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英雄——“卧冰求鲤”王祥

潘安撰《杨荆州诔》:茫茫海岱,玄化未周。海岱指杨肇担任东莞相。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5 07:21:30 +0800 CST  
王谦极可能在担任大将军何进的长史时染上重病被免职,不久病逝。何进,184—189年任大将军。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5 07:35:42 +0800 CST  
第二,王纯的父亲做过魏郡太守,好象还做过司隶校尉,因为碑文中有“拜守宫令。以父司隶还谒者官,迁左都侯,丧父服除,复拜郎。”,并且司隶校尉一职是他父亲的最后一职。
——————
不想挑刺,因为感觉通过挑别人刺来显示自己的正确特别不地道。尤其是和自己的主贴无任何关系的东西。从一开始就尽力避免打口水仗。可还是忍不住。呵呵,究竟是司隶校尉还是魏郡太守是他父亲的最后职务?我怎么感觉是魏郡太守呢!否则墓碑会刻司隶校尉元子。
王龚传:“建光元年,擢为司隶校尉,明年迁汝南太守。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5 08:22:20 +0800 CST  
刘表跟王朗就是同时代人,刘表的字是景升,王朗的字是景兴,这两个人的字很象,感觉是同一个人给起的,刘表的字很可能出自王畅之手,那王朗也有这个可能。(我甚至都怀疑过王朗和刘表是不是兄弟俩,王朗会不会是姓刘,这样的假设都做过无数遍,因为有保护彭城刘阳家族的事
——————
呵呵,《三国志》有俩刘岱,都字公山,那必定也是一个人了?王朗保护彭城刘阳家族,那王朗就姓刘。这未免太滑稽和离奇了吧。

关于王朗保护刘阳家族一事,裴松之注引《朗家传》:朗少与沛国名士刘阳交友。阳为莒令,年三十而卒,故后世鲜闻。初,阳以汉室渐衰,知有雄才,恐为汉累,意欲除之而事不会。及贵,求其嗣子甚急。其子惶窘,走伏无所。阳亲旧虽多,莫敢藏者。朗乃纳受积年,及从会稽还,又数开解。久乃赦之,阳门户由是得全。

明明说得详细无比,二人为朋友关系,你偏偏据此怀疑王朗姓刘,怪哉!王朗保护刘阳家族就姓刘,那锺繇、陈群、司马懿、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等等。如此人等都姓荀?或荀彧都姓上述姓?呵呵。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5 09:40:26 +0800 CST  
怎么会莫名其妙的吵起来呢
楼主的语言中夹杂着挑逗和衅虐,是典型的文痞行为
这就象街上的小流氓,敢在广庭之下,公然藐视法律与公德,肆意调戏良家女子
对于这样的行为,难道还不值得回击吗
你看这个小流氓是怎么个态度,公然还:
“呵呵,当时感觉真是莫名其妙。他应该是那天在工作或生活上碰到了不顺心的事,找我撒气来了。”
他也真能想象,是我工作或生活上碰到了不顺心事,找他撒气。
他的很多语言中夹杂着明显的文痞行为
听锣听声,听话听音。这个大学难道还没看出来吗?
他不是跟你正常的讨论学问
————————
锺繇、陈群、司马懿、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等等等人都为荀彧所推荐。

怪我不和你正常地讨论学问。呵呵,你钻进了一个个牛角尖、死胡同,难以自拔,怎么讨论?你自称研究王朗多年,但你至少要阅读《后汉书》,然后从这种最普通的史书得知王朗曾是何进的大将军刺奸掾吧;至少要查查《隋书经籍志》看看王朗集是否存在吧。一味地怀疑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最佳的方法就是抛开问题,认真地读史,把读史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带着功利的因素(尤其是赌气的因素)在内。呵呵,扯远了,干我何事!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5 10:28:13 +0800 CST  
刘阳是汉室宗亲,他做的是莒令,莒是西汉城阳王朱虚侯的都城,是城阳王祠的正宗所在地,那个阿瞒在做济南相的时候严厉打击城阳王祠,这就明显地触动了汉室宗亲的意识神经,阿瞒能不懂这一点吗。
——————


