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上面的编号应改为七,是对前述第7个理由的延伸性补充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4 13:13:48 +0800 CST  
说实话,夏人是最让人感到雾里看花的!

夏人的真正来源地总是让人看不太清楚,虽然夏人位尊西北方位,但并不代表他们一定是西北起源的人群,很显然,夏人并不是使用“陶鬲”的民族(与商人、周人并不一样),他们的炊具是罐、鼎之类的,而“陶鼎”则是南方/东方人群的典型炊具

所以,夏人也不见得是和商人、周人一样说“汉藏语系”的人群,说不定是说南方语系的人群呢,因为“二里头文化”应该是由王湾三期文化之煤山类型经新砦期遗存发展而来,从二里头陶器群来看,在这个整合过程中,二里头文化除继承二者共有因素之外,似乎煤山文化因素在整合中扮演更为主动地角色

在北方人入主中原之前,中原地区都是南方人群的农耕地盘,具有南方人体质特征的“古中原人”,即便是在商周青铜文明时期,也是商周朝下层人群的体质特征(当然上层人群是商周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4 13:35:28 +0800 CST  
不过,夏朝的重要性远不如商超,毕竟,早期的华夏文明的最重要两个元素,自源文字和青铜技术,都是商人带来的,而不是夏人,所以,夏人到底是谁也没那么重要,无非是满足一种古代的传说情结,看清楚大禹是谁,尧舜是谁?

但是,商人和周人是谁,是不可以雾里看花的,因为这两者太重要,是他们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石!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4 13:42:15 +0800 CST  
有考古学家把陶寺看成是“尧都”或“夏墟”,这个说法有些似是而非的,反正,夏人的来源总是让人搞不太清楚~~

陶寺虽然也有数件“铜器”出现,但是,并非真正地进入到青铜时代,因为缺乏“锡青铜器”,只有红铜和砷铜,而且,砷铜很可能是含砷铜矿石冶炼而成,不大可能是有意添加砷而配置合金。故而,陶寺并没有出现真正的“青铜合金”,算不得进入到“青铜时代”!真正进入到“青铜时代”的较早期东亚遗址(除新疆),只有西北区的四坝文化、齐家文化晚期,北方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原区的二里头文化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4 13:55:50 +0800 CST  
就陶寺的这种最初级的红铜、砷铜水平,有能力给西北地区的新疆人当青铜文化老师吗?

新疆青铜时代可是标准的青铜文化,光青铜器都有上千件出土,而陶寺人连一个像样的“青铜合金”都没有做出来,就想给别人当老师了?

背后的原因只有一个,陶寺人是农耕人,新疆人是畜牧人,既然“农耕文化高于畜牧文化”,当然就只能是陶寺人给新疆人当老师啦,虽然,陶寺人一件锡青铜器也不会做!

那也得当人家的老师,谁让你是农耕民族了,这就是中国人最喜欢挂在嘴边的,“农耕民族决定论”!

这是多么荒唐、多么自我中心的“农耕民族决定论”啊~~~~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4 14:09:14 +0800 CST  
陶寺文化位于山西的晋南地区,关于晋南地区,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自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起,晋南地区就是仰韶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分布区,而仰韶文化是包含相当一部分的底层南方人群的!所以,古代仰韶人长得像今天的广西壮族

而在仰韶末期时,大约距今5000年,由于大汶口文化的西扩,大汶口文化势力一度扩展到晋南地区,而大汶口文化属于南方人的文化!

之后的龙山时代,湖北的屈家岭文化向北扩展,甚至一度波及到了晋南地区

所以,晋南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是有着非常深厚的南方文化基因的!

然而,在陶寺的晚期却发生了一场变故!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4 14:27:37 +0800 CST  
也就是在距今大约4000年左右的时候,

“陶寺文化晚期也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异,主要表现在陶寺城垣被废弃,宫殿、墓葬和具有“观象授时功能”的大型建筑被毁坏;各类文化遗存中充满了暴力色彩;外来文化因素增加明显,各种形式的陶鬲完全取代釜灶成为最主要的炊器。发掘情况表明,城址的各道城墙均被陶寺文化晚期遗存所叠压或打破,说明当时有拆毁城墙的行为。属于陶寺文化晚期的部分遗迹单位常堆积有大量的建筑垃圾如夯土块、白灰皮,说明这个时期曾有大规模的人为毁坏大型建筑的行为。

陶寺文化晚期如此规模大、范围广、性质惨烈的变异,无法用同一族群内部政治斗争或社会矛盾激化所致来解释。从中国古代历史来看,只有来自敌对异族邦国的侵入、报复、破坏等异常行动才有可能出现毁城垣、废宫殿、拆宗庙、扰陵墓等暴力行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4 14:29:57 +0800 CST  
注意到了没有,陶寺晚期出现了一个现象,“各种形式的陶鬲完全取代釜灶成为最主要的炊器”

重要炊具的改变,往往代表着有着新的外来人群(使用陶鬲)进入到了晋南地区!


