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三国述评

李丰谋反一事的主谋是少帝曹芳。李丰为中书令时,经常和曹芳二人在一起密谈,司马师问李丰谈什么,李丰从来不说。钟毓给李丰的定罪中也暗示这件事和皇帝有关。李丰死后,皇帝一反常态地坚持追问李丰的死因,也是想知道李丰有没有供出他来。如果没有皇帝的支持,就算李丰傻到没兵也要发动政变,夏侯玄、张辑也会那么傻吗?因此,这次政变失败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曹芳被废。
二月平定政变,三月,司马师就逼迫曹芳废掉张皇后。四月,立奉车都尉王夔的女儿王氏为皇后。
仅仅是废掉张皇后,并不能消除曹芳与司马师之间的矛盾冲突。曹芳已经是成年皇帝,此次失败,并不等于今后就不会再铤而走险。曹芳在位,就是对司马师最大的最直接的威胁。司马师必须搬走曹芳才有安全感。
九月,司马师决定废掉曹芳,与群臣上书郭太后,以不理朝政,荒淫无道,贪恋女色,孝道有失等罪名建议废曹芳为齐王。事实上这些罪名都是诬陷,曹芳虽然没有多少政绩,但从其所做的事情来看,还是一个勤政爱民的皇帝。
废帝的过程小有波折。问题出在立谁为新帝上。司马师让郭太后的从父散骑常侍、长水校尉郭芝进宫去告诉郭太后要废曹芳立曹据,让郭太后把皇帝玺绶交出来。郭太后一听就炸了,因为按辈分曹据是郭太后的叔叔,叔叔当皇帝,她怎么当太后呢?说:“彭城王(曹据),我的小叔,他来当皇帝,我到哪里去啊!”拒不交出玺绶。没有皇帝玺绶,怎么立新皇帝啊?双方谈判交涉,郭太后坚持要立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曹髦。曹髦是郭太后的侄子,因此她就可以继续做太后。这和慈禧在同治死后不惜违背祖制立同为载字辈的光绪是一个道理。
对司马师来说,立谁不重要,反正军政大权都在自己手上,当务之急是要尽快立一个皇帝来稳定政局。如果不同意郭太后的意见,郭太后不交出玺绶,拖下去不知道会出现什么变故,于是同意郭太后的意见。让郭太后先把皇帝玺绶交出来,郭太后坚决不交,表示要由自己亲手交给曹髦。这实际上是不放心司马师,留了一手。
协商好之后,双方再配合演了一出戏,完成废帝程序,司马师带群臣上书,郭太后下诏,将曹髦过继给曹睿为嗣,登基为帝。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23 14:46:02 +0800 CST  
曹芳八岁继位,二十三岁被废为齐王。先是迁出皇宫,安置在金镛城,(今河南省孟津县平乐镇翟泉村东北角)然后在河内重门(今河南辉县市北二十里)修筑齐王宮,礼仪制度与诸侯王一样。曹芳被软禁于此长达二十年。
曹芳从太极殿南行离开皇城,群臣相送者几十人,太尉司马孚悲不自胜,其余大臣也悲伤落泪。
突然想起南唐后主李煜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中的一句: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曹髦,字彦士,东海定王曹霖的儿子,曹丕的孙子。少年好学有成,当时十四岁。从其入宮的过程来看,是个循规蹈矩遵守礼法的人。十月四日,曹髦到达洛阳北郊邙山玄武馆,群臣奏请他住宿前殿,曹髦认为这是先帝寝殿,不能越礼,坚持住西厢房。群臣又奏请以天子之礼入京,曹髦不同意。第二天进入洛阳,文武百官都到西掖门南拜迎,曹髦下车答拜百官。司礼官说:“您为天子,不必答拜臣下。”曹髦说:“我也是人臣。”。到宫廷止车门,曹髦按大臣规条下车步行,左右劝阻说:“您可以一直乘车进去。”曹髦说:“我被皇太后征召而来,来后干什么我还不知道。”下车和群臣一起步行到太极东堂,拜见皇太后。然后在太极前殿继位。同为十四岁接替皇位的明嘉靖皇帝入宫时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魄力,曹髦完全不能比,真是落架的凤凰不如鸡啊。
司马师没有参加继位仪式,他私下问参加了的钟会说:“皇上是个什么样的人?”钟会回答说:“他的才气等同于陈思王,(指曹植)武略类似于。”(指曹操)可见朝臣对他的评价还是挺不错的。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23 14:46:31 +0800 CST  
@东征提督李如松 2018-03-25 20:33:18
[d:赞]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26 12:22:46 +0800 CST  
@东征提督李如松 2018-03-26 12:58:11
[d:赞]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26 14:34:41 +0800 CST  
