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探源,从《山海经》的建木说起

左船上层船尾,竖立着建鼓。楹杆上部,贯穿一面战鼓,杆头系两条用禽鸟羽毛一朵朵扎制成的羽葆,建鼓底座置一丁宁(钲),此为古代一种乐器,铜质,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则鸣,在行军时敲打,以振士气。《国语•吴语》:“昧明,王乃秉枹,亲就鸣钟鼓。丁宁,錞于振铎,勇怯尽应。”韦昭注:“丁宁,谓钲也,军行鸣之,与鼓相应。”一束装佩剑统帅,扶戈持桴,作擂鼓状。

左船建鼓(战国.水陆攻战纹鉴拓片)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18 08:31:26 +0800 CST  
右船上层船尾,同样竖立建鼓。楹杆上部,贯穿一面战鼓,杆头系两条用禽鸟羽毛一朵朵扎制成的羽葆,羽葆下系一长戈,戈杆以楹杆为中,对称各饰两朵羽葆。建鼓下面也置一丁宁(钲),一束装统帅手持双桴,作擂鼓状。

右船建鼓(战国.水陆攻战纹鉴拓片)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18 08:57:57 +0800 CST  
这是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青铜壶拓片。

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青铜壶拓片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18 09:33:54 +0800 CST  
两条对攻的双层战船上,左船船首竖立“建鼓”。杆头用帛条装饰,旗上七个圆点表示统率的功勋,旗杆上部,贯穿一面战鼓,一短服佩剑统领持桴,奋力作擂鼓状;右船船尾也竖“建鼓”,其杆头为戈,采用左右三根雉尾对称装饰,一裸妆武士持桴,屈膝单跪,作擂鼓状。

水战(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青铜壶拓片)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18 11:27:38 +0800 CST  

左船建鼓(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青铜壶拓片)-1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18 14:33:32 +0800 CST  

右船建鼓(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青铜壶拓片)-2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18 15:41:04 +0800 CST  
我们从“建木”说到“建中”,从“建中”又谈到“图腾柱”,从“图腾柱”又再聊到“建鼓”,“建木”由最初单纯的“相风旌”辩识风向、制定历法、敬受民时,演化为“建鼓”的原始宗教、宴乐与军事功能,我们人类实际上走过了一个大时代。一个初级的、相对公平的原始公社解体了,一个生动的、更有活力和创造力的阶级社会诞生了。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18 16:10:28 +0800 CST  
于是,“建木”的“中”,除延续相风功能的缨穗、羽葆外,(建)木向具图腾功能的楹柱,辨识风向的“度台”向蕴含宗教、神话与威权的响器——鼓,悄然转化。“中”隐去了(相风)历法的主要功能,成了威权的象征和祭祀的法器。
又于是,方方的“度台”演化为圆圆的“战鼓”,“建木”最终演化为仍遗留相风功能的天雷神器——“建鼓”。
再于是,甲骨文“中”的象形,演进至金文的时候,由缨穗+“I”穿“口”相应演化为羽葆+“I”穿“○”。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18 16:47:44 +0800 CST  
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甲骨文“中”的象形,源自“建木”;金文“中”的象形,源自“建木”的苗裔“建鼓”。
同是辖制四方的“中”,寓意却有了天壤之别。甲骨文的“中”,依靠的是“沟天通地”、编制立法、敬授民时,以圣德来凝聚、感召四方;金文的“中”,尽管仍有相风作用,但更多的是借助神权、武力来恐吓、威慑四方。