建安初年,东海萧建为琅邪相,治莒。此时的琅邪王是谁?呵呵,琅邪顺王刘容(174-206)。曹操不是废城阳王祠嘛,看看刘容对曹操的态度:琅邪王刘容遣其弟邈至长安,盛称东郡太守曹操忠于王室。操以此徳之。从此史料判断,作为城阳王祠的正宗所在地的王者——琅邪王是支持曹操的做法的。曹操此举似并未触动刘容的意识神经。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5 11:47:55 +0800 CST  
还我钻牛角尖,你也好不到哪儿去
我其实不想跟你在有些问题去无味的辩论
包括你的主要观点王雄和王祥是一人。
我说过,只一个证据就能把你以前的推论给翻了,那就是曹芳的劝退表,那上面有丰富的信息,并且时间内容相对于史书来说,要可靠的多。可你是怎么回答的呢,你说那个劝退表有大量的脱字漏字等等,这样来应付。连劝退表这样的史料都不能应用,哪还有什么样的史料可用呢?世说新语上的东西能比劝退表、劝进表更可靠?本不想多说,想等你的充分论证,可你是瞒天过海,就是不上正题。
——————
呵呵,至少我的观点可以形成证据链。一个证据推翻?呵呵,建议你读完《后汉书?、《三国志》、《晋书》三本书后,再耐心读读《三国志注补》、《三国志注补补遗》、《三国志辨疑》、《三国志旁证》等和裴注有关的书籍。

顺便把裴注王雄的史料证伪。再把王戎、王衍哥俩在元康年间权倾朝野证伪,再找出谁是辽东之战的副统帅。再找出王祥究竟是担任荆州刺或是荆、豫州都督?何时担任?

开头便说,不奢望任何朋友都同意我的观点,只要一位朋友即可。我很欣慰也很自豪《三国第一英雄——卧冰求鲤王祥》已由“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被列为精品,推荐到天涯文学头条文字链接,且短时间内三次被推荐到天涯的门户、首页——天涯聚焦文学。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5 12:07:28 +0800 CST  
因为地域关系,我对王朗这个人的揣摸可能要比其它人广泛而深入的多。
王朗的前期经历就不简单,中间一段并不显山露水,但后期及死后的影响却是不小的。这个人是大儒,又通易,文章也不错。他在前中期能冒灭族的危险去收留一个朋友的后代,并且还那么有把握,哪在保护自己家族方面肯定有高招。陈思王说王朗知谋纵横于外肯定是依据的。
——————
呵呵,佩服佩服!失敬失敬!久仰久仰!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5 12:39:32 +0800 CST  
那《朗家书》上记刘阳的那段,楼主给引上来了,我虽没有引过。但王朗这样珍贵的资料我能不细读深研吗,恐怕读了这段资料后,各人得到的收获不一样。这里面暗含了阿瞒打击城阳王祠的事,刘阳杀操的原因在此,操灭刘阳后代的原因也在此。那王朗出道并不一定比阿瞒晚,也肯定比荀彧早,谁推荐谁呀。——————
济南相曹操禁城阳王祠,莒所在的琅邪王刘容的态度不得而知。但后为东郡太守。从“琅邪王刘容遣其弟邈至长安,盛称东郡太守曹操忠于王室。操以此徳之。”刘容似乎并未因曹操禁祠而产生打击报复的心理。

荀彧举荐王朗一事,仅见于荀彧别传“前后所举者,命世大才,邦邑则荀攸、锺繇、陈群,海内则司马宣王,及引致当世知名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之俦,终为卿相,以十数人。取士不以一揆,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杜畿简傲少文,皆以智策举之,终各显名”,可事出有征。

献帝春秋曰:孙策率军如闽、越讨朗。朗泛舟浮海,欲走交州,为兵所逼,遂诣军降。策令使者诘朗曰:”问逆贼故会稽太守王朗:朗受国恩当官,云何不惟报德,而阻兵安忍?大军征讨,幸免枭夷,不自扫屏,复聚党众,屯住郡境。远劳王诛,卒不悟顺。捕得云降,庶以欺诈,用全首领,得尔与不,具以状对。”

朗称禽虏,对使者曰:“朗以琐才,误窃朝私,受爵不让,以遘罪网。前见征讨,畏死苟免。因治人物,寄命须臾。又迫大兵,惶怖北引。从者疾患,死亡略尽。独与老母,共乘一欐。流矢始交,便弃欐就俘,稽颡自首於征役之中。朗惶惑不达,自称降虏。缘前迷谬,被诘惭惧。朗愚浅驽怯,畏威自惊。又无良介,不早自归。於破亡之中,然后委命下隶。身轻罪重,死有馀辜。申脰就鞅,蹴足入绊,叱咤听声,东西惟命。

