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煌说《通鉴》

九十四、萧规曹随

自古以来,一个皇帝若被称为“惠帝”,通常就等于委婉地骂他“懦弱”“无能”。不过平心而论,和稀里糊涂的晋孝惠帝、眼高手低的明惠帝比起来,汉孝惠帝刘盈倒还没那么不堪——至少他是少有的真心实意对亲人好的皇帝。当然,这和他并不是事实上的一把手可能也有关系吧……

上回提到惠帝试图保护自己的异母兄弟赵隐王刘如意——虽然可耻地失败了。不过,高后吕雉也不会这么轻易罢手,她又把视线转移到了别的“小杂种”身上。惠帝二年冬十月,齐悼惠王刘肥来朝。宴会上,因为是自己哥哥,友爱的惠帝没有按照君臣礼仪,而是按照家族礼节把刘肥的位子安排在自己之上——没想到这引来了高后的极大愤恨。于是,高后又用起老伎俩——下毒!

高后酌了两卮鸩酒,赐给刘肥,受宠若惊的刘肥连忙起身捧卮为高后祝寿;正当刘肥要喝下去时,谁知惠帝见哥哥起来,也捧起另一只酒卮准备和老哥一块敬酒。高后这下乱了阵脚,情急之下打翻了儿子的酒卮。这下刘肥惊疑不定,借口不胜酒力,到底还是没喝下去;回去后悄悄打探,才知道竟是毒酒!

刚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的刘肥擦擦额头上的汗,暗忖不管怎样,三十六计走为上,先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再说!那么问题来了——太后不放人咋整?齐国的内史士(“士”是此人的名)出了个主意,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咱干脆把齐国的城阳郡献给鲁元公主(惠帝的亲妹子)作汤沐邑。果然,高后觉得这小子还算识相,最后还是放刘肥回国了。不过,更深层的原因,恐怕是因为刘肥对皇位的威胁并不如刘如意——因为尽管他是长子,但他母亲的地位似乎是高帝诸嫔妃中最低的。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7-04-12 20:23:14 +0800 CST  
若不是惠帝出人意料的举动,此时刘肥就该去见自己的倒霉弟弟刘如意去了。由于当事人并没有说,所以后人已无法弄清,这究竟是惠帝的无心之举,还是他看出了什么端倪?——毕竟他早见识过母亲的残忍。然而即使他真的看出来了,也别无他法,只能以自己的生命作为反抗母亲的筹码,这已是此时的惠帝能够尽的最大努力了。

惠帝看起来似乎是个懦弱的家伙,其实还是有自己想法的,并非想象中的那么无能。话说到了夏天,酂文终侯萧何病笃,惠帝亲自探病,问将来由谁担任相国。萧何道:“知臣莫如主。”惠帝试探道:“曹参如何?”萧何:“You get it!” 秋七月辛未,第二位“汉初三杰” 萧何溘然长逝。虽然萧何在高帝朝曾大肆强买田宅,但我们已经知道那是自污之策;其实萧何“置田宅,必居穷僻处,为家,不治垣屋。”对此他的解释是:“若儿孙辈有德,自然会效法我之勤俭持家;若子孙不肖,这家也没有什么可败的。”——留给后代最宝贵的,其实是精神财富,这也是历代智者的共识。

惠帝对臣子的看法和他老子如出一辙,可见也并不是什么都不懂。癸巳,惠帝以曹参为相国。曹参和萧何在沛县时就是好基友了,不过随着各自的地位水涨船高,两人之间逐渐起了嫌隙——第一名和第二名总会有些不对付的;不过在各自内心里,他们还是相当看重对方的。这不,萧何临终前推荐曹参;而曹参呢?听到萧何病重,就赶紧收拾行装——因为他知道萧何必向皇帝推荐自己。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7-04-12 21:48:56 +0800 CST  
想当年,不管是评先进还是评年终奖,曹参都是万年老二,只能跟在萧何屁股后头;现在坐上了萧何的位子,以人之常情,恐怕会做点什么来证明自己吧?——但曹参并没有。对萧何时代的法度,他丝毫没有改弦更张。不仅如此,他挑选下属的标准,是以木讷于文辞、重厚长者为优,而摈斥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

平常上班时,曹参也专以饮酒为乐。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曹参整天不干正事,多有劝谏;结果他们通常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先被热情的曹相国连灌三杯;如果他们还是有话想说,那就再灌三杯——直到灌醉为止。相国府后园隔墙是相国府吏的宿舍,这帮人上行下效,也整日纵酒高歌;有老成的从官看不下去,只好故意把曹相国带到后园,指望老大听到了管管这帮家伙——结果曹参听到后,干脆把酒拿过来,也加入了这场狂欢,竟和这帮上班时间摸鱼的酒鬼对起歌来!

