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鉴红楼——刘心武秦学发现铁证(每日更新)

发贴三日,点击不过千,泪奔……这社会肿么了?看来要出大招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04 15:07:36 +0800 CST  
第二章 蓉大奶奶的幸福生活

第一节 天上掉下个秦妹妹


镜头一转,十年之后。

记忆是有局限性的,人总是容易健忘,有些事很无聊,十年了都忘记是怎样过来的;当然了,有些事是不愿让人知道,自己选择了忘记过去。

在英莲郡主神秘失踪十年以后,镜头转到了宁国府之中。蓉大奶奶秦可卿已经在那里了,读者们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时她就是这个身份。她在书中的第一次亮相就非常出彩,贾宝玉的处男生涯从此终结了

经过调查,我们已经提前知道英莲郡主就是秦可卿,但对于贾府内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条信息是加了密的,他们并不知情。同样,作者也不希望读者早早就知道这个秘密,在第一回里,他只写了英莲郡主失踪,并没有交代她的去向;在作者笔下,真相要一步步来揭开,留一点悬念更吸引人。
关于英莲郡主是如何到了宁国府,这段时期的记忆被作者选择性遗忘了。她是什么时候嫁过来的,书上找不到任何的线索。不过同学们也应该知道,以秦业家里那样的条件,是不可能让郡主娘娘在那里呆太长时间的,在一段时间的过渡期后,秦可卿就进了宁国府,当时她的年龄,不过也就是六七岁吧。

这下肯定有人又要大惊小怪了:六七岁就进了贾府,那不成了童养媳了?堂堂宁国府三代单传的嫡长孙娶亲,娶了一个养生堂捡来的弃婴还不算,居然还娶回来当童养媳!这公府的脸面还要不要?

自从英莲郡主出了亲王府,宁国府就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把她给弄回府来,没脸面又如何?再贱的事都干得出!其实郡主进府,还是有些法子的。书上说了,娶可卿是因为宁国府与秦业“有些瓜葛”,实际大家也很清楚,以秦业的身份地位,那能交得上这么高贵的朋友呢?只是在领回秦可卿以后,就突然间与贾府过往甚密,混熟了就把老婆孩子一起带过去玩。宁府里的太太奶奶一见可卿,就喜欢得不得了,时常要留下她来住上个十天半月,万般怜爱,自家女孩儿反倒靠后。这不奇怪,同学们翻翻书也能看到,贾府热情好客,留人住宿是常有的事,于是可卿小朋友就甚少回秦业家了;几年之后,小女孩长成了大姑娘,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于是宁国府就明媒正娶地接她过门了,英莲郡主最终成了蓉大奶奶。
018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04 16:02:31 +0800 CST  
第二节 幸福生活从那里来

这个事说起来话长,且先放一放。十年不见,不知英莲郡主过得怎么样了,一个人在贾府举目无亲,有没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感觉?

似乎有点多虑了。看看贾府几个头面人物对她的态度:

贾母认为可卿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

贾珍自不必说,书上没有他和可卿平日相处的描写,但后来可卿死了,他哭得死去活来。若是没有感情基础,想装也装不出来。

尤氏认为,可卿这么好的媳妇打着灯笼也没地方找去。

秦可卿的老公贾蓉呢?可卿说她跟老公“你敬我,我敬他,从没红过脸儿”。翻烂全书,的确没有发现贾蓉有任何薄待可卿之处。

至于其他人,“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敬,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这么好的人缘,真是难得啊。除了她之外,没有人能得到全府人民的一致拥护,就算是老祖宗贾母也不行。

