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人类早期的发明创造,与人群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这就叫做“环境决定论”!

而中国人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农耕民族决定论”?

却不知道,汉族的祖先并非是纯粹的农耕民族,而是“半农半牧”的人群噢。中国人最崇拜的都是别人的祖先呢!

汉族自宋代起彻底抛弃了“畜牧业”,转为纯粹的农耕种植业,结果就是--------

汉族再也档抵挡不住北亚游牧民族的进攻了,汉文化从此盛极而衰,开始走下坡路了~~~

于是乎,“崖山之后无中国”!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2 14:17:39 +0800 CST  
自宋明起,华夏文明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不前的瓶颈状态!

不进则退,华夏文明的危机总会有到来的时候~~~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2 14:21:51 +0800 CST  
关于东亚的青铜文化

就目前的认识,除了新疆地区进入青铜时代最早,大约距今4000-3900年,整个东亚大陆多地区大致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约当公元前1700年前后,而较早进入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依次为,甘肃河西走廊的四坝文化、齐家文化晚期,辽西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2 20:21:17 +0800 CST  
从青铜器制作技术的成熟度来看,是甘肃河西走廊的文化偏初级一些(冶铸不分离,红铜器仍较多,基本使用石范),辽西夏家店下层文化要成熟一些(冶铸分离,青铜器偏多,石范较多但也有陶范),而中原二里头三四期则更加成熟(冶铸分离,基本上都是锡青铜或锡铅青铜器,使用复杂的陶范)。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东亚人从印欧人那里学习而来的青铜器制作技术,沿着“自西向东”的传播路径,在不断地成熟与进步,从初级走向了成熟,从低级走向了高级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2 20:21:40 +0800 CST  
从青铜器制作的特色来看,东亚早期青铜器均无东亚本地特色可言,只不过是西亚或中亚青铜器的翻版而已。只有到了二里头的三四期起直至商周时代,中原青铜器才独具东亚的特色,这是技术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分化现象-----相同的冶金技术,铸造工艺的改进!

最初期的“铸造技术”主要是使用“石范”(陶范少见),但由于石料不容易加工,又不耐高温,且只能制作偏简单、偏小件的的器型(因此这是西方世界早期最常见到的青铜器形式),而中原地区则很快就改用更复杂的陶范了,且“陶范铸造”一直是东亚后来最主要的铸造方法之一,这也是二里头自三四期起,为何能制作出非常复杂精美的青铜容器/礼器的根本原因所在----由于使用了复合范中的陶范!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2 20:22:19 +0800 CST  
从中国早期青铜器考古发现的数量来看,主要集中在西北、北方(辽西)和中原这三个地区,并以西北地区的发现为数最多(件小但数量多)。故而,研究者必须重视西北、中原和北方这三个地区之间早期青铜文化的互动关系

中原地区的青铜文化受到辽西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影响较大,却并未直接受到西北地区的青铜文化的直接影响,而在西北地区也见不到有任何的中原青铜器的特征,反而是受到了欧亚草原文化的很明显影响;而夏家店下层文化,既明显受到了西北青铜文化的影响,又与中原地区产生频繁的互动和文化交流,几乎所有的北方系铜器都能从另外的其它两区找到同性物,北方区有一种很明显的中间桥梁的感觉!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2 20:25:08 +0800 CST  
与青铜器相关的一些技术概念

1。早期铜器发展序列:

天然红铜/天然原始合金铜、红铜(纯铜)、红铜(纯铜)/锡青铜或砷青铜(合金铜)、锡青铜或锡铅青铜(合金铜)

2。青铜冶炼三大技术:采矿、选矿、冶炼

3。铜器制造技术:由【冷锻法-单范法-合范法-内范法-失蜡法】的由原始到成熟的步骤

4。锻造法(冷锻法、热锻法)、铸造法(制造技术更复杂)

5。铸造法(范铸法):单范铸造、合范铸造

6。范铸法:石范、陶范、铜范

7。整铸(早商到西周末)、分铸焊接(春秋以后)

8。整铸:分型制模,分模制范,活块造型等工艺

9。失蜡法:(最早见于商代中晚期)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熔液,便铸成器物。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2 20:26:03 +0800 CST  
5。铸造法(范铸法):单合范、双合范、复合范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3 13:00:44 +0800 CST  
关于商人的东迁线路

甘陕 → 山西 → 河套 → 辽西 → 河北 → 中原

简言之,就是

西北区 → 北方区 → 中原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3 13:01:09 +0800 CST  
二里头文化分为一至四期(BC1750到BC1530)

从二里头三、四期开始的中原青铜礼器铸造传统固然很有东亚特色,但从冶金技术而言没有任何创新,只是铸造工艺有一定的改进而已

也即,相同的冶炼技术,不同的铸造工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3 13:05:41 +0800 CST  
几乎所有的文科生和一部分理工科生,对上面的这段话存在严重的理解困难!