@老顽童1290 2018-03-26 13:07:32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26 14:34:54 +0800 CST  
二叛:毌丘俭、文钦
司马师擅自废立引发拥曹派的恐慌和愤怒,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于正元二年(公元255年)在寿春起兵造反。
毌丘俭是曹睿的东宮旧吏,深得曹睿信赖。曹睿继位后以毌丘俭为心腹,司马懿东征公孙渊时,毌丘俭也东征,但并不是遵司马懿之命,而是直接听命于曹睿,有监视司马懿之意。曹芳继位,是曹睿指定的继承人,毌丘俭自当顺服,再加上毌丘俭与曹爽、夏侯玄、李丰等人关系都很好,所以也尽力辅佐曹芳,在与吴国的合肥新城之战中出生入死。高平陵事变后,曹爽被杀。李丰宫廷政变中,夏侯玄、李丰被杀。毌丘俭心中有不安,也有不忿。司马师擅自废立,对毌丘俭刺激太大。一方面担心司马师下一个对付的很有可能是自己,一方面愤怒故主的儿子被废,于是决意造反。
毌丘俭的儿子毌丘甸在朝为治书侍御史,在司马师擅自废立后,也极力鼓动父亲造反,他对毌丘俭说:“大人为方面大员,国家现在将要灭亡却安然自守,这将会受到天下人的责怪。”毌丘俭认可儿子的说法。
前将军、扬州刺史文钦是沛国谯人,和曹氏是同乡。文钦的父亲文稷是曹操的骑将,估计很早就跟随曹操。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魏讽谋反案中,文钦曾受到牵连,按律当死。曹操念他是文稷之子赦免了他。文钦少年时就以勇敢果断闻名,在曹睿时期从五营校督做起,先任牙门将。因为性格刚暴无礼,经常欺陵上司,不奉官法,被免官。后来又出任淮南牙门将,转为庐江太守、鹰扬将军,归属王淩。仍然不知悔改,贪婪残暴,王淩上奏朝廷,认为他不宜担任抚边将领,请求朝廷将其免官治罪,朝廷因此召回他。因为与曹爽同乡,文钦很巴结曹爽,王淩在上奏中曾提到文钦私载两船石灰到洛阳,曹爽问文钦是怎么回事,文钦说:“我听说您要修房子,所以给您烧了两船石灰罢了。”曹爽又把他遣回庐江,加冠军将军,更加宠信他。文钦也因此更加骄傲,并自认为壮勇高于常人,在军中颇有虚名。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为安抚文钦,升他为前将军。后来代诸葛诞为扬州刺史。
文钦是个功利心很重的人,以至养成一个恶习,每次打完仗都要虚报斩杀、俘虏人数,希冀获得封赏。古时封侯主要是看战功,文钦想得到封侯,但朝廷就是不给。时间一长,次数一多,文钦心里就从希冀变为怨恨,日积月累,怨恨越深。毌丘俭都督扬州军事,是文钦的顶头上司,知道文钦怨恨朝廷,就想法拉拢他,文钦感恩戴德忠诚无二心。毌丘俭除了厚待文钦外,估计应该有封侯的承诺,不然文钦不会死心塌地跟毌丘俭。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26 14:38:52 +0800 CST  
巧合的是正元二年正月,就在毌丘俭、文钦密谋造反期间,有天夜晚,一颗彗星拖着数十丈长的光焰从魏吴交界的地方划过,这个天象在古人看来是天下将有异变,并且就从魏吴交界处发生,毌丘俭、文钦认为是天现吉兆,喜出望外,立即以太后的名义下诏,历数司马师的罪恶,发往魏国各州郡,起兵造反。
毌丘俭、文钦将淮南各地守将和官吏百姓全部聚集在寿春,在城西筑坛,举行起兵仪式,歃血为盟。
起兵前按惯例给朝廷上表,历数司马师的罪恶,共十一条罪状:
一、司马师盛年在职,无疾托病,坐拥强兵,没有臣礼,朝臣非议他,义士讥笑他,天下所闻。
二、司马懿定下攻取吴、(蜀)汉大计,并为之准备了许多军粮,规划夺取日期。司马师为大臣,应当根除国难;作为司马懿的儿子,应当完成父亲未竟事业,但司马懿丧期还没完其事业就被停止了,这是为臣不忠,为子不孝。
三、东关之战,三征同进,(指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将军胡遵、征南将军毌丘俭)丧众败绩,历年积累的军粮物资,一旦而尽,导致天下骚动,百姓死伤流离。
四、合肥新城之战中,淮南将士,冲锋陷阵,昼夜相守,苦战百日,死者涂地,自从魏国有军队以来,艰辛困苦没有超过此战的。司马师竟然不给予将士封赏。
五、故中书令李丰等人,因为司马师无人臣礼节,想要罢退他。司马师知道后逼迫李丰来见,当晚将其杀害,载尸埋棺。李丰等人是皇帝心腹大臣,司马师擅自杀害,死无罪名,司马师有无君之心。
六、司马师矫太后诏废君主,不顾大义。
七、故光禄大夫张缉,无罪而诛,夷其妻子。逼迫皇帝废除皇后。
八、新帝登基,要崇尚俭约,天下人听说后,没有不欢庆的。司马师却不知悔改,修复臣礼,还征兵募士,毁坏宫内,列侯自卫。最初又不朝觐皇帝。皇帝想到司马师家探望他的病情,他拒不接受,不奉法度。
九、最近中领军许允升为镇北将军,被司马师流放乐浪,死在路上。天下人听说后,没有不哀伤的。
十、边防守卫多有缺废,司马师选择精兵来保卫自己,宫内的五营领兵,缺而不补。兵器器械也多被司马师拿到自己的兵营中,天下所闻,人怀愤怨,流言四起,引发动荡。
