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如棋,且听我细细分解

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石是农村,农村稳定的基石是土地公有制。
中国农民勤劳,朴实,善良,但是农民也存在短视,容易被眼前利益诱惑欺骗。特别是农村中少数的懒汉,更是鼠目寸光。
中国几千年的农民起义,或者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最终都是土地的过分集中造成的不平等。
老船以前也说过,农民的承包权可以入股,但是这种承包权,没有抵押权,用途改变权,农业企业破产,承包权退回农民,不得参与破产清算。
农民的土地不可以买卖,一方面限制了土地的流动,一方面也是对农民的保护
如果要农民彻底放弃土地,必须以社会保障权(社保、医保、失业保险)换农民土地承包权。
中国农民在中国以后相当长历史阶段,依然必须一定量的存在。农村城镇化的步伐必须随着农民文化,教育,等的提高才能慢慢实现。某种程度也可以说,随着老一辈的农民慢慢老去而实现城镇化。
目前中国大量的农民工,所谓人口红利,就是他们的低成本劳动力。农民工的低成本劳动力,是因为他们家乡的土地收入作为抵押的。实际上,这部分的农民土地收入变相的被城市资本家剥削了。 所谓人口红利,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这部分农民甘心被城市资本家剥削而无怨无悔,就是由于农村土地的背书。
他们被残酷剥削的时候,要么是换资本家,实在不行,家里的土地是他们心灵的栖息地。
农民草率的放弃土地的结果,与俄罗斯发钱是一回事。农民很快会发现他们用土地交换的货币,很快贬值,最终自己成为彻底的无产阶级。
==========================================================
土地的流转和土地公有制被改变没有任何的关系!流转出去的只是土地的经营使用权,而不是土地的所有权!

种是看土地流转问题的根本和基础!

为什么现在农村的耕地需要流转?

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机具的普及,农业的生产力相比过去有了本质的提高。在三十年前,平均一个人种二三亩田,都累得东倒西歪,而现在一个人种三四十亩田,都没有过去那么累。因为过去种田,基本上都是纯手工,而现在稍重一点的活,都指望农机。

还有另一个重要情况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总的生产力的提高,现在的人工工资比过去有了大幅的提高。而且随着发展,民工荒的出现,人工工资以后还会继续提高。

在这种背景下,指望农民们每家每户人均再种几亩田,已经没有比较效益了。

我们来算高帐。打算人均耕地三亩(其实按照户籍人口算人均两亩都不到),每亩田收益一千五百元(已经算高了),总共才人均年收入四千五百元。这样的收入水平,农民们怎么可能会接受?!

更重要的是,如果刨除农民们自己的人工费用,那么种田还是亏本的。亏本的生意干着还有什么劲?!

现在的农村,如果不是通过土地流转种着至少二三十亩田以上的的农民,其余的农民他们收入主体已经不是种田的收入,而是打工——长工或短工的收入了。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3-11-24 15:05:56 +0800 CST  
那些认为现在让农民们仅仅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就可以确保天下太平的人,思想真的是老古董了。
他忘记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区别,他把农业社会得出的经验教训企图用在工业化社会,岂不是方凿圆枘。

农业社会最主要的财富产出来自土地,准确说来自耕地,而工业社会最主要的财富产出则是来自城市,来自工厂!

在目前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国,一些人非要把大量劳动力限制在农村土地上被浪费,也不愿意进入城市,这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问题,更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3-11-24 15:18:43 +0800 CST  
我前天去上一个村庄拉粮食,那个原本六七户,二三十口人,一二十间房村庄现在就剩一个男人了。
那个男人的孩子在县城上学,老婆陪读,其余人家全部在外。他连打麻将打牌都得到至少半公里外的别的村庄去。

因为整个村庄几乎没有人,前几天他在外村打麻将,下午他们村去了几个人骑着摩托车,别的村庄的村民,还以为是他家的亲戚去了呢。结果这个男人晚上去家,发现自己家的一条大狗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偷了。

