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

权力是个好东西,任何统治者都不会嫌手中权力太多,然而,再绝对的权力都解决不了“主人们”消极怠工的问题。

中国经济在毛手里玩了30年,据说是玩到了“崩溃的边缘”,邓的农村改革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接着玩了十几年,国企亏的一塌糊涂,最后也玩进了死胡同,迫不得已,只能把对政权无足轻重的企业和人民最基本的福利当作包袱甩掉,优先保证对政府举足轻重的所谓的骨干性企业的生存,这些骨干性企业通常是大型垄断国企,他们通过向全社会吸取营养,为政府各部门输血,保证政府的存活,他们是政府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这就是朱的抓大放小。

政府和银行以及垄断国企是铁三角关系,由于银行的贪腐、垄断企业的贪腐,以及臃肿而低效的经营水平,决定了中国长期通胀的局面。

要保证银行盈利就必须有足够的息差,而这对于垄断国企来说却是很大的成本压力,而垄断国企本身也缺乏足够的盈利能力,因而要保证这些恐龙的生存就只能通过长期通胀来消化其负债。

在朱之前,通胀是政府应对经济困局而采取的迫不得已的措施,自朱开始,通胀转变为治国的基本策略。鉴于近三十年来经济不断增长,尽管实际增长速度赶不上通胀速度,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都有或多或少的改善。

目前中国经济的瓶颈在于资源的约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变分配制度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改变分配制度的难点并不完全是政府执行力的问题,更重要的原因是低收入阶层的消费主要是物资性消费,其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太低,反过来富裕阶层对精神方面的消费需求相对更多,而且消耗更少的物质资源,比如旅游、健身等。

因此,未来中国经济的矛盾在于:由于资源的约束,中国经济的实际规模很难继续增加,甚至有可能缩小,而由于银行和垄断国企天生的缺陷而造成的长期通胀局面也无法改变。这意味着经济的实际产出在减少,而货币供应仍然在继续增加,实际上未来对大多数人来说,实际生活水平将会从不同程度的提升转变为不同程度的下降。

从近期的节能降耗来看,中国政府从海外获取资源的底气不足,这当然不是为了兑现哥本哈根的承诺,以中国货币投放的速度和规模来看,即使排放加倍也可以轻松完成承诺。而从钓鱼D来看,再多的钱也砸不死别人,象美国国债这样的大杀器恐怕也并不好使。

问题总得有个解决的方案,看样子全面私有化和拉美化也许会在下任手里完成,这毕竟是一条可以走得通的路,无论如何这也是几年之后的事了,眼下大家继续享受泡沫的盛宴吧。





楼主 pingan08  发布于 2010-09-22 08:37:00 +0800 CST  
资源的多少决定了一个民族生存空间的大小,争夺全球资源,拓展生存空间政府责无旁贷。

GDP和外汇储备仅有有限的意义,不是说在农贸市场里租个档口就可以做海鲜买卖,那需要老大点头才行。所以即使坐拥巨额的外储也不是可以随便花的,一不小心就动了别人盘子中的奶酪,更何况那些外储究竟是利润还是负债还两说呢。

调整分配制度只是一个蛊惑性的字眼,首要的问题是国家有几多资源,能做多大的蛋糕,人民能够负担多大规模的政府,政府开支应该被限制在多大规模之内,否则的话,笼统的讲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只不过是文字游戏而已。

楼主 pingan08  发布于 2010-09-22 08:38:54 +0800 CST  
分配向低收入群体倾斜是不可能的,顶多是给赤贫者最低限度的生存保障。

一包至尊,用不了几片烟叶,一瓶茅台,用不了几斤粮食,却可以创造成百上千的财政收入。P民们一天一斤馒头,能贡献多少税收?

印度人一天要吃三顿饭,默克尔大姐深感忧虑了,中国从全世界获取资源,奥巴马老哥也发话了,表示中国人不可以选择美国人那样的生活方式。如果分配向P民们倾斜,一天一斤馒头恐怕要变成一天一斤猪肉了,那可需要三斤粮食,莫不是想把老农民累死不成。

因此,分配要向富裕群体倾斜,象旅游、健身等,这些都是低投入高产出的低碳绿色产业,一次性的机场投入,一次性的豪华酒店投资,一次性的SB场馆建设,给富裕群体创造更多的精神性消费机会,为政府带来更高的财政收入。

楼主 pingan08  发布于 2010-09-22 08:40:03 +0800 CST  
原则上说,维持币值相对稳定是央行的基本任务,而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良性循环是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在银行、国企先天缺陷的背景下,这两者不可得兼,最终的选择只能是牺牲币值的相对稳定。

