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英雄——“卧冰求鲤”王祥

眼皮又打架了。前段时间熬夜翻译书累着了。明天再更新。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1-19 22:57:02 +0800 CST  
(一)汉末征西之讨马超(上)

在陇右少数民族首领及张鲁(派大将杨昂)的帮助下,马超攻下凉州州治冀城,并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马超接下来做了一件背信弃义的事情:杀死投降的凉州刺史韦康及天水太守。。

前文已表刺史辟任掾属时,掾属要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策(册)上以明确自己的归属(策名委质)。掾属和刺史的关系就是臣、君关系。若君有难,臣即使赴汤蹈火而在所不辞。韦康被杀,曾任其别驾的杨阜坐不住了。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杨阜早年和天水同郡的尹奉、赵昂声名在外,一起在凉州担任从事。此时的凉州牧是韦康的老爹韦端。官渡之战时,杨阜为韦端所派到许昌,被任命为安定(郡)长史。汉制:边郡另置长史一人,秩六百石,负责军政事务。杨阜不久便辞职了。此时韦端被征召为太仆,儿子韦康任刺史,杨阜担任凉州别驾。被举荐为孝廉,丞相掾(秘书)。州里上表留他在州里参谋军事。

闲言少叙,冀城被围,杨阜率宗族及州吏一千余人支撑八个月,苦苦哀求韦康不要投降。韦康死后,杨阜一直寻找复仇的机会。不久妻子去世,杨阜告假,请求埋葬亡妻。杨阜的外兄(杨阜是姜叙姑姑的儿子)姜叙任抚夷将军,正屯兵历城(西和)。杨阜向姜叙讲述了讨伐马超为韦康报仇的志向。姜叙的母亲敦促姜叙听从杨阜的劝说。定下计谋后,杨阜又与同乡姜隐、赵昂、尹奉、姚琼、孔信,武都人李俊、王灵等联络结盟,又派从弟谟到冀城告诉弟弟杨岳内情,并联络安定的梁宽,南安的赵衢、庞恭等,共同讨伐马超。

杨阜和姜叙在卤城(盐官镇)起兵。马超闻讯后亲自率兵出击卤城。赵衢、庞恭等救出杨岳,关闭冀城大门,抓住马超妻儿。马超袭击历城,抓住姜叙的母亲及儿子并杀死了姜叙母亲。杨阜与马超作战,五处受伤,宗族兄弟死了七人。马超攻城不下,奔汉中向张鲁借兵,还围祁山。

在杨阜等起兵的时间上,《三国志》明显前后自相矛盾。《武帝纪》记载时间在建安十九年(214)正月,而《三国志杨阜传》记载为建安十七年(212)九月。呜呼!建安十八年(213)正月至八月,马超围冀城,韦康投降后被杀。杨阜为韦康报仇焉会有提前到建安十七年之理?《资治通鉴》采纳了九月说,把十七年改为建安十八年九月,比《武帝纪》记载杨阜等起兵的时间足足提前了四个月。

如按照建安十八年九月说,建安十八年冬曹操才派遣西部都督从事、某号将军王雄增援夏侯渊。杨阜等起兵和王雄无任何关系。而如果按照《武帝纪》的建安十九年正月说,杨阜起兵的背景便是王雄所率幽州突骑已到长安。在杨阜等起兵的时间上,窃以为《武帝纪》为是而《资治通鉴》为非。杨阜等深知,马超攻城不下必定奔汉中及陇右借兵而还。而夏侯渊已得胆智技能文武之资、拥有强大的幽州突骑的王雄之援,不会像冀城之围时八个月而不出兵,更不会再重蹈其在冀城城西失败之覆辙。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1-20 05:53:47 +0800 CST  
胡三省对《资治通鉴》记载杨阜等起兵的时间为建安十八年(213)九月也是满怀疑虑。他断言杨阜传中的时间有误,并猜测可能是杨阜起兵的捷报传至邺的时间为建安十九年(214)正月。《三国志》记载的历史事件会以传到曹操的耳中的时间为准吗?还不是因为西部都督从事、某号将军王雄。其实杨阜传起兵的时间明显是一个破绽。

