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煌说《通鉴》

二百四十八、哀帝议礼

哀帝刘欣前面烧的两把火都没什么用,而这第三把火,却给了那些对他颇为期待的儒生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话说他刚一上台,就问群臣定陶共王太后应该住在哪?傅太后在定陶国邸住得好好的,何必有此一问?朝臣们都是人精,岂会不明白皇帝陛下心里的小九九?丞相博山侯孔光表示,应该改筑一宫;大司空汜水侯何武不想让刚登基的皇帝下不来台,就打了个折扣,说可以住到北宫。

这些人为何对傅太后住哪这种“琐事”如此敏感?因为他们都知道,这只是第一步而已。如果任由傅太后住到皇宫里,下一步是不是就要把她弄成太皇太后了?再下一步是不是就要提拔傅、丁两家的外戚了?光一个王家就够这帮儒生受的了,难道要再来一个傅家吗?而且孔光早有耳闻,这位傅太后可不是好相与的,论权谋比太皇太后王政君要厉害得多,和哀帝又亲,那当然要想办法阻止她老待在哀帝身边喽!

而何武这和稀泥的一招,结果也并未派上用场——原来北宫虽然和未央宫隔了一道墙,但是有复道啊!所以傅太后想什么时候去找孙子就什么时候去,不过多走几步路而已;而且由于不用通过宫门,孔光们也根本没法控制。

眼看傅家就要崛起,当然就会有人来攀附。高昌侯董宏上书,引秦庄襄王立生母夏氏与嫡母华阳夫人共为太后之故事,请求立傅太后为帝太后。大司马新都侯王莽,左将军、关内侯、领尚书事师丹立刻弹劾董宏,称董宏胆敢引亡秦之事比附圣朝,大不道!哀帝刚即位根基不稳,只好免董宏为庶民。董宏身后的傅太后自然不爽,扬言必称尊号。这事情越闹越大,最后哀帝向王政君摊牌,王政君决定吞退让,尊定陶共王刘康为恭皇。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11-28 20:51:31 +0800 CST  
绥和元年夏五月,尊傅太后为恭皇太后,丁氏为恭皇后,傅、丁,以及皇太后赵飞燕三家子弟俱有封赏——这便是哀帝即位之初的“议礼”事件。鉴于哀帝是帝国时代第一个以过继之子继统的,所以这也是议礼事件的第一次发生——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发生。在两千年的时光中,这种事件一发生,那就必然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甚至是血雨腥风。

左右不过是个名号,为什么这些儒生们如此敏感?要知道,儒家最看重的就是两个字——“仁”和“礼”。就周礼来说,对于过继之子,他的亲生父母就不再是父母了。比如对于哀帝,自称为太子之时起,他就只能管成帝刘骜叫爹,管赵飞燕叫妈,奶奶则是王政君;至于刘康、丁氏、傅太后,那就只能叫叔叔、叔母、叔祖母,而刘康在法律上的儿子,只有正牌的定陶王刘景——而这位刘景,其祖父楚孝王刘嚣才是元帝刘奭的弟弟,从血缘上讲和刘康差得老远了。

如此有违人之天性的设定,无非就是为了保障父死子继这套系统的稳固——对皇帝来说家就是国,你家都变了,国将焉存?换句话说,你皇帝在这种名号的事情上都不愿遵循儒家之道,怎么指望你在别的事情上遵循呢?所以儒生们才会为此争得头破血流。而在外戚强势的汉朝,这种议礼又会掺杂进新老两族外戚的权力斗争,形势便更为复杂而残酷——你看哀帝就借此机会,把赵家也拉拢了过来。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11-29 20:41:34 +0800 CST  
此次王家当然是吃了个瘪,但他们亦不愿忍气吞声。王政君让新都侯向哀帝辞职——当然请辞不过是个幌子,因为新都侯既不老、也没病、也没犯错,所以这就是在表达自己的不满。果然哀帝还是比较忌惮王家的,不愿做得太过,就遣孔光、何武、师丹、卫尉傅喜禀告王政君:“皇帝闻太后诏,甚悲!大司马即不起,皇帝即不敢听政!”新都侯遂起复。

这其实是两边都在试探,并不是和解。不久后,哀帝于未央宫设宴,宴前,内者令将傅太后之位置于王政君旁。新都侯检查发现后,立刻斥责内者令道:“定陶太后,籓妾,何以得与至尊并!”遂将傅太后之位设于王政君之下。消息很快传到傅太后耳中,傅太后气得鼻子都歪了,立刻闹到哀帝面前,誓不罢休。新都侯再次使出老招数——请辞,而这回哀帝的回应是——准了!

