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真的能不“迷”吗?

彻悟大师语录
............

吾人生死关头。惟二种力。一者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负债。强者先牵。此业力也。业力最大。心力尤大。以业无自性。全依于心。心能造业。心能转业。故心力唯重。业力唯强。乃能牵生。若以重心而修净业。净业则强。心重业强。惟西方是趋。则他日报终命尽。定往西方。不生余处矣。如大树大墙。寻常向西而歪。他日若倒。决不向余处也。何为重心。我辈修习净业。信贵于深。愿贵于切。以信深愿切故。一切邪说莫能摇惑。一切境缘莫能引转。若正修净业时。倘达磨大师。忽现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禅。汝但舍置念佛。吾即以此禅授汝。但当向祖师作礼。谓我先已受释迦如来念佛法门。发愿受持。终身不易。祖师虽有深妙禅道。吾则不敢自违本誓也。纵或释迦如来。忽尔现身。谓曰。吾先说念佛法门。特一时方便耳。今更有殊胜法门。超于彼者。汝当且置念佛。吾即为说胜法。亦秪可向佛稽首陈曰。我先禀受世尊净业法门。发愿一息尚存。决不更张。如来虽有胜法。吾则不敢自违本愿也。虽佛祖现身。尚不改其所信。况魔王外道。虚妄邪说。岂足以摇惑之耶。能如是信。其信可谓深矣。若赤热铁轮。旋转顶上。不以此苦。退失往生之愿。若轮王胜妙五欲现前。亦不以此乐。退失往生之愿。此逆顺至极。尚不改所愿。况世间小小逆顺境界。岂能引转哉。能如是愿。其愿可谓切矣。信深愿切。是谓重心。而修净业。净业必强。心重故则易纯。业强故则易熟。极乐净业若熟。娑婆染缘便尽。果得染缘已尽。则临终时。虽欲轮回境界再现在前。亦不可得。果得净业已熟。则临终时。虽欲弥陀净土不现在前。亦不可得。然此信愿。要在操之有素。临时自不入于歧路。如古德临欲命终。六欲天童次第接引。皆不去。唯专心待佛。后佛现。乃曰佛来也。遂合掌而逝。夫临欲命终。四大分张。此何时也。六欲天童。次第接引。此何境也。苟素常信愿不到十分坚固。当此时。对此境。而能强作主宰乎。如古德真可谓千古修净业者之标榜矣。
...........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6-12-31 06:18:09 +0800 CST  
彻悟大师语录
......
真法无性。染净从缘。一真既举体成十界。则十界全体即一真。是故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此理势所必然也。吾人现前一念能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终日随缘。终日不变。一句所念之佛。全德立名。德外无名。以名召德。名外无德。能念心外。无别所念之佛。所念佛外。无别能念之心。能所不二。生佛宛然。本离四句。本绝百非。本遍一切。本含一切。绝待圆融。不可思议。莲宗行者。当从者里信入。
......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7-01-13 06:32:46 +0800 CST  
@182111668 2017-01-15 00:28:49
学“佛”真的能不“迷”吗?
人世间谁不想不“迷”呢?不“迷”了不就是“事事无碍”了吗?
不迷~事事痛苦~迷了~苦无事事~
-----------------------------
人为什么会有“迷惑”呢?--认假为真,不知什么才是真。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7-01-15 20:16:35 +0800 CST  
彻悟大师语录
......
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二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四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五以坚持四重戒法。为入道根本。六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七以一心不乱。为净心归宿。八以种种灵瑞。为往生证验。此八种事。各宜痛讲。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7-01-18 06:19:12 +0800 CST  
@火龙焱明刀焱刀 2017-01-18 12:38:26
[国学经典]两千多年之谜——道德经解释中的根本性错误
http://bbs.tianya.cn/post-647-13969-3.shtml#fabu_anchor
喇嘛教与道教思想探讨
-----------------------------
喇嘛教与道教思想探讨
火龙焱明刀焱刀: 2017-01-24 00:15:15 评论
真的能不“迷”吗? @无为VB---真懂就不迷,装懂还是迷。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7-01-24 23:52:44 +0800 CST  
彻悟大师语录
......
修习一切法门。贵乎明宗得旨。今人但知万法唯心。不知心唯万法。但知心外无佛。不知佛外无心。但知无量为一。不知一为无量。但知转山河大地归自己。不知转自己归山河大地。然既不知心唯万法。岂真知万法唯心哉。既不知佛外无心。岂真知心外无佛哉。所谓一个圆球。劈作两半。离之则两伤。合之则双美也。是故念佛者。必以唯佛唯土为宗。若唯佛唯土之宗不明。则真唯心义不成。果透真唯心义。则唯佛唯土之宗自成。既成此宗。则一句所念之佛。所生之土。全体大用。横遍竖穷。独体全真。包罗无外。所念既尔。能念亦然。是谓以实相心。念实相佛。以法界心。念法界佛。念念绝待。念念圆融。以绝待故。全超一切法门。无与等者。以圆融故。全收一切法门。无出其外者。此之谓法无定相。遇缘即宗。繁兴大用。举必全真。一句阿弥陀佛。须恁么信。恁么念。方是不思议中不思议也。
......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7-01-26 06:19:46 +0800 CST  
@cbb11 2017-01-28 21:50:55
@u_98276580 2017-01-28 19:59:34
法从何来?
科学的本质是什么?你能把科学帖到网上让大家见识一下吗?
但也有的人心内无佛,因为他们认为无佛,更谈不上佛外无心,因为没有佛,谈什么佛外无心?--说说看:什么是佛?
楼主啊再来给你捣乱一下,引用同安察禅师一首心印。
问君心印作何颜?心印谁人敢授传。--心印,无颜,心印、无授。
历劫坦然无异色,呼为心印早虚言。--历劫、无劫,心印......
-----------------------------
@u_98276580 2017-01-29 00:06:27
没问题还是这位禅师的一首诗,祖意
祖意如空不是空,尽机争堕有无功。
三贤尚未明斯旨,十圣哪能达此宗。
透网金鳞犹滞水,回涂石马出纱笼。
殷勤为说西来意,莫问西来及与东。
-----------------------------
--法空,做梦的心不空。
--时间、空间不存在,东南西北无方位。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7-01-30 05:51:18 +0800 CST  
彻悟大师语录
......
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须了了分明。能了了分明。即是观。一念中止观具足。非别有止观。止即定因。定即止果。观即慧因。慧即观果。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即寂而照。了了分明。一念不生。即照而寂。能如是者。净业必无不成。如此成者。皆是上品。一人乃至百千万亿人。如是修。皆如是成就。念佛者可不慎乎。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7-02-02 06:59:56 +0800 CST  
净土或问