总之,曹参及其领导下的相国府就是如此看起来无所事事。而且曹参如果发现有人犯了小错,也是尽力掩盖。然而,这引起了惠帝的不满。曹参之子曹窋为中大夫,惠帝就向他抱怨:“难道曹相国是欺负我年幼吗?你回家问问他为什么都不干正事?” 曹窋回家后问老爹,结果曹参大怒:“国家大事也是你小子问得的!”抽了儿子两百鞭。

委屈的小曹向惠帝告状,惠帝只好在曹参朝见时亲自问他。曹参问道:“陛下自察,比得过高帝否?”惠帝回道:“朕怎么能和先帝比呢!” “那陛下看臣与萧何谁贤?” “阁下看起来不及萧何。”曹参说:“这就是了!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已明。所以现在陛下垂拱而治,臣等守成规即可。”惠帝闻言顿悟。

所以曹参为相三年,毫不折腾,与民休息,“萧规曹随”一语由此而来。二代作为一个政权最危险的时刻,怎么安全地过渡是最大的问题;方法有很多种,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最保险的方法,无疑是一切以稳定为重。曹参就是看准了汉初民生凋敝、百废待兴的形势,才奉行“清净无为”之策。而从这件事也能看出来,惠帝并不是不问政事,对如何治国也是一点就透;只不过老爹太过耀眼,老娘太过强势,使这位倒霉孩子根本没有发挥的空间罢了。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7-04-13 20:34:33 +0800 CST  
九十五、冒顿的骚扰信

在“萧规曹随”的思想指导下,整个惠帝朝值得一书的事件寥寥无几,史官们也就记载记载发生的天灾啦、朝廷重臣的去世啦等等。比如惠帝二年春正月陇西地震,五年夏大旱;秋八月己丑平阳懿侯曹参去世,六年冬十月遵照高帝刘邦遗嘱,以王陵为右丞相,曲逆侯陈平为左丞相;齐悼惠王刘肥去世;夏,留文成侯张良去世,以绛侯周勃为太尉。

朝廷上下坚持“清净无为,与民休息”的基本国策不动摇,虽然天灾不可避免,但都妥善处理,没有出现饥荒;高帝时代的元老重臣虽然相继病逝,但权力也都平稳地交接给了继任者,朝局并未出现大的波动。唯一值得一提的,倒是一封信。

这封信来自匈奴冒顿单于。冒顿对从血与火中拼杀出来的高帝,尚有一丝忌惮;但听说高帝死了,汉人的皇帝变成一个毛头小子,实际掌权的则是个老太婆,遂大起蔑视之心。于是三年春,冒顿给高后吕雉写了一封信,说“听说陛下新近丧夫,正好我老婆也死了;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这意思就是“要不咱俩凑合凑合一块过得了!”——话说高后比冒顿大上十来岁,而且已经徐娘半老,冒顿应该不至于口味这么奇特,对这位汉朝的太后起了色心;对一国之元首如此性骚扰,不过是赤裸裸的挑衅罢了——你要不爽,来打我啊!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7-04-13 22:06:23 +0800 CST  
是个女人都受不了如此调戏,恼怒的高后召来陈平、舞阳侯樊哙、季布等大臣商讨对策。樊哙闻言大呼:“给我十万兵马,看我横扫匈奴!”季布一听皱起了眉头,反驳道:“樊哙该斩!当年高帝被匈奴围于白登,你樊哙手握三十二万大军尚不能解围,现在大言不惭说什么十万兵马可破匈奴,实乃欺君!再说匈奴就是一帮禽兽,有必要为他们说的话发火吗?”

