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朝说起,到清朝结束

源于正史,拒绝戏说;讲人事,说人话,让历史有血有肉;谈古论今,将历史照进现实。
(1)奇货可居

众所周知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是秦朝。
秦朝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即嬴政是也。
嬴政的远祖据说叫伯益,在舜时代时帮助禹治水,干得很不错,被赐姓为赢氏。
传了几代后到了一个叫恶来的子孙。
这位祖宗有点小本事,人跑的快,力气大,但是却与商纣王鬼混在了一起,助纣为虐,跟错了人,结果与纣王一起被人家干掉了。
这个恶来有个五世孙叫非子,非常擅长养马,无人能及,很受周孝王喜欢,于是被分封到秦地作老大。
由此传了第四代到了秦襄公。
这位祖宗辅佐周王也立了功,又得到一块肥沃的土地,并受封为伯,从此之后秦开始逐渐壮大。
又传了几代到秦穆公,更是厉害,直接干掉兼并了周围十几个小国家后称霸一方。
又过了十余代到了秦孝公,也很有作为,开始起用商鞅采取变法,于是秦国很快强大起来并定都咸阳。
儿子惠文君继位后于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也就是秦惠文王,成为秦国第一王。
到了武王、昭襄王的时候已经能与山东六国争雄中原了。
这就是秦国的发展简史。

很显然胖子不是一口吃起来的,国家强大也不是一代完成的,那是若干代人呕心沥血拼搏出来的。
所以我们也要向古人学习,努力建设自己的祖国,完成我们这一代人赋予的历史责任,而不是仅仅做个喷子。

下面我们就从秦始皇的真假父亲开始说起!



昭襄王时太子是孝文王,孝文王有个儿子叫异人,在赵国做人质。
那个年代国家间睦邻友好需要相互送个儿子孙子什么的做人质,算是弄个投名状搞个担保吧。
其实现在也玩这套,不过不叫人质了,听起来不雅观,改成留学什么的了。
当然谁也不会傻到真把自己最中意的儿子或孙子送过去。
那时候做个王,谁没几十个子孙啊,子孙多了,自然就有稍微笨点的,不受待见的。
异人就是个不太受待见的孙子,于是被送到赵国做人质。
当时有个叫吕不韦的大富豪路过赵国首都邯郸,见到了这个没人待见的异人。
吕不韦这家伙做生意很厉害,眼光非常独到,看到异人就用商人的眼光感叹“奇货可居”。
当然,我们现在也不知道吕不韦怎么看出来的,反正他是认定了,决定要做一笔大买卖。
于是吕不韦开始公开的结交异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又不受待见的异人一个人在异国他乡,那种抑郁寡欢就甭提了,突然有这么个大富豪公开结交他,可想他是多么兴奋激动吧!



这样你来我往,两个人很快成了“好基友”。
既然成了“好基友”,当然无话不谈了。
异人就把自己心中的郁闷、委屈、隐私以及理想和盘托出。
原来异人的老爸孝文王很喜欢他的一个小妈华阳夫人,但这华阳夫人肚子不争气怎么也生不出儿子。
而异人其他妈就不同了,生了一大堆儿子,总共二十多位。
物以稀为贵么,儿子也差不多。
异人在家里又没人家聪明伶俐可爱,自然是无人看重。
吕不韦听到这位“好基友”诉苦便装作很同情的样子,拍着胸脯给异人说:“你的事包在兄弟身上了,我帮你运作,保你日后发达。”
异人哪受过这关心啊,听吕不韦这么说肯定感激涕零了,也拍着胸脯发誓:“如果兄弟帮我完成理想,继承了王位,以后咱哥俩共同拥有秦国。”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6-26 16:58:00 +0800 CST  
吕不韦那是大富豪,富甲天下,钱有的是,于是就买了各种奇珍异宝去秦国活动。
到了秦国后,吕不韦先买通了华阳夫人的姐姐,让她给华阳夫人做思想工作。
吕不韦确实不一般,你看这手段多有分寸,先从最容易搞定的领导亲属下手。
所以现在政府搞反腐时反复告诫各级官员要管住自己的亲戚朋友,是很有道理的,堡垒总是在内部炸开么。
这位姐姐对华阳夫人说:“妹妹,你跟太子这么多年也没生个带把的,将来人老色衰了,看谁来保你后半生啊?"
华阳夫人自然一惊,马上问怎么办。
这位姐姐趁热打铁接着说:"异人你知道吧,愣头愣脑呢,没人待见,其实这小子良心不错,现在被送到赵国做了人质,听说整天念叨他老爸和您的好,如果您能够帮助他回国并设法立为嫡嗣,这小子肯定感激您一辈子。”
这一席话说的华阳夫人如梦初醒。
谁都明白雪中送碳是君子,锦上添花是小人的道理。
华阳夫人自然也不傻,非常感谢老姐的提醒,答应马上着手去办。
于是华阳夫人开始吹起床边风。
还是太子的孝文王也是个软耳朵,哪经得住华阳夫人软磨硬泡,毕竟异人也是自己的亲儿子,打发到赵国做人质本来就有点愧疚,终于允诺了华阳夫人立异人为嗣子。
吕不韦也获得了华阳夫人的大额奖赏,这奖赏足以收回之前投入的本钱,并且开始盈利。
这里不得不感叹吕不韦的精明,他就把人心揣摩的那么到位!
回到赵国后吕不韦把这个好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异人,中间肯定没少说自己多么不辞辛苦,多么忍辱负重的好话。
异人自然又是感激涕零,非常高兴,与吕不韦的交情也就更深一步。



我们要知道吕不韦是大富豪,那是见过大世面的,怎么可能只为赚这点小钱呢。
吕不韦开始了他下一步更大的阴谋。
吕不韦是个男人,对男人的需求自然也是一清二楚。
英雄难过美人关么,何况狗熊呢?
于是他遍寻那种勾人心魄的风骚美女。
说来凑巧,在邯郸城中还真找到这么一位风情万种,摄人心魄的少男美女杀手。
她是个歌妓,姓赵,能歌善舞,想想就能知道多会讨男人喜欢了。
一般人估计直接会将这美女献给异人,做个美女间谍什么的,可是吕不韦那是要干大事的人,怎么可能甘于如此呢?
吕不韦直接把这个赵姬纳入自己的妻妾队伍,并天天与她男欢女爱。
吕不韦是个正常男人,而且还精力旺盛,这样不久就把吕氏种子给赵姬种下了。
吕不韦不但种子种下了,还神奇的断定自己种下的是个男种。
可见,人多学几个歪门邪道是多么重要,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发挥作用了!


