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看了上面这张统计表大家就会明白了,

二十多年前的1995年(“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前期筹备阶段),美国学者胡博发表的《齐家与二头里:远距离文化接触问题》,文中提出了齐家青铜器与二里头青铜器之间的渊源关系,西方学者说错了吗?


现任的二里头考古队长许宏教授,打心底里不愿意认为二里头都邑是“夏都”,反而觉得更像是“商都”呢,是许宏想多了吗?


既然【“二里头文化”的确是头顶着“夏朝”的头衔,却行着“商文明”的实质】

那么,“二里头文化”究竟该如何正确地【“夏商分界”】呢?

——-这个长达六十年也没能最终解决的夏商分界难题,现在有人能够彻底解决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0 16:21:37 +0800 CST  
“二里头夏朝”的青铜器,原来并不是由中原“夏人”自己亲手生产出来的,而是“假手于”外来的【齐家人和北狄化齐家人——也即后来的“商族”】,替夏王室秘密生产出来的古代高科技器物!

这听起来似乎不太合常理,但实际上,却是非常地合乎逻辑呢~~~


因为“中原地区”根本就不出产任何的【锡矿石】,连“锡矿石”都没有机会亲眼所见的中原“夏人”,又如何能够做到无师自通地懂得生产”锡青铜器”呢?

在长江以北的东亚地区(除新疆),仅有“齐家文化”所在地(甘青地区)和“辽西夏家店下层文化”所在地(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出产锡矿石,而这两片地理区域正是“商人”(西北齐家人)沿着「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一路东迁时,一头一尾的来源地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1 15:11:20 +0800 CST  
谁能想得到,所谓的“二里头夏朝”的【青铜器和华西系玉礼器】,其实都是夏朝王室在对外部绝对保密状态之下的“官营手工作坊”里(兴建于“二里头文化”二期),“假手于”外来的商人工匠(来自于“西北齐家人和北狄化齐家人”)所秘密生产出来的古代先进复杂器物(这些方才可以代表“文明”的内涵啊)~~~

问题是,专家们看出来了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1 15:14:26 +0800 CST  
“许宏从二里头都邑的礼制遗存观察到了两次大的礼制变革。第一次礼制变革大约发生在二里头文化第二、三期之间至三期早段。宫城从无到有,宫殿区建筑从多进院落到成组的、具有中轴线规划的基址。礼器方面,则是在最早的空腔铜礼器——铜铃加绿松石镶嵌器的组合之外,变陶爵为铜爵,开启了青铜酒礼器为核心的时代。


第二次大的礼制变革发生在二里头文化第四期的早、晚段之间。若干大型建筑工程局部受损,新建者都依托于既有建筑,而铸铜作坊和绿松石器作坊则延续使用。最令人瞩目的是出现了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包括酒器斝、封顶盉、觚、食器鼎等礼容器和戈、钺、长身战斧等礼兵器。墓葬所见青铜容器和玉器等礼器的数量和质量均超过二里头文化第三期至四期早段。这样的观察对于研究夏商分界意味深长。”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1 15:16:08 +0800 CST  
“二里头文化”的这两次礼制变革,正好对应着“齐家文化”人群东迁路径的变化!

在距今大约4000年前上下的时候,西北甘青的“齐家文化”开始了东迁的浪潮,

“齐家文化”人群东迁并进入到中原二里头的路径主要有两条:

第一条路径是,经“关中地区”,直接进入“中原腹地”(二里头文化)

第二条路径是,经“陕北高原”,迁徙到北方长城沿线的“河套地区”(石峁古城和朱开沟文化)和辽西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然后再南下河北平原,并进入“中原腹地”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1 15:17:58 +0800 CST  
在“二里头文化”的【早中期】时段里,有一种很典型的「齐家文化」器物,“花边罐”——花边口圆腹罐,自二里头文化一期萌芽,二期发展到全盛,三期逐渐衰退,四期渐趋消亡