元师子林天如则著

天如老人方宴默于卧云之室。有客排闼而入者。禅上人也。因命之坐。坐久夕阳在窓。篆烟将灭。客乃整衣起立。从容而问曰。窃闻永明寿和尚禀单传之学于天台韶国师。是为法眼的孙。匡徒于杭之净慈。座下常数千指。其机辩才智雷厉风飞。海内禅林推之为大宗匠。柰何说禅之外。自修净土之业。而且以教人复撰拣示西方等文。广传于世。及作四料拣偈。其略曰。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看他此等语言主张净土。壁立万仞无少宽容。无乃自屈其禅而过赞净土耶。此疑非小。师其为我辩之。答曰。大哉问也。当知永明非过赞也。深有功于宗教者也。惜永明但举其纲。而发明未尽。故未能尽遣禅者之疑也。余忝学禅。未谙净土。然亦尝涉猎净土诸书。稍知其概。本是易行易入之方。亦是难说难信之法。所以释迦慈父现在世时。为诸弟子说弥陀经。预知末法众生少能信向。故引六方诸佛出广长舌说诚实言。以起其信。以破其疑。及于经末。因诸佛所赞。乃复自言。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此皆苦口丁宁劝人信向矣。且大悲世尊垂救末劫。凡金口所宣。一偈一句而人非人等莫不信受奉行。独于净土之说。则间有疑者何哉。良由净土教门至广至大。净土修法至简至易。以其广大而简易故。闻者不能不疑焉。所谓广大者。一切机根摄收都尽。上而至于等觉位中一生补处菩萨亦生净土。下而至于愚夫愚妇与夫五逆十恶无知之徒。临终但能念佛悔过。归心净土者。悉得往生也。所谓简易者。初无艰难劳苦之行。又无迷误差别之缘。但持阿弥陀佛四字名号。由此得离娑婆。得生极乐。得不退转。直至成佛而后已也。其广大既如彼。其简易又如此。故虽智者亦不能无疑焉。汝如知此。则知永明之赞深有意焉而非过也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7-02-04 07:01:10 +0800 CST  
@正生和 2017-02-11 23:28:31
哥们如果你只是想为自己和家人好,想修佛法,就按戒定慧这三字行事就行。做事问问良心过不过得去,生活上精神中做减法,多想想什么才是你真正想要的,尽量做到别被欲望牵着走就行了。入迷的那群人,是因为想不明白,还非要弄明白,总想用管中窥豹的方式想明白。所以你懂的,他看来看去就没看全过。所以没办法了,玄之又玄糊弄人去吧,反正被糊弄的也不明白。呵呵呵
-----------------------------
修行

道家:感悟天地规律而后修行。始于阴阳成于道德。道是天地万物的规律,德便是依规律而行的行动。天地万物相生相克,有生有灭,如此才能循环往复,生生不息。道家修行弱在心性,败于有道无德。道有缺佛来补。