好了,第一步完成了,吕不韦开始实施他的下一步计划。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6-26 17:00:10 +0800 CST  
(2)李代桃僵
吕不韦开始实施他的下一步计划。



他请来异人到家里做客,开怀畅饮。
酒过一半,吕不韦就将那勾人心魄的赵姬叫了出来,让她助兴劝酒,其实是挑逗勾引异人,只把异人撩拨的心花怒放,忘乎所以。
吕不韦也适时的装作不胜酒力当场假睡。
看见没,是假睡!
所以出去喝酒应酬什么的,千万别看到人家喝酒时睡着了就开始胡言乱语,当心人家假睡试探你哦!
这异人可没想那么多,早被赵姬撩拨的按捺不住了。
看吕不韦睡着了,就色胆包天直接贴了上去。
赵姬就施展女人特有的半推半就,似推又迎的功夫引异人上钩。
异人正要霸王硬上弓,进入佳境,只听“啪”的一声从背后酒桌上传来,有人大声呵斥:
“你。。你怎么调戏我的女人?!”
异人估计差点被吓萎了,慌忙回头看。
只见吕不韦器宇轩昂立在那里,满面怒容。
异人心里有鬼,自觉理亏,顿时魂飞天外,赶快跪在了吕不韦脚下求饶。
其实吕不韦心里才有鬼,不过淡定的冷笑道:
“老弟,你真是的,你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呢?朋友妻不可欺啊!如果你真喜欢,你就直接告诉我。朋友如兄弟,女人如衣服,送给你就是了,何必如此鬼鬼祟祟呢?”
异人一听这话感觉有戏,满心欢喜,心想当真遇到好“基友”了,于是表态:
“如果老兄能将这妞送给我,日后我得了富贵,一定报答。”
吕不韦装作不无遗憾地说:
“罢了,罢了,就送给你了,谁让我们是好兄弟呢?不过呢,赵姬也跟了我一场,这样送给你,也得给她个交代,你要答应我两件事情。”
异人内心此时早已完全被征服了。
于是赶快说道:
“除了让我死外,什么条件我都答应。”
吕不韦这个时候肯定认为异人既可笑又可怜,但又假装很为赵姬负责的样子说:
“第一,你要把赵姬收为正室;第二,如果赵姬将来生了儿子,你要立为嫡嗣啊。”
异人听到这么简单的条件,又惊又喜,哪里想到吕不韦会有鬼,就满口答应。
吕不韦赶快将异人扶起,两人又兄弟长兄弟短了一番。
然后索性将赵姬直接安排在异人身边坐下。
皆大欢喜,两人直畅饮到天昏地暗才散场。



天上不会掉馅饼,更多的可能是陷阱!
所以出门做事,碰见好事还是要先看看再说,实在吃不准就躲远点,否则掉入陷阱就难以自拔了。俗话说:
"一失足就成千古恨啊。"
看看异人到死估计都不知道怎么回事,王位被骗走了,还给别人做龙袍呢!



其实这个时候,赵姬已经有身孕两个月了。
与异人在一起后第一件事肯定也是男欢女爱了,不久肚子逐渐大了起来。
约莫过了八个月,赵姬肚子却安然不动,里面的孩子好像知道自己早点出来会没好结果一样,硬是又坚持了两个月才呱呱坠地。
而且是个男孩,更神奇的是正好在大年初一出生。
于是就取名“政”。
异人当然也不傻,毕竟是人家的老婆,现在到自己手里,万一怀了人家的孩子这收获也太大了,买一送一啊!
所以在家里也天天算日子。
这一算日子,恰好十个月,认为没错,这肯定是自己的了。
他哪里知道吕不韦早已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了。
说起来,赢政的命也真够硬的,还没出生就躲过一劫。
难怪老百姓经常说:
“人的命,天注定,胡思乱想没有用。”
有时候人世间的很多事情的确很难解释,冥冥之中好像自有定数。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6-26 17:02:09 +0800 CST  
一晃又过了三年,秦国和赵国闹翻了。
赵国首都邯郸被秦国包围,赵国这个时候想把人质异人杀了解心头之恨。
吕不韦知道后,偷偷买通了看管异人的官吏,放走异人到了秦国军营中。
赵姬母子也被吕不韦给藏了起来,自家骨肉么,肯定要好生看管。
不久魏国派兵来解救赵国,秦军就撤退了。
吕不韦就把赵姬母子送到秦国首都咸阳与异人团聚,异人当然又是感激涕零,许愿承诺的话又是说了一大堆。
吕不韦肯定也会装作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样子,虚情假意一番。



接着,吕不韦就开始教唆异人与华阳夫人套近乎。
华阳夫人以前托人联系过,但终归需要自己当面献殷勤啊,否则不就前功尽弃了。
这天,异人穿了楚国的服装去拜见很久没见过的华阳夫人。
异人见到华阳夫人倒头便拜,痛哭流涕,大叙思念之情。
其实两个人毛关系都没有,哪来那么多思念之情,无非吕不韦教唆而已。
华阳夫人是楚国人,看到异人穿着老家的衣服来拜见自己,又如此言辞恳切,毕竟又是女人,哪受得了这个,当时就悲感交集,抹着眼泪说: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是楚人,亏得你这么细心穿着楚服来看我,从此我们就是母子了,以后你的名字就改叫楚吧!”
其实这华阳夫人比异人也大不了多少,只是他老爸的最爱而已。
所以老话说的好:
“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
这女人一旦嫁对了,马上富贵升天,什么都有了。
哈哈,女人要睁大眼睛哦!
不过现在流行靠自己,当然最靠的住。
异人听了华阳夫人的话,肯定唯唯从命,欣然接受了。
名字都帮你重新起好了,还要怎么样,想想这关系该有多近了。
以后我们就不再称呼他异人了,这名字确实不好听,也改称"楚",当然有人叫“子楚”,因为“子”在古代是对成年男子的尊称。
虽然关系确定了,但功夫还要下在平时。
楚就经常带着赵姬母子向华阳夫人早请示晚汇报,格外殷勤,直把华阳夫人给伺候的比亲妈还亲。
华阳夫人平白得了这么孝顺的儿子、儿媳妇、孙子自然满心欢喜,在楚老爸那里床边风估计都吹成沙尘暴了。



不久楚的爷爷昭襄王死了,异人的太子爸爸孝文王自然继位,楚也就做了太子。
楚的爸爸命不好,刚做了三天王就一命呜呼了。
太子楚也就顺理成章做了秦国的国王。
看看又是命运的眷顾吧。
老言说:
“人算不如天算”,
如果老天不帮忙,估计吕不韦的计划也得泡汤。
其实搞政治和做生意是一个道理,不但要谋划好,更重要的是敢下注,就是要有很大的赌性。
所以一般人玩不了。
既然楚做了秦王了,那么该报恩了,以前都发誓承诺过的,要兑现啊。
古人讲究这个,知恩图报。
不像现在没规矩,忘恩负义是家常便饭。
于是立华阳夫人做华阳太后,这是直接的功臣,肯定不能忘了。
自己的亲妈夏夫人为夏太后,这是理所当然,说到天边还是亲妈亲,母子连心么!
赵姬为王后,母凭子贵么,另外也承诺过。
儿子政为太子,这自不用说,名正言顺。
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候,享用河南洛阳的十万户的供奉,这也是发过毒誓承诺过的。
至此,吕不韦的一番大生意不留痕迹的完成了。
吕不韦做生意的头脑估计到目前也无人能敌,什么马云、李嘉诚、王健林相比都弱爆了,人家做的是国家政权的生意啊。
其实吕不韦的确是个绝世人才,不但有生意头脑,治国理政也有两把刷子。
比如,当时东周联合诸侯攻打秦国,吕不韦带兵抵抗,轻而易举干败了东周,顺便直接把延续了八百多年的周朝也给灭了。
想必编制《易经》的周文王当年怎么也没算到周朝竟然会被一个商人吕不韦给毁了。