中的金文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18 16:58:11 +0800 CST  
写到此,我们不得不感叹:汉字,你特么太伟大了!不管后人怎样数典忘祖,你的拥趸们往往可以通过汉字的演化,由简化字、繁体字、隶属、金文、甲骨文,倒推出其本身的初始意涵,并追寻到上古神秘而原始的社会文化形态。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18 19:20:50 +0800 CST  
回过头来,我们再细细品味《山海经·大荒东经》所言:“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18 19:57:03 +0800 CST  
这哪里是什么夔[kuí]皮乐鼓,它不就是大暤之灵、天雷神器,就是威震四方的建鼓,就是令国人魂牵梦绕的民族之根——“中”吗!
黄帝立“中”,连鼓槌都是凶猛雷兽的大腿骨,方圆五百里,敢伸脖探头的芸芸众生,就看你怕不怕、怵不怵、胆寒不胆寒!
所以:
《礼记•郊特牲》:“黄者中也。”
《左传•昭公十二年》:“黄,中之色也。”
《论衡•騐符》:“黄为土色,位在中央。”
“五行,黄主中。持‘中’者,是为黄帝。黄帝之国,是为中国。”看来这些说法,的确是有由头滴。
上古,“中”代表的是神权、王权、威权和正统。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18 20:06:17 +0800 CST  
“中”的威慑力有多大,让我们来看看商王子甲微是如何假“中”行事的。
《清华简·保训》载:“昔微叚中於河,以複有易,有易服厥辠,微亡害,迺追中於河。微志弗忘,傳貽子孫,至於成唐,祗備不懈,用受大命。”
《保训》形式上为文王“临终遗言”,是文王归西前以史为鉴,向武王传授治国安邦的“宝训”。实则融入了大量儒家的治国理念与道德思想。只看《清华简·保训》,有些摸不着头绪,我们再瞧瞧《山海经》能提供什么背景素材。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18 21:10:15 +0800 CST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困民國,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兩手操鳥,方食其頭。王亥託于有易、河伯僕牛。有易殺王亥,取僕牛。河念有易,有易潛出,為國于獸,方食之,名曰搖民。帝舜生戲,戲生搖民。”郭璞云:“竹書曰:‘殷王子亥賓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綿臣殺而放之。是故殷主甲微假師于河伯以伐有易,滅之,遂殺其君綿臣也。’”
《今本竹书纪年》也说:“十二年,殷侯子亥賓于有易,有易殺而放之……(帝泄)十六年,殷侯微以河伯之師伐有易,殺其君棉臣。”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18 21:39:20 +0800 CST  
结合甲骨文、《山海经》、今古本《竹书纪年》与《清华简·保训》,“甲微假中”的事件大致是这样的:
夏,帝泄十二年,困民國(殷部落)僕牛(驯化野牛)过剩,殷国之君亥,便将部分野牛托付有易氏与河伯帮助驯养。一次亥携其弟恒巡访有易氏,一番飨食宴乐、美酒佳肴之后,没把持住,落错了鸳鸯枕。有易之君綿臣,一时气愤,怒将亥殺死,并扣其僕牛,逐恒离境。
帝泄十六年,亥的儿子、商汤的六世祖上甲微,从河伯处借“中”复仇,实际上得到了夏王朝正统的首肯,前提是不得伤及无辜。于是上甲微持“中”讨伐,有易氏君臣见到夏社神器,只得俯首就戮。上甲微手刃有易氏国君绵臣,掳其妻女,一番烧杀抢掠后,将其余族人就地贬为奴隶。河伯念及旧恩,将有易氏遗族悄悄放走,到了一个野兽出没之地,另立搖民之国,以游猎为生。有易氏如此幸运,免遭灭族,与河伯、上甲微两者间“有言在先”有关,也与搖民是帝舜的孙子有关。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18 22:02:52 +0800 CST  
建木相风旌的衍生物,族标
上古燧人氏“建木、建中”的“相风旌”,诱发出另一人类文明的标志性文化元素——族标。
为说清楚族标,我们需从图腾说起。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19 09:35:56 +0800 CST  
(1)、图腾:图腾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远古族群自然物体崇拜图语,宗教和族群归属标志。上古时期,族群后人则将远古图腾演化为“先祖崇拜”和“族群保护神”。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为“他的亲属”,“他的标记”。清代学者严复,1903年翻译《社会通诠》(甄克思,英国),首次把“totem”一词译成“图腾”。由于符合信、达、雅的翻译准则,渐成为中国学术界的通用译名。
与“totem”对应的中文为“其”。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19 09:39:14 +0800 CST  

“其”的象形字演化历程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19 09:40:53 +0800 CST  
象形文字时期,“其”的甲骨文像倒写的“网”,表示用藤条、竹篾编织的网状器具。远古先民用来渔猎或盛物,后期兼用作图腾板。远古族群将自然物体崇拜图语,绘制在甲骨文像倒写的“网”上,并置于祭祀大堂的供桌或行辕大门上,这就成了金文的“其”。上古百科图文《山海经》在涉及神怪异兽图腾时,“其”字被无数次用到。由于“其”具有宗教和族群标识功能,与"totem"类似,中文后来引申为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等。
图腾产生自远古母系氏族公社时期,那时人口稀少,族群羸弱,而自然物体则瀚若星辰、数不胜数,大家都在一口锅里吃饭,不同族群图腾崇拜的相似性微乎其微。正因为图腾源远流长,又少有重复性,不管后世族群因何种缘由,迁徙至世界那个角落,后人都可根据某一氏族的图腾,追寻其远古传承和源流。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19 10:25:39 +0800 CST  
图腾最早出现于约3万年前,燧人氏兴盛、弇兹氏兴起的新石器早期。此时,族群社会意识觉醒,已认知近亲繁殖的对人类发展的危害,婚配由族内婚逐渐向族外婚发展。同时,意识到人类在自然界的渺小与脆弱。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进而寻求自然物体的庇护,族群内便产生自然物体崇拜。于是,弇兹氏兴起的新石器早期,以自然物体形态、形状为膜拜对像的图腾开始产生。族群内,对图腾集体崇拜仪式的反复举行,便催生出祭祀文化。因此,图腾与祭祀的紧密结合,对凝聚族群以及族群归属感,意义十分重大。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1-19 11:28:34 +0800 CST  

楼主:夜郎游侠2018

字数:185804

发表时间:2020-09-15 17:39:0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3 23:25:58 +0800 CST

评论数:213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