绥和元年秋七月丁卯,新都侯辞官回家。但新都侯毕竟是博学鸿儒,名望甚重,哀帝便特旨赐宦官供他役使(真的不是监视吗?)。为了安抚王家,又增封曲阳侯王根、安阳侯王舜、新都侯、孔光和何武。以新都侯为特进、给事中、朝朔望,见面之礼如三公。又把红阳侯王立召回京师。

这些处置看似尊崇王家,但其实都是些虚名,王家的实权却确实被剥夺了。议礼事件后,王家处于劣势,于是转入蛰伏。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11-30 21:16:52 +0800 CST  
二百四十九、傅太后的逆袭

特进新都侯王莽下台后,大家明白哀帝刘欣这是要打压王家了。按儒臣们的想法,最好皇帝不要再用外戚,但汉家自有传统,再加上定陶恭皇太后傅氏这么强势,想让哀帝不用外戚,显然不现实。因此大家把注意力都放在了用哪个外戚上——最好是像新都侯一样,有儒学背景的人。

于是朝臣们把目光投向了傅太后的从弟——右将军傅喜。此君也是个知识分子,虽说比不上新都侯这位博学鸿儒,但至少不怵和朝中的儒生们谈论经义,和他们有相同的价值观。哀帝刚提拔外家时,只有傅喜称疾谦让;傅太后干预政事后,也是他多次劝傅太后别太过火。因此儒臣们都希望能让这个“自己人”接替新都侯之位。

但在傅太后看来,这个弟弟胳膊肘朝外拐,读书读傻了,所以用他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会用他的。不光不用,还撤了他的右将军,给了个光禄大夫的闲职叫他滚回去养老,于是“众庶失望”。 大司空汜水侯何武、尚书令唐林上书表达不满,哀帝本人也颇看重傅喜,不久之后又把他召回了朝中。

但不管用不用傅喜,有一件事是确定的——王家要靠边站了。当此之时,各路人马纷纷出来痛打落水狗。建平侯杜业上书攻讦曲阳侯王根、高阳侯薛宣、安昌侯张禹而推荐朱博。后来司隶校尉解光又上奏:“曲阳侯在先帝丧礼期间公然聘取故掖庭女乐五官殷严、王飞君等置酒歌舞;王根之侄成都侯王况,也聘取故掖庭贵人为妻,皆无人臣礼,大不敬,不道!”哀帝早就想弄他们了,这下有了现成的黑材料,于是王根被赶去封地,王况被免为庶人,王根及成都侯王商之前推举的官吏全部开除——王家在朝中的势力被一扫而空!

而到此为止,哀帝仅仅继位了五个月,连成帝刘骜的年号都还没有改。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12-02 21:12:31 +0800 CST  
哀帝不光是动王家人,成帝留下的领导班子他简直一个都不想用。何武的后母在蜀郡,何武派属吏去把她接来长安。刚刚上路,恰逢成帝驾崩,属吏怕路面上的强人趁机作乱,又把何武后母送了回去。朝中有那等闲人,听说这事后就讽刺何武事亲不谨——这就恶心了,因为这是何武的后妈,所以不论何武如何解释,都可以被这班小人曲解。而哀帝需要的就是一个理由,结果何武因为“不孝”,在绥和二年冬十月也被赶出了朝廷。

接任大司空的,是大司马高乡亭侯师丹。师丹见哀帝在半年之内,对成帝遗留下来的政策、朝局做出如此大的动作,深感不安,多次劝哀帝,所谓“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如今先帝尸骨未寒,陛下就如此频繁变动政事,此乃陛下之过。陛下即位以来,地动水出,流杀人民,日月不明,五星失行,皆是因为号令不定,法度失理,导致阴阳浑浊啊!

师丹本是哀帝的老师,所以师丹这么说倒也并非是对成帝多么怀念,更多的还是为哀帝考虑。因为哀帝毕竟不是成帝真正的儿子,所以他皇位的合法性是不那么牢靠的。如果他一上台就着急忙慌地推翻成帝的成规,万一有有心人给他扣上一定“不孝”的帽子,向他的皇位发起挑战怎么办?在此问题上,宣帝刘询和海昏侯刘贺就是一对典型的正反两面案例。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12-03 21:19:49 +0800 CST  
尤其是处理何武这事,更是大大得不妥——何武因为有不善待后妈的嫌疑,就被哀帝罢官;而你哀帝现在可是实实在在地在扇你后爹成帝的脸,那你又算什么?