而几乎与此同时,在“二里头文化”的【中后期】时段里,有一种非常流行于「内蒙古北方长城沿线」的典型器物,北方炊具“陶鬲”,自二里头文化二期零星出现,三期“商式鬲”逐渐增多,四期非常典型的“商式鬲”成组地出现!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1 15:25:19 +0800 CST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在二里头文化的“三期早段”之前,【齐家人】进入到中原二里头的路径基本上是通过“第一条路径”——他们就是“西北齐家人”,也即经“关中地区”,直接地进入“中原腹地”(二里头文化)。由于“二里头夏朝”在二期时兴建了「官营手工作坊」,故而,典型的“齐家文化”风格的青铜器就在二里头都邑开始生产了呢


不过,从二里头文化的“三期早段”开始,【齐家人】进入到中原二里头的路径开始转变成通过“第二条路径”——他们就是“北狄化的齐家人”,这也是商王族的真正来源!也正是从二里头文化的三期至四期,商式鬲、“早商风格”的青铜器、华西系玉礼器的兴起与繁荣,青铜器的生产数量也比二里头文化的一期和二期明显大增,这标志着中原二里头文化的“第一次礼制变革“!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1 15:29:56 +0800 CST  
随着来自于北方长城沿线北狄系统的“商人”不断地进入到二里头都邑,终于在“二里头文化”的四期时发生了暴力变天事件——【商朝取代了夏朝】,因此,中原二里头文化的“第二次大的礼制变革”,就发生在二里头文化第四期的早、晚段之间!


许宏教授从二里头都邑的礼制遗存观察到了两次“大的礼制变革”,其实都与来自于北方长城沿线的“北狄化齐家人”,不断地进入到二里头都邑大有关系,他们就是来自于北狄系统的“商人”

而“商王族”就是来自于东北辽西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这已经从殷墟出土的贵族墓里具有的两种北方体质特征得到证实,“古华北类型+古东北类型”~~~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1 15:37:21 +0800 CST  
尽管“中原华夏青铜文明”始于夏商周三代,但是,几乎所有人都以为,中原青铜器始于“夏朝”,而甲骨文方才始于“商人”


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

“中原华夏青铜文明”最为关键的两个必要元素——青铜器和自源文字,全部都与“商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与“夏人”无关!


也即,只有“商文明”才是货真价实、不折不扣的中原「原生性文明」,而“华夏文明”则始于商文明(而并不是所谓的“夏文明”),西方学者并没有搞错呢~~

然而,几乎所有的国人却要把商人所作出的巨大文明贡献,不仅顺手就转送给中原“夏人”,还要再动用「汪洋大海理论」彻底地淹没掉“商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1 15:45:29 +0800 CST  
阻碍中原“二里头文化”遗址坐实为【夏都】的最大障碍之处就是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大部分青铜礼器和青铜兵器,应是属于二里岗早商文化系统的】~~~


这就是说,“二里头夏文化”实际上是头顶着“夏朝”的头衔,却行着“早商式青铜文明”的内涵实质!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1 15:52:51 +0800 CST  
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

无论是分布于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还是分布于黄河下游和淮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两者根本就不是东亚上古传说中的“炎黄华夏集团”!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考古出土人骨的体质特征都是”偏南亚类型”的,说得通俗一些,就是长得更像是古代南方人群!

而从西北而来的“炎黄华夏集团”(属于“东亚类型”),怎么可能是偏“南亚类型”的古代南方农耕人群的起源背景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1 15:57:49 +0800 CST  
中国的专家们到底想通啥了呢?啥也没能想通,好不好?

就连“炎黄华夏集团”的真正来源背景,也没能想通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1 16:09:01 +0800 CST  
究竟谁才是真正的“炎黄华夏集团”呢?

“炎黄华夏集团”是西来的,这肯定没错呢~~

所以,那个“东部的”大汶口文化,铁定不会是“炎黄集团”呢

而分布偏于中西部的“仰韶文化”,也同样不会是“炎黄集团”的真正源头!


那么,“炎帝和黄帝”到底应该是起源于哪里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1 16:24:22 +0800 CST  
我们可以从(不会撒谎的)古汉字的造字法来看,“炎帝和黄帝”,这两者都不会是“纯粹农耕民族”的出身背景,而应该是与【“山区狩猎者”】大有关系噢!


