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英雄——“卧冰求鲤”王祥


作者:回菊 回复日期:2011-08-30 16:51:08
我认为王雄和孟建同时担任,或者二人担任散骑常侍的时间相差无几。223年,孟建担任凉州刺史而非安定太守。由于种种原因,碑文和解释要先放一放。
--------------------------------------------------------
对那块碑没有什么疑问了。看法一致。
但对那份奏疏,我的疑问也基本消除,只是看法跟你不同,但不与你争论这点了,各自保留意见。我的观点是:写那份奏疏的孟达不是孟建。

——————
呵呵,很想听听回菊兄的高见!不知能否告知一二?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8-30 16:56:40 +0800 CST  

作者:回菊 回复日期:2011-08-30 17:09:05
这也不好准确的表达,是各人按照掌握的相关情况作出的一种感觉判断。
并且你常说的那个王雄还担任过某郡太守,那应该就是南阳郡,继任他的应该是杨俊这个人,可惜死的太惨,不知道犯了阿丕的那根筋。
————————
呵呵,我认为此郡可能为新兴郡。陈寿的《三国志》原稿,肯定会把王雄的事迹摆在帝纪(最醒目的位置)。如此,王戎、王衍、贾谧等权贵们才会欣然立《三国志》为国史。有些虽被人为删除,可有些还会保存下来。目前,《文帝纪》、《明帝纪》、《三少帝纪》保存了大量和王雄(王祥)有关的内容。

建安二十年(215)省云中、定襄、五原、朔方郡,郡置一县领其民,合以为新兴郡。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8-30 17:49:28 +0800 CST  
不知什么原因,8月31日便不能登录天涯;最近几天发帖显示错误,直接转至天涯论坛。有朋友说我的ID肯定被封了。解封了没?试一下。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02 09:45:08 +0800 CST  
但这里也有个疑问,虽然,临沂王氏后来权倾朝野,但也只是局限江东一地,不能影响到北方,要是真的篡改了三国志,北方也应该有三国志的原版保留,似是解释不通
——————
北方,实在太乱了。乱到什么地步,into朋友自己去查一下。由于工作太忙,帖子会在教师节的第二天更新,以后只在节假日和周末更新,敬请雅正!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02 10:04:59 +0800 CST  
呵呵,很高兴发现回菊兄行文的风格已大变,由胡搅蛮缠变为走学术路线。冀州刺史王纷碑和王纯碑一个在山东东平西北,一个在山东东平的东南(汶上),相距至少六十里。

王粲的家乡山阳高平(故治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四十里)距东平110公里。东平王氏在魏晋时期为望族。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自立相国,选用海内名德之士。以前平阳太守李重、 荥阳太守荀组为左、右长史;东平王堪、沛国刘谟为左、右司马。此王堪后升任车骑将军。永嘉三年(309),刘渊以新降的晋左积驽将军朱诞为前锋都督,以灭晋大将军刘景为大都督,将兵攻黎阳,克之;又败王堪於延津,沈男女三万余人於河。

永嘉三年(309年)十一月,石勒寇信都,杀冀州刺史王斌。诏车骑将军王堪,北中郎将裴宪将兵讨勒,勒引兵还,拒之;

四年春正月乙丑朔,大赦.。二月,石勒袭鄄城,兖州刺史袁孚战败,为其部下所害。勒又袭白马,车骑将军王堪死之。

关于王堪,《世说新语》载:谢胡儿(谢朗)担任著作郎,曾作《王堪传》,他不了解王堪是什么样的人,就向谢公(谢安)求教。谢公告诉他:“ 世胄(王堪)也曾受到重用。王堪是王烈的儿子,阮千里(阮瞻)的姨表兄弟,潘安仁(潘岳)的姑表兄弟。潘安仁诗中说‘子亲伊姑,我父唯舅。’他是许允的女婿。”许允的儿子在元康年间分别任幽州刺史、司隶校尉,显赫一时。

疑曹操的心腹——丞相长史王必也为东平王氏。建安二十三年(218)魏王曹操西上关中与刘备作战,派丞相长史王必掌管军队,督理许都的事务。此王必早在曹操担任兖州牧时便担任从事一职。

