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从外来父系的“覆盖程度”而言,

自“青铜时代”起,东亚北方地区的主流人群,就是这些“古西北类型和古华北类型”的商周人和戎狄类先民

从商周人骨特征来看,这些西北至东北迁徙而来的族群,的确“横扫“黄河中下游的新石器土著种系。至晚商的多组殷商组,都无法观察到与河南的新石器本地土著种系的明显相关性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12 17:03:54 +0800 CST  
现代的中国人(包括专家在内),最迷信什么呢?——“进化论”

于是,以下这样的“奇葩”论调就会出现了呢:

长得像“别人”的,那一定是中国人的祖先;长得像“中国人”的,则肯定是别人的祖先!

为啥呢?都“进化”变形了呀~~~


既然“古西北类型和古华北类型”长得最像现代中国人,那他们肯定是别人的祖先呢

而凡是长得像别人的(无论是东南亚马来人、还是北非土著古埃及人、西亚苏美尔人、古印度人),无论相貌肤色、无论语言和饮食上的差异,统统都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12 17:12:54 +0800 CST  
大家可知道,国家专家们的“洗脑”,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吗?

距今仅三千年多年前的,来自于西北地区的属于“古西北类型和古华北类型”(长得最像现代中国人),说“汉藏语系”的商人和周人,都已经变成别人的祖先了。。。。。。。


而那些长得更偏向于现代东南亚人的“古中原类型和古华南类型”,却一直在充当着现代中国人的直系祖先!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12 17:30:36 +0800 CST  
为什么,那些长得更偏向于现代东南亚人的“古中原类型和古华南类型”,可以一直在充当着“现代中国人”的直系祖先呢?

╌ ╌ ╌因为这两者,正是在约距今1万年—3600年前活跃于东亚地区的“核心区域”的、新石器农耕时代的“东亚最优秀的农民”呢!而且,两者均拥有“稻作农业”~~

1。“古中原类型”,他们活动于长江以北至“黄河中下游以南”的地区(包括了河南中原地区和山西晋南、陕西关中地区,以及淮河流域和山东海岱地区),属于“稻作/粟作混作的农业区”

2。“古华南类型”,他们活动于南方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属于“纯粹的稻作农业区”


3。华夏民族的直系祖先“古西北类型和古华北类型”,属于北方的旱作人群,自古以来“无稻作”!活动范围属于阴山以南的“北方边缘化地带”的西北陕甘青宁地区和北方长城沿线,属于“纯粹的粟作/黍作农业区”】

4。另一个北方旱作人群,“古东北类型”,活动范围是属于“北方边缘化地带”的冀南以北、东北辽西、内蒙古东部,也属于“纯粹的粟作/黍作农业区”

5。还有一个北方人群属于“非农业人群”,而是【北方狩猎者】,其活动范围属于【阴山以北】的蒙古高原至南西伯利亚地区,在文化上仍停留于中石器时代的“细石器文化”,他们就是于铁器时代才开始逐渐形成的“北亚游牧民族”!



不同的东亚古代人群的活动范围如下图所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13 15:19:40 +0800 CST  
也就是说,“新石器时代”的东亚古代人群,各有各的活动区域呢~~

本来,互相之间是很少打扰到对方的地盘的呢,除了在文化和人数上显得更为强势一些的“古代南方稻作人群”(南方北上的)表现厉害了点,时不时地向北方地区突破!

然而,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先进技术——“青铜冶金技术”,伴随着印欧骑马部落出现于西北新疆之后,原有的“东亚平衡格局”从此要发生改变了呢,人口结构的重新洗牌即将开始了~~~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13 15:31:30 +0800 CST  
我们先看一下中国的西部地图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13 15:35:22 +0800 CST  
紧邻属于中亚文化圈的新疆,就是甘肃河西走廊,在这里出现了时间上仅次于新疆的西北地区“早期青铜文化/畜牧文化”!

也就是说,距今大约4000年前的时候,从黄河上游地区的西北甘青地区出发的古代人群(古西北类型),他们携带着两种【全新的技术】(在东亚地区首次出现),一是“制造铜器的文化”,二是“养牛羊的畜牧文化”


很多国人并不知晓,在“新石器时代”的东亚大陆板块,不存在任何的“养牛羊马”这些中大型动物的【畜牧业文化】呢!


