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真的能不“迷”吗?

@ty_我只是累了1 2016-11-17 11:51:53
这也空,那也空,佛是空,魔是空,争议无用,但修本心,人人可成佛也。佛是象征,神是象征。时来天地皆同力,远去英雄不自由。何必拘泥于佛?痴儿
-----------------------------
唯识无境--空在梦中!

佛都说空--天地为何不空!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6-11-17 23:02:41 +0800 CST  
拜佛并非崇拜偶像

外教徒批评佛教徒入寺礼佛,拿香、花、灯烛供佛,认为这是迷信、搞崇拜偶像。这是似是而非的论调,与事实正好相反;佛教才是最不崇拜偶像的宗教,反倒是外教有崇拜偶像的倾向。《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金刚经》也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些经文都在在证明,佛教是不执著外在的形象。问题是一般人无法当下了解:‘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的道理,因为,如果没有具体的形象,大部份人是不肯礼拜的。

所以,有些佛门祖师遂运用善巧方便,雕刻庄严的佛像,让人们看到佛像自然升起恭敬心来,这是方便的接引法门。对于已经悟道的人而言,佛就在心中,不必刻意向外寻求。

佛是佛教的创始者,是由人修行而成为圆满究竟的圣者。他是每个佛教徒的典范,是我们尊崇的对象。尊重佛当然会有所表示,好像孝敬父母,必须有礼貌一样。佛在世的时候,可以直接对他表达恭敬。可是,现在释迦佛已入涅槃;还有他方世界的佛,并不在我们这个世界,不得不用纸画、泥塑、木头、石块来雕刻他们的形像,以作为尊崇的对象,这样的礼拜,并非因为他是纸土木石。

好比我们敬爱国家,要表示尊敬,就向国旗及国父遗像行礼,这难道是迷信的行为。天主教也有耶稣、圣母玛利亚像。基督教也以十字架作为恭敬的对象,有的还跪下来祷告,这与拜佛又有什么差别?外教说礼佛是崇拜偶像,这实在是很大的谬解--慧律法师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6-11-18 05:53:27 +0800 CST  
@ty_我只是累了1 2016-11-18 14:01:20
@ty_我只是累了1 2016-11-17 11:51:53
这也空,那也空,佛是空,魔是空,争议无用,但修本心,人人可成佛也。佛是象征,神是象征。时来天地皆同力,远去英雄不自由。何必拘泥于佛?痴儿
—————————————————
@无为VB 1020楼 2016-11-17 23:02:00
唯识无境--空在梦中!
佛都说空--天地为何不空!
—————————————————
天地纵空,吾心不空。但为大......
-----------------------------
唯识无境--空在梦中!

佛都说空--天地为何不空!
—————————————————
天地纵空,吾心不空。但为大道,长梦何妨。
有求六根清净,四大皆空。
但求我行我道,修法不见佛。
身陷攀缘,辩论何用,不若多行善事,求一大同世界
---------------------
天地纵空,吾心不空。但为大道,长梦何妨。--天地已空,何来大道?
但为大道,长梦何妨。--大道不存,长梦何用?
但求我行我道,修法不见佛。--有我当然有道,法佛不一呼?
身陷攀缘,辩论何用,不若多行善事,求一大同世界--赞:随缘“行善。”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6-11-19 05:56:49 +0800 CST  
认识痛苦

从前面的剖析中,我们不难理解到佛教教导人们超越痛苦的要诀,首在‘认识痛苦’,所谓‘遍知一切苦,永断生死流。’谈到痛苦,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所体体验。苦可分为身苦、心苦,佛教以‘八苦’总括每个人身心世界所承受的苦痛。