十一、募取屯田,坏乱旧法。把诸藩王公软禁在邺城,想全部诛杀,总有一天会举事废主。只因为老天不滋长恶人,让司马师眼睛里长出肿瘤才没有做成。
这些罪名有虚有实,有些成立,有些并不成立。有意思的是表中对司马懿充满了赞美之辞,肯定司马懿是魏的忠臣。这或许是一种策略吧。
列举完司马师的罪名后,又列举了参与造反的人员,除了毌丘俭、文钦外,还有安丰护军郑翼、庐江护军吕宣、太守张休、淮南太守丁尊、督守合肥护军王休等人,特别声明这些人都是累世受恩的忠良之后,起兵举事是为了完社稷、安人主。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26 14:39:43 +0800 CST  
怎样来完社稷、安人主呢?毌丘俭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
一、司马师本来应该杀头,但因为司马懿对魏国的功劳,按古制免除司马师的死罪,只是废除司马师的军政大权,保留侯爵爵位,回家养老。
二、以司马昭代替司马师辅政。太尉司马孚为太傅;以司马孚之子护军散骑常侍司马望为中领军。
这个解决办法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毌丘俭是怎样想的,这就是个换汤不换药,朝政大权还是在司马家族手里,并没有回归到曹氏家族。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反。
毌丘俭、文钦等人又假设如果司马师不遵从这个解决方法怎么办?就是兵戎相见了。
司马师自然不会接受这个方案,毌丘俭、文钦制定并实施战略。起兵前,毌丘俭将四个儿子送到吴国为人质,以此确保吴国不要趁机偷袭自己的后方。然后由其他将领守卫寿春,毌丘俭、文钦率领五六万人马渡过淮河,向西到达项城。然后驻军项城,由毌丘俭守城,文钦带兵在外为游兵。
这个战术有些让人费解,为什么要停滞不前?有五六万兵马的实力,前进路上并没有遇到大军阻截,还有个利好的消息,司马师病重。
司马师眼睛长有一肿瘤,此时刚动完手术(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手术,应该只是割掉外面部分,挤出里面积水的简单手术)听说淮南兵变,立即召太常王肃(王朗之子,司马昭的岳父,以太常之职持节迎曹髦即位。著名经学家,其所注经学在魏晋时期被称作“王学”)来商量。王肃认为淮南将士的父母妻子都在淮北,要紧急前往阻截,不让叛军与家属会合。司马师手术创口非常疼痛,有人建议由太尉司马孚带兵前去,王肃、尚书仆射傅嘏、中书侍郎钟会极力劝司马师亲征,傅嘏说:“淮楚兵力强劲,大势一失,你的大业就失败了。”司马师决定以司马昭为中领军留守洛阳,自己带病亲征。十多万大军在陈国、许昌一带集结。
司马师令镇南将军诸葛诞率领驻扎在豫州的军队从安风津(淮河古渡口。今安徽省霍邱县城关镇许集村)向寿春进攻;征东将军胡遵率领驻扎在青、徐二州的军队从谯、宋(谯、宋即魏豫州谯郡谯、宋二县。宋即今安徽省太和县,在项城南面)之间出军,截断叛军退回寿春的归路。司马师率主力驻扎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北)令监军王基率领先头部队驻扎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县北五十里)布置完毕后,采用光禄勋、领宗正郑袤的建议,下令各路人马坚壁清野,不准出战。
郑袤,字林叔,荥阳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东汉大司农郑众玄孙、扬州刺史郑泰之子,曹魏将作大匠郑浑之侄。名门之后,历任县、郡长官和朝廷大臣,所在都有政绩,深得百姓拥戴和朝廷赏识,与王肃一起迎曹髦登基,封广昌亭侯。徙任光禄勋,又领宗正。
司马师出征时,郑袤因病不能前来送行。司马师对王肃说:“很遗憾没有见到郑光禄。”王肃赶紧派人告诉郑袤,郑袤亲自驾车追上司马师。司马师笑着说:“本来就知道你必定会赶来。”叫郑袤同车,向他问计。郑袤说:“以前我和毌丘俭是同事,一起为尚书郎,我很了解他。他喜爱谋略却不明事理,自幽州立功以来,志向和欲望无限。文钦勇而无谋。如今我军出其不意,江、淮士兵虽然有锐气但不能长期坚守,我军只需要挖深沟筑高垒挫败其锐气就行了。”司马师此时采用的就是郑袤的计策。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26 14:41:37 +0800 CST  
司马师所率诸将想建功立业,纷纷请求进攻项城,司马师不准,说:“淮南将士本来没有反心,我军速战反而促使他们齐心造反,不和他们开战,他们内部就会发生有利于我军的变化。”
司马师不让各军主动出战,却让先期占领乐嘉的兖州刺史邓艾率领泰山诸军一万多人示弱引诱毌丘俭、文钦。邓艾为什么会在这里呢?
