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东亚地区的“青铜冶金技术”,是从欧亚大草原“西来的”重大先进技术,传播者就是活跃于欧亚大草原上的印欧人骑马畜牧部落!他们于大约4000年前抵达新疆,并开始影响了与新疆邻近的甘肃河西走廊,以及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12 14:36:19 +0800 CST  
西北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人群,后来有一部分【东迁】至北方长城沿线,对石峁古城(也属于“朱开沟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哦

——-这就是“北狄”的来源~~~

而成功入主了中原二里头的“商族”,则大部分是来源于北方长城沿线的“北狄系统”(绕道陕北、内蒙古和辽西、冀北);还另有一少部分(偏二里头文化早期)则直接来自于“齐家文化”(通过关中地区的“客省庄文化”)

也即,“商族”来自于【“半月形文化传播带”】~~~~~


(注:半月形文化传播带 = 藏彝走廊 + 西北甘青 + 北方长城沿线)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12 14:49:27 +0800 CST  
由于西北甘青的“齐家文化”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时候,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头堡,也【最早】开启了东亚地区的“青铜时代”!

因此,迁徙来自于“齐家文化”的古羌人,分别移民进入到“中原二里头”和“四川三星堆”,各自创造出辉煌的“青铜文明”,各自发明出属于自己的“自源文字”,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反而,从没有见识过”锡矿石”的夏人,要是能“独立”发明出东亚地区的“青铜冶金技术”,这才是真正的反常现象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12 14:55:57 +0800 CST  
许宏教授,从1999年担任二里头考古发掘的工作队队长至今已有二十年了。然而,许宏却一直不愿意赞同其他国内专家们所持的那种更为流行的一种观点,或者说几乎快要成为学界的一种共识-----二里头文化遗址就是“夏朝”后期的都邑

然而,许宏自己的观点则是更倾向于二里头文化遗址是“商都”,而不是“夏都”!他是如此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以至于网上都有人在呼吁,赶紧先撤换掉许宏的二里头考古队长,省得他成为了“华夏文明探源工程”的一个最大绊脚石呢~~

可问题是,许宏教授的观点真的是在无理取闹吗?

当然不是!许宏教授自有他的道理所在~~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12 14:58:01 +0800 CST  
阻碍“二里头文化”遗址坐实为【夏都】的最大障碍之处究竟在哪里?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大部分青铜礼器应是属于二里岗(商)文化系统的】~~~


这就是说,“二里头文化”实际上是头顶着“夏朝”的名头,却行着“早商式青铜文明”的内涵实质!

难怪二里头考古队长许宏教授,就是打心底里不愿意承认二里头都邑是“夏都”,反而,认为它是更像是一个【“商都”】,人家许教授还真是有他所坚持的一定道理呢,并非是在无理取闹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12 15:00:59 +0800 CST  
明明是在二里头“夏朝”的官营手工作坊里生产出来的青铜器,其特点居然是属于“早商青铜器”的文化系统!

这不是很奇怪的一种现象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12 15:02:42 +0800 CST  
当然有人会辩解说,这应该是随后出现的商朝在百分百地完全“模仿”夏朝的青铜器风格而已,或者,干脆是商朝索性全盘继承了二里头“夏朝”官营手工作坊里的全部“夏人青铜工匠”,故而,夏商两朝的青铜器风格显得一脉相承了呢~~


这听起来倒也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可问题是,二里头“夏朝”官营手工作坊里的青铜工匠,一定就是“夏朝本地人”工匠吗?——这可是最大的逻辑漏洞点呢

我们大家居然全都忘记了,河南“二里头都邑”其实就是一个最典型的“移民城市”!

也就是说,是不断外来的移民推动了这座夏朝都邑的向前发展~~~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12 15:06:32 +0800 CST  
作为一个“移民城市”,二里头都邑的【外来移民】所占的比例到底是如何的呢?

社科院考古所赵春燕研究员,通过对二里头遗址出土人骨、动物等锶同位素的科技分析,她推断出二里头遗址中外来人口比例,进而提出了外来人员与羊的引进之间的关系等论点

赵春燕研究员以《二里头遗址人口迁移与社会复杂化进程的研究》为题,通过锶同位素追踪法对二里头遗址的家畜与人群迁移、来源进行了探索。表明二里头遗址的先民中,本地人占多数,但也存在较高比例的外来移民,其中二里头文化时期的迁移比例高达38.9%(仅指不在中原二里头本地出生的外来移民一代,但并不包括在中原当地出生的移民子女二代、三代人口数),这个外来人口占比是高于目前的北京外来人口比例呢

(2018年末北京常住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5.5%,不过,北京的这个外来人口比例并不仅指移民一代,还应包括了没有入北京户籍的移民二代、三代的人口数)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12 15:08:14 +0800 CST  
因此,中原“二里头都邑”的外来移民家庭的总人口数量(包括外来移民一代、二代和三代等)所占二里头总人口的比例,实际上很可能已经超过了一半!