王纯碑:“奂矣王君,有虞之胄。封陈兴齐,枝叶繁茂。”王纯的先祖出处与王莽描述的的确相同。这反映了王莽时制定的王氏通谱仍在某些地区(主要是山东)沿用;此支应非五侯支。

王纯死于延熹四年八月廿八日。延熹三年,白马令李云因直谏被汉桓帝所杀。李云直谏的目的是揭露宦官统治。官位错乱,小人谄进;财货公行,政化日损。李云认为:“高祖受命,至今三百六十四歲,君期一周,當有黄精代見,姓陳、項、虞、田、許氏,不可令此人居太尉、太傅典兵之官”。李賢注曰:“黄精謂魏氏將興也。陳、項、虞、田並舜之後。舜土德,亦尚黃,故忌也。”李云被杀,想必上述舜的后裔的一部分会长舒一口气。

家谱有时就像股票,大户(最显贵的一支)已绝尘而去,被套牢的只是散户(此类现象在三槐王氏和开闽王氏最为明显)。曹植撰王粲诔文称此支“扬声秦汉”,似乎和五侯有关。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1 13:57:31 +0800 CST  
另回菊兄有雅兴的话,可帮我查查王戎的父亲——贞陵亭侯王浑的封地位置以及王浑担任凉州刺史的起止时间。这会牵扯到三国时期的一桩惊天大案。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1 14:03:42 +0800 CST  
哈哈哈哈,你妈没告诉过你吗?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2 21:34:07 +0800 CST  
哈哈,先问问你妈答不答应。你妈答应,老天爷也不答应。小心雷劈了你。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2 21:58:24 +0800 CST  
作者:风之隐者 回复日期:2010-07-19 22:16:27
特来支持下楼主
楼主看书确实仔细,尤其是能发现书中的纰漏,比如胡人舍弃战马步行逃跑那段,和一个郡的户数和人口数对不起来那段。
楼主你要继续啊,对于能拿得出有力的证据的质疑,是有回复的价值;而对于什么证据没有,居然对楼主进行人身攻击的,我都替你鄙视它!

只有无才无德之人,才不拿真本事比真本事,而指望用卑鄙手段把人骂走。
期望楼主更多关于王祥的的介绍,毕竟很多人看书,囫囵吞枣而已,包括我。
————————————
呵呵,有些人就是喜欢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注册一个马甲骂人。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2 22:04:45 +0800 CST  
呵呵,你以为我是吓大的。我的笔名多了去了。下雨天千万要小心哦。另外出门要小心,老天在盯着呢!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2 22:17:28 +0800 CST  
不是我找你荐
是你一而再,再而三的找荐
——————
打错了吧。找茬吧。开头一直说王祥未获得谥号是避王元姬的讳。又看不惯我大段大段的引文。一直说自己《三国志》只读了皮毛,只需用逻辑推理即可。你现在也开始大段大段地引文了吧。我是感觉你有大把的时间,也对古代的地质地理颇有心得。正好贞陵亭侯的封地,一直困扰着我。想请你帮帮忙。没想到你居然污言秽语。呵呵,我以为,某些王氏的成员会对这个帖子恨之入骨,真是没想到,哈哈哈哈。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2 22:40:03 +0800 CST  
正文继续:八王方八裴骗局的幕后把戏

正始中,人士比论,以五荀方五陈:荀淑方陈寔,荀靖方陈谌,荀爽方陈纪,荀彧方陈群,荀觊方陈泰。

又以八王方八裴。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裴康方王绥,裴绰方王澄,裴瓒方王敦,裴遐方王导,裴頠方王戎,裴邈方王玄。

五荀的关系是:荀淑为第一代。荀淑与同朝同颍川郡人的钟皓、韩韶、陈寔等皆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

荀淑的八个儿子以文化见长,时人称之为“荀氏八龙”。 荀靖:荀淑三子,称荀三龙。靖有至行,不仕,号曰玄行先生。靖有至德,字叔慈,名几亚爽,隐居终身。皇甫谧《逸士传》云:或问许子将,靖与爽孰贤?子将曰:“二人皆玉也,慈明外朗,叔慈内润。”荀靖年五十而终。

