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美国 道美国----一个现代帝国的传奇崛起[连载]

当《糖税法》酝酿之际,北美就开始请愿了。公布后抗议之声此起彼伏,响彻北美。马萨诸塞等8个殖民地议会通过了抗议书。

但是,抗议无效!法案继续执行。

北美闹腾一下,是可以理解的。格伦维尔经常面对英国的抗议闹事者,这是民主社会常见的批量产品,因此他不以为意。

他在意的是《糖税法》实施后的收益如何。

结果让他非常失望。

原来估算,每年收益可达4.5万英镑。实际远低于这个数字。就是到了1768 —1771 年间, 每年进口糖蜜关税还仅有1.4万英镑。

其原因是,法案的实行并没刹住走私,偷漏税依然严重。格伦维尔们对这点估计不足,可能相隔遥远,也不太清楚实际状况。

收入这么少,与预期目标相差太远。要实现预期目标,还得另想办法。

格伦维尔绞尽脑汁,想到了印花税。这个税覆盖面广,收益应该不错。

他先征询几个殖民地驻伦敦代理人的意见,试探试探可行性。他强调,殖民地和母国拥有共同利益,理应和母国一起分担防卫责任。

他说的没错,很有道理,几位代理人无法反驳。

后来只有康涅狄格总督跳出来反对,说印花税是内部税,没经殖民地议会同意不能收,否则会引起不满,影响双方发展。

这样软绵绵的话,等于没说。

收税会引起不满,难道这点我还不清楚?格伦维尔想了想:仅有不满算什么大事,这说明可以收。不收,债务怎么办?

收!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02 11:19:08 +0800 CST  
1765年3月,格伦维尔政府颁布《印花税法》,规定:

写公文、办执照,要贴印花,交税;

定契约、签合同,要贴印花交税;

报纸、杂志、书籍、广告单据,都要贴印花交税;

连死人立遗嘱,也要贴印花交税;

否则无效!不准流通!

印花税涉及如此之广,影响如此之大,几乎覆盖了所有居民。大家平白无故多了一种税,当然不肯服从。有的欠税,有的抗税,有的逃税,有的拖税,就是不交。

乔治三世、格伦维尔估计可能有些反应,但没料到有这么大的反应。毕竟,他们计算过,这个税说起来很大,实际很轻,人均仅有1先令。

人均负担1先令,这算个多大的事,值得这么瞎咋呼吗?

收,继续收!

领导总是比群众聪明,格伦维尔们就这么认为。居民闹事,早在他们的预料之中。为了防止闹大,他们想出了个“妙招”,颁布《驻兵条例》。规定北美驻军如果住房不够,可以占用公房和民房,老百姓必须无条件提供食宿。

看起来这与收税毫无关系。但实际情况可能是:谁不交税,军队就会住谁的房子、吃谁的饭,不单让你全家住不安生,还要把你家吃穷,看你还敢调皮不?

这下可惨了。

殖民地居民用脚趾思考,也知道怎么回事,愤怒得无以复加。

在北美人眼里,英国政府成了欺压殖民地的暴政策源地,军队成了侵犯人民自由的暴徒集团,税官成了不择手段的地痞无赖。
反了,咱小老百姓反了!

北美十三州,燃起了熊熊烈火。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02 11:56:53 +0800 CST  
作者:jg2010 回复日期:2010-07-02 15:02:45
支持
------------------------
欢迎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02 16:58:46 +0800 CST  
作者:CVN_77 回复日期:2010-07-02 15:06:51
up,不是一般的牛,尤其是那个驻兵条例,真绝了。这让我想起欧洲的绅士战争,那个时候一群牛人到欧洲大陆开打,最重要的不是打不打败敌人,而是在战场上活下来,然后拼命吃光喝穷对方的给养,然后让对方怪怪投降。

--------------------------------
哈哈,有趣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02 19:58:00 +0800 CST  
谢谢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02 21:52:21 +0800 CST  
是的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03 00:52:46 +0800 CST  
作者:西伯利亚西 回复日期:2010-07-03 15:07:42
写的不错,追上大部队了. 不知楼主是否每天固定更新?望告之时间好接着学习.

