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椅子侃史】清朝兴衰三百年(客观通俗,幽默正史)

努尔哈赤离开了城市(姑且称作城市),一头钻进了茂密的原始森林。

钻进森林干什么?莫非是像张无忌一样身重玄冥神掌或是去找寻盖世神功武学秘籍?张无忌不是捡到死去BOSS掉落的包裹才学会九阴神功?

这不是金庸大师的武侠小说,努尔哈赤去森林的目的只有一个:

生存。

一个很实在却很让人感到诧异的目的,堂堂建州左卫指挥使的大公子竟然会因为生存问题而跑去森林?这不是就和富二代去工地搬砖一样可笑吗?话所他不是分得了一笔家产吗?

没错,努尔哈赤是分得了家产,但分得的是总额原本就不多的家产还是最少的一部分(家产所予独薄)

这份少得可怜的家产是无法让一个19岁的少年在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生活成本高的城市立足的,努尔哈赤只能去森林过低碳环保自给自足的生活。

那时候的森林是一幅什么景象呢?套用王维的诗句就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好一幅美丽的世外桃源,但是这个描述却不完全适用于对当时森林的描述,应该略加修改一下:

明月松间照,野兽山中走。

除了我们所憧憬的阳光空气小溪和满眼的绿色,世外桃源生活还有一个不能够忽视的因素:

野兽。

林子大了,不仅是什么鸟都有,野兽也是什么都有。

它们才是真正森林小区的真正主人,在努尔哈赤来之前的业主。

当时的森林对于人类而言是什么呢?是雷池,是禁地,是一般人不能够踏足的地方,因为进森林只有两种原因:找不痛快或是找死。

即使是商队进山采药、猎人进山打猎都得组团大伙一去,还不能去森林的深处。

在这样情况下努尔哈赤单人进入森林不能说不是一件壮举。

朱元璋同志出身贫苦,一度靠讨饭为生,公认是历史出身最苦的开国皇帝之一(可能没有之一),但我想说的是,他那些经历过的苦难比起努尔哈赤所经历的只是小儿科罢了。

两人都是为了生存,朱元璋的方式是在城市里讨饭,最差结果也就是被人们给个鄙夷的白眼,说几句难听的话,除了心灵受一点小打击(估计也没事,家常便饭),基本上是没有太大损害的。

可努尔哈赤呢?生活在没有人烟的原始森林,活下去的唯一方式就是猎取山中的猎物,但是作为猎人的他同时也是别人的猎物,例如:豺狼虎豹,如果遇到它们,它们可不会给你一个鄙夷的白眼,迎接你的只是血盆大口发出的“亲切问候”。

在城市乞讨要生存就得不要脸;在森林打猎要生存就得不要命。

命和脸你选哪一个?

上点层次,尊严和生命,二选一,你选谁?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09-19 19:56:38 +0800 CST  
不断进步,顺便祝大家中秋节快乐,第一更送上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09-19 19:57:10 +0800 CST  
有人看了电影会有感悟,有人看了文学名著会有感悟,有人经历人生百态、事业大起大落会有感悟,获取感悟的方式有很多,所获取的感悟也大有不同,但是论起感悟的深度,经历人生百态。事业大起大落所获取的感悟绝对是要比看电影、看文学名著获取的更深刻,更强大。

但是一切的感悟都比不上那些历经生与死、在生死边缘获取的的深刻,强大。

努尔哈赤在森林中无数次遭遇野兽的袭击,无数次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缘,或许努尔哈赤只要反应稍微迟缓一些就有可能成为野兽的美餐。

生与死的残酷激发出了他的潜力,激发了他强大的心灵。

逆境,是弱者的绝境,是强者踏向成功的垫脚石。

当阖家欢乐的时候,努尔哈赤只能一个人看着天空的星星,有些成熟的小脸上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当冬季来临,家家户户准备御寒衣被的时候,努尔哈赤只能蜷缩在自己搭建的简易的小木屋中,死命的裹紧身上的野兽皮来抵挡寒冷;当人们欢庆节日的喜庆时,努尔哈赤或许正命悬一线,正在与野兽厮杀,即使身上遍体鳞伤伤痕累累,他也绝不退后一步。

不是他有多坚强,而是退后一步就代表着死亡。

就代表着死亡呀!