一、‘求不得苦’:名誉、权位、财富、眷属是人人殷盼渴求的。希求而得不到,固然苦恼;得到了,生怕失去,也是苦恼不堪。这是我们对于外物关系所引起的苦恼,二、‘怨憎会苦’,三、‘爱别离苦’;这是我们对于社会关系所引起的因恼。意见不合、相怨相恨的,不见倒也耳目清净,却偏偏要聚在一起,共事、共住、共谈。彼此无法谅解又无法离开,真是苦恼至极。反之,父母、兄弟、夫妇、儿女、朋友,互相相亲相爱,却又不能避免生离死别。四、‘生苦’、五、‘老苦’、六、‘病苦’、七、‘死苦’:这是由于身心不协调所引发的痛苦。一般人总以为生是可喜,老病与死亡才是悲哀。殊不知生了就不能不老,不能不病,不能不死。老病死由生而来,那生有什么可乐的呢?

上述七苦是从我们对外物、社会、身心的关系中来说明苦。但是,总结来说,有这七种苦是因为我们具有五蕴(色、受、想、行、识)身心的聚合。老子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这就是说明第八种苦:‘五蕴炽盛苦’。有了身心自体,就会引发一切对外物、社会、身心的痛苦。所以,我们有一切的问题,都是源自于此身心。

以上,我们以八苦简单来说明身心的煎熬。另外,在今日物质进步、科技昌明的时代,科学固然带给我们很多方便,却也衍生了若干问题。譬如飞机的发明,使人类交通往来更加便利频繁;但是历年来所发生的意外事故,也损失不少人命。还有,工业的突飞猛进,固然带来社会的繁荣;然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而威胁著整个地球上的生物生存的空间。更重要的是整个世界都面临了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迅速转变,而引发社会结构的解体;令价值混淆、人心更加迷茫。

现代人普遍都能够领略‘身心交煎’的滋味。因此,谈‘心灵的超越’是具有时代性的意义。--慧律法师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6-11-20 06:23:40 +0800 CST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6-11-26 22:34:55 +0800 CST  
肯定因果,空性解脱

一般凡夫对因果律则,没有确切的知见了悟,在生活点滴中不识因果的来龙去脉。一旦时机成熟,果报现前,便会产生迷惑、痛苦,甚至怨天尤人、不满现状,心恒不自在。但证果的圣者(觉行圆满解脱的修行人),昔日在凡夫地造作善恶诸业,机缘成熟时,一样平等受报。只是他内心无嗔无惧,了知一切顺逆无非空幻不可得的缘起缘灭;当下不执著一切诸法,平静接受,如如不动,自性解脱。

由此可知学佛的可贵,在于当下肯定因果的事实,如佛经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若-能提起正念静观因果现前,随缘消转旧业,回归万法自性清净,则与诸佛菩萨相呼应,与如来正法不即不离,会通融合,正等无异。--慧律法师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6-11-28 06:03:53 +0800 CST  
@无为VB 2016-11-28 06:03:53
肯定因果,空性解脱
一般凡夫对因果律则,没有确切的知见了悟,在生活点滴中不识因果的来龙去脉。一旦时机成熟,果报现前,便会产生迷惑、痛苦,甚至怨天尤人、不满现状,心恒不自在。但证果的圣者(觉行圆满解脱的修行人),昔日在凡夫地造作善恶诸业,机缘成熟时,一样平等受报。只是他内心无嗔无惧,了知一切顺逆无非空幻不可得的缘起缘灭;当下不执著一切诸法,平静接受,如如不动,自性解脱。
由此可知学佛的可......
-----------------------------
@愚儒2015 2016-12-03 10:36:42
由此可知学佛的可贵,在于当下肯定因果的事实,-------
学佛可贵?怎样体现?是个人创造了成就?还是给社会创造了成就?
-----------------------------
你认为:但证果的圣者(觉行圆满解脱的修行人),昔日在凡夫地造作善恶诸业,机缘成熟时,一样平等受报。--这话好象没有说清楚,“昔日在凡夫地造作善恶诸业”恶业已消,自然无障;未消,自然受报。当然乘愿而来又是一回事了。你@愚儒2015 觉得呢?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6-12-03 14:58:59 +0800 CST  
白莲道人用叫兽嫖客的言论来攻击佛教,也是国学明道的创举了,还有临济大慧这个弱智用纳粹棒子攻击佛教
还有瞎编怒奸白娘子的
原因在哪?
-----------------------------
@反腐挖坏蛋 2016-12-04 17:50:02
除了用春药丹等蛊惑皇帝,史书记载害死很多皇帝,道用催眠邪术等控制皇帝也是道妖术的捷径。 用现在的话讲,道玩弄国家领导人于股掌之间。白纸黑字的历史,铁证如山。
道皇帝都害死很多,不稀奇。
-----------------------------
关天茶室是网友互相学习、交流、探讨人生、社会事宜的地方,是提供正能量的地方,你在干吗?不遵守版规,版规就会教育你,懂吗?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6-12-05 05:45:46 +0800 CST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