他喜欢玩(打麻将打牌),别的村的人又不愿去他家,家里还有几万斤粮食,所以狗被偷了后,一直在催我家,希望能尽快把粮食卖掉,这样出去玩就无后顾之忧了。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3-11-24 15:32:16 +0800 CST  
因为我是个走村串户的粮贩子,我见过太多像这样农村破败的景象了。
现在的农民们已经开始用脚在表达意见了。可是我们很多左派却视而不见!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3-11-24 15:34:34 +0800 CST  
下面转载一篇文章
----------------------
农村剩余劳动力几近枯竭 盖房上梁的人都没有了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311/04/t20131104_1701236.shtml
2013年11月04日 06:41 来源:经济参考报
===================================================================
编者按: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近期撰文称,中国已经进入刘易斯拐点,将导致中国经济“碰壁”。
中国经济发展是否已迎来刘易斯拐点?《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分赴十余省份发现,在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民工市民化遇阻的制度壁垒下,从狭义的刘易斯拐点理论看,我国正在步入拐点阶段。拐点的双面效应日渐明显:一方面,廉价劳动力的获取越来越难,企业人工成本持续攀升,对经济发展速度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人口红利渐失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对经济结构调整起着倒逼作用。
本报从今日起推出“拐点与转型”系列报道,探访劳动力市场供求现状,求解中国加速跨越拐点之策,敬请关注。
“终于看见一个年轻人了。”在四川省仁寿县的几个村庄采访近3个小时,记者终于远远看见一个光着膀子的“年轻人”,兴奋地指给随行的乡镇干部看,走近一看却也已是两鬓斑白的中年人。少了年轻人的村庄显得格外静谧,偶尔能听到几声鸡鸣狗吠。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在浙江、广东、河南、安徽、四川、贵州等东中西部10余省份走访时看到,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所剩无几,“用工荒”现象已从东部蔓延至中西部地区,各地争夺劳动力“白热化”,农民工工资普遍快速上涨。
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加剧。据人社部官员称,尽管我国劳动力总量充沛,但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是必然趋势,预计2020年至2030年,每年减少近800万人,2030年后每年减少830多万人。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3-11-24 15:43:00 +0800 CST  
供求反转:劳动力输送甲乙方角色颠覆