他不想死,他不想默默的死在这深山老林中,他受尽苦难的目的还没有达到,他还要风风光光的回去,让那些曾看不起他的人们都尊敬他。

我决不能死!

或许是努尔哈赤顽强的毅力打动了老天;努尔哈赤不仅没有死在深林之中,身体反而变得愈加强壮,武功变得愈加高强。

比起这些外在的变化,努尔哈赤的心灵也变得成熟了,他明白了;

靠自己的能力拯救自己,是成功的唯一准则。

成功的道路上,你要依靠你自己,只有你自己值得依靠,只有你自己不会背叛自己,也只有你自己会陪着你自己在这条未尽的道路上走下去。

这是他以后的人生信条,同时也是许多成功者的人生信条。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09-19 21:41:00 +0800 CST  
@枯凉咒 368楼 2013-09-19 22:14:31
楼主。。。说好的三更呢。。。
-----------------------------
这个真抱歉,只更了两更,我对第三章不满意,还在修改中,要不明天?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09-19 22:23:49 +0800 CST  
@枯凉咒 373楼 2013-09-20 08:38:10
回复第370楼(作者: @新木椅子 于 2013-09-19 22:23)
@枯凉咒 368楼 2013-09-19 22:14:31
楼主。。。说好的三更呢。。。
……
==========
嗯呐呐。。我等着就是了,我会每天关注楼主呢。对了,楼主呀,给我说说大概什么时候更贴,不然我上来看不到会很失望的呀,
-----------------------------
周一到周五一般是八点半更吧,因为上学,周六日应该会是两更到三更,估计也是晚上七八点更新,至于放假的时候(国庆中秋什么的)就不一定了,因为更新会多,一般写完就会发的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09-20 08:57:50 +0800 CST  
今天更新稍晚一点,大家多多见谅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09-20 20:29:04 +0800 CST  
努尔哈赤在深林的生活并不像是猿人泰山那样的封闭,不与外界有丝毫的接触,相反这位仁兄还经常拿着他自己从山中挖掘的人参、采集的木耳蘑菇、打猎剥下来的动物皮革什么的去抚顺城市贸易,换取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

前文我也简单提过抚顺这个城市,它是当时明朝与女真在辽东土地上数一数二的贸易大集市(难怪王杲先要去抢掠这里),就连东南沿海的苏杭商人都不远万里长途跋涉到这里做生意。

努尔哈赤在抚顺的贸易过程中见识了各式各样的人们,不仅扩大了视野,还增长了见识,开阔了心胸,更重要的是社会这大熔炉的磨砺之下年轻的努尔哈赤性格变得远比同龄人成熟,稳重,性格的变化也对他以后事业的奠基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帮助。

吃苦的孩子早当家。

努尔哈赤当时药材皮革生意的规模是日益扩大,连他远在建州左卫的父亲塔克世都听闻了努尔哈赤的消息,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对老婆唯命是从的塔克世县长竟然第一次自作主张的给努尔哈赤送去一大笔钱,更令人惊讶的是努尔哈赤坚决的拒绝了父亲馈赠的这一大笔钱,坚决予以退回。(有才德,复厚予之,上辞不受)

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一样可以出人头地。

这个小故事充分的说明了努尔哈赤杰出的个人能力,孤身一人在要人脉没人脉要资本没资本要宣传没宣传的情况下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就成立了一家规模不小的公司,头脑不够聪明、意志不够坚决是不可能做到的。

眼看努尔哈赤已经脱贫致富,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是这位主天生就不习惯于舒适安逸的生活,因为他知道舒适安逸是扼杀梦想的温床,成为小老板的他竟然毅然投奔到了父亲好友也就是当时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帐下,李成梁看努尔哈赤是故人之子而且聪明伶俐武功高强,于是就让努尔哈赤担任了自己的贴身警卫员。

这一当就是三年。

但是就在努尔哈赤学习军事知识,苦练杀敌技巧的同时,辽东这块刚刚平静下来的土地又升起了一股淡淡的火药味。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09-20 20:56:47 +0800 CST  
火药味的源头就是阿台。