贾母、贾珍、尤氏、贾蓉等贾府高层,知道秦可卿的真实身份,冲着义忠亲王的面子,善待可卿是意料中事。但在贾府其他人眼里,秦可卿只是一个出身寒微的小字辈媳妇,在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的贾府,面对复杂的利益纠葛,很难想象居然能让所有的人都对她赞赏有加,她是怎样做到面面俱到的呢?
019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04 17:23:58 +0800 CST  
现在热播的家庭伦理剧,吸引广大的女性观众。无论其情节如何,核心的一点是相同的,剧中女主角集美貌智慧勤劳善良宽容坚忍于一身,虽然常受各种误解,最终凭着圣母般的高贵品德感动了所有的人。看到贾府众人对秦可卿的溢美之词,我几乎感觉到她身上散发出的神圣光辉,多完美的一个人啊!膜拜。

不过细细将书读来,却发现不少疑点,似乎总有那么几个人,对可卿颇有微词,可为什么作者视而不见呢?


秦可卿的故事都发生在《风月宝鉴》所属的前十六回,宁国府的戏份多数集中在此,而十六回她的故事完结之后宁府基本上就被遗忘了;感觉得到,这是因为秦可卿的缘故,她是《风月宝鉴》真正的主角,情节都要围绕她来展开。但整本书看下来,她的形象却是非常的模糊,这是因为有些东西已经被和谐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秦可卿与宁国府三大主要人物贾珍、贾蓉、尤氏之间竟然没有任何直接交流!她的镜头,都是远景,有特写的话容易暴露其真实身份。少了很多的细节,使秦可卿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但纵然她的故事有所删减,仍有足够多的线索可以判断出她的生活状态。

要知可卿生活过得怎样,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她的婆婆尤氏。婆媳关系是时下那些家庭伦理剧永恒的话题,编剧和导演们总在刻意地制造两者间的矛盾。在曹雪芹时代,对媳妇来说,婆媳关系远比夫妻关系还重要。那时推崇百善孝为先,婆婆永远伟光正,媳妇的美好年代取决于婆婆的态度。在《红楼梦》里,不存在现代电视剧中的婆媳战争,那个媳妇让婆婆不待见,注定要穿小鞋,强势如凤姐概莫能外。尤氏似乎对这个儿媳很满意,看起来可卿的小日子过得不错。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满意她的,她也象那些伦理剧女主角一样会遭遇到各种刁难。在第九回,就有个璜大奶奶要到尤氏那里告她的状,从那一段的描述来看,真心觉得秦可卿人缘没有想象中好。

就在璜大奶奶告状的话就要出口时,尤氏发话了。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

(璜大奶奶)【也未敢气高,殷殷勤勤叙过寒温,说了些闲话,方问道:“今日怎么没见蓉大奶奶?”尤氏说道:“他这些日子不知怎么着,经期有两个多月没来。叫大夫瞧了,又说并不是喜。那两日,到了下半天就懒待动,说也懒待说,眼神也发眩。我说他:‘你且不必拘礼,早晚不必照例上来,你就好生养养罢。就是有亲戚一家儿来,有我呢。就有长辈们怪你,等我替你告诉。’连蓉哥我都嘱咐了,我说:‘你不许累掯他,不许招他生气,叫他静静的养养就好了。他想要什么吃,只管到我这里取来。倘或我这里没有,只管望你琏二婶子那里要去。倘或他有个好和歹,你再要娶这么一个媳妇,这么个模样儿,这么个性情的人儿,打着灯笼也没地方找去。’他这为人行事,那个亲戚,那个一家的长辈不喜欢他?所以我这两日好不烦心,焦的我了不得。偏偏今日早晨他兄弟来瞧他,谁知那小孩子家不知好歹,看见他姐姐身上不大爽快,就有事也不当告诉他,别说是这么一点子小事,就是你受了一万分的委曲,也不该向他说才是。谁知他们昨儿学房里打架,不知是那里附学来的一个人欺侮了他了。里头还有些不干不净的话,都告诉了他姐姐。婶子,你是知道那媳妇的:虽则见了人有说有笑,会行事儿,他可心细,心又重,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这病就是打这个秉性上头思虑出来的。今儿听见有人欺负了他兄弟,又是恼,又是气。恼的是那群混账狐朋狗友的扯是搬非、调三惑四那些人;气的是他兄弟不学好,不上心念书,以致如此学里吵闹。他听了这事,今日索性连早饭也没吃。我听见了,我方到他那边安慰了他一会子,又劝解了他兄弟一会子。我叫他兄弟到那府里去找宝玉去了,我才看着他吃了半盏燕窝汤,我才过来了。婶子,你说我心焦不心焦?况且如今又没个好大夫,我想到他这病上,我心里倒象针扎似的。你们知道有什么好大夫没有?”】
好长的一段话,貌似尤氏在其他场合说过的话加起来也不及这一次的多。虽说是尤氏在说话,但整段话的读者们看到的只是秦可卿一个人的信息。