佛家:修持重在心性。讲究一观一照一合一化由慢入微由静入止。得五蕴皆空诸法空相寂灭之本意。生菩提慈悲之心,将超脱之法示与世人,普渡众生。此乃佛法戒杂念,定心意,智慧生之本源,依此修行自然得道。

儒家:道法佛法是修行之法,众生在红尘中生活亦需要规则如此便生儒家即入世修身之法。
起于敬:敬天敬地敬众生。
从于礼:进退应对之礼。
达于仁:大仁不仁依道而行。
成于中正均衡得浩然正气,入佛入道随其缘。儒家学说的根本只是中正仁和四字。
修行至难在于守,守得住修成只是时间的问题。守不住则烟消云散从头再来。如此便引出拜师修行,拜师修行为的就是能帮住自己思考觉悟并在遇劫难之时有明白人指点度过难关。在家出家修行之别就在于此。然而,虽有人帮你渡过此劫但你能不能从渡劫中收获精进就不得而知了,基础不牢大厦将倾。---赞叹 @正生和网友的高论,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7-02-12 08:44:08 +0800 CST  
净土或问

元师子林天如则著 明云栖袾宏编弟子广信校

问曰。吾闻善财童子圆顿利根。一生取辨。今乃不生华藏。而劝生极乐。此何意耶。答曰。华严疏中自有此问。彼所答云。有缘故。归凭情一故。不离华藏故。即本师故。谓华藏中所有佛刹皆微尘数。极乐去此十万亿土。并未出于刹种之中。故不离也。经云。或有见佛无量寿观自在等共围绕。此赞遮那。随名异化。故即本师也。又曰。普贤为善财海众结归极乐者。盖为信解圆宗之人入文殊智修普贤行。福慧事理皆称法界。此大心人虽妙悟本明顿同诸圣。然犹力用未充。未及如来出世普利众生。所以暂依净土亲近弥陀。直至成佛。意在此也
......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7-02-22 06:28:40 +0800 CST  
净土或问
元师子林天如则著 明云栖袾宏编弟子广信校
问曰。极乐只是同居本非实报。何谓或生报土见佛真体耶。答曰。尔将谓同居之外别有实报耶。当知三土不离同居。特身境受用递递不相同耳。如经云。弥陀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等。古师曰。此实报身也。又霅川曰。极乐国土四土不同。岂但极乐为然。荆溪云。直观此土。四土具足。如当时华严海会不离逝多林。而诸大声闻不知不见。即此类也
......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7-02-25 06:32:59 +0800 CST  
净土或问
元师子林天如则著 明云栖袾宏编弟子广信校
问曰。既云此土四土具足。只消就此展转修行。反欲舍此而生彼国何耶。答曰。此方虽具四土。奈何秽业难除。夫欲舍秽取净。势须彼国求生。四明云。此土浊重十信方出苦轮。彼土境胜。九品悉皆不退。岂不闻。大通佛世受教之徒。已经尘点劫来。尚在声闻之地。皆因退转。故涉长时。如身子已证六心。犹自退落五道。况悠悠修行者乎。盖由此土多值退缘故。云鱼子庵罗华菩萨初发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结果少。若生极乐。藉彼胜缘。博地凡夫便阶不退。以是之故求生彼国
......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7-02-26 06:29:45 +0800 CST  
净土或问
元师子林天如则著 明云栖袾宏编弟子广信校
问曰。同居净土其类甚多。今偏指极乐。而又偏赞其境胜。缘胜何耶。答曰。经云彼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今以娑婆对而比之。此则血肉形躯。有生皆苦。彼则莲华化生。无生苦也。此则时序代谢。衰老日侵。彼则寒暑不迁。无老苦也。此则四大难调。多生病患。彼则化体香洁。无病苦也。此则七十者稀。无常迅速。彼则寿命无量。无死苦也。此则亲情爱恋。有爱必离。彼无父母妻子。无爱别离苦也。此则仇敌冤仇。有冤必会。彼则上善聚会。无冤憎会苦也。此或困苦饥寒。贪求不足。彼皆衣食珍宝。受用现成。此或丑秽形骸。根多缺陋。彼则端严相貌。体有光明。此则轮转生死。彼则永证无生。此有四趣之苦。彼无三恶之名。此则丘陵坑坎荆棘为林。土石诸山秽恶充满。彼则黄金为地。宝树参天。楼耸七珍。花敷四色。此则双林已灭。龙华未来。彼则无量寿尊现在说法。此则观音势至徒仰嘉名。彼则与二上人亲为胜友。此则群魔外道恼乱正修。彼则佛化一统魔外绝踪。此则媚色妖淫迷惑行者。彼则正报清净实无女人。此则恶兽魑魅交扇邪声。彼则水鸟树林咸宜妙法。二土较量。境缘逈别。而乐邦之胜其数无穷。未暇悉举也。其境胜者可以摄众生取净之情。其缘胜者可以助生者修行之力。虽同居净类甚多。惟极乐修行缘具故偏指也
......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7-03-07 10:30:24 +0800 CST  
谢谢 @周易取名字 朋友《漓江雨后》图画支持,鸡年吉祥,幸福健康!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7-03-07 10:32:39 +0800 CST  