婆薮槃豆菩萨造元魏天竺三藏法师菩提流支译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  真实功德相
说愿偈总持  与佛教相应
观彼世界相  胜过三界道
究竟如虚空  广大无边际
正道大慈悲  出世善根生
净光明满足  如镜日月轮
备诸珍宝性  具足妙庄严
无垢光焰炽  明净曜世间
宝性功德草  柔软左右旋
触者生胜乐  过迦旃邻陀
宝华千万种  弥覆池流泉
微风动华叶  交错光乱转
宫殿诸楼阁  观十方无碍
杂树异光色  宝栏遍围绕
无量宝交络  罗网遍虚空
种种铃发响  宣吐妙法音
雨华衣庄严  无量香普熏
佛慧明净日  除世痴闇冥
梵声语深远  微妙闻十方
正觉阿弥陀  法王善住持
如来净华众  正觉华化生
爱乐佛法味  禅三昧为食
永离身心恼  受乐常无间
大乘善根界  等无讥嫌名
女人及根缺  二乘种不生
众生所愿乐  一切能满足
故我愿往生  阿弥陀佛国
无量大宝王  微妙净花台
相好光一寻  色像超群生
如来微妙声  梵响闻十方
同地水火风  虚空无分别
天人不动众  清净智海生
如须弥山王  胜妙无过者
天人丈夫众  恭敬绕瞻仰
观佛本愿力  遇无空过者
能令速满足  功德大宝海
安乐国清净  常转无垢轮
化佛菩萨日  如须弥住持
无垢庄严光  一念及一时
普照诸佛会  利益诸群生
雨天乐花衣  妙香等供养
赞佛诸功德  无有分别心
何等世界无  佛法功德宝
我皆愿往生  示佛法如佛
我作论说偈  愿见弥陀佛
普共诸众生  往生安乐国
无量寿修多罗章句我以偈总说竟。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6-12-07 07:25:13 +0800 CST  
@ty_万水千山纵横 2016-12-09 00:42:29
佛说四大皆空,佛属于四大吗
-----------------------------
佛有“相”吗?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6-12-10 11:55:52 +0800 CST  
真心直说

普照禅师知讷撰

真心正信

华严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又唯识云。信如水清珠。能清浊水故。是知万善发生信为前导。故佛经首立如是我闻。生信之所谓也。或曰。祖门之信与教门信有何异耶。曰多种不同。教门令人天信于因果。有爱福乐者。信十善为妙因。人天为乐果。有乐空寂者。信生灭因缘为正因。苦集灭道为圣果。有乐佛果者。信三劫六度为大因。菩提涅槃为正果。祖门正信非同前也。不信一切有为因果。只要信自己本来是佛。天真自性人人具足。涅槃妙体个个圆成。不假他求从来自备。三祖云。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志公云。有相身中无相身。无明路上无生路。永嘉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故知众生本来是佛。既生正信须要解滋。永明云。信而不解增长无明。解而不信增长邪见故。知信解相兼得入道疾。或曰。初发信心未能入道有利益不。曰起信论云。若人闻是法已不生怯弱。当知是人定绍佛种。必为诸佛之所授记。假使有人能化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众生令行十善。不如有人于一念顷正思惟此法。过前功德不可为喻。又般若经云。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是知欲行千里初步要正。初步若错千里俱错。入无为国初信要正。初信既失万善俱退。故祖师云。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是此理也。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6-12-17 06:14:23 +0800 CST  
五方便念佛门