转眼又过了四年,秦王楚也命短福浅,刚刚三十六岁就落得个呜呼哀哉。
自然那个在娘肚子里待了十二个月的赢政继承了大位,时年仅十三岁。
虽然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应该叫吕政,但谁敢说啊?吕不韦不会讲,赵姬更不会讲,都在被窝里偷偷乐,乐见其成。
嬴政毕竟才十三岁,还是一个半大的孩子,朝政大事自然交给吕不韦来处理,并称吕不韦为仲父。
吕不韦当然也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埋头苦干。
嬴政的老妈赵姬,不对!应该称赵太后了。
当时也才三十岁,正是如狼似虎的年龄。
赵太后本来也是个歌妓出身,喜新厌旧,风流成性,风花雪月的过惯了。
现在突然老公死了,独守空房,她哪里受得了这种空虚寂寞。
又不像现在可以上网打打游戏,看看小说,追追电视剧什么的。
一个女人天天面对着黑凄凄的世界实在郁闷。
于是空守几个月后,赵太后便和吕不韦又勾搭上了。
吕不韦本来也是违心的把这个尤物给了异人,自己其实经常牵肠挂肚,旧情未了。
现在大权在握了,赵太后又主动勾引,自然乐得勾搭,再续前缘。
秦王嬴政还是小孩子家家,不懂人事,天天忙着自顾玩耍,哪里会关心大人家的事。
周围宫女太监什么的哪个又敢嚼舌头。



这对奸夫淫妇就经常暗地来往,时间久了,俨然一对伉俪。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6-26 17:04:58 +0800 CST  
(3)欲壑难填

这样相安无事过了三四年。

秦王嬴政一晃快到了弱冠之年,稍懂人事。
吕不韦也年老体衰,身体透支,有点力不从心了。
另外再好的夫妻也有"三年之痒"啊,何况偷偷摸摸的奸夫淫妇呢?
最重要的是心里有鬼啊,怕被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赢政发现。
所以吕不韦一心想断了与赵太后之间的这种不正常男女关系。
但那赵太后可是正当年啊,如狼似虎,淫兴不衰,哪里肯放手,仍然经常叫吕不韦过来缠缠绵绵。
吕不韦实在无法忍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煎熬,于是故技重施,决定物色人选替自己去伺候那个淫后。
为什么说是故技重施呢?
你想想啊:
以前是让赵姬勾引异人李代桃僵窃取大位。
这次是物色男人满足赵太后以摆脱纠缠。
异曲同工之妙啊!
不过,吕不韦这辈子活得也够悲催的,天天干的这叫什么事儿。

吕不韦通过多方打听,在咸阳城里还真找到一位非常有潜质的浪人。
这家伙叫嫪毐,不但够浪,而且那话儿能力超群,坚挺无比。
据说他的那话儿插进轮轴里,不用手,就可以将车轮转动。
估计有点夸张,肉体之躯怎么可能像木棍一样呢?
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只要是"据说""听说"就要打折扣了。
因为每个人在听说的内容里都会不由自主地加点私货,这样就越传越离奇。
所以我们看人观物还是眼见为实比较好,不要跟风瞎传。
吕不韦听说后也连连称奇,立即让人把嫪毐叫过来眼见为实。
当然,嫪毐的那话儿肯定没有传说中那么厉害,不过也的确是根极品。
于是,吕不韦就把他招为舍人门客,日后好派上用场。

接着吕不韦开始做赵太后的思想工作,吹嘘嫪毐如何如何厉害,直把赵太后的胃口吊的高高的。
赵太后本来对吕不韦那两下子也早不满意了,本着聊胜于无的心态将就着。
现在经吕不韦这么一怂恿,决定亲身体验一下。
吕不韦看赵太后松了口,马上采取行动。

他设圈套让人告嫪毐有罪,并设法判为宫刑。
所谓宫刑我就不普及了,现在大家都门儿清。
不过哪能真宫刑啊,那可是赵太后要试用的宝贝。
吕不韦派人买通了行刑官,只是拔掉了嫪毐的眉毛胡子,便让嫪毐冒充阉人入侍赵太后了。
赵太后在后宫这几天早都欲火焚身,急不可耐了,见了嫪毐也不客气,二话不说摁倒就上。
嫪毐是个男人,而且是个浪男人,身怀绝技,不会像赵太后当年对付异人那样半推半就,欲推还迎,而是直接亮出那话儿直捣黄龙。
果然名不虚传,嫪毐雄姿勃发,久战不泄,惹得赵太后高潮迭起,乐不可支。
从此赵太后如获至宝,朝朝暮暮与嫪毐腻在一起卿卿我我,早把吕不韦那个不中用的东西忘到了九霄云外。
这里不得不说吕不韦手段老辣,对付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办法,总能对症下药,根据需求释放供应,典型的商人套路。
如果让吕不韦搞现在的供给侧改革,肯定也十拿九稳,绝对不会产能过剩。
从此,吕不韦也如释重负,专心处理国家政事,修身养性去了。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6-26 17:32:56 +0800 CST  
说来,嫪毐也真是个神奇人物,天生异禀。
赵太后这个淫后与吕不韦勾搭那么多年都没再怀身孕,可是经嫪毐的手没几下就给肚子搞大了。
赵太后毕竟已经是太后,这等丑事怎好传出去。
但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很好的终止妊娠的措施,堕次胎搞不好丢条命。
于是赵太后和嫪毐一合计决定生下来。
虽然是喜事,但毕竟不光彩,万一被那个火爆脾气大儿子赢政知道了还不闹个天翻地覆。
现在不是常有新闻报道,生个二胎还要经老大批准才行,不过那是因为老大怕被剥夺独一无二的爱。
何况赢政的老妈这是私生子,一定要秘密的生。
说来巧了,正好夏太后,也就是嬴政的奶奶死了。
赵太后就说宫中阴气太重,老娘心情不爽要到宫外住几天。
嬴政哪里知道他老娘梅开二度啊,就请母后到雍宫住些日子。
嫪毐自然也跟了过去伺候。
赵太后不久就给秦王嬴政偷生下了一个小弟弟。
自此以后,嫪毐和赵太后更加肆无忌惮,一发而不可收拾。
人在宫外么,反正儿子赢政也看不到,也没有哪个不要命的去敢乱说。
于是日夜淫乱,竟然又给秦王嬴政搞出了一个更小的弟弟。
看到这,估计很多男人会羡慕嫪毐超凡的能力,有其一二也不会被老婆天天嫌弃啊?哈哈。。