婆婆对媳妇好不奇怪,但好到象尤氏这种程度的确实让人震惊。原来可卿那天生气了不吃早饭,作为小字辈媳妇,敢乱发脾气已属出奇,但尤氏的反应更加难得,她竟亲自跑到可卿房里劝慰一番,还看着她吃了东西才走,这是神马状况?贾府规矩:婆婆吃饭,媳妇要到婆婆房里伺候,还要一直站着以示恭敬;身为长辈,则轻易不会到晚辈房间(此类细节在前八十回里有很多,可自行查阅)。再看看尤氏的做法,简直就是媳妇伺候婆婆吃饭!难道不应该是尤氏不吃饭,可卿跑到她房里伺候才合理么?现在反倒过来了。这还不算,可卿除了不干活,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以外,连晨昏定省都不用了。这早晚一次向长辈请安是基本礼仪,就如同学生要叫老师好一样,就因为秦可卿看起来没睡醒的样子,尤氏主动免去了她这个任务。
020

听见尤氏把可卿夸得象朵花,璜大奶奶当时就震惊了,生生把要告状的话给咽了回去。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04 21:14:16 +0800 CST  
在贾府这个豪门大家族里,规矩特多,最讲究长幼尊卑,《红楼梦》里有关于此的礼仪比比皆是,而且描写详尽细致。从第三回黛玉进府我们就开始看到了贾府里待人接物的各种细节,这林黛玉也常听得母亲说她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说的就是贾府这种豪门世家的家规门风。在《红楼梦》前八十回里还有大量有关此类礼仪的描写,脂批称之为“大家风范,非经历过不能写出”,而曹雪芹对此则不无炫耀之意。正因为读者从中读出了贵族大家庭的真实感,大家都相信曹雪芹必定是曾经历过富贵之人,《红楼梦》是有一定自传性质的小说。这种真实感是广大读者喜欢上《红楼梦》的很重要因素,后四十回被认为是狗尾续貂的重要依据也是因为写不出前八十回的这种“大家礼仪”,读起来完全没有前八十回的那种韵味。

但为什么这些礼仪用在秦可卿身上就不灵了呢?秦可卿的行为与其媳妇的身份不符,不仅表现在上面这些,可说有她的地方都是如此。其实,这正说明了她身份高贵。礼法讲究的是尊卑有别,对于媳妇来说婆婆当然是尊长;但礼法的顺序是天地君亲师,天地且不必说,接下来的次序是先君后亲再师,也就是说先国礼后家礼,婆媳之间的家礼要让位于君臣之间的国礼,也就是说,亲王女秦可卿郡主那怕是媳妇也是尊,尤氏虽说是婆婆也是卑。其实在《红楼梦》第十八回元春省亲时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情形:作为元春祖母父母的贾母贾政王夫人见到元春,一个个都要行跪拜之礼,元春到了贾母正室,欲行家礼,贾母等俱跪止不迭,这是因为作为皇帝妃子的身份要优先于作为贾府女儿的身份。

因此,对于秦可卿来说,作为亲王之女的身份面对尤氏,自有那一份霸气,尤氏可不敢象对待媳妇一样对待她。清制,亲王之女可封为郡主,仅比公主低一级而已,只要娶到郡主,郡主额驸按例就可封为武职一品,也就是说,如果正常嫁娶情况下贾蓉应该得封一品武官的,比他爹的品级都高。但纵然郡主额驸是一品大员,见到郡主仍须请安。

