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来瞎扯淡】兔子的那些事(转载)

顶起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7-04-26 11:53:22 +0800 CST  
1985年中苏海军东海对峙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7-04-27 08:48:23 +0800 CST  
放错图了,是这张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7-04-27 08:49:27 +0800 CST  
133号驱逐舰在冲向伏龙芝巡洋舰同时,也与自身武备、电子系统、制导系统等各方面优越于己数倍的苏联海军慎密号驱逐舰对峙。当时,中苏关系开始发生微妙变化,才出现照片上的这种现像。


从空中拍摄到的编号为133的中国导弹驱逐舰,正全速向一艘巨大的军舰猛冲而去,恰宛如圣经中所描绘的挑战巨人歌利亚的少年大卫!与人员依然都敞开在裸露的甲板上的133舰相比,这艘庞大的军舰耸立着巍峨的塔式桅杆,桅杆上鳞次栉比地密布着各种雷达天线,舰桥前则是满排着密密麻麻的垂直导弹发射井,高大的干舷上标着050的舷号,这便是当时苏联海军最先进的“伏龙芝”号重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

这种标准排水量24300吨基洛夫级舰是除了航空母舰与衣阿华级战列舰以外最大的水上作战舰艇,其出现曾经让世人所惊愕。133舰相比之下就显得落后得多,舰上的炮位都敞开着,不用说是“伏龙芝”,即便是担任掩护的现代级驱逐舰“慎密”号,也要强大得多,

051型导弹驱逐舰,是中国在1970年代在苏联56型火炮鱼雷驱逐舰,或者是北约所称的“科特林”级驱逐舰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建造的,是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级驱逐舰。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7-04-27 08:56:16 +0800 CST  
而“科特林”级在苏联是在1955年到1958年间建造的,可以说,这种驱逐舰与现代级导弹驱逐舰有着血缘关系,但是现代级的首制舰则于1980年竣工,从这个意义上看,这两者具有20多年的差距。且不论战斗力完全不同的反舰导弹,同样的130毫米主炮,现代级上装备的则是全自动的АК-130型,射速每分钟高达90发。而133舰则为苏联1950年代的СМ-2-1,即便采用电力辅助装填,也不过每分钟15发。103号驱逐舰在冲向伏龙芝巡洋舰同时,也与自身武备、电子系统、制导系统等各方面优越于己数倍的苏联海军慎密号驱逐舰对峙。

照片上世人却看到了那艘排水量不过3000吨的103舰面对强大的对手,却丝毫没有露出半点怯意。从中使人感受到了一种大无畏的精神,而恰恰是这种精神,才是敢于击败任何来犯之敌的力量源泉。

1985年8月21日,该舰在勇敢级大型反潜舰“海军上将斯皮里多诺夫(Адмирал Спиридонов,当时舷号499)”号、现代级导弹驱逐舰“慎密(Осм отрительный,当时舷号672,当时舰长是海军中校布拉任科)”号伴随下,在海军中将克鲁格利科夫(В. С. Кругликов)的率领下,开始了宛如1905年罗日斯特文斯基舰队那样的远航。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7-04-27 09:36:59 +0800 CST  
这支舰队出港之后,与一艘鲍里斯·契里金级舰队补给舰“亨里希·加萨诺夫(Генрих Гасанов)”号汇合,在进行了一系列协同训练后开始在9月17日到达安哥拉的罗安达、而后绕好望角,途经莫桑比克的马普托,在10月到达南也门的亚丁,而后开始横渡印度洋。在印度洋上,“海军上将斯皮里多诺夫”号与“亨里希·加萨诺夫”号补给舰与其分离,剩下的“伏龙芝”与“慎密”两舰在11月3日上午穿越马六甲海峡到达南中国海。在进入南海后再和一艘从5月13日由海参崴驶出的卡辛级导弹驱逐舰与一艘民用油轮汇合,四艘舰船于三天后驶入苏联当时在东南亚的最大海军基地金兰湾。在修整了9天后,“伏龙芝”与“慎密”两舰于11月14日早晨出港,径直以东北航向直奔对马海峡而去。

到了17日,“伏龙芝”舰队通过了巴士海峡开始进入东海。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首先出动了一架P-2J型反潜巡逻机开始对此实行监视,随后又派出了2050吨的“朝云”号驱逐舰。

与此同时,中国海军则派遣了2艘“旅大”级导弹驱逐舰、1艘“江沪”级导弹护卫舰与1艘破冰船。韩国海军也排出了1艘护卫舰(舰名无法确认)前来,往日平静的东海顿时热闹异常。在此其间,日本还派出了新闻采访用机飞到了“伏龙芝”舰的上空进行追踪取材,


田本人回忆说,当时他在空中对伏龙芝舰队进行摄影的时候第一次看到中国海军舰艇的姿影,其军舰虽然感觉非常平凡,“ 是啊,051长的是没有051C那么富帅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7-04-27 09:38:23 +0800 CST  
“中国驱逐舰忽而冲向伏龙芝的前方,猛然又迂回到其右方。即便是当时正在空中拍摄的本人,也好几次禁不住在心里发出‘危险!要撞上了!’的呼声。中国舰艇几乎贴近到伏龙芝的身傍,对其发出威吓。……”于是伏龙芝与中国舰艇在紧张的争斗中一同北上,“不久后,首先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艇也一同加入了监视‘伏龙芝’号的行列,再稍后韩国海军也出现了,从南海一直到对马海峡的整个海域,周边的亚洲海军都将其当作必须死守的区域而奋战着,而其中尤其是中国海军的紧逼行动,更是显得异常激烈。”


在这样的紧张空气下,“伏龙芝”舰队在20日18时抵达了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最终于11月22日到达海参崴,成了继“明斯克”、“诺沃罗西斯克”号航空母舰后苏联太平洋舰队的主力,苏联太平洋舰队的实力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当然到达了巅顶后不久,马上就是陡峭的悬崖,苏联海军的威光用不了数年便顿然褪去了华彩。毛熊千古了


