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虾峙门 2015-05-08 13:59:08
昨天去看了你写的大作,基因啥的有点太深奥了
-----------------------------
@含笑看吴钩2015 2015-05-08 15:06:11
哈哈,高人就是玩玄乎的。
-----------------------------
@河北赵二 2015-05-09 23:01:19
战虎兄的基因贴确实不错,新颖,有趣
-----------------------------
@汉之战虎 2015-05-09 23:03:08
每天更新有点累,歇两天。
-----------------------------
@含笑看吴钩2015 2015-05-10 00:27:30
的确,天天更是很辛苦的。长时间下来可撑不住啊。
-----------------------------
@tqzrd 2015-05-10 09:04:50
原来大家都有偷懒休息的时候啊,看到心里好平衡。
:)
三国的故事大家比较熟悉,含笑和汉虎都能找到新的切入点,实在不容易。
-----------------------------

毕竟,总得有人去做以往没有人做过的事的,嘿嘿。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10 09:44:52 +0800 CST  

【袁术之死】

袁术死了?

是的,死了。

怎么死的?

气死的。

怎么会气死呢?

不知道,这可就得问他自己了。

其实,袁术的命运很悲催,准确些讲,是他贵为九五之尊后的命运很悲催!

原本以为通过称帝能风光一把,改改运程,却不料从此衰事连连。

先是谋划着通过结连吕布,使徐、扬合纵,共图大事,怎奈被陈珪从中作梗,施计破坏,加之吕布又被曹操一个左将军的官职所收买,竟然掉过枪头对自己一阵胖揍,被打得是鼻青脸肿,这还不算完,接着换上曹操亲自出马修理,又是挨了一顿海扁,这回就不单是鼻青脸肿那么简单了,而是被爆得头破血流,体无完肤。

在外屡遭欺辱也就罢了,连内部也不安宁。因为此时的他,已完全被底下的将领和民众彻底抛弃,而原因多是由于他的残暴与不仁。

平心而论,其实袁术曾经很富有,要钱有钱,要粮有粮,然而钱粮的来源,却是通过向百姓强征暴敛搜刮得来的。

比如南阳,这个有着数百万人口的大郡,因过去一直受到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倾斜与扶持(天子的老家),当地百姓一直比较富裕,可袁术到来后,“不修法度,以抄掠为资,奢资无厌,百姓患之”,如此一折腾,楞是把富饶的南阳变成了一处哀鸿遍野,饿殍满地的“人间地狱”。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10 09:48:02 +0800 CST  
@含笑看吴钩2015 2015-05-08 15:06:11
@含笑看吴钩2015 2015-05-10 09:44:52
毕竟,总得有人去做以往没有人做过的事的,嘿嘿。
-----------------------------
@tqzrd 2015-05-10 09:48:50

-----------------------------
多谢支持。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10 12:27:06 +0800 CST  
@追旅思黯乡魂 2015-05-10 11:29:31
楼主每天更新笔耕不辍,我们看着也爽
-----------------------------
说实话,兄台这话让我还是有些感到惭愧的。因为和刚开始时日更3000字比,现在的更新字数是下降了的,实质上已无法保持3000字的更新频率,为此我心里还颇为自责,感觉对不起跟帖的诸位朋友啊!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10 12:39:18 +0800 CST  

再者,和曹操占领一块地方后,就马上抑制豪强,推行法制,发展生产,实行屯田,督促开荒,提倡节俭等做法截然不同,袁术治理地方的手段完全就是流寇的做法,到一处刮一处,刮干净了再换另一处,却从未考虑过要建立根基,更不会去搞什么建设,感觉他压根就没把属地内的民众当人看,只知道一味地追求骄奢荒淫的生活。

如称帝后,他的数百后宫人人身着绫罗绸缎,山珍海味堆积如山,但士兵却食不果腹,许多人饿得只能跑到淮河里捞蚌贝充饥,部下尚且如此,普通的百姓就更没法活了,淮南到处可见因饥荒而争食人肉的惨状。

终于,紧步南阳的后尘,淮南也被掏空了。于是袁术又开始考虑搬家,他想把皇宫转移到一个自己没到过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新一轮的搜刮。

然而天地之大,又能去哪儿呢?