-------------------------
大多数时间每天会更新,但工作太忙时,难以保证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03 17:14:54 +0800 CST  
作者:lcsldz 回复日期:2010-07-03 11:10:31
要革命了
---------------------
是的,进入独立前期了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03 19:24:35 +0800 CST  
第三节 哈佛三英

1764年英国政府颁布《糖税法》后,北美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大受影响。其中北美首富约翰.汉考克受到的影响尤其大。

首富,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应该是个大腹便便、精明成熟的中老年人。但这个首富汉考克,当时却只有27岁。

27岁的首富,可能吗?那时候没有一本万利的房地产业可干,也没有增长超速的信息产业可营,更没有一夜暴富的股票可炒,他凭什么成为首富?

答案是继承。他老爸是首富。

他老爸还不是他的亲生父亲,真实身份是他叔叔。

他叔叔托马斯.汉考克是马萨诸塞州的一位奇人。他从学,靠惊人的毅力,自学成才,当上了哈佛学院教授;他从业,从书铺伙计做起,靠经商成为北美首富;他从政,当选为波士顿议会的召集人,成为当地最有权势的人。

这样的人真是罕见。

但人生不可能事事圆满。托马斯善于生财,却不善于生人,年纪一大把还没有一男半女。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开放,一任妻子无生,可以换个试试。那时大多数人对待婚姻还是比较严谨的,结了婚就是结了婚,很少越位的。

眼看万贯家财后继无人,他时常长虚短叹。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03 23:16:50 +0800 CST  
汉考克的生父是马萨诸塞布伦特里镇的一个普通牧师,在汉考克7岁时过世。小汉考克跟着寡母过日子,十分艰难。但他聪明伶俐,仪表出众,叔叔很喜欢他,提出过继给他做儿子。开始母亲不肯,但几个月后想通了。因为根据当地风俗,孩子年满21岁,还可以认祖归宗,仍然做她的儿子。

小汉考克就这样不幸跌进了钱罐里,从一个穷小子一跃成为大富豪的宝贝少爷。命运,真是太宠爱他了。

后面的事情理所当然,小汉考克先进拉丁文学校,再到哈佛,17岁毕业进入家族企业历练。此时的汉考克英俊帅气,对工作充满热情,在社交舞会上光彩夺目。

继父越看越中意,越看越高兴,决定送儿子进剑桥留学。他的目标,是把继子打造成一个百分百纯金版的高品质接班人。

汉考克自此常住英国,吸收母国的人文学养,结识首都的各式人等,享受都市的繁华生活,乐不思蜀,一呆就是十年。

他有个很铁的朋友,叫约翰.亚当斯,比他大两岁,是邻居。两人的生父都是牧师,关系很好。两个小家伙自小混在一起,一块结伴钓鱼虾,狼狈为奸偷果子,精诚团结捉松鼠,相互比拼爬高树,齐心协力打群架,关系真的不一般。

亚当斯当然没有汉考克那么幸运,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之子。他没有一位富豪叔叔,也没有哪位首富请他做养子,所以他只能过着不穷不富的日子。他与汉考克的性格不同,有点独立、有点反叛、有点怀疑和探索精神。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03 23:20:32 +0800 CST  
父亲对他期望很高。希望他加劲读书,成为一名出色的牧师。但是,小亚当斯一碰到拉丁文,脑袋就发懵,吵着不愿学,并向父亲抗议:我们说的是英语,干嘛要学拉丁文,拉丁文一点味道也没有,我看着就头晕,根本不适合我……