《献帝春秋》所载,我认为不可信,,呵呵,若为实,王朗也够狼狈的。但王朗此时的阶下囚处境可想而知。荀彧向曹操推荐王朗大概在此时。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6 11:45:59 +0800 CST  
关于荀彧是否曾举荐过王朗,我的前文已引,现再引一次,绝不再引第三次。

司徒郑公(郑冲)云:“昔王司徒(王朗)为谏议大夫,遭举将丧,虽有不反服,今不同古,便制齐縗三月。汉代名臣皆然。”

王朗在建安十八年(213)前任谏议大夫,而荀彧在建安十七年(212)年去世。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6 12:07:48 +0800 CST  
王朗在建安十八年(213)前任谏议大夫,而荀彧在建安十七年(212)年去世。
--------------------------------------------------------------
当时操公为魏王的观进表上,可写的是什么酒
——————
表征之,朗自曲阿展转江海,积年乃至。拜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王朗担任过谏议大夫,这也怀疑?王朗传:“表征之,朗自曲阿展转江海,积年乃至。拜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荀彧去世时,王朗是否任谏议大夫?因此荀彧举荐王朗大致可形成证据链。

如果还在荀彧举荐王朗的问题上纠缠不休,那我真是应了著名的白痴定律了。

永远不要和白痴争辩。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和他同一水平,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6 12:40:59 +0800 CST  
来这一套,一引一大串
你把王朗看扁了。
王朗出道的时候,恐怕荀彧还是个学童呢
王朗没有守住会稽,那是军事上差把火,也因为有朱治的反水。
王朗只所以北归,大概是奔着朝庭,他在朝中还有后台有同僚,孔融的信就能说明一切。他跟早年肯定有交往。
——————
荀彧在曹操打江山时是什么角色?绝对是首席谋臣和功臣。懒得说了。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6 12:49:45 +0800 CST  
反过来再想孙策不杀王朗,恐怕也和王朗的示弱有关。这段不知是献帝春秋的作者胡编乱造的,还是事实如此。

问逆贼故会稽太守王朗:朗受国恩当官,云何不惟报德,而阻兵安忍?大军征讨,幸免枭夷,不自扫屏,复聚党众,屯住郡境。远劳王诛,卒不悟顺。捕得云降,庶以欺诈,用全首领,得尔与不,具以状对。”

朗称禽虏,对使者曰:“朗以琐才,误窃朝私,受爵不让,以遘罪网。前见征讨,畏死苟免。因治人物,寄命须臾。又迫大兵,惶怖北引。从者疾患,死亡略尽。独与老母,共乘一欐。流矢始交,便弃欐就俘,稽颡自首於征役之中。朗惶惑不达,自称降虏。缘前迷谬,被诘惭惧。朗愚浅驽怯,畏威自惊。又无良介,不早自归。於破亡之中,然后委命下隶。身轻罪重,死有馀辜。申脰就鞅,蹴足入绊,叱咤听声,东西惟命。

这王朗,真是倒霉蛋,被裴注《三国志》引一书臭骂一顿,三国演义又被诸葛亮臭骂一顿。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6 13:02:31 +0800 CST  
王祥避讳王元姬的“元”字,,这是我去年一开始就讲的观点,到现在我也没有改变,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你不接受那是你的事。我仍然认为王祥是王元姬的伯父,王元姬刚死恐怕葬都没下王祥就死了,那司马炎是个傻丫阿,自己的母亲讳“元姬”又是皇太后,在这个时候去给另一个臣子谥“元”公,再不讲究也不能在这个时候这样做阿。这边皇帝正在哭元姬娘,那边臣子要求谥元公,司马炎要是这样做了还不被天下的人笑死。
————————
呵呵,真是应了白痴定律。王祥薨于泰始四年(268)。泰始二年(266),有司上奏说据以往作法,皇后之讳和帝讳一同颁下,令群臣避讳。晋武帝司马炎不赞成,下诏:“礼,内讳不出宫,而近代讳之;非也,勿下。”

一等学生用眼教,二等学生用嘴教,三等学生用棍教。你是第四等。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6 22:28:14 +0800 CST  
以为我不知道这一条内讳不出宫的诏阿
那做臣子的再傻,敢在皇帝为亲母举丧期间做这样的事
等几天不行阿,
谁能傻到在这个时候做不敬的事,拿前途开玩笑.
__________________