胡三省考異曰:“楊阜傳云‘十七年九月’,武帝紀,十八年超在漢陽,復因羌、胡為害。十九年正月,趙衢等討超,超奔漢中。按姜敘九月起兵,超即應出討,超出,衢等即應閉門,不應至來年正月。蓋魏史書捷音到鄴之月耳。楊阜傳誤也。”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1-20 10:10:47 +0800 CST  
@花开花落0317 3548楼 2014-01-20 10:55:26
夏侯渊传也是把杨阜起兵的时间记载为建安十九年(没标月份)。读这段 历史 ,老觉得天水郡和汉阳郡不好区别。有的地方写的是汉阳郡,有的地方写天水郡。呵呵,乱七八糟的。
-----------------------------
朱智武先生对汉末汉阳改名天水做过精心的考证。他的观点大致是建安十九年正月,“(夏侯)渊与诸将攻兴国,屠之,省安东、永阳郡。”二郡皆析自汉阳郡,或在此二郡省置的同时,即改“汉阳”为“天水”。详见朱先生文章《曹魏改“汉阳”为“天水”时间考疑》。http://wenku.baidu.com/link?url=MAy5jC8_cixPL0z54sSveq7QS0Lro5GSFJISHi8KcOVuXI9rd155h1UIshUOU6aspkCgljkOwORM-xu7uB76KW5U_8P9fykzLbMTzzwTiw_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1-20 16:35:29 +0800 CST  
@桃源居士311 3549楼 2014-01-20 13:22:56
支持楼主这样严谨做学问的人!
看到陵亭侯王浑的那段,我老家就在江苏泗阳,古泗水国那里。2000年左右出土的泗水王陵就在老家附近。在泗水王陵附近还有一个村子叫王口大队(改革开放以前的叫法),应该是王氏聚居地。这些姓王的是不是和王浑有关呢?提供一下线索,供参考!
-----------------------------
谢谢这位朋友的支持,更谢谢你提供的线索。暑假我去泗阳转转。不过可能关系不大。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1-20 16:59:05 +0800 CST  
谢谢楼上的朋友。王浑的封地陵城与王祥的封国雎陵靠在一起,绝非偶然,更像是曹魏时期封某大臣为县侯,封其嫡子以外的儿子为亭侯。王浑极可能并非王雄的嫡长子,而是次子。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1-20 19:54:05 +0800 CST  
@桃源居士311 3552楼 2014-01-20 18:19:05
泗水王陵和王口大队都在泗阳县三庄乡,古凌城(大概是当时泗水国都)在三庄乡南约7公里的史集乡。两个乡都在泗阳县城西北方向。
-----------------------------
多谢了。刚才查了查古凌城及地图,发现古凌城(陵亭侯王浑的封国)、雎陵城(雎陵公王祥的封国的)之间的距离比我想象的要近。暑假我一定去转转。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1-20 22:13:24 +0800 CST  
裴松之注王雄的后代称“子浑,凉州刺史;次乂,平北将军。司徒安丰侯戎,浑之子。太尉武陵侯衍、荆州刺史澄,皆乂之子。”

裴松之明显只是略写王雄的后代,如王乂(字叔元)的儿子,除王衍、王澄外,还有王诩。王诩字季胤,“琳琅满目”成语的主角之一;从金谷园诗自序“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句可知,王诩是《金谷园诗》当仁不让的的第一主角;另王诩的一个女儿则是温峤的妻子。

王浑应是王雄的次子。王浑生前以父亲雎陵侯王雄功被封为陵(通凌)亭侯;封县侯的非嫡长子为亭侯、关内侯为曹魏的惯例。如京陵侯王昶,以“拒俭、钦有功,封二子亭侯、关内侯”。又如东武侯王基,增邑千户,并前五千七百户。前前后封子二人亭侯、关内侯;钟会进封县侯,增邑万户。封子二人亭侯,邑各千户。