在东亚地区养“猪狗鸡”,那可不叫做“畜牧业”,而是属于“家庭畜养业”哦

两者之间的区别是,【畜牧业】不仅可以提供质量更优的肉类,还可以提供更多的次级产品,比如羊毛、动物皮革等,以及提供动物乳汁(乳制品文化),以及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当运输工具(牛和马),以及代替人力(充当畜力—马拉车或牛拉犁)

所以,“畜牧业”和家庭畜养业,并不是一回事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13 15:50:14 +0800 CST  
西方的“畜牧民族”一向重视“工具与武器”,以及带动工具的“动力”的革新!

东方民族重视什么?代表贵族身份地位的“礼器”~~~

所以,中国的考古界最爱抬高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礼器】,不是玉礼器,就是青铜礼器呢

哪怕是二里头夏朝的“青铜兵器”都没有开刃,仅仅是作为夏朝上层统治阶级的“青铜礼兵器”出现,中国的学者也能激动不已哦


难怪,夏朝被商朝取而代之了呀。。。。。。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13 16:05:53 +0800 CST  
当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先进技术——“青铜冶金技术”,伴随着印欧骑马部落(拥有畜牧文化)出现于西北新疆之后,原有的“东亚平衡格局”从此要发生改变了呢,人口结构的重新洗牌即将开始了~~~

距今大约4000年前的时候,从黄河上游地区的西北甘青地区出发的古代人群(古西北类型),他们携带着两种【全新的技术】(在东亚地区首次出现),一是“制造铜器的文化”,二是“养牛羊的畜牧文化”,将引发了一场“东亚大变局”!


而这个“东亚大变局”的第一场暴力革命,就是发生在山西晋南的“陶寺文化”的晚期。。。。。。。。。。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13 16:19:01 +0800 CST  
通过对陶寺【中晚期】的居民的锶同位素分析:


1。陶寺中期(检测样本明显偏少)外来北方人群比例大约是50%

2。陶寺晚期(检测样本数量一般)外来北方人群比例大约是75%

3。陶寺晚期偏晚(检测样本数量较多)外来北方人群比例大约是76.9%


陶寺文化的“中晚期”存在很高比例的【外来北方移民】(尤其以男性居多)!

并且,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大体趋势,【从陶寺文化中期至晚期,陶寺遗址出土古人群的外来迁徙的比例是逐渐上升的】

这就是说,在陶寺总共持续400年的后半段时间里(200年),在陶寺遗址的先民中,存在着【“很高比例”】的外来北方移民(外来北方征服者)~~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13 16:34:07 +0800 CST  
那么,这些外来的北方征服者,到底来自于哪里呢?


我们可以看一下,在陶寺遗址畜养的主要动物有,“猪和狗”,【“绵羊和黄牛”】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13 16:37:26 +0800 CST  
山羊和绵羊、黄牛的最早人工驯化,分别出现于距今大约1万年前(或将近1万年前)的西亚高地~~~


中国的【家羊和黄牛】并非本地驯化,而是从西方传入的呢。在东亚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前,「猪和狗」方才是东亚地区最主要的家养动物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13 16:41:01 +0800 CST  
(美国加州大学博凯龄)「在陶寺遗址动物群的研究中指出,在“陶寺晚期,绵羊的骨骼大幅度地增加了” ,而且“ 从动物骨骼的分布形态来看,不一样社会地位的人吃不一样的食物,普通人吃的羊肉比上层社会的人吃的羊肉多”」

陶寺晚期遗址外来人口的逐渐增加,伴随着绵羊比例的增加,而这些外来人口和绵羊可能来自于同一地区


通过分析陶寺遗址动物群“绵羊”比例增加的趋势,这也暗示外来人口增加绵羊和黄牛畜牧资源,【将这些外来人口的原籍引向“早期青铜时代”的古西北甘青地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13 16:42:24 +0800 CST  
还有其它证据能证明,陶寺【中晚期】的外来北方入侵者,应该是来自于早期青铜时代的“古西北甘青地区”的吗?