父亲又好气又好笑,对儿子说:约翰,既然拉丁文不适合你,那就去试试耕地吧,或许那适合你。

父亲本意是吓唬吓唬小家伙。谁知小家伙听后欣喜若狂:哦也,终于不要学拉丁文了,犁地去哦----

经过一天半的艰苦劳作,他终于发现,在这个世界上,还真的有比学拉丁文更难、更辛苦的事。从此,他刻苦学习,15岁也进入哈佛,成绩比死党汉考克还好,获得的奖学金也多。

但他那种怀疑和批判精神一直没有丢。别人读书,只是死记硬背抄笔记。他拿着课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分析其内容、批判其观点。欧洲赫赫有名的哲学家马基雅维利,别人崇拜不已,小亚当斯却把他的著作批得漏洞百出。

为什么有的人那么优秀,就因为他们敢于批判。

哈佛毕业后,面临择业。父亲要他去当牧师。他照例怀疑:当牧师真的有那么好吗?

他所看到的牧师,总是不厌其烦地重复清教祖宗----卡尔文的论调,日复一日地主持同样的宗教仪式,十分乏味,令人窒息。人的一生竟然要这样度过,一想就不寒而栗。

牧师,不当。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04 01:09:11 +0800 CST  
亚当斯选择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地点还在离家60英里以外的地方。他不顾老父失望的眼神,骑着马雄赳赳、气昂昂地跑了。

一上岗才知道,做老师,好处是可以保持思想独立,讲课可以自由发挥,缺点是报酬不高、声望一般,关键是看不到可供挥洒的空间,自己满腹才学无处可用。

换岗。

这一次,他选择了律师。新英格兰移民最初并无法律这个行业,居民全凭宗教和道德维持社会和谐。后来进入到实际利益冲突后,仅靠自由、平等、博爱是不够的,于是法律行业应运而生。不过,那时的律师,主要不是为钱而工作,而是为了良心、道义、公理。为钱而作律师,那是亚当斯孙辈以后的事了。

做律师,亚当斯如鱼入水,十分快活。用法律扶持弱小、维护公正,使他的良心能够经常大爆发;法庭上用犀利的言辞批驳对手,用鲜明的观点战胜对手,使他那善于批判的特长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一场场慷慨激昂的官司打下来,他感到彻底的畅快、非同一般的爽。

他马不停蹄地处理财产、税务、遗嘱、盗窃、私生子之类的案子,赢得了很好的名声,成为远近闻名的律师。

如果没有后来的事,他也许做律师到老,然后写几本书告慰一生。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04 09:41:58 +0800 CST  
作者:贫而无行 回复日期:2010-07-04 11:54:47
顶楼主
----------------------
欢迎哦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04 15:42:47 +0800 CST  
作者:yandeming1234 提交日期:2010-7-4 12:40:00

关注汉考克和亚当斯的故事。
-----------------------------------------
还有一个大亚当斯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04 21:51:48 +0800 CST  
是啊,谁能够料到,脚下的土地会独立?即使料到了独立,又有谁能敢断言,自己将来会做国王(总统)呢?

1764年,首富托马斯.汉考克去世。27岁的约翰.汉考克回美继承庞大的家业,总财产高达35万英镑。即使当时的英国名城曼彻斯特,还没有超过50万英镑的富翁。

27岁,一个不大不小的年龄。如果经历了生活的艰难,这个年龄的人应该基本成熟了。汉考克呢,反正他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了,一个非常大的人了。父亲打好了基础,自己就应该有更大的作为。

他的目光,越过波士顿,眺望更远的地方……

要干更大的事业,必先积累人望。

他一回来,就突然蜂拥而来许多意料之外的朋友。有的是老相识,却很难讲是朋友;有的见面不过两三回,对方却坚称是真正的老友;有的从未谋面,也讲是朋友----因为他是老首富的朋友,所以也是新首富的朋友。

他们先是对老首富的去世表示沉痛哀悼,深情地回忆老首富乐善好施的壮举,然后大夸新首富是个智慧卓异的天才,是个才干超群的东家,是个前途无量的精英,是个扶危济困的好人……,直到再也夸不下去的时候,每个人无一例外地顺便提到一件小事:能不能借点钱?

