1938年1月新四军成立的时候一共有4个游击支队,每个支队下辖2个团,其实4个游击支队就是4个旅,另有1个特务营,总兵力为10个团共1万800人,枪支6000多支。
这4个支队兵力虽然不算很多,但都是久经战争的老部队,军官也是骁勇善战的,并不可小视。
一支队司令是陈毅,二支队代理司令就是大名鼎鼎的粟裕,三支队司令是同样厉害的张云逸,副司令员还是谭震林,四支队司令员就是后来被冤杀的高敬亭。
这里面就属......
-----------------------------
以上的这一切,我党基本从来不提及。

不要造谣!国民党军给八路军、新四军发饷、发弹药,正统党史里都有记载。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8 15:01:01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9-28 15:56:27
谢觉哉在 日记 中多处提到中共在延安时期经营“特货”、“种某物”等。“特货”就是鸦片,证据如下:
其一,在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用“特货”指代鸦片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普遍用法。在贵州从事鸦片生意18年的商人伍效高,回忆自己经营鸦片业的经 历,就说到“续办特货。……代理……鸦片购销业务”。(《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90页)当时鸦片商人以“特货”指代 鸦片,经营鸦片的......
-----------------------------
我问的是《谢觉哉日记》里只提到种某物,什么时候讲到种特货。你顾左右而言他,分明是回答不出。
至于你列的这些史料,很多没有原始出处,都是网络汉奸伪托正统党史资料,炮制出来的谣言!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8 16:06:06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9-28 15:58:16
该年“虽然勉强叫各级党政军人员没受冻馁,但是人民的负担已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了”,“机关部队斫公树,拆庙宇,毁钟,挖墓,在各县成为一时的浪潮, 至于烧酒贩毒等违法行为,更是司空见惯”。“一九四一年直到十二月三十一日尚因为库空如洗不敢确定统筹统支的方针,愁煞了当时的财政当局。元旦那天,财厅 长亲自带上武装缉私,到保安司令部军需处缴获肥皂十三箱,这十三箱肥皂就成了一九四二年统筹统支为主的财政方针之物质......
-----------------------------
从1941年到1945年,胶东地区送到延安的黄金达13万两,平均每年2.6万两。当时黄金价格坚挺,1两黄金约可兑换100枚银元,1942年1枚银元平均可兑换33元法币,该年边币与法币平均兑换比例则是2.3:1。这样几度折算下来,2.6万两黄金相当于边币1.97亿元,与该年度特产贸易收入1.40亿元边币对应下来,还有一定幅度超过。尽管其他财力有富裕的根据地,也应该兑换黄金支援中央,年平均运往延安的黄金数量还要超过2.6万两。但考虑到运送黄金存在不均衡性,可以认为,所谓特产贸易收入除了真有少量甘草和毛皮输出外,基本就是一个掩护各地黄金输入(如果暴露则将面临鬼子切断运输通道的危险)的会计科目。
陕北有了这么多黄金,还需要种贩鸦片吗?
你的这则史料,正好否定了从当年国民党当局到现在网络汉奸所造的谣言。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8 16:09:41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9-28 16:31:04
解放前的毒品种类大家看来还不是很了解啊。在华北流行的是“料面”“金丹”“白面儿”“吗啡棍儿”等等等等。因为大烟没顶头,吸食又麻烦,到了20年代以后,燕子巢这种大烟馆已经很少见。金丹是熟鸦片膏子提纯和吗啡、面粉等混合后一种丸状吞食用的毒品,在华北最为广泛,吞下去就能顶瘾头,又比熟烟泡子劲头大。金丹贩子也最多。朝鲜人经营的扎吗啡的馆子也很多,30年代币值稳定时期,四角钱上柜就扎一针,因为方便,不耽误......
-----------------------------
八路军的鸦片销售作为军费收入是正常的,他不象新四军,在淮北控制着几个大盐场。

一派胡言!
第一,陕甘宁边区也有大盐湖,跟淮北盐场有多大区别。
第二,八路军的根据地财政收支可以平衡,困难的是陕甘宁边区。而陕甘宁边区自从开荒种地以后,粮食可以自给,主要问题出在与外界交换日用品上面。这方面,边区出口物资有缺口,需要有硬通货弥补。但硬通货一定要鸦片吗?黄金为什么不可以?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8 16:44:52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9-28 08:46:51
新四军作为国军的一部分,在1938年1月编入第3战区序列,而第3战区在1938年的作战区域为江苏和浙江,战区司令长官为顾祝同。
新四军被允许在江苏省南部的一块区域作战,而安徽省南部云岭镇则作为总部所在地。
1938年7月1日,新四军总部正式迁入云岭镇。
皖南事变以后,我们把所有责任推给项英,但将总部定在云岭确实是中共中央的命令,项英只是执行而已。
1938年1月14日,项英请示:向皖南休宁,徽州一带......
-----------------------------
根据当时国军惯例,各部队务必严守自己的活动区域,不得随意越界,一旦擅自越界就属于叛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是民众抗日武装,只要有日本鬼子的地方都可以去,所谓一旦擅自越界就属于叛变,简直就是一派胡言!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8 17:19:24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9-28 17:22:56

-----------------------------
现在电脑制版方便,反共分子把自己制造的谣言打印成书本模样,拍照上传,就算是原始史料,岂不可笑?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8 19:37:21 +0800 CST  
@killywen 2015-09-28 10:54:55
就这样,华中总指挥部按陈毅主张,于12月13日下达对曹甸总攻令。但从当晚19时半一直打到次日拂晓,部队只突破顽军前沿阵地,未能突破其基本阵地,且伤亡较大。至此,在累计歼敌8000人后,陈毅命令部队撤出战斗。少奇只好于12月15日致电主席、老总、稼祥,称:“我攻曹甸未下。此次战役,我伤亡共约2000人,消耗甚大,平桥虽被我占,但韩部及东北军尚有3000 多人在车桥、泾口、安丰、曹甸一带。此次战役大概只能如此结束。苏......
-----------------------------
所以说,刘少奇这人办事不牢靠,让他掌舵是要坏大事的。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8 20:12:00 +0800 CST  
@新昌仁慧 2015-09-28 16:01:16
胶东军民从虎口夺下来的这些黄金,除满足了自己的经费使用外,大部分都取道“渤海走廊”和“滨海通道”,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分段接力赛的方法,通过鲁南转送或直送党中央,一般先将在招远等地通过各种形式筹集的黄金,集中到中共胶东特委(区委)驻地或指定位置,然后安排上交。
当时胶东向党中央送黄金等物资,主要是由中共胶东特委(区委)和胶东我党的部队组成的一批批运金小分队,冒着枪林弹雨和流血牺牲,秘密送......
-----------------------------
新昌仁慧,你转贴的这些东西,经我质问后,你无法讲出道理的,一律视作谣言帖。既然是谣言帖,你就必须向大家道歉(当然,你为了不道歉,可以竭力辩解,允许你辩解)!如果你既不辩解也不道歉,我将不再允许你在这里转帖,加入黑名单。
特此通知,勿谓言之不预。
楼主 zhaoyu1027  发布于 2015-09-28 20:56:42 +0800 CST  

楼主:zhaoyu1027

字数:1292760

发表时间:2015-08-26 16:1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12 01:57:48 +0800 CST

评论数:1302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