阿台侥幸在乱军之中逃生之后,一面收拢父亲王杲的残部,一面集聚势力招兵买马,很快就又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

照理说阿台有限责任公司和王杲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代表是不同的两个人,但是这两家决策层不同的公司经营战略却是惊人的统一:

袭扰辽东。

阿台董事长(已经不是ceo了)继承了父亲王杲的遗训,继续带着手下们在辽东四处“跑业务”(抢掠)

我们也可以给阿台袭扰辽东的行为换上一个好听的名字:

为父报仇。

可问题是你阿台为父报仇不找李成梁不找明朝军队,你专挑老百姓“报仇”,还顺手牵个牛羊什么的,这也太不地道了吧。

名为报仇,实则还是抢掠。

很快辽东各地的求援信就像雪片一样堆满了李成梁的办公室,这被杀了几个人,这里丢了多少羊,只要是有关阿台,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上报了。

成梁同志很气愤,一个阿台又打破了他的休假,

你老子王杲开办的公司就因从事非法活动被我们依法取缔了,你阿台开办公司比你老子王杲更嚣张,不仅不到相关部门办理营业执照也就罢了,竟然还敢继续从事非法活动?

既然你不守法,那也就别怪我动手了。

一道组特(一起干掉)!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09-20 21:11:53 +0800 CST  
1583年明辽东总兵李成梁以“阿台未剿,终为祸本”为理由亲率大军长途奔袭百里突袭阿台的老巢——古勒寨。

长途奔袭可真是李成梁的独门绝技,在对战蒙古小王子、瓦刺等部的铁骑是都展现出了惊人的威力和辉煌的战果,它是一个奇迹,它凭借以步兵为主的明军竟然可以长途远距离奔袭且快速到达指定作战地域,并且是在战机有利于己方之时打败精锐的蒙古铁骑。

李成梁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也把长途奔袭这一招发挥到了淋漓尽致,同样明军士兵也都变成了飞毛腿,长跑个个都是博尔特。

可事实告诉我们:一招鲜是吃不遍天的。

例如在攻打王杲的时候,长途奔袭明军做到了,快速到位明军也做到了,明军的动作之快令王杲完全没有思想准备,但是攻击的时候明军却屡屡受挫,士兵死亡惨重。

有再一就有再二,九年前的一幕又将在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情况下重演。

阿台的主场依旧是三面都是悬崖峭壁的古勒寨,明军也依旧是客场进攻的角色,至于明朝的前期进攻你可以参考古勒寨的第一战(明军攻打王杲),仍旧是什么攻击两天两夜,什么久攻不下死伤惨重,进攻颇不顺利。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李成梁面对同样的形式采取了同样的方法,仍使用火炮进攻的方式对抗阿台的地利。

科技和大自然力量的较量谁更占上风呢?

我们说不清楚,但是这次科技却是败给了神奇的大自然。

阿台吸取了王杲的前车之鉴,在利用古勒寨险要地势的基础上修建了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寨墙,彻底告别了王杲时代的豆腐渣工程。

告别豆腐渣工程的结果就是:明军的杀手锏——火炮进攻宣告彻底失败。

失败带来的结果就是战况更加激烈,死伤更加惨重,死亡的当然都是明军。

怎么办?

面对眼前僵持的战局就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李成梁也是束手无策无计可施。城市攻坚战本来就是所有战争类型中最激烈最复杂的类型,因为很多时候它决胜的关键不像是其他常规战争中取决兵力的多少和军队的精锐程度,它看的是谁攻谁守。

对于城市攻坚战的进攻方来说,进攻就是“杀敌一千自损一千二”,可现在古勒寨的局面显然不是这个样子。

己方损失一千二还能杀伤敌人一千人,可现在李成梁面临的状况却是己方损失一千人对方损失个位数,两方的伤亡比例太过于悬殊。

或许你会说,强攻不行吗?明军人那么多用人海战术一口气冲上古勒寨不就得了?

您一看就是电视剧看多了,人海战术可不是说着玩的,死伤的军兵是要掏银子抚恤的,况且这抚恤金的标准还挺高,大把银子哗哗的朝廷不心疼?