时光如梭,转眼一个世纪已经逝去了四分之一。“伏龙芝”号到了太平洋舰队后仅仅执行过两次任务,便一直系留在海参崴东南的斯特雷洛克湾。而后在1992年编入预备役,并于5月27日改名成了“拉扎列夫海军上将(Адмирал Лазарев)”号,到了1999年宣布退出了现役。2002年12月曾发生过一起火灾事故,2005年到2006年间于远东的核潜艇修理厂抽出了核燃料,长期搁置在斯特雷洛克湾,虽然有计划修复并于2012年再度服役,但是情况如何依然还是留着一个问号。而当时担任护卫的“慎密”号则于1998年7月18日早早退役被拆除,“海军上将斯皮里多诺夫”号则也于2002年退出了现役。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7-04-27 09:40:11 +0800 CST  
当时中国海军出动的舰艇中,除了柴田三雄在空中拍摄到的那艘勇敢的133舰名为“重庆”号,自从1983年12月30日服役后一直属于东海舰队,虽然已经时隔多年,但是这艘老舰依然坚守在东海前线。操纵这艘战舰的已经换了一批又一批官兵,但是可以相信,133 舰在1985年11月的那次英勇的航行,必然也被海军官兵们口口相传,成为不灭的佳话。 我兔万岁,海军万岁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7-04-27 11:02:38 +0800 CST  
【大跃进的狂热:红色支奴干】“上灯一号”直升机,上海灯泡厂设计的海陆空三位一体直升机,1958年国庆献礼,计划1959年完成制造,后下马。该机可天上飞、水里游、地上跑。450马力活塞发动机,前后串列双旋翼设计。后来该机技术转让给美国波音公司,波音公司在此基础上研发了著名的支奴干重型直升机。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7-04-27 13:05:22 +0800 CST  
【中国GSL130型综合扫雷车】GSL130型综合扫雷车是我军第一代履带式装甲综合破障车,1996年定型装备部队,采用59式坦克底盘,通常装备于集团军工兵团三营的地雷爆破连,或装甲机械化师旅的工兵化学营地爆连。战斗全重38吨,安装火箭爆破扫雷器、机械扫雷器和电子扫雷器,车体前部安装全宽式扫雷犁。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7-04-27 13:05:58 +0800 CST  
【陆盾2000末端防御系统】7管30毫米速射炮射速4200发/分钟,最大射程3000米,拦截距离1500米,武器系统重量10吨,以25吨级8×8型TA5450卡车为底盘。具有很强的反巡航导弹和低空飞行器能力火力远超“密集阵”、“守门员”等近程防御系统。以连为单位配属二炮和空军的导弹旅,用于重要阵地的内层防御。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7-04-27 13:06:24 +0800 CST  
【共和国的争气机】上世纪60年代,中国就已成功研制出“空警1号”预警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于70年代末终止了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与俄罗斯、以色列联合研制了一型预警机,但该型机因某霸权主义国家的野蛮干涉,2000年被迫终止。美国佬以为中国人离开了西方技术就什么都做不成,这次失算了。。

【武器重在使用】中国87式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采用气吹式自动原理,初速只170米/秒,表尺射程只600米,设计怪异性能一般。干部战士对这吹火铳很不屑。但是生活就像强奸,无法反抗那么还是闭眼享受。35自动榴弹铳在轻装两脚架状态下相当好用,假如你的身体像洋人一样强壮,譬如这个玻利维亚的特种兵。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7-04-27 13:07:02 +0800 CST  
【一二三四五,五对负重轮】艾扎拉主战坦克,是巴基斯坦重工业企业(HIT)在中国59式坦克基础上的125炮二期改进产品,主要改进125毫米滑膛坦克炮、炮塔防护和火控系统,炮塔外部安装焊接外壳,可安装爆炸反应装甲,防护性能大幅提高,配备下反观瞄系统,换装730马力柴油机,算是59坦克的终极魔改型。

富拉尔基第一重型机器厂】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是将苏联乌拉尔重型机器厂照抄一遍。富拉尔基是达斡尔语,红色江岸之意,简称红岸,也可能国防代号“红岸”。一重为亚洲最大重型机械厂,拥有中国第一亚洲最大1.2万吨水压机,和一座抛物面天线巨型微波发射机,功率25兆瓦。一重造舰炮,也搜索外星人

【我是小帐篷,刚谁在喊我】或许因为南亚次大陆高温炎热难耐,印度军队演习时,都别出心裁的特意为各级首长和各国观察员改装一批卡车搭载的移动观摩看台,上面配有凉棚,准备了舒适转椅,仆从,甚至茶水,很有个性。估计地球上军队在进行演习时,专门准备这种舒服设备的国家,也就印度独此一份。不过印度乃是民主国家,这肯定不算体制问题。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7-04-27 13:08:27 +0800 CST  
从2008年至今,印军每年都在印度西部、与巴基斯坦接壤的拉贾斯坦邦举行核战争背景下的大规模军事演习。通常最精锐的三个打击数万人马群悉数出动,空军也展示几乎全部“家当”。演习首先假想巴基斯坦突然对印发动大规模地面常规作战,印军随后以攻势反击,打入巴基斯坦领土。每次大演习都邀请了百十个国家的150名左右代表或观察员现场观摩,其中包括中国和一些驻新德里的外国使馆武官。这一大规模的演习力图展示印军的精密武器装备和武器平台,以及侦察、指挥和控制系统,此举在于展示该国的军事实力,力求使外国观察员眼花缭乱,意在威慑中国,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希望让外界看到:印度不仅是经济大国,还是军事强国。印度在过去四年中投入120亿美元巨资引进军事装备和军事软件

2000年以前,中国军备废弛的时候,我们还是很羡慕印度军队的装备和反应能力的,尤其是1980年代末,那时候印军武装干涉斯里兰卡,动用海空军所表现出的投送能力,以及现代化的战斗力,都令中国军人大开眼界、自愧不如。那时候我们的刊物每每提到印军的是,也是一幅羡慕的口气。现在呢,经过十五年疯狂整军备战,中国军队总算可以鄙视一把三哥的破烂部队了。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7-04-27 13:08:51 +0800 CST  
地缘政治与中国战略

大家都耳熟能详麦金德先生提出的地缘政治理论了,中亚——西西伯利亚——东欧这一广阔地区(大致范围,具体上见仁见智),被看作世界地缘政治的枢纽(即“心脏地区”),谁控制了这一地区,就能主宰欧亚大陆,也就能主宰全球。

这一理论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当时铁路的迅速发展已经对世界交通运输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之前由于远离海洋而交通不便、缺少开发的亚洲内陆地区有可能将劣势转变为优势,利用其位于欧亚之间的重要地理位置,而成为铁路时代世界交通枢纽。

