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2。片切割:虽然片切割工艺由来已久,到“齐家文化”时期,片切割工艺才广为流行,用极其坚硬薄锐的片状工具,以细湿砂为磨料进行切割而就。“华西系玉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很高超的薄片切割技术!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08 14:00:55 +0800 CST  
3。砣切割:是将砣片安装在砣机上,对玉器进行切割加工的方式。最早出现的年代不能确定,可能初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当“砣机”广泛应用时,推动了玉器工艺从石器工艺中独立出来,制玉进入一个全新的玉雕时代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08 14:04:15 +0800 CST  
“华西系玉器”的高超薄片切割工艺!


齐家文化玉器、三星堆文化玉器、石峁古城玉器、二里头文化玉器,皆属于“华西系玉器”~~~~


“华西系玉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器物大、长、薄,以片状、长条状的几何形体居多。如斧、圭、刀、璋、戈等

璧琮组合,源自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大玉刀或大玉璋,主要流行于齐家文化、二里头文化、石峁古城、三星堆文化;刀戈组合和圭璋组合始于商周青铜时代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08 14:10:55 +0800 CST  
“华西系玉器”是台湾邓淑苹研究员首先提出来的,中国历史上玉礼制从萌芽到定制都发生于华西地区,以片状玉器为主,素面为主

比如,齐家文化玉器的特点就是,简洁、大气、凝重、材质好!毕竟,西土出美玉啊~~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08 14:14:42 +0800 CST  
“二里头文化”出土的“玉礼器”大多属于三,四期

由于“二里头文化”存在着【夏商分界难】的“老大难”问题!这就让人感到很疑惑,二里头文化的“玉礼器”到底属于谁?

如果夏商分界是,“一二期是夏朝;三四期是商朝”,则夏朝其实并无“玉礼器”出现

而如果夏商分界是,“一二三期是夏朝;四期是商朝”,则夏朝也出现了华西系玉器,但是,华西系玉器则肯定是后来的“商周玉礼文化”的核心来源,这是没有疑问的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08 14:24:57 +0800 CST  
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许宏说,二里头所在的嵩山周围、洛阳盆地一带,【在龙山时代并无使用大型玉器的传统】,与二里头都邑出现成组大型玉礼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里头文化”中礼仪用玉基本不见龙山时代常见的璧、琮等良渚文化的礼仪用玉,而是出现了成组的“大型”玉礼器,比如,圭、璋、钺、戈、多孔玉刀等片状玉器,且制作精美,有的器物如璋和多孔刀器形硕大且轻薄,加工难度非常大!

这些礼仪用玉主要见于“二里头文化”三期以后的Ⅰ级墓,常与铜器、陶礼器及漆器等共出,说明这些玉礼器在二里头文化中也是重要的身份之器,只是较高阶层的社会成员才能拥有,普通人甚至下层贵族基本与之无缘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08 14:33:32 +0800 CST  
上面这把“二里头文化”七孔玉刀,已列入被禁止出国的国宝级文物清单里

据说,解放前大英博物馆用一卡车银元买一件“齐家文化”五孔玉刀

因为“齐家文化”玉刀和“二里头文化”玉刀一样,加工难度大!

在青海喇家遗址曾出土过一把断折的齐家文化的一把玉刀,该齐家玉刀复原尺寸可达67厘米,厚0.4厘米,可能是已知最大的齐家玉刀,也可能是已知长度最大的齐家文化玉器

而甘肃定西会宁博物馆的齐家文化一件大玉璋,这件齐家大玉璋长达54.2厘米,宽为9.9厘米,厚度仅为0.2-0.1厘米,这件玉璋不论大小还是年代都超过二里头文化的玉璋,是目前国内已知玉璋中的翘楚

“华西系玉器”表现出【形体大、器体薄】的特点,且【以片状玉】为主,需要【比较高超的薄片切割技术】和钻孔技术、琢玉工艺,因为加工时一不留神又长又薄的玉器就容易断裂~~~~~


“齐家文化”有着相当高超的片切割技术,在许多遗址中都发现了带有切割痕迹的残留玉料,从这些标本上可以看到,当时用来作为片切割的工具本身厚度仅有两三毫米。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工具?石片还是铜器?让人费解