荀爽是“荀氏八龙”中的第六位.论才学,则数第一。当时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评赞。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太常赵典举荀爽至孝,拜郎中,对策上奏见解后,弃官离去。为了躲避党锢之祸,他隐遁汉水滨达十余年,专以著述为事,先后著《礼》、《易传》、《诗传》等,号为硕儒。

荀彧(163-212)字文若,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官至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


荀家与陈家渊源颇深。《世说新语·品德篇》:故陈太丘(陈寔)去拜访荀朗陵(荀淑),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长子陈纪)将车,季方(次子陈谌)持杖后从,长文(孙子陈群)尚小,载着车中。即至,荀淑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孙子荀彧)亦小,坐在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2 23:02:29 +0800 CST  
荀彧的父亲荀绲是荀淑的儿子,曾任济南相;荀觊是荀彧之子。荀恽,字长倩,嗣侯,官至虎贲中郎将。但因与曹植有交情,被曹丕憎恨,早卒。妻子为曹操之女安阳公主。

荀俣,字叔倩,任御史中丞;荀诜,字曼倩,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早卒;


荀顗(?~274),字景倩,博学而意思缜密,任散骑常侍,再任尚书。后仕于晋,位至太尉,封临淮康公;另有荀粲(209?~238?)字奉倩,魏晋玄学代表人物,与王弼齐名。娶曹洪女。后因妻子去世,悲痛而死,年仅29岁。

五荀的关系一目了然。荀淑为第一代;荀靖、荀爽为第二代;荀彧为第三代;荀顗为第四代。

反观五陈:陈寔字仲弓迁除太丘长,故号太丘。与子纪、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又与同邑钟皓、荀淑、韩韶等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

第三代陈群;第四代陈泰。五陈的关系也是一目了然。

荀家和陈家为通婚关系。目前已知的姻亲关系是:荀顗的姐夫是陈群。高贵乡公被弑后,《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七》:(司马)昭入殿中,召群臣会议。尚书左仆射陈泰不至,昭使其舅尚书荀顗召之,泰曰:“世之论者以泰方于舅,今舅不如泰也。”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2 23:28:42 +0800 CST  
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裴康方王绥,裴绰方王澄,裴瓒方王敦,裴遐方王导,裴頠方王戎,裴邈方王玄。

八王方八裴疑点颇多。

首先八王的关系不明。八王除王祥、王导、王敦外,都是王雄的子孙。而八裴都为裴潜的子孙。

其次,“裴頠方王戎”为明显错误(应为裴楷方王戎);另“裴康方王绥”亦然(应为裴瓒方王绥);“裴楷方王夷甫”应改为裴頠;裴徽方王祥应改为裴徽方王浑(王戎之父);原因待续: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3 00:05:34 +0800 CST  

作者:六月画眉 回复日期:2011-09-13 01:40:59
好文
——————
欢迎新朋友!更正一下:八裴全为裴茂的子孙。


“文博富赡,诚皆一时之俊伟”,这一条在后世的记录中倒是有反映,即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多次提到王朗,其中有“王朗发愤以讬志,亦致美于序铭。”这倒是继承了蔡邕,但蔡中郎有好多的“序铭”传世,不知道为什么,王朗怎么没有留下一篇序铭方面的文章呢,难道是刘勰在说谎吗?估计这种可能性不大,刘勰既然这样评价,可能在刘宋时代还有不少王朗的序铭流传,但为什么后来全秩失了呢,非常奇怪。
——————
《隋书经籍志》:王朗集三十卷。估计王朗文集毁于隋末战火。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一直好言相劝,你完全可以就自己的观点发主帖。我们的角度、阅读的范围不同,迟早会起冲突。结果呢,不幸言中。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3 11:41:21 +0800 CST  