《白虎通》:“卿大夫老归有谥者,别尊卑、章有德也。大夫归,无过,犹有禄位,故有谥也。士冠礼'生无爵,死无谥'。卿大夫有爵故有谥,士无爵故无谥。”

魏时黄门侍郎荀俣议:自关内侯以下及名号赐爵附庸,非谥所及,皆可阙之。若列侯袭有官位,比大夫以上;其不涖官理事,则当宿卫忠勤,或身死王事,皆宜加谥。其袭馀爵,既无功劳,官小善微,皆不足录。

西晋司马炎时,八座(尚书令、左右仆射、五尚书)议以为:"太尉荀顗所撰定体统,通叙五等列侯以上,尝为郡国太守、内史、郡尉、牙门将、骑督以上薨者,皆赐谥。"

从五等制考虑,王祥被封为“公”,“公”距“王”仅一步之遥,已有自己的封国。

从履历分析,王祥曾任魏国三公之首,兵狱的最高领导者太尉.
《尔雅•释诂》注疏“谥”字:“人死将葬,诔列其行而作之也.”

王祥为何不在薨后而是在第二年才得到谥号呢?要知未得到谥号,即使避讳,也完全可以得其他谥号。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6 22:50:32 +0800 CST  
呵呵,朋友们,千万要长记性啊!要以我为鉴!永远不要和白痴争辩。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和他同一水平,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晋书》中,除《王祥》传出现一系列的破绽和疑问,其他只要出现王祥的地方,都有破绽和疑问。。

第一处:《何曾传》:“文帝为晋王,曾与高柔、郑冲俱为三公,将入见,曾独致拜尽敬,二人犹揖而已。”

文帝为晋王时,高柔已为九泉之鬼。根据裴注和《晋书王祥传》,唯独鞠躬的是王祥而非何曾。

第二处:《李憙传》:“及魏帝告禅于晋,憙以本官行司徒事,副太尉郑冲奉策。此处应该为太保郑冲。此时太尉为王祥。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6 23:16:24 +0800 CST  
永远不要和白痴争辩。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和他同一水平,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6 23:38:21 +0800 CST  
《李憙传》:“及魏帝告禅于晋,憙以本官行司徒事,副太尉郑冲奉策。

关于魏帝禅位一事,《宋书礼制》:“咸熙二年十二月甲子,使持节、侍中、太保郑冲、兼太尉、司隶校尉李熹奉皇帝玺绶策书,禅位于晋。


可见《李憙传》本官行“司徒”应为“太尉”。副“太尉”郑冲应为“太保”。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7 10:06:20 +0800 CST  
永远不要和白痴争辩。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和他同一水平,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为什么会出现白痴这一特殊的群体呢?


1、低能、弱智、白痴可能是天生的;低能、弱智、白痴的后代极可能会是白痴;近亲结婚也会生下一批低能、弱智、白痴胎儿。

2、器质性疾病会导致低能、弱智、白痴胎儿的出现。

目前,各地的培智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政府应加大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扶持力度。

精神病导致精神分裂的症状与低能、弱智、白痴的表现类似。这一类人大都情志不遂。因感情、升学、升官受挫,某些人会表现出极端如敏感、多疑、疑神疑鬼、偏执的症状。他们往往无端怀疑、发怒,歇斯底里,偏执、无休止地咒骂他人,有自残、攻击、辱骂他人的倾向。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7 21:51:36 +0800 CST  
楼主,提个小意见,你的回复太多了,冲断正文了。。手机党,从第一天追就被吊胃口,一路追过来,到现在,我大致明白的是王祥王雄可能是一个人,三国志应该被王览的后人篡改过,并且由于琅琊王氏特殊地位,王祥的功绩处于被抹杀状态。。

有个疑问,哪怕王导杀王澄,那王祥的后代为什么不为家族复仇呢?在王导家族肆意摸黑王祥这么多年,王祥后代为什么没有能力对抗呢?

楼主,如果可以,能否把回复和正文分开,不要回复大段后开始正文,一不小心就晃过去了。。
————————
谢谢这位朋友的提醒。以后会把回复和正文分开。建议你最好阅读脱水版。另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帖子先放一放,只能在周末或节假日更新。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22 12:02:38 +0800 CST  

楼主:wzheguilai0416

字数:668244

发表时间:2010-03-02 00:1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29 17:25:23 +0800 CST

评论数:455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