货币政策尽管存在短期紧缩的可能性,但是从长期来看,货币泛滥不可避免,持有现金只能被不断洗白,持有资产是抵御长期通胀的可行方法之一。

并不是所有的资产都能抵御长期通胀,只有供应受限的资产才有可能,要么受自然条件限制,比如矿产资源,要么供应总量被人为控制,比如房地产。在长期通胀的背景下,即使扣除炒作因素,其价格也会随流动性泛滥而上升,如果再加上炒作因素,其上涨空间则更加可观。不过一线房产已再无普涨的可能了。

权力是个好东西,发财才是硬道理,融入现金,变现为资产,搭长期通胀的顺风车,坐等资产升值,是一条暴富捷径,但贷款不是人人都可拿到,而且即使拿到贷款也只走出了暴富的第一步,要想变现为适当的资产还需要跨过行政审批的门槛。

在流动性泛滥造成的长期通胀的背景下,融资成本被不断摊薄,而终端产品价格却随流动性的泛滥而上升,只有垄断国企才能享受这种待遇,即便是在贪腐、臃肿和低效的前提下,垄断国企依然能获得不菲的利润,这里面的潜在的收益空间就可想而知了。

成功融资,并打通行政审批的关节,变现为受限的资产,是这十几年来批量制造出亿万富翁的秘密所在。
楼主 pingan08  发布于 2010-09-22 08:42:18 +0800 CST  
公司是资产的载体,资产在数亿以内,并且具有优质资产的公司是民间资本或小规模官僚资本的猎取目标,这类公司结构简单,适合所有者直接参与管理,大鳄级官僚资本对其兴趣不大,大鳄级官僚资本的兴趣主要集中在资产百亿以上大型公司,这些公司其经营者和所有者完全分离,控股权是被猎取的对象,多数属于所谓的支柱行业,也就是发改委引以为傲的几十万亿优质资产,以及未来将会被货币化的土地。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自朱开始,官僚资本开始成长,时至今日,其势已成,官僚资本不会坐以待毙,在失去权力之前,一定会将其兑现为具体的利益,并试图通过私有化正名,将得到的利益固化,并永远世袭下去。

中国制造成本上升,贸易壁垒,以及全球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这些因素将会使中国出口失速,而中国经济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内外资撤出等,这些因素将导致顺差逆转为逆差,JB 08年曾有过表示,如果必要的话,可以考虑动用外汇储备额,这一天或许很快到来。

要实现体制内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目标,对于以投资拉动的中国经济来说,需要大量的基础货币投放和资源消耗,土地货币化是吸收未来天量货币的唯一方法,而中国的资源不足以支撑越来越大的经济规模,因此外储在大量进口以及内外资撤离的形势下将会在数年内耗尽,发改委那引以为傲的几十万亿优质资产最终将沦为国际资本和官僚资本的盘中美餐,至此,一个拉美化的中国浮出水面。
楼主 pingan08  发布于 2010-09-22 08:45:12 +0800 CST  
作者:tiannu1970 回复日期:2010-09-22 08:39:01

pingan复出了,顶一下

------------------------------------------
谢谢,本来不想再写了,但拜读长安兄的GDP大作,深受感动,无论结果如何,每个阶层都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

此文首发在长安兄的《爷是GDP》,但考虑到后续文章主旨与《爷是GDP》差异较大,因此决定单独开帖。
楼主 pingan08  发布于 2010-09-22 08:50:54 +0800 CST  
作者:lombard 回复日期:2010-09-22 18:08:40

哈哈,又见平安。以后要多发言啊

---------------------------------
一定,一定。
楼主 pingan08  发布于 2010-09-22 18:36:13 +0800 CST  
关于千里做官的YY及其它

千里做官是古代官员任用的回避制度,目的是从制度上杜绝为亲朋邻里徇私舞弊的现象,此制度始于东汉,至满清,卒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代的公务员(皇帝除外,哈哈)也非终身制。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转基因马克思主义飘洋越海来到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帝王权谋杂交的结果是革了2000年中国文化的命。

我们留下了思想,并把马克退会德国。

中国把《孙子兵法》赠与奥巴马,估计奥巴马会留下兵法,并把孙子退会给中国。
楼主 pingan08  发布于 2010-09-22 18:37:15 +0800 CST  

关于和文革的一段能发出,不能显示,默哀一下。

楼主 pingan08  发布于 2010-09-22 18:55:32 +0800 CST  
新浪财经讯 9月22日消息,据港媒报道,香港经济上半年稳步复苏,港元汇率转弱,显示净资金流出市场。今年首季资金净流入减至411亿元,而第2季净流出765亿元。
-------------------------------------

