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沈阳,赏辽宁省博物馆馆藏国宝书画


虞集和赵孟頫书写的跋,虞集是元代著名学者、诗人
楼主 lovestar  发布于 2018-11-13 22:57:29 +0800 CST  
二、宋拓兰亭序

放大了看大概是开皇本的兰亭序,宋拓更能保存碑刻较早的原初状态


楼主 lovestar  发布于 2018-11-13 23:04:53 +0800 CST  

宋拓兰亭序
楼主 lovestar  发布于 2018-11-13 23:05:12 +0800 CST  
三、宋拓玄秘塔碑

这大概是学书法都会临过的碑拓了,宋拓是一个册子,字迹非常清晰,要是以后再出版成书直接用这个影印就可以了。


楼主 lovestar  发布于 2018-11-13 23:07:04 +0800 CST  
四、行书仲尼梦奠卷(唐.欧阳询)

百度百科
梦奠帖
同义词 唐欧阳询行书仲尼梦奠帖一般指梦奠帖

欧阳询《梦奠帖》,全称《仲尼梦奠帖》,纸本,行书,七十八字,无款,但流传有序,曾入南宋内府收藏,钤有南宋御府法书朱文印记两方,绍兴朱文连珠印记,后经南宋贾似道,元郭天锡、乔篑成,明杨士奇、项元汴,清高士奇、清内府等递藏。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帖云:“仲尼梦奠,七十有二。周王九龄,具不满百。彭祖资以导养,樊重任性,裁过盈数,终归寂灭。无有得停住者。未有生而不老,老而不死。形归丘墓,神还所受,痛毒辛酸,何可熟念。善恶报应,如影随形,必不差二。”郭天锡在跋中曰:“此本劲险刻历,森森然如武库之戈戟,向背转折深得二王风气,世之欧行第一书也。”
“梦奠”一事,语出《戴记-檀弓》: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子贡闻之,趋而入。子曰:“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日而殁。
观帖中语颇有佛教无常、报应之意,忽想起《六祖坛经-付嘱品第十》中记载慧能圆寂时的情景:师说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于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
其中“白虹属地,林木变白”两句,真有天地为之同悲的境界,读来一度心旌神摇、不能自持。
澹然赴死,还有两则典故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并附录于下:
秦相李斯为赵高所害,腰斩于咸阳市,临刑时“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史记-李斯列传》)
明末清初金圣叹因哭庙案被捕杀头,“当弃市之日,作家书付狱卒寄妻子。狱卒疑其有谤语,呈之官。官启缄视之,则见其上书曰:‘字付大儿看,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吾无遗憾矣!’”(《清稗类钞-讥讽》)
楼主 lovestar  发布于 2018-11-13 23:13:13 +0800 CST  


行书仲尼梦奠卷,辽博介绍文字为“此卷为其晚年精品,共九行,七十八字,章法疏朗,结字修长严整,行笔顺应结字与章法,瘦劲猛锐又自然流畅。”
楼主 lovestar  发布于 2018-11-13 23:38:12 +0800 CST  


行书仲尼梦奠卷
楼主 lovestar  发布于 2018-11-13 23:38:57 +0800 CST  


放大一些看
楼主 lovestar  发布于 2018-11-13 23:39:18 +0800 CST  
五、草书古诗四帖卷(唐.张旭)

百度百科:古诗四帖
《古诗四帖》是唐代张旭创作的书法作品。

中文名:古诗四帖
作者:张旭
创作年代:唐代
书法类型:狂草
材质:纸本
规格:纵28.8厘米,横192.3厘米
字数:40行,188字
现收藏地辽宁省博物馆

《宣和书谱》、《续书画题跋记》、《式古堂书画汇考》等著录。 [1]
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今人郭子绪云:“《古诗四帖》,可以说是张旭全部生命的结晶,是天才美和自然美的典型,民族艺术的精华,永恒美的象征。”

法帖内容

释文
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春泉下玉溜,青鸟向金华。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棘花。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
北阙临丹水,南宫生绛云。龙泥印玉简,大火练真文。上元风雨散,中天哥吹分。虚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
谢灵运王子晋赞
淑质非不丽,难之以万年。储宫非不贵,岂若上登天。王子复清旷,区中实哗嚣。喧既见浮丘公,与尔共纷翻。
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
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别可?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 [2]

