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楼主顺便说几句,


无论是中国学者还是西方学者,都可能去研究非本民族的文明或文化,比如,中国学者去研究古希腊文明,而西方学者则研究东方的语言和文明。然而,两者的学术表现却是不太一样的呢

中国学者研究西方文化/文明,往往学术思考的独立性不够强,经常是充当了西方历史书的翻译者而已,往往是在照搬或转译西方历史学家的那些现成的观点罢了,中国学者也从没有想过要去寻找西方历史表述中的明显不合理之处!


而西方学者在研究东方的语言和文明的时候,学术研究的独立性比较强(尤其是在缺乏作假动机的前提下),并不是经常性依赖于中国学者的已有观点,而是有西方学者自己的一套思考模式和研究方法,也不见得会被中国学者的现成观点牵着跑

因此,当中西方学者在某个东方学术问题上出现了的分歧和争议的时候,中国学者未见得一定能赢西方学者,哪怕研究的对象其实是东方自家的语言和历史文化,也照样有可能会输给了西方学者!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09 13:48:31 +0800 CST  
那么,关于“汉藏语系”的分类,中西学者到底是哪一方的分类法更科学、更符合历史真相呢?

———应该是西方学者的分类法更合理


当前国内对于“汉藏语系”的分类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趋向于采用西方学者所提议的——-“分为汉语族和藏缅语族这两个分支”

因为无论是从父系基因来源的分析上,还是从语言基础同源词的分析上,西方学者的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得到很好的相互应证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09 13:53:34 +0800 CST  
比如,复旦大学于今年新发表的关于“汉藏语系”的国际论文,就很明显的地是在支持西方学者的这种分类法!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09 13:58:00 +0800 CST  
汉语、藏语、羌语、缅语等400多种东亚语言被认为拥有共同的祖先语言,合称为汉藏语系,其母语使用人数仅次于印欧语系。语言学家对汉藏语系内部各语支亲缘关系、分化时间以及起源地点一直存在争议。“北方起源假说”认为它起源于大约4000—6000年前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西南起源假说”则认为它起源于至少9000年前的东亚西南部某地。

复旦大学金力院士团队通过对109种汉藏语系语言的近千个词汇词根—语义组合进行谱系建模分析,历时两年多,重构了汉藏语系诸语言间的亲缘关系,并由此推算出汉藏语系的分化时间和起源地。该研究支持了东亚地区汉藏语系诸多语言的同源关系,证实了【汉语从原始汉藏语分离成独立语族(支)的观点,并且汉藏语系中的其余语言构成一个单系语言群,即为藏缅语族】

以上结果,即《语言谱系证据支持汉藏语系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起源于中国北方》一文,2019年4月份发表在了英国《自然》杂志上。这是中国学者首次在世界顶级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上发表语言学方向的原创研究成果,此项研究也是迄今为止国际上第一个如此大规模的汉藏语系语言演化研究,也是2018年新成立的复旦大学现代语言学研究院发表的第一篇论文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09 14:00:40 +0800 CST  
复旦论文在标题上的总体结论是正确的!

也即,“汉藏语系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起源于中国北方”,简言之,原始汉藏缅人群属于【“古代北方人群”】,而并不是古代南方人群

然而,有太多的国人(包括国内专家在内)总是以为,说汉藏语系的华夏民族起源于南方地区的长江流域,这显然是很不正确的探索方向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09 14:10:06 +0800 CST  
但是。。。。。在复旦这篇论文的内容里,却出现了一个逃避不了的“错误漏洞”

也即,在该论文的结论部分,复旦学者们做出了一个大致的推测判断,

认为原始汉藏语的分化【“可能与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这???????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09 14:11:51 +0800 CST  
复旦学者们可能没有掌握到一个很重要的考古信息:

无论是仰韶文化,还是马家窑文化,两者是【“不尚玉”】的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也即,这两支考古学文化皆有【“用玉之薄”】的明显文化特点

难道,非常热爱“彩陶文化”的仰韶人和马家窑人,居然并不怎么热爱”玉文化”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09 14:13:35 +0800 CST  
这的确是真的,大量的黄河中上游出土的考古证据已经非常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呢,大家毋需怀疑呢~~~

恐怕很多国人同复旦的学者们一样,也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并非所有的东亚古人都是热爱东亚的“玉文化”噢!

既然“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两者皆很少用玉(指真正的软玉而不是指绿松石),这种非常确凿的考古证据,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这两支北方考古学文化人群,都可能并不是非常“尚玉”的华夏民族直系祖先的真正来源!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09 14:15:02 +0800 CST  
“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这两者皆与说“汉藏语系”的华夏民族无关系或者关系不大!

这会是真的吗?