【炎】字的造字本义



【黄】字的造字本义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1 16:29:13 +0800 CST  
我们知道,

商人的“商”字的造字法是指“穴族”(居住在黄土“窑洞”里的族群);

而周人的先祖“不窋”,其字面意思也同样是指“穴族”呢~~


因此,商人和周人(包括姬周和姜戎部落),应该全都是来自于西北地区的陇东高原山区的“狩猎民族”的起源背景~~~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1 16:30:51 +0800 CST  
“炎帝和黄帝”应该姓什么?

黄帝,和西周王室一样姓“姬”,这种说法当然是西周人提出的观点;而炎帝姓“姜”,姜炎文化发源地在现今的宝鸡地区

周族自古,一直到古公亶父时还住在陇东高原的黄土“窑洞”里,并没有地上建筑

后来,古公亶父率周族迁于岐山之下,而姜姓(羌)部落当时也居住在岐山之下,由于这里是泾渭二水的下游,土地肥沃,因此农业得以迅速发展

周人定居于岐山之下后,这个地方才叫周原,周人亦自称为“周”了,并开始有了地面建筑。同时,周人还与姜戎部落世代通婚,两家关系极为密切!

姬姜二姓融合成为新的周族,姬周文化与姜炎文化也融合成为了泾渭地区的【“先周文化”】

“炎黄”,至少在西周人看来,指的就是“姬周”部落与“姜炎”部落相融合的结果呢~~


据先秦文献记载,商族人的始祖“契”和周人的始祖“弃”,本就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关系哦,这也是周人所认同的关系

另外,从商人所发明的“形声字”造字法,周人居然可以毫不费力地全盘性继承来看,商人和周人的语言必定是非常相似的,而且都属于“汉藏语系”,这也从“语言和文字”的角度旁证了,商人和周人应该是血缘上的近亲关系(比如堂兄弟之类的关系)~~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1 16:33:02 +0800 CST  
尽管,“华夏文明”的历史长度绝对不会超过四千年的,严格来讲,始于距今大约距今3600年前的中原“二里头文化”的四期(早商文明)!

但是,说“汉藏语系”的【炎黄华夏祖先】的历史,倒的确是有“五千年”之久的,那就是西北甘青“齐家文化”的【前身】——距今大约5000年前的宁夏南部的“菜园文化”,和距今大约4900年前的甘肃庆阳的“常山下层文化”,两者皆拥有黄土“窑洞”式建筑,皆有狩猎畜牧文化因素,且旱作农耕经济不够发达


宁夏南部的“菜园文化”和甘肃庆阳的“常山下层文化”,与西北甘青的“齐家文化”以及关中地区的“客省庄文化”(也即陕西龙山文化)之间的源流与互动关系,如下图所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1 16:45:59 +0800 CST  
每一个人都有希望自己的出身背景是“辉煌的”,但如果实在做不到,又该如何?

难道靠指“鹿为马式”的谎言,来彻底改变自己的低级出身背景吗?


「嫌贫爱富」是人类的一种共同缺点,谁不想自己出身“高大上“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1 16:56:56 +0800 CST  
西北“炎黄集团”的最初发源地“陇东高原”——-距今大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甘青“齐家文化”,距今大约4200-3600年前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2 13:41:08 +0800 CST  
在距今大约4000年前上下的时候,西北甘青的“齐家文化”开始了东迁的浪潮,

“齐家文化”人群东迁并进入到中原二里头的路径主要有两条(在下图中以红线所示):

第一条路径是,经“关中地区”,直接进入“中原腹地”(二里头文化)

第二条路径是,经“陕北高原”,迁徙到北方长城沿线的“河套地区”(石峁古城和朱开沟文化)和辽西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然后再南下河北平原,并进入“中原腹地”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22 13:46:14 +0800 CST  

楼主:gtfz99

字数:1204949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1:36:33 +0800 CST

评论数:99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