麦金德从欧洲立场出发,认为谁控制了东欧平原,谁就能进一步控制整个心脏地区。作为英国人,当时他非常担心最强大竞争对手俄罗斯帝国(已经占据心脏地区的大部分)利用这一资源,建立起庞大的铁路网,崛起成为超级工业强国,称霸世界。

当然实际上麦氏的这一理论并非完全正确,就经济上而言,大陆心脏地区的重要性从来都不如沿海地区,俄罗斯从来未能如其所预言的那样成为世界主宰。事实上只有同时占据“边缘地区”(西欧或东北亚)和“心脏地区”(东欧、中亚、西西伯利亚)的国家,才能拥有征服世界的能力,当然除了中世纪昙花一现的蒙古帝国以外,这样的国家还从未出现过(除非今后中国征服俄罗斯,或者俄罗斯征服欧洲)。

尽管如此,这一理论仍然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

知原先生指出,在地缘战略上,存在着两种关键地区,即“战略要地”和“战略重地”,前者是指交通要冲及易守难攻之地,其价值更多的体现在纯军事意义上,而后者则是那些经济上的重要地区,可以为战争提供丰富的物资。战略要地往往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生活、不发展经济的地区,或崇山峻岭,或荒凉大漠,或冰天雪地,这些地区在军事上非常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例如在古代中国与游牧民族争战中的河西走廊;而战略重地则必然是经济中心,特别是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一旦攻占,可以定居下来,建成强大的战略基地。

当然,这两种地区也常常是重叠的,例如中国古代的中原,既是经济发达的战略重地,又是交通枢纽的战略要地。在中国与北方蛮族的争战中,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也同样既是战略重地又是战略要地。


麦金德所指的心脏地区,即中亚一带,实际上就是战略要地,这片地区并不适合人类居住生活,因为它地理环境较为恶劣,但是它在交通上非常重要,它位于亚欧大陆的腹地,位于几个边缘地区即东亚、欧洲、南亚之间,从这一地区出发,向西可进入欧洲,向东可进入中国,向南则可到印度洋。虽然这一地区在资源上也非常丰富,但主要是工业资源,并不适合人类居住生活,不具备成为经济中心、战略重地的条件。

边缘地区,主要是欧洲和东亚,则是战略重地,这些地区地理环境较为适合人类居住生活,适合发展经济,所以事实上它们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俄罗斯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地区,虽然知原在《世界大棋局与中国对策》中把它归入战略重地,但我认为严格来说其实它是处于战略要地和战略重地之间的位置。虽然俄罗斯也是一个欧洲国家,它的主体部分在东欧平原,也是一个比较适合发展经济的地区,但俄罗斯在地理上有一部分领土是心脏地区的一部分,与西欧和东亚相比,它的大部分地区发展经济的条件显然受到寒冷气候的制约。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历史上俄罗斯帝国长期统治着心脏地区的大部分,但在经济上却一直无法跟边缘国家相比,仍然极度渴望着获得温暖的出海口。

正如我上面所说,只有同时占据边缘地区和心脏地区的国家,才能拥有征服世界的能力。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黄祸论”在欧洲兴起,当时有些西方人担心中国像日本一样工业化,崛起为一个无比强大的国家,然后征服俄罗斯,那样的话,中国这个边缘国家就跟俄罗斯帝国(当时其领土包括中亚)结合起来,成为同时占据边缘地区和心脏地区的国家,再现中国历史上的蒙古帝国全盛时的景象,因而也是西方人最恐惧的。当然,事实上这一幕根本不可能发生,当时大清,与日本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不可能主动改革实现近代化,因为那意味着民族觉醒,必然导致大清统治的崩溃,就像英国统治下的印度不可能成为强国一样。

张文木先生提出“大中亚地区”的概念,把心脏地区的范围扩大到中东。中东地区同样是自古以来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特别是苏伊士运河开通以来,作为联系地中海与印度洋以及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中东的战略地位尤其重要。

张文木先生特别重视印度洋,尤其是北印度洋,将其看作世界海权的关键地区,我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北印度洋是东方与西方的主要海上通道,与陆地通道的大中亚地区互相呼应,共同构筑了一条“地缘轴心”(这条轴心大致把欧亚大陆划分为东方和西方)。俄罗斯自彼得大帝以来就无时无刻不梦想着并吞波斯和印度,打开印度洋出海口,从大陆帝国一跃成为世界帝国。而英国更是极为重视印度次大陆这块战略据点,因为它是英国在从中东到远东这一辽阔世界称霸的总根据地。

日本崛起后,制定了征服世界计划,《田中奏折》明确指出,日本首先并吞朝鲜,然后控制中国东北,征服全中国,然后在整个东南亚地区树立绝对权威,再征服印度,取道印度进入中东、中亚,最后再征服欧洲。可见其中中亚——北印度洋地区仍是关键所在。

这一地区近代以来一直是群雄逐鹿之地,其中特别典型的,就是十九世纪的英俄之争,二十世纪的美苏之争,以及二战中德日计划会师于该地。

控制了中亚的陆权国家必然渴望南出印度洋,那样它就能将陆权与海权结合起来,横行天下。海权国家称霸印度洋之后肯定也要北上中亚,控制大陆。英俄、美苏之争所反映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战中,德国和日本计划瓜分欧亚,其分界线就大致是中亚——印度洋。德国计划攻占南俄之后从高加索地区南下,穿过伊朗抵达波斯湾,而日本也盼望着在缅甸更进一步,将英国势力驱逐出印度,那样的话,两国就可会师于印度洋北岸。此一计划如果成功实施,那不但可切断美国对苏联的物资援助,更可北上中亚,插入俄国腹地,与从东欧进攻的德军和从远东进攻的日军配合,将苏联彻底摧毁,瓜分欧亚大陆。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7-04-28 10:55:05 +0800 CST  
苏联结束后,美国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将势力伸入中亚,填补俄罗斯帝国退出的真空。但俄国虽然遭到极大削弱,仍然有能力在家门口做出有力抵抗,此外不断崛起的中国也在中亚有自己的利益,而南方的印度实力也在增强中;另一方面,大中亚的另一部分即中东地区,传统上一直是西方列强争夺的焦点,当前美、欧、俄在那里争夺激烈。在从巴尔喀什湖到死海的大中亚广袤的沙漠里,群雄逐鹿,全球战国时代已经到来。