而且古勒寨有其特殊的一方面,那就是地利,三面陡峭的悬崖峭壁决定明军只有从唯一一条山路进攻古勒寨,而山路的狭窄又限制了明军同时进攻的人数,伤亡一批再顶上去一批,就像往一个漏收的杯子里不断加水一样,无休不止,李成梁就是领个十余万人也经不起这么折腾。

正当李成梁愁眉不展火气直冒的时候,一个人的身影带给了他灵感。

对了,不是还有他吗?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09-20 21:53:37 +0800 CST  
不是努尔哈赤,是个女真族的汉奸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09-21 10:27:25 +0800 CST  
他的名字叫做尼堪外兰。

一听这个名字就不是汉人,没错,他是女真人,是萨克素护河部图伦城的城主,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乡长,因为那时候少数民族所谓的“城”都是很小的。

他在古勒寨的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他是明军这次古勒寨之旅的导游。

成梁同志一看手下的士兵伤亡这么惨重,强攻是屡屡受挫,继续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怎么办呢?坐下谈谈劝降的相关事宜吧。

于是这个光荣的任务就落在了尼堪外兰导游的肩膀上。

尼堪外兰一看雇主都说话了,自己挣人家的工资就得给人家办事呀,再出于自己本身也立功心切,于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李成梁的建议。(敢不答应)

尼导游刚走到古勒寨下,上面就开锅了“这不是隔壁乡的尼乡长吗?”“没错。就是他,去年还偷了咱们的两匹马!”“妈的,帮助汉人打咱们女真人,败类!”

从古勒寨众人的表现我们可以猜测到尼堪外兰的劝降应该是不会奏效的,事实也是这样的,任凭尼堪外兰哭爹爹叫奶奶搬出爷爷辈的交情,如何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寨子上的众人也对他的招抚是破口大骂。

做导游这个行业,头脑得灵活,嘴皮子得利索,尼导游很快便转换了一套说辞,既然慷慨激昂的大道理说不通,那么就来点实在的物质诱惑。

晓之以利动之以物。

“汝等不如杀阿台归顺。太师(李成梁)有令,若能杀阿台者,即令为此城之主。”

此话一出犹如一声炸雷,古勒寨上痛骂尼堪外兰的声音顿时鸦雀无声了。

杀了阿台就能成为新一任城主?

尼导游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他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

他们心动了。

而心动的随后的就是行动,也不知道是哪位先冲上去的,反正结果就是众人群起砍之把阿台砍成了饺子馅。

事情太富有戏剧性了:刚刚还大骂尼堪外兰背叛女真民族的众多“正人君子”反手就干净利索的杀掉了自己的首领,这变化也太迅速了吧?

这就是现实,撕下伪善道德面具后血淋淋的现实。

杀死阿台之后,古勒寨竖起了代表投降的白旗,寨门大开恭请明朝接受他们的投降。

这是愚蠢的行为,记性不是很好的他们已经忘记了九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那一幕了。

既然忘了,那就让明军给这些被利益熏陶却愚蠢至极的人们提提醒吧。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09-21 19:22:31 +0800 CST  
@cn_young 384楼 2013-09-21 16:43:02
别太监啊
-----------------------------
不会太监的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09-21 19:22:52 +0800 CST  
古勒寨众人打开寨门向明军投降。

望着大开的寨门,辽东总兵李成梁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表情,他冷峻的面庞依旧平静如止水。

周围的明军将领们读懂了李成梁的意思,个个都是喜笑颜开。

又有买卖来了!

上次清剿古勒寨杀了那么多的“反贼”,大家是该升官的升官该发财的发财,不少人凭借这次的战功买了房子置了地,提高了自己的生活水平。

眼下他们有了三居室换五居室,五居室换别墅的机会,那就是现在。

可是此次不同以往,上次王杲没有投降,杀掉王杲手下族人也勉强说得过去,可现在阿台部下已经杀掉贼首阿台向明军正式投降了,于情于理都没有动手的理由了。

没有动手的理由?