几乎所有的文科生和一部分理工科生,对上面的这段话存在严重的理解困难!


由此导致了,几乎所有的人都以为“好看”就代表了技术原创~~~~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3 13:13:41 +0800 CST  
其实,最初原创出来的东西,往往挺难看的,比如,甲骨文的字体书写就远不如隶书、楷书好看!

反而是“很好看”的东西,往往是“提高和改进”之后的结果,比如,日本人把一部分的中华文化改进成精美的日本文化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3 13:19:15 +0800 CST  
二里头青铜礼器并没有改变任何的冶金技术,只是在铸造工艺上有所改进,无非是使用了“复合范中的陶范”

而陶范,并不是二里头文化原创发明的,辽西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就有陶范,只是数量较少而已;西北地区的四坝文化,也曾出现过一个陶范

复合范,同样不是二里头文化的原创发明,辽西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有复合范,西北区的四坝文化也有复合范、齐家文化有双合范

那么,二里头的铸造技术改进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它把“复合范中的陶范”变成是一种常态!至于器型的造型非常精美,那属于艺术层面上的提高,而非技术层面上的提高

换句话说,二里头在铸造工艺上只是“略有”一定的改进而已~~~


这是所有的文科生,都完全想不到的地方!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3 13:50:18 +0800 CST  
也就是说,二里头的青铜礼器:

1。没有改变任何的冶金技术

2。对铸造工艺略有提高(主要使用了复合范中的陶范)

3。在“陶范”的制作上有明显的艺术性提高!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3 13:58:24 +0800 CST  
原来,二里头青铜器制作的最主要贡献是-----制作复杂的“陶范”!

说白了,就是与“泥巴”打交道,类似于制作“陶器”~~~

这就是为何楼主判断,在二里头的官营手工作坊里,”外来的青铜工匠”很可能是与“当地的制陶工匠”一起合作,方才制作出精美复杂的青铜礼器!

这就是二里头三四期的青铜器制作水平(比二里头一二期)猛上台阶的根本原因所在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3 14:14:56 +0800 CST  
这也就是为何,东亚地区的青铜器,是从二里头的三四期开始,方才真正具有了“东亚特色的”青铜器特点!

而在此之前,东亚早期的青铜器均无东亚本地特色可言,只不过是西亚或中亚青铜器的翻版而已,并且,经常带有很明显的欧亚大陆草原的风格,比如,拥有数量超过工具和武器的“个人装饰品”,工具和武器以小件为主,且属于草原流行的装饰和类型风格等


说到底,二里头三四期的青铜礼器的出现,正是西来的青铜技术在东亚核心地区的“本地化过程”!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3 14:25:50 +0800 CST  
二里头整个城市都没有围墙,而带有围墙的二里头官营手工作坊,是为夏朝的上层统治阶级生产奢侈品和稀罕物的高度保密场所(不允许当地人随便偷看!),始建于二里头的二期,兴盛于二里头的三四期

官营手工作坊里主要生产两样东西,一是绿松石器,二是青铜器。绿松石器是外来的文化,青铜器也应该是外来的文化。因为在古代,越是来自远方的物品价值越高,越容易成为上层统治阶级乐意拥有的奢侈品和稀罕物

那么,二里头官营手工作坊里“外来青铜工匠”会是何方人士也?

楼主推测,应该与其相邻近的“先商文化”大有关系!

先商文化的时间跨度为二里头文化的二三四期。二里头官营手工作坊始建于二里头的二期,并在二里头的三四期,二里头的陶器组中新出现了不断增多的“商文化元素”。三期出现了以鬲、斝、卷沿圜底盆、簋等一组新的陶器;四期较之三期,陶鬲和卷沿圜底盆的数量明显增加,簋的数量和型式也明显增多,陶器的型式已同二里岗期的同类陶器十分相似。而且,四期的青铜器和二里岗文化的青铜器,矿料的来源则大致相同;并且,四期青铜器中最早的外范采用三范的这种制造工艺,习见于其后的二里冈文化


而先商文化又与燕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关系密切,两者在地理上紧相邻(隔拒马河相望)。在夏“早期”时,由夏家店下层文化对先商文化的“强势单向交流”(即先商文化遗存中有夏家店下层文化因素的出现);而夏“晚期”时,转化为后期的“两者互动”

燕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发展要晚于辽西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是整个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心区以外的波及区,并且,方向是“由北向南发展的”,即从燕北扩张到燕南

先商文化“保北型”早于“漳河型”,“漳河型”早于“郑洛地区”的先商及早商文化。也即,先商的扩张方向,也是“由北向南发展的”:从冀中的保定北部(紧邻着燕南京津唐地区),到冀南的漳河流域,再到豫北的鹤壁新乡、直至郑州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3 16:41:46 +0800 CST  
关于二里头文化的夏商分界,楼主个人倾向于三期和四期之间分界,也即,一二三期为夏都,四期为商都。理由如下:

1。二里岗期商文化的许多特点都已表现在二里头四期文化中,成为二里头四期的主要文化作风

2。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矿料来源,一到三期是大致相同,但是在三期、四期之间,却发生了突变,四期的青铜器和二里岗文化的青铜器,矿料来源则大致相同

3。鼎、斝这类二里头文化纯日用陶器,在二里头四期居然被作为青铜礼器铸造使用,这应是“伤筋动骨”的大事

4。四期遗址中的铜鼎和圜底铜斝,是迄今所知青铜器中最早的外范采用三范的例证,这种制造工艺习见于其后的二里冈文化

5。二里头文化一至三期,以“陶罐和陶鼎”为主要炊器,虽然从第三期开始出现了鬲,但数量很少。然而,从第四期开始,出现了非常典型的“商式鬲”,且数量明显增多

6。进入四期后,偃师商城开始新建;二里头四期结束的时候,偃师商城猛然扩张。时间上看又大体上“一兴一废”这一现象,“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7。二里头遗址第三期文化的第一、第二号宫殿建筑基址的朝向是北偏西的,说明夏人是尊西北方位的;而偃师商城的朝向是北偏东的,商人是尊东北神位的具体反映

商代都城规划中重东北方位的经营,是个普遍的现象,如郑州商城、偃师商城、殷墟都城、黄陂盘龙城、夏县东下冯商城、焦作府城商代城址、安阳洹北商城等都是如此。城中所发现的宫殿建筑基址,其方向也是北偏东的。这就是商人尊东北神位的具体反映

8。二里头文化一至三期,所接受的外来文化因素主要与统治阶级的宗教、仪式、生活和艺术有关的奢侈物品,属于和平交流的产物;而至二里头文化四期,它所接受的外来文化因素主要是普通的日用陶器,不仅有一定的组合,而且其形制特征与来源地的高度一致,显示出外来文化的强势嵌入,包括了先商文化和岳石文化的因素,很可能是大规模军事入侵和人员迁徙的结果

9。1号基址的年代:这座宫殿建筑是二里头遗址三期的,建于三期之初,使用于三期之际。发展到第四期被毁,上面堆积着灰土坑、烧陶窖址、小型墓葬和散乱的人骨。这座宫殿是经大火焚烧之后废弃的,年代在二里头文化三期、四期之间。把1号基址的废弃,看作是王朝更替的一个重要标志

10。进入四期后,新建了新的宫殿,新增了新的作坊,器物式样发生了变化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3 17:47:24 +0800 CST  
先商文化、岳石文化入侵,导致二里头都城废弃、政权灭亡之后,并未将二里头都城的居民全部消灭、将二里头遗址上的设施全部毁坏,也并未撤出二里头遗址,而是继续使用二里头铸铜作坊,铸造出包括鼎、斝在内的二里岗早期文化系统的青铜容器,新建绿松石器制造作坊,并新建了10号基址和面积达2500平方米、接近二里岗文化、洹北商城、殷墟文化风格的6号基址

上述大型遗迹或高规格遗存在四期晚段第4阶段废弃,此后二里头遗址上再未见到高规格的大型遗迹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3 17:51:46 +0800 CST  
八,商人是来自北方的人群,殷商文化具有北方文化因素。商人爱用的炊具“陶鬲”,属于西北或北方的标志物。并且,青铜文化本来就是在西北和北方地区率先繁荣起来的,而中原当时只出现了零星的青铜器而已,还缺乏制作青铜的必备原材料铅和锡,铜矿也不足

既然先商的扩张方向是“从北向南”的,所以,商人既不是中原原有的土著居民,也不是来自东南部“鼎文化”的人群

上古众多民族都有把一个方向当作吉向尊位的传统,而这个方位正是指向其民族的直接来源地

二里头遗址第三期文化的第一、第二号宫殿建筑基址的朝向是北偏西的,夏人是尊西北方位的

商代都城规划中重东北方位的经营,是个普遍的现象,如郑州商城、偃师商城、殷墟都城、黄陂盘龙城、夏县东下冯商城、焦作府城商代城址、安阳洹北商城等都是如此。城中所发现的宫殿建筑基址,其方向也是北偏东的。这就是商人尊东北神位的具体反映

周人也是自西北方向入主中原的一个民族,自然把西北方向当做尊位吉向。凤雏村和沛县发现的窖灶、夯土基址的方向都是北偏西若干度不等,扶风黄堆西周墓地,遗址大多呈北偏西方向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8-23 17:55:16 +0800 CST  

楼主:gtfz99

字数:1204949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1:36:33 +0800 CST

评论数:99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