目前美国拥有超强的实力,在连续征服阿富汗和伊拉克之后,它在大中亚地区的角逐中暂时领先。如果它能再进一步,拿下伊朗和中亚五国,那它就等于是完成了海权与陆权的结合,中俄等国再难与之抗衡。正因为如此,目前中俄合作有加强的迹象,“上海合作组织”这一中俄共同领导中亚、对抗美国的国际组织必将不断完善。

印度虽然长期以来与中国不合,但是正如张文木先生分析的,印度当前走的是海权道路,致力于成为印度洋霸主,因此它实际上与美国有潜在的严重冲突,随着印度实力的不断增长,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美国不可能放任它坐大为印度洋这一海权轴心地区的霸主,如果中国被大幅度削弱,俄国迟迟不能复兴,那美国的注意力肯定会转移到印度身上。因此,对于印度来说,明智的选择应该是跟中俄合作,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围绕中亚这一轴心联合起来。

我始终不对现在的欧洲抱有乐观看法,二战后德国已经完全沦为垛落福朽的西方“兹有国家”,已经毫无传统德意志的民足主义、集体主义、国家注义精神,法国作为老朽的堕落国家就更不用提了。对于那些同兴恋公开结婚、罗体由行蔚然成风、对浪潮般涌来的异簇移民张开双臂表示欢迎、对刑事犯罪异常宽容的欧洲国家,指望它们成为大陆同盟的主力来对抗堕落兹有主伙灵袖的渼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除非发生巨大的社会危机,仔有柱义在欧洲陷入崩溃,佑毅民足主仪者扫除万难重新接管德国,使德国重新回到积极进取的传统道路上来,并且在饭欧主仪的大背景下,与欧洲其他国家紧密联合,组建一个以德国为核心的真正的欧洲连邦(不是连盟),那时可以考虑接纳它加入同萌。

如果这样一个同盟果然缔结,那短期前景就明朗了,中国致力于将美国驱逐出东亚,恢复东亚领袖地位,俄国致力于重新吸收原俄罗斯帝国的属地,印度致力于称霸南亚印度洋,德国致力于恢复欧洲霸权(但以波兰为与俄国的势力分界线;俄罗斯右翼民族主义代表人日里诺夫斯基就是俄德联盟的积极主张者)、实现欧洲统一。在大中亚地区,中俄印共同主宰中亚五国及阿富汗地区,德俄印共同主宰中东。

这个同盟的周围,还有欧亚大陆的一系列重要的中小国家,日本、韩国(在中国主导下统一)依附于中国,法国、英国依附于德国,伊朗依附于俄国,等等。

在这样一个新大陆上,堕落的自由主义将成为过街老鼠,集体主义、国家主义将恢复其应有的地位,古老的大陆文明将得到复兴,美国生活方式将遭到彻底唾弃。

美国将完全退回西半球。丧失了全球霸权地位的美国将无力再维持其极端纵欲的生活方式,也将逐渐转变,自由主义在美国也将被摈弃,秩序将重新确立。
但是这样一个世界秩序是不可能长久的,因为终结美国霸权之后,新兴的霸权国家之间肯定会发生冲突,就像美苏在二战后马上由战时同盟转变为敌人一样。这是由国际政治的现实决定的,不可避免。根据美国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提出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强大的国家必须不断追求更大的权力,直到击败所有对手,成为世界上唯一的霸主。大国之间的任何联盟、相安无事都只可能是暂时的,只有当一个国家击败所有可能的对手之后,持久和平才会到来。

三,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的前景,如果西方社会的自由主义危机并未发生,如果大陆同盟并未缔结,而中国的实力仍然将大幅度增强,成为美国的可怕对手,那么很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就跟亨廷顿先生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所设想的那样。

完成了思想创新和制度建设的中国,将获得无与伦比的发展动力,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崛起为与美国势均力敌的国家,取代了原来苏联的位置。

复兴的中国将拥有强大的号召力,台湾召之即回。朝鲜半岛在中国的主导下实现了统一(具体过程和模式现在当然无法预测)。美国在东亚的影响自然而然的逐渐淡化。

中国与越南因对南海的争夺而发生冲突,并且迅速出兵进攻越南。美国表示不能容忍中国对越南的入侵,呼吁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并将一支舰队派往南海。中国谴责美国的行动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于是对美国舰队发动袭击。

日本和亚洲其他国家则惊恐万状。由于害怕战火蔓延到自己身上,日本明智的禁止美国使用美军在日本的基地从事反对中国的活动,美国无视禁令,日本宣布保持中立并封锁美军基地。

由于中国和美国都拥有向对方领土发射核弹的能力,因此双方心照不宣地采取了克制态度,在战争初始阶段没有使用核武器。然而,两国国内都存在对核袭击的恐惧,在美国尤为强烈。于是,很多美国人开始发问:为什么我们要面对这种危险?即使中国控制了南中国海、越南甚至整个东南亚,对于我们又会有什么不同?反战情绪在美国西南部拉美裔控制的州内最为强烈,那里的人民和州政府宣布“这不是我们的战争”,并效仿1812年战争期间新英格兰的模式,选择退出战争。在中国巩固了它在东亚的最初战果之后,美国的公众舆论开始向日本在1942年时曾希望的那个方向转变,他们认为,击败这个新近宣称霸权的国家代价太大,还是满足于通过谈判来结束目前在西太平洋进行的零星战斗或“假战争”吧。(我在《民主与集权》等文章中就曾指出,自由主义的西方国家特别软弱,畏惧牺牲,而且目光短浅。这也是二战初期德国连连得手的原因。)

中国对美国的最初胜利在穆斯林社会中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西方运动,剩下的几个阿拉伯国家和土耳其的亲西方政府一个接一个地被伊斯兰主义运动推翻。这个运动的主力军来自穆斯林人口暴增的最后一代青年人。由西方的软弱而引发的反西方浪潮导致了阿拉伯人对以色列的大举进攻。