哀帝也未必想不到这些,但问题是,他背后的那位傅太后,实在太过强势了。可以发现,哀帝虽然也用外戚,但傅、丁两家的男人们,却并没有像当年王家的男人们对朝局那样的影响力。一来是哀帝惩成帝之弊,放出的权力没那么大;二来是因为,傅家真正活跃度最高的,并不是那一票子弟,而是傅太后本人!

和太皇太后王政君不同,成帝时王政君轻易不出面,但此时傅太后却经常撸起袖子亲自上阵,如果不是因为哀帝已经成年,恐怕垂帘听政都弄出来了。话说傅太后的从弟子傅迁为人倾邪,哀帝很不喜欢这个亲戚,就下诏将其罢官遣还老家。诏书刚下,傅太后见后勃然大怒,闹到哀帝那,哀帝不得已,只好又下诏把傅迁官复原职。丞相博山侯孔光与师丹就说,这诏书岂能如此前后反复,失信于天下,应以前诏为准——但最后哀帝还是乖乖听了奶奶的话。

估计傅太后对当年元帝刘奭没有选定陶共王刘康为嗣,一直耿耿于怀,所以才一上台,就一定要出这一口气。

但这对哀帝来说,就有“猪队友”之嫌了。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12-04 21:24:49 +0800 CST  
二百五十、燕啄皇孙

上回说到大司空高乐侯师丹劝谏哀帝刘欣时,有“地动水出”之语。“地动”是指绥和元年秋九月庚申,长安及以北三十余郡国地震,四百余人遇难。“水出”则是指汝水、颍水泛滥,再加上河水(黄河)自成帝时决堤后就一直没修复。汝、颍二水是淮水北岸支流,这说明整个黄淮地区都在遭受洪水之困。

骑都尉平当被派去管洪水的事,他在考察一番后发现,河水下游自魏郡之东北开始,直到入海,多处溢决,连条清晰的河道都找不到了,实在不知该如何下手治理。平当只好上报朝廷,请集思广益。

待诏贾让闻诏后,提出了治水上中下三策。他分析认为,现在河水的堤防,大率是起自战国。当时沿河列国互相争利,乱修河堤。如齐国与赵、魏以河为界,齐国地势低,修堤于河东;河水被东堤阻挡,反溢到赵、魏,因此赵、魏亦修堤阻挡。如此种种,缺乏整体规划,使大河流向失去自然之性,如黎阳至昭阳一段,仅百余里地,河水竟忽东忽西,拐了两个大弯——如此怎可能不泛滥?

所以治河之上策,莫如决黎阳之遮害亭,放河水北流入海——当然这要移民,也会冲坏下游无数城郭田庐,但当年大禹治水可是连山都劈开了!而且这也是一劳永逸之策,否则年年护堤、赈灾之费,真要算下来,可比这多了去了。

中策则是多穿漕渠——也就是把水分掉,如此还能顺便溉田。如今的荥阳漕渠,就是个很好的范例。

至于仍像以前一样只是一味加固河堤,实在是最笨的办法,自然是下策。

贾让的分析还是很有见地的,但朝廷有没有采纳,则没有下文。

因为此时朝廷的焦点,仍然在争权夺利上。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12-05 21:25:01 +0800 CST  
建平元年春,司隶校尉解光突然向哀帝告发,说听闻许美人及故中宫史曹宫皆曾受先帝宠幸而有子,但现在小孩都没了。解光派人调查,得其状如下:元延元年,曹宫有孕,十个月后生产,养于掖庭牛官令舍。中黄门田客持诏令掖庭狱丞籍武将婴儿收置暴室狱,籍武问其缘故,田客威胁他不准问是男是女,也不准问是谁的孩子!籍武来收孩子,曹宫就对他说:“藏好我儿的胎衣——你可知这是谁的孩子!”

三日后,田客又持诏找到籍武,问:“小孩死了没?”籍武说没有。田客说:“上与昭仪(即赵昭仪)大怒,奈何不杀!” 籍武被卷入这宫廷倾轧,本就苦不堪言,此时只好叩头哭诉:“不杀儿,自知当死;杀之,亦死!”最后籍武通过田客上奏,劝陛下未有继嗣,奈何杀子?须臾,田客复持诏命把孩子交给中黄门王舜。王舜接过孩子后,为他找了个官婢张弃做乳母,并嘱咐她“善养儿,且有赏,毋令漏泄!”