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廉价劳动力供给出现短缺是刘易斯拐点到来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用工荒”开始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蔓延,东部和中西部劳动力输送转移的“甲方”和“乙方”角色逐渐被颠覆。
“以前只要在公司厂门口贴个广告,就有很多农民工应聘,现在主动出去招聘都很难。”浙江省温州市法派集团有限公司人事经理曹乔乔说,该公司用工缺口达1/3。据浙江省人社部门统计,浙江超过1/4的企业存在缺工情况,企业“用工难”“用工贵”问题日益突出。
“招工大市”广东东莞的人才市场如今门庭冷落。《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广东省东莞大京九人才市场看到,在贴着满满招工启事的广告板前,很长时间看不到应聘者的身影。
中西部地区用工也出现由富余到短缺的转折。“我们从以前的劳务输出大县变成了现在的用工短缺大县。”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人社局副局长周绍哲说,临颍县最高峰时曾劳务输出20万人,现在劳务输出人数降到了10万人左右。
“十年之前我们组织招聘,农民交钱都愿意来,现在你给他钱,他也许都不来。”安徽省阜阳市临泉人社局劳务经济办公室主任黄河说,县里连续4年组织农民工招聘会,每次提供四五千个岗位,但招到的人寥寥无几。
安徽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厅长刘莉说,缺工成为全省普遍现象。宿松、滁州等市县多次到省人社部门强烈建议引进外劳。此外,四川和贵州等西部地区也出现局部用工短缺现象。
随着“用工荒”向中西部地区蔓延,沿海招工企业和政府从中西部地区昔日的座上宾,如今吃起了“闭门羹”。
“以往东部地区来招工,我们很热情,包吃包住包服务。”安徽人社厅就业促进处副处长吕泉说,“到了2011年,你来不来招工无所谓,现在很多市县都不欢迎不接待招工企业了,甚至连摊位都不提供。”
四川省仁寿县人社局副局长林金华说,仁寿县原来在沿海等地设立了一批劳务输出的办事处,这两年部分办事处已经停止运转,仍在运转的主要帮助农民工维权,不再承担主动向当地输送农民工的任务。
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逐渐采取“回引”措施进行“出口转内销”。河南省和四川省分别于前年和去年出现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高于省外输出的历史性转折。安徽省正把皖江18个用工多的县和皖北14个劳动力丰富的县进行“两皖对接”,把农民工留在本省。
部分东部企业为了“抢人”,甚至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据贵州省遵义县人社局就业局副局长温德松介绍,去年一家浙江纺织企业以在遵义县投资80亿元为条件,要求当地政府替其招聘5000人。遵义县千方百计给这家企业输送200多人后,承诺的投资却不见踪影,温德松说,企业的目的根本不是投资,而是揽人。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3-11-24 15:44:06 +0800 CST  
存量“探底”:“盖房上梁的人都没有了”
面对日益蔓延的“用工荒”,农村剩余劳动力究竟还有多大的“接续”空间?记者在中西部人口大省的农村地区走访发现,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已经所剩无几,存量挖掘和转移难度日趋加大。
由于青壮年劳动力普遍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三留现象”现象严重 。 四 川 省 仁 寿 县 始 建 镇 镇 长 李 建 忠 说 , 该 镇1 .72万劳动力中的九成以上都外出务工,60岁的老人还是种地的主力军。《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始建镇文武村看到,89岁的苏少荣老人还在晒稻谷。“40岁以下的劳动力在村里找不到几个,盖房子上梁都凑不齐人。”始建镇东风村党支部书记杨俊文说。
安徽省临泉县韦寨镇韦周村300多人,60岁以下的劳动力只剩下41岁的村干部韦小庄。河南省固始县郭陆滩镇太平村党支部书记吴兴民说,全村3500多人,外出打工的占六七成,“60岁以上的现在也算‘劳动力’,要不然没人干农活”。
记者在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新铺乡的集市上看到,赶集的大部分都是妇女、老人和小孩。新铺乡巴茅村村支书周玉明说,全村劳动力500人左右,外出打工的就有400多人,“村里想找到一个年轻人,难!”。
贵州省就业局局长徐海涛和四川省人社厅农民工处处长曹庆表示,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速放缓,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开始下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刘丹华说,尽管我国劳动力总量充沛,但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下降是必然趋势。预计2020至2030年,每年减少近800万人,2030年后每年减少830多万人。
记者采访发现,存量闲置浪费进一步加剧了劳动力短缺。部分在外打工的农民工由于无法解决户籍、住房、社保、教育等问题,被迫过早离开劳动力市场返乡。在温州打工的安徽省六安市农民工程先峰说,前些年他们家族在温州打工的有四五十人,过年能摆几大桌,现在只剩下十个人,大部分由于孩子上学等问题无法解决,陆续返回家乡。
河南、四川、贵州等地人社部门均表示,目前闲置劳动力大多年龄偏大、文化和技能偏低,且以45岁以上中年妇女和55岁以上男性群体为主,再次转移就业开发难度较大。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3-11-24 15:44:52 +0800 CST  
人工上涨:刘易斯拐点已然到来
在“用工荒”蔓延、剩余劳动力“探底”的驱动下,近年来农民工工资持续上涨,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升。从“只要有活干就行”到“工资太低我不干”“议价权”逐渐从企业向农民工倾斜。
“以前农民工有活干就算增加收入,但劳动力短缺后农民工对工资福利方面的要求大大提升。”据蔡昉介绍,2004年出现“民工荒”后,农民工工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上涨趋势不断加快。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1年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首次突破两千元大关,同比增幅达21.2%。尽管去年经济增速放缓,但农民工月收入同比仍上涨11.8%。
在沿海地区,地方政府和企业对用工成本上升的感触尤为强烈。浙江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政策综合科科长陈根元说,加薪已成为企业招工的主要手段,企业“用工贵”问题日益突出。浙江省人社厅的一份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最近几年浙江省农民工工资年均增长10%以上,目前一半左右的农民工月均收入2500元,四分之一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000元以上。
中西部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在逐渐消弭。中西部农民工工资不断上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缩小。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在东中西部务工的农民工月收入差距已经缩小至30元左右。
“这五六年农民工工资水平翻了一番。”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产业聚集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崔鹏飞说,2007年一家澳门的纺织企业从沿海搬至临颍县产业聚集区,员工月工资当时仅有400多元,“现在我们这儿工资一涨,这个企业又撤走了”。
“现在老板成了‘孙子’,员工对工资待遇不满意就走了。”河南固始居一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恒国说,除了加工资,降温费、绿豆汤、宿舍卫生间空调等福利都要尽量给工人安排好。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多地劳动力市场采访发现,农民工与招聘企业对工资“讨价还价”程度激烈。正在成都市九眼桥劳动力市场招聘普工的四川川桂阳光纸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正军说,成都市前几年普工月工资才1000元出头,现在没有两三千元很难招到人,经过一番“拉锯战”,农民工对李正军提供的1800元的月工资并不感兴趣。
新生代农民工对工资待遇的要求更为敏感。贵州省遵义县三合镇冷水村22岁的农民工龚前立去过浙江打工,干了几个月就回家了。“一个月工资才两千多块,还不够自己开销呢。”现在龚前立在本地干水泥工,每个月打零工也能挣上四千多元。
记者采访发现,尽管我国目前仍有9亿多劳动力,包括2 .6亿多农民工,劳动力总量依然充沛。但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加速“探底”,存量的转移难度加大已成事实;“用工荒”蔓延加剧,农民工工资、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则持续多年。立足这样的社会经济现实,寻找“稳增长调结构”良方迫在眉睫。
(本版稿件由记者王晖余、胡苏、宗巍、杨一苗、李亚楠、王子辰采写)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3-11-24 15:45:38 +0800 CST  
既然能种田,就能打工!别的不说,看个大门总行吧,中国已经键入老龄化社会,做个老年人的保姆总行吧。怎么着收入也不止一年三四千元啊。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3-11-24 16:15:11 +0800 CST  
@jcy1973 5005楼 2013-11-24 16:01:28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初中生都知道,真不明白有些人的不明白是真还是假?
举个例子:一家有5亩地,全种的是小麦。这个家在以前,要全家人抢收,割、运、打、风、晒,就这还要抢种下一料。在这过程中,一家人累的要死要活。现在,一个老人在家就行,有收割机,一次性完工,光在家里晒麦就行了。种就更简单了,有播种机、旋耕机、……。老人光站在地边看就行了。
那么被解放出来的其他人呢?不出去打工干什么。
-----------------------------
人家不是不明白,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利益立场使他们不想明白!

