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美国 道美国----一个现代帝国的传奇崛起[连载]

呵呵,这是冠绝一时的高超谋略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11 01:24:08 +0800 CST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波士顿民众的反抗活动,很快向四周扩散。许多殖民地后来居上,反抗活动更加热闹。

罗得岛的纽波特市,一乱就是3天,印花代销商的房舍惨遭毒手。总督想调民兵维稳,结果一个也调不到。因为多数民兵也加入了游行队伍,少数没加入的,拒绝服从命令。

有的同志可能会问:为什么不调警察叔叔呢?呵呵,那个时代还没有警察呢。

塞缪尔看到北美反抗活动此起彼伏,笑了。

但他并不满足,他知道,抗议活动虽然热闹,但可能不会持久。要持久推动活动,需要建立组织。现在大家都行动起来了,建立组织的时机也成熟了。

塞缪尔发现,《印花税法》如果真的实施的话,对汉考克这类走私商人,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因为即使走私,也要签合同、写货单、立字据,这些都要贴印花才生效。一贴印花,走私行为就会曝光。一曝光,人、货、税三样老底会揭开,汉考克们就难逃严惩的命运。

建立组织,先可以从这些人开始。这些人钱财多、影响大、危机感强,适合成立相应组织。

他找到汉考克密谋:现在大家都想对抗税法,民意如火,民心可用。我们应该带头建立组织,把大家联合起来,才能壮大力量,决不能再游兵散勇单打独斗,否则,无法对抗强大的政府。

汉考克深以为然。不过,汉考克认为建立组织的目的,就是抗税。而塞缪尔的目的,则深远多了,而且不可告人。

汉考克出面,首先找到那些走私商人,再联络社会上其他人,在他的极力鼓动下,成立拒绝进口商品联合会,集体抵制商品进口。

汉考克还告诉英国的生意伙伴,《印花税法》不除,我的生意欠款,一分也不付。有样看样,其他人也纷纷这么做。

纽约的抗议者从汉考克成立拒绝进口商品联合会这件事上得到启发,成立了抗税组织----“自由之子”社。反过来,波士顿又受此影响,也成立了“自由之子”社。跟着奥尔巴尼、纽波特、普罗维登斯、诺福克、新泽西、马里兰和北卡罗来纳等地,纷纷成立类似团体,他们彼此协商,协同行动,成为抵制运动的组织者。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11 07:59:24 +0800 CST  
哈哈,压力大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12 00:35:04 +0800 CST  
第五节 反《印花税法》的胜利

“自由之子”社的同志们,闹事闹出了味道,闹出了激情,成天寻找攻击对象。他们所过之处,再也没人敢做印花代销商,没人敢赞成印花税。凡是赞成印花税的就是敌人,凡是反对印花税的就是朋友以此划线,一分为二,没有中间路线。

塞缪尔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但他也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自由之子” 攻击的对象都是小人物。这不够,得攻击大人物,才更有影响力。

攻击大人物,不是一般人敢做的。大人物在人们心目中,地位尊崇,能量很大。平时大家敬仰还来不及,哪里还敢去攻击。

塞缪尔明白,不打倒权威,革命就不会深入。打倒权威,要得有人带头示范,才能打破这份心理禁忌。

这种事,找别人不一定能成。关键时刻,还是自己上。

1765年8月,波士顿的居民惊讶地从《波士顿纪事报》看到,人神共愤的《印花税法》,竟然是波士顿总督大人出的主意,是他向英国政府建议制定的。

这还得了,闹了半天,原来总督大人才是北美人民苦难的根源,是殖民地一切乱象的罪魁祸首。

总督吃里爬外,是十足的坏蛋,是十恶不赦的大坏蛋。这样的坏蛋罪加一等。

打倒总督!打倒总督!