和“齐家文化玉器”的薄片切割水平同样高超的,还同时出现于四川“三星堆文化”、陕北“石峁古城”、中原“二里头文化”三四期,如此高超的开片切割技术,绝对不是随意瞄上几眼就能轻易地学会的,因为用现代机器都未必做得出来(不断裂)

一定有来自于“齐家文化”的人群,沿着“半月形文化传播带”,分别迁徙至四川三星堆、陕北石峁古城和中原二里头!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08 14:47:28 +0800 CST  
“东部地区”考古学文化出土的玉器,大多都不算大,像红山玉器、石家河玉器都不大;良渚玉器稍大一些,玉璧直径小者约10厘米左右,大者20-26厘米,基本上都没有超过30厘米的;山东龙山文化玉器倒是出土过几件大的玉璋,但是数量并不多见

而齐家玉器超过30厘米,或达到四五十厘米的玉璧,也不少见;而大玉刀、大玉璋的长度更是超过了50厘米,甚至可以达到六七十厘米,然而却厚度极薄!

所以,齐家玉器属于“大器”(大气)的玉器特点~~~~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08 15:02:06 +0800 CST  
邓聪教授认为玉文化应满足三个条件:

1、玉器具有象征意义;

2、玉器体现高端加工技术;

3、软玉玉矿的存在,包括玉料采集、运输、消费的形式

在缺乏玉矿地区,可能从交易获得玉料,甚至远距离贸易的存在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08 15:10:38 +0800 CST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看,【新石器时代玉料的来源基本上是就地取材、就近取材】,但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些考古学文化之间已经出现了较长距离传输玉料的现象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看,【新石器时代玉料的来源基本上是就地取材、就近取材】,但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些考古学文化之间已经出现了较长距离传输玉料的现象。

齐家文化、石峁文化、夏商周时期的玉材,主要是来自于甘肃、青海等地,早期玉石之路上真正的“主角”,乃是甘青地区出产的玉料,也即“西玉东输”

除上述这条沟通东西的玉石之路外,还至少存在着“东北玉石之路”和“西南玉石之路”等玉料传播途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08 15:13:27 +0800 CST  
“东北玉石之路”主要有两层含义:

其一,俄罗斯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周边地区所产透闪石玉,即贝加尔湖闪石玉,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输入呼伦贝尔地区、吉黑地区、科尔沁地区、西辽河流域,直至在夏商时期进入内地这一路线。东北史前玉料的来源可能与贝加尔湖地区有关,从现有的材料看,吉黑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红山文化、哈民文化、哈克文化、南宝力皋吐类型、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玉器中确有部分与贝加尔湖一带史前遗址出土玉器质地相似者,其很可能为贝加尔湖闪石玉制成

其二,即辽宁岫岩闪石玉输入东北、华东和中原、湖北地区的路线。岫岩闪石玉为东北地区史前玉器的主要材质,已成学界之共识。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后石家河文化玉器中有一类透闪石玉材,以黄、青黄、黄绿、绿色为主,质地温润细腻,应并非当地所产,推测其来源可能为辽宁岫岩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08 15:19:36 +0800 CST  
“西南玉石之路”


主要是指四川出产的玉料在夏商时期输入中原这一路线,叶舒宪曾从神话学角度对巴蜀特产珉玉或蜀石自夏商以来输入中原这一实况进行过分析。古文献中有对蜀地出玉的记载,《山海经·中山经》云:“岷山,江水出焉……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珉”。《续汉志·郡国志》注引《华阳国志》记有:“有玉垒山,出璧玉,湔水所出”

成都金沙遗址是古蜀王国都邑,主体文化遗存的时代约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该遗址出土玉器2000余件,取材多样、质地丰富。发掘者推测金沙玉材基本出自成都平原北部山区或遗址附近的河滩。中原商代玉器中有不少玉戈、玉矛、玉戚和有领璧、环的质地与金沙玉材相近,其玉材来源地(之一)可能为四川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08 15:24:15 +0800 CST  
小结一下“玉器的加工工艺”

