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美国 道美国----一个现代帝国的传奇崛起[连载]

洛克菲勒并非贪图钱。他觉得,报酬是个人价值的体现,自己做了这么多事,创造了这么多利润,还只能拿700美元年薪,贡献和报酬完全不对称,很不公平,只能以辞职来抗议。

此处不留爷,本爷就走了。

一天,洛克菲勒街上偶遇商业培训班的同学克拉克,两人边走边谈。克拉克新近也辞职了,与老板合不来。一对老同学,两个落难人,互相慨叹。

克拉克忽然提议:既然两人都不愿意在老板面前低身下气,不如自己做老板,免得受人气。

洛克菲勒无时不刻想当老板,奈何一没资金,二没帮手,心急也没用。现在有了一个可靠的同学,当然愿意了。

克拉克和洛克菲勒一样,早就想当老板,他已经有一个成熟的计划:组建一家经营谷物和牧草的公司,投资4000美元。克拉克也没多少钱,否则自己早干了。

当下商定,每人出2000美元,建立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

可问题是,洛克菲勒身上只有800美元,另外1200美元还不知道在哪里。

关键时刻,只能靠老爸。

爸爸曾经说过,等到洛克菲勒满21岁,可分给1000美元,让年轻人独自生活。于是,洛克菲勒请求爸爸提前把钱给他,用于创业。

爸爸开始不肯,后来经不起儿子软磨硬泡,答应了,但有个条件:洛克菲勒离满21岁还差16个月,这段时间要算利息。

洛克菲勒赶紧答应了。
有什么样的儿子,就有什么样的老爸,相反也成立,哈哈。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10-25 22:45:55 +0800 CST  
1859年3月18日,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成立了。

克拉克比洛克菲勒大10岁,自然为头。克拉克负责对外,主要是联系客户,转运产品;洛克菲勒负责对内,主管财务和管理。他们精诚合作,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们把粮食转运到欧洲,做国际贸易。

这年夏天大旱,农产品歉收,价格上扬,他俩订了一船黄豆,准备赚一笔好钱。

当运豆船到达,洛克菲勒惊讶发现,船内一粒黄豆也没有,全是石头和垃圾。

被人骗了。

克拉克惊讶得目瞪口呆。他主管业务,出了错他要负主要责任。洛克菲勒对克拉克第一次产生不满,认识到克拉克的精细管理能力较差。

这桩生意亏了400美元,俩只好各筹200美元弥补。洛克菲勒只好再次向爸爸求援。“大比尔”听说原委后哈哈大笑,借给儿子200美元,年息10%。“大比尔”还特别说明,他可能随时要回本金,儿子要有心理准备。

爸爸无时不刻不在淬炼儿子。

有了这次教训,克拉克和洛克菲勒小心多了。此后认认真真做事,第一年营业额高达45万美元。投资只有4000美元,却做了110倍的生意,可见两人相当的忙。只是,那年头农产品利润超低,45万美元的营业额,纯利只有4000美元,利润率不到1%。

从这个利润率可以看出,当年农民保温饱容易,要赚钱是多么的难。

但如果从投资额看回报,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4000美元投资,一年之内获利也达4000美元,可算不错。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10-25 22:46:41 +0800 CST  
正当他们扎扎实实做生意的时候,远处传来一个消息:美国冒出了一个新产业----石油。

最早发现石油的是原住民。早在18世纪中叶,原住民就发现地下冒出一种黑色的液体,浮在水面上流动,他们用毛毡吸收来美容或治病。直到1855年,一位化学家分析这种黑色液体的化学成分,才知道这黑咕隆咚的东西,组成成份是碳和氢,其中叫煤油的那部分可以燃烧,意味着能用来照明。

在此之前,人们用鲸鱼油照明,产量少,价格贵。如果能用煤油替代,那最好不过。

1859年美国人打井出油成功,接着实现了工业化。就像十年前的“淘金热”一样,美国很快掀起了石油热,许多人涌向产油地,疯狂开采石油。

克拉克看着别人发疯似的追逐石油,也财心大动,鼓动洛克菲勒投资石油。

1860年秋天,洛克菲勒从克利夫兰出发,前往宾夕法尼亚南部考察。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产油地到处都是油井,路上车水马龙,一派热火朝天。他经过调查,发现油井多达72座,日产原油1165桶。

几天后,他回到克利夫兰。克拉克听说产油地热火朝天,兴奋地大叫:投资吧,否则就迟了。

没想到,洛克菲勒说出了相反的结论:不投。

克拉克很讶异:为什么?