西南面的荆楚?

危险!刘表早就摆好了阵势,此人如今可是手握十万军队的地方实力派,仲家手里的那点军队不及人家的三分之一。

拼不过呀!

东南面的吴会?

更危险!孙策早已不是昔日帐下那个低声下气的黄毛小儿了,江东之地尽为其有,且文臣武将个个了得。

惹不起呀!

正北面的徐州?

最危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整个黄河南岸都是他的地盘,连勇冠三军的吕布都死于其手,仲家怎奈何?

碰不得呀!

不但拼不过,惹不起,碰不得,还要夙夜担忧这些牛人主动找上门来,特别是离自己最近的孙策,那小子生猛得很,既野心勃勃,又能征善战,他惦记仲家的地盘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10 12:42:10 +0800 CST  
@含笑看吴钩2015 479楼 2015-05-10 12:39
@追旅思黯乡魂 2015-05-10 11:29:31
楼主每天更新笔耕不辍,我们看着也爽
-----------------------------
说实话,兄台这话让我还是有些感到惭愧的。因为和刚开始时日更3000字比,现在的更新字数是下降了的,实质上已无法保持3000字的更新频率,为此我心里还颇为自责,感觉对不起跟帖的诸位朋友啊!
-----------------------------
@虾峙门 2015-05-10 13:37:54
可是我觉得你更新还是很快的。
-----------------------------
多谢理解!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10 17:38:15 +0800 CST  
@u_100523893 2015-05-10 14:17:19
万年潜水党,冒个泡,楼主加油。
-----------------------------
谢谢!

苍天啊!请让多一些潜水党的朋友现身吧!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10 17:55:49 +0800 CST  
@13623552032 2015-05-10 18:53:02

-----------------------------
又有一位潜水的朋友浮出水面了,真好!
当然我也明白,人家不会白白浮出水面的,所以必须有所表示。
更上一节也就实属必要了。

----------------------------------------------------

蜷在龙椅上思前想后,袁术突然发现,自己其实已经四面楚歌,周围到处都是危险的敌人。

今后将如何是好?

静下心来想了很久,袁术的心智总算出现了短暂的清醒,他记起了袁绍,那个被自己长期骂为“家奴”的哥哥。

有争吵,有打斗,有拆台,有对立,这些都不假,但完全可以归类为家族内部矛盾,毕竟袁氏兄弟间的所谓矛盾,归根结底不是为了土地,也不是为了权势,而是为了争一个谁比谁强的虚名。

袁绍一直以来在个人名望上都要比袁术高,政治影响力也比袁术广,这让向来以嫡长子身份为荣,且无比自负加自大的袁术感到郁闷和嫉妒,为了证明自己,他才处处和袁绍对着干,丝毫没有顾及同出一脉的亲情。可是今时不同往昔,顿感走投无路的他,不得不找上那个已是河北霸主的哥哥,以求获得庇护。

说到底,终究仍是一家人嘛,血永远是浓于水的。

因此,也只能是到河北投靠袁绍了!

袁术这么想。

为了表示诚意,袁术低下头颅写了一封信,里面对袁绍大拍马屁,说愿意把自己的帝王号送给袁绍,这样的低姿态让袁绍心情很是爽快,因而也就同意了这个服输的弟弟过来混口饭吃,并命长子袁谭在青州负责接应。

不过,若要从淮南前往青州,中途必须穿越徐州,鉴于当时还没有飞机这类先进的交通工具,想要顺利通过,袁术自然得要问过曹操答不答应。

而曹操的态度甚为明确——没得商量,来就干你!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10 19:52:00 +0800 CST  
@小珂小哥 2015-05-11 09:34:53
冒个泡

-----------------------------
呵呵,又是一位潜水的朋友,早上好,这是催更的节奏吗?好的。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11 10:31:45 +0800 CST  