中国和美国都试图在其他重要国家中寻求支持。中国的得手在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日本国内的亲华派势力膨胀(那时的中国已经非今日可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已初步恢复汉唐盛世的风采了),控制了日本政府,使日本由中立转变为追随中国。在中国的指使下,日本军队占领了存留下来的日本美军基地,美国匆忙撤出。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封锁,美日舰队在西太平洋展开了零星战斗。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7-04-28 10:56:18 +0800 CST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早在二十世纪初,“大亚洲主义”在日本兴起,当时不少日本人主张日中联合,共同驱逐西方势力,振兴亚洲。日本著名思想家北一辉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他主张日本支持中国复兴,并鼓动中国征俄,收复蒙古等地。当然,作为日本人,他认为前提是确保日本在满洲的利益。其实,大亚洲主义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日本作为小国的不自信,它没有能力单独对抗西方列强,从它们手中夺取亚洲,所以希望把自己融入亚洲这个大背景中,而其中中国作为东亚文明的“母体”,作为拥有无穷潜力的睡狮,自然被他们所看重。但是,真正的大亚洲主义,只能是以中国为主导,只有在中国充分复兴之后才有可能实现,只有中国才有与西方抗衡的潜力。而一个复兴的中国,是不可能允许日本在自己身上享有什么特权的,日本可以像传统上的朝鲜、越南等藩属一样在大中国的羽翼下享受太平,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最优秀的子文明。如果中国主宰东亚,而日本明智的选择俯首称臣的话,它完全能够获得与追随美国同样的利益,甚至更多。当然,前提是,那时的中国已经拥有可以占领日本的实力。

至于俄罗斯,担心中国在解决南海问题后兵锋转向北方,于是开始向西伯利亚增派军队。但是居住在西伯利亚的大量中国移民积极配合祖国,对俄国的这一行动进行抵制,造成混乱局面。中国趁机进行军事干预来保护自己的同胞,并占领了海参威、黑龙江流域和东西伯利亚的其他重要地区,战火在中西伯利亚蔓延。这一过程中,蒙古被中国顺手拿下。

战争期间,随着阿拉伯国家被反西方力量控制,波斯湾对西方石油的供应已减少到杯水车薪,于是西方日益依赖于俄罗斯、高加索和中亚的石油。这导致西方加紧了把俄罗斯纳入自己一方的努力,并支持俄罗斯加强对其南面石油蕴藏丰富的穆斯林国家的控制。

与此同时,受中国胜利鼓舞的穆斯林势力在中东和巴尔干地区也点燃了战火,把欧洲国家也卷入其中。

在这场新的世界大战中,显然中国取代了一战中德国的位置,成为西方和俄罗斯联合打击的主要对象。由于日本已经归顺,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并无可以进攻中国的基地,于是战争将主要在西伯利亚和中亚一带展开,美国、欧洲和俄罗斯将与中国在这一广袤大陆进行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战。

四,

不论上面两种前景哪一个将来成为现实,或者是另外的情况,有一点是不会变的,就是中国必须成为新的领袖国家,而这就必须充分考虑地缘政治因素。

前面分析了战略要地和战略重地这两种战略上的重要地区,显然,一个民族要获得军事上的安全地位,就必须控制战略要地,而要获得这种控制能力,它又必须占有战略重地。

战略重地是经济中心,而一个国家的首都,一般来说不能离经济中心太远,原因很简单,如果首都远离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重心,那它凭什么统治那些发展得比它更好、经济更加发达、文化更加先进、人民生活水平更高的地方呢?比如,中国古代是中原和关中地区经济最发达,因此都城也就在长安及洛阳等地,而宋亡后,由于长期与北方游牧民族战争,中原地区已经破败不堪,经济重心迁往东部沿海,所以中国首都也就在北京与南京之间交替;美国首都不会远离其经济重心所在的东北部;俄国首都不会到乌拉尔山一带,更不会到西伯利亚,等等。

首都的选址是军事与经济折中的结果,既要能够控制战略要地,又要能发展起强大的实力,而不能只侧重其中一方面。比如中国的首都,如果只考虑军事,那何妨定于亚洲大陆腹心之新疆,像当年孙中山与章太炎谈话中所提到的,建都伊犁,可经略全亚。但事实上那是完全不可行的,新疆地区发展经济的条件远远落后于东部,根本没有能力确保对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统治。如果只考虑经济,那又可定都江南,中国最富庶之地。可是我曾在有关文章里分析过,江南地区在军事上无法确保对全国的统治,而只能偏安于半壁江山。

就全球而言,定都的最佳地址是莫斯科。

全球经济发展条件最好的地区是欧洲西部,既位于大西洋沿岸(大西洋两岸都是适合发展经济的平原地区,太平洋两岸则除东亚以外都是相对荒凉的山地),有海洋交通运输之便,又位于世界岛——欧亚非大陆,有大陆交通之便,而且气候也适宜。

首先,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人类将继续以大陆为主要生存地,因此这个地方应该是在大陆;需要良好的生存环境,既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不能干旱,因此就锁定在温带、亚热带的欧洲、东亚和北美洲了。再者,海上运输已经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这个地方还必须靠近海洋。

中国的东部靠近海洋,具备了以上全部条件。但是,我们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就会发现,太平洋的对岸,却是美洲大陆西部的一连串的高山,发展条件远远不如其东部,远离它们的心脏地区。而大西洋两岸,则是发达的西欧和北美,而且南美东部也远比太平洋沿岸的西部要发达,从地理环境上看,欧洲西部和北美洲东部都是非常适合于人类居住的辽阔的沿海平原地区,条件比太平洋沿岸要优越得多。由于欧洲与亚洲、非洲联成一体而美洲孤立海外,因此,综合来看欧洲是全球经济发展条件最好的地区。

从历史上看,欧洲与北非、西亚及南亚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都相当密切,而中国则远在偏僻的东亚,陆路和海路都难以到达其他地区,这也就决定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仅仅是偏僻的角落而已。而美洲大陆的发现,则使欧洲从此跃居世界的中心地位,因为欧洲正位于从印度到美洲、从北冰洋到北非的这个地势开阔、交通便利、经济文化最为活跃的广阔世界的中心,而相比之下,中国的远东世界(被中亚的高山、沙漠,西藏,西伯利亚中部山地,以及美洲西部的山脉将其与环大西洋地区隔离)就要狭小得多,重要性也小得多。

而世界军事战略的枢纽则是麦金德指出的世界岛心脏地区——中亚一带。

西欧固然发展经济的条件最好,然而与中国的江南地区一样(这一点请参看我写的《中国与欧洲地理的相似之处》),无法有效控制欧洲大陆以东地区。中亚固然可四面出击东征西讨南侵北伐,但是一片荒漠难以发展。而莫斯科地区则既属于欧洲,又便于控制亚洲。