王乂(字叔元)应是王雄的第三个儿子。《语林》:“王太保作荆州,有二子亡”。此二子可能是第四子和第五子。

另案王氏谱,王雄字元伯。若王雄真字元伯,则王乂似不应字叔元。“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乃可以为雄:韩信是也。”王雄的长辈给王雄取名“雄“应是希望孩子智勇双全。取字休征,则希望国家和平,真可谓寓意深远。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1-21 05:31:23 +0800 CST  
多谢花开花落朋友的建议。本来是打算结合地图分析的,可前段时间一直发不上去。现在试试。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1-21 12:13:58 +0800 CST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1-21 12:16:40 +0800 CST  
@wzheguilai0416 3558楼 2014-01-21 12:13:58
多谢花开花落朋友的建议。本来是打算结合地图分析的,可前段时间一直发不上去。现在试试。
-----------------------------
@青都高慕白 3560楼 2014-01-21 12:25:42
有了地图果然直观很多,支持!
-----------------------------
谢谢弟弟的支持。



结合地图再简要分析一下。

历城在天水郡(建安十九年汉阳郡改)最南端,祁山(包括卤城)在中间,郡治冀县在最北端。姜叙从历城起兵占据卤城(盐官镇)。杨阜、尹奉守祁山。赵衢、庞恭等怂恿马超亲自率兵征卤城。马超出城后,赵衢、梁宽等关闭冀城城门,把马超的妻子杨氏和儿女全部杀死。马超到卤城,姜叙据守,回冀城,赵衢紧闭城门。马超袭击历城,杀姜叙老母及尹奉、赵昂全家老幼。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1-21 14:13:51 +0800 CST  
@wzheguilai0416 3559楼 2014-01-21 12:16:40

-----------------------------
@老虎神仙狗 3562楼 2014-01-21 16:32:10
支持一下
-----------------------------
多谢。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1-21 22:13:20 +0800 CST  
大汉征西之讨马超(下)

夏侯渊传云建安十九年(214)马超奔汉中、还围祁山,姜叙等向夏侯渊紧急求救。诸将议论说要听曹操节度。而而夏侯渊认为:长安距离邺城往来反复四千里,路程遥远,等收到曹操指令,姜叙等必败,故此举不适合救急。商议结束后即刻出兵。

此处有一明显的破绽。依目前版本的《三国志》,建安十八年(213)十一月,曹操已下令让夏侯渊讨伐马超(见《武帝纪》)。夏侯渊既然已接受讨伐凉州的任务,杨阜、姜叙等人的义举乃难逢之良机,上面的情节根本就是多此一举。

按照前面的分析,《三国志》就是要雪藏“有胆智技能文武之资:的五品西部都督从事。某号将军王雄。《三国志武帝纪》:“马超在汉阳,复因羌、胡为害,氐王千万叛应超,屯兴国。使夏侯渊讨之。”最后一句改为“使西部都督从事、某号将军王雄讨之”才合情合理。

若无强大的援兵,夏侯渊并无此等豪气。建安十八年(213),凉州刺史韦康被围整整八个月,夏侯渊迟迟不救。待出兵时,韦康已投降。夏侯渊的大军在距离冀城二百余里时,马超前来进攻,夏侯渊被马超击败。而汧县的氐人也反(见地图)。夏侯渊腹背受敌,只得退兵。

依目前版本的《三国志》,夏侯渊派张郃率步骑兵五千人为先锋,抄近路由陈仓小道进兵,自己则督运粮草随后出发。当张郃兵至渭水时,马超率氐、羌数千前来进攻。但双方未交锋马超便丢下器械不战而退。而张郃传则云“破马超”。既然双方并未交锋,何来“破”字一说?