要知道,这时侯的曹操已和袁绍闹得剑拔弩张,两军随时可能进入战争状态,二袁合并,则实力更盛,这当然是曹操不愿意看到的,况且放袁术这个伪帝过境而不击,在献帝那儿也说不过去。

于是,徐州便成了袁术无法逾越的一道鸿沟——

建安四年六月,尚未进入徐州境内的袁术,便获悉曹操已从许都派出刘备、朱灵等将,率军前往徐州布防,列好了阵势要对自己截而歼之。

被预先挡住去路,袁术知道北漂是没希望了,只好又灰溜溜地返回淮南,途中他曾想投奔自己昔日的老部下,而今在灊山(今安徽潜山)一带落草为寇的雷薄和陈兰,却遭到二人的严辞拒绝。

连旧部也不愿接待,落魄到如此田地,这位自号仲家的皇帝可谓是日薄西山,众叛亲离,其凄凉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更惨的事情还在后头。

当袁术带着队伍走到了离寿春仅八十里的江亭,然后驻扎下来准备作短暂休整时,他的御厨忽然进来报告称:

“陛下,我们断粮了,怎么办?”

“你们没饭吃与我何干?快去取些蜂蜜来,仲家要服用。”

袁术的这个要求,我是非常能够理解的,毕竟人家可是名门袁氏之嫡长子啊!对了,还得加上一个九五之尊的身份,再说六月的天气,相信已经热得要命,吃点蜂蜜降降温,去去火,既清热又解暑,你们这些做牛马的臣子怎么就不能理解呢?

可惜,那个御厨偏偏就是不理解,他心里先是一阵嘀咕:现在都什么状况了?还提如此过分的要求!于是当场扭头就走,离开时撂下了一句话:

“止有血水,安有蜜水?”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11 11:15:59 +0800 CST  
@含笑看吴钩2015 2015-05-06 21:26:00

-----------------------------
@tqzrd 2015-05-11 12:07:07
非常想知道,这个图是自己做的么?能不能给我点技术指导?
-----------------------------
不好意思哦,图是在网上搜出来的,并不是我自己做的。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11 12:31:05 +0800 CST  
@含笑看吴钩2015 2015-05-10 09:48:02
【袁术之死】
袁术死了?
是的,死了。
怎么死的?
气死的。
怎么会气死呢?
不知道,这可就得问他自己了。
其实,袁术的命运很悲催,准确些讲,是他贵为九五之尊后的命运很悲催!
原本以为通过称帝能风光一把,改改运程,却不料从此衰事连连。
先是谋划着通过结连吕布,使徐、扬合纵,共图大事,怎奈被陈珪从中作梗,施计破坏,加之吕布又被曹操一个左将军的官职所收买,竟......
-----------------------------
@河北赵二 2015-05-11 12:44:25
袁术败就败在不懂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天下未定、诸侯林立之时,就敢遽称帝号
-----------------------------
是的!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11 12:50:06 +0800 CST  
@纳粹卐岁 2015-05-11 16:34:49
支持!
-----------------------------
又有一位新朋友现身啦!多谢支持!
而且是元首的拥趸哦,请问是来自于SS的帝国师,还是元首师,亦或是骷髅师?哈哈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11 21:27:08 +0800 CST  

这个回答,可算是把袁术气坏了!当场被呛得又急又热,气到后面没辙了,只能躺在床上喘息不止,又过了好一阵子,竟忽然从床上一弹而起,然后歇斯底里地发出一声哀嚎:

“我怎么这么惨啊!?”(袁术至于此乎?)

这句发自肺腑的质问,算是回光返照的最后呐喊。

话音刚落,袁术便软作一团,无力瘫倒在床,接着开始大口大口地呕血,直至气绝歇菜。

是啊!怎么会这么惨呢?