天台智者大师撰

一凝心禅。二制心禅。三体真禅。四方便随缘禅。五息二边分别禅。凡住心一境。名曰凝心。且如行者念佛之时。谛观如来玉毫金相。凝然寂静。了亮洞彻。名凝心禅。次前虽凝心。所习惯驰散。今制之令还。谛缘金相。名制心禅。复次前虽制心。得住定境。既非理观。皆属事修。今体本空谁制。无佛无念。名体真禅。复次前虽谓体真。犹滞空寂。无量名相。昧然不知。今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从空入假。万相洞明。不为空尘之所惑乱。名方便禅。复次体真及以方便。各据空有。不离二边。今谛观静乱本无相貌。名言路断。思想亦绝。名息二边禅。从浅至深。如是分别。原夫圆观。亦无浅深。而浅深宛然。叙开念佛五门。第一称名往生念佛三昧门。第二观相灭罪念佛三昧门。第三诸境唯心念佛三昧门。第四心境俱离念佛三昧门。第五性起圆通念佛三昧门。诸佛大慈悲。常教敕说法诸菩萨等。以种种方便。令众生易解。又自以种种方便。开示般若波罗蜜。以何义故。说是般若波罗蜜。佛言。欲令诸菩萨等增长念佛三昧故。以何因缘。令念诸佛。佛言。若念佛者。当知是人。即与文殊师利等无有异。以何故。此三昧者。诸佛世尊之所游戏。首楞严等诸大三昧始出生处。是知将入诸佛法。方便诚多。若以一言而具众门。无过念佛。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从念佛而生。一切智慧。皆从念佛而有。假如十信菩萨及三贤菩萨。皆不离念佛念法念僧。乃至不离念一切种智。初地菩萨乃至八九十地菩萨。亦不离念佛念法念僧。乃至不离念一切种智。但以念知差别。随义立名。众生迷名。妄生异解。漂坠魔界。遂轻念佛之名。仍谓已修。别为胜业。为愍此故。今略言之。若论修因之人。不离三贤十圣。若论证果之者。即是诸佛如来。修因之人。系心常思念十方一切佛。证果之者。又特启此以为微妙清净第一禅。是知易入而证深。无过念佛。嗟乎。末学之流。轻其易入。失其证深。为见所缚。良可悲矣。又诸佛以众生乐称诸佛名。生彼国者。则示以称名往生门。众生有乐绉诸佛身。惧障不见者。则示以观相灭罪门。众生有迷心执境者。则示以诸境唯心门。众生有计实有者。则示以心境俱离门。众生乐深寂定。趣无生灭者。则示以性起圆通门。大哉世尊。善拔我等。开示一道直至菩提甚深法门。所谓念佛。唯有大智度者。生而知之者。深修定慧者。善经论者。请捡此门。与了义大乘等经。有收义不尽处。请试言之。是知称一佛名。智深则深。一言而具众门。信有征矣。既叙五门来意竟。更叙入方便次第。假如行人口称南无阿弥陀佛时。心必愿生彼国土。即是称名往生门。行者想像佛身。专注不已。遂得见佛光明。赫奕照触。行者尔时所有罪障。皆悉消灭。即是观相灭罪门。又观此佛。从自心起。无别境界。即是诸境唯心门。又观此心。亦无自相可得。即是心境俱离门。行者尔时趣深寂定。放舍一切心意意识。将入涅槃。蒙十方佛。加被护念。兴起智门。行者尔时。于一念顷。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如何前四门所有功德百千万分。不及其一。何以故。无功用位。能以一身为无量身。任运修习故。佛观护故。诸佛法源。尽穷底故。普贤愿因。悉圆满故。本愿力故。法如是故。即是性起圆通门。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6-12-18 08:34:57 +0800 CST  
@qinsc 2016-12-17 22:42:10
那么这世间何必有人?如果大家原本都是佛,什么可能坠落?既然佛有坠落入人间,佛法就不可能是无上法。
-----------------------------
@cbb11 2016-12-18 05:32:23
佛是觉悟的人(方便说),佛性是什么你这一辈子能明白吗?
-----------------------------
@愚儒2015 2016-12-18 09:33:32
佛是觉悟?佛的“觉悟”创造了多少奇迹?只会有人因为信佛走上歧途,
-----------------------------
哈哈!话要听清楚,我的问题是佛性是什么,这都需要重复说吗?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6-12-18 20:54:37 +0800 CST  
终南山圭峰宗密禅师八偈