史前时期的切割工艺,以【线切割和片切割】为主。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诸如兴隆洼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仰韶文化等考古学文化“片切割”使用较少,仅见红山文化玉凤背面、兽面形玦开口处,其切割痕迹略有弧度

此期居于主流地位者当属“线切割”,而这个“线切割”技术,很早就被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南西伯利亚至东北亚的)北方狩猎者发明出来了呢~~~

“片切割”在兴隆洼文化就已经出现了,兴隆洼人群也属于东北亚的旧石器北方狩猎者的后裔,只不过,后来又转型接受了一定的粟作农业而已,但仍兼有狩猎/渔猎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08 15:40:06 +0800 CST  
“齐家文化”属于年代较晚的新石器末期至早期青铜时代的文化,此期“线切割”工艺退居次要地位,而“片切割”广为流行,且玉器开片技术高超!



而“砣机”发明以后,制玉进入一个全新的技术时代,古玉的文明时代才真正兴起~~

争议观点

认为史前时期并无陀具,所以,史前时期不存在陀刻技术。夏、商、西周时期仍然没有陀切割和陀刻技术,直到春秋时期才出现了金属陀

但是,

“红山文化”兽形佩则有砣具打孔,成为红山文化玉作特点之一

西藏自治区昌都县卡若遗址(年代为距今5000—4000年左右)出土的玉刀,多有砣具打孔的特征,可能为砣具打孔例证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08 15:54:43 +0800 CST  
加工玉的第一步就是得把玉石开片切割,是制玉的一道重头工艺,可分为“线切割、片切割和砣切割”三种

而这三种玉石开片切割技术,基本上全部是由旧石器时代“北方狩猎者”或其后裔,最先发明出来的,与“南方的农耕民族”无关~~~~~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08 15:59:43 +0800 CST  
在“新石器时代”发展得相对偏差的另外两拨“原旧石器北方狩猎者”的后裔,古西北类型和北亚类型,从“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相继地登上了东亚历史的核心大舞台!

从此,开启了鏖战千年之久的战争。。。。。。。。。。。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08 16:13:55 +0800 CST  
中原“二里头文化”遗址,到底是“夏都”还是“商都”?


「2019,注定是二里头不平凡的一年。从1959年徐旭生先生的夏墟调查,到2019年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整整一甲子。

近日,备受关注的河南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2000余件文物首次向公众和游人开放。令人尴尬的是,关于二里头遗址到底是不是夏朝都城再次掀起争议,有专家仍对“夏都”甚至对“夏朝”表示质疑。」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11 14:00:35 +0800 CST  
“二里头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已经整整经历了60年,由于该考古学文化地处“东亚传统核心区域”的中原地区,对于广大中国人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如此重要的一支考古学文化,竟然在超过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都始终无法做到最终“拍板定案”-----【二里头都邑到底是“夏都,还是商都”?】

这其中必然存在着让人意想不到的一些原因,但是,原因究竟何在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11 14:03:18 +0800 CST  
李伯谦是“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他认为,“二里头遗址‘夏都’的名头坐得很稳,这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要成果,也是综合多学科研究的结果。”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学者也与李伯谦持同样点,比如,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等

但是,这其中却并不包括现任的二里头考古队长许宏教授!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11 14:04:10 +0800 CST  
尽管,“二里头文化”遗址的绝对年代大致为公元前1750年至1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包括C14在内大量科技手段证实,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正好就是文献记载的“夏”的重要范围。并且,在二里头这座都邑里居住着约6200户城市居民,有三四万人口(一说至少两万人),基本可分为贵族、手工业者、自由民、城市贫民,等级制度分明

更重要的是,经过对骨殖的检测发现,生活于二里头都邑的这三四万人并没很近的亲缘关系,至少一半以上是【外来的移民】。这表明,二里头都邑就是当时东亚地区的一个“中央城邦”,吸引和汇聚了来自于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外来人口,就颇类似于当今世界的一线国际大都市!

听起来,这正是一座具有“多元文化熔炉”特色的繁荣与兼收并蓄的古代都邑啊,就像现在的纽约、伦敦和巴黎一样多元化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1-11 14:05:27 +0800 CST  

楼主:gtfz99

字数:1204949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1:36:33 +0800 CST

评论数:99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