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三百年》(通俗幽默,超超超长篇连载,古今都付笑谈中)

@linightli 2016-08-09 17:39:36
顶楼主
-----------------------------
谢谢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09 18:22:38 +0800 CST  
@考拉2009 2016-08-09 17:22:37
支持一下
-----------------------------
谢谢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09 18:23:03 +0800 CST  
@valen16 2016-08-09 17:40:43
等更新
-----------------------------
我都不知道下个月开学了更新该怎么办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09 18:23:52 +0800 CST  
@百无一用是真理 2016-08-09 18:22:33
加油
-----------------------------
谢谢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09 18:26:45 +0800 CST  
@18537987543 2016-08-09 18:35:12
一直等更新,每天翻好几遍
-----------------------------
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09 18:59:45 +0800 CST  
@一只支 2016-08-04 12:00:49

3.英雄莫问出处

我们常说英雄莫问出处,这句话在成功学励志学心灵鸡汤中给人的理解为无论你是什么人都可以取得成功获得成绩,这是为了激发你。但据调查表明,在 历史 学里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因为英雄的出处都不好。

先说三国演义,三个主人公,刘备刘玄德那是刘皇叔,结果卖草鞋;孙权是官二代,可祖上出身寒族(老百姓),被当地士族看不起;最后就是曹操,那更不好,阉宦之后,差点被骂死。

《水浒......

-----------------------------
@sdhzdmhfszcb 2016-08-09 22:08:39

出身好的人,运气都会很差,越是出身好,越是不顺利。

“仇富”心理,在我们这个民族,是有悠久历史传统的。

就如托克维尔所言,反对奴隶,不过是因为自己不是主人。

一边痛斥特权,一边渴望特权,只因为自己不是既得利益集团中的一分子,哪怕只是里面打酱油的。

深刻,无产阶级最具有彻底的革命性。
-----------------------------
我憎恨特权,因为特权不在我手上。一旦拥有了梦寐以求的特权,普通人要做的绝对不是所谓的少贪一点,社会美好,而是变本加厉,毫无底线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09 23:22:52 +0800 CST  
@布加迪仙 2016-08-08 09:15:56

楼主速度更~

我从第一页追追了一下午~好爽~

-----------------------------

@一只支 2016-08-08 11:12:54

看的总比写的快啊,我写三小时看起来可能五六分钟就没了

-----------------------------
@撒木萨 2016-08-09 21:50:26

加油,我们都在等你写!
-----------------------------
朋友的这句话对于作者而言是最大的鼓励,是一种认可,一种支持,谢谢!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09 23:24:06 +0800 CST  
@彰德邺下客 2016-08-10 15:16:57
@一只支
-----------------------------
朋友你有点吓到我了,我一看是个图片,我以为又是那些骂人的图呢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10 15:18:42 +0800 CST  
5.2刀锋所指

万历三十六年,李成梁离任辽东总兵,在当时很多人看来,这是正确的,辽东的形势会蒸蒸日上。

现实是辽东形势一发不可收拾。

蒸蒸日上?有。谁?不是大明,是努尔哈赤。

对外,消灭海西四部的乌拉部;兼并野人女真诸部;攻占叶赫部十九座城寨。

对内,消灭了舒尔哈齐、褚英为代表的分裂势力;重视自身发展,冶铁技术的引入使建州女真的军队更加强大。

用一个成语来形容:

兵强马壮。

我想,辽东的明军会是羡慕他们的,因为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已经三个月没有发工资了,还有更惨的,半年没发。

辽东巡按御史何尔健算过一笔账,结论就是:

辽东明军最苦,干的最多拿的最少,即使全部粮饷工资按时按量发放了,其实也不够。

问题是,还没给够。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10 15:19:44 +0800 CST  
何尔健在辽阳阅兵,辽阳是辽东的省会城市(治所),这里的明军停止操练,千万人跪在何尔健面前,“哭声震天”,“山谷震动”。