原来毌丘俭在起兵前曾派人去联络邓艾一起举事,邓艾杀了信使,不等朝廷命令,在司马师大军到来之前,率军占据了乐嘉,(南顿县北四十里)搭建好浮桥。司马师悄悄带兵从汝阳赶到乐嘉与邓艾会合。
文钦见邓艾兵少,果然在夜晚率军来偷袭。文钦的二儿子文俶(小名鸯,故称文鸯。没有大儿子的记载)当年十八岁,武艺高超,勇冠三军。他与父亲文钦分为两队,夹击邓艾军。
文鸯率前队先到,冲入敌营,大呼司马师的名字,引发敌军恐慌军中震扰。司马师受到惊吓,创口破裂,眼珠溢出,疼痛难忍。担心引起部下的恐慌,就用被子蒙头,痛得受不了,把被子都咬破了。不知道什么原因,文钦的后队迟迟不来。天亮后,文鸯见孤军作战不利,率军撤退。估计是撤退途中才遇到文钦,二人一同撤走。
司马师看见文鸯撤退,立即下令以精锐部队追击。诸将都认为文钦是魏国旧将,文鸯年少勇猛,引军来偷袭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一定不会撤退,是不是有诈。司马师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文鸯接二连三地进攻,文钦都不来接应,他们的气势已经下滑,不撤退还能干啥?”于是派左长史司马班(一作琏)率领八千精锐骑兵迅速追赶,将军乐林等率领步兵紧随其后。文钦见追兵来了,想加速逃跑,文鸯说:“不先打压下他们的气势,不能走。”率领十多名骁骑士兵回身杀敌,进出六七次,所向披靡。逼退追兵后才撤离。
殿中校尉尹大目,各位看官还记得这人吧?就是高平陵事变时受司马懿之命去引诱曹爽的那个人。尹大目从小是曹氏家奴,此时跟随在司马师身边,知道司马师的病情严重,对司马师说:“文钦本来是您的心腹,只是被人误导。他和天子是同乡,以前文钦很相信我,请您让我去劝导他,让他回来与您恢复旧好。”司马师派尹大目乘大马披铠甲单独追赶。追上文钦后,尹大目远远地对文钦喊话明说:“军侯您何苦不再忍耐几天呢?”尹大目从小是曹氏家奴,心里是向着曹氏的,他是想暗示文钦司马师病重,忍耐几天,等司马师死了,时局还会发生变化。文钦正如郑袤所说,是个有勇无谋的武夫,听不懂尹大目的话,大骂尹大目说:“你是先帝家人,不思报恩,反而和司马师作逆。不顾上天,上天也不保佑你!”说完张弓搭箭要射尹大目。尹大目声泪俱下地说:“世事败了,你们好自努力吧。”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26 14:42:25 +0800 CST  
司马师坚守不战的策略让毌丘俭、文钦无计可施,战不能战,退又怕寿春被袭击,回不去,真是进退两难。淮南将士,家眷都在淮北,时间一长,将士担心家眷安危,军心开始涣散,投降的人越来越多。将军史招、李绩也率部投降。只有淮南刚依附过来的农民可用。文钦被司马师打败逃跑的当天夜里,毌丘俭得到消息,不是想办法和文钦取得联系,或增援或营救文钦,而是弃城逃跑,士兵全体溃逃。这个举动有些匪夷所思。
毌丘俭与最小的弟弟毌丘秀和孙子毌丘重率领左右亲兵逃跑至慎县时,(今安徽省颍上县西北四十里江口镇)左右亲兵也有人离毌丘俭而去。最后毌丘俭与儿孙躲藏在水边草丛里。安风津都尉的部民张属射杀毌丘俭,将首级送到京师。张属获得封侯的奖励。毌丘秀、毌丘重逃到吴国。其余造反将士全部投降。
此次兵变至此结束。毌丘俭被灭三族,儿子毌丘甸早在毌丘俭起兵前偷偷带着家属逃到新安(今河南河南府渑池县东)灵山上,被抓回斩杀。其他几个儿子在吴国做人质,侥幸得生。得到赦免的还有二人,一个是毌丘甸的妻荀氏,因族兄荀顗、族父荀虞都和司马师联姻,这二人一起上表请求宽恕。朝廷下诏准其与毌丘甸离婚,逃脱处罚。一个是毌丘甸与荀氏所生的女儿(毌丘)芝,是颍川太守刘子元的妻,因为怀孕被免罪。
文钦兵败退回项城,项城已经失守,转逃寿春,寿春也失守,只好逃亡吴国。吴国此时是孙峻专权,任文钦为都护、假节、镇北大将军、幽州牧、谯侯。
事后追查出来的党羽有七百多人,司马师交给侍御史杜友处理,杜友只处理了十个主要参与谋事的人,其他的都宽大处理。司马师执政不久,根基不稳,又擅自废立,引发此次动荡,如果大开杀戒的话,恐怕会激怒更多人的反对。只惩办首恶,可以拉拢人心,稳定社会。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26 14:50:22 +0800 CST  