自距今4000年上下,使用陶鬲的西北/北方人群,表现得特别活跃,而成功入主中原的商人和周人,以及活跃于西北/北方地区的戎狄人、羌人,全部都是“陶鬲”爱好者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4 14:35:35 +0800 CST  
但我们需要记住的是,夏人并不是“陶鬲”爱好者!他们的主要炊具是“陶罐和陶鼎”

但我们需要记住的是,夏人并不是“陶鬲”爱好者!他们的主要炊具是“陶罐和陶鼎”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4 14:47:54 +0800 CST  
凡是陶鬲爱好者,比如商人、周人,他们与戎狄人、羌人可能是近亲关系,周人称商人是“戎殷”,周人也自窜于戎狄

但是,夏人却不是“陶鬲爱好者”!夏人与商人、周人未必是近亲关系~~~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4 14:52:14 +0800 CST  
如果我们仅仅通过“夏人”的人群来源,去探索华夏文明的最初源头,有可能是会要走偏路的~~~


前面有网友在解读印度的哈拉帕文字时,对照使用到了夏朝的一些信息,楼主总觉得不大对劲!故而,建议放弃使用“传说”这种不太靠谱的东西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4 14:57:00 +0800 CST  
其实,夏朝并没有那么重要,也没有资格成为华夏文明的最根本的源头!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4 15:00:07 +0800 CST  
“文明”最重要的两个元素-----自源文字、青铜器

至今未见夏朝有自源文字,而且,夏人也未必说和商周语言一样的“汉藏语系”,也即,即便夏朝真有自己的自源文字,和商人的自源文字之间并不见得有任何的传承关系,因为文字的背后是语言!语言如果不一样,自源文字就会不一样的,比如,甲骨文和古彝文的区别

当今世界有六大古文字(实际上,若排除掉大有问题的古埃及图画文字,就只剩下五个而已),而东亚已经占据了两个自源文字(甲骨文和古彝文),如果再添加上一个夏人的自源文字,难道不觉得东亚所占世界自源文字的比例过于高了吗?


关于二里头青铜器的制作,其实,二里头的青铜器制作技术本身应该是外来者(很可能是先商人)的贡献,而本地夏人的贡献,不过是与“陶范”的制作有关系(类似于制作陶器),这属于铸造工艺的“提高和改进”过程而已,谈不上是对“青铜冶金技术”的任何创新或改进!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4 17:45:36 +0800 CST  
现代汉字的最直接源头正是商人的自源文字甲骨文(既不是古彝文,也不会是夏人的文字---假如存在的话),因为古汉语/现代汉语均属于“汉藏语系”!而不是什么南方语系

如果我们因为商人是半农半牧的西北/北方人群就看不起他们,其实,真是对不起商人的~~~

是商人带给华夏文明自源文字,也是商人携带着西来的青铜文化一路东迁,并最终进入中原!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4 17:53:03 +0800 CST  
转帖一则与“体质人类学”有关的内容

“青铜和新石器时代“古中原类型“一致吗?吉大新论文,终于正视真实的数据了。”
(Yungsiyebu)


2016年吉大博士论文,最近知网才放出来下载,是当年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汉民族的起源与形成—体质人类学的新视角》,其中难得正视了古中原类型的问题。

我在多组数据的分析中多次阐述这样一个事实,青铜时代“古中原类型”大多数更接近“古华北类型”和“古西北类型”,尽管仍有新石器时代古中原类型混血的痕迹,但绝大多数样本已经与新石器时代的土著华夏族相差甚远,更接近西北和长城沿线的戎狄。这个事实,被吉大太过宽泛的“古中原类型”分类方法严重误导。

如今新论文给出了“新视角”,终于开始想尊重数据事实的方向努力了。从文献作者做的聚类分析图谱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商人平民主体殷墟中小墓2组还是周人的若干组,基本上都与古西北和古华北的戎狄种系聚类,而与新石器时代以关中仰韶组、河南仰韶庙底沟文化组为代表的上古华夏土著相距甚远。而全部现代汉族组,不论南北,都是更接近龙头山等古华北类型和古西北类型的戎狄种系。

文献结论部分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称:

“现代华北汉族与甘青地区的古西北类型居民距离最近,现代汉族整体与内蒙古长城地带的古华北类型居民也有较小的距离。”

虽然文献作者还在称新石器时代“古中原类型”是汉族源流之一,但说辞,已经不是直接来自古中原类型,而是变成古中原类型可能是古西北和古华北类型之源。

且不去争论古西北和古华北类型的戎狄族群是不是新石器时代古中原类型之后,文献作者能够转变老观念,承认“现代华北汉族与甘青地区的古西北类型居民距离最近,现代汉族整体与内蒙古长城地带的古华北类型居民也有较小的距离”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4 18:18:03 +0800 CST  
青铜时代中原人开始普遍接近西北古人,而与中原新石器古人相距甚远。但确实可以观察到不同程度的话混合因素。