三日后,田客复持诏命曹宫饮药。曹宫哀呼:“果也欲姊弟擅天下!我儿,男也,额上有壮发,类孝元皇帝。今儿安在?危杀之矣!奈何令长信得闻之?”——“长信”指时为皇太后的王政君。曹宫被逼饮药自杀。而张弃奶了孩子才十一天,宫长李南又持诏书将孩子取走,从此这小孩不知所踪。

许美人元延二年怀孕,冬十一月生产。成帝刘骜在和赵昭仪吃饭的时候告诉了她此事,赵昭仪立刻扔下筷子抱怨:“你以前晚上不来,就骗我说是去了中宫——要是真去的中宫,住在内宫的许美人的小孩从哪来的!许氏又要卷土重来了吗!”说罢捶胸顿足,以头撞墙,最后趴在地上哭道:“你干脆把我赶走吧!”成帝辩白道:“我特意不瞒着你,你反而这样,真是不可理喻!”说完也扔下筷子生起了闷气。赵昭仪毫不示弱:“你气个什么?你以前怎么对我说的?还说什么‘绝不负你’!我呸!”成帝被呛得一窒,最后只好闷闷地说道:“我说过使天下无出赵氏之上者,你就放心吧!”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12-06 21:02:04 +0800 CST  
这许美人不知何许人也,听起来像废后许氏,但许皇后传记中并无此事,或许此人是许皇后的什么亲戚。不管如何,后来成帝命中黄门靳严从许美人处夺下婴儿,放在苇箧中,放在饰室帘南后退下去。成帝与赵昭仪命御者于客子打开苇箧,也命于客子退下,自己关上房门,屋里只剩下成帝、赵昭仪和婴儿。须臾,成帝开门,唤于客子进来把苇箧封好,令中黄门吴恭拿去给籍武,告诉他箧中有死婴,把他埋在隐秘之处,别让人知道!又得干这种亏心事的籍武只好把婴儿埋在狱楼下。

除了这两个孩子,后宫还有无数怀孕者被赵昭仪逼迫,饮药堕胎。解光以为,赵昭仪倾乱圣朝,亲灭继嗣,亲属当伏天诛。而其亲属如今却皆在尊贵之位,使群下寒心,请陛下治罪!丞相博山侯孔光以下皆议如解光所奏,哀帝于是免新成侯赵钦、赵钦之侄成阳侯赵䜣皆为庶人,全家发配辽西郡。

解光所奏,细节简直历历在目,反而有些匪夷所思——成帝真的为了讨赵昭仪欢心,连自己的孩子(而且是婴儿)都杀吗?想当年比成帝刻薄得多的武帝刘彻,在已经认为自己的老婆儿子谋反的情况下,听到他们的死讯尚且怅然若失。“儒雅宽厚”的成帝,竟然会亲手杀死自己无辜的儿子?这和人设有些不符啊!不管真相如何,在赵昭仪已死的现在,还把这事放出来,显然是指桑骂槐,指向的无疑是皇太后赵飞燕!于是很快,民间对此事传得纷纷扬扬,而且戕害成帝之子的主角,也从赵昭仪一个人,渐渐变成了赵家姐妹两个人,甚至赵飞燕喧宾夺主,成了主角,以致有“燕啄皇孙”一说广为流传——要说这里面没有有心人推波助澜,实在难令人信服。

谁是这有心人呢?当然是看起来蛰伏中的王家了!毕竟,赵家现在已经倒向了傅家,那么他们也就是王家的对手了。

傅家也很快反击,议郎耿育上疏,说你解光在成帝在时不说这事,现在当事人都死光了才说,还说得绘声绘色,你这不是曝扬先帝之短吗!更何况上位已定,你又把先帝之子的事情拿出来说,你是几个意思?

哀帝也立刻品出味来了——解光既说成帝之子被残害,言下之意就是成帝并无寡人之疾,是可以有孩子的。那以后会不会突然冒出来个正牌的成帝之子呢?毕竟解光可没说,赵昭仪把“所有”的小孩都弄死了!哀帝一时不察,着了对方的道,现在等于已经承认了赵昭仪确实曾残害皇子。无奈之下,哀帝也只能立刻打住,硬是下令不再追查此事。

所以治水什么的,早就被这些人忘到爪哇国去了!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12-07 21:35:07 +0800 CST  
二百五十一、被诬陷的冯太后

赵家被打击后,朝中的斗争仍在继续。建平元年秋,郎中令泠褒、黄门郎段犹等人上奏,说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应去掉“定陶共”之号;同时应为定陶共皇在京中立庙。这当然又是为了拔高傅家的地位,与王家一较短长。

经过哀帝刘欣之前的几番操作后,大家都已经看出了皇帝是铁了心要挺傅家,于是纷纷响应。唯有丞相博山侯孔光、大司马高武侯傅喜、大司空高乐侯师丹集体反对,理由嘛,自然还是礼法不可废。由于这三位乃是臣子序列最高的三公,他们集体发声,能量还是不可小觑的,因此此事只能被搁置。孔光向来都死抠礼法,已经见怪不怪;傅喜作为傅家人也反对,哀帝虽意外,但也不好说什么;于是哀帝只能把怨气都撒到自己的老师——师丹头上了。