此次造反雷声大雨点小,大的战斗就那么一次,居然就彻底失败了。过程中有许多不解的地方,战前为什么会弄出那么个换汤不换药的解决办法?这叫将士们怎么理解,怎么卖命?战中为什么会停滞项城?毌丘俭征高丽时的豪气哪里去了?那时可以以几千人进攻几万人,势如破竹,现在坐拥五六万大军却驻足不前。毌丘俭有两个选择,一是速战速决,直接进攻洛阳;二是持久战,进军淮北,解救将士家属,稳定军心,占据青、徐等地固守。中国古代州郡兵都不强大,数量少,战斗力弱,因为皇帝不会让州郡拥有强兵,这容易形成割据,危及社稷,汉末、中唐时期就是如此。这也是历代民变最初都能迅速地攻城略地的原因。淮南将士长期处在边防重地,与吴国经常发生战争,战斗力很强,州郡兵不是对手。除了州郡兵,还有就是一些屯田士兵,像邓艾所带的就是。这些屯田兵也没有什么战斗力。这两条路毌丘俭都不走,偏偏选了一个等着挨打的方式,停在项城,给了司马师集结部队,分兵阻击的时间。文鸯偷袭时,文钦迟迟不至也是个让人想不通的事情。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26 14:51:27 +0800 CST  
此次造反还有个尾声。
淮南大乱,吴国认为有机可乘,丞相、大将军孙峻率领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留赞领兵十万向寿春进军。到达东兴时,得到文钦战败的消息。孙峻加紧行军,到橐皋,(今安徽省巢湖市西北)遇到前来投降的文钦,文钦带路攻寿春。谁知诸葛诞已经先期占领寿春。诸葛诞原本镇守淮南,因东兴之战不利,与毌丘俭对调,所以朝廷又以他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
孙峻见诸葛诞已经占领寿春,只好退军。诸葛诞派出两路人马追击,一路由曹珍(官职和所带部队数量不详)率大军追击吴军主力;一路由将军蒋班率领四千步骑追击吴军辎重部队。
曹珍在高亭(应在橐皋附近)追上吴军。吴虎威将军丁奉奋力搏杀,曹珍战败逃回。
蒋班在菰陂(地址不详)追上押送辎重的吴军留赞所部。留赞,字正明,会稽长山(今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人。少年时为郡吏,和黄巾军将领吴桓交战,亲手斩杀吴桓,但自己一只脚也受伤,成为残疾人。留赞性格刚烈,好读兵书和史书,因为脚受伤,卷曲不能伸展,不能行军打仗建功立业,觉得自己活着和死了没什么分别,于是就做出了个惊人的决定,要用刀割开卷曲的脚,让脚能够伸直行走。亲戚都觉得这是件很难的事情,劝他不要这样做。留赞不顾众人的反对,拿出刀来自己将卷曲部分的筋肉割开,一时鲜血长流,昏绝过去。亲戚震惊恐怖,赶紧给他包扎,后来伤好,还真能走路了,但还是有些跛脚。凌统听说这事后,就请他来相见,大为惊奇,立即上表推荐,留赞于是被试用。
试用期间,屡建战功,不久升为屯骑校尉。因为性格的原因,对时事得失都是直言规谏不留情面,孙权因此都有些忌惮他。东兴之战,留赞为前部先锋,大败魏军,升为左将军。
这次跟随孙峻征淮南,孙峻授留赞节,任其为左护军。还没到寿春时生病了。孙峻让留赞押送辎重先期返回,被蒋班追上。
留赞病情越来越重,已经没有力气指挥布阵防御,知道必败,叫人解下车上的曲盖,和自己的印绶一起交给部下,让他们先撤,没必要大家死在一起。部下不肯撤退,留赞拔刀在手,谁不走就砍谁,部下无奈离去。
留赞以前作战时有个习惯,先把头发解开,披发而歌,左右相合,唱完后才进攻。现在病重不能再唱,感叹地说:“我打仗有习惯,现在病成这样,也是命啊!”开战后被魏军所杀,终年七十三岁。部将将军孙楞、蒋修等也被斩杀。
如果非要说毌丘俭造反取得了战果的话,就只有一个,加重了司马师的眼疾,导致其死亡。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26 14:52:19 +0800 CST  
@云门门下 2018-03-27 10:29:54
毋丘俭之乱殊不可解,而吴竟然没能趁机拿下寿春更是莫名其妙。可见此时吴国已经没有军事人才了。
-----------------------------
谢谢捧场。不可解之处确实甚多。吴国最后一位名将陆抗此时还没成熟,要到孙皓时期。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27 13:11:31 +0800 CST  
@东征提督李如松 2018-03-27 12:54:20
[d:赞]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27 13:11:43 +0800 CST  