因为他们投降了。

投降了吗?你没看到阿台手下的“众反贼”们正负隅顽抗吗?大开寨门是对我明朝军队的严重挑衅,高悬白旗正是对我大明军队发出的战帖,我们一定要对“反贼”的嚣张气焰予以坚决的打击!

说简单点,我没看到阿台手下投降,我上报的时候就是说负隅顽抗。

没有机会,我们自己创造机会。

明军的所思所想古勒寨内的阿台部众却是毫无所知,愚蠢的人们还在做着美梦,还在为谁担任新城主而吵得喋喋不休。

愚蠢可以,但是享受愚蠢权利的同时也要有承担愚蠢责任的义务。

“和蔼可亲”的尼堪外兰在李成梁一番授意之后继续向古勒寨内喊话:“乡亲们,都出来吧,明朝的李总兵代表明朝安抚大家来了,大家出城李总兵要给大家讲几句话!”

这一幕让我联想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翻译官向老百姓喊话的场景。

这段话中有一个亮点:让阿台部众出来,明军不进城。

这就值得我们说道说道了:既然是安抚,那为什么明军不进城安抚呢?这样彰显领导对群众的关怀备至嘘寒问暖的好机会怎么会被白白浪费掉呢?随行记者再写上几篇文章,往京师一上报,一副领导与民同乐的和谐景象不就跃然纸上了吗?

白捡的政绩领导们居然不要?脑子瓦特了?(傻了)

请你记住,在这个世界上,谁都会疯,领导不会疯;谁都会傻,但领导不会傻。

领导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群体。

那领导不进城,就必然是有其原因的,饭店不够级别,不上五星级,住宿条件不好,没有总统套房,这些都可以成为领导不进城的原因。

但是这次领导并没有使用这些原因,明朝的领导们是很“讨厌”公款消费的。

他们害怕陷入巷战。

这才是明军不进城的真正原因。

因为进入城中是无法发挥明军的人数优势的,只会徒增己方的伤亡。那么选择让“反贼”出城无疑就是最佳的了。

这个道理阿台部众是不明白的,就算明白也是慢了半拍。

慢了半拍,就是永恒。

死神又来了!他挥舞着自己手中收割亡灵的大镰刀再次光顾了古勒寨!

悲剧的大幕已经悄然拉开!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09-22 19:50:22 +0800 CST  
期待国庆节!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09-23 12:28:41 +0800 CST  
寨内的男女老幼相互搀扶着走出了寨门。

不管你们信不信尼导游的话,反正他们是相信了。

相信的开始象征着生命之花的凋零。

尼堪外兰所谓的“汝等不如杀阿台归顺。太师(李成梁)有令,若能杀阿台者,即令为此城之主。”,是未经李成梁本人许可的,换句话说,尼堪外兰对古勒寨民众的承诺不仅是一张口头支票,还是一个没有保修的三无产品。

明军的原计划本是等到阿台部众全部走出寨子后再开始“安抚”的,可一些明朝官兵一看,等大伙一起“安抚”轮到自己手上刚能“安抚”几个?自己还指的这次换五居室呢。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一些靠近阿台部众的明军拎着大片刀就冲入了人群,一时间片刀飞舞,霍霍生风。

阿台部众懵了,我们投降了怎么还对我们动手?

远处的其他明军也懵了,什么个情况?这兄弟几个羊癫疯犯了?

但是他们很快就反应过来了。

不对,这几个孙子是要抢功劳!

明码标价,一个脑袋五十两。

反应过来的明军快速的加入了“安抚”的队伍,而阿台部众却是猝不及防,除了少数人出于本能逃窜之后大多数人都倒在了血泊之中。

第二次清剿古勒寨的战报很快就出来了:枭首2222级,毁其巢穴。

对于明朝来说,这一连串的数字意味着又少了2222名为祸辽东的“反贼”,但不同于以往,这四个二中有一个很特别的二。

这个二是两个被杀的人,特别是因为他们是明朝的官员。

明朝的军队杀了明朝的官员,这不是杀错了吗?

没错,还真杀错了。

这两个可怜的倒霉蛋一个名字叫做觉昌安,一个名字叫做塔克世,也就是一个是努尔哈赤的爷爷,一个是努尔哈赤的父亲。

这爷俩在建州日子过得好好的怎么会死在明军刀下呢?