作有义事。是惺悟心。作无义事。是狂乱心。

狂乱随情念。临终被业牵。惺悟不由情。临终能转业。

作有义事。是惺悟心。

义谓义理。非谓仁义恩义。意明凡所作为先详利害。须有所以当于道理然后行之。方免同惛醉颠狂之人也。就佛法中有三种义。即可为之。一资益色身之事。谓衣食医药房舍等世间义也。二资益法身。谓戒定慧六波罗蜜等第一义也。三弘正法利济群生也。乃至为法诸余缘事通世出世也。

作无义事。是狂乱心。

谓凡所作为若不缘上三般事。即名无义也。是狂乱者。且如世间醉人狂人。所往不拣处所。所作不量是非。今既不择有何义利。但纵情妄念要为即为。故如狂也。

上四句述业因也。
下四句述受果报也。

狂乱随情念。临终被业牵。

既随妄念欲作即作。不以悟理之智拣择是非。犹如狂人。故临终时于业道。被业所引受当来报。故涅槃经云。无明郎主贪爱魔王。役使身心策如僮仆。

惺悟不由情。临终能转业。

情中欲作而察理不应即须便止。情中不欲作而照理相应即须便作。但由是非之理。不由爱恶之情。即临命终时业不能系。随意自在。天上人间也。

通而言之。但朝暮之间所作。被情尘所牵。即临终被业所牵而受生。若所作所为由于觉智。不由情尘。即临终由我自在而受生。不由业也。当知欲验临终受生自在不自在。但验寻常行心于尘境自由不自由。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6-12-19 06:01:51 +0800 CST  
@江南20130718 2016-12-24 20:29:36
任何行业都有做的好的领悟高的人,佛法也是一样!所以首先不要以为学佛就能不一样!
我个人认为学佛学道学儒家思想,核心目的是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快乐的生活!每个人根机不同、悟性不同,境界就不同,结果亦不同!
我自己是学佛,但是从来不迷信只有佛法是唯一的!儒释道存在千年,自然就是有原因的!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而不是为了名利或是长寿去做善事;这是境界不同!己欲达而达人!施恩不图报!因为内心帮助他人而做善事,而不是为所得作善事!《金刚经》菩萨不贪著福德,就是说不要因为有福德去从善,这叫做不着相布施!我们要做的就是洁净自我、回归最真最初最善的初心,从而因无所住而生其心!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
-----------------------------
讲的真不错,请问:为什么“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不为名,不为利那又为什么?为什么是“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为什么不是“放下多少,就能得到多少?”你觉得呢?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6-12-24 22:31:34 +0800 CST  
@停北倚栏杆 2016-12-27 20:20:43
寻道,悟道,得道。寻道时的无畏源于自身的无知。悟道时的恐惧是摆脱无知后充满自我意识的心魔。得道后的淡然是战胜心魔后的放下自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如果做不到淡然还不如无知,至少可以过的轻松一些。
-----------------------------
哈哈!得道后的淡然是战胜心魔后的放下自我。说的有道理。你能说说你的得道过程吗?说说得道后的自我感受体悟吗?谢谢!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6-12-27 21:12:16 +0800 CST  
彻悟大师语录
............