其实高后心里也明白现在没法打,季布给了个台阶,她也就顺坡下驴。高后命大谒者张释回信,说“多谢单于美意!不过我年老气衰,发齿堕落,恐怕单于看不上”,还送了一份大礼。如此卑辞厚礼,才把跃跃欲试的冒顿安抚住。

高后是个相当要强的人,为了大局如此忍辱负重,可见是个成熟的政治家。不过,汉朝君臣真的能咽下这口气吗?

国内的仗打完了,国外的仗也打完了,除了匈奴这个小插曲,惠帝在位期间,真真是“四方无事,天下太平”。就是征发老百姓修长安城,也是趁着冬天农闲,而且时间最多一个月。朝廷还奖励孝、弟、力田者,善待亲人、努力种田,还能免税。另外也继续减省秦朝时的苛法,尤其是正式废除挟书律,从此大家又可以言论自由了。对这段时期,史书上每年的记载,不过寥寥数语,对朴实的中国老百姓们来说,最向往的恐怕也就是这样的生活吧!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7-04-16 19:58:01 +0800 CST  
百姓的日子虽然不错,惠帝刘盈却郁郁不乐——摊上这样的妈谁也受不了!四年冬十月,惠帝立张氏为皇后。这女孩其实是鲁元公主与宣平侯张敖之女,也就是说是惠帝的亲侄女,而且时年仅十一岁——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倒不是惠帝有什么特殊癖好,这全是高后的意思,所谓亲上加亲!惠帝本人对此应该是相当有意见的,因为两人结婚四年,一直无子——当然,这和张皇后太过年幼,也不无关联。

七年秋八月戊寅,被酒色淘坏身子的惠帝于未央宫郁郁而终,年仅二十四岁;九月辛丑,葬于安陵。惠帝在位七年,在母亲的巨大阴影下,我们已无法得知他真实的政治才能,只能从某些小事中管窥蠡测;不过,惠帝着实是一个好人,这在两千多年的帝国时代中,实在难得。

惠帝算是解脱了,却给他老妈留下一个大麻烦——没有继承人!不过,这还难不倒高后。高后不知道从哪抱来个孩子,杀掉其亲生母亲,硬说是张皇后之子——太后都发话了,谁敢质疑?于是,这个被命名为刘恭的孩子稀里糊涂地成了汉朝第三任皇帝。也有人认为此人应该是惠帝与后宫某个宫女之子,那在法统上勉强还说得通。

如果说惠帝在位时还能对朝政有限地发表下看法,时年四岁的刘恭可是木有这个能力的,朝政从此完全由高后掌控,高后正式开始了她的“临朝称制”。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7-04-17 20:32:39 +0800 CST  
卷第十二 汉纪四 大事记

高皇帝八年(前199)
冬,柏人事件。
秋,建信侯刘敬劝高皇帝刘邦,以嫡长公主与匈奴和亲;高帝因高皇后吕雉之故未行此策。

九年(前198)
冬,以家人子名为长公主,派刘敬与匈奴和亲。
十一月,取刘敬建议,迁徙关东豪杰充实关中。
十二月,柏人之谋败露。
春,正月,因赵相贯高义不卖主,赵王张敖被赦,贬为宣平侯。以代王刘如意为赵王。贯高自杀。

十年(前197)
夏,五月,太上皇刘太公崩于栎阳宫。
高帝欲以刘如意取代太子刘盈,御史大夫周昌强谏。高帝以周昌为赵相。
秋,九月,阳夏侯陈豨与王黄等反叛,自立为代王。高帝亲征。

十一年(前196)
冬,大败陈豨。
高后与相国酂侯萧何合谋,以谋反为名,杀淮阴侯韩信。
将军柴武斩韩王信于参合。
立皇子刘恒为代王,都于晋阳。
以谋反为名,废梁王彭越为庶人。
春,三月,高后杀彭越。
丙午,立皇子刘恢为梁王。丙寅,立皇子刘友为淮阳王。
五月,派陆贾立秦南海尉赵佗为南越王,南越称臣。
陆贾作《新语》。
秋,七月,淮南王黥布反叛。高帝欲派刘盈出征,因商山四皓劝阻,亲自平叛。
黥布攻杀荆王刘贾。