赵春燕指出外来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动力,那么,在二里头的官营手工作坊里,必然会存在着许多的“外来青铜工匠”,而他们一定是来自于西北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

何以见得?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端倪来哦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12 15:12:53 +0800 CST  
一是,赵春燕研究员进而提出了二里头外来人员与“羊”的引进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二里头遗址早期的羊可能全部是外来的,至后期来自当地饲养的羊所占比例越来越多,甚至有可能已经占多数。将出土动物和人类牙釉质的锶同位素比值仔细比对,可以发现,二里头遗址外来人牙釉质的锶同位素比值与部分外来绵羊牙釉质的锶同位素比值重叠,似乎暗示他们与部分绵羊来自相同地区或者他们之间可能具有某种联系~~


而从西北考古发掘已经可以知道,距今4000年前的西北甘青地区是东亚地区(除新疆)最早出现了“牛羊马畜牧业”的地区,其中的“齐家文化”,又是在东亚地区第一次出现了“六畜”齐全的局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12 15:18:04 +0800 CST  
二是,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的胡博在《齐家和二里头:关于远距离文化的接触问题》一文中,

不仅指出“二里头文化”青铜器和西北的“齐家文化”青铜器具有相似性!并进一步地提出了,东亚与中亚或西亚青铜时代文化远距离互动的可能性

美国学者胡博(Louisa G.Fitzgerald-Huber)的观点是,上古中国像欧洲大部一样是青铜时代世界体系的边缘组成部分。并依据西伯利亚几处遗址以及巴克特里亚马尔吉安纳文化群的最新碳14校正年代,认为中国早在青铜时代滥觞期即已受到异域文化的影响,还列举了许多实例,其中有伊朗出土的红铜爵和觚形器。这两件红铜器出自伊朗南部克尔曼省克尔曼东北的沙赫达德。该地位于卢特沙漠外缘,其文化性质与阿富汗到土库曼斯坦间的巴克特里亚-马尔基安纳文化群有密切关系,一个特点是有相当多的锤制金属容器,其中小型的有流容器和圆筒形饮器特别流行。前者有些像中国的爵,后者像中国的觚。伊朗沙赫达德的爵形器,其形制有与中国的爵相似之处,有流和尾,深腹平底,在这两点上接近二里头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12 15:25:19 +0800 CST  
也即,从冶金考古、植物考古学、动物考古学、玉器考古和骨卜等方面发现了齐家与二里头文化的同质性!~~~~~~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12 15:26:26 +0800 CST  
“二里头文化”的标志性文物——-镶嵌绿松石片的青铜牌饰,与年代还要早三百年的西北甘青的“齐家文化”的镶嵌绿松石片青铜牌饰,以及“石峁古城”的石雕图案之间的相似性!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12 15:36:45 +0800 CST  
“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一面圆形铜器(铜镜),由于锈蚀严重,已经看不出原貌如何,但是,在X光拍照至下,终于显现出原貌,出现了精美的“十字纹”排列!

而“十字纹”,是中亚文化的一种显著特点呢。而深受中亚文化影响的西北甘青文化,也同样出现了“十字纹”的爱好,比如,具有汉藏同源性的“藏族”服饰上的十字纹,至今依然为藏族所喜爱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12 15:53:02 +0800 CST  
其实,无论是“十字纹”,还是“卍”字纹,都是一种太阳纹,体现的是在中亚文化里“崇拜太阳神”一种原始信仰,“卍”字形纹不过是“十字纹”的一种变形而已

从距今5000年前的“马家窑文化”时期,“中亚文化”就已经开始明显地影响到东亚的西北甘青地区了,在“马家窑文化”遗址里出现的那一把青铜刀(东亚最早出现的锡青铜器),绝对不是一种偶然出现的外来元素,而是伴随着其它的中亚文化元素,一块儿到达西北甘青地区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12 16:01:39 +0800 CST  
青海省乐都县柳湾遗址(包括从马家窑文化至齐家文化),在出土的彩陶上的图案就有西方原始宗教中的“卍”(万)字纹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12 16:05:00 +0800 CST  
甚至是四川成都的“金沙遗址”,属于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一支迁徙人群的后续文化,出土的那个著名的圆形金箔,就是“太阳纹”啊,和中亚文化的青铜太阳纹是一样的含义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12 16:08:25 +0800 CST  
二里头遗址二期一座中型墓中出土的环首青铜刀,与甘肃康乐商罐地遗址采集的环首刀相似,只是甘肃“齐家文化”的环首铜刀的刀身弧度更大、没有纹饰,似乎更古老原始。另外,在属于“半月形文化传播带”的陕北石峁古城里,也同样出现了铸造“环首铜刀”的石范和铜刀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13 14:57:40 +0800 CST  
铜铃见于“陶寺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共四枚;青海大通黄家寨遗址“齐家文化”晚期地层中出土一大四小共五枚铜铃。而位于“半月形文化传播带”的四川三星堆文化二号祭祀坑中层和下层,出土两组铜铃,分别为16件和14件


“二里头文化”的铜铃和铜牌饰、玉刀等同出,很可能是巫或萨满的法器。新疆洋海墓地亦出土萨满法器铜铃,这正是北方游牧民族的“萨满教”文化传统,并留传到了当代~~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13 14:59:39 +0800 CST  
我们中国人一向以“东亚农耕民族”而自豪,何曾会想到,华夏民族的祖先居然可能与距今4000-2500年前的欧亚草原上的“畜牧/游牧民族”的文化扯上关系?

居然还能和中亚或北方游牧民族的“萨满教”的巫师法器扯上关联?

这也太开玩笑了吧。。。。。。。。。。。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13 15:04:06 +0800 CST  

楼主:gtfz99

字数:1204949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1:36:33 +0800 CST

评论数:99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