净土门中。以愿为最。凡有愿者。终必能满。如郁头蓝弗。习非非想定于水边林下。每定将成。多为鱼鸟所惊。因发恶愿曰。吾他日后。当作飞狸。入林食鸟。入水食鱼。后非想定成。遂生天上。寿活八万大劫。天报既终。遂堕为飞狸。入林水以食鱼鸟。此恶愿也。与性相违。尚有大力用。八万劫后能满。况称性之善愿乎。神僧传。载一僧于石佛前。戏发愿曰。如今生生死不了。愿来生作威武大臣。后果作大将军。此戏发之愿也。尚终得遂。况至诚所发之愿乎。复载一僧。博通经论。所至无所遇。乃咨嗟叹息。傍一僧曰。汝学佛法。独不闻未成佛果。先结人缘。汝虽明佛法。其如无缘何。其僧曰。我即终于此乎。傍僧曰。吾代汝为之。问其僧有何所蓄。曰。无他。仅余一衣料耳。曰。此亦足矣。遂变价置买食物。引其僧至一深林。禽鸟昆虫甚多之处。置食于地。复教以发愿。乃嘱曰。汝二十年后。方可开法。其僧如所嘱。至二十年后始开法。受化者多少年。盖皆受食之禽鸟昆虫也。此愿力之不可思议也。尚能以他人之愿。摄彼虫鸟。脱异类而入人道。岂自愿不能自度耶。佛以四十八愿。自致成佛。而我所发之愿。正合佛摄生之愿。此则直以发愿。便可往生。而况佛有不思议大慈大悲。如莹珂。酒肉无择之人。后阅往生传。每读一传。为一首肯。遂断食念佛。至七日。感佛现身慰之曰。汝阳寿尚有十年。当好念佛。吾十年后来接汝。珂曰。娑婆浊恶。易失正念。愿早生净土。承事诸圣。佛曰。汝志如此。我三日后来接汝。三日后果得往生。又怀玉禅师。精修净业。一日见佛菩萨满虚空中。一人执银台而入。玉念曰。吾一生精进。志在金台。今胡不然。银台遂隐。玉弥加精进。二十一日后。复见佛菩萨遍满虚空。前持银台者易金台而至。玉遂泊然而逝。刘遗民。依东林。结社念佛。一日想念佛次。见佛现身。刘念曰。安得如来手摩我头乎。佛即手摩其头。复念曰。安得如来衣覆我体乎。佛即以衣覆其体。呜呼。佛之于众生。无所不至。真可谓大慈悲父母矣。欲速生即令速生。欲金台即易金台。欲手摩头即摩头。欲衣覆体即覆体。佛既慈悲一切众生。岂独不慈悲我乎。佛既满一切众生之愿。岂独不满我之愿乎。大慈悲心。无有拣择。安有此理。是以真能发愿。则信在其中。信愿既真。行不期起而自起。是故信愿行三种资粮。唯一愿字尽之矣。世之最可珍重者。莫过精神。世之最可爱惜者。莫过光阴。一念净。即佛界缘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凡动一念。即十界种子。可不珍重乎。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可不爱惜乎。苟知精神之可珍重。则不浪用。则念念执持佛名。光阴不虚度。则刻刻熏修净业。倘置佛名而别修三乘圣行。亦是浪用精神。亦是千钧之弩。为鼷鼠而发机。况造六凡生死之业乎。倘置净业而别取权乘小果。亦是虚度光阴。亦是以如意宝珠。而贸一衣一食。况取人天有漏之果乎。如是珍重。如是爱惜。则心专而佛易感。行勤而业易精。果得真生净土。亲见弥陀。时承开示。面奉慈音。妙悟自心。深证法界。延一念为长劫。促长劫为一念。念劫圆融。得大自在。得非自食其珍重爱惜之报乎。
............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6-12-28 06:08:05 +0800 CST  
@无为VB 2016-03-21 21:08:20
诚邀: @云中闻笛 @kkcolcol @学与思9 @kkcolcol @羽_生 @清风拂柳丝 @静默一 @wlhdwlhd @zhxulin 及各位大德交流:
交流一:如果一个凶神恶煞明白了本性,他就开悟了吗?他就成佛了吗?谢谢!
交流二:三藏十二部经是用什么方式方法来引导众生成佛的?谢谢!
---------------------
@吴言乱语江南秋 2016-12-28 11:45:27
尝试回答楼主:
一个凶神恶煞明白了本性,不一定就开悟。因为习气和贪嗔痴的缘故。贪嗔痴,会掩盖智慧,习气难调。成佛更是遥远的未来。
第二个问题。三藏十二部没有一个机械的相同的方法。唯有应机设教,应对不同缘分的众生。
-----------------------------
回答有道理,谢谢交流。本帖的理由是:
交流一,没有慈悲心,福德、因缘、善根是不会具足的。
交流二,看空、放下。