(蜀)汉姜维在魏国内乱、魏吴交战的情况下无动于衷,等到司马师去世,司马昭继承安定后的七月才如梦初醒般北伐,自讨没趣,自取败绩。
现在有种很奇特的观点,说毌丘俭应该联络吴和(蜀)汉共同起兵,以割让魏国占领的荆州北部地区给吴国、割让凉州给(蜀)汉为条件。这个观点真让人哭笑不得,太低级趣味了,“三观”之卑下,见识之浅薄,真是叹为观止,不折不扣的专家水平。
毌丘俭是魏国大臣,起兵的目的只是为了赶司马师下台,因为他认为司马师不光背离了辅佐曹氏的本分,而且有欺负曹氏的不臣行为。毌丘俭并不反对曹氏,甚至不反对司马家族继续执政,在他的上表中对司马懿充满了敬重和赞扬,他提出的解决方案仍然是由司马家族掌权,他并不在意由谁来掌权,他只在意这个人是不是忠于曹氏,真心辅佐曹氏。
叫一个忠君的大臣以分裂国家出卖国家利益为代价来战胜对手,这不是精神分裂吗?毌丘俭最为赞赏司马懿的就是要消灭吴和(蜀)汉,他确实有与吴国联系争取吴国支援的机会,但他并没有这样做,只是送四个儿子到吴国去做人质,确保吴国不要趁机偷袭自己的后方。吴国孙峻偷袭寿春实际上是背信弃义的行为,因为孙峻决定偷袭时寿春还在毌丘俭手里。如果是毌丘俭联络孙峻,史书记载就不会说孙峻是“袭”寿春,而是“应”或“迎”寿春。
荆州北部割让给吴国,襄樊重地就落入吴国之手,进可攻,退可守,中原随时处于危急之中。凉州割让给(蜀)汉,这是(蜀)汉自诸葛亮以来梦寐以求的,以此东进取雍州占长安全据关中就会成为现实。魏国西部和南部重地全部落入吴(蜀)汉联盟手中,不就是自取灭亡吗?
所谓专家之脑残,于此可见一斑。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27 15:13:02 +0800 CST  
三叛:诸葛诞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正月,司马师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后回师到许昌时,眼疾加重,不治而亡,终年四十八岁。
司马师在许昌病重期间,司马昭前来探望,朝廷任其为卫将军。司马师去世后,少帝曹髦下诏,以东南刚平定,担心有乱,命令司马昭镇守许昌为内外之援,由尚书仆射傅嘏率领南征的军队回京师。这道诏书很有意思,曹髦才十四岁,还想不出这种高招,一定是朝中拥曹派的主意。如果司马昭依命而行留守许昌,大军主力回到洛阳,司马昭的兵权就有可能旁落。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失去了兵权,司马家族就危险了。司马师的两个重要谋臣傅嘏和钟会看到了其中隐藏的危险,共同商量后,建议司马昭和傅嘏一起带兵回去。司马昭留参大将军军事贾充(贾逵的儿子)留守许昌,自己违背诏令带兵回京。曹髦无奈升其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助朝政。魏国军政大权在司马昭手里滑了一下又被紧紧抓住。
甘露元年(公元256年)正月,朝廷加司马昭大都督,授予奏事不名的特权。六月,晋封高都公,地方七百里,加九锡,假斧钺,进号大都督,剑履上殿。司马昭固辞不受,此前已经辞过一次剑履上殿的特权。八月,加假黄钺,增封三县。司马昭的权力渐渐稳固,有了不臣之心,想禅代魏国。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他担心有人特别是方面大员们反对,又闹出什么乱子来,就让贾充出去拜访各地方面大员,刺探情况。
贾充此时已经是大将军右长史。贾充,字公闾,是贾逵四十三岁时才生的儿子。贾逵晚年得子,高兴异常,认为将来此子可以光大门庭,有“充闾之庆”,所以取名为充。贾充奉命出行,来到诸葛诞这里,问诸葛诞:“天下都愿意禅代,你以为如何?”诸葛诞严历地质问他:“你不是贾豫州(贾逵曾任豫州刺史)的儿子吗?你家世代接受魏国的恩典,怎能对不起国家,将社稷交给别人!你这些话我不想听,如果洛阳(指少帝曹髦)有难,我一定为其而死。”贾充默然不语。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27 15:14:11 +0800 CST  
诸葛诞,字公休,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南)人,与诸葛亮同族。曹丕时出任尚书郎,顶头上司是尚书仆射杜畿。曹丕让杜畿建造一艘御楼船,建好后,杜畿和诸葛诞在在陶河(今河南省孟县南十八里,即富平津)进行试航,遭遇大风,楼船覆没,二人掉人水中。虎贲士兵下河来救,诸葛诞让他们先救杜畿,自己则被冲到岸边昏绝很久才苏醒。可惜杜畿被水淹死。
