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人类社会从本质上讲,和“动物世界”是相类似的呢

那些与动物打交道的“狩猎/畜牧/游牧民族”,虽然他们生性好斗,的确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很多的战争与杀戮

但是,恰恰是由于他们非常地热忠于提高与改进“工具和武器”的趁手性,因而极大地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工具(和动力)技术飞跃发展

而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武器)方面的重大技术进步,又反过来极大地提高全人类的生活质量!

因此,从道德的角度而言,这就是“无解”的困惑~~~~~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5 14:16:15 +0800 CST  
人类社会曾经有过上百万年的“狩猎史”,而在“旧石器时代”,几乎所有的人类重大石器工业技术进步,基本上都是由“狩猎者”发起的呢,比如,玉石加工技术就来自于“西伯利亚的旧石器狩猎者”!

即便是在“新石器时代”——这个以“农耕民族”唱主角的大约五六千年的时间里,“彩陶文化”的源头依然是与欧亚大草原上的狩猎民族大有关系

东亚的“南方农耕民族”原先一直流行制作的是“素陶”,而彩陶就是在红陶上以天然的「矿物质」(赭石和氧化锰)颜料进行描绘。而与「矿石」打交道的文化可并不是“南方农耕民族”的固有文化哦

无论是玉石、赭石(赤铁矿)、孔雀石(铜矿石)、锡铅矿石、金银矿石、铁矿石、宝石等等,所有的这些「金石文化」全部都与“北方狩猎者”直接相关~~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5 14:18:24 +0800 CST  
可问题是,“农耕民族至上论者”根本就不肯承认,人类社会三分之二的重大技术发明。其实是来自于与“动物“打交道的民族呢

他们永远只会相信,这个世界仅有“唯二的”重大先进技术——那就是“种田和制陶”

然而,这两本功劳簿都已经出现至少“一万年”之久了,东亚人居然还没有躺够呢(也从未想过要发明其它的重大技术),看来这一万年前的“红利”是准备要千秋万代地吃下去~~

并且,更令他们难以置信的是,自从“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起,与动物打交道的“狩猎/畜牧民族”,居然再一次地登上了世界的核心大舞台呢,一直到今天!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5 14:20:54 +0800 CST  
难怪“工业革命”注定不会发生在中国,反正,东亚人永远只会关注“种田与制陶”!

至于其它的重大发明,还会有兴趣去发明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5 14:31:31 +0800 CST  
我们不妨以东亚地区的“中原青铜文明”和“四川三星堆青铜文明”的出现为例,来探一探历史的客观真相

到底是谁,亲手创造出东亚地区的最早期两支“青铜文明”?

——-是那些永远只会关注“种田与制陶”的当地农耕土著居民,还是拥有了其它的重大先进技术的外来“畜牧文化”人群?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5 14:34:38 +0800 CST  
楼主曾经总结过“古文明”产生的公式:

【(本地的)农耕文化 + (外来的)畜牧/青铜文化 = “文明”的产生】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5 14:36:33 +0800 CST  
虽然“青铜文明”的产生,是不同来源的文化“相叠加”的结果~~

但是,东亚地区的“青铜文明”的产生,“本地人”的贡献和“外来者”的贡献程度,是大不一样的呢

那么,到底谁的贡献力度更大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5 14:40:30 +0800 CST  
如果说,迁徙来自于“半月形文化传播带”的西北甘青牧羊者“古羌人”(拥有“畜牧文化”)的贡献力度更大,并且,是明显地超过了无论是“中原地区的龙山农耕人群”还是“四川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农耕人群”的贡献程度,国人可否愿意相信这个考古事实?


楼主的意思是指,“青铜文明”在东亚地区的产生,实际上,是那些拥有“畜牧文化”的外来西北古人群的技术贡献力度,要明显地大于当地的“平原农耕人群”的贡献!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5 14:41:51 +0800 CST  
闻听此言,“农耕民族至上论者”说不定要一蹦三尺高了呀~~~

楼主会劝说,这有啥好生气的呢?

反正在“纯粹的农耕民族”的眼里,永远只会关注「种田和制陶」这两样人生的大事情,还会有兴趣和功夫去发明其它的先进技术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5 14:47:24 +0800 CST  
北京大学张弛教授: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与青铜时代全球化的形成


“半月形地带”的兴起

半月形地带西部的宁夏甘青地区,是从“仰韶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时期开始逐渐有密集的聚落,从马厂文化晚期开始逐渐形成了齐家文化,年代主体跨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时期,虽没有系统调查的数据可以引用,但从“齐家文化”的文化影响来看,也是一支发达的强势文化,目前发现了不少大型的聚落,如(甘肃)定西香泉镇云山村云堡山遗址的面积约为200万平方米。

“青铜时代”全球化的开始

安德烈·冈德·弗兰克很早就提出了世界体系的形成不是500年,而是5000年的看法,但他指的是旧大陆西部各个古代文明之间的文化联系。

距今大约4000年左右,在(新疆)天山北路、(甘青)四坝文化和齐家文化、(河套)石峁遗址和朱开沟文化、(辽西)夏家店下层文化所见的金器、权杖头、石人像等有中亚和草原地带的影响。然后,在(中原)二里头文化里,也同样出现了西北齐家文化风格的青铜器和中亚草原风格的兵器和小件工具!