恰逢此时有人上书建议更改币制,哀帝问师丹意见,师丹当时说应该改。可是后来哀帝交付廷议,公卿们大多认为币制由来已久,不是轻易能改的,而师丹人老了,记性变差,此时也附和大家,说不好改——改币制这事本身到底该如何姑且不论,但师丹在上级面前前后反复,这可就犯了身为干部的大忌了。

后来师丹写书奏,让属吏代笔,属吏为了不出错,先打了个草稿——但他并没有把打草稿这事和上司说,之后也没有毁去草稿。这其实算个保密工作的漏洞,所以这事被丁、傅家人知道后,他们就向朝廷举报,说师丹上个封事,结果满大街都知道内容了!哀帝说大臣奏事,不应泄漏,便将此事交付廷尉,结果廷尉给师丹判了个大不敬。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12-08 21:22:19 +0800 CST  
——这就过分了,师丹是有错,但这点错误,你也不能咣叽就扣顶“大不敬”的帽子上来啊!这罪名可是够杀头的了!于是当时就有给事中、博士申咸、炔钦为师丹抱不平。哀帝将这两位出头的贬了两级,最后还是把自己的老师一撸到底,贬为庶人。

尚书令唐林看不下去了,上疏劝谏哀帝,说世上哪有这样对自己老师的!哀帝也感觉做过头了,于是又封师丹为关内侯——但师丹要再参与朝局就别指望了。

孙子搞掉了自己的老师,奶奶也不甘示弱。话说中山王刘箕子打小就有“眚病”,“眚”念作省,有妖祟的意思,估计是刘箕子有什么很诡异的病症,古人摸不清病因,只好归咎于邪魅作祟。他的祖母,中山王太后冯氏——也就是当年挺身为元帝刘奭挡熊的冯媛——为了治好孙子的病,也只好采用祈禳的迷信办法。

哀帝知道堂弟得病后,派中郎谒者张由去看病。结果这张由居然有“狂易病”,看着看着自己犯病了,变得暴躁无比,自己跑回了长安——估计此君是有什么精神疾病。那他这是擅离职守啊?于是尚书就讯问他为啥旷工。这老张不愧是有精神病,为了推卸责任,居然十分“天才”地诬陷冯太后,说她行巫蛊祝诅陛下及傅太后——显然张由见识到了冯太后的封建迷信活动,才有此联想。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12-09 20:56:22 +0800 CST  
定陶共皇太后傅氏因为当年冯媛当熊那档子事,当时就和冯太后结下了梁子;后来中山孝王刘兴一度成为哀帝的竞争对手,于是此时逮到机会,便新仇旧怨一起算。傅太后先派去御史丁玄查案,但丁玄是个秉公办事的,查了一圈确认了冯太后是为孙子祈禳,便回去复命。这自然不遂傅太后的意,于是她又派出自己的心腹中谒者令史立。

史立一看这是巴结主子的好机会,一到中山国就严刑拷打冯太后的妹妹冯习和弟妹君之等人,愣是打死了数十人,最后终于得到了“冯太后祝诅皇帝,阴谋立中山王”的口供。但冯太后本人坚决不承认,史立便讽刺道:“你当年拦熊,不是超勇的吗?怎么现在敢做不敢当了?”冯太后一听就明白了,便对左右说道:“这都多少年前的事了,而且是宫里的事,这小吏又何以知道?我明白是谁要致我于死地了!”于是服毒自尽,冯氏亲属因此而死者十七人,“众莫不怜之”。

傅太后终于干掉了这个“小贱人”,出了一口恶气——但此事办得太low,因为此时冯家在政治上根本不能对傅家构成威胁,傅太后这纯粹是为了多年以前的陈芝麻烂谷子报私忿。当时就有司隶孙宝要求复查此案,傅太后又在哀帝面前闹,哀帝就把孙宝关了起来。尚书仆射唐林苦谏,被左迁敦煌。最后还是傅喜和光禄大夫龚胜出马,哀帝才退了一步,恢复了孙宝的官职。

而作为始作俑者,张由赐爵关内侯,史立升为中太仆。

——真是没有天理!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12-10 21:09:07 +0800 CST  
卷第三十三 汉纪二十五 大事记