说白了,原因很简单:谁叫你是皇帝呢?而且可气的还是个假冒伪劣产品。

记得小时候,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玩耍,从一棵梨树上发现了一个漏摘的沙梨,为了能独享这个梨,大家想了个办法——用摆擂台摔跤的方式确定它的归属,也就是说最后的胜利者才有资格吃到梨。

为了公平起见,众人轮番上阵,拼体力也拼智力,个个浴血奋战,可最终的胜负尚未分晓,有个家伙就因为经受不住诱惑,突然拿起沙梨狠狠咬了一口,看到如此情形,大家先是呆了好几秒,后面的动作便可想而知了,没吃上梨的人无不义愤填膺(包括本人),大家团结一致,把那个不守规则的家伙揍得是哭爹喊娘,满地找牙。以至于他到现在仍念念不忘咬这一口所付出的惨痛代价。

三国前期,群雄逐鹿的局面,和这个争梨的故事属同一个道理。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11 21:41:53 +0800 CST  

诚然,皇帝人人都想当,群雄们东征西讨,玩命拼杀大半辈子,不就是为了这个目标吗?毕竟谁都想体验一回那种君临天下,指点江山的畅快感觉,渴望有一所大房子(皇宫),过后宫佳丽三千,“一顿饭吃两百多道菜”的幸福生活。

然而,想当皇帝和能当皇帝却是不一样的两码事,因为要实现后者,需要符合太多的条件,如天时地利人和等等,均缺一不可,否则只会落下个像袁术那样的凄凉下场。这个傲慢自大的智障儿,用自己吐血的经验告诉了各方诸侯,在汉帝国并没有彻底玩完的情况下,任何一个敢于另立山头的人,结局注定是个悲剧!

毕竟,梨只有一个。

最后总结一下袁术的一生。

通过诸多史书的记载,撇开其中受所谓“春秋笔法”的影响,袁术其人,实无愧为东汉末年最混账的军阀之一,他的种种卑劣行径,丝毫不亚于此前曾遭万民唾骂的董卓,就算冠其为“无道暴君”也毫不过分,在他身上,应该说较为集中地体现了许多身世显赫的“高干子弟”所具有的诸多特征,如狂妄、奢侈、骄横、愚蠢等等。

他让我们记住了在三国这部历史大剧中,既有许多叱咤风云的英雄,也不乏一些滑稽可笑的小丑,后者用自以为是的蹩脚技艺,表演了一幕幕令人捧腹的闹剧,为那个时代增添了一些别样的喜剧色彩。

袁术,就是其中的一个丑角。

对于他的死,我所做的结案陈词很短,只有一个字——

该!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11 23:43:23 +0800 CST  
@tqzrd 2015-05-11 22:33:44
沙发
-----------------------------
晚安!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12 00:51:46 +0800 CST  

【人,才是最重要的!】

袁术死后,所部也很快土崩瓦解,他遗留在江亭的那三万部曲(含家眷),除了极少部分作鸟兽状之外,更多的人都在思考着应依附于哪个强大势力.

这当中又分为两种声音,一种是建议东渡长江,投奔孙策。持如此想法的多是孙坚当年那些旧部,毕竟就感情而言,他们自然会更信赖老领导的儿子,也就是如今在江东正风生水起的孙策;

另一种意见则是南下庐江,汇入袁术旧将刘勋的麾下,前者以长史杨弘、将军张勋为首,后者以袁术的堂弟袁胤、及女婿黄猗为代表。

而与此同时,这批人也早就已经被孙策和刘勋盯上了。

因为二人都清楚,这可是一批比金银更宝贵的财富啊!

此话怎讲?且听我细细道来。

中国自商周时起,便是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但人口的演变趋势如果用图表形式来反映的话,却是一道交替增减的曲线。

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次人口大规模锐减的阶段,而自东汉末年起到三国归晋的这段时间,更是这种情况的“特别加强版”。期间人口数量下降的幅度之大,人民非正常死亡之惨重,无论前代还是后世,恐怕都很难找出第二个时期,能够与之相比。譬如在桓帝的永寿三年(公元157年),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是5648万,之后受黄巾起义,董卓之乱,以及群雄混战等阶段的影响,全国(尤其是中原地区)的人口数量已经“人户所存,十无一二”,以至于曹魏政权建立初期,魏国大臣陈群就痛心疾首地感慨:本国的人口总数,尚不及前朝文景时期的一个大郡!