情景比我们以前的农民工讨薪还要心酸。

这些普通的士兵,他们拖家带口,他们一家七八口人赖以生存的就是当兵的工资,省吃俭用,勉强温饱。

他们不是将领,不能贪污,不能克扣,不能中饱私囊,不能虚报战功,不能靠着将士在前面浴血奋战自己在后方升官发财。

牺牲的是他们,拼命的是他们,除了冠冕堂皇的为国报效,他们更看重的是那点粮饷,那点工资。

现在,一个太监都可以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撒尿拉屎。

之前,被言官弹劾的李成梁,所谓“通敌卖国”的李成梁,他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积极改善这一切,现在,李成梁不在了。

万历三十六年,前屯卫()第一个发起兵变,一时间辽东明军云起响应,松山、广宁、锦州、辽阳、山海关等地明军“歃血摆塘,誓杀高淮而后已。”

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兵变了,但从规模来讲这次是最大的一次,参与者有二三万之多,而当时辽东明军也就六万多人。

高淮跑到了北京,鉴于这次事情太大,高淮没有逃过惩罚。

坏人得到了应有的下场,正义获得了最终的胜利,这是美满的结局,可这其中的过程又有多少血与泪?多少牺牲和愤怒?

这些不会被胜利所掩盖。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10 15:20:07 +0800 CST  
万历二十七年高淮来到辽东,万历三十八年高淮伏法,这十一年高淮耀武扬威,风光无限,草菅人命,欺凌百姓,辽东总兵马林弹劾高淮,充军;辽东官员弹劾高淮,下狱论罪;他的“龙骑军”可以以皇帝的名号冲入任何一家的宅子里,“势如抄杀”。

高淮就是一只肥硕的蛆虫,把它尖锐的爪牙狠狠地刺入辽东这个本就营养不良的病人身体内,在他贫瘠的肢干上,不断的吸食,商贾的钱财、军队的粮饷、百姓的田地,除了这些,还有更加宝贵的东西,比如军队对朝廷的忠诚,比如百姓对朝廷的信心,还有,高淮间接的给努尔哈赤带来了很多的帮助,人口、技术,尤其是冶铁术,这都是难以估计的。

评价历史人物,因为功过的问题,存在争议,可在高淮这样人的身上,我看不到一点点功绩,倒是他的过错百死莫赎。

高淮死了,可是高淮糟蹋后的辽东怎么办?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恢复辽东也是花费更大的精力更长的时间换来的是更低的效率更低的回报,这个表现在以后辽人的态度上。

不是没一句对不起都能换来对方的没关系的。

而且,明朝也没有这个时间。

万历四十四年正月,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英明汗,建立了清朝的前身——大金政权,史称后金,年号天命,也称天命汗。

天命,顺天承命。

没有经过明朝的批准,努尔哈赤这样做的意思昭然若揭。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10 15:22:34 +0800 CST  
而这么重大的事情,明朝毫无所知,后来还是朝鲜邻居着急忙慌告诉明朝这件事情的,皇帝不急太监急。

其实万历也很着急,不过着急的不是这个。

万历要给福王朱常洵四万顷土地作为封地,北京河北河南山西四省的地都给完了,万历还要给湖广地区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都是我老朱家的,我怎么不能给?”

叶向高说:

“如果给了,国家就完蛋了!”(国无日)

这日子没法过了。

最后在群臣的抗争下,给了一万九千顷。

万历觉得委屈了儿子,把这些土地内的商税、盐铁贩卖的权力一挥手都给了福王。

“钱给儿子了。”

而这些钱本来是要入国库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话说说可以,但不能认真,尤其是君王,认真就会出大事。

距离出大事,留给明朝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万历四十五年,蒙古科尔沁贝勒明安来朝赫图阿拉。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10 15:22:55 +0800 CST  
这是一件小事,很容易被忽略,而历史的细节正是在这些被忽略的小事中得到端倪,很多复杂的人物关系都是由小细节来说明。

当皇太极带领八旗铁骑绕过正面的关宁锦防线从长城突破直抵北京城下的时候,这条路线就是科尔沁部所告知的。

万历四十六年,刚过完年。这一天的月亮格外的圆,或许是这样的月亮激起了努尔哈赤的好奇,想看看是不是“外国的月亮都比较圆”,他告诉八旗旗主和诸位大臣:

今年我一定要征讨大明朝。

于是,后金上下全部行动,整修兵器,养肥军马,做征讨明朝的军事准备。

所谓师出有名,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颁布了一道文件,既是政治文件,也是宣传文件:

《七大恨》。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10 15:23:12 +0800 CST  
5.3论读书的重要性

檄文的重要性对于战争而言就如同吃饺子蘸醋,性生活前戏。

中华文明三千年,文人骚客无数,在他们笔下的檄文活灵活现生龙活虎,每一篇檄文都是洋洋洒洒挥毫泼墨,引经据典上通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和外带无数骂人不带脏字但是比脏字还要脏的攻击言论。

有好事者做了檄文排行榜,什么必读檄文十篇,中国历史檄文四强等等,可无论各种榜单怎样排名,高居榜首的檄文都是同一篇。

《讨贼檄文》,陈琳。

堪称经典中的经典,范文中的范文,读过之后,无不拍案叫绝。

包括被骂的对象,曹操本人。

开篇并不惊艳,老样子,引经据典:

“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

不知道的读到这里莫名其妙,说赵高干嘛,知道的连点大指。

高!真高!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10 15:26:36 +0800 CST  
祖宗都不是好货,后人能是什么?

身为阉宦之后的曹操,用身份决定论来说,本来就没有道德(本无懿德),做了点什么呢?

做了西苑八校尉,领头的是蹇硕,知名太监,而西苑八校尉的大boss是董卓。

董卓是国贼,那国贼的手下是什么性质?

那我们的袁本初在做什么?在兴义军,在反抗国贼的道路上慷慨高歌。

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衬。

你曹操后来是做了点事情(其实做了很多,但由于多为正面,一笔带过,春秋笔法),然后呢?

杀害“天下名士”(边让);做盗墓的祖师爷,发死人财(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

曹操身居三公的高位,但做的是豺狼虎豹的事情,玷辱国家残害百姓(污国害民),你曹操不仅祸害人还祸害鬼。(毒施人鬼)

你曹操仗着有点势力就飞扬跋扈(承资跋扈),趾高气昂,剥削百姓,残害善良贤良的人(残贤害善),你的所作所为使得“士林愤痛,民怨弥重”,只要有一个人举起胳膊反抗你,一个省的人都会响应(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我看了历朝历代的历史文献,坏人啊贪官啊奸臣啊很多,有贪污有残暴有酷吏,可那么多人都不如曹操,你曹操排名第一!(于操为甚)

檄文要是就写到这里,虽然精彩,但不会让人拍案叫绝,因为它还缺一部分,很重要的一部分。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10 15:30:20 +0800 CST  
说了曹操不好,只会让人们讨厌反感曹操,那讨厌反感之后呢?

没了。

这时候要让人们讨厌反感曹操之后,再安排一个主角,这个主角和曹操恰恰相反,曹操做的他都不做,他做的曹操都不做;曹操做的是坏事,他做的就是好事,讨厌反感曹操之后,就会爱戴拥护这个人。

这个人是袁绍,这种说法就对比。

我们的袁绍先生在做什么?

讲文明守礼貌,五讲四美三从四德,热爱国家够哥们义气(强干弱枝之义),不滥杀无辜,不欺负弱小,所以只要袁军一打仗,摇起旗来敲起鼓来(金鼓响振),对面的部队立马跟丢了魂一样沮丧逃奔。(布众奔沮)

这是因为我们袁绍代表着正义,代表着道德,“奉汉威灵,折冲宇宙”;我们兵强马壮,“长戟百万,胡骑千群”,就像举起烈火来烧蓬草(举炎火以炳飞蓬),倾覆沧海冲刷污点(覆沧海以沃炭)。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10 15:30:39 +0800 CST  
不仅有软实力(道德制高点,正义化身),还有硬实力(长戟百万),简直就是无懈可击。

我们袁绍去打你曹操,找个高处击鼓奏乐(登高而鼓吹),挥舞白旗用来招降(扬素挥以启降路),曹军“必土崩瓦解”,不用打就胜利了。(不仞血刃)

最后还要道德感召一下,这个时候就是忠臣为国家肝脑涂地尽忠保国的时候了!(忠臣肝脑涂地之秋)

可光讲道德,是道德拜物教,甭说其他,就是动嘴皮不干事。

“君子动之以德,小人动之以利”,君子几人?小人几人?君子里的小人又有几人?