孝成皇帝绥和二年(前7)
春,二月,壬子,丞相高陵侯翟方进自杀,成帝刘骜对外宣称其为暴卒。
三月,丙戌,成帝暴卒于未央宫。
民间将成帝之死归罪于赵昭仪,赵昭仪自杀。
孔光于成帝灵前拜受丞相、博山侯印。
夏,四月,丙午,太子刘欣即皇帝位,是为汉孝哀皇帝。尊皇太后王政君为太皇太后,皇后赵飞燕为皇太后。大赦天下。
尊定陶恭王刘康为定陶恭皇。
五月,丙戌,立皇后傅氏。
尊定陶恭王太后傅氏为定陶恭皇太后,丁氏为定陶恭皇后。
光禄大夫刘秀修《七略》。
发布限田令,不久后搁置。
秋,七月,丁卯,大司马新都侯王莽罢官。
庚午,以左将军师丹为大司马,封高乐侯。
九月,庚申,自长安到北边郡国三十余处地震,压杀四百余人。
待诏贾让奏治河三策。
冬,十月,免大司空氾乡侯何武。癸酉,以师丹为大司空。

孝哀皇帝建平元年(前6)
春,正月,赦天下。
司隶校尉解光上奏赵昭仪曾杀成帝诸子,免新成侯赵钦、成阳侯赵䜣为庶人,流放辽西郡。
丁酉,以光禄大夫傅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
秋,九月,免师丹为庶人,后又赐爵关内侯。
冬,十月,壬午,以朱博为大司空。
中山王太后冯氏被诬行巫蛊咒诅哀帝,被逼自杀。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12-11 21:15:50 +0800 CST  
二百五十二、帝太太后

卷第三十四 汉纪二十六 孝哀皇帝建平二年(前5)~四年(前3)

哀帝刘欣为什么非要把自己的老师关内侯师丹轰下台呢?其导火索就是这老头一直阻挠定陶共皇太后傅氏改尊号。不光是师丹不干,大司马高武侯傅喜明明是自家人,也不干。现在哀帝把师丹搞下去了,但傅喜仍不松口。因此,傅家准备换一个代言人,于是大司空朱博和孔乡侯傅晏便不断上奏攻击傅喜,终于在建平二年春正月丁丑,傅喜被罢官。

随后,朱博又建议废除三公,恢复旧制,于是当年夏四月戊午,朱博改任御史大夫,以定陶共皇后丁氏之兄阳安侯丁明为大司马、卫将军。阻挠改尊号一事的只剩下丞相博山侯孔光。孔光当年就反对立哀帝为皇储,后来又和傅氏对着干,现在师丹和傅喜罢官,他孤立无援,显然待不了多久。当月乙亥,孔光被免为庶人,朱博成为丞相,封阳乡侯。少府赵玄升任御史大夫。

从朱博种种行事来看,此君在政治上已经投靠了傅家;而赵玄没什么根基,政治上也没有坚定的主张,因此此时的中枢序列全成了傅家的人。哀帝终于扫除了一切障碍,迅速下诏,称定陶共皇为共皇;尊共皇太后为帝太太后,称永信宫;共皇后为帝太后,称中安宫;为共皇立寝庙于京师。傅太后终于如愿以偿,和太皇太后王政君平起平坐了,从此,她在王政君面前不再自称“妾”,而且直呼王政君为“妪”——也就是老太婆,可谓无礼至极。

丁、傅两家在一两年中暴兴,比当年的王家还炙手可热,而王政君只是在一旁冷眼旁观。朱博、赵玄随后又上奏夺取师丹的爵位,结果师丹又一次成为平头百姓。朱、赵两人再接再厉,又上奏褫夺新都侯王莽之爵位,哀帝想了想,最后决定留一手,只是让新都侯离开长安去封地。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12-12 21:21:55 +0800 CST  
哀帝放新都侯一马可不是出于什么好心,实在是当时王家的势力仍然不小——当然,此时他们体现更多的是一种隐实力。王家执掌朝政几十年,朝中被他家提拔起来的大臣不知凡几——尤其是中层干部。哀帝可以很轻松地换掉高层领导,但大量的中层要换一遍可没那么容易,这些人比起傅家,显然更认同王家。

另一方面,舆论也偏向王家。话说当年舆论还指斥王家是外戚专权,现在来了个更骄横的外戚,人们“两害相权取其轻”,居然又怀念起王家来——至少王家的当家新都侯是个大儒,也算是自己人。在这种情况下,不断有人上书为王家叫屈,哀帝迫于压力,只好复封成都侯王商之子王邑为成都侯,希望能堵一堵这帮人的嘴。

傅、丁两家人一时气焰熏天,人人跃跃欲试,梦想复制当年王家的荣光——却没有人去问一问哀帝的想法。哀帝对成帝刘骜重用外戚,本就不以为然;他提傅压王,不过是为了打击王家的势力,自己可没有兴趣搞掉一个旧王家,又扶起一个新王家。因此傅、丁两家人很快发现,在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后,自己好像也没攫取多少权力?