看看反对的都是些什么人!都是城里人,工人等一些既得利益者,害怕农民们入城分享经济发展的蛋糕!

土地流转不仅仅是种田和打工比较效益问题,还包括农机使用效率问题。比如我买了大型联合收割机,可是农民的地左一块一二亩田,右一块三四分田。收割机就忙着在路上和狭窄的田里转吧。相比较平坦开阔的一块田几十上百的大田,哪个更能发挥农机的高效率?答案显而易见。

还有水利设施管理问题。以前土地没流转之前,水利设施是大家一个共同管理的。可是共同管理几乎等同于没有管理。由于农民们收入的主体已经不是种田收入了,对土地的产出已经不再那么斤斤计较了,水利设施这些年几乎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土地流转集中后,就不一样了,责任明确了。你如果管理不好,受益的那些田就容易受灾,损失的钱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土地流转还和土地整理土地复垦有直接关联。我前面讲了,某些村庄连打麻将都凑不齐一桌人!这样的村庄时没有任何吸引力的。这些村庄的人离开了,他们留下的土地不允许被流转出去,难道让它们抛荒吗?!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3-11-24 16:35:27 +0800 CST  
@jcy1973 5010楼 2013-11-24 16:45:19
感情这些人只要工业的现代化,不要农业的现代化。
-----------------------------
看看这些反对土地流转的人,对八十年代包产到户的看法,对中后期的看法,对太宗的看法,对几十年代国企改革的看法,对现在农民入城的看法,结合起来非常有趣,可以够研究社会学的大学生们写好几篇论文的。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3-11-24 17:01:20 +0800 CST  
当然了现阶段的农业规模化种植,也不是没有风险。本地有不少承包大量耕地的种田大户,有几个已经失败了。

在和农民们探讨失败的原因时,一个农民的话入木三分:硬件条件没达到。一是农机不够多不够大,二是土地没有整理,三是水利条件没有及时跟上。

其实大规模种田搞好了,一千亩田每年收入几十万不成问题。对于一户人家来说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收入了。