历史上,俄罗斯帝国是最有野心征服全球的国家,其他列强对它也最为担心,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优越。而二战中德国和日本在野心最大时也只打算瓜分世界,德国控制西方,日本主宰东方,除了联盟的因素外,它们的地理位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德国的重心在中欧,日本的重心本来是在岛上,它肯定渴望尽快转移到东北亚(满洲地区),它们都只适合统治各自所在的范围,既西方和东方两个世界,而不像俄国那样,本身就处于东西方之间,既适合蚕食欧洲,又适合鲸吞亚洲。

莫斯科地区是全球战略要地和战略重地的最佳结合部。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7-04-28 10:57:04 +0800 CST  
此外,莫斯科与欧洲的关系,就像北京、西安(或咸阳)与中国中原的关系一样,处于一种极为有利的易守难攻、而又便于出击的地位。秦国建都咸阳,面对的是激烈争战的中原群雄,而背靠陇、川广阔腹地(没有强敌),一方面可以比较轻松的在后方大肆扩张,积聚实力,一方面又可随时参与中原争霸。定都北京的东北地区的势力,也是如此。而莫斯科在欧洲,也是处于这样有利的地位,俄国一方面可以在亚洲鲸吞那些落后地区,迅速崛起为庞大帝国,一方面又可积极参与欧洲争霸,不断扩张势力。欧洲与中国,就是西方与东方两个世界的中原,两大战略重地,而其中欧洲条件又更加优越。大中亚地区则是这两个中原之间的纽带,头号战略要地。

像当年孙中山与章太炎谈话中说的:谋本部则武昌,谋藩属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我们也可以这么说:统治东亚,则定都北京,统治世界,则定都莫斯科。

顺便提一下,我在《中国与欧洲地理的相似之处》一文中详细分析了北京与莫斯科分别在中国和欧洲的地位的相似性。

现在重新回顾上面提到的一个问题。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黄祸论”在欧洲兴起,当时有些西方人担心中国像日本一样工业化,崛起为一个无比强大的国家,然后征服俄罗斯,那样的话,中国这个边缘国家就跟俄罗斯帝国(当时其领土包括中亚)结合起来,成为同时占据边缘地区和心脏地区的国家,再现蒙古帝国全盛时的景象。

当时的中国是走下坡路的清朝,尚未富强,遑论称雄,但是今天,中国是一个迅速发展的强大国家,明天,它必将重新成为世界超级强国,难道我们不能重新思考称雄世界、主盟地球之路吗?这在清末民初就曾经是很多民族主义者的理想。

五,

中国将来欲称雄世界,当然不能不重视印度洋。印度洋对中国和对日本一样,是从海上进入西方的必经之路。但是,中国与日本不同之处在于,中国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大陆帝国,中国西北部已经深入中亚,因此,中国远征欧洲有两条道路可走,一条是海路,从东南亚、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再进入中东、地中海和欧洲,和日本《田中奏折》构想的路线类似。另一条就是陆路,即从新疆、蒙古一带进入中亚和西伯利亚,然后经西西伯利亚大平原突进欧洲。

这两条道路孰优孰劣呢?盲目追随潮流、崇尚美国式海洋霸权的人肯定是赞同印度洋那条道路的。但是,其实恰恰相反。中国是个大陆帝国,中国陆军是世界上规模最庞大、战斗力最强的陆军,在陆上能与中国抗衡的国家实在不多。而中国海军则还很弱小,很难与美国等传统海军强国争雄。

另一方面,从地理环境来看,从西西伯利亚平原到欧洲心脏地带是一片几乎完全坦荡的大平原,最适合中国陆军机动化部队的迅猛突进,最快最猛的给敌人以致命打击。而从印度洋穿越中东再进入欧洲,这条道路地形复杂,根本不可能快速推进,而敌人也完全能够有时间建立起坚固防御,阻挡住我们的进攻。

我一直认为,依靠海军从海洋上扩张不是真正增强国力的方法,像英帝国当年那么显赫,其实却是相当脆弱的,权力中心(伦敦)与实力基础(印度等海外殖民地)相距太远,一旦遭到打击(不论本土还是殖民地),很容易崩溃。所以一战后英国实力就极大下降了,二战后帝国彻底瓦解了。

相反,走大陆扩张的国家,如近代的俄国和美国,直接大规模吞并周围的土地,权力中心与实力基础在一起,稳固的增强了自己的实力,成为真正的世界大国。所以不论一战还是二战,都没有动摇俄美两国的地位。其实中国能一直保持世界大国的地位,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古代中国一向是奉行大陆战略的)。

园首当年在《我的奋斗》中对此有过精辟评论,他拿金字塔做比喻,说英国实力基础在底下,也就是分散在海外各地,而小小的头部则在顶端(本土),美国则正好相反,头部就在底下,与力量基础在一起,而尖顶则是其伸向海外的触手。俄国也是这样。园首这么说的用意很明显,他是指出德国今后不要再重蹈一战前的覆辙,追求那种脆弱的海外霸权,而应像美国在美洲大陆和俄国在欧亚大陆的扩张一样,直接在欧洲大陆进行领土扩张,成为真正的、实力稳固的强国。

但是,美国在完成其西部扩张,到达太平洋沿岸之后,却放弃了那种有效的扩张方式,转而追求英国那种华而不实的海洋战略。这种方式使美国短期内迅速接替了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将英国的世界殖民体系转变为美国的世界联盟体系。但是,从长远来看,美国必然重蹈英国的覆辙。

美国对台湾、欧洲等地的干涉,成本远比对美洲的扩张大,而一旦中俄等国复兴,美国在这些远离本土却靠近对手的地区必然处于极大劣势。扩张,无非就是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直接吞并邻近的资源丰富的领土当然是最有效的方式,比间接控制远在天边的领土要好得多。美国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安抚中国,退出台海,允许中国收复台湾,而自己则吞并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周边国家。

美国现在的国家规模,与中国大致相当,一旦中国得到开发,必然可与之抗衡。而它如果现在凭借自己绝对优势的实力,将加拿大、墨西哥乃至整个西半球完全征服,合并为一个大的美国,那它的规模就比中俄等国都大得多,中俄再怎么样都无法赶上它。那时它再向欧亚扩张,就容易得多。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7-04-28 10:57:58 +0800 CST  
对于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完全可以对整个西半球进行全面整合开发。美洲那些国家,先天就是移民国家、混血国家,与美国可以说有着很深的渊源,美国完全可以打着统一新大陆、全面建设自由世界等旗号征服那些国家。事实上,被美国统一后,加拿大人的生活水平不会降低,拉美的经济完全可以得到更大发展。经过一段整合时期,反抗力量会微乎其微的。