虽然,汉考克从对方一开口,就知道结尾,但还是喜欢听这种语言,没有什么音乐比这个更动听。享受过后,都尽力地帮人达成最后那点小心愿。

钱,对汉考克而言,并不是大问题。

从此,人们流传着少东家乐于助人的动人传说。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04 23:12:19 +0800 CST  
非但如此,他还为了帮助穷人就业,投资造船。当地的民兵卫队也在他的资助下,服装、武器全部翻新,他自然当选为指挥官,上校军衔。

他把真正的老朋友一个个接来,共享富贵,其中包括亚当斯。他看到亚当斯并不富裕,就盛情提出,请亚当斯做自己的法律顾问,给予丰厚的报酬。

亚当斯爽快的答应了,还拍了拍首富的肩膀:老朋友,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一定坚定地维护你的利益。

凭这份关系和报酬,亚当斯迅速跻身上层社会。

几番动作下来,汉考克的声誉日隆。

一天,汉考克到亚当斯家里,见到一位中年人。还没开口,汉考克就感到此人有一种天生的高贵气质,不怒自威,极富尊严,全身洋溢着才华横溢的气息。亚当斯介绍,这是他的远房堂兄----塞缪尔.亚当斯。汉考克早闻其名,无缘结识。交谈之下,这位塞缪尔.亚当斯果然言谈非俗。汉考克感到相见恨晚,热情邀请他斯到家里去做客。谁知塞缪尔.亚当斯婉言谢绝了。

别人钻破脑袋都想巴结的首富,在这个人眼里,居然无足轻重。这更让汉考克钦佩。

可是不久,塞缪尔.亚当斯也向汉考克借点小钱。汉考克照例静静地等待对方赞美,谁知这个借钱者直截了当,并无半句谄媚之词,仿佛借钱理所当然,反倒让汉考克感到一种不借不行的压力。

再次让汉考克钦佩不已。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05 02:01:54 +0800 CST  
整理版?我怎么不知道?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05 08:35:32 +0800 CST  
作者:jinmai3l 回复日期:2010-07-05 13:01:29
一个流氓无赖帝国的崛起或许更合适。

-----------------------------------------
个人感觉,在世界这个舞台上,先进文明+流氓无赖=竞争力,哈哈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05 15:30:39 +0800 CST  
谢谢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05 20:51:24 +0800 CST  
1772年,塞缪尔.亚当斯出生在一个制酒商人之家,也是哈佛高材生。在哈佛时,就开始探索人生的意义,得出结论:有意义的人生,就是追求社会正义的人生。他接受了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政治哲学,服膺人生平等、天赋人权、契约政府、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宪法高于一切等理念。

但是,在他十七岁时,家里发生重大变故。那年英国议会通过决议,在殖民地取缔私人银行,他父亲因此一夜之间变得 一贫如洗。此决议还剥夺了塞缪尔.亚当斯所有继承的遗产。

(为了和约翰.亚当斯相区别,塞缪尔.亚当斯以后称塞缪尔)

塞缪尔猝不及防,受到严重打击。

自此之后,他头脑里时常思考一个问题:英国凭什么可以统治我们?几个小岛组成的国家,怎么能够管理美洲这样一块大陆?那些对殖民地一知半解的英国议员,怎么能够代表北美?

随着思考的深入,他发现这一切竟然是这样的荒谬:一个小国统治一个大洲,根本不存在什么理由,也不需要什么理由。

既然这样,根据人人生而平等的道理,北美人应该和英国人平起平坐;根据天赋人权的理论,每个人的权利不容剥夺;根据契约政府的原理,一旦政府侵犯人民的利益,人民有权推翻它。

英国政府为了一方私利,公然侵犯美洲人权利,这样厚颜无耻的政府,应该推翻它!

塞缪尔自此萌生了反抗英国的念头。这个念头牢牢扎根在心里,主宰着他的思想和行为。他狂热地喜欢上了政治。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06 01:56:02 +0800 CST  

楼主:潇湘观渔

字数:1426373

发表时间:2010-05-04 00: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5 09:03:54 +0800 CST

评论数:3648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