备注
《古诗四帖》录文为四首诗赋。前两首分别是南北朝庾信的《道士步虚词》之六和之八,后两首是南朝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岩下见一老翁四五少年赞》。
《庾子山集》和《谢灵运集校注》分别录有原文如下:
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春泉下玉溜,青鸟向金华。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枣花。上元应送酒,来向蔡经家。
北阙临玄水,南宫生绛云。龙泥印玉策,大火炼真文。上元风雨散,中天歌吹分。灵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 [3]
谢灵运王子晋赞
淑质非不丽,难以之百年。储宫非不贵,岂若登云天。王子爱清净,区中实骅嚣。喧既见浮丘公,与尔共纷翻。
岩下见一老翁四五少年赞
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可别。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 [4-5]

书法赏析

狂草之作
《古诗四帖》是否为张旭所作,尚有争议,但它是张旭笔法系统中一件重要的作品。它大部分线条不强调提按,而重视粗细均匀的线条中使转与速度的变化。中侧锋并用,笔锋常落在线条端部的一侧,但立即转为中锋;同时流畅中又往往生出圭角,如“年”、“别”等字,有不可端倪之感。左右部分衔接时,有时用粗重的线条。这一点在颜真卿《刘中使帖》中“期”、“将”的笔触也可看到,通过此点能看到颜、张的关系。
狂草中的点画与其他书体中的点画不同。其一,狂草点画在连续运动中完成,而且较为快速,对控制用笔的敏捷、准确有很高要求;其二,其他书体字体中留驻、按顿等常用的方法在狂草中无法使用,只能更多地依靠手腕及其他关节的控制,因此在临习中一定要找到与点画形状相配合的运动方式。一种点画,书家可以用不同的笔法临写出大体相似的形状,但对狂草来说,只有自然而流畅地书写出这一形状才是可取的,其它操作方法不是把学习者和欣赏者引向另一种风格,而是引人离开草书。 [7]

字群结构
《古诗四帖》中有少量弱笔,但无损于整个作品的流动、敦厚,就大部分线条而言,已达到得心应手、落笔成趣的境界。草书中不离法则而随意驱运法则,这是高闲等人从来不曾梦想过的境地。
“四帖”中真正使人感到意外的还是字结构。由于阅读与欣赏习惯的影响,“单字结构”总是欣赏者感觉中甩不掉的一个层面。与张旭其他作品相比,这件作品不符合他惯常的构字规则。

特点
《古诗四帖》属狂草。特点是较过去更为狂放,整体气势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急风骤雨,所以在草书发展史上是新突破。它打破了魏晋时期拘谨的草书风格。把草书在原有的基础结构上,将上下两字的笔画紧密相连,所谓“连绵还绕”,有时两个字看起来象一个字,有时一个字看起来却象两个字。在章法安排上,也是疏密悬殊很大。在书写上,也一反魏晋“匆匆不及草书”的四平八稳的传统书写速度,而采取了奔放、写意的抒情形式。
《古诗四帖》,张旭自己并未书款,说它是张旭作品是根据董其昌鉴定, 后人多沿此说,但也颇有争议。

章法变化
张旭草书的章法大致可以分为单字界限清晰和单字界限不清晰这样两类。前者如《晚复帖》,后者如《古诗四帖》。两类作品书写时的心态有所不同。前一类作品书写时注意力可以主要放在字结构上,同时关注各字的连缀即可;后一类作品书写时以线条疏密及连续性的控制为首要目标。狂草中空间的疏密有时出现强烈的变化,但张旭的作品中,疏密变化都是逐渐发生的。换言之,由疏到密,或由密到疏,都有个过渡阶段,《肚痛贴》中从“肚痛”到“不可”这样突兀的变化只是个特例。 [7]

奔放写意
《古诗四帖》笔法奔放不羁,如惊电激雷,倏忽万里,而又不离规矩。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董其昌评说:“有悬崖坠,急雨旋风之势。”
《古诗四帖》通篇气势奔放,运笔无往不收,如锥划沙,无纤巧浮华之笔。盛唐时期,以张旭为代表的一派草书风靡一时,它打破了魏晋时期拘谨的草书风格。把草书在原有的基础结构上,将上下两字的笔画紧密相连,所谓“连绵还绕”,有时两个字看起来象一个字,有时一个字看起来却象两个字。在章法安排上,也是疏密悬殊很大。在书写上,也一反魏晋“匆匆不及草书”的四平八稳的传统书写速度,而采取了奔放、写意的抒情形式。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所云:“张旭善草书,不冶它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从草书焉发之。” [9]