后来诸葛诞出任荥阳县令,又入朝为吏部郎,升御史中丞尚书。诸葛诞与夏侯玄、邓飏等人关系很好,来往密切,是兴趣相投的浮华之友,所谓的“四聪”、“八达”,中书监刘放的儿子刘熙、孙资的儿子孙密、吏部尚书卫臻的儿子卫烈等三人,次于前面几人,但因为父辈都是显官,就称为“三豫”,一共十五人,诸葛诞就是“八达”之一。曹睿讨厌浮华,继位后这批人全部被免官废职。少帝曹芳继位后,因为曹爽和这批人关系好,又全部得到曹爽重用。诸葛诞又出任御史中丞、尚书,然后外放为扬州刺史,昭武将军。
王淩之叛时,司马懿任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东兴之战失利后被贬为镇南将军。毌丘俭、文钦造反时,向天下州郡发布文书,也到了诸葛诞这里,诸葛诞和邓艾一样,将来使斩杀。随后遵照司马师的命令带兵从安风津渡河占领寿春,成功阻截了吴国意图占据寿春的部队,并斩杀留赞等将领。因功进封高平侯,食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接替原征东大将军现已升为卫将军的胡遵的职务。
高平陵事变中诸葛诞在外没有受到牵连,但一干浮华好友纷纷被杀,也让诸葛诞内心难安,唯恐遭到司马家族的暗害。此时又明言反对司马昭禅代,心中更是恐惧,就把公私钱财全部拿出来奖赏施舍给将士官吏百姓,以笼络人心。还招募了扬州的江湖人士和自己的亲兵组成了一支数千人的敢死队。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27 15:14:45 +0800 CST  
甘露元年(公元256年)冬天,吴国准备进攻徐堨。(今安徽省含山县西南)诸葛诞所辖的兵马本来足以抵抗,但诸葛诞却以此为借口向朝廷要十万人马守寿春,又请求在淮河边修筑城堡防备吴军。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修筑城堡自卫,一个是可以找朝廷要钱。
此时贾充已经回京把诸葛诞反对禅代的情况告诉了司马昭,并建议司马昭征诸葛诞入朝为官,解除其兵权,说:“诸葛诞再次出任扬州,有威名,民望所归。现在征召他必定不会来,即使出事也是祸小事浅,如果不征召他来,久了就会出大祸害。”甘露二年(257年)五月,朝廷征召诸葛诞入朝为司空,令他将所辖部队交给扬州刺史乐綝。当时钟会因为母丧在家,知道这个消息后断定诸葛诞不会来,还可能激起诸葛诞的反心,赶紧骑马去告诉司马昭,希望不要这样做,另外想办法。但诏书已经发出,司马昭觉得不用改了。
果然,诏书送达时,诸葛诞就起了疑心,说:“我作三公应该在骠骑将军王昶之后,怎么现在就要我作司空!又不派使者前来,只是个步兵士兵拿着诏书走路过来,让我把部队交给乐綝,这一定是乐綝私自所为。”就带领左右数百亲兵到扬州刺史府,(督军和刺史都在寿春城内)刺史府守将以前是诸葛诞的部下,见诸葛诞来势汹汹,想关闭府门,诸葛诞呵斥他说:“你难道不是我的故吏吗!”吓得守将不敢关门,诸葛诞带兵直接闯进去,乐綝往楼上逃跑,被就地斩首。
擅自杀了朝廷命官,就等于是向朝廷宣战,开弓没有回头箭,诸葛诞立刻起兵造反。
诸葛诞采取的守点待援战术,将淮河南北郡县兵和屯田兵十多万,以及扬州兵四五万,共计二十万左右的兵力,集中守卫寿春,并为此囤积了足够一年食用的粮食。
援兵从哪里来呢?吴国。
诸葛诞先派将军朱成到吴国,向吴国上疏称臣,又派儿子诸葛靓、长史吴纲和各个牙门将的子弟到吴国做人质。吴国此时由孙綝接替死去的兄长孙峻执政,孙綝才二十六岁,政权还不牢固,接连有人发动政变。孙綝刚平定这些政变,稳定局面,亟需一场对外战争来凝聚人心,转移矛盾,巩固政权,诸葛诞称臣,无异于天上掉馅饼,孙綝喜出望外,立即任命诸葛诞为左都护、假节、大司徒、骠骑将军、青州牧、寿春侯。派将军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等率兵三万,悄悄和文钦一起来接应诸葛诞。
庞德的儿子平寇将军、临渭亭侯庞会与偏将军路蕃不愿意跟随诸葛诞造反,各率所部突出寿春,回归朝廷。朝廷下诏褒奖,将庞会由亭侯升至乡侯、路蕃封为亭侯。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27 15:43:31 +0800 CST  