晚上,一群义愤填膺的造反派冲进总督家里,总督吓得仓皇而逃,结果屋内被砸的稀巴烂。

第二天,总督对着《圣经》起誓:自己与《印花税法》的颁布一点关系都没有。相反,我历来都强力反对印花税。

总督的话音未落,第二天报纸上又登出,造反派那天晚上在总督家抄到了证据,事实无可辩驳的表明,总督就是《印花税法》始作俑者。

但证据是什么,谁也没看到。总督不明不白地成了冤大头。

报纸上的文章是塞缪尔写的,这份报纸是汉考克资助的。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12 03:03:46 +0800 CST  


作者:西伯利亚西 回复日期:2010-07-12 20:24:04
这手机网络,发重了,不好意思.
---------------------
谢谢你的关注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12 21:18:16 +0800 CST  
谢啦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13 03:26:37 +0800 CST  
自此之后,刮起了反权威的风潮。“无论哪个殖民地,所有敢于为印花税说好话的人,无论他的才能和品德从前得到多么大的尊敬,也不论他拥有何种财富、关系和影响,都遭到普遍的蔑视和羞辱。”

就连德高望重的富兰克林家里,也受到恐吓。当时富兰克林作为宾夕法尼亚驻英代表,虽然反对印花税,但看到法案已经通过,无力挽回,就推荐北美自己人作税吏。他的政敌乘机散布流言,说是他促成了印花税法案的通过。费城人不明就里,以为富兰克林站在英国一边,扬言要烧掉他的房子。吓得夫人里德在房子里构筑工事,备置火药,准备与来犯者拼了。

各地的头面人物、王党分子,都谨言慎行,变成了缩头乌龟,唯恐“一失足成千古恨”。

塞缪尔成了远近闻名的抗税英雄。不久当选马萨诸塞州议会议员,他的舞台急剧扩大。过去,他只能立足波士顿,闹腾马萨诸塞;现在他可以立足马萨诸塞,闹腾13州。因此他变得更加雄心勃勃。

果不其然,他进入州议会不久,就向议会和总督建议,向 13州倡议召开会议,共同讨论印花税问题。

总督是国王任命的,当然站在英王一边。他觉得,13州围绕印花税法闹得不可开交,确实有必要一起坐下来,好好讨论这个问题。他估计,各地派来的代表,都会是有身份、有影响的人物,这些人大部分忠于帝国,服膺国王,头脑冷静,应该会从帝国大局出发,赞成印花税。

于是,他支持议会发出倡议。各地果然纷纷响应。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13 11:45:04 +0800 CST  
1765年10月7日,9个殖民地的28位代表在纽约召开大会,未派代表的四个州也致书赞同。组织会议的马塞诸塞总督以为大家会支持英国,谁知大会异口同声,一致反对《印花税法》。

会上,克里斯托弗.加兹顿第一次提出了“美利坚人(Americans)”的概念。他呼吁,在这个大陆上,不应该再有人自称新英格兰人、纽约人,大家都是美利坚人。这个说法得到了大家的响应。于是,美利坚民族的概念正式诞生了。

让马塞诸塞总督略感欣慰的是,大会并不赞成暴力抗税,主张用合法途径废除《印花税法》。

大会进过热烈讨论,通过了《权利与自由宣言》和有关决议,宣称:除了殖民地议会自行决定的税收外,在北美殖民地的土地上不曾有、也不可能有任何合法的税收。

等于是斩钉截铁地宣布:《印花税法》是非法的!

会议正式申明了 “无代表,不纳税” 的原则,并分别向英王、议会上院、议会下院递交了请愿书,要求废除印花税法。

平地一声惊雷。

过去,各殖民地基本各自为政,很少联系。这次不但正式联系了,而且在反对印花税法上,保持高度一致,喊出了美利坚人的民族认同,形成了对抗英国的统一意志,对英国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

这个会议,吹响了分离英国的第一声号角。 虽然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塞缪尔看到会议如此成功,心里甚感欣慰地,他的强烈地感觉到,北美13州对抗英国,已经共识初成,难以逆转;而他心中的宏愿----追求独立,第一次呈现出无限的可能性。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13 11:48:14 +0800 CST  
但是,这次会议的代表是过于乐观了。他们主张温和抗税,首先就过不了民众关。民众已经群情激愤,对一些温和派代表极其愤怒,都千方百计找他们的麻烦。新泽西议会议长一回到家乡,就遭到民众的强烈抗议,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被迫退出了议会。

不过,无论塞缪尔和各殖民地如何呐喊折腾,在英国议会眼里,无异于自说自话,根本没有动摇帝国议会实施《印花税法》的决心。

1 1月1日《印花税法》正式生效。

殖民地人把这一天当作悲悼日,各地钟声长鸣。所有需要使用印花的活动,全部停顿。法院不开庭,船只不离港,报纸不出版。许多地方爆发大规模骚乱。纽约代理总督的马车、纽约市长的住宅,被愤怒的民众烧毁。

后来公共活动虽然恢复,但都不贴印花,真正是抗争到底!