洛克菲勒:现在干石油还不是时候。现在大家一窝蜂涌入,挖油太多,超出了市场需要,不久就会价格大降,行情下跌。

果然,三个月后,油价迅速下跌,证实了洛克菲克的预言。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10-26 23:09:06 +0800 CST  
1861年洛克菲勒确定老相识罗拉做女友,罗拉是一位老师,美丽贤淑,自律严格,深受学生好评。

罗拉的爸爸是位议员,赞成废奴,与准女婿谈得来,相处甚欢。此时,发生内战的危险越来越大,两人断定,战争不可避免。

战争来临,大家都面临选择----战争中做什么?

女友爸爸作为政治家,当然支持林肯,准备为废奴而努力。

很多热血青年跃跃欲试,准备报名参军。洛克菲勒16岁的弟弟富兰克林,就热血奔涌,后来真的参军了。

克拉克听说将爆发战争,甚为担心。担心战争会让国家混乱不堪,人民流离失所,也会对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的生意,带来深重打击。

洛克菲勒热血涌动,也想参军,但他冷静思考后,决定不参军。因为,危机也是机遇,战争是特大危机,意味着也是罕见的机会,抓住这个上帝赐给的机遇,必定成就非凡财富。

至于打仗,让那些头脑发热的小青年去吧。

洛克菲勒,天生是个商人。

当林肯他们还在为避免战争而努力的时候,洛克菲勒已经大举贷款,购买大批食品和食盐,专心等着那一天。他知道,战争意味着物价飞涨,意味着食品短缺,意味着饥馑遍地,存粮存盐,就是存黄金。

这事还真巧,美国战争还没有爆发,欧洲却先爆发大旱灾,农产品大减产,洛克菲勒的食品先销往欧洲,大赚了一笔。

洛克菲勒继续购进粮食和食盐,做好充分准备。战争如期爆发,洛克菲勒生意大好,财富出现爆发性增长。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10-26 23:09:54 +0800 CST  
这段时间,石油产业继续混战,价格一塌糊涂。克拉克十分庆幸没有调入泥沼,多亏了洛克菲勒的实地调查和英明决策。

有一天,洛克菲勒忽然对克拉克说:我们赚了这么多钱,拿点钱投资原油吧,怎么样?
克拉克一时反应不过来,啊,你不是说投不得吗?事实上也真投不得,现在讲去投资,是不是看到了新的商机?

洛克菲勒:产油地泰塔斯维准备修铁路,一旦修通,可把原油运到克利夫兰……

克拉克:不就是一条铁路吗?铁路只是解决了运输问题,没有解决价格问题。铁路又不是你一家的,能帮你也能帮别人,你又能靠它构建什么竞争优势呢?

不行!

克拉克讲得在理。只是经过观察,石油用途广泛,石油业肯定是一个前途远大的行业,我洛克菲勒不应该游离在这个行业之外。

怎么办呢?
继续观察,等待机会。

后来,石油业有了新的业态—石油可以精炼为煤油。煤油最好照明,能给千家万户带来光明----这可是前途无量啊。

但是一桶原油售价在0.35美元至0.55美元之间,可谓低得可怜。但精炼成煤油后,一加仑就可卖0.23美元至0.35美元。美制计量,1桶约等于42加仑,也即,原油精炼成煤油后,价格是原来的三四十倍。

机会千载难逢,必须赶快进入这个行业。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11-02 22:30:36 +0800 CST  
克拉克还是不同意,采油行业的惨状有目共睹,自己做农产品和食盐买卖既红火又稳妥,干嘛要跳火坑。