清朝郡主出嫁后在夫家如何生活,有何礼仪上的规定,本人孤陋寡闻,一时找不出来,不过公主嫁后的情况却有文章介绍。公主出嫁,如果夫家屋舍不够规格,皇帝会赐一座府第给她居住(是赐给公主的,额驸家没有所有权,公主死后要收回的),额驸可以住,但公公婆婆就没这资格。公主想见额驸,就派人去传召;额驸及公婆见公主须申请,见面时行跪拜之礼,实际上就等同于奴才去见主子。显然,额驸这个老公当的是挺压抑的,于是他宁愿选择和姬妾在一起也不想多见公主,见了公主也硬不起来,因此公主无生育是普遍现象。郡主虽不及公主尊贵,但公主以下就是郡主了,这面上的礼也差不了多少,况且义忠亲王是继承大统的热门人物,到那时可卿不就是公主了吗?这样就不难解释为何尤氏对待自己媳妇的态度是如此恭敬了。
021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04 22:15:55 +0800 CST  
尤氏等贾府高层知道秦可卿的真实身份,所以他们小心翼翼地奉承着她,这些与各位同学所读到的情况相吻合。但大多数不明真相的人民群众,对她各种羡慕嫉妒恨,却为何却没听见有人说她一句坏话呢?难道真象电视剧中的女主,以圣洁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所有对她有偏见的人?有可能,不过不说别的,“扒灰”这事不怎么光彩吧。求解释。

这事其实也不难理解,人人都举手不代表民意,你懂的。璜大奶奶的遭遇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谁说没人对秦可卿有意见,璜大奶奶就有一肚子的怨言要说,但你最终听到她说出半个不字没有?要告状的她到最后说出口的居然是关心秦可卿的好话!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代表真理,一切不和谐因素都会被压制,贾府上层定了基调,下面的就只有被代表的份!可以想象,任何胆敢挑战蓉大奶奶权威的不自量力之辈,都会象璜大奶奶告状一样撞墙!曹雪芹写璜大奶奶撞墙,实际上是告诉你蓉大奶奶的好名声就是这样来的!撞墙撞过几次之后,效果就出来了。贾府那些下人多是会察言观色的势利眼,主子们既然已经明确表态了,他们一定会顺着主子们的意思大赞蓉大奶奶如何如何贤良淑德的;其他的话,只能私下里说说,象焦大那样当着众人的面唱出来就不妥了,焦大恃功不怕,那些传他消息的小厮们可是唬的魂飞魄散,急忙用土和马粪满满的填了他一嘴!这就是口臭的后果。
022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04 22:46:03 +0800 CST  
@中华小快板 2012-09-04 23:09:22
一开始反响不太热烈也正常,因为很多人还没看到。楼主只要坚持下去,好东西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识货的。
从精神上支持楼主写完。
刘心武的秦学我很喜欢,全都看过。类似的还是“无性大象”在本版写的《西游记之七大圣传》,也是解读类的,那可能是我去年,即2011年读过的最好的贴子,非常喜欢。
-----------------------------
西游说的是神魔鬼怪,再怎么解读也只能是戏说。红楼梦解读却有可能是真事。我已经发现了一个非常完整的证据链,可以完美解出红楼背面的故事。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04 23:22:51 +0800 CST  
才完稿,边修改边发,速度有点慢,见谅。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05 07:57:42 +0800 CST  
第三节 纵做鬼 也幸福

通过对细节部分的还原,可对秦可卿在贾府的生活状况有个大致的认识。表面上,她还要配合一下在众人面前装成个孝顺的媳妇,实际上,她是贾府养尊处优高高在上的太上女皇,贾府家规对她不起作用。在无监管的情况下,能否得做到贤良淑德就只能靠自律了。