作者:into5263 回复日期:2011-09-13 22:48:51
几天不见,回菊先生和楼主怎么又吵架了,大家都是文化人,又没有解不开的仇,干嘛要打些些有辱斯文的口水仗呢?!学问为先,以和为贵。
————————
呵呵,当时感觉真是莫名其妙。他应该是那天在工作或生活上碰到了不顺心的事,找我撒气来了。仔细看我的帖子,就第一句的“胡搅蛮缠”四个字会刺痛他。可之前多次说他无理取闹之类的话,也没见他异常啊。相反,感觉他像谦谦君子,一再说自己读书不多。早知道这样,才懒得说呢。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4 09:13:18 +0800 CST  
作者:回菊 发表日期:2011-9-14 10:38:00
怎么会莫名其妙的吵起来呢
楼主的语言中夹杂着挑逗和衅虐,是典型的文痞行为
这就象街上的小流氓,敢在广庭之下,公然藐视法律与公德,肆意调戏良家女子
对于这样的行为,难道还不值得回击吗
你看这个小流氓是怎么个态度,公然还:
“呵呵,当时感觉真是莫名其妙。他应该是那天在工作或生活上碰到了不顺心的事,找我撒气来了。”
他也真能想象,是我工作或生活上碰到了不顺心事,找他撒气。
他的很多语言中夹杂着明显的文痞行为
听锣听声,听话听音。这个大学难道还没看出来吗?
他不是跟你正常的讨论学问
————————
哎!我是想为你找个台阶,现在又变成流氓行径和文痞了。可能把“应该”改成“可能”更恰当一些。我的第一句更多的是善意的调侃,而非其他。我是发自内心的感觉你一年来大量阅读了许多书籍,变得越来越理性。而不是去年纠缠于王祥避讳王元姬的“元”字,王祥是王朗的侄子,或者是王朗小三生的儿子,王览的儿子王裁也是王朗的儿子;王朗何时改名等等等。之前说你无理取闹,你都置若罔闻,包括上次因误会而争吵,但不知为何你火冒三丈。我解释你心情不好,难道不妥吗?

王祥薨后未获得谥号,感觉史官在暗示:王祥作为魏国最后一任太尉,且此前担任司空,两次担任司隶校尉,掾属众多,王睿为陈寿泼脏水,他的后代及部下居然不闻不问。这和王戎、王衍、贾谧等坐视王雄被浇大便无动于衷有何不同?


牒谱对某些家族来说,就像抹布,用完就扔。汉末许多家族依靠宦官爬上来,别人扔掉的抹布,他们也会如获至宝,因为这样会更体面。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4 11:49:57 +0800 CST  
刘表跟王朗就是同时代人,刘表的字是景升,王朗的字是景兴,这两个人的字很象,感觉是同一个人给起的,刘表的字很可能出自王畅之手,那王朗也有这个可能。(我甚至都怀疑过王朗和刘表是不是兄弟俩,王朗会不会是姓刘,这样的假设都做过无数遍,因为有保护彭城刘阳家族的事



————————
呵呵,敏感多虑可能是你认定我是在挑逗和衅虐的重要原因。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4 18:05:26 +0800 CST  
另王谦要是鲁相之类,算不算是“岱”呢?

————————
呵呵,主随客便,放缓发主帖的速度吧。


王谦出临朔岱之地很可能为一地。夏侯常侍诔:父守淮岱,治亦有声。王隐晋书曰:威次子庄,淮南太守。此处淮岱为淮南。淮南郡,治寿春。

另王谦出临朔岱极可能在担任大将军长史之前,且可能卒于任上。这点可参照王允(137—192)的仕途。

王允历任郡吏(19岁)、并州别驾、司徒掾属、司徒高第举侍御史(183?)。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选拜王允为豫州刺史,征辟尚爽、孔融等名士担任王允的从事;彻底击溃豫州一带的黄巾军。后,王允和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共同受降数十万黄巾起义军。因得罪宦官张让,被逮捕下狱。不久,正好赶上朝廷大赦,王允免罪释放,还复刺史原职。十天后,张让以“莫须有”的罪名将王允治罪,王允再度入狱。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联名向皇帝上书,替王允求情,希望皇上能够赦免王允。

中平三年(186)获释;中平六年(189),灵帝驾崩,王允担任何进的从事中郎,升河南尹。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5 07:07:59 +0800 CST  
更正一下:王允辟荀爽、孔融等为从事;王谦极可能卒于大将军长史任上。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9-15 07:15:16 +0800 CST  

楼主:wzheguilai0416

字数:668244

发表时间:2010-03-02 00:1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29 17:25:23 +0800 CST

评论数:455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