洛克菲勒受制于合伙人,其他人可不受克拉克控制,一时间,石油精炼厂纷纷拔地而起。先行者的想法与洛克菲勒不谋而合。铁路把石油运到克利夫兰,1863年,克利夫兰已经成了一座炼油城。

再不进就迟了。

克拉克还是坚决不同意,洛克菲勒很郁闷。

克拉克也不是没道理,他认为,炼油厂发展这么快,将来也会重蹈采油业的覆辙。
正当洛克菲勒郁闷之际,一个人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这个人叫安德鲁斯。

安德鲁斯来自英国威尔士,是克拉克的老乡兼朋友,8年前移民美国。他是个化学家,沉迷于煤炭液化研究。当美国钻出石油后,直觉告诉他:这东东比煤炭强,于是采样回校搞疯狂研究。

经过他的捣鼓,居然找到了用亚硫酸气精炼石油的方法,比别人先进得多。

他凭这个来找老乡,坚信干这行能发大财。克拉克同志也相信老乡的技术好,于是答应,借给老乡500美元,以资鼓励。

安德鲁斯哭笑不得。

不过安德鲁斯并不生气,因为他把他的技术推销给许多人,在此之前还没有找到知音。克拉克能借给500美元,算是有感情的了。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11-02 22:32:24 +0800 CST  
正在失望之际,他听说洛克菲勒对炼油业有兴趣,不妨去碰碰运气。反正,瞎猫总有一天会碰到死老鼠的。

没料到,两人一拍即合。

洛克菲勒见安德鲁斯有绝门独技,对在精炼油业脱颖而出很有信心,于是决定建设精炼油厂。

克拉克挡都挡不住。

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更名为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出资4000美元建厂。厂址位于克利夫兰西南近郊,靠近铁路和伊利湖,水陆运输便捷。

安德鲁斯负责技术,克拉克负责原油购置,洛克菲勒负责财务和销售,一家精炼油厂拔地而起。

与此同时,很多家精炼油厂拔地而起。克拉克所担心的事实终于发生----很快,精炼油业饱和,出现残酷的价格战。

避免了掉入采油火坑,难道要掉入炼油火坑?克拉克愁死了。

这事是安德鲁斯挑起的,事先他夸下海口,一定能运用独门绝技战胜竞争者,现在倍感压力,于是不停研究新工艺,提高煤油出油率。

厂子靠他的技术,勉力在火坑边上跳舞,没有掉进去。

在亏盈火线上摇摆的日子是不好过的,克拉克战战兢兢,安德鲁斯亚历山大,而这边的洛克菲勒,却豪情万丈。

他决定,投巨资扩建厂子!
克拉克急了:你洛克菲勒疯了吗?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11-02 22:33:38 +0800 CST  
他们的精炼油厂的利润率并不算高,随时有可能垮掉,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还扩大投资,无异于把自家的财产往火里扔,看着焚烧殆尽。

克拉克强烈反对。

可洛克菲勒不但把自己的钱投进去,还不顾克拉克的反对,前前后后贷款10万美元,用于做生意和建厂子,扩大规模。

10万美元,对洛克菲勒、克拉克这种小老板来说,是一笔巨款。一旦投资失败,一生都那一翻身。

这可是拿自己的脑袋往石头上撞,找死的节奏。

克拉克心急如焚。
一对好友和合作者,因此产生了极大的隔阂。

洛克菲勒难道真疯了。
没有。

两人之所以产生如此大的不同意见,完全是不同的眼光所导致的。

克拉克所说的是事实,但洛克菲勒对精炼油产业的未来看法,与前者完全不同。

洛克菲勒知道,眼前石油产业竞争激烈,乱象丛生,利润极低。但是从长远看,石油是一种新能源,前景无限,投资这个行业,大方向没错。

目前虽然竞争激烈,但只要能战胜对手,从中脱颖而出,就能执产业执牛耳,赚取巨大财富,成为超级富翁。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11-03 22:47:27 +0800 CST  
当前的实质问题,不是如何保全自己,甚至全身而退,而是如何构建优势,从混乱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洛克菲勒能从一片混沌中看清未来,这就是他的非凡眼光。