但可惜的是,秦可卿不仅没有表现出电视剧女主角般温良恭俭让,反而张扬骄奢放荡不羁,所作所为完全是个败家的丧门星。把这样的妖精请进家门,贾府倒了血霉了。面对这难以收拾的局面,有一个人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他,就是秦可卿的太公公贾敬。

那一年英莲郡主秦可卿离奇失踪,我们知道最后是进了宁国府,这是义忠亲王和宁府高层商议后的结果。当时宁府主事之人还不是贾珍,而是贾敬!正因为贾敬当年的一念之差,祸起抱了英莲,给贾府埋下了致命的隐患!秦可卿判词之中的“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一句,说的正是此事。

也许在读者们的印象中,宁国府都是由贾珍当家作主,而贾敬一直都是在外面修道。但有证据表明义忠亲王送走英莲郡主时贾敬仍未离家修道,当时贾宝玉出生不到一年,而根据惜春的年龄推算出她远未出世,由此可知,贾敬当时仍然住在宁国府,还是袭职的族长。而且,他也比贾赦贾政年长,显然,宁荣两府之中,贾敬当时是最具权威的带头大哥,在秦可卿问题上,他必定是贾氏一族的最高决策者。正是由于他拍板让秦可卿进来,才使贾府遭受到灭顶之灾。

贾敬是《红楼梦》里的边缘人物,戏份极少,而且竟然没有一句台词。他在城外道观修行,全书唯一的一次露面是在第五十三回祭祖之时,其他时候就只在别人言语中提到而已。对这样一个人,历来主流红学基本无视,就算有些少评论也是大肆贬低,认为他无知迷信不负责任,枉死那是活该。绝大多数读者基本上也是人云亦云。贾敬出场少,但因为有个行为不端的儿子贾珍和纨绔孙子贾蓉,读者自然将他归为同一类,对他的印象肯定好不到那去。

但这些观点是很片面的,世人误解了贾敬,他心里充满着悲苦与痛楚,无法向人诉说,一个人只有默默地承受这一切。
023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05 09:57:44 +0800 CST  
@海绿树 2012-09-05 11:53:08
如按作者所说,英莲=秦可卿,那后来葫芦僧怎么会说英莲=香菱呢?
求解释
-----------------------------
这个说来话长,会在后面讲到。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05 12:24:40 +0800 CST  
@seefushi 2012-09-05 11:20:15
建议楼主把001、002、003……这样的序号发在文首,而不是文后。这样,我们检索着看的时候更方便。
-----------------------------
好建议。一般我是发贴时再查一遍,最后加编号。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05 12:27:51 +0800 CST  
024
宁国公贾源和荣国公贾演两兄弟是开国元勋,他们是贾府发家的源头,贾源死后,其子贾代化袭了爵位,同时也继承了他的族长一职。贾敬就是贾代化之子,本来他还有个哥哥贾敷,但在八九岁上便死了,因此这世袭之职无人和他竞争。贾代化一死,世袭之官以及族长之位便轮到了贾敬来做。

有宁荣二公打下好基础,贾府这帮大院子弟要谋个一官半职真是轻而易举的事。《红楼梦》第七十五回贾赦就说了:“……想来咱们这样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荧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咱们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工夫,反弄出书呆子来。”贾敬就更不用说了,宁国府嫡传独苗,小小年纪就注定要袭世职以及族长之位,读不读书都无所谓。贾府的纨绔子弟不在少数,包括人见人爱的贾宝玉在内,没几个人是能安心读书的,但是,贾敬可不一样,请注意一下他的学历,进士!他可是进士出身!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是最高学历,清朝每三年考一次进士,每次上榜者百多人而已,其考取难度远高于现代的博士。这可是要实打实考出来的,翻开贾府历史,纵然号称书香门第,有此学历者也唯独他一人而已。