十二年(前195)
冬,十月,蕲西之战,黥布大败,高帝中流矢。
高帝过沛县,唱《大风歌》。
番阳人于兹乡民田舍杀黥布。
周勃斩陈豨于当城。
辛丑,改荆国为吴国,立皇兄郃阳侯刘喜之子刘濞为吴王。
以收受贿赂为由逮捕萧何,在王卫尉力争下又将其释放。
燕王卢绾有怨望之语。
春,二月,使樊哙率兵攻击卢绾,立皇子刘建为燕王。
夏,四月,甲辰,高帝崩于长乐宫,享年六十二岁。
卢绾逃亡匈奴。
五月,丙寅,葬高帝于长陵。
己巳,刘盈即位,是为汉孝惠皇帝;尊皇后为皇太后。
高帝逝前欲杀樊哙,陈平未奉诏;惠帝继位后赦免樊哙。
高后囚禁戚夫人,召唤刘如意至长安,惠帝保护刘如意。

孝惠皇帝元年(前194)
冬,十二月,高后毒杀赵隐王刘如意,将戚夫人做成“人彘”,让惠帝观看。
以刘友为赵王。

二年(前193)
冬,十月,齐王刘肥险被高后毒杀。
秋,七月,辛未,酂文终侯萧何病逝。
癸巳,以平阳侯曹参为相国。萧规曹随。

三年(前192)
匈奴冒顿单于发来骚扰信。

四年(前191)
冬,十月,立皇后张氏。

五年(前190)
秋,八月,己丑,平阳懿侯曹参病逝。

六年(前189)
冬,十月,以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齐悼惠王刘肥病逝。
夏,留文成侯张良病逝。
以周勃为太尉。

七年(前188)
秋,八月,戊寅,惠帝崩于未央宫,享年二十四岁。
九月,辛丑,葬惠帝于安陵。
高后取他人子刘恭为张皇后之子,杀其生母,立为太子。惠帝安葬后,刘恭即皇帝位,高后临朝称制。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7-04-18 20:30:18 +0800 CST  
@死生契阔谈宴 2017-04-19 09:41:55
“燕王卢绾有怨望之语。”怨望二字真传神!
-----------------------------
因为这个理由送命的人不少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7-04-19 19:05:54 +0800 CST  
九十六、高后大封吕氏

卷第十三 汉纪五 高皇后元年(前187)~太宗孝文皇帝二年(前178)

虽说有了新皇帝,按过去的习惯,应以新帝来纪年;但此时的汉朝由高后吕雉临朝称制,皇帝不过是傀儡,因此在当时官方就以“高后”来纪年,并不是后世的史家为了方便记述而加上去的哟。

高后既然全面掌权,终于可以肆意而行,第一步当然是要重用娘家人啦,还有谁能比他们更信得过呢?高皇后元年冬,高后想封诸吕氏为王,因此先探探右丞相王陵的口风。被高帝刘邦评价为“耿直”的王陵,自然以高帝与大臣的盟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顶了回去。

不爽的高后,转而问左丞相曲逆侯陈平和太尉绛侯周勃。陈平回道:“高帝定天下后封诸刘为王,现在太后称制统治天下,封诸吕为王,没毛病啊?”周勃自从上次听了陈平的话放过舞阳侯樊哙后,就对陈平的智谋大为佩服,此时也就附议。高后得到这两位重臣的支持,这才回嗔作喜。

下朝后,王陵指责两人,只知阿谀上意,反复无常,怎么对得起死去的高帝!陈、周二人从容解释:“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王陵无言以对。——确实如此,此时的“正统”在高后这边,若只是一味顶撞,万一高后恼羞成怒做出过激的举动,很可能使好不容易稳定的政局又动荡不安。

当然,也并不是说王陵的面折廷争毫无意义,这毕竟能让高后有所收敛,“少戆”的王陵,也算完成了自己在“全社稷”中分担的任务——而且还贡献了“面折廷争”这条成语。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7-04-19 20:37:01 +0800 CST  
很快,高后的反击就来了。十一月甲子,高后以王陵为太傅。太傅虽是古之三公之首,理论上文官的最高职衔,但秦朝以来不过是与君王“论道”的虚职,通常用此职荣宠快退休的老臣而已,因此这一招明升暗降,轻轻松松就夺了王陵的实权,郁闷的王陵索性告病还乡。这位并不适合权力游戏的耿直boy,从此退出历史的舞台,唯一幸运的,是他尚能全身而退。