就像天下大乱之际,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混战,无论那支部队,都风险丛生、前途未卜。你如果怕死,当然就得早早抽身。但如果你胸有大志,想一统天下,就必须迎难而上,想办法积聚力量,勇于争战,击败所有对手,才能站上巅峰。

克拉克小富即安,所以惧怕风险,想稳妥做生意。

洛克菲勒想成为天下巨富,想法当然不同。除了进击,还是进击。

理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措施。洛克菲勒看到小厂林立,要击败这些小厂,就需要建立大厂,以规模效益胜出。故而,在整个行业不景气之际,别人想的是如何缩小投资,洛克菲勒想的是如何扩大投资。

别人的厂子,投资多数为千元级别的,洛克菲勒的目标不是万元级别的,而是10万元级别的。在提量上,是别人的80--100倍。如此大的超级投资,自然具有规模优势。

有规模就必然有优势吗?不一定。克拉克担心,精炼油价格不提高,利润很低的话,规模越大越危险。

因此,他坚决反对再投资。这不是开玩笑,这事关系身家性命,让步不得。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11-03 22:48:20 +0800 CST  
两个人因此矛盾百出,不断争吵。

在一起合作的人,有矛盾是正常的,过去也闹不愉快。克拉克面对才能远远高于自己的洛克菲勒,还援引胞弟进入公司,增强自身力量。克拉克的弟弟人高马大,时不时威胁威胁洛克菲勒。洛克菲勒时常感到有点压力。但总体看,合作还算平稳。

但这次分歧有点大,洛克菲勒绝不让步,克拉克也决不妥协,两人彻底玩不下去。克拉克多次威胁要散伙。

洛克菲勒感到,曾经的伙伴,如今变成了拖累。经过深入思考之后,决定与克拉克分手。

洛克菲勒问安德鲁斯的意见,安德鲁斯非常愿意站在洛克菲勒一边,与没眼光的老乡分道扬镳。

分手的方式是,把公司拍卖,双方竞价,谁高谁得。

起价从500美元开始,经过激烈竞争,洛克菲勒以7.25万美元的价格,买下公司。他把7.25万美元和一半股份交给克拉克,从此拥有克利夫兰最大的炼油厂。

小时候受制于父母,参加工作后受制于老板,合伙办公司作时受制于伙伴。现在,终于摆脱了所有束缚,可以独立自主,按自己的意愿大展宏图。

这一天,洛克菲勒感到获得了新生。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11-03 22:49:07 +0800 CST  
林肯遇刺的那一天,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成立了。没有了别人的约束,洛克菲勒放手大干。不断增加设备,扩大厂房,日产油量跃升到500桶,年销售额突破100万美元。1865年12月,他和安德鲁斯开办了第二家炼油厂----标准石油厂。

不久,海外市场兴起,洛克菲勒眼疾手快,派出弟弟威廉,到纽约再开一家公司,专门负责欧洲出口业务。在纽约建立大型油库,供应出口精炼油。

同时瞄准困难企业,出手收购,直接买企业。

规模,规模,规模就是竞争力,规模就是未来。

1965年底,在克利夫兰50多家炼油厂中,洛克菲勒的厂子最大。他的公司员工多达,多达,多达37人。

(哼哼,可见那时候的大企业到底有多大)

全年收入120万美元。第二年达到200万美元,增长80%。
速度,速度,速度就是效率,速度就是关键。

弟弟走后,洛克菲勒单打独斗,顿觉孤单,决定找一位帮手。这位帮手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与洛克菲勒在同一栋楼办公。他的名字叫亨利.莫里森.弗拉格勒(Henry Flager)。弗拉格勒早年也是盐商,洛克菲勒在内战中大卖食盐,与同行弗拉格勒结识,两人很熟。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11-04 23:00:37 +0800 CST  
后来,战争结束,食盐需求量急剧降低,弗拉格勒囤积食盐太多,巨亏破产。他不得不来到克利夫兰找工作。碰巧的是,录用他的不是别人,正是与洛克菲勒分道扬镳的克拉克。