对于小农小户就不值得了,算下来每亩才几百块,拢共几亩田才几千块,够干啥!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3-11-24 17:09:39 +0800 CST  
本地今年遭了灾,那些种田大户们损失巨大,但是除了几个不干了以外,其余人仍信心满怀。

因为很明显,规模化种田只要搞好了,包赚钱的事,当然了会有点辛苦。

现在政府正在本地兴修机耕路和水渠硬化,很多大户们也在挖塘。

那些认为土地流转后种田大户们因为不确定土地归自己所有,就不会投入的人真的应该来本地看看。
就比如我认识的一个人,去年刚刚自己承包一千亩田地,就在旁边建造了几间板房,在板房前用一亩地造了同等面积的水泥晒场。还准备在旁边建造仓库,当然了农机购置费用已经花了几十万了。

那些讲土地兼并会引发社会问题的人真的不知道这么想的,现在种一千亩田,光每年的种子农药化肥柴油等资金投入就得几十万,然后才有可能赚几十万,还那么辛苦,风险那么大——就比如今天天灾,几乎白忙甚至亏本。

人家赚的是辛苦钱,不是像过去农业社会的大地主那样,靠剥削过日子的。
真真正正地像过去地主那样的人其实是在城里有多套房产,靠租金以及房价上涨得到的暴利的人。

耐人寻味的是,那些反对土地流转的人不少却反对政府对多余的房产采取必要的措施,这些人也好意思自称左派!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3-11-24 17:51:36 +0800 CST  
@好累呀好累 5015楼 2013-11-24 17:57:04
如果每人有1.5亩,666个人口才1000亩,每个家庭3口人,也就是222户人家.
再假如,每户每年生活开销2万,需要444万。
土地归种田大户了,一千亩才收入几十万,就算都给老百姓返回去,剩下这个窟窿怎么补
-----------------------------
对于那些在农村种田却没有流转别人耕地来种的农户们来说,绝大部分的收入的主体已经不是种田收入,而是其他比如打工、做生意的收入了。

我认识一户人家,其大人和我父母是同村的乡亲,其孩子和我同学。他们家在二十几年前就盖了瓦房,由于不打工不做生意,仅仅种那几亩地,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家还没什么变化,在现今的农村都有点落后了!

而我家二十多年前,穷困不堪,十几年前就把土地流转出去了,现在做粮食生意,已经在本地小有名气了。

现在农民们种那几亩田真的是没什么奔头,刨除农民们本人投入的人工费用,种田的效益是亏损的,通俗地说,就是帮别人打工种那几亩田,都比自己做那几亩田的“地主”强!

现在农村种田种粮食,已经不能指望靠人工投入赚钱,而只能靠投入农机和资本(种子农药化肥柴油等资金要素)赚钱!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3-11-24 18:16:04 +0800 CST  
既然提到三农问题,那就缅怀一下路遥吧。

那些生在改革开放后,不清楚上世纪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巨变的筒子,可以看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我一直都有个想法,我觉得随着不知道那段历史前因后果的筒子越来越多,土鳖应该好好拍一部类似《平凡的世界》这样的电视剧。

随着现在的青年人越来越自我,越来越不喜说教,土鳖的宣传策略应该随之改变,应该尽量多通过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来反映时代故事。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3-11-24 20:45:34 +0800 CST  
忘了放链接了。
----------------------------------------------------------------
纪念作家路遥逝世20年:有城乡二元结构存在,就有路遥的市场-观察者网
http://www.guancha.cn/culture/2013_11_20_186958.shtml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3-11-24 20:46:26 +0800 CST  
@雉水公子 5020楼 2013-11-24 22:02:32
回复第4997楼(作者: @观世事如棋 于 2013-11-24 15:18)
那些认为现在让农民们仅仅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就可以确保天下太平的人,思想真的是老古董了。
他忘……
==========
你是支持土地流转,这也是最近几年农村实际已经热火朝天的一种尝试,国家鼓励的。
不过,你错误地理解了老船的意思。老船到对的不是中规中矩的有利于农民的流转,而是以流转为名,变相剥夺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经营权。使农民失地......
-----------------------------
是吗?!

失地后得到补偿,还是选择不失地,到底哪个划算,得由那些农民们说了算。不需要那些打酱油的城里人为此越俎代庖!