楼主并不是在随口乱说,以后还会提供更多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论断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09 14:18:04 +0800 CST  
实际上,在西北地区,真正非常热爱“玉文化”的新石器晚期文化,倒的确有一支存在,它就是————-

在“马家窑文化”之后紧接着出现的【“齐家文化”】

也即,“华西系玉器”的源头哦~~~

另外,深受齐家文化东迁影响的“石峁古城”(石峁属于北方河套地区的“朱开沟文化”),也是一支非常爱玉器的北方文化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09 14:21:45 +0800 CST  
关于“汉藏语系”里的语族分类,由于存在东西方学者之争议,一些中国学者也不愿意全面认输,顶多只接受把“壮侗语族”从传统的汉藏语系中清理出去,而坚持在“汉藏语系”里继续保留“苗瑶语族”这一分支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09 14:30:59 +0800 CST  
为何“壮侗语族”可以从汉藏语系里清除出去,而“苗瑶语族”却有保留的可能性存在呢?

因为体质特征上的原因

由于汉藏人群(除西藏A组)都属于北方人群的体质特征,而壮侗民族长得则比较接近南方马来类型,这两者怎么看都不像是一家子起源的人群,很可能说不相同的语系的

那么,苗瑶族呢?

就有点不太好判断了!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09 14:40:00 +0800 CST  
而苗瑶族从共同的外貌来看,既具有东喜马拉雅型的特点,又具有台—马来亚型的特点

由此得出结论,苗瑶族体质类型是属于上述两者的混合现象

因此,苗族瑶族形成的地区,可能是介于藏缅人和壮侗人之间的中间地区,也即,不南不北的中间地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09 14:46:32 +0800 CST  
光看体质特征,也的确是看不出苗瑶语言到底该归属谁

那就看基因分析,也许对苗瑶族群的基因分析,其结果可以提供一些有用的暗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09 14:49:29 +0800 CST  
然而,通过对现代的苗瑶族进行基因分析之后发现,

苗瑶族的父系Y染色体结构极为复杂,绝大部分东亚单倍群在苗瑶族群中都是存在的,苗瑶的父系主体单倍群是O3系和O2系

这下子又该犯晕了,苗瑶族如此复杂的父系基因构成,又该如何判断其最原始的来源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09 14:52:58 +0800 CST  
好在通过更进一步的基因分析,还可以考察其下游分支的具体构成及来源是如何的


苗族的O3系是以【M7】和0026111为主。M134(含M117)在苗支里分布不均,有的甚至缺失

【O3-M7是苗瑶族群的特征类型】,与6000年前的长江中游西段(峡江地区)的一支很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大溪文化”(体质特征属于”古峡江类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原始苗族有可能源自大溪组这类“峡江类型”M7;

或着是“峡江类型”M7,后又混入“古华南类型”O2a(体质特征上属于“南亚类型”),而在苗族里,属于O2系的O2a所占的频率也不算低,至于何时混入的还不清楚


至于在苗瑶族里所包含的一定比例的O3-002611的来源,究竟是与东夷人有关系,还是与苗族自己有关系,或者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比如人群迁徙所致),目前尚无定论。但是,来自于长江中游地区的一些新石器文化元素,确实出现在了山东大汶口文化里,比如,黑陶、八角星纹、红烧土排房等;而“拔牙”风俗又从东部地区(大汶口文化最盛行)流传至长江中游,后再传播到四川盆地

但是,O3-002611在西北、西南藏羌系族群比例非常低,应当与藏缅语族始祖人群无关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09 14:58:36 +0800 CST  
另外,再来看苗瑶族的母系基因构成特点


苗瑶族与汉藏族群在母系线粒体DNA方面的差异则显得更大了


线粒体单倍群的分型在中国的南北方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南方比较古老而且多见的是B、M7、F、R等单倍群,而在侗傣、苗瑶和孟高棉中,这些线粒体单倍群占有很高的比例,说明这三个类群有可能与古代南方土著人群关系十分密切。

而北方汉藏语系人群则与北方各人群在母系遗传结构上十分相近,即便是居住在西南地区的藏族,也依然属于典型的北方蒙古人种


不管怎么说,苗瑶族与汉藏族似乎可以脱离关系了~~~~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09 15:02:43 +0800 CST  
也就是说,

西方学者在七十年代(尚没有现代基因分析的帮助下)对于“汉藏语系”的分类法仍然是合理的:

汉藏语系分为“汉语语族、藏缅语族”两个分支


(因为汉藏语系人群属于北方蒙古人种!与南方人群关系不大)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09 15:09:20 +0800 CST  
中国学者的整体学术研究能力,并没有国人所期待的那么高~~~~

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是崇拜“权威”(尤其是本国权威)的一种文化

只可惜,国内的权威未必都很称职,未必如我们所期待的那般睿智与能力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09 15:15:35 +0800 CST  
楼主顺便再举一个例子

山东大汶口文化流行“拔牙”的风俗,而且,这种拔牙的风俗还传播到了长江中游地区及华南地区,见下图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09 15:21:58 +0800 CST  

楼主:gtfz99

字数:1204949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1:36:33 +0800 CST

评论数:99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