山东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即接近西北和东北古人,与本地合组新石器时代土著都相差甚远。

现在的(吉大)论点是更接近古华北和古西北,但为了顾及老先生们的感受,补了一个推测,认为古西北和古华北更早的来自古中原。

所以,叫新视角。

好文献不一定要亲自做重复实验,这篇大规模汇总分析的文献,最终颠覆了传统,得到了“新视角”,意义重大。

几十年以来,一直没有正视过数据,现在调整了。我估计尚未发表的古dna,让团队内部不得不反思一下。

中国民粹主义影响下的体质人类学终于以“新视角”的说辞,回到尊重事实的轨迹,即汉族体质特征与戎狄族群相似,而与中原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华夏土著迥异,最终还是回到血统的西北起源说,虽然看起来有点西方优越轮的尴尬。

古中原内部种系差异巨大,但并不影响结论,即没有一个新石器时代古中原类型,是古西北和古华北种系,也就是说,别管古中原种系有多多,他们与现代东亚人都缺乏明显的种系关联性,全部如此。

青铜铁器时代中原人明显不同于新石器时代的古中原人,你可以慎重的说,接近古西北人古华北的戎狄人可能碰巧是巧合,或许中原的类西北华北种系还没发现,但你不能一边慎重到极致,一边明显种系差异巨大的人群,继续硬扣一个古中原类型的歪帽子,这显然是民粹思想对学术严谨性的消极影响。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4 18:28:04 +0800 CST  
吉大粗糙简单的种系归类,严重影响了我们对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泛东亚地区种系更迭的认识,以河南为例,殷墟中小墓2组为代表的青铜时代“古中原类型”,与新石器时代以贾湖,庙底沟二期为代表的“古中原类型”相距甚远,根本不具备明显的种系延续性。而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明显观察到,类似其他中原地区,青铜时代“古中原类型”往往介于其新石器时代先民和长城沿线古代种系之间,且更接近长城沿线的戎狄系族群及其先祖。本组,殷墟各组(中型墓3组和祭祀坑类布里亚特的I组除外)均更接近鄂尔多斯青铜文化典型代表朱开沟组。

殷墟不管祭祀坑还是中小墓,种系组成类似,即分别接近古东北类型,和古华北类型(尽管被冠以古中原类型之名),二者均与新石器时代河南地区土著的古中原类型相差甚远。暗示青铜时代,河南地区种系组成的剧烈变化。


现在仅缺二里头人骨一个环节,但仍不影响这样的判断,即青铜时代,有类似古华北类型的和古东北类型的北方种系大规模南迁,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土著的新石器时代古中原类型。尽管汉代人骨表现得很离奇,相对接近新石器时代的中原古人。新石器时代古中原类型那种颅骨尺寸超大,面部宽大,同时较低,眶型中等偏低的种系,如今已经看不到了,相对而言,朝鲜族反而更像是小一号的河南”古中原类型“。类似,仰韶合并组也找不到非常接近的现代人群,如果缩小一号,比例上到时比较接近壮族。

(Yungsiyebu)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4 18:31:50 +0800 CST  
无论是国内的学术界,还是民间论坛里,都不愿意正视一个有着相当大的可能性的历史事实,那就是,现代汉族的祖先,并非新石器黄河中下游的“纯农耕民族”(他们是南方人!),而是来自于西北地区的半农半牧的青铜人群商人和周人

我们汉族一直以为自己是“纯粹的农耕民族”的直系后裔,并以“农耕民族”为自豪~~

可谁能想到,历史真的很会开玩笑,我们所看不起的历史人群,却偏偏有可能正是自己的祖先,而我们最崇拜的却是别人家的祖先!

楼主花这么多的精力写这么长的帖子,究竟是为了什么?

就是为了告诉大家,我们以前很有可能把祖先搞反了!~~

正视历史事实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啊,因为没有人愿意相信证据!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4 18:45:48 +0800 CST  
新石器时代的古中原人,真的不是现代汉族的祖先!

新石器时代的古中原人,真的不是现代汉族的祖先!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4 18:48:12 +0800 CST  
当今世界的主导人群,都是清一色的与“畜牧文化”有关系的人群!

而新石器时代的“纯粹农耕民族”(包括了农业起源人群),在青铜时代早就已经大部分被覆盖掉了~~~

凡是没有被畜牧人群“彻底”覆盖掉的地区,在古代文明时期都不可能是“最发达先进”的地区,比如,南欧巴尔干地区、北非的古埃及、南亚的印度南部地区、中国长江以南的南方地区

现代汉族之所以认为自己是“纯粹的”农耕民族的后裔,是因为自宋代起,汉族完全抛弃了畜牧业,只剩下农耕种植业,方才令后人产生了这样的错觉!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4 19:03:35 +0800 CST  

楼主:gtfz99

字数:1204949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1:36:33 +0800 CST

评论数:99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