左丞相陈平被拔擢为右丞相,而辟阳侯审食其被任为左丞相。不过,审食其并没有行丞相事,而是被高后指命卫护大内,干的实际是郎中令的活。话说这审食其曾经“得幸于太后”,所以深受高后信任,远非陈平可比,所以高后才要把他安插在宫中,将皇帝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也因着这层关系,虽然陈平才是名义上的百官之首,公卿大臣都惟审食其马首是瞻——包括陈平自己。

另外插一句,在史书中,说某人“得幸于”某某,不管是男的对女的,还是男的对男的,或者女的对女的,其实就等于说“有奸情”……这点上陈平确实没审食其有优势。不过鉴于陈平颜值颇高,好事的人民群众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八卦的机会。前文曾讲过,《三言二拍》中说高后因爱生恨剁掉了彭越,其实在此之前,她本想将禄山之爪伸向陈平;然而陈平当时正随高帝刘邦在白登山上喝西北风,所以才逃过一劫——古代人民的脑洞也是颇大啊!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7-04-19 22:19:13 +0800 CST  
御史大夫赵尧曾经向高帝推荐周昌为赵相,保护赵隐王刘如意;如今高后拉清单,赵尧就被撸了下来。上党守任敖当年曾是沛狱吏,高帝落草后,高后被老公牵连进了班房,有狱警对高后动手动脚,任敖发现后狠狠教训了这个登徒子。因此高后投桃报李,以任敖为御史大夫。这样,四位“三公”中,有两人都被换成了高后的嫡系,另两位看起来也对高后唯唯诺诺,百官公卿都在高后掌握之中了。

搬掉这些障碍后,高后先追尊其父临泗侯吕公为宣王,哥哥周吕令武侯吕泽为悼武王。夏四月,鲁元公主病逝。高后封公主之子张偃为鲁王,谥公主为鲁元太后。——这些都是为大封吕氏打个前哨。不过,高后觉得光封吕氏似乎太露骨,就先封惠帝之子刘山为襄城侯、刘朝为轵侯、刘武为壶关侯、刘强为淮阳王、刘不疑为恒山王(恒山是从赵国中分出来的,可怜的刘友,刚转成赵王就被割地盘)。当然,这些孩子说是惠帝之子,根据记载,也都是高后在自说自话——虽然也有可能是后人为了政治原因故意抹黑这些小孩的血统,然而我们也无法考证了。

做了这些事情,那帮大臣再不识相,也该闭嘴了吧?高后通过大谒者张释向他们放出风声,形势比人强,大臣们只好联名请立吕泽长子郦侯吕台为吕王,又拿齐王刘襄开刀,割齐之济南郡为吕国。如此,除了长沙王吴臣,汉朝又有了新的异姓王,高后终于如愿以偿。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7-04-20 20:08:33 +0800 CST  
前面略有点小错误,此时的长沙王应该是吴臣的孙子吴右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7-04-20 20:12:18 +0800 CST  
九十七、小皇帝被废

高帝刘邦在臣民中的威望不下于秦始皇,所以高后吕雉想要用娘家取代婆家,并没那么容易。整个高后时期,吕家与刘家都在不断地博弈,反复拉锯。这不,上一年刚封吕台为吕王,高后二年夏五月丙申,又封楚王刘交(高帝小弟)之子刘郢客为上邳侯,齐悼惠王刘肥之子刘章(现任齐王刘襄之弟)为朱虚侯,同时任命他们为大内侍卫,又将吕禄(高后二弟建成侯吕释之之子)的女儿嫁给刘章。六年夏,又封刘章之弟刘兴居为东牟侯,同时也宿卫宫中。这些举措,既是拉拢,也是防备——楚王与齐王是当时刘姓王中实力最强者,这三个小子其实就是人质。

不过,刘郢客也就罢了,拉来刘章和刘兴居,实在是高后给自己家挖了个坑。

因为高后的关系,吕家的兄弟叔伯们纷纷平步青云;但高后再怎么说都是女人,身边缺乏一个可以随时商量的心腹之人。找来找去,高后将目光锁定在了自己的小妹——吕媭身上。吕媭行事颇有乃姐之风,就是个小一号的高后。于是高后就干出来一件令人嗔目结舌之事——四年夏四月丙申,封吕媭为临光侯!