作者争议
《古诗四帖》早在北宋宋仁宗嘉佑年间已有刻本流传,墨迹进入北宋内府。“靖康之乱”散入民间,南宋后期为贾似道收藏。后转入南宋收藏家赵与勤家。明代归著名收藏家华夏的真赏斋,后又归项元汴,清时入内府。
宋《宣和书谱》定为南北朝谢灵运书,元明时《云烟过眼录》、《珊瑚网书跋》、《平生壮观》均有记载,传至明朝中期,对作者产生怀疑,直到董其昌,才从诗韵变化揭示原说破绽并据草书肯定为张旭之作。《石渠宝笈初编》将此帖误断为赝品。
关于是否是张旭真迹,明清均有争议,到现在仍有学者有不同意见。

作者简介
张旭(658年至747年),字伯高,一字季明,吴县人。唐代著名书法家。初任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故人称“张长史”。善诗。
张旭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陆柬之的外孙,自幼得其传,工书法,精通楷书,最善草书。他把当时流行的“今草”书体,发展为笔法放纵、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书体,是书坛“狂草”的奠基人。自言“观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意,观孙大娘舞剑器而得其神”。他那变化万千、奇状莫测的草书,达到了“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境地,被后人称为“草圣”。
据史书记载,张旭嗜好饮酒,每当喝得酩酊大醉时,他便呼叫狂跑,然后挥毫下笔,其字逸势奇状,潇洒豪放,有时则用头发蘸墨写字,待到酒醒,观之如神来之笔,不可复得,被人称为“张颠”。他是当时长安城里的“八仙”之一,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赞道:“张旭三怀草圣书”。韩愈曾说:“旭善草收,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揭示了张旭用充满激情的书法语言抒写心头奔腾澎湃的情感。其传世作品有《古诗四帖》、《千字文》、《郎官石柱记》等。其书法开启了中唐的浪漫主义写意书风,展示了唐代书法全盛时期风采,唐文宗李昂曾下诏,将李白的诗歌、裴曼的剑舞和张旭的草书定为“三绝”。

相关阅读
中国邮政2011年4月15日发行《中国古代书法——草书》特种邮票1套4枚。详情如下:
志号:2011-6
(4-1)T平复帖
(4-2)T初月帖
(4-3)T古诗四帖
(4-4)T自叙帖
楼主 lovestar  发布于 2018-11-14 01:52:21 +0800 CST  

草书古诗四帖卷,辽博介绍文字:“此卷于五色笺上狂草庾信《步虚词》二首及谢灵运《王子晋赞》和《岩下一老翁四五少年赞》,其作者在北宋初被误认为是谢灵运,至明董其昌方指出为张旭所书。其书法笔画连绵回绕,纵逸飞动,字形变化丰富,布局大开大合,气势博大,激情充溢而又不失规矩。”
楼主 lovestar  发布于 2018-11-14 02:02:13 +0800 CST  

草书古诗四帖卷
楼主 lovestar  发布于 2018-11-14 02:04:50 +0800 CST  

草书古诗四帖卷
楼主 lovestar  发布于 2018-11-14 02:05:07 +0800 CST  
六、草书千字文第五本卷(唐.孙过庭(款))

百度搜索来的一些文字介绍
孙过庭《草书千字文第五本卷》,白麻纸本,包首锦为宋紫钤鸾鹊谱缂丝,纵25.7厘米,横82.5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卷书体以今草书为主,掺以章草,草法上下连接,甚为精熟。卷中钤有唐"龟龙麟凤"朱文印记、南唐"建业文房之印"及"合同"朱文印记、宋米芾"宝晋斋"白文印记。此卷与唐垂拱三年(687)撰《书谱·卷上》面貌颇不一致,有学者认为非孙氏原作,而是以后的临仿本。