《典略》云“超复败于陇上”则证马超曾被击败。好钢用在刀刃上。疑马超所遇到的军队极可能并非张郃的5000步骑,而是王雄所率的身着明光铠,曾让马超韩遂等吃尽苦头的的5000精骑。“日行数百,来如风雨,去如绝弦”、“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数陷陈”的羌、氐骑也不应、不会不战便丢下器械而逃,极可能在渭水,双方爆发一场激战,结果汉军“破马超”。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1-21 23:34:28 +0800 CST  
马超和王雄的交战时间

《三国志》中有三处记载马超在征卤城失败、冀城城门关闭的情况下奔汉中。

(建安十九年)正月…………南安赵衢、汉阳尹奉等讨(马)超,枭其妻子,超奔汉中。”

马超攻打卤城的姜叙,久攻不下,赵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马超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马超传)

杨阜和马超战,杨身负五伤,宗族、昆弟战死七人。马超于是投奔张鲁。(杨阜传)

另皇甫谧《列女传》也记载历城沦陷的原因之一是传闻马超以走奔汉中,故历城没有防备。

为何会有马超奔汉中的传闻呢?此时的马超为何会选择奔汉中呢?须知,除冀城、卤城、祁山外,天水郡乃至陇右郡县仍还是马超的势力范围。兴国的氐王、长离川的羌人等马超的盟友尚在。马超选择在此时奔汉中,则意味着放弃对天水等陇右诸郡的控制。马超一年多的努力都化为流水,一切都要从头再来,报仇雪恨已是遥遥无期。

马超奔汉中意欲何为?自然是借兵报仇。据皇甫谧《列女传》,(马)超奔汉中,从张鲁得兵还。赵昂与妻子王异坚守祁山三十天才等来救兵。

此处有一个大大的谜团:马超奔汉中及借兵往返都需要时间。再加上围祁山的三十天,马超与王雄的交战时间至少已是建安十九年(214)二月了。然按《武帝纪》正月夏侯渊率诸将已屠兴国。此明显和夏侯渊传讨马超、收显亲韩遂军粮、过略阳、长离川败韩遂、围兴国的顺序相悖。

《资治通鉴》把杨阜、姜叙、赵衢等人举义的时间记为建安十八年(213)九月,应是基于此考虑。此事的确令人费解。

目前版本的张既传把建安十九年(214)十月讨伐宋建一事记载在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征张鲁,张鲁投降后迁徙汉中数万以及曹洪击破吴兰(建安二十三年)后。夏侯渊传讨马超是否也犯了顺序颠倒的错误呢?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1-22 06:06:48 +0800 CST  
夏侯渊传中征西的顺序应无误。合理的解释是:韦康旧部举义和汉军讨伐马超的时间可能极其接近。建安十九年(214)正月,马超率羌、氐骑兵在靠近汉中的渭水与从陈仓赶来的王雄交战,结果马超失败而仓惶逃奔汉中。之后汉军与高平屠各、枹罕、或者与小湟中羌人交战时,马超又出汉中,还围祁山三十日。征西返程的汉军救兵杀到,马超又退回汉中。马超在张鲁处受到排挤,于是入蜀投靠刘备。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1-22 06:27:54 +0800 CST  
@wzheguilai0416 3547楼 2014-01-20 10:10:47
胡三省对《资治通鉴》记载杨阜等起兵的时间为建安十八年(213)九月也是满怀疑虑。他断言杨阜传中的时间有误,并猜测可能是杨阜起兵的捷报传至邺的时间为建安十九年(214)正月。《三国志》记载的 历史 事件会以传到曹操的耳中的时间为准吗?还不是因为西部都督从事、某号将军王雄。其实杨阜传起兵的时间明显是一个破绽。
胡三省考異曰:“楊阜傳云‘十七年九月’,武帝紀,十八年超在漢陽,復因羌、胡為害。十九年正月,趙衢等討超,超奔漢中。按姜敘九月起兵,超即應出討,超出,衢等即應閉門,不應至來年正月。蓋魏史書捷音到鄴之月耳。楊阜傳誤也。”
-----------------------------

《三国志》前后自相矛盾。《后汉书》也来添乱。《献帝纪》:“(建安十七年)八月,马超破凉州,杀刺史韦康。”《资治通鉴》则记载建安十八年八月马超杀韦康。三种史书上演三史大战。懵懵懂懂的我只有围观了。

韦康被害及杨阜等举义的的时间待有识者详考。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1-22 06:45:31 +0800 CST  
谢谢楼上的朋友。

汉末征西之败韩遂(上)