母凭子贵,其实对于没有权势的男人来说也是一样,父也能凭子贵。
嫪毐也差不多如此。
两个儿子都生出来了,赵太后更是把嫪毐当心肝宝贝了,就找个理由封嫪毐长信侯,享受侯级待遇。
自此,嫪毐便渐入佳境,好不快活,煞是威风。

可这嫪毐却不是个省油的灯!
按道理你一个街头泼皮无赖能有今天也应该满足了,可他偏偏人心不足蛇吞象,又打起了王位的主意。
人往往如此,过于顺风顺水,就会得意忘形,不知道自己老几了。
正如现在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其实就是一暴发户,不小心发了一笔横财,就开始忘乎所以,目中无人,大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觉。
其实骨子里还是一让人看不起的瘪三而已。
而真正有本事的人那是谦卑的,是包容的,是令人从内心中尊敬的。
这个没文化的地痞流氓嫪毐更是如此。
本来没什么本事,靠着脐下三寸,混出来点名堂,就真当自己天下无敌了,开开始想入非非。
于是他私下里也吹起了床边风,与赵太后密谋待秦王嬴政死后就立他们的儿子做秦王。
看看又是床边风,自古不知道多少大事、小事、国事、家事都是在床边神不知鬼不觉的策划完成的,大家可不要小看了!
秦王嬴政还那么年轻,赵太后就已经想到儿子死了,万恶淫为首,造孽啊!
一但有了这种想法,嫪毐的言行举止就变的嚣张起来,真以为自己是太上皇了,平日里牛气哄哄,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一天,嫪毐与一群大臣喝酒吹牛。
大家喝的正兴起的时候,嫪毐和一个大臣争执了起来。
本来喝酒么,吹牛扯皮也是酒桌上常有的小事,喝完就拉倒了。
但嫪毐不干了,脑子里本来就充斥着自己是个太上皇的样子,所以说话就口不遮拦了:
“老子是秦王的假父,你们这些不要命的家伙敢和我争,没大没小的,不想混了么?”
这些大臣一听这话,马上闭嘴,不欢而散。
你说这嫪毐猖狂不,脑子是不是进水了,本来这事遮都遮不住,请大家帮忙圆着都来不及,他倒好,自己直接给捅出来了。
这不是找死么!
所以老百姓常说,没那本事享用的富贵早晚也要倒出来。
这帮大臣都是喝墨水的人,多会算计啊,表面上不动声色,回头就告诉了秦王嬴政。

这个时候秦王嬴政已经在位九年了,年龄大概也就二十二三岁的样子。
想想这个年龄,那正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啊,头脑容易发热。
听到这等丑事忿怒异常,马上派人去查个究竟。
一查不要紧,嫪毐的事情全部败露。
于是秦王嬴政就派兵去抓嫪毐。
可这嫪毐平时被赵太后惯出毛病了,已经胆大包天了。
听说秦王抓他,不是赶快逃跑,溜之大吉。
他倒好,竟然假造御玺,私刻公章,伪造敕文调动军队与秦王派来的军队对抗。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两军相遇,肯定要对质一下,真假立判,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嫪毐很快被拿下。

这下嫪毐还会有什么好下场吗?
秦法大家都知道的,自从商鞅变法后,刑法特别残酷。
嫪毐犯的又是重罪,于是就被判了辕刑,就是车裂,通俗点说就是五马分尸。
当年商鞅就是被自己制定的这个刑法给处死的,想想都疼的要命。
这还不算完,另外又灭了嫪毐三族。
什么是三族呢?
就是父族,母族,妻族,当然关于三族的解释还有其他说法,大家可以自行查阅。
好么,等于灭门了!
不过这也是嫪毐咎由自取,怪不得旁人,也没人去可怜他,反倒成了历史笑柄!


到此为止,本来事情也该结束了,但。。。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6-26 17:34:16 +0800 CST  
(4)初露锋芒

到此为止,本来事情也该结束了。



但秦王嬴政那是什么人物,长得满脸凶相,生性刻薄寡恩,心狠手辣啊。
史书上是这样描述的,我原文摘抄如下:
“秦王为人,峰准,长目,挚鸟膺,挚,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大家自己好好想想什么样子吧,虽然有人说这是后人诋毁,不过也能说明一些大致情况。




所以马上又派人扑杀了嫪毐和他老娘帮他生的两个小弟弟。
这就有点过了,活生生的两条小生命毕竟是无辜的啊,怎么能说杀就杀呢,无论怎么说也是一奶同胞啊!
另外这还不算,把他老娘也关在了雍宫,永不得再出来招摇。
这是在关自己老娘的禁闭啊。
可以想想刚失去两个儿子的赵太后被关了紧闭会是什么样的一个心境,只有做了母亲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到,那肯定是撕心裂肺的!
古时候特别遵从孝道,无论父母犯了什么错误,做孩子的都不能说半个“不”字。
现在其实也一样。
有新闻报道说,父亲带着儿子去捉老婆的奸,结果儿子死活拦着不让父亲打他的妈妈,仍然站在了妈妈这边,不知道感动了天下多少人。
这事其实放在谁身上都难受,所以大人的事还是要回避一下小孩子比较好。
不过,秦王赢政现在已经是恼羞成怒了,才不要管这些。


当然,秦王赢政也没忘记他那个所谓的仲父吕不韦。
本来这些事就是因他而起,理应连坐。
不过,及他侍奉先王,后又辅佐自己,做的还不错,便网开一面放了他一马,只是免了相国职位,打发到自己的封地河南洛阳去了。
秦王赢政也趁这个事件,霹雳手段,掌控了政权。



但对于秦王嬴政的这一系列组合拳,大臣和百姓们还是议论纷纷,颇有微词。
大多认为干得不妥,有悖人伦。
毕竟是自己亲妈啊,亲弟弟啊,怎么说关就关,说杀就杀呢?
畜生不如啊!
于是就有几个大臣看不下去了,也是出于好心为了秦国吧,就站出来上书劝说放了赵太后。
可秦王嬴政正在火头上,哪听得进去。
不听则罢,一听更加恼火,杀心顿起,马上下令将这个几个多嘴的大臣给杀了,并通告天下,谁敢再叽歪,斩立决!
可是,偏偏仍有不怕死的一些忠诚义士跳出来啰嗦。
好吧,统统杀了!
前后一共杀了二十七人。
秦王嬴政够狠吧,那狠劲超越他亲爹吕不韦不知道多少倍。
有人说吕不韦就是阴,并不狠。
其实不狠怎么会阴啊,看看“狠”字和“阴”字长得多像,好好体会一下。
所以后来山东六国给他灭的非常干脆,这骨子里就有杀气。
插一句,提一个问题:
为什么叫山东六国?
有兴趣的可以去查一下,我着这里就不多解释了。
这一顿杀后再也没人敢出来叽歪了。
谁傻啊,别人家的事自己没事出来找杀啊。