所以结尾就是“封五千户,赏钱五千万”。

要做忠臣,就是“肝脑涂地之秋”;做英雄,就是“立功之际”。

完美!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10 15:31:31 +0800 CST  
作为欣赏曹操的人,读到这里也是感到正义凛然大气磅礴,不自主的认同陈琳的观点,那些不了解曹操的人看完是何感想呢?

鼓舞己方士气,侃的对方昏天黑地,团结可以团结的人。

这就是檄文的作用。

而努尔哈赤的相比较而言难免就差了一些。(大概差个十万七千九百九十九里)

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十三日,对于中国历史,尤其是明清史,是一个极具重要意义的大日子,因为这一天,努尔哈赤为首的后金政权发布了“七大恨”,所谓的明亡清兴至此正式拉开了序幕,我们本书可以说从这才算开始。

七大恨的内容,共以下七条:

1.杀父之仇。

2.边境问题,双方同意严守边境,互不踏足,踏足者可以处死,明朝违背契约,杀我女真人,不允许我杀汉人。

3.出兵帮助叶赫,插手女真内部,煽动女真内部仇恨,扰乱女真的安定团结。

4.明朝介入女真内部事务,唆使叶赫把已经许诺嫁给我的妻子改嫁给蒙古。

5.强占女真柴河、齐拉、法纳哈三地,派兵驱赶女真族人。

6.听取叶赫的一面之词,多次威胁侮辱本人。

7.多次插手女真内部事务,扰乱女真内部安定团结,举例等等。

啰嗦吗?

啰嗦,真啰嗦,真的很啰嗦。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10 15:31:48 +0800 CST  
比如第二条第五条,归纳起来就是明朝非法侵犯后金领土主权;第三条第四条第六条第七条,用现代用语来说就是明朝资助女真内部反对派(叶赫),干涉他国(后金)内政,煽动后金内部安定团结,扰乱后金统一进程,试图颠覆后金政权,后金政府及其后金人民对于明朝的行为予以强烈谴责。

这么说,七大恨归纳起来也就三大恨:

1.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私人原因)

2.边境问题,侵犯主权。

3.内政问题,不容干涉。

再归结,就是两大恨:

公(国家民族)私(杀祖、父之仇)

全文既没有说秉承天意,代表正义,也没有慷慨激昂,道德号召,动之以情,把明朝说的天怒人怨,说的百般不堪,说的丧尽天良人神共愤还没有最重要的物质鼓励,没有封官许诺,给人的感觉像是一个中年大妈的鸡毛蒜皮,斤斤计较。

而且,这个版本也不是原始版本,是清朝入关后出于面子考虑加以润色加以修改过的版本。

不过可以理解,鉴于努尔哈赤先生的文化水平,喜欢看《三国》《水浒》,还是因为自己学习热情强烈,主动学习的结果,写出来这个已经很不容易了。

人丑,就要多读书。

其实,不管丑不丑,都应该多读书。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10 15:32:07 +0800 CST  
5.4利益,还是利益

古往今来,无论是造反还是起义,是张三还是李四,帝王将相还是乡村农夫,其实最根本的都是一个问题:

利益问题。

造反的觉得皇位本该是自己的,侵犯了自己的合法利益(如果是皇族的话);起义的觉得自己活不下去了,皇权的利益侵犯了自己最基本的生存利益;归根到底,就是利益。

为了利益,明朝对辽东采取分而治之的羁锁政策,让女真各部“不相统一,各为雄长”,刻意维持一个分裂的女真部族,让女真部打打杀杀,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也是为了利益,努尔哈赤从最早的最基本的生存利益——不被杀,干掉了自己的仇敌尼堪外兰;到后来的古勒山之战,大败九部联军;再到一步步兼并女真各部,这是他从来没有想过的。

1617年,辽东地区爆发洪涝灾害。

如果分级的话,属于特别重大,百年难得一遇。
楼主 一只支  发布于 2016-08-10 15:34:58 +0800 CST  

楼主:一只支

字数:196251

发表时间:2016-08-04 19:5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8-26 12:43:00 +0800 CST

评论数:202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