当然,事实上美国由于其民主制度的制约,不可能进行这样的大战略。所以从长远来看,美国的世界帝国必然像英帝国一样走向衰落,直至彻底瓦解。

所以,对中国来说,扩张之路还是要以大陆为主。这样,西北就是最佳的前进方向。

六,

中国要成为世界领袖,固守于东亚是不行的,前面已经分析过,从地理环境上看,东亚地区虽然也是适合人类居住生活的经济发达地区,但跟西方世界相比还是逊色不少,如果我们只固守于东亚,那么即使拥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也无法避免被处于更好的地理环境中的西方所赶超。这不是地理决定论,而是说,如果后天条件相当,那么先天条件就将起决定性作用,就像战争中,如果技术、装备相当,那么指挥才能、军队数量等因素就起决定性作用。在这里,先天条件就是民族生存发展地理环境,而后天条件就是一个民族为了生存、发展和壮大而采取的组织形式即国家制度。

我以前多次分析过西方民主制度的缺陷,并主张中国走中央集权道路(当然,这只是最粗略的说法,具体而言应该是知原先生所提出的,思想创新,融汇中西,创立出一种新型的思想制度及文化),那样方可像孙中山当年预言的那样“驾欧美而上之”,因为对于国家的强大来说,民族主义的集权制度是比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要优越得多的。

但是由于后天条件是人为的,所以不具有固定性,中国可以实行比西方更加优越的制度并由此超过西方,西方也可以实行这样的制度,使中国的优势荡然无存,并利用其更加优越的先天条件,再反过来超过中国。

因此,如果我们在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之后想要永久保持这种地位,那我们就必须获得地理环境的优势,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把我们的国家主体迁移到欧洲,并且把首都定在莫斯科。辽阔而肥沃的东欧平原就是我们民族未来的繁衍之地。只有那样,我们才能确保我们民族所占有的优势地位。

但是要想征服俄罗斯,必须首先将中亚地区纳入我们的控制之下。中国与俄国作战,有两个重点地区,一是东北,二是西北。中国东北地区相对来说人口密集、工业发达、交通便利,但所面对的是俄罗斯远东地区苦寒山地。如果俄国想全面进攻中国,那其主力肯定会从这一地区突破,因为铁路密集的东北平原适合机动化大部队快速推进,而且该地区距离中国心脏地区也不远。但是中国想大举征俄的话,这一地区显然不合适,东西伯利亚的山地很难快速推进,而且该地区远离俄国心脏,无法对其构成重大打击。西北地区则正好相反,远离中国心脏,却相对靠近俄国心脏,如果我们能将新疆建成一个强大的军事基地,同时控制中亚并布置驻军,那么以闪电战速取莫斯科就成为可能。而在东北和蒙古一线,我们只要出动少量兵力即可。

中亚地区在古代曾长期是中国势力范围,但自唐玄宗时期怛罗斯战役唐朝被阿拉伯帝国击败后,中国就丧失了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而该地区亦从此落入伊斯兰教统治之下。我们必须恢复汉唐盛世,中亚必须重新成为中国的西域,重新回到汉化的道路上来。

可以这么说: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俄国,欲征服俄国,必先征服中亚。

当然,在这之前,我们必须收复台湾、解决东亚地区与美日等国的争端,扫除后患。这一过程我认为上面引用的亨廷顿所描述的那种情况比较符合实际。或者,是中俄印德(欧)四国轴心联合将美国驱逐出去。总之我认为当中国复兴之后这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在东亚地区跟一个实力并不亚于自己的国家较量,美国的劣势显而易见。

七,

最后再谈谈我对张文木先生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中所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的不同看法。

跟当今绝大多数国际战略学者一样,张文木先生主张“有限扩张论”。这种观点认为扩张是好的,但是必须掌握限度,必须适可而止,那样就能收益,否则将是灾难。他们最喜欢拿俾斯麦与希特勒做比较来说明前者是高明的,而后者贪得无厌最终一无所有。美国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中对这一观点做了很好的回答,为什么俾斯麦不在基本统一德国(我用“基本”,是因为奥地利没有统一进来)之后继续扩张,是因为当时德国的实力还不足以同时挑战法国和俄国,还需要时间来巩固统一成果,加强国家建设,等等。因此俾斯麦在对外政策上非常谨慎,极力避免表现锋芒引起冲突。这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外交艺术。其实,正如书中所说,如果到了二十世纪俾斯麦仍然在位,那他也无法继续在欧洲各大国之间游刃有余玩平衡术,因为那时德国实力的增长本身就是打破平衡的原因,其他大国无论如何都会联合起来对抗它。在俾斯麦去职后的几年内,德国在外交上并未有何大动作,但是法俄联盟仍然形成了,这说明不是德国的所作所为而是它的实力导致了外国的反对。

对于希特勒,就算是赞同其民族扩张的人也往往认为他不应该进攻俄国,而应该在征服西欧之后停下来。这种事后诸葛亮的观点是毫无价值的。事实上当时世界上大部分人认为德国将战胜苏联,相反在这之前德国与法英两国的战争却不被看好。国家总是要追求尽可能多的权力的,因为只要那样才能获得最大安全。当时的德国就是如此,不击败苏联,它的安全是没有保障的,它的前途是不太光明的。纳粹德国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不是控制西欧,更不是海外殖民(这是希特勒明确表示不可取的),而是征服东欧,使德国人民能够大量移民开拓,建成一个真正的大国。既然如此,当时有什么理由使德国不去进攻苏联呢?事实上,本书通过对世界历史上几个重要的扩张失败的例子的分析得出,扩张当然很可能失败,但是同样也很有可能成功,只要有机会,国家还是会扩张,会尽可能追求更大的权力。国家的扩张只有一个止境,那就是统一全世界。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7-04-28 10:58:40 +0800 CST  
张文木先生还将日本也作为一个例子,认为日本的失败就是因为在陷入中国的同时还去挑战美国,并认为如果当时日本不去招惹美国,不把势力伸展到东南亚,只集中力量进攻中国,那胜负就难料。我觉得这个看法太主观太片面了,当时日本人决不是认识不到美国巨大的工业实力和战争潜力,也不是自大到昏了头,他们之所以最终决定对美开战,实在是由于美国无法容忍日本征服中国(美国领导人当然清楚日本征服中国意味着什么),当时首先对日本采取了行动,把日本逼到了一个要么选择全面停战要么选择跟美国交战的地步。而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全面停战意味着它从明治维新以来的对外扩张理想和成果面临着毁于一旦的危险,因为在当时那种形势下,不进则退。所以日本人毅然选择了孤注一掷,背水一战。