不过这个时候有个齐国人,叫茅焦,又跑出来跪在大殿前的阶梯上说要为赵太后求情。
秦王嬴政大怒,心想还真有不怕死的,老子今天非烹了你!
于是,让人把装满水的大锅支了起来,点起大火准备煮了这小子。
只见茅焦不慌不忙,面不改色心可能乱跳哦。
你想谁不怕死啊。
但他慢慢走了过来,然后拜倒说:
“我听说怕死的未必不会死,不怕死的未必会死,这是生死存亡之道也,大王愿意听我说道说道生死么?”
秦王赢政一听,心想搞错了,搞错了,这小子来给我上哲学课呢,好像不是为老娘求情的。
于是也客气起来说:“那你说说看吧!”
茅焦见秦王赢政不再生气,情绪稳定了,来劲了,就大声严肃的说:
“大王最近的做法实在是有悖人伦!车裂了嫪毐也就算了,是他罪有应得,却又杀了两个亲弟弟,就有点过了。如今还把您的母后给关了起来,而且还把来说情的大臣都杀了,简直连夏桀商纣都不如!以后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这个样子,谁还敢来秦国做事,来辅佐大王得天下?这样下去秦国早晚亡国,大王早晚失败!我看大王您应该是个明主,实在不忍心看到再执迷不悟下去,才冒死来劝说大王。”
说完,自己主动脱了衣服,准备跳进大锅里。
其实这茅焦也没说什么惊天大论,很平常的几句话么,估计前面冤死的几位也应该会这样说,除非没机会,基本道理啊。
反正秦王赢政这次听了却很受用,竟然走下台阶抱着茅焦的肩膀像兄弟一样感谢他的提醒。
想必秦王最近杀过瘾了,出气了,所以反过神来认真思考事情的严重性了。
正好有人给他个台阶,他也就顺破下驴了。
总之,他接受了茅焦的建议,又加封茅焦为上卿,并让茅焦陪着一起迎回了老娘。
母子二人和好如初。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6-26 17:47:26 +0800 CST  
所以,劝人说话也要有技巧,首先要讲究时机。
领导正在生闷气,满脸的不高兴,你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就给领导讲大道理,不被骂才怪!
美其名曰说自己是一片好心,其实那叫没眼色,情商低啊!
另外,秦王嬴政这点知错能改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毕竟是一个帝王吗,不能随便出尔反尔,那是要丢面子的,但他一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却能够马上纠正,而且是彻底纠正,也实属不易。
干大事的人就应该如此!



再说那吕不韦,自从去了封地河南,一住一年多。
吕不韦那也是当时的治世能人,把秦国搞得井井有条的,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
现在失势了,养老在家,自然会有其他国家的人过来嘘长问短,下聘书什么的。
人才么,什么时候都会有人惦记!
这事肯定也会被秦王嬴政知道,他眼里哪容得下沙子,于是就派人下令给吕不韦:
“君与秦究有何功,得封国河南,食万户侯?君与秦究属何亲,得号仲父?今可率领家属速徙蜀中,毋得逗留!”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你吕不韦算什么玩意儿,能享受这么好的待遇,赶快滚回四川老家去!
可以想想吕不韦看到自己亲儿子的手书会多难受,那眼泪哗啦就流下来了,长吁短叹。
本想回信说说明白,把自己的委屈说清楚,但转念又一想,这能说清楚么?
今非昔比啊,搞不好弄个家破人亡,株连九族就划不来了。
算了,也罢,反正也是自己的儿子,当年那么费劲心血不就是为了成全他么?
父爱如山,做了父亲的人才会明白!
还是自己死了算了,免得连累更多的人,还省的受罪!
主意已定,便取了毒酒,老泪纵横的喝下了。
当时吕不韦究竟怎么想的没人知道,不过悲喜交加是肯定的。
一方面,为自己大功告成,有这么个有出息的儿子而高兴;
另一方面,为自己满肚子说不出的委屈而伤心难过。
总之吧,谁造的孽谁来承担。
吕不韦老婆死的早,安葬在洛阳北面,他的亲信怕那暴虐的秦王赢政又整出什么幺蛾子,就赶快把他的尸体与他老婆合葬了一处。
所以,后人只知道吕不韦老婆的墓,而不知道吕不韦的墓在哪里,其实是以他老婆的名义合葬在了一起。
至此,吕不韦也彻底玩完了。



从此,秦王嬴政开始了他真正意义上的独揽大权。。。。。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6-26 17:48:37 +0800 CST  
(5)荡平六国(一)
2016-03-19 王瑞文辰 历史不是僵尸
秦王嬴政从此开始了他真正意义上的独揽大权,剪出了吕不韦时代留下来的他认为所有与自己不一致的各种势力。
紧接着,秦王嬴政就着手干一番一统天下的帝王事业。



首先是灭六国!
当时,经过春秋战国上百年的刀光剑影,中原大地仅存秦、齐、韩、魏、赵、燕、楚七个国家争雄。
其中
秦国地处西陲,原为关中地区的一个戎狄小国,祖宗又是个马夫,但是历代帝王都比较有作为,没有出现太不靠谱的。
所以国势就逐渐上升,特别自商鞅变法后日益强盛,到了秦王嬴政时已经脱颖而出,傲视群雄了。



齐国本来也算牛叉,号称东方强国。
但自从齐王建这个太平王继位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又加上这个败家子比较能活,一下子干了四十多年,导致政治经济全面落后,内无贤臣,外无良将,已经徒有东方强国的虚名了。



韩国在六国中最弱,早在韩桓惠王时就臣服于秦国了。
秦王嬴政计划灭六国时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了。



魏国曾经在战国初期非常厉害,但被秦国常年侵扰,慢慢就衰弱了下来。
本来有一次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机会可以恢复元气,但是魏王昏庸无能中了秦国的离间计罢免了信陵君,也就失去了最后一次东山再起的机会。



赵国是北方强国,有点势力,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比较能干的赵武灵王,倡导胡服骑射、革新政治、富国强兵,让国势为之一振,北拒匈奴,南抗强秦,成为唯一能与秦国对抗的诸侯国。
但之后的赵王就比较昏庸,对本国的良将廉颇、李牧等不予重用,奸臣当道。



燕国开始比较弱小,经过几代燕王的励精图治,疆域不断扩大,发展的还算可以。
但是到了燕王喜的时候就喜欢穷兵黩武了,经常与邻国赵、齐搞摩擦、混战,劳民伤财,国力消耗巨大,成为六国中的倒数老二,略强于韩国。