此数额是净流出,实际流出规模应远超此数。

目前还难言国际资本流出香港是短期行为,还是因看空香港乃至整个中国经济而作出的战略撤退,从中央政府的应对来看,显然对此早有准备,上半年陆续开放香港RMB业务,明显是为对冲国际资本撤离而带来的流动性紧缩。

去年曾经说过,由于香港的特殊地位,中央政府一定会力保其资本市场稳定,原本以为会使用外汇储备为香港输血,但就目前结果来看,中央政府选择了通过RMB国际化来为香港提供流动性,目前RMB在香港不仅是结算货币,也已经完全具备储备货币的特性。

如果使用外储为香港输血的话,为节约成本,港股成长空间有限,如果通过RMB国际化为香港输血的话,由于中央政府具有无穷无尽的RMB供应能力,因此港股未来仍会有的惊人的成长空间。当然,一旦RMB崩溃的话,也会给香港留下一地鸡毛,届时,是任其垮掉还是使用外储置换已经崩溃的RMB,现在还无法预测。

从RMB国际化在香港的表现来看,已经绝非一般意义上的稳定香港资本市场,更预示着香港已经成为权贵资本的后花园,避险大本营,也是权贵们为自己留下的一条退路。这可能成为香港击败上海作为RMB离岸中心的重要原因。
楼主 pingan08  发布于 2010-09-23 16:28:48 +0800 CST  
虽然,我们常说我们的领导是美国人的爷爷,但有朝一日,一旦美国翻脸,恐怕这些人就是想做孙子都求之不得,毕竟无论何人执政,中美关系永远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这些人或许会作为两国利益的交换筹码而被牺牲,这其实一点都不用觉得惊讶。

香港虽弹丸之地,但由于其地位特殊,即便沉没,也是最后一个,这点理由足以让权贵们选择其作为逃离的跳板。
楼主 pingan08  发布于 2010-09-23 16:29:53 +0800 CST  

虽然一季度香港仍然保持资金净流入,但很大的可能是大陆流入香港的资金规模大于从香港流出的国际资本的规模,如果结合近一段时期国际资本兑现离场的行为来看,战略撤离的可能性相当大。

楼主 pingan08  发布于 2010-09-23 16:43:18 +0800 CST  
RMB作为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是RMB国际化的目标,作为结算货币仍然属于物物交换的性质,只有作为储备货币才能享受到铸币权。外汇储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RMB成为储备货币的后盾,作为“影子美元”并以此分享美元的国际铸币权。

美国政府会不断对RMB汇率施加压力,但却不会在短期内因RMB汇率问题而鱼死网破,在国际资本兑现利润,全身而退之前,中美关系不会因RMB汇率问题而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这需要数年的时间。

在中国长期通胀的背景下,RMB国内购买力长期缩水,RMB作为储备货币的吸引力不在于中国“强劲”的经济,而在于RMB对美元的升值预期。

从微观上看,RMB升值可以提高RMB的购买力,有利于拉动内需,但从宏观上看,由于中国政府外汇储备有限,并不具备象RMB那样的无限供应能力,而国际市场以美元定价,因此,RMB升值并不能获得购买力总量的增加,实际上作为微观个体所获得的购买力增加,是以中国政府RMB升值的汇兑损失作为代价。

一旦RMB国际化,并成为储备货币,那么中国政府也要同时为其流出的RMB的汇兑损失买单。同样多,而随着国际资本撤离,一旦RMB支付能力受到怀疑,RMB崩溃的那一天就会来到。
楼主 pingan08  发布于 2010-09-24 11:38:51 +0800 CST  

短期来看,持有RMB可以享受到更大的升值空间,而从长期来看,当国际资本撤离之后,RMB随即会成为废纸一张。

任何时候,多数人的危,总可以成为少数人的机,那一天就是黑钱伙同国际资本卷土重来,廉价收购中国那几十万亿优质资产的一天,那一天就是中国拉美化的一天,那一天就是中国人民开始世代为奴的一天。

楼主 pingan08  发布于 2010-09-24 11:40:10 +0800 CST  
量入为出,还是量出为入,如何抉择,这不是一个问题,通胀还是通缩,如何抉择,这也不是一个问题。总之,既有的利益格局不可以被打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

“温家宝强调,中国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稳定的美国,这有利于中国以至世界的稳定和发展。”

中国政府已经适应了目前的国际分工合作关系,改变只会带来挑战和风险,所以,对中国政府来说,不仅在国内稳定压倒一切,在国际上也同样是稳定压倒一切,中国政府需要美国作为世界警察,为其提供稳定的国际环境。