克拉克的公司与洛克菲勒的公司在同一栋楼,因此,洛克菲勒与弗拉格勒经常见面,经过深入交流,发现两人的“三观”惊人地一致。两人对生意、事业、社会的看法往往不谋而合,相处十分快乐,可谓难得的知音。

洛克菲勒邀请弗拉格勒合作,后者爽快答应。两人都认为,要在石油行业混出头,首要的是扩大规模。

但当时银行贷款都比较谨慎,洛克菲勒要扩大规模,难度不小。弗拉格勒见状,忽悠了继父的儿子,投资10万元,加盟洛克菲的公司。1867年,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变成了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弗拉格勒公司,实力进一步壮大。

洛克菲勒十分庆幸遇到弗拉格勒,两人开诚布公,无话不谈,连办公都坐在一起,随时可以商量工作。结果两人同上班、同办公、同吃饭、同回家,成了形影不离的一对事业伙伴。

事实证明,弗拉格勒是洛克菲勒一生难遇的好朋友、好助手,为洛克菲勒石油事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在弗拉格勒加盟的时候,一场全国性的经济危机横扫各行各业,石油行业遭遇巨大困难,整体利润低微,炼油厂纷纷破产。

巨大的压力扑向克利夫兰最大的炼油厂----标准炼油厂。大家估计,这家厂子虽然规模较大,但经济危机一来,谁都不能幸免,前途堪忧。

可是,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弗拉格勒公司却依旧兴旺,标准炼油厂不单安然无恙,反而一枝独秀。

人们惊呆了。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11-04 23:01:22 +0800 CST  
可在洛克菲勒看来,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因为,洛克菲勒早就立下志向,要把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弗拉格勒公司办成一家成本低廉、管理优秀的公司。他的目标是,自己的公司在平时,就要比其他所有炼油公司更有竞争力。

立足于日常竞争中击败所有对手,所以经济危机来与不来,都是一样的。

为了这个目标,他想尽了办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别的公司买油桶装油,洛克菲勒却自己买林场伐木制桶,把制桶的利润拿到手中。

别人委托运输公司运油,洛克菲勒却建立自己的马车队、拖船和储油车箱,极大地降低了运输费用。

他发现制桶企业,往往是伐木直接运到加工厂,他却要求把生木烘干了再运到加工厂,这样减轻了重量,节省了运费。

他在油区设立办事处,直接购油,节省了中间环节,节约了花在中间商身上的钱。

......

他像一头猎狗一样,到处嗅一嗅,只要发现那里有节省的空间,就一定不放过。

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举措,就是节约成本的不二法门。说到底,办企业没有别的窍门,就是把功夫花在实处,这就是所谓的“内功”。

别笑这些措施小,当时能做到位的企业极少,最后比拼的,就是这些不起眼的东西。正是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决定了企业到底盈利还是亏损,进而决定了企业的生死。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11-04 23:02:08 +0800 CST  
@zlt4新号 2016-11-05 11:47:29
:本土豪赏(1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我也要打赏 】
-----------------------------
谢谢厚爱,祝天天快乐!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11-05 16:35:09 +0800 CST  
洛克菲勒严格把控炼油生产线的盈亏线,有了把握以后,放心建厂,他的炼油和销售企业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他的公司,成为克利夫兰首屈一指的企业。