冤有头,债有主,事情还得从头说,这爷俩听到李成梁督军清剿阿台的消息后二话不说就赶往了古勒寨。

两人哪里知道,这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我们有理由相信,两人在这个紧要的节骨眼上奔赴古勒寨不是吃撑了去锻炼身体,他们是怀有重要目的的。

他们是为了劝降一个人。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原王杲有限责任公司的CEO,现任阿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成梁督兵围剿却被手下砍成饺子馅的阿台先生。

老实说,劝降阿台真是一个堪比登天的任务,古人语“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有人为了报父仇都能挥刀自宫,你想想着有多恐怖?看来就算是苏秦复生张仪在世也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但是我更想知道的是,这爷俩为什么要劝降阿台?他们劝降阿台的动机是什么?

为了汉女两族的民族关系?为了边境地区的长治久安世界和平?还是成为汉女两族交往的使者?

别逗了,咱们还是来点实在的吧。

其实他们这次劝降阿台只是支线任务,劝得了固然好,劝不了就拉倒,阿台的死活关他们爷们什么事?

他们真正的任务是:

带走阿台的妻子。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09-23 20:30:11 +0800 CST  
今晚开始准备国庆更新,国庆打算每天三更,晚上抽空会赶稿子的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09-23 20:30:57 +0800 CST  
带走阿台的妻子?他们要干什么!

先停止你脑海里那连篇龌蹉的浮想,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

阿台的妻子是觉昌安的孙女,塔克世的侄女,努尔哈赤的堂姐。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理一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了:王杲是努尔哈赤的外公,身为王杲之子的阿台自然就是努尔哈赤的舅舅,可是努尔哈赤的堂姐又嫁给了阿台,阿台直接晋升成为努尔哈赤的舅舅兼堂姐夫。

这个关系,有点乱。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阿台的妻子人家不走。

这一不走就麻烦了,觉昌安塔克世爷俩一劝解就在古勒寨耽搁了不短的时间。

待到爷俩灰心冷意准备回家的时候,迎接的他们就已经是攻破古勒寨的明军的大刀。

别走了,就留在这里吧。

估计也是后来明军清点战绩的时候,一名与爷俩相熟识的明朝军官偶然看到了爷俩的“倩影”,这不是老觉和老塔吗?前些日子还和我一起吃饭洗澡搓麻将,怎么突然躺这了?

甭管躺着的原因是什么,辽东方面只能一边上报万历皇帝一边通知家属安排后事了。

故事就先讲到这里,我们要关注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问题:

觉昌安塔克世两人死亡的起因。

他们到底是因为什么去古勒寨的?真的是因为阿台的妻子?难道没有其他的原因?

我上面叙述的这个过程我们不妨称它为A,就是觉昌安爷俩为救孙女而被明军误杀的说法,比较多的书中都采纳了这一看法,算是主流意见吧。

在历史同样的事件往往充满了各种不同的记载和说法。

B.这种说法的提出者是日本学者稻叶君山先生,他认为觉昌安二人进入古勒寨就是为了劝降阿台,而劝降的原因就是出于大明方面的命令或是二人为了表功像大明主动请缨,然后城破之后被明兵误杀。

稻叶君山先生作为研究清史的鼻祖级宗师想必提出这样的观点肯定是有其道理和依据的。

C.这种说法是说觉昌安塔克世二人进入古勒寨目的是与阿台商讨起兵反明的计划,不料风声走漏才被李成梁率领明军围堵在了古勒寨,作为反叛者的二人是以反叛的身份死于明军大刀之下的,不是误杀。

这就是有关觉昌安塔克世之死的三种主流看法,因为三者争议较大且互相冲突所以我特意把它们列到这里。

别小看这件事情,看似两人的死是不是一件大事,但是这件事的结果这却直接关系到了努尔哈赤后来起兵反明是否具有正义性的关键问题。

如果是A,那么从努尔哈赤个人角度来说起兵反明绝对是没有任何道德障碍的;如果是B,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得过去,毕竟是被明军误杀了,起兵反明也是有道德根据的;可如果是C,那就抱歉了,不仅没有任何的依据,努尔哈赤起兵反明也成为了单纯因为个人野心膨胀而爆发的叛乱,俗称“造反”。