韩遂(?-215年),字文约,金城(治今甘肃永靖西北)人。汉末群雄之一。初闻名于西州,被羌胡叛军劫持并推举为首领,以诛宦官为名举兵造反,聚众十万,先后击败皇甫嵩、张温、董卓、孙坚等名将,后受朝廷招安,拥兵割据一方长达三十余年。曾与扶风人马腾结为异姓兄弟,后因马腾挑衅,二人关系破裂。袁、曹相争之际,马腾、韩遂被钟繇说服,依附于曹操。马腾入京,留其子马超统领部队。马超推举韩遂为都督起兵反叛曹操,为曹操所败,韩遂逃奔凉州。(全文粘贴自百度百科)

武帝纪载:“(建安十九年正月),韩遂徙金城,入氐王千万部,率羌、胡万馀骑与夏侯渊战,击,大破之,遂走西平。”

韩遂本是金城人,何来“徙”字?“徙”必是“從”字之讹。此句断句应为“韩遂从金城入氐王千万部”。然裴松之注《张既传》引《魏略》说韩遂自建安十六年(211)在华阴败给曹操后便返回湟中(青海省湟中县)。部党大都散去,只有同乡成公英追随。

而今韩遂却突然出现于汉阳郡(天水郡)的显亲(今秦安县东北)、兴国(今秦安县)一带,令人不解。

一种可能是陈寿想拍夏侯渊后人的马屁,故意捏造一场并不存在的战争。

另一种可能是此战的确存在。王雄率幽州突骑至雍州准备与夏侯渊合并讨伐马超。唇亡齿寒。70余岁白发苍苍的韩遂感到威胁临近,于是抖擞精神、重新出山率众至显亲(为何不和马超合围冀城?)。

如果此役真的发生过。此役韩遂的兵力和马超围冀城的兵力相同,都是万余;冀城城西一战,夏侯渊失利,此役则是“大破之”。夏侯渊为何前后判若两人?

虽不能抹杀张郃、孟建等将领的功劳,可还是要说超过50%的功劳还是在于强大的援军——身着“精光曜日”的明光铠的骑兵。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1-22 13:51:01 +0800 CST  
的确乱。争取尽快结束汉末征西。然后加快更新王祥大事年表的速度。争取春节前更新到王雄(王祥)年近60岁。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1-22 22:16:50 +0800 CST  
汉末征西之败韩遂(下)

陈寿妙笔生花, 原本“本非能用兵”的“白地将军”夏侯渊在与韩遂之间的战争中用兵如神,显示出过人的智慧、胆识。夏侯渊的曾孙夏侯湛必定是心花怒放。具体略。

史载夏侯湛读了陈寿的《三国志》后,便毁掉自己所写的《魏书》。夏侯湛为何毁掉自己的《魏书》?笔者认为陈寿以曹魏帝纪为主线,王祥四代为次线的巧妙构思令夏侯湛心悦诚服。哪四代(进一步补充中)?

第一代:幽州广阳郡安次侯、荆州刺史王睿

割据幽州童谣避世之地(雄跨广阳、渔阳二郡或广阳、渔阳、涿郡三郡之地)拥有强大的部曲——幽州突骑的豪强王松;

第二代:曹魏最后一任太尉王祥(雄)

第三代:凉州刺史、护羌校尉某号将军王浑;

幽州都督、平北将军王乂;

另王祥担任荆、豫都督时,有两个儿子同时在荆州去世。

第四代:晋司徒王戎。伐吴的统帅之一。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1-22 23:33:28 +0800 CST  
建安十八年(313)王雄34岁

在羌氐首领级及张鲁的帮助下,马超反。陇右郡县纷纷依附马超,唯余凉州州治冀城。从正月至八月,马超围冀城。刺史韦康投降被杀。

八月,行护军将军、督关中诸军事夏侯渊兵败冀城城西。汧氐反。夏侯渊腹背受敌而退兵。

马超自任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诸军事。

以王雄、议郎粱习为西部都督从事,火速增援雍州。

十一月,命夏侯渊督众将讨伐凉州。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1-23 08:32:17 +0800 CST  

楼主:wzheguilai0416

字数:668244

发表时间:2010-03-02 00:1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29 17:25:23 +0800 CST

评论数:455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