不过,也仅仅是克利夫兰首屈一指的企业。放眼美国,还有不少优秀的石油企业。毕竟,聪明肯干的人不止洛克菲勒一个,各地都有。

比如亚利加尼德国集团,炼油技术领先,还率先铺设铁管,用管道取代车马运输石油,大大节省成本。

当年他们铺设油管运油,让过去垄断原油运输的马车公司没了饭碗,这些马车公司老板恼羞成怒,雇佣四肢发达的牛仔,在半夜捣毁油管,纵火烧毁贮油槽。

你夺我饭碗,我断你财路。

但管道输油实在是件好事,节省成本,又不要多费手脚,还大量减少运输安全事故。故而管道公司不顾马车公司捣乱,依旧扩大管道网。

有的马车公司走极端,雇佣暴徒,暗杀与己作对的管道公司老板。

你夺我饭碗,我要你性命。

但恐吓挡不住经济规律,管道运输网依旧在延伸。

优秀的企业还有不少。

当时人们习惯性地把石油产业分为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所谓上游产业,主要指探矿、采油和原油运输业。所谓下游产业,主要指石油加工和销售业。洛克菲勒的公司属于下游产业。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11-05 23:03:04 +0800 CST  
由于办精炼油厂成本低、见效快,许多上游采油企业,也纷纷建起了炼油厂。当时你只有有1万美元,就可以竖起一家厂。节省的7000美元就可以建成一家厂,故而炼油厂如雨后春笋,冒出很多。

克利夫兰有50家,纽约长岛8家,宾州上下游产业都做的公司达30家,波士顿、新泽西、巴尔的摩、水牛城、伊利等都有炼油厂。

上下游产业区界线模糊,最后,人们按产地划分上下游。位于产油地的企业为“上游”,位于非产油区特别是东部城市的企业为“下游”。

工厂多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

洛克菲勒不但想在竞争中获胜,还想统一石油界。

看着雨后春笋般冒出的众多厂子,别说一统天下,你能竞争得胜就不错了,还想咋的?
企业混战,导致整个行业利润不高,产业发展不顺,若能垄断,必然能获得更多的利润,也有利于石油业发展。

可无论谁看着越来越多的工厂,想垄断石油业,恐怕只有望洋兴叹的份。

垄断石油业是洛克菲勒不变的战略,问题是,洛克菲勒凭什么达成垄断目标?

凭规模?

洛克菲勒兄弟拥有上游企业16家,周产精炼油900桶,可谓不少。可是,亚利加尼集团一家企业,每周产精炼油就达1000桶。

拼技术?

还是举亚利加尼集团的例子,该企业引进众多德国大学生,集群研究精炼技术,比洛克菲勒公司安德鲁斯单打独斗强多了。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11-05 23:03:53 +0800 CST  
比资金?

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确实资金充裕。但别的很多厂子,本身就是银行办的,资金远比洛克菲勒的公司雄厚。

靠管理?

洛克菲勒确实管理不错,但管理不错的公司还有不少。等洛克菲勒靠管理征服别人,怕是等到他的人生终点,也不一定见效。

洛克菲勒的目标尽管宏大,好像也只能到此为止。能把自家企业办好,就不错了,何谈一统天下。

这就是现实世界----业内竞争剧烈,但优秀企业之间的力量,又大体均衡,至少眼前没有垄断的可能性。

大多数人是这么认为的。

但天才的出现,能打破现实中的均衡。

这个天才,就是佛拉格勒。

一天,他和洛克菲勒谈起当前形势,分析道:全美国有6大炼油中心----内地3个:产油地、匹兹堡、克利夫兰;沿海有3个:纽约、费城、巴尔地摩。各地为了争夺控制权,无不各出招数,树立优势。我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必须不断开发新技术。但是,这方面不是亚利加尼集团的对手;要论资本实力,纽约和费城特别雄厚。我们根本无法和他们争锋。

确实,条条道路都堵死了。

洛克菲勒焦急问道:那我们的出路在哪里呢?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11-05 23:04:36 +0800 CST  
出路在哪里?没人知道,除了佛拉格勒。
他向洛克菲勒指明出路:运输费用!