明天就为您揭开:觉昌安塔克世之死的真正真相。

努尔哈赤起兵反明不是没有道理的。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09-24 20:45:39 +0800 CST  
我们先来分析观点B。

观点B的具体说法有很多,其中又以日本学者稻叶君山先生的说法最具有代表性,稻叶君山先生在其作品《清代全史》中首次提出了觉昌安塔克世二人为王杲部将的观点,原文如下:

是时李宁远(李成梁,官爵是宁远伯)为总镇,诱降酋父(酋指的就是努尔哈赤,酋父应该既指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为宁远向导讨杲,往返八日而擒杲。

《清朝全史》也引用了《明神宗实录》的记载,原文如下:

查其祖父,于征逆酋阿台之时,为我作向导而死于兵火。

稻叶君山先生的《清朝全史》有关两人之死给出了两点新的看法:

一.觉昌安塔克世二人原本是王杲的部将,后被明朝诱降并担任明军进攻古勒寨时的向导;二.觉昌安塔克世二人是因为担任向导而死于阵前的,而非是为救孙女死于明军的误杀。

看法一如果成立的话就能说明二人起码在道德品质上是有一定争议的,但是稻叶君山先生的看法一我们却无法考证,清史鼻祖孟森先生对于这一看法的评论是与史无凭,不能够相信(今尚未得出其出处,尚不可信),再加上没有任何史料表明三者有这样的关系,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们也无法确信二人是否为王杲的部将。

看法二不同于看法一缺乏史料依据,相反,看法二有着充分的史料依据,明人《明通纪辑要》、《山中闻见录》、《皇明从信录》、《三朝辽事录》等等史料的记载都为稻叶君山先生的这一看法提供了充分的史料依据和判断依据,但是这一看法却有两个不太明显的纰漏之处:

一.二人即从成梁征讨王杲的时候就担任了明军的向导,为何明军攻打古勒寨却花费了整整两日两夜的时间和惨重的伤亡都未能攻克?

向导,原意是带路的人,在这里指的就是觉昌安塔克世这种对古勒寨地形地势颇为熟悉的“内鬼”,觉昌安塔克世是王杲的亲家对于王杲的底细和古勒寨的地形地势、军事部署都有相当深入的了解,一旦二人充当了明军的向导,王杲的地利优势就会被大大削弱甚至荡然无存,可为什么有着这样两人担任向导的明军不仅进攻没有顺风顺水还屡屡受挫付出惨重的伤亡为代价呢?

战斗力弱?

可是这个时候的辽东明军是处于李成梁统率时期,把蒙古铁骑都打跑了的军队战斗力也不会像明朝后期明军战斗力那样不堪一击吧?况且这只军队在李成梁的训练之下确实为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

这只说明了一个问题:觉昌安塔克世二人没有在明军进攻王杲的时候为明军担任过向导。

二.觉昌安塔克世二人出于保全自身和部落的利益或谄媚于明朝以示忠顺的原因担任李成梁督剿阿台的向导是有一定可能性的,从情理上可以说得通,但是明朝方面就出现了问题:

觉昌安塔克世两人死于战乱?明朝大军围剿阿台,二者的兵力悬殊是很大的而且明军一直呈攻势阿台一直呈守势,阿台的部队守城都守不过来还怎么出城打战略反击?作为向导的觉昌安塔克世难道是因为身先士卒冒死冲锋而不幸死于阵前的?

拜托,他们是导游,不是雇佣兵,明朝只给了他们当导游的钱,他们没有为明朝作战的义务和职责。

再说了,两个人是什么身份?建州左卫指挥使,好歹也是个中层领导,那么多大头兵不冲锋让领导冲锋,说得过去?况且这也不可能嘛。

那两人在城外还是身在没有交锋的大后方居然“死于战火”?阿台是不是从哪里搞了一支超远射程的狙击步枪?