而具体的数字,按照各类史书记载,到三国归晋时止,中国的总人口只剩下不超800万,降幅之大,速度之快,无不使后人触目惊心,所以毛泽东同志在研读这段历史时,才会有“原子弹不如刘关张大刀长矛”的感慨。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12 10:14:00 +0800 CST  
@含笑看吴钩2015 2015-05-12 10:13:52
【人,才是最重要的!】
袁术死后,所部也很快土崩瓦解,他遗留在江亭的那三万部曲(含家眷),除了极少部分作鸟兽状之外,更多的人都在思考着应依附于哪个强大势力.
这当中又分为两种声音,一种是建议东渡长江,投奔孙策。持如此想法的多是孙坚当年那些旧部,毕竟就感情而言,他们自然会更信赖老领导的儿子,也就是如今在江东正风生水起的孙策;
另一种意见则是南下庐江,汇入袁术旧将刘勋的麾下,前者以长......
-----------------------------
@河北赵二 2015-05-12 10:28:28
所以三国两晋之后,才有五胡乱华
-----------------------------
五胡乱华是汉民族的一场大灾难。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12 12:19:36 +0800 CST  

这段时期出现的人口锐减之因,归纳起来主要是因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而造成的。

一、人祸。

即全国性的战乱。

如黄巾起义,它有别于过去某人在某地发动的某次反抗运动,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大规模内战。从一开始,战火便遍及汉王朝的大部分州郡。

还有东汉末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地的割据势力,这些势力大部分是漠视百姓,滥杀无辜的残暴军阀,如董卓把持大权后,采取的就是野蛮压榨的统治政策,为了扩充军力不断地抓丁拉夫,导致大量民众逃亡他处,从此流离失所。

另外许多军阀在战争中,又喜欢拿老百姓作挡箭牌,即驱使无辜的民众走在军队的最前面,充当“肉盾”去抵挡敌人的刀箭。经过长年累月的相互兼并,全国各地大批城镇被毁,许多繁华一时的郡县,也因此变成了惨淡寂寥的无人区。

更要命的是,战乱在全国范围内是循环发生的,这便让百姓根本无处可逃。

如黄河流域刚进行完官渡之战,长江流域又开始爆发赤壁之战,随后,大西北和大西南也分别被卷入其中。

汉帝国的疆土,除了极边远的西域地区外,几乎所有州郡都无法幸免,始终没有受到战争破坏的地方,可谓少之又少。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12 12:45:50 +0800 CST  

二、天灾。

也就是包括地震、水灾、蝗灾、旱灾等在内的各类灾害。它是除了由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内外因素而出现的战乱外,导致当时人口锐减的又一大诱因,尤其自汉安帝永初三年(公元109年)开始,全国范围内断断续续爆发的几十次中、大型规模的自然灾害,就导致了华夏大地出现“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的“三空”局面。

最叫人咂舌的是,这些具有严重破坏力的灾害,发生的频率实在是太高了!

先说地震,安、顺、桓、灵四帝统治的五十年间,地震屡屡发生,大小数量多达50次,其中光是京师洛阳附近就有23次之多,不夸张地说,如此接连不断的地震,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又说水灾,当时在北方的黄河流域,以及南方的荆扬地区,基本上每一年都会出现季节性的洪水,导致黄河4次决口,长江中下游5次特大洪涝;再说蝗灾,这种灾害一般出现在以并、凉为主的北方边塞地区,可最严重的一次,却几乎波及了整个长江以北的土地,据史料记载,如此规模的蝗灾唯有唐朝开元年间及元朝末年的那几次可以与之相比,堪称“百年不遇”,地震、水灾、蝗灾过后,旱灾接踵而来,这又导致了万千良田荒芜,大批百姓流离失所,只能靠乞食为生,从而不断地汇入到了原本就人数庞大的灾民队伍中......

这几种灾害还算不上是最致命的,由它们而引发的饥荒和瘟疫,才真正令人感到恐怖。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5-05-12 15:32:09 +0800 CST  

楼主:含笑看吴钩2015

字数:912398

发表时间:2015-04-06 22: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22 22:37:57 +0800 CST

评论数:771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