克利夫兰的石油企业,大都通过铁路运输产品。只不过,很多企业因规模不大,产品要累积到一定数量后,才要铁路运走。这种时要时不要的状态,让铁路运输公司抓狂。货多时车皮少了,货少时车厢又装不满,无货时车厢是空的。

要是洛克菲勒的公司能够和铁路签订合同,保证每天提供足够数量的商品,让铁路货运量满档,那铁路公司一定愿意,并提供运价折扣。

火车运量大,运价随便打个折扣,对石油企业来说,都是个大数字。洛克菲勒的公司要是能享有这种折扣,产品价格就能比对手低,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发展事业,最难的事情之一,是在一片混沌找到方向,在一片迷茫中找到出路,在大家束手无策时找到办法,从而引领事业突破瓶颈。

佛拉格勒无与伦比的价值,此刻体现出来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洛克菲勒豁然开朗。

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此刻铁路大王范德比也在寻找石油企业合作对象,双方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佛拉格勒见迪贝尔、洛克菲勒见范德比的故事,双方秘密协定的达成,为洛克菲勒的公司争取到了巨大的利益。

别的石油企业还在激烈竞争、互相拼杀的时候,洛克菲勒的公司偷偷享受运价折扣,非但没有破败之虞,反而瞄准一统石油江山的宏伟目标,一步一步积聚实力。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11-06 22:50:31 +0800 CST  
达成秘密协议后的一段时间,洛克菲勒十分惬意。而此刻,石油业日渐进入寒冬。因产能过剩,精炼油价格一路下跌,滚滚向前。最后大家惊讶发现,精炼油价格几乎等同于原油价格,也即,炼油业的利润无限接近为零,有的为负数。稍大一点的公司尚可维持,较小的公司叫苦连天。

有的厉害的公司,也偷偷找到铁路公司老板,得到了运价的折扣,不过没有洛克菲勒的公司那么高。

洛克菲勒的公司受到大环境影响,利润当然也下降。资本是逐利的,正常情况下,洛克菲勒要收缩投资,减少损失。

但是,洛克菲勒作出决定,不收缩,反而要扩大。而且,他发现一个天大的机遇:此时大家都难过,对未来没信心。平时洛克菲勒要收拾这些企业,非常艰难,现在机遇来了,可以乘此机会,把那些经营不下去的企业,收购过来,把那些企业的老板吸收过来,给予股份,成为事业的伙伴。

不断收购之后,自己的企业不就规模越来越大,市场上的企业不就越来越少,自己不就可以统一江湖么?

佛拉格勒非常赞成这一思路。

说干就干。1870年1月10日,洛克菲勒创立股份制公司----标准石油公司。注册资本达到惊人的100万美元,成为全美行业老大,控制全美炼油业务的10%。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11-06 22:51:15 +0800 CST  
公司设股本10000股,洛克菲勒占2667股,弟弟威廉、安德鲁斯和佛拉格勒各占1333股,剩下的3334股,由其他合作者和外面的投资者拥有。

他们决定,每买下一家企业,其老板只要肯加入标准石油公司,都可以拥有一定的股份。

平台已经搭好,专等英雄来归。

洛克菲勒估计,自己这一举措,对那些经营不下去的厂子、即将破产的厂子,无疑是一个福音,那些老板一定纷纷来投靠。

洛克菲勒放出豪言:“总有一天,所有的炼油和制桶业务,都要归标准石油公司!”

目标之大,令人窒息。

可事情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标准石油公司成立伊始,欧洲爆发普法战争,海上运输中断,欧洲出口业务为零。此举极大地打击了包括标准石油公司在内的石油行业,原本不好的行情,更加雪上加霜。标准石油公司也财务变差,日子不好过。

洛克菲勒不得不深化改革,继续挖潜。他规定,公司主要负责人不领工资,只有股份分红。这样逼迫公司领导层努力干,否则公司盈利低,分红少,公司领导就没收入了。

经过努力,公司渡过难关。而克利夫兰的其他公司,被普法战争害惨了,要么破产,要么准备破产。

洛克菲勒大喜,心想:这下别的公司会跑步来到标准石油公司,请求帮助、请求加入吧。

洛克菲勒要手下做好接收准备,以免到门庭若市的时候,搞手脚不赢。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6-11-06 22:52:23 +0800 CST  

楼主:潇湘观渔

字数:1426373

发表时间:2010-05-04 00: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5 09:03:54 +0800 CST

评论数:3648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