打击英国议会决心的,是英国本土人。原因是北美掀起抵制英货运动后,英国对北美贸易急剧下降,严重影响了英国经济,造成大批工人失业。诺丁昂有 1000 工人失业,曼彻斯特每 10 个 工人中就有 3 个被解雇。企业老板们没办法反对北美人,就只好反对《印花税法》。

特别是北美商人和企业主扬言,印花税不除,欠款不还。这些欠款可不是小数字,高达400万英镑,超过当时英国和平年份国家财政预算的一半。这些欠款不还,许多英国老板将遭遇灭顶之灾。

英国老板闹起来,那就不是北美人可以相比的了。北美人再闹,也有大西洋隔着,帝国大佬们依然可以度着方步、气定神闲地上下班。英国老板不一样,一闹起来就可以冲到眼前,愤怒的唾沫可以直射大佬们脸上,帝国大佬们不得不正眼相看。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13 13:31:01 +0800 CST  
1765 年 7 月,格伦维尔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失去乔治三世的信任,下台。辉格党人罗金厄姆入主政府,他是工商业资产阶级的代表,自然主张取消印花税法,但议会贵族地主们强烈反对。

最强硬的是已下台的标得和格伦维尔,他们是《印花税法》的始作俑者,竟然提出派兵去北美,强制执行《印花税法》。要知道,历史上从没有派兵镇压过自己的北美同胞。

只不过,他们的强硬强错了地方。现在,局势最危急的地方,不是北美,是英国本土。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成千上万的失业者游行示威,高呼要进军伦敦,取消印花税法。

对他们,谁敢派兵?

面对强大的民意,许多议员的态度发生转变。不变,下次选举可能被选民抛弃。于是议会决定,对是否取消《印花税法》进行一次听证。

1766年2月13日,听证会正式登场。会议人员共有三方:

反对废除《印花税法》的一方
赞成废除《印花税法》的一方
殖民地代表富兰克林

双方向富兰克林提问,富兰克林负责回答。通过一问一答,来弄清,到底要不要废除《印花税法》。

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关键性听证。前面殖民地和英国本土闹了那么久,只是个基础。现在要在这次听证会上,对《印花税法》的存废,作出最后的判断。双方胜败,就此一搏。

成败系于一身,富兰克林承受千钧重压。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13 16:58:05 +0800 CST  
提问者都在挖空心思。

反对方千方百计提出一些复杂刁钻的难题,想让富兰克林当众出丑,从而揭露出殖民地无理取闹的自私面目来。

赞成方则想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富兰克林阐明殖民地“无代表,不纳税”的立场及其原因。

双方交替提问。表面上只是一些问题,实际上由于这些问题内容广泛、刁钻古怪、政治性强、十分敏感,回答稍有不慎,就会跌入万丈深渊。

每一个提问,都蕴含排山倒海的压力,向富兰克林涌来。

但是,在强大的压力面前,富兰克林十分镇定。他以其广博的知识,和对问题的深刻理解,机智准确地回答了30多个提问,回答讲究策略、充满睿智、绝不丧失原则,听者无不动容,征服了所有人的心。连反对方都为之倾倒,感觉到自己的提问象小学生一样幼稚,而富兰克林象导师一样充满智慧。

这次听证会,彻底击垮了反对方的信心,包括格伦维尔在内的决策者,都感到废除《印花税法》,只是个时间问题。

富兰克林为他的同胞赢得了巨大的胜利。

富兰克林把这次听证,写成文字稿在美洲报刊发表,人们阅后欢欣鼓舞。宾州总督、市长和300名绅士,及其穷人,为富兰克林干杯。富兰克林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

最后时刻到了。1766 年 3 月 17 日,表决日,英国下院坐满了议员。比议员更多的是商人和工厂老板,他们挤在大厅四周,高呼口号,手拍桌子,声音充满震撼力。

在这种情况下,还敢捍卫《印花税法》的人,要么是死硬分子,要么是笨蛋。

结果毫无悬念,废止《印花税法》。

北美人一闹,《印花税法》就废除了,这对英国来说,是件很没面子的事。

为了维护国王和政府的权威,议会紧接着颁布了“公告令”,申明英国议会和国王,有权在任何情况下制订管束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法律法令,北美殖民地应臣服于议会和国王,无权自己制订法律法令。