当然有了!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14 15:09:16 +0800 CST  
《陶寺中晚期人骨的种系分析》是于2009年在 《人类学学报》上发表的一篇比较重要的学术论文,本文对陶寺文化中晚期墓葬和灰坑中的人骨进行了性别年龄的鉴定和种族类型的分析

楼主大致总结一下该论文的一些研究结论:

陶寺【中晚期】居民的“母系基因结构”(mtDNA)分型结果,也即,陶寺“中晚期”被外来的北方人群覆盖的母系结果

如果忽略掉一例罕见的Y,可以看到:

1.除了少量的R系,“M系单倍群”占绝对优势

2.在“M系单倍群”中,D4、D5、C、【M10】都是中国北方人群古DNA中的常见类型

3.只有M7c属于“古南亚起源”的M系分支,所占比重高达20%,这使得陶寺中晚期人骨的mtDNA构成还有着显著的南方特征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14 15:20:03 +0800 CST  
我们可以看一下,在中国北方古代人群中比较常见的【母系】单倍群的“特征类型”(意思是,占比较多的那些母系基因类型)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14 15:26:20 +0800 CST  
和现代中国人长得最接近的“古西北类型”和“古华北类型”,他们之间的母系差异还是存在的,这就类似于“北方汉族和南方汉族”之间的母系差别较大

但是,“古西北类型”和“古华北类型”之间的母系基因共同之处,往往代表着是他们的“原出发地”(西北甘青地区)的母系基因特点,就类似于“北方汉族和南方汉族”之间的母系基因共同之处,就代表着是跟随“北方汉族”男性一起南下的中原“北方汉族”女性!

“古西北类型”和“古华北类型”,他们之间的母系共同之处是“C和M10”,尤其是那个“M10”,几乎在北方古代人群中是这两者独特共有的呢

不妨对比一下“陶寺中晚期”的母系基因,在占绝对优势的“M系单倍群”中,D4、D5、【C】、【M10】


很显然,不仅“古西北类型”和“古华北类型”之间的共同之处“C和M10”,出现于陶寺中晚期的母系人群里,尤其是那个“M10”(这两者独特共有母系基因类型),也在陶寺中晚期的母系中出现了!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14 15:40:37 +0800 CST  
如果从“传统体质人类学”的研究角度来看

陶寺【中晚期】人骨若放在“现代人种”坐标系中,

最接近的是东亚人种(主要是指“现代中国人”),但仍有一些非常鲜明的接近“南亚”人种特征(应是因混血而带入)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14 15:50:45 +0800 CST  
将陶寺【中晚期】人骨与东亚地区的“古代人群”做对比


与“西北甘青地区”的古代居民比较显示 ,陶寺【中晚期】居民与“青海阳山、 青海核桃庄和甘肃东灰山”的古代居民相对比较接近

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应是外来人群与晋南土著混血而导致的体质特征偏差) ,表现在“青海和甘肃”的古代西北甘青居民更偏向于东亚蒙古人种型(主要指“现代中国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14 15:54:32 +0800 CST  
据《陶寺中晚期人骨的种系分析》的说明,【陶寺中晚期】墓葬人骨和上世纪发掘的【陶寺早期】墓葬人骨存在较大的形态差异

请注意啊!

而陶寺“中晚期”人骨,与陶寺早期墓葬中的人骨【距离最远】

陶寺“早期”人骨特征的确非常“偏南方”,属于偏南方人的“古中原类型”

而陶寺“中晚期”人骨特征,则更接近于“古西北类型”,虽然,还混血有一定的“南方特征”因素!



也即,陶寺文化“早期和中晚期”人群,应有【很不一样】的古代人群来源哦~~~

可国内的大多数专家们,居然连这个都没能看出来呢!竟会将“陶寺晚期的暴力事件”,当成是“陶寺内部”的一场剧烈政治斗争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6-14 16:07:21 +0800 CST  

楼主:gtfz99

字数:1204949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1:36:33 +0800 CST

评论数:99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