女人也能像男人一样封侯?真是闻所未闻!不过话又说回来,女人为什么不能封侯,高帝说过“非刘氏不王”,可没说过“非男子不侯”啊!就是周公制礼,也没明说女人不可封侯啊!只不过处于男权社会,大家潜意识里都觉得封侯是男人的专例罢了。高后想前人之不敢想,可谓行事大胆果决。

如此一来,内有妹妹吕媭,外有传言中的姘头辟阳侯审食其,这两人遂成为高后在朝中的两大臂助。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7-04-22 21:48:52 +0800 CST  
高后一直提防的是那些刘姓诸侯,和忠于刘家的大臣们,至于那个傀儡小皇帝刘恭,可从来没放在眼里——没想到这货竟然出幺蛾子了!原来小皇帝此时已八岁,开始晓得一些事情;之前高后杀其生母,可能觉得不过是捏死一只蚂蚁,所以并没刻意掩盖,结果传到了刘恭耳里。悲愤的小皇帝骂道:“太后算个什么东西,竟敢杀我母亲!等我长大了,有她好看!”

志气不错,但这小孩还是太小,根本不懂得什么是韬光养晦。高后闻言自然恼火,一个傀儡还敢大言不惭,也不想想老娘能乖乖让你长大到给我好看的时候吗!高后就借口皇帝得病见不得人,实际上将其囚禁于永巷中。对外,高后向大臣们宣布:“今皇帝病久不已,失惑昏乱,不能继嗣治天下;其代之。” 中国人讲究孝道,而太后作为先帝的正室,和老公享有同样的权利,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太后是有权废立皇帝的,更何况此时的高后还临朝称制;大臣们本来对这个没什么威望、血统又可疑的小皇帝忠诚有限,此时自然唯唯听命。

于是小皇帝刘恭被废,随后被“幽杀”,在位四年,享年八岁,和他母亲一起都是权力的牺牲品,真是个苦命孩子啊!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7-04-23 21:04:57 +0800 CST  
五月丙辰,高后立恒山王刘义(即惠帝刘盈之子襄成侯刘山,恒山哀王刘不疑死后,因刘不疑无子而继承其王位,改名刘义)为帝,更名刘弘;以轵侯刘朝(也是惠帝之子)为恒山王。这刘弘和倒霉哥哥刘恭一样,生母不详,搞不好也被高后做掉了;年龄估计比刘恭还小,也就六七岁的样子,当然仍然是一个傀儡。

对于一个女人掌权,不光国内有意见,外国人也颇为鄙视。匈奴的单于只是写封骚扰信过过嘴瘾,而另一个强大的邻国——南越,干脆直接撸起袖子打过来了。要说这事其实还是高后挑起来的,原来在刘弘继位后,高后采纳臣子意见,限制与南越之间的贸易,特别是禁止输出铁器。高后为什么要这么做,流传下来的资料太少,后人已经无法弄清;但不管怎么说,此举给南越王尉佗提供了借口——高帝当初说好了两家互通有无,现在高后却翻脸不认账,一定是长沙王那小子想借中国之力并吞我国,所以在背后捣鬼,出兵揍他丫的!