楚国在这六国中算最强的,一直称雄南方,兵多将广、地大物博。
但自从秦国的“杀神”白起攻陷过楚国都城一次后,就有点被打怕了,动不动就迁都城玩,大大挫伤了士气,国势就逐渐衰弱。



这就是当时战国七雄总的现状。
我们可以从中明显窥测出一个特点,就是秦国上升势头迅猛,其他六国都在不同程度的衰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很显然都和老大有非常大的关系!
老大厉害的,国家就会变强,老大无能的,国家就会变弱。
俗话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公司,其实都是如此。
秦王嬴政就是这样一个厉害角色。
这家伙不像现在一些所谓的富二代官二代甚至穷二代,一心想着花天酒地,吃喝玩乐,泡妞玩游戏,全无斗志理想,而是一个不甘心于享受既得成果的帝王。
他聪明好学,生性好斗,手段毒辣,雄心勃勃,把一统天下作为毕生之理想,而灭六国是他完成这一理想的最重要一步。



面对灭六国这个课题,秦王嬴政清醒的意识到虽然山东六国早已有了衰败之相,但都是大浪淘沙下来的,那不是说灭就灭的,需要做好周密准备才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么。
于是秦王嬴政便组织众臣谋士花大量时间制定了灭六国的战略指导方针。
大致如下:
一、以强大的政治外交攻势,拆散六国的“合纵”联盟,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逐一并灭六国。
二、根据六国当时的强弱态势和山川地理形势,决定先由北路对赵进攻;
赵国被攻灭后,再转向灭燕;
继而攻灭韩、魏;
最后再进攻齐、楚两国。
显然,第一条偏战略指导,第二条偏战术指导。



正是按照这套打法开始了荡平六国的战争。
但是很多事情“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这种国家战争更是如此,战况瞬息万变。
在首先进攻赵国的过程中就是如此。
秦王嬴政开始采用的办法还是比较巧妙的,先利用离间计,挑起燕赵战争。
然后秦军借口援燕攻赵,分三路大军进攻赵国。
一路还算顺利,直打到赵国都城邯郸附近,眼看就要成功,战况却发生了逆转。
什么原因呢?

原来赵国有一个将领叫李牧,这可不是位一般将领,等闲之辈,可能很多人听说过。
那是一位叱咤风云的著名战将。
此人之前一直在北部边疆防御匈奴,曾歼灭匈奴进犯之敌十万之众,威震四方。
“国难思良将”么。
赵王就自然想到了他,马上急调回来抗秦。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何况是一位中流砥柱的战将,李牧虽然曾经受到过不平等待遇,但是接到赵王求救马上带着边防军就赶了过来。
忠臣良将往往这样,比较听话,遇到明主可以成为盖世英雄,遇到昏君就可能成为刀下鬼了。
李牧最终结果也差不多如此。
所以要跟对人!
李牧不负所望,一战告捷,在宜安、肥下地区给秦军几乎全军覆没的沉重打击。
当头一棒,开局不利,秦王嬴政接到战败的消息会是什么心情,不想也知道,那肯定是百爪挠心。
但受到如此严重的挫折,秦王嬴政并没有气馁,而是越挫越勇。
大凡能够成功的人,身上都有这个特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非常值得我们常人借鉴。



嬴政十五年秦军兵分南北两路再次对赵国发动攻击。
赵国仍然派出战将李牧带兵阻击。
李牧战争素养非常高,面对强敌,并没有两面开花,全面迎敌,而是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击北路秦军,战胜之后回过头再干掉南路秦军的打法。
由于李牧指挥的赵军是在对匈奴作战中经过血火历练出来的,风驰电掣,机动灵活,把秦军打的晕头转向,不敢应战,只好无功而返,撤出赵国境内。
秦军虽然前后三次对赵国的进攻都以失败而告终,没有达到灭亡赵国的目的,但是这也很大程度上已经让赵国国力急剧下降,兵源不足。



这个时候秦王嬴政并没有选择一味的死打硬拼,追着赵国不放,而是马上改变策略,从长计议,决定从最弱的韩国开始下手。
战况又将会是如何呢?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6-27 11:41:24 +0800 CST  
(6)荡平六国(二)
俗话说:“柿子要挑软的捏。”
其实先灭韩国也不仅仅是这个原因。
韩国的地理位置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地图,它正好在秦国出函谷关东进的位置,咽喉之地,非常重要,历史上两国就经常互殴。
当然韩国一般处于被殴的一方,所以国家越来越小,越来越弱,直到最后臣服。
秦王嬴政十七年,也就是嬴政三十岁时,就先灭了韩国。



同年赵国发生了特大旱灾,这对已经被战争折磨的满身疮痍的赵国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秦王嬴政趁机第二年再次派大军进攻赵国。
但是李牧这位克星又跳出来了,秦军被他带领的赵军给牢牢阻挡着不能前进,军事上始终无法取得突破。
秦王嬴政这次真的有点着急上火了,前前后后和赵国已经打了快九年了,却始终无法解决这个绊脚石,难道要等到李牧这家伙老死了才行么?
李牧万一长命百岁怎么办?
还不被他给耗死啊!
当初的战略再好,战术执行不下去有个屁用!
所以和打仗一样,我们在制定战略的时候,一定要尽量考虑到战术本身的可行性,以便做应对之策,否则就会耽误事。



不过秦王嬴政仍然不愿意放弃,他用心让自己冷静下来,反复考量战场上的形势,认为军事行动无法尽快达到目的,不如另图他法。
这就反应出了秦王嬴政的智慧,会拐弯,不是一根筋。
一个人在顺境的时候很难看出来本领,只有在逆境中才方显英雄本色。
于是他听取了谋臣的建议,利用重金收买赵国的内奸,赵王的宠臣郭开,采用反间计让赵王换掉了手握兵权的李牧、司马尚等著名能征惯战的将领,改任赵葱、颜聚为赵军统帅。
换掉就换掉了吧,万一将来打仗还可以再重用么。
但是这个赵王也是昏庸透顶了,不但换掉了李牧,而且还杀掉了李牧,这不是自掘坟墓么?
记着,人都是自己作死的,赖不到旁人!
李牧死了,克星死了,秦王嬴政估计在宫里高兴的三天没睡觉,这不是天助我也么?
于是嬴政十九年派大将王翦再次来灭赵国。
赵国的三军统帅赵葱算哪棵葱啊,哪里是是老将王翦的对手,很快战败被杀掉。
赵王此时彻底崩溃,再后悔也来不及了,被内奸郭开任意摆布,竟然开城主动投降。
从此,建国二百五十多年的赫赫赵国灭亡。