清制,有爵之人不参加科举。显然这个进士是在贾敬袭爵之前考取的,在将来必然袭爵的条件下,他考这个进士纯属玩票,与那种十年寒窗苦读期望一朝金榜题名衣锦还乡的读书人目标完全不一样。在没有升学动力的情况下也能高中,这只能说明一点,贾敬的确是才智过人。贾府虽以军功起家,但也算是书香门第,很重视子女教育;不过到后来其子弟却尽多庸常之辈,其中贾宝玉算是有点歪才,但这点小聪明在贾敬面前实在不值一哂,若论才华,贾敬在贾府中可算是鹤立鸡群。

更难得的是贾敬不仅仅有才,还有一颗上进心。进士不容易考,就算有才华也须多加勤奋才能中。贾敬是个勤奋的孩子,他很早就知道,作为世职和族长的继承人,接手的不仅是荣耀与权力,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象贾府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它的接班人也应该是饱读诗书的博学之士。贾敬是个听话的好孩子,他没有辜负长辈和家族对他的期望,他向人们证明了即使不通过祖荫,他也能够凭自己的本事闯出一片天。

年轻时的贾敬,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众望所归成为贾府新一代的领导人。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05 13:17:13 +0800 CST  
025
遥想贾敬当年,初接族长时,雄姿英发,豪气万丈;以为凭自己才干,带领贾氏一族再创辉煌指日可待,他也将在家族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讵知世事难料,造化弄人,十几二十年之后的贾敬,却已红尘看透,世事一概不放在心上,自己跑到城外道观中练丹修仙。那寄托着他欲望与理想的世职和族长之位,已经让给了他那不成器的儿子贾珍。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女人——秦可卿。

其实,在秦可卿这个问题上,贾敬半是无奈半是赌。秦可卿进贾府,一直是由义忠亲王作主导,其时宫廷斗争激烈,贾府为首的四大家族实力雄厚,又共同进退,是各方都想拉拢的目标;义忠亲王定下方案,要与贾府订立攻守同盟。虽说平时贾敬支持义忠集团,但心里也做好了随局势变化而骑墙的准备。但此刻义忠亲王以秦可卿为饵逼他表态,贾敬很难开口拒绝,只好无奈接受。一旦接受秦可卿,就意味着贾府绑死在义忠亲王这条船上,成败随他去。另一方面,贾敬自己也想赌一把,他并不想卷入宫廷斗争中,但既然已不能脚踩几只船,那就赌定一只了。说起来,脚踩几只船固然可以明哲保身,但若要富贵必定要险中求,对于身负家族重托,想做出一番事业的贾敬来说,还是想押上这一注,如果义忠亲王真的得成大业,贾府还有他贾敬,都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度。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自从秦可卿这个败家丧门星进了宁国府,贾敬的噩梦就开始了。因为兹事体大,若泄漏可致抄家灭族,秦可卿这一路行来各个环节都计划周详,极尽小心谨慎之能事,生怕被人识破。贾敬又惟恐她受委屈,让贾珍尤氏贾蓉等对她不可轻慢,实际上她在贾府过的是轻松惬意如鱼得水。如果她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的话,不那么张扬,老实本份地生活,这可能是一个不错的结局。但是,这只是从惋惜贾府的角度来设想的,现实情况大家都知道,秦可卿是红楼第一美女,行事大胆放荡,百无禁忌,丝毫不把廉耻二字放在眼里,这个妖精把宁国府搞得是鸡飞狗跳,却因其郡主身份无人可制,包括贾敬在内。

秦可卿以养生堂弃婴身份进了门,嫁的还是最钻石的贾蓉,本来就令人侧目,再加上她在贾府放肆张扬的高调行为以及贾府高层的暧昧态度,难免有人说三道四,闲话越传越广,秦可卿渐渐成为焦点人物,却不知有所收敛。贾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这样任其发展下去,必定有朝一日东窗事发,累死全家全族!