然而,迫于选举的压力,奥巴马可不这么想,不管RMB汇率是否真的是美中贸易逆差的元凶,这都是其手里的一张大牌,因此,关于中国政府操纵RMB汇率的提案,参议院通过,总统批准的概率很高。

应对08金融风暴,大力刺激经济,是中美的共识,这一共识至匹兹堡峰会而终结,美国的目标调整为全球经济再平衡,而中国仍然继续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中美之间从合作走向对抗,但最近强有力的节能减排预示着中国政府立场的改变,承认美国是世界警察,从中美对抗重新走回中美合作。与80年代的日本不同,中国政府使用的是行政手段而非汇率手段,当然这要牺牲掉一大批民营企业,至于就业问题,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今年十一月,G20峰会将在韩国举办,届时再看中国政府的态度吧。
楼主 pingan08  发布于 2010-09-28 09:37:43 +0800 CST  
作者:袍哥哥 回复日期:2010-09-29 00:13:09

喜欢这个标题,顶平安GG下,虽然部分内容不完全赞同。
祝假期愉快,节日不快乐哈

------------------------------------------
同乐同乐,常来哈!
楼主 pingan08  发布于 2010-09-29 08:44:55 +0800 CST  

有救更好,没救也无所谓,最起码作为平头百姓要对自己的家人负责,不要不明不白的做炮灰。

楼主 pingan08  发布于 2010-09-29 09:28:25 +0800 CST  
作者:water无香 回复日期:2010-09-30 14:33:33

平安你总算又出现了哈,我还在守着我的老工行^_^

--------------------------------------
你好,好久没来了。我现在也满仓工行。
楼主 pingan08  发布于 2010-10-01 10:43:08 +0800 CST  
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战术为战略服务。

RMB国际化的后盾是外汇储备,从本质上说属于对外经济扩张。中国军事实力仅有保卫本土的能力,并不具备对外军事扩张的实力,且不说装备落后与实战能力低下,仅缺乏海外军事基地,无法保证后勤补给这一点,就已经是其对外军事扩张的罩门。

中国政府对外经济扩张必须依托美国打造的全球化平台,因此,从战略上来说,中国政府不仅不能挑战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反而需要为保持其全球霸主地位助一臂之力,当然这并不影响在具体问题上与美国之间的讨价还价。

欧盟、日本的本土安全仰赖美国,尽管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可能会与美国存在一定的分歧,但在战略上欧日必须与美国保持一致。

目前的危机是一场大级别的危机,大到中美欧三者必须倒下一个才能结束,这一点已经得到相当多人的认可,中欧联手做掉美国的可行性可以直接被排除掉,因为中欧无论是谁都没有能力重建全球秩序。另外一种可能是中美联手做掉欧盟,但中国对全球资源的攫取已经严重影响美国利益,同时做掉欧盟就给了俄罗斯东山再起的机会,因此,做掉欧盟不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而做掉欧盟也无助于解决全球经济再平衡问题。
楼主 pingan08  发布于 2010-10-06 13:33:50 +0800 CST  
唯一的可行性是美欧联手做掉中国,今天的中国已是庞然大物,做掉中国的难度和当年做掉前苏联的难度不相上下。

89之后,美国曾有一次做掉中国的机会,和今天相比,当年的有利之处是中国羽翼未丰,不利之处是中央政府尚有驾驭地方的能力,吏治并未失控,强行围剿的结果很可能使得中国进化成一个特大号的北韩。

把中国纳入美国打造的全球化平台,并从经济上和政治上瓦解中国,同时从中美经济循环中吸血,这是美国权衡利弊之后的战略选择。其后二十年的实践有其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它成功的瓦解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但同时它也为自己制造了一个难以割除的恶性肿瘤。

美国和欧盟都是中国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对中国政府来说,任何一个倒下,都会沉重打击中国经济,因此,维持目前的格局是最好的选择,即使支付一定的成本也完全值得,如果能够熬到全球经济复苏,那就成功度过一劫,即使失败,也可多当几年皇帝。

围绕各自的战略利益,中美欧将会继续纠缠下去,作为旁观者的俄日印也免不了会趁火打劫拣点便宜,但从未来较长的时间来看,中美欧分别在战术上一城一池的得失的累积,最终将会使得其中的某个国家完全倒下。
楼主 pingan08  发布于 2010-10-06 13:35:31 +0800 CST  

楼主:pingan08

字数:308400

发表时间:2010-09-22 16: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9-05 14:56:43 +0800 CST

评论数:1830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