接着,秦王嬴政就想马不停蹄地直接去灭楚国,但是秦楚之间隔着魏国。
好吧,那就把魏国这个倒霉蛋先干掉再说。
魏国的地理位置和韩国差不多,都处在秦国出函谷关东进的的咽喉之地。
因此,历史上秦国也经常狂殴魏国。
魏国打不过就割地赔款,时间久了也没什么地盘了,就剩下都城大梁周围一些城池。
嬴政二十二年秦国派大将王贲,也就是王翦的儿子做统帅带兵进攻大梁城,该城现在位于河南省开封市西北位置。
大梁城那是都城,又是老城,常年维护打理,城墙非常坚固。
统帅王贲得老爸王翦真传,非常聪明,心想老子才不要强攻呢,损兵折将的划不来,不如采用水攻冲灌大梁城。
这样没有三个月,魏王假实在受不了,脑子估计都冲进水了,就出来投降。
王贲可能根本就没准备接受投降吧,马上把他杀掉了。
至此,魏国也灭亡了。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6-27 13:43:57 +0800 CST  
下面就轮到了楚国。
楚国当时不一定是强国,但肯定是大国。
它地域宽广,包括现在的河南西部及东南部、山东南部、湖北、湖南两省、洞庭湖以东和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全部。
哈,你是不是在认真对照这个分布啊,看看自己是不是楚人?
楚国虽然没有秦国强大,但那也不是夏大(吓大)地,还是南大(难打)地。
不过已经灭了三个国家了,此时秦王嬴政就有点骄傲自满情绪。
人往往如此,有点成绩可能会飘飘然,而也就是这个时候灾难在悄然而至,所以还是时刻准备着比较安全。
在灭楚国的过程中就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重大反复。
这里面有个故事非常精彩,也流传比较广,我也来讲讲。
我们都知道派兵打仗第一件事肯定是选将,就是派谁去做三军一把手,这个自古都是很有讲究的。
最著名的就是建国初期大家争议最多的朝鲜战争,除了彭德怀外,毛主席派谁可能更合适这个问题也一直引起很多人的纷争。
如果有机会写近代史,我会好好写写朝鲜战争,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国之战,用拳头发出的宣言书,意义重大,这里就不废话了。



在对决强大楚国的战争中,当时选将问题也是首要问题。
秦王嬴政手里有两个比较合适的人选:
少壮派的李信和元老派的王翦。
两个人曾经战绩都比较辉煌,可以说各有所长。
一个是新秀,刚刚在对燕国战争中取得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风头正盛,年轻激进;
一个是老生,可以说是战火中摸打滚爬出来的,战绩无数,成熟持重。



选谁呢?
和现在选秀一样那是要PK一下的,要说说自己的打法。
当然题目肯定是由秦王嬴政这个老大来出。
题目很简单,就是这次打强楚需要多少兵力。
李信,年轻人么,容易冲动,一挺胸就出来了,说:
“大王,什么强楚啊,给臣二十万灭了它!”
秦王嬴政年龄也不大,听了很高兴,正合心意,就转过头问王翦:
“王老将军啊,你看呢?”
王翦年纪已经比较大了,咳了咳,先清了一下嗓子,才毫无表情的回答:
“大王,少于六十万这仗没法打啊!”
秦王嬴政一听,脸都绿了,好像发生股灾一样,心想你要把我的家底全拿走啊,什么意思?想造反吗?就没好气的说:
“王老将军,你是真老了吧?怕死了么?要那么多人干嘛?哼,还是李将军神勇!”
这话说的就有点伤人了。
所以我们讲话,即便是领导也要注意,你真能保证自己一定是对的么?留点后路不好么?
于是王翦借病告老还乡,哼,我老人家不和你们这些青瓜蛋子玩了!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6-27 14:37:59 +0800 CST  
李信则志得意满,携蒙恬带兵二十万出征伐楚。
开始还算顺利,蒙恬从一侧进攻,李信带主力正面进攻,没怎么打,两军就深入了楚国腹地并胜利会师
但楚国那也不是吃素的,泱泱大国,会看着你往东一直打下去吗?就派出其得意大将项燕带兵迎敌。
这项燕也比较著名,可能很多人知道。
如果你不知道的话,我说个人你肯定知道,就是西楚霸王项羽,这位项燕就是项羽的亲爷爷。
项燕不愧为名将,面对秦军的凌厉攻势,并没有急于出战迎敌,而是坚守不出,以逸待劳。
李信这小子年轻气盛,心浮气躁,耗不下去了,就长途转战。
项燕趁机出奇兵,突然进攻,尾随秦军三天三夜,追击秦军。
秦军大败,这次失败是秦军灭六国以来的第二次严重挫折,上次我们说过是赵国李牧抗秦的宜安、肥下之战。
统帅李信还差点被俘,险些小命不保。



秦王嬴政听说李信打败仗了,大发雷霆之怒,肠子都悔青了,后悔没有听老蒋王翦的话。
但是总要面对啊!

下面该怎么办。。。。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6-27 15:04:47 +0800 CST  
有人在看么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6-27 15:18:38 +0800 CST  
@亿鶬狸 13楼 2016-06-27 16:45:00


—————————————————
好的,我微信公众号:wrwc123(历史不是僵尸)已经更非常多了,可以去看看,会有惊喜。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6-27 17:03:15 +0800 CST  
《从秦朝开始说起,到清朝结束》之秦朝 (7)荡平六国(三)

秦王嬴政听说李信打败仗了,大发雷霆之怒,肠子都悔青了,后悔没有听老将王翦的话。



但是总要面对啊!
这就又到了考验秦王嬴政智慧的时候了。
他痛定思痛,认为用人用错了,但是灭除之心非但没有打消,相反更加坚定。
经过认真反思,决定重新启用老将王翦。
可是王翦已经借病回老家抱孙子养老去了,你说让来他就来啊。
打仗这事不好勉强的,那是事关国家存亡的大事,一定要心甘情愿才行。
所以当年林彪有畏难情绪,托病不愿意带兵入朝抗美,毛主席宁愿放弃也不强迫使用他,就是这个道理。
秦王嬴政绝非一般帝王,能屈能伸,心想王翦你不是躲了么,好的,那寡人移樽就教,亲自前往你老家请你出山总可以了吧,给足你面子。
所以三顾茅庐的把戏不只是那个爱哭鼻子的刘备会玩,这个性格强硬的秦王嬴政也一样会玩,其实这是成功人士的共同特点,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别看秦王嬴政年轻,但他却深知这个道理!