不仅如此,哀帝很快就对这帮得意忘形的亲戚们出手了。傅太后对傅喜仍然耿耿于怀,派傅宴向朱博传话,把傅喜搞掉。朱博找赵玄商量,赵玄素来唯唯诺诺,只好答应。朱博又担心只弹劾傅喜一个太显眼,就把氾乡侯何武也带上,以他们当官时尸位素餐为由,上奏免他们为庶人。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12-14 21:19:44 +0800 CST  
哀帝不同于傅太后,对傅喜还是比较欣赏的,一看朱、赵的弹章,立刻怀疑这背后是傅太后。他也有心眼,只把赵玄叫过来质问;赵玄本就是“胁从”,很快就全招了。恼火的哀帝立刻下令彻查此事,最后朱博、赵玄、傅宴三人全被定了不敬之罪。赵玄减死罪三等,傅宴削封户四分之一,朱博身为丞相就惨了,由于“刑不上大夫”,只好自杀。

这朱博也算是拍马屁拍到了蹄子上。傅家太莽,以至于让朱博产生了错觉,但这些人的权力,最终还是来源于哀帝,而不是傅太后。傅太后的眼界毕竟只局限于一宫之中,所以只顾着自己爽,但哀帝可是有政治抱负的。傅家人里面最有能力的就是傅喜,你现在搞掉他,谁来干活?因此当哀帝和傅太后的利益产生冲突时,哀帝当然不会再偏向傅家。而朱博却没有认清这点,结果就被哀帝杀鸡儆猴了。

哀帝并不是个傻子,他也看到了帝国的各种隐患,也想有所作为——但问题是,他有这个能力吗?话说成帝之时,有甘忠可伪造《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号称大汉“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于天”。当时中垒校尉刘向举报说此人妖言惑众,朝廷把他抓了起来,最后此君病死于狱中。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12-15 21:02:19 +0800 CST  
按说这就是一个随处可见的神棍,不过他还有个徒弟夏贺良,哀帝即位后,夏贺良就向哀帝鼓吹老师的那套。当时哀帝也身体不好,而且他也迟迟没有想到改革的好办法,于是便采信了。

那么甘忠可的“更受命于天”具体怎么做呢?很简单,改元易号——仿佛改个名字,老天爷就以为你“革命”了一样。总之,建平二年夏六月,哀帝下诏改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年,改号“陈圣刘太平皇帝”,漏刻以一百二十为度——以前是以一百为度。

话说这个“陈圣”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是这样的,话说舜的后代为陈氏,而刘家虽然不怎么说,但其实自称是尧的后代。当年尧禅让给舜,现在尧的后代再传给舜的后代,很科学嘛!哪怕其实根本没有传位,只是改个名头而已。

——这逻辑也是醉了。

至于一百度改成一百二十度,估计也和五行之类的有关。

过了俩月,哀帝也没觉得自己的身体有好转,深感自己被当猴耍了,于是在秋八月又废除了前诏,夏贺良也被处死。

不过,他的这一套在多年后倒被另一个人又耍了一遍。

如此的“改革”,这哀帝真的靠谱吗?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12-18 21:08:46 +0800 CST  
二百五十三、分桃断袖

话说建平三年冬,无盐出了两件异事——无盐县境内有座危山,这危山上的泥土不知为什么自己翻了起来,上面还铺满了草,简直和驰道一样;另外还有一座瓠山,这山上本来有块卧着的大石头,突然翻了个面,还立了起来。无盐在东平王刘云的封地里,这位王爷和他的王后谒夫妻俩不知道是迷信还是凑热闹,跑去祭拜这块大石头。

这刘云乃是元帝刘奭的孙子,当时的诸侯王已经没啥权力可言,估计这两口子还是闲得没事干。但这事让两个无赖息夫躬、孙宠得知后,息夫躬就对孙宠说,咱爷们的富贵就指着这上头了!于是息夫、孙两人找到中郎右师谭,右师又找到中常侍宋弘,把刘云夫妇俩给举报了。

什么罪名呢?

当然还是百试不爽的行巫蛊啊!

这里面的逻辑是这样的:话说昭帝刘弗陵时也有某处“大石自立”,结果宣帝刘询后来上台。所以谒祭拜这块也“自己立起来”的大石头,就是想让老公也当上皇帝啊!