五年春,尉佗自称南越武帝(看来他仍热衷于活着的时候用谥号),发兵攻打长沙国,打下数县之地后撤兵——他也怕高后恼羞成怒,倾全国之力打南越,因此见好就收。不过,这样子南越与汉朝又恢复了陆贾册封前的紧张状态。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7-04-25 21:00:19 +0800 CST  
九十八、赵王们的悲歌

到目前为止,高后吕雉的娘家人中活着封王的只有吕肃王吕台(高后大哥周吕令武侯吕泽之子),封的也是“吕”这个小国号。原来,秦朝以后的人,习惯把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国号,再加上周天子的“周”称作大国号,而其他的则是小国号;具体到“吕”,也确实不是原创的国号,这个小国存在于商朝,姜太公姜子牙就出自此国。

吕台刚被封王后不久,于高后二年冬十一月就病逝,其子吕嘉继承王位。然而吕嘉就是个不中用的纨绔子弟,高后正是用人之时,遂于六年冬十月废掉了这个二世祖,十一月改立吕台的弟弟吕产为吕王。当然,高后不会满足于此,她仍在不断寻找机会,提高娘家人的地位与权力。

很快,机会就送上门了。赵王刘友(高帝之子)的王后是吕家人,不过刘友显然对这个包办婚姻不满,一心追求自己的爱情。嫉妒的赵王后一气之下跑去向高后告黑状:“大王扬言,叫嚣‘吕氏安得王!太后百岁后,吾必击之。’”逮到借口的高后,于七年春正月把刘友召回长安,以此为由将他软禁起来,不给饭吃;有同情的臣子偷偷送饭,也都被抓了起来。丁丑,倒霉的赵幽王刘友,和数百年前的那位赵武灵王一样,被活活饿死。高后见他死了还不解气,以民礼把他胡乱下葬到长安普通百姓的墓地中。

堂堂一位王爷,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竟因为一面之词被杀,而且即使到死也没有明确定罪,死得莫名其妙!刘友死后的第三天,就发生了一次日食;古人认为日食这种反常现象乃不祥之兆,知道自己这事干得不地道的高后郁闷地抱怨:“此为我也!”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7-04-26 19:56:30 +0800 CST  
二月,梁王刘恢迁为赵王,吕产则迁为梁王——吕家人终于成为大国封君。不过,吕产作为高后的臂助,自然不能离开中枢去就藩,所以又被任命为皇帝刘弘的太傅而留在朝中。

从高后前面的行事就可以发现,每次她给了刘家人一棒子后,为平息物议,会象征性地再给一个枣。这不,刚干掉了刘友,高后又割齐国的琅邪郡(倒霉的齐王),封高帝刘邦的从祖弟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不过嘛,这个枣其实给的不尽不实,原来刘泽是临光侯吕媭的女婿……在高后看来,此人算是自己人,又算是老刘家的,封他为王足以平息诸大臣的不满,实际上却增强了吕家的实力,真是完美的人选。

——结果没想到又是一个坑。

新任赵王刘恢,对自己前两个倒霉兄弟的经历心有戚戚,一直闷闷不乐;高后又硬把吕产的女儿塞给他当王后,结果王宫里全是吕家的耳目。刘恢稍微对哪个嫔妃表现出宠爱,高后就立刻把她杀掉。堂堂一国之主,连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刘恢实在受不了这窝囊生活,于六月自杀。高后借口刘恢因为妇人自杀是自弃宗庙,不准其后人继承王位。

九月,燕灵王刘建也病死了(这次应该不是高后的锅),虽然他与姬妾留下了儿子,却统统被高后杀掉,搞得刘建无后。八年冬十月辛丑,高后顺理成章地立吕台之子东平侯吕通为燕王,又拿到一个大国到手中。

这几年搞下来,高帝在世的儿子,竟然只剩下了代王刘恒!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7-04-26 21:44:50 +0800 CST  
那么,要不要顺手把代王也搞掉呢?高后在犹豫中——毕竟全搞掉似乎也太露骨了点!代王的生母薄夫人在高帝诸嫔妃中并不受宠,所以刘恒被封为代王后,高帝就干脆把她赶去和儿子一块住;因为母亲的缘故,代王也连带着不怎么受老爹重视——当然,同时也就经常被高后所忽视,也算是因祸得福吧!但不管怎么说,代王是高帝之子,那么理论上对吕家还是存在威胁的——要不,先试探试探?