《草书千字文第五本卷》是孙过庭三十八岁时所作,通篇以今草书为主,掺以章草,草法上下连接,用笔含蓄不露,功力内在,沉着而飘逸,劲健而婀娜,一气贯注,笔致俱存,甚为精熟。卷中钤有唐"龟龙麟凤"朱文印记、南唐"建业文房之印"及"合同"朱文印记、宋米芾"宝晋斋"白文印记。此卷与唐垂拱三年(687)撰《书谱·卷上》面貌颇不一致,有学者认为非孙氏原作,而是以后的临仿本。
孙过庭(?648-?703)字虔礼,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唐朝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官右卫胄参军,一说官率府录事参军。工楷、行、草,师法二王。宋米芾以为唐草得二王法者,无出其右。然也有论者如窦巫讥其书为千纸一类、一字万同者。
其籍贯有二说:一说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一说富阳(今杭州西南部)人。一般均称富阳人,可是他自称吴郡(今江苏苏州)人。陈子昂为其作墓志铭,谓过庭“四十见君,遭谗慝之议。”他是唐高宗、武则天时人,官右卫胄曹参军、率府录事参军。擅长书法和书法理论,他博雅能文章,真行草书尤工。草书师法“二王”。“工于用笔,俊拔刚断”(《书断》),如“丹崖绝壑,笔势坚劲”(唐韦续《续书品》)。以草书擅名,尤妙于用笔,隽拔刚折,尚异好奇。他又善于临摹古帖,往往真赝不易分辨。唐高宗曾谓过庭小字足以迷乱羲、献,其逼真可知。陈子昂《祭率府孙录事文》说:“元常既殁,墨妙不传,君之遗翰,旷代同仙。”把孙书迹,比作魏的钟繇,可见对孙氏的书法造诣推崇备至。
孙过庭又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著有《书谱》,深得书法之旨趣。至今流传,成为学习草书的楷范。宋高宗评述:“《书谱》匪特文词华美,且草法兼备。”可见此《书谱》不但书法浓润圆熟,而且文中有很多精辟的独到见解,可以说是书文并茂的典范。他还书有《千字文》、《景福殿赋》等。他的名迹《书谱》,墨迹本,孙过庭撰并书。书于垂拱三年(687),草书,纸本。纵27.2厘米,横898.24厘米。每纸16至18行不等,每行8至12字,共351行,3500余字。衍文70余字,“汉末伯英”下阙30字,“心不厌精”下阙30字。《书谱》在宋内府时尚有上、下二卷,下卷散失后,现传世只上卷。孙氏在数十年的书法实践中,认为汉唐以来论书者“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因撰《书谱》一卷,于运笔评加阐述,故唐宋间亦称为《运笔论》。《书谱》真迹,流传有绪,原藏宋内府,钤有“宣和”、“政和”。宋徽宗题签。后归孙承泽,又归安岐,后归清内府,旧藏故宫博物院,现藏台湾,俗称真迹本《书谱》。
楼主 lovestar  发布于 2018-11-14 02:18:14 +0800 CST  

草书千字文第五本卷,辽博文字介绍:“孙过庭,字虔礼,富阳(今浙江)人,一说江苏人。官率府录事参军,唐代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工正、行、草书,对后世书坛影响颇大。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唐初,其代表作《书谱》完成于垂拱年间(685—688年)。此卷并非孙氏原作,而是宋元间人的临仿本,临仿年代,尚有争议。书体以草为主,也参杂一些章草,但与《书谱》面貌颇不一致。但草法上下连接,甚为精熟,无一乖笔,殊堪玩味。卷后有宋王诜跋,颇为珍贵。”
楼主 lovestar  发布于 2018-11-14 02:32:36 +0800 CST  


草书千字文第五本卷
楼主 lovestar  发布于 2018-11-14 02:33:05 +0800 CST  

放大一些看
楼主 lovestar  发布于 2018-11-14 02:33:24 +0800 CST  
自己顶一顶
楼主 lovestar  发布于 2018-11-14 09:38:55 +0800 CST  
七、楷书龙朔二年写经卷(唐.沈弘)
纸本,纵25.8厘米,横780.9厘米
此卷为经生沈弘于云际山寺所书《阿毗昙毗婆沙智挞度修智品第四》,属唐写经代表作品。小楷经文结体严谨,端庄秀媚,开唐初瘦硬劲健之新风貌。书者在书写中达到了平和静穆的境界,至使通篇万余字,贯彻始终,无一懈笔,不失行次,这种超脱不俗的高雅性情和精良的书法技巧为初唐写经少见之佳品。
网上查不到资料,文字直接转辽博的介绍


楼主 lovestar  发布于 2018-11-15 23:47:29 +0800 CST  

七米长卷,即使辽博新馆也无法全部展示,字迹都是这样端庄秀气的小楷,真是很精美的艺术品。“龙朔”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龙朔二年为公元662年。
楼主 lovestar  发布于 2018-11-15 23:50:51 +0800 CST  

墨迹放大了看
楼主 lovestar  发布于 2018-11-15 23:51:09 +0800 CST  

楼主:lovestar

字数:61586

发表时间:2018-11-09 04:08:4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11-22 16:32:43 +0800 CST

评论数:51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