对于当今的美国,张文木先生认为它也走上了那种过度扩张的道路,并认为它最终会因此而衰落。我认为,这一说法只对了一半。美国的确会因扩张而衰落,但具体原因却不是“过度扩张”,而是扩张的方法、路线错误。前面我已经谈到美国美国在成为大国之后走上了相反的战略道路,从陆军的陆地扩张转向海军的海外扩张,从直接吞并领土转向间接控制。下面我再引述知原先生曾指出的美国的错误战略:

“美国的全球战略不过是在世界各个重要地区建立据点,在这些据点的基础上建立全球联盟。美国则以这个联盟来称霸世界。这是非常错误的策略,这是在犯兵家大忌!劳途远征是兵家大忌,美国在世界上建立的地区据点常常远离美国本土,但却在那些地区大国的眼皮底下。美国如果不是因为其实力比这些大国大许多倍,要想和这些地区大国进行地区性角逐,美国具有很大的战略弱势。美国真能永远保持他对中国、俄国、印度这样的地区大国的巨大优势吗?美国的国土资源并不比这些国家优越多少——至少远不会大到如今的实力倍数。随着这些地区大国的工业化、逐渐崛起,美国将如何保持这种超强优势?这些地区大国的崛起必然能把美国打算建立却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全球联盟撕的粉碎。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其实很好的展示了国家间的斗争策略,连横是大国分化瓦解小国合众的策略,而大国主动实施的策略则是远交近攻!我认为美国正确的策略应当是,交好中国、俄国、印度等这些离美国较远的重要国家,应将主要精力用在征服北美和南美之上——建立一个囊括整个美洲的大帝国!以美国现在的实力征服北美和南美是易如反掌的事。当然很多人会马上反对说,这必然会遭到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对。但我要告诉诸位的是,征服南美和北美所能遭受到的世界各国的反对力量远不会比美国现在实施的在世界各地区建立据点所遭受的反对力量强。因为国家和人一样是自私的,他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私利,然后才是他人;国家也和人一样,首先考虑的是近期利益,其次才考虑远期利益。征服北美和南美对他们来说,远没有在世界各地区建立据点对他们的直接威胁大。美国征服北美和南美远没有它将军队驻扎在台湾使中国感到担心。美国在世界各地区建立据点其实是在真正的为美国树立敌人,使美国成为世界公敌。远交近攻其实就是在减轻这种公敌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扩充自己的实力——建立据点取得对那个地区的霸权并未真正增加自己的实力。在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的同时,美国可以实施一些安抚性措施,比如同意中国收复台湾、北约西退等策略,事实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时正是这样做的。

当然有人会以害怕导致核站征来反对这种策略,我认为,如果美国只是征服北美和南美的话,并在同时实施一些安抚性策略,导致核沾正的可能性并不大,毕竟征服美洲对这些核大国来说并不是直接威胁和利益损害。另外,美国应该大力实施NMD计划,建立一个有效的防卫he进gong的体系。如果这一套体系得以建立,美国还有足够的雄心和胆量的话,在正服北美和南美之后还可以大举进攻欧洲,并进而征服俄国、非洲等,最终完成统一世界的大业!但由于美国是泯猪制国家,人民的天生目光短浅、无远大志向、安于享乐,任何力图实施这一计划的渼国棕桶都会被立刻赶虾苔,所以我认为美国是不可能实现这一伟大事业的。每国的最终结局只能是随着地区据点建立的逐渐增多,其树敌也会逐渐增多,再加上中、鹅、三哥哥这样的地区大国的兴起,他们必然要求削除每国的地区据点,从而会逐渐建立起一个世界性的反渼连萌,从而最终会使美国的全球战略化为灰影。伴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受阻,他对世界各国享有的特权利益也会受阻,这样美国将越来越难以支撑他庞大的国民消费、军事开支,美国的泯朱制也将由于他无法转嫁他国内的经济危机及从世界各国那里取得的廉价资源而日益显露出弊端,美国将逐渐衰亡!后人又要从每国那里吸取经验——从来没有一个永久兴盛的国家和文明,也从来没有一个永远完美的zhidu和文化。”

二战中德国和日本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知原先生以前也曾谈到过。德国和日本是小国,人口、资源和领土都远远不如美国和俄国那样的大国,尽管它们发挥了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在战争初期都取得辉煌的成就,但终究无法跟充分动员起来的比自己大很多倍的大国对抗,所以他们最后失败了。这是悲壮的结局,这是小国的悲剧。

但中国不同,中国本身就是世界大国,规模决不亚于美国,而且基本上是单一民族,完全可以锻造出与当年日本德国相当的民族凝聚力,这一点是美国所无法相比的。只要中国找到真正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民族复兴,要获得世界一流的国家实力是水到渠成的事。在那种情况下,我们只要达到德国击败英法等国的成就,就完全可以击败美、俄等国,成为世界唯一霸主,而不用面对比自己庞大得多的国家。

现在很多人认为核武器的产生使大规模战争已经不可能发生,其实这是极为错误有害的观念。核武器也许确实能够毁灭人类,但是至少从冷战开始直到今天,各国政府都没有因为这个原因而放弃对常规军事力量的建设以及对大规模战争的考虑,至少美国政府智囊团兰德公司提交的台海战争报告中就详尽的分析了各种规模的战争,从局部冲突直到全面战争、核战争。如果核武器果然使大规模战争不可能发生,那他们岂不是在做游戏?很多中国人在看待严肃的问题时往往当作儿戏,一笑置之,确实极度缺乏“认真”的态度。这是很可悲的。美国的御用专家学者都能如此坦诚的思考、谋划全球战略,俄国著名政界人物日里诺夫斯基能够著书明言让俄国军队部署到波斯湾,使从北冰洋到印度洋的这一广袤土地上的居民都讲俄语,而在中国哪怕仅仅是民间人士在网络上表达类似想法就会遭到无数“热爱和平”的同胞的讽刺挖苦,这种现象不改变,中国的前途是不容乐观的。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7-04-28 10:59:26 +0800 CST  

楼主:日照大神是我儿

字数:3389892

发表时间:2013-07-07 21:3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5-26 17:43:49 +0800 CST

评论数:1368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