王翦看秦王嬴政来了,自有打算,并不买账,还是装病。
因为他知道秦王嬴政这个老大不好伺候,不把话说清楚,将来会有麻烦。
于是他就谢绝说:
“大王,您这次可能要白来了。老臣伤病缠身啊,无法成行,难以从命,你还是另谋良将吧。”
这话差点把秦王嬴政鼻子给气歪了,本想自己亲自来了,肯定没问题,可这老东西还给我装。
不过没办法,谁让自己过去那么伤老人家呢?
心想,好吧,你个老东西,明明好好的,非给我装,算你狠,不就是要条件,提要求么,就笑呵呵的说:
“王老将军啊,本王今天都亲自来了,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只要您老出山,寡人答应你就是了!”
王翦这个时候也不好再端着了,秦王嬴政是他看着长大的,那火爆脾气他比谁都清楚,无非就是要他的这句话而已,就不客气的说:
“大王,您现在迫不得已用老臣,但老臣可不是有意为难您啊,还是那句老话,灭楚国非六十万人不可啊!”
秦王嬴政没办法,咬咬牙只好满口答应。
这差不多把秦国的老本给了王翦,万一有个好歹就完了,他能不心疼么?
王翦对秦王嬴政的顾虑也是一清二楚的,跟随这个老大那么多年,老大最担心什么,他还是深知肚明的。
无非是怕他造反么!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6-27 17:05:07 +0800 CST  
@cyq76 16楼 2016-06-27 17:11:00

楼主辛苦了
—————————————————
谢谢:)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6-27 17:26:31 +0800 CST  
王翦带着大军出发时,秦王嬴政亲自送行到灞上,灞上现在位于陕西西安东边。
在灞上,王翦趁机提出个人需要,而且是狮子大张口,要求秦王嬴政给他最好的田园住宅,而且数量非常大。
秦王嬴政好奇的问:
“王老将军啊,您这么为国家出力,寡人还会亏待你?你还担心会受穷啊?”
王翦略微尴尬的说:
“大王,我实话实说,您别不爱听。为大王您带兵打仗啊,再有功劳也得不到封侯啊,所以我就趁着大王您还用得着老臣的时候,多要点土地田园留给后世子孙。”
秦王嬴政听了这个老顽童的话,乐的哈哈大笑,爽快答应。
王翦出函谷关之前的路上又先后五次派人向秦王嬴政要土地要田园,身边的人就有点为王翦担心,劝说:
“王老将军,您这样没完没了的向大王索要财物,不好啊,过分了!大王会不高兴的,小心给您秋后算账!”
王翦笑呵呵的说:“此言差矣啊!大王性情粗暴多疑,不肯轻信别人。现在大王把举国之精兵都给老夫带领了,他心理肯定惴惴不安啊。我现在多向他要点东西,他就知道我图的是财,而不是权,那么他就放心了,他放心了,我们就好安心打仗了。”
看看,怎么样?
“姜还是老的辣”吧!
秦王嬴政看到王翦的要求当然是照单全给,对王翦带兵也深信不疑,让王翦无后顾之忧。



楚王听说老将王翦亲自出马,还带了那么多人过来,知道非同小可,这是要以多打少,搞群殴啊。
于是仍然派出得意战将项燕,并也举全国之精兵前来迎战。
王翦毕竟是老将,见多识广,经验丰富。
他首先虚心汲取了李信失败的教训,避免长途跋涉,打到平舆一线后就安营扎寨,坚壁而守,不肯出战,并经常骚扰诱使楚军前来,以变被动为主动。
这次轮到项燕着急了。
本来项燕打算采用阻击李信的打法,以逸待劳,相机而动。
现在王翦来这么一套,稳扎稳打,他也一时无计可施,只好耐心耗着。
但是楚王不懂用兵,沉不住气了,他要拒秦军于国门之外,非要项燕搞什么进攻。
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谁愿意在自己国家里打仗啊?
项燕被楚王逼的没办法,只好主动出兵进攻王翦的营地,两军对峙,天天骂阵。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6-27 18:39:03 +0800 CST  
王翦才不要管呢,每天和将士们同吃同喝同住,唱唱歌,打打牌,做做游戏,快活的很。
过了很多天,王翦派人去军队基层查问:
“军兵们都在忙些什么?”
回来的人报告说:
“军兵们吃饱喝足,天天扔石头玩,比赛看谁扔的远。”
王翦听了后非常高兴,就说:
“好了,这些士兵可以出去打仗了!”
楚军经常在秦军营前挑战,秦军就是不出,便有点士气低落,项燕担心时间久了会生变,就主动后撤,便于后方供给。
王翦看机会终于到了,乘楚军撤退之际突然出击。
楚军顿时陷入大乱,兵败如山倒。
秦军一鼓作气追至郫县南边 楚军主将项燕战死沙场。
据说项燕死的时候很不服气,发出了一句咒语,就是著名的: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历史结果大家可能都已经知道了,果然应验了这句话。
而且在后来灭秦的著名战役“巨鹿之战”中,项燕的孙子项羽打败并杀掉了王翦的孙子王离,算是报了此仇,当然这是后话。
嬴政二十四年楚国灭亡。



接着就开始收拾燕国残余了。
其实按照灭六国的最初战略,灭赵后就是灭燕。
所以在灭赵的第二年,也就是嬴政二十年的时候,就已经派王翦带兵攻打燕国了。
当时攻打燕国的理由也比较充分,就是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
这事家喻户晓,还拍成了电视剧,我就不重复了。
前面说到的李将军李信也就是在追击燕国太子丹时立了功才得到秦王嬴政赏识的。
反正是一个堂堂燕国被打的无反手之力,甚至把太子丹的人头都献给了秦王嬴政,但是仍然不能阻止秦军进攻的步伐。
秦军直到把燕王赶到辽东才算停下来,然后回过头集中兵力对楚作战。
现在楚国已经被灭了,燕国这点残部也该收拾了。
嬴政二十五年大将王贲灭了燕国。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6-27 18:56:48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6-27 19:04:37 +0800 CST  

最后就剩下一个齐国了。
这个国家不打其实也废了。
这么多年,秦王嬴政一直派人贿赂齐国的上上下下,特别是相国后胜。
后胜这个家伙爱财如命,贪得无厌,一边领取齐国的高薪,一边收取秦国的巨额贿赂,相当于拿了双份工资。
这种人最可恨,任何时代都有,身居高位,却干着出卖国家民族的事,还美其名曰曲线救国,其实就是肥了自己,害了国家。
当然拿人钱财,就要替人消灾!
现在其他国家都已经灭亡了,后胜就苦劝齐王建尽快投降。
齐王建也不是个好东西,昏庸无能,长期执行绥靖政策。
在秦灭其他国家的时候,别国都来请求他救援,他死活不干,安享太平,吃喝玩乐。
结果还剩下自己一个国家,傻眼了。
朝野上下大部分已经被收买了,全无丝毫斗志,仗没法打。
嬴政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21年,齐国不战而降。
降国之君历来没有好下场,齐王建享受了一辈子荣华富贵,结果被活活饿死了之。


至此,年仅三十岁的秦王嬴政一举荡平六国,统一中原。
当然这对于年轻的秦王嬴政来说,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6-27 19:05:43 +0800 CST  

楼主:历史不是僵尸

字数:1263

发表时间:2016-06-27 00:5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12 19:32:29 +0800 CST

评论数:497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