自从接了秦可卿进府,贾敬就没过上一天舒心日子,这一场政治豪赌压上身家性命,一时之间看不到胜利的前景,这已经让他倍感压力;而秦可卿嚣张难制,弄得家宅不宁,旁人都在看宁国府的笑话,更令贾敬无地自容。面对这种局面,贾敬处于深深自责之中,但却束手无策。就这样,一个人在压力下处于长期焦虑不安的状况,如果没有排解渠道,生理心理上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一些问题的,比如失眠多梦,精神紧张,高血压糖尿病等等。于是,为了舒缓压力,他用道家的吐纳导气方法来使自己平静下来。当然,开始时只是在家试练一下效果不错,于是便钻研下去,因为此时的贾敬,已经隐约预见到了这场政治赌博的最后结局,而这个结局将是他不能承受之痛,他无力改变,只有选择逃避来麻醉自己!而道家的学说正好契合他的心态,于是他逐渐从当初的练气养生发展到炼丹修仙,象他这种聪明博学之士一旦涉足其间,反比常人更容易沉迷。终于有一天,心灰意冷的贾敬放弃了红尘之恋,把世职及族长之位丢给了儿子贾珍,自我放逐到城外道观烧汞修仙去了。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从此不闻国事家事天下事,当年的豪情万丈尽化为过眼云烟。

贾敬一走,秦可卿更是肆无忌惮,贾珍贾蓉等陪着她疯,直把宁国府翻个个。结果显而易见,上得山多终遇虎,秦可卿淫丧天香楼。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05 16:16:28 +0800 CST  

026

义忠亲王坏了事被休假式治疗,秦可卿也死了,贾敬这场政治豪赌以彻底失败而告终。虽然这个结局贾敬早有意料,但真正到来之时却又是如此难以面对。当贾珍向他请示该如何办理秦可卿的丧仪时,他是什么反应呢?【那贾敬闻得长孙媳死了,因自以为早晚就要飞升,如何肯又回家染了红尘,将前功尽弃呢,因此并不在意,只凭贾珍料理。】不是他不在意,只不过心里已经麻木了。请不要说他冷漠,不负责任,事实是贾氏一族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该想的法子都试过了,事已至此再做什么都已不能改变什么了,肉在砧板,只有任人宰割。他,贾敬,将成为家族覆没的第一罪人,有何面目回家去见列祖列宗?有何面目回家去见亲朋族人?他当然继续藏身道观之中,虽远离家人族人,这无边的绝望仍是如影随形,天地茫茫,何处能容此身?唯盼立即得道飞升,逃离这令人窒息的红尘世界了。


还好事情峰回路转,因为种种原因,宁荣两府暂时逃过一劫,又安享了几年太平日子,贾敬也暂时松了一口气。在这几年里,他继续在城外道观里修养,唯有每年年初一到十七这段祭祖的日子里他会出现在宁国府宗祠里,祭祖仪式仍由他主祭,这也是他在《红楼梦》里唯一的一次出场亮相机会。虽然他在这段日子里仍是净室默处,一概无听无闻,似乎万事不萦于怀。但从他主持祭祖这一事实来看,他其实心魔未除,一直以来,宁国府每有大事,总会派人到道观向他请安,其实就是向他汇报,他心中还是有那一份牵挂。他还记着当年在祖宗面前那为贾府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只不过现在剩下的只有谢罪和祈祷。


但正如秦可卿托梦凤姐所言: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一失足成千古恨,贾府要为押错的赌注买单,衰败的命运在所难免。这一点秦可卿看得到,聪明如贾敬也看得到,无论如何,他要赶在这一天到来之前得道成仙。于是他不顾道行未够,全力炼丹。日子一天天过了,贾敬预感到审判日即将到来,他也即将功德圆满了!终于在某一天,他服下了自己亲手炼制的丹药。啊,真是奇妙!刹那间世界全都安静了,再没有烦恼、痛苦和悲伤,他静静地躺在那里,无论是得道登仙还是走火入魔,他终于解脱了。