刘恢死后,高后派人通知代王,说想让他迁为赵王。由于出身的关系,代王早已养成谨小慎微的习惯,心里一核计,开玩笑,前三任赵王都不得好死,这赵王之位不啻于催命符,宝宝才不当呢!于是果断地拒绝了,还说我就愿意为国家甘心守边(代国与匈奴交界)。高后一看,哟呵,小伙挺懂事啊,那就放过你吧!于是高后立吕禄为赵王,追尊其父建成康侯吕释之(高后的二哥)为赵昭王。之后也没把代王怎么样。

代王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就是低调、老实、安静——不光高后这么看,其他汉家的大臣们也都这么以为。不过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7-04-27 21:19:51 +0800 CST  
九十九、刘吕之争

高后吕雉把齐王刘襄的两个兄弟召到长安来“入宿卫”,半是拉拢半是当人质,结果万万没想到,却整来了一个烫手山芋。原来,其中一个弟弟,年仅二十的朱虚侯刘章,英勇果敢,颇有乃祖之风。对于诸刘被诸吕所压制,刘章一直愤愤不平。一日,宫中饮宴。古时在正式的宴会中,往往会叫一个人当所谓“酒吏”,即负责维持酒宴的秩序,免得大家太过放浪形骸;这次,高后命刘章为酒吏,刘章暗道:机会来了!于是刘章向高后请求:“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以军法行酒到底是个什么鬼!莫名其妙的高后随口就答应了。

喝到酒酣耳热之际,刘章又请求唱《耕田歌》助兴;得到高后准许后,刘章高声唱道:“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这歌似乎是在说篡取刘家权力的吕家人都该被“锄去”,又似乎在讽刺高后杀高帝刘邦诸子……总之,高后怎么听怎么别扭,但若是当场发作似乎又显得自己心虚,只好默然不语。

又过了一会,有个吕家人不胜酒力,不辞而别;眼尖的刘章发现他要逃走,立刻追上去,二话不说拔剑就斩了此人!高后等人大惊失色,刘章却面不改色回禀高后:“这家伙临阵脱逃,臣已按军法斩之!”——原来在这等着呢!已经答应刘章的高后,当着大庭广众没法翻脸不认账,只好不了了之。

没想到刘章小小年纪,竟让老奸巨猾的高后吃了个瘪,给了气焰熏天的吕家人一个下马威。此事之后,吕家人对这个浑不吝的刘家小子都颇为忌惮,而朝中心向刘氏的大臣们都逐渐依附于刘章,刘家在长安终于有了一个主心骨,才避免了被吕家彻底压过去。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7-04-28 20:41:18 +0800 CST  
这些向着老刘家的大臣中,就有曲逆侯陈平。陈平看似头一个背叛了革命,但别忘了,此人对阴谋诡计可是驾轻就熟;高后对此倒也不是完全一无所知,所以尽管陈平对吕家表现得那是忠心耿耿,高后却始终对其有所提防,任用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就是用来牵制陈平的。陈平对此也忧心忡忡,整日苦思对应之策。

一日,陈平又在家里想事,陆贾跑上门来做客。陆贾和陈平看起来是老相识,他上门后见无人招呼,径自跑进内室,只见陈平在那里冥思苦想,竟还没有注意到自己。陆贾拍拍手:“嘿!想什么呢?”陈平吓了一跳,见是老陆才放下心来,反问道:“你觉得我在想啥?”陆贾嘿嘿一笑:“无非是诸吕。”陈平见他说到关口上了,遂追问有何良策。陆贾说:“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相是阁下,将吗,当然是太尉绛侯周勃!”之后又主动请缨,帮陈平结交周勃。陈平与周勃在高帝时代交情泛泛,有陆贾从中牵线搭桥,加之周勃也早有此意,两人迅速打得火热,一个小型的反吕同盟就此结成。

如此这般,朝廷表面上看起来平静无事,实际水面下已是暗流汹涌。当此之时,吕家却受到了一次重大打击——高后八年三月,高后按照惯例,主持春三月的祓禊仪式;回程时经过轵道,突然窜出一条大白狗,直撞到高后腋下。高后一阵疼痛,回过神来却发现并没有什么狗。疑神疑鬼的高后命人占卜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卜者算来算去,最后说:“定是赵王刘如意作怪。”——这正是高后的心病,所谓病由心生,从此高后就落下了病根。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7-04-30 20:56:28 +0800 CST  

楼主:剑魔烨煌

字数:694684

发表时间:2016-10-10 03:5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4 21:43:00 +0800 CST

评论数:127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