司马昭得知诸葛诞起兵造反,断定诸葛诞会吸取毌丘俭进军的教训,不会出击,一定会联络吴国一起进攻,战争规模会很大,要集中优势兵力全力以赴,确保全胜。经过一个月的准备,七月,司马昭奉皇帝、太后一起东征。总兵力二十六万,除中军主力外,还有在青、徐、荆、豫四州征集的兵马和在关中抽调的部队,全部在淮北集结,号称五十万。
司马昭掌权不久,大军外出,担心朝中有人挟皇帝、太后甚至是皇帝、太后本人一起做出对自己不利的事情,让曹爽的遭遇在自己身上重演,就干脆带着皇帝、太后出征,不给别人任何机会和条件。联想到司马昭在许昌时接到的那份让他留守许昌,将兵交给傅嘏带回洛阳的诏书,朝中拥曹派仍然暗潮涌动,司马昭这么做并不是多此一举。
大军在项城集结完毕后,司马昭先礼后兵,假廷尉何桢节,派他出使淮南去宣慰将士,申明叛逆和顺服的利害关系,分别会受到什么处罚和奖赏。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但诸葛诞也不会让何桢到处宣讲,估计何桢就是拿份文书在诸葛诞接见时宣读一下做个过场而已。
司马昭进军到丘头时,前锋部队与吴将文钦、唐咨、全端、全怿、王祚等相遇,双方交战,魏军抵挡不住。将军李广临敌不进,泰山太守常时称疾不出,都被司马昭斩首示众。吴军赶在魏军合围寿春之前翻越城外八公山乘高而下冲入寿春城与诸葛诞会合。
魏军很快将寿春包围,诸将认为应该速战速决,司马昭则认为:“寿春城墙牢固,并且守卫人马众多,要费很大力气来攻,如果有外援来救,我军会里外两面受敌,这么做很危险。如今三叛(指诸葛诞、文钦、唐咨)都在孤城之中,这是上天要他们一起灭亡,我们要用全胜之策来羁縻住他们,坐以致胜。”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27 15:44:09 +0800 CST  
司马昭据此制定的战略战术是围点打援。派以豫州刺史身份行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豫州军事的王基和以尚书身份兼任安东将军的陈骞(陈矫之子)率兵四面合围寿春城。王基督二十六个军负责包围城东、南;陈骞的参战情况是推算的,他二人负责围城,那么除去王基的部分就应该是由陈骞负责。陈骞督多少军没有记载,因城南是与吴国的通道,相对重要,陈骞所带的兵也许略少于王基但也不会少很多,负责城西、北。前后围了三层,遍布壕沟堡垒,意图将诸葛诞等人困死在城内。同时以奋武将军、假节、监青州诸军事的石苞为监军,统领青州诸军,并督领兖州刺史州泰等挑选精锐士兵组成机动部队在外围游走,打击援军。
寿春被围,文钦几次带兵突围都没能成功。吴国孙綝以镇南将军朱异为大都督、假节率三万人马驻扎安丰城,(在寿春南八十里)作为寿春城外势。魏兖州刺史州泰带兵阻击朱异,在阳渊(今安徽省霍丘县西八十里)大战。朱异战败撤退,被州泰追杀,死伤二千人。孙綝见朱异不能取胜,调集大军亲自率领抵达镬里,(今安徽省巢湖市西北)又派朱异率领柴桑督陆抗、虎威将军丁奉、将军黎斐等部共五万人攻打魏军。
朱异将辎重军粮留在都陆,率军驻扎黎浆河南面,(都陆、黎浆都在今安徽省寿县芍陂东南)派将军任度、张震等招募了一支六千人的敢死队,在驻扎地西面六里的地方架浮桥夜渡黎浆河,修筑起一个偃月形的堡垒,又被石苞和州泰的机动部队攻破,退往附近高地。朱异又建造车箱围攻夺取附近的五木城,仍然被石苞、州泰打败。魏泰山太守胡烈(胡遵之子,接替常时)趁朱异与石苞、州泰交战之时,出奇兵五千从小路偷袭都陆,将朱异的辎重军粮一烧而光。朱异无法再战,只好撤军。由于粮食被烧,撤军途中士兵只能以葛树叶充饥。在与魏军交战中,丁奉表现最为勇猛,杀敌最多,后来因功升任左将军。
孙綝不甘心失败,决定再授兵三万人给朱异再战,朱异以军队缺粮为理由拒绝。孙綝召见朱异,陆抗担心他的安危,建议他不要去,朱异说:“子通(孙綝字)和我是一家人,没什么好怀疑的。”谁知一去刚坐下,就被孙綝叫力士来抓了,朱异大呼:“我是吴国忠臣,犯了什么罪啊?”孙綝不理他,直接叫拉出去杀了。然后让弟弟孙恩带兵去解围,而此时诸葛诞已经战败,孙恩带兵返回。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27 15:44:48 +0800 CST  

楼主:ty_阿铭850

字数:690748

发表时间:2017-07-12 01:27:2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23 20:09:29 +0800 CST

评论数:300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