实际上,从公元前3000年开始,中国所在的东亚地区已经显露了与欧亚草原青铜时代早期文化交流的迹象,但联系似乎并不密切。跨欧亚大陆的青铜时代全球化直到龙山文化时期开始形成,至二里头文化时期达到了稳定的状态。

公元前2300~前1500年的800年间,东亚传统核心区域的衰落、半月形地带兴起造成文化格局的改变,以及欧亚青铜时代全球化的形成同时发生,成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中国乃至东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大变局,影响之大目前还难以作出充分而合理的评价。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5 14:50:33 +0800 CST  
简言之,“中原青铜文明”和“四川三星堆青铜文明”的突然产生,绝对是和“半月形文化传播带”的兴起,和来自于「欧亚大草原的“畜牧/青铜浪潮”」的技术传播,大有关系!~~~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5 14:53:44 +0800 CST  
然而,在相当多的国人脑海里,自然是不存在上面的这张地图的~~

因为没有人愿意相信,东亚地区“青铜文明”的产生,其实是与欧亚草原上“畜牧民族”的青铜技术传播密切相关的!

而所有的人则更愿意相信,“新石器时农耕时代”只要一路坚持走到底,就一定能走出一个崭新的“青铜世界”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6 14:18:32 +0800 CST  
一条老路只要坚持走到黑,就一定能走出一个“崭新的”时代?

想得倒是挺美的啊~~~~~

让农耕经济发达的“大宋国和大清国”,两者都不妨走走看,看能否走出一个崭新的“工业文明社会”?

不管亡不亡国,只可惜谁都没能走出来!

说空话、说大话,的确要比真枪实弹的“技术发明”要容易得多哦~~~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6 14:23:24 +0800 CST  
我们不妨再来回顾一下,在中原“商文明”之前的【夏朝】,其新石器农耕文化成就“真的”是很高吗?

无论是中原农耕民族“夏人”的种田和制陶的水平,均属于泯然于众新石器文化的一般性状态,谈不上有任何出类拔萃的地方!

“二里头都邑”虽然聚集了不算少的人口数量(少则2万,多则3-4万),遗址面积也达到了大约300万平方米。但是,能达到“二里头都邑”这种城市规模的差不多同时代的新石器古城也绝不止二里头一个,比如,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的城市面积和人口规模都不见得在“二里头都邑”之下


可凭什么,只有中原二里头都邑方才有能力“水到渠成”地跨入到更高一级的“青铜时代”?~~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6 14:25:16 +0800 CST  
更何况,“二里头都邑”和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石峁古城、宝墩古城还不太一样呢,二里头这么大一个都城遗址,叫它都城,但是它并没有外郭城的“城墙、城壕”等城市防御设施!

那么,如何证明二里头是一个“都邑”呢?

许宏表示,“判断一处遗址是否是都邑,主要看它是否是权力中心,落实到考古现象上,比如,有没有供统治者使用的王室禁地——宫城,有没有超出了普通人需求的大型建筑。”

在二里头都邑的中心区,的确是分布有宫城(面积约1万平方米,大于一个标准足球场)和10余座大中型大型建筑,而且,宫城是有城墙的呢

不过,也别把“二里头的宫殿”想象得有多么地富丽堂皇,其实就是古代的”茅草堂”式早期建筑群而已,哪有那么“高大上”的感觉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6 14:27:45 +0800 CST  
当然了,在二里头都邑的贵族墓地中陆续出土了青铜器、玉礼器、绿松石、子安贝等大量的“宝贝”器物。只可惜,所有这些属于贵族享用的奢侈品,均与中原本地的农耕居民“夏人”毫无关系,而是,由迁徙外来的齐家人和北狄化齐家人(也即后来的“商人”)替夏王室秘密生产出来的或带入中原的!

甚至包括在“二里头都邑”出现的牛、羊、车辙印、卜骨等,这些都是由从西北/北方迁徙而来的大量外来移民人口带入二里头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6 14:29:21 +0800 CST  
社科院考古所赵春燕研究员的研究表明,“在二里头遗址的先民中,存在着较高比例的外来移民,并提出了二里头外来人员与羊的引进之间的关系。

二里头遗址早期的羊可能全部是外来的,至后期来自当地饲养的羊所占比例越来越多。将出土动物和人类牙釉质的锶同位素比值仔细比对,可以发现,二里头遗址外来人牙釉质的锶同位素比值与部分外来绵羊牙釉质的锶同位素比值重叠,似乎暗示他们与部分绵羊来自相同地区或者他们之间可能具有某种联系。”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6 14:34:36 +0800 CST  
通过锶同位素分析,二里头遗址的“黄牛”则以当地饲养的居多。不过,二里头黄牛的品种却并非是在东亚本土驯服出来的呢,而是全都来自于西方世界。这说明,中原二里头饲养的“黄牛”在时间上要早于“绵羊”抵达中原地区


由于经“关中地区”(第一条路径)直接进入到中原腹地的“齐家人”最早是始于龙山时代末期,在时间上要早于“二里头文化”一期的【新砦期早段、晚段】,均出现有西北“齐家文化”的典型器物【花边罐】,因此,来自于西北地区的“黄牛”进入到中原地区的时间,也可能要早于“二里头文化”的一期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6 14:38:20 +0800 CST  
关于西来的“黄牛”在东亚一些考古文化遗址的出现(非完全统计)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6 14:41:03 +0800 CST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6 14:42:29 +0800 CST  

楼主:gtfz99

字数:1204949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1:36:33 +0800 CST

评论数:99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