废除《印花税法》消息传到北美,所有人沸腾起来了,到处开展庆祝活动,象过节一样热闹。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13 17:49:36 +0800 CST  
乔治.格伦维尔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13 20:55:02 +0800 CST  
作者:西风凋碧树2010 回复日期:2010-07-13 23:30:42
呀,一下子写这么多,佩服呀。

潇湘兄真行呀。。。
---------------------------------
惭愧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14 08:34:57 +0800 CST  
广告?哈哈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14 09:28:55 +0800 CST  
谢咯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14 11:04:58 +0800 CST  
作者:梁光宏 回复日期:2010-07-14 12:15:27
楼主有考虑过出书吗?

----------------------------
有几个出版社联系过,但我工作较忙,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完成,在时间上不敢作保证,所以,以后再说吧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14 17:08:33 +0800 CST  
作者:忘了那些事 回复日期:2010-07-14 16:04:01
有点意思,水品很高,历史的确切性不敢妄加评论但LZ的文采很吸引人。
-------------------------
谢谢夸奖,里面的历史故事都是有来由的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14 18:05:18 +0800 CST  
呵呵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14 22:45:51 +0800 CST  
第六节 波士顿惨案

《印花税法》废除后,北美的法院恢复开庭,船只正常运行,报纸继续出版,老百姓也从激昂状态平静下来,回归常态,各自谋生,该干嘛干嘛。

只有一个人充满失望,这个人是塞缪尔。他原以为可以借抗税掀起滔天大浪,甚至暴动。可是老百姓只是抗税,并没有其它意思,更没想过闹独立。他们并不认为母国不可爱、国王有多坏,仅仅认为是几个邪恶的大臣想钱想坏了脑壳,出台一些脑残政策,弄得天下民怨沸腾。

好了,现在恶法废除,请大家举杯,祝:

伟大祖国万岁无疆!
国王陛下永远健康!

塞缪尔放眼望去,没有几个知音。连报纸也称“自由之子”是“英王陛下的忠实臣民”、“英国宪法的真正朋友”。

恶心!

自己竭尽全力暗中兴风作浪,到头来仍旧风平浪静,好像什么也不曾发生。

失望,很失望,是真的很失望。

失望了一阵后,塞缪尔仍然做他的马萨诸塞州议员。直到有一天,他忽然间意识到,不对,在风平浪静的表面下,北美居民和英国之间,滋生了显著的对立情绪,这和以前发自内心的忠顺和低眉顺眼的服从,有了天壤之别。

这个发现,让塞缪尔突然增强了信心。

斗!战斗!继续战斗!

现在找不到理由发动老百姓,那就先把议会的控制权夺过来。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15 00:28:42 +0800 CST  
他又和其他人一齐行动起来了,联络发动议员,推举激进派议员做议长,不再对英国政府和总督低三下四。他的动议得到多数议员的赞同。

选举结果正如塞缪尔所料,激进派领袖奥蒂斯被推举为议长,自己因为有写作长才,被推举为书记(类似于秘书长)。

他俩正高兴,一记闷棍打晕了他们----总督伯纳德否决了议长名单。
议员们感到愤怒,继而改选奥蒂斯的追随者托马斯.库欣为议长。总督找不到否决的理由。

接下来的参事会选举,议员们还总督以颜色----总督的支持者全部落选,包括曾经的副总督,另外选举了6人待批。

这次轮到总督愤怒,他坚决拒绝这6人进入参事会。

议员们威胁总督,要扣他的工资。(殖民地议会掌握财权,总督、官员和公务员的工资受议会控制。)

双方就这样分庭抗礼、剑拔弩张,闹得不可开交。

话分两头,英国。

废除了印花税法的的罗金厄姆政府,不就也遭到了国王的废除,原因是罗金厄姆不是 “国王之友”圈子中的人,不受乔治三世信任。

在乔治三世的邀请下,老皮特同“国王之友”派的格拉夫顿.诺思组成新政府。但老皮特健康不佳,不久辞职,大权落入诺思手中

诺思一上台,身在下院的格伦维尔,冷不防向若思提出了一个爆炸性问题:

你敢不敢再对北美征税?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15 01:59:54 +0800 CST  

楼主:潇湘观渔

字数:1426373

发表时间:2010-05-04 00: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5 09:03:54 +0800 CST

评论数:3648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