你觉得呢?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6-12-28 19:33:31 +0800 CST  
彻悟大师语录
............

夫见道而后修道。修道而后证道。此千圣同途。千古不易之定论也。然见道岂易言哉。若依教乘。必大开圆解。若依宗门。必直透重关。然后得论修道。否则便为盲修瞎练。不免撞墙磕壁。堕坑落堑矣。唯净土一门则不然。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但发愿持名。即得往生。此乃佛心佛眼。亲知亲见之境界。非彼三乘贤圣。所能知见也。但当深信佛言。依此而发愿持名。即是以佛知见为知见。不必另求悟门也。余门修道。必悟后依法修习。摄心成定。因定发慧。因慧断惑。所发之慧有胜劣。所断之惑有浅深。然后方可论其退与不退。唯此净土门中。唯以信愿之心。专持名号。持至一心不乱。净业即为大成。身后决定往生。一得往生。便永不退转。又余门修道。先须忏其现业。若现业不忏。即能障道。则进修无路矣。修净业者。乃带业往生。不须忏业。以至心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故。又余门修道。须断烦恼。若见思烦恼分毫未尽。则分段生死不尽。不能出离同居国土。唯修净业。乃横出三界。不断烦恼。从此同居。生彼同居。一生彼土。则生死根株便永断矣。既生彼土。则常常见佛。时时闻法。衣食居处。出于自然。水鸟树林。皆悉说法。同居土中。横见上三净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圆证三种不退。一生便补佛位。然则净土一门。最初省求悟门。末后不待发慧。不须忏业。不断烦恼。至极省要。至极径捷。及其证入。至极广大。至极究竟。学者当细心玩味而详择之。毋以一时贡高。失此殊胜最大利益也。
...........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6-12-29 07:39:51 +0800 CST  
彻悟大师语录
............

某一人遥望。见钱一串。就而取之。乃蛇也。遂瞠立于其傍。复一人至。得钱一串携去。夫钱非蛇也。而蛇现者。唯业所感。唯心所现也。钱上之蛇。固是业感心现。而蛇上之钱。独非业感心现乎。钱上之蛇。一人之别业妄见也。蛇上之钱。多人之同分妄见也。一人之妄见。其妄易知。多人之妄见。其妄难知。以易知例难知。难知亦易知矣。然则蛇固蛇也。钱亦蛇也。推此而往。内而根身。外而境界。由一方而至十方。以及四大部洲。三千大千世界。皆此钱上之蛇也。但唯心之蛇既现。便能螫人。唯心之钱既现。便得享用。非谓唯心。便无外境。且娑婆之秽苦。安养之净乐。皆唯心现。唯心之秽苦既现。则遭大逼迫。唯心之净乐既现。则得大受用。既秽苦净乐皆唯心现。何不舍唯心之秽苦。以取唯心之净乐。而乃久经长劫。甘为八苦之所交煎也哉。
............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6-12-30 06:21:35 +0800 CST  

楼主:无为VB

字数:253683

发表时间:2016-03-14 20:5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01 22:42:26 +0800 CST

评论数:2012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