关于这个问题古人也有想到,所以一些史书的记载是觉昌安塔克世二人是明朝劝降阿台的说客。

既然是劝降阿台的说客,那么肯定不会是拿个大喇叭在城外冲阿台喊话,二人是要进入古勒寨内的。

这就有了觉昌安二人阵亡的正当理由,除了兵乱,还有可能是阿台恼羞成怒在明军攻破古勒寨之前杀死的。

但是查遍史书无论是清人写的还是明人写的都从未有明确记载说是觉昌安二人死于阿台之手,那么这么说来问题不是出自阿台的身上。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觉昌安二人的死亡呢?

清人的观点自然是旗帜鲜明,所有的记载都是“死于明军的误杀”,反观明人的著作记载却多为“因兵火死于阿台城下”,“死兵火”等等简介却又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答案。

这种支支吾吾含糊其辞的说法不禁让人们怀疑其的真实性,好像想要掩盖什么真相似得,这说明只有一个可能:

觉昌安塔克世二人确实是因明军而死或是直接死于明军之手。(就是误杀了)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09-25 20:46:08 +0800 CST  
这章写的好累,还得写作业,压力山大!!!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09-25 20:46:43 +0800 CST  
关于观点C的分析。

觉昌安塔克世本是王杲的姻亲,王杲被明军杀后二人对明军心怀怨恨,故与王杲之子阿台频频联络意图起兵反明,三人在古勒寨密谋造反相关事项时消息走漏被得信赶来的李成梁督率明军团团包围,阿台因拖欠手下工资被手下剁成了饺子馅,觉昌安塔克世在古勒寨攻破后被明军以判犯罪就地正法。

这个说法看上去很合理,但只要一细细深思便会发现其存在的问题:

觉昌安塔克世二人起兵造反的动机。

为王杲报仇?

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不禁佩服二人的道德品质:够义气!够朋友!

可是存在这样的如果吗?为了朋友两肋插刀还连带上自己和部族的身家性命?

这堪称伟大。

可惜,我们现在讲的不是金庸大师的武侠小说,也不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觉昌安塔克世王杲也不是同生共死的刘关张。

他们绝不会为了一个死去的亲人反放弃自己的荣华富贵,乃至自己的生命。

于情不合。

再说现实依据,二人的势力不如王杲,野心也没有王杲的大,只要他们没有走到丧心病狂的地步他们就不会挑战那个比他们强大以亿为倍数的大明王朝。

这是豪赌,一场即使是赌神也不会参加的豪赌,因为这场豪赌取胜的概率是0.

于理不合。

以上的分析只是从情理角度来阐述的,研究历史还是需要有文献考证做依据的。

倘若二人为反贼,那么清人所著的史书我们基本上就可以无视了,因为其中肯定会有粉饰乃至修改的痕迹,真实性会大打折扣。

既然清史对于该段历史的记载可能有所可以的更改,我们无法以清史作为借鉴,那么我们来看看作为当时另一参与者的明朝又会是如何记载的?

没有。

查阅了几部权威的明朝书籍书中都未提及觉昌安塔克世因造反而被明军所杀的事迹,作为这次行动直接领导者的李成梁在其《明史.李成梁传》中对此也是毫无记载,反而只是笼统的说觉昌安两人“死于战火”。

我们不禁会有疑问:为何清明都未提及觉昌安塔克世二人的造反?倘若二人真有造反行为的话,清人出于立场不提及也就罢了,但明朝官方为何不加以记载呢?

虽然没有关于二人“造反”的官方正式记载,但是清明史都记载了明朝官方在觉昌安塔克世二人死后对其后人努尔哈赤做出了种种补偿措施。

杀了反贼还要给反贼后代补偿?觉昌安塔克世就是把新华平安人寿太平洋的所有险种都买一遍也不会得到这样人性化的服务。

没有官方的相关记载再结合明对待觉昌安塔克世二人后代给予补偿,我们再从人的思维角度综合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

觉昌安塔克世二人的造反,看似合理,实则荒谬。

造反?空穴来风罢了。

既然B、C的两种说法都被否定了,那么两人的死印是A说法了?

不。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09-26 20:27:03 +0800 CST  

楼主:新木椅子

字数:445632

发表时间:2013-08-23 04:0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20 08:39:50 +0800 CST

评论数:149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