——真是“有理有据”啊!

然而坏就坏在,哀帝刘欣自登上皇位后,一直身体不好,所以变得神神叨叨的,一听到这个事,心里就已经给刘云夫妇定罪了;调查这事的官员察觉到了皇帝的心思,便把谒逮起来拷问。谒这娇滴滴的女子哪受得了这个,很快就承认了确实是在诅咒哀帝。最后,刘云自杀,谒及其亲族被处决。息夫躬、孙宠、宋弘三人都封为了高官。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12-19 21:47:52 +0800 CST  
这确实是件冤案,不过这样说虽然对冤死者不太尊重,但从历史的层面来看,这事对历史进程并没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这里要特别提到这件事呢?

因为这件事引出了一个人——

董贤。

驸马都尉、侍中董贤是哀帝的好基友——我这里并没有调侃,因为这两人是真正意义上的“基”友……总之董贤非常得宠,宠到什么程度呢?“出则参乘,入御左右,赏赐累巨万,贵震朝廷”。作为基友,董贤向来和哀帝睡一块。有次两人睡午觉,哀帝想起床,发现袖子被董贤压住了,而董贤还没醒;为了不吵醒董贤,哀帝干脆把自己袖子扯断了。

这事加上前世的“分桃”,组成一个词“分桃断袖”,和“龙阳之好”一样,成为男男CP的专有名词。

奇葩的是,不光董贤得宠,他老婆也被接到了宫里,然后他妹妹也到了宫里,还成了昭仪……于是这一龙二凤一同伺候哀帝,傅皇后等闲见不到丈夫。哀帝对董贤也够意思,命将作大匠为董贤在北阙下起了间大屋子,完全是皇帝的规格;凡武库兵器、上方珍宝,任董贤挑选;各地进贡的东西最好的都先给董家,挑剩下的哀帝才自己用;哀帝甚至还把董贤的坟建在了自己的义陵旁边——这简直是夫妻合葬的节奏……

其实哀帝这也不算啥,毕竟,这也算是汉家天子的“优良传统”——比如文帝刘恒有邓通,武帝刘彻有韩嫣,成帝刘骜有富平侯张放。但问题是,那几个皇帝也就把基友当做一个特殊的嫔妃来看,但哀帝不这么想。他可能是爱极了董贤,以致产生了一个奇葩的想法——

让董贤来统领朝政!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12-21 20:44:20 +0800 CST  
这就太异想天开了,就相当于皇帝让自己的宠妃来当宰相,这不瞎胡闹吗!——我倒不是说女性智商不行,实在是术业有专攻,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背景下,女性本来就很难参与政治,基本对此毫无经验,你突然让她手握重权,不啻于塞给三岁小儿一把利刃,其结果可想而知。董贤虽然不是女性,但他的阅历也基本和这些嫔妃差不太多。

但哀帝可能是觉得,那些王家人也没啥本事,不也干得挺好嘛!遂产生了“我也行”的迷之自信。哀帝琢磨要让董贤上台,第一步就是封个侯——但封侯总得有个理由吧?要么立了功,要么是外戚,董贤显然这两条都不占。正好当时刘云的案子刚结,哀帝就把心思动到了这上面。

春二月,侍中傅嘉给哀帝出主意,把刘云案判状里的宋弘换成董贤,那这董贤不就成了“揭发谋反”的功臣了吗?哀帝眼睛一亮,果断照办。宋弘本就是皇帝家奴,自然不敢说啥;息夫躬、孙宠两个投机分子当然更不会乱说,于是事就这么定了。随后哀帝封三人为关内侯。

哀帝想进一步封董贤,但他怕时任丞相的王嘉反对,就先把封侯诏书给王嘉和御史大夫贾延看。王、贾二人一看诏书,登时心头无名火起——陛下你这是把我们当傻子吗?董贤这小白脸何德何能,敢与我们平起平坐!这回就算拼了老命也要阻止!于是两人硬把诏书怼了回去。

哀帝无奈,只好暂时搁置;但过了几个月,他还是忍不住了。秋八月辛卯,哀帝还是不顾反对,下诏封董贤为高安侯,董贤从此可以名正言顺地参与国家大事了。

同时,左曹、光禄大夫息夫躬也被封为宜陵侯,竟也成了哀帝的心腹。息夫躬知道哀帝这是要自己当爪牙,便很自觉地开始各种打朝臣们的小报告,以致朝中人人仄目。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12-22 21:27:14 +0800 CST  

楼主:剑魔烨煌

字数:694684

发表时间:2016-10-10 03:5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4 21:43:00 +0800 CST

评论数:127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