说句实在话,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村农民,愿意失地换取补偿而进入城市!只有百分之几的农民们因为居住在城市周边,土地有可能会增值,而不愿这么做。
看不到这一点的,那是因为被极少的城乡结合部的土地纠纷给一叶障目了。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3-11-29 15:26:03 +0800 CST  
@炎黄子孙子子孙 5021楼 2013-11-25 13:21:23
我是地道的农民,“土地流转”真是一件头疼头大的事儿。对于拥有一亩二分天的人来说,它是根儿鸡肋,自愿放弃没话说,让我放弃不成。我出生于73年,一个四十岁的都这样想,何止50,60 岁的人,一块儿田区有张三的有李四的有王五的也有赵六的,其中有一个人不愿放弃土地这事儿就不好办。
-----------------------------
土地流转和放弃土地不是一码事!

况且,随着一大批的只上过学,没种过地,向往城市和现代文明的新一代农民成长起来,土地对他们不仅是鸡肋,还是包袱了。

我反复强调我是个走村串户的粮食贩子,我见过太多农村人走屋空,房倒屋塌的景象了。

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讲,这些对农民们越来越没有吸引力,越来越荒凉的村庄,它们脚下的土地那可都是被浪费而中国很稀缺的资源啊。如果做好土地整理、复垦,可是能够增加相当多的耕地。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3-11-29 15:36:46 +0800 CST  
@炎黄子孙子子孙 5022楼 2013-11-25 13:30:47
也许近几年从田里所获得的利润该降降了,这样短视的农民就会自愿放弃,有利于土地的流转。都是胡说,大伙儿手里的砖留点儿情面。
-----------------------------
现在人均几亩地的小农,刨除自己投入的人工费用,所得的效益已经是负数了。

况且,土地整理、复垦,新农村建设,新一轮的水利等农村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都是需要花大钱的,所以农业必须要有合理的利润,那些种田大户们才肯放心大胆地投入,乡镇才有足够的愿望投入。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3-11-29 15:43:33 +0800 CST  
@zongcwei 5025楼 2013-11-26 13:35:27
土地流转是一种趋势,但其中的利弊却不是那么简单。不要以农民每户只有几亩地发不了财,但转出去可以做生意为例。因为,做生意发财那是好事,但做生意毕竟有2种结果,一种是发财了,一种就是亏损了,这种概率表面上看是五五开,实际上是一九开二八开。再说,那么多人离开农村都去做生意会是什么局面?那么多人做生意失败留下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
就目前的格局来讲,农村人一边种地一边打工未尝不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
我前面讲过一段话,被删了。

现在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中期阶段了,不再是过去的农业社会阶段了。在农业社会,社会创造财富主要来源于农村的耕地,所以土地兼并才会造成农民严重的后果。
而现在是工业化社会,创造财富主要在城市,所以大中城市的房产和地产的大量集中,才会导致大问题!

我们不能以农业社会阶段的经验教训去刻板死板地指导工业社会的实践!那是缘木求鱼。

我们来算个帐!人均二三亩地,亩均年收入一千五,总共人年均最多收入四千五。人年均收入四千五,就能让农民们得到最后的保障了???
不可能啊。
更重要的是,这种种田的收入不可能快速大幅的提高。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要考虑整个经济和城里居民的承受能力。
所以提高种田农民的收入,就不能指望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而只能靠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积少成多。靠农业的规模化解决问题。

你只说了放弃耕种,去做生意。怎么就不想出去打工呢。中国已经进入民工荒时代,人力资源价格的上涨,是越来越明显的事。也就是说,打工比单纯种那几亩地越来越划算!

我前面说了,既然能种田,那就有能力打工!现在虽然农村的农机多了,比起过去,种田越来越轻松了。但是仍然是个体力活。
你试过在三十多度的高温的烈日下,在齐腰深的稻田里打药吗?你试过在二十八九度的夜里气温下,忍着蚊虫叮咬守在田边打水的滋味吗?
既然吃得来这种苦,给人家看大门,到城里护理老人算得了什么!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3-11-29 16:10:55 +0800 CST  

楼主:观世事如棋

字数:2024946

发表时间:2010-03-26 01:3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3-14 12:15:27 +0800 CST

评论数:2027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