贾敬的预感是对的,他的死是《红楼梦》中一个分水岭,从这个时候开始,全书的笔调就从欢快转为悲凉。贾敬死前,大观园里莺歌燕舞,其乐融融,好一派欢乐的景象;就在他死前一刻,大观园里刚开完史上最大的一个生日派对。但自从贾敬一死,接着而来的就是一连串死亡事件,尤三姐、尤二姐,跟着抄检大观园,晴雯死,紧跟着到八十回,迎春、香菱、黛玉也已离死不远。“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从领进英莲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这结局,可以这么说,是贾敬带领贾府走上衰败之路,贾府忽喇喇大厦将倾。


贾敬死后,贾府为他举行了一个隆重的葬礼,虽然不及秦可卿丧仪之盛大奢侈,也算是风光大葬了,躺在豪华棺材里的贾敬享受到了贾府最后的荣光。后面家族衰败过程以及宁国府后来的“灭绝无人”,他有幸没有看到,这是他宁死不愿面对的情景,逃离此处是他这么拼命修炼的根本动力所在。


终于得偿所愿,纵做鬼,也幸福!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05 18:44:00 +0800 CST  
回复了,也看到了,却没有顶上去,怎么回事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05 18:59:53 +0800 CST  
@东安西安 2012-09-05 16:16:28
025
遥想贾敬当年,初接族长时,雄姿英发,豪气万丈;以为凭自己才干,带领贾氏一族再创辉煌指日可待,他也将在家族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讵知世事难料,造化弄人,十几二十年之后的贾敬,却已红尘看透,世事一概不放在心上,自己跑到城外道观中练丹修仙。那寄托着他欲望与理想的世职和族长之位,已经让给了他那不成器的儿子贾珍。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女人——秦可卿。
其实,在秦可卿这个问题上,贾敬...........
-----------------------------
@海晴阁 2012-09-05 18:59:35
只是LZ未解释义忠亲王为什么要把秦可卿送入贾府,很早就看出自己有危险怕祸及女儿?送女之时贾敬也应该看到祸因了吧?如果看到祸因很难说贾敬是在押宝,说不通嘛。
-----------------------------
结党抱团。更多原因后文会说。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05 19:41:50 +0800 CST  
@山海神经 2012-09-05 20:38:54
一气看完,坐等。看红楼还是多年前的事了。看解红也是多年前的事。现在有时要看,基本只看无注无解的纯红,不想再陷入到乱七八糟的各种解中去。
还好,楼主这篇,有点意思。
极想知道,那香菱的来龙去脉呢?楼主是受了刘心武的启发吗?
-----------------------------
这个贴子的确是受到了刘心武秦学的启发,不过除了秦可卿是皇族以及黛玉投水之外,并不赞同他的其他观点。
以前很看了一些解红的书,现时基本不看,无营养,我发现自己水平比他们高得多。
本人这篇,自认水准很高,希望看过后觉得很有意思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05 21:36:48 +0800 CST  
@参鱼玄 2012-09-05 21:40:11
以前一直以为贾敬是无能之辈,把族长的位子传给儿子,自己沉迷于寻仙问道,听楼主这么说,有点意思
-----------------------------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05 21:54:58 +0800 CST  
@参鱼玄 2012-09-05 21:40:11
以前一直以为贾敬是无能之辈,把族长的位子传给儿子,自己沉迷于寻仙问道,听楼主这么说,有点意思
-----------------------------
进士出身,怎会是无能之辈?反过来说,若他真是象之前读者所认为的那样糊涂,曹雪芹为什么会给他安排一个进士呢?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05 21:55:40 +0800 CST  

--------------------------
老曹为什么要将一本书写的这么复杂,让人看不懂,那时也没有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呢,有分析作者心理的吗。......
-----------------------------
因为是他家事,很想让人知道,又怕河蟹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05 22:30:55 +0800 CST  

楼主:东安西安

字数:414973

发表时间:2012-09-01 22:5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2-15 22:47:07 +0800 CST

评论数:571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