成佛方法之一,度众生,实无众生可度。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7-03-11 09:50:01 +0800 CST  
@无为VB 2016-03-16 23:16:05
迈向生命的圆满(2012年慧律法师新春开示)
大悟见性的那一天,那一刻,那一剎那,
我见到了生命的永恒与圆满。
从此心中的喜悦与安详充满了身心,
它是如此的清净与平等 无相与解脱 无求与无住 无诤与寂静。
在圆满的心性中,时空完全静止,宇宙和世界,并不存在。
了悟了 五蕴即空不可得,即如来藏妙真如性,
六入即空不可得,即如来藏妙真如性,
十二处即空不可得,即如来藏妙真如性,
十八界即空不可得,即如来藏妙真如性,
七大尽不可得,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
身心即空,无我无我所,就在此时此刻呈现出第一义大空,完整无瑕的真实生命。
它不是色身,因为色身体空如幻,不是识心分别,因为识心分别是依他起,空无自性。
最原始又最完美的真实觉性,它不是相,而是毕竟无相。
空相中,它没有语言,我无法形容它。
空相中,它没有观念,因为不存在能所。
空相中,它没有妄想,超越一切想象。
空相中,它没有委屈,也从不哭泣,只是事来不着。
内心深处只有微笑,而心灵却又是一片祥和。
在大悟见性的世界里,不需要语言,也不需要文字,更不会落入观念,也从不起妄想,
身心世界本来就空,皆不存在,一切皆是假名,万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虽是假名,但灵觉真心亘古长存,没有新旧,亦无增减,它只是存在,无法触摸。
当我正想告诉你的时候,却无从启口。当我想去描绘它时,它没有颜色与形状,无从细诉。
用人类拙劣的语言,教我如何去说明真心无相的圆满生命?
它不是明也不是暗,它不是动也不是静,它无形相,亦无来去,更没有任何动作。
它不是物,亦不倚一物,但却又是如此清清楚楚,时时呈现眼前。
空灵无思,动念即乖,拟议皆非,真的无下手处,但处处是。
不预设立场,不期盼未来,不落入观念,心中不计较不比较,
只是事来随缘不着,不强分别,不起心,不动念,大道觉性立刻显现。
真心求不得,取不得,也舍不得,
它是如此的完整,它是如此的圆满,它是如此的纯洁,它是如此的自然,它从不做作。
当你破除一切假相,不再被名称所困扰的同时,心性等如虚空,
那就是圆满清净自性,歇即菩提,当下即是。
若大悟见性,一切时空,当下入无为安详涅盘处,自在与解脱,不再贪着,也没有任何渴望。
食衣住只是随缘,心中无比的知足,秒秒安详。
行坐卧无非道场,站立与睡眠皆与道相应,尽是真如。
当生命悟性达到最完美和圆满时,心中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因为了悟了 缘生即是无生。
菩提涅盘圆满自性现前时,真心无妄,无妄之真心如日当空,照尽山河大地,无所分别。
当圆满觉性显露时,不必坐禅,禅即是心。
不必诵经,经即是心。亦不求解脱,本自无缚故。
诸法本空,没有能所,但有能所,具是戏论。
是故圣心无求,品格高超。
当大悟见性时,一切生、住、异、灭皆在一时,十方三世尽在一念。
一切有为皆是真如无为,无为处即是佛行处,即是生命圆满处。
不可立一个真谛,不可立一个俗谛,不可立一个中谛,一切法不立,尽是真如故。
不修观,不修止,圣谛亦不为。
万法本自空寂故,有即是无,无即是有,不可说有,也不可说无,连不可说亦不可说。
圆满清净自性,它只是存在,但却道它不得。
因为诸法本空,万法如幻,本无来去生灭增减,身心非我,
诸法如幻、如梦、如露、如电、如泡、如影,是故不再执着。
外不缘尘,内不循根,不落分别,识心不生,万事只是随缘,生命自然圆满。
大悟见性则万法一如,[ 如 ] 之一字,众妙之门。
[ 如 ] 则不可说,不可说,不可思,不可议,
无有形状,超越数量,能所不二,无求亦无住,即是生命圆满处。
心中不着,亦无所惧,不刻意作观,不必灭相,心中自然无相。
不落能所,了一切法无我,心中无滞,无法不通,是生命圆满行。
佛性即是觉性,是人类生命的终极圆满,也是生命的终极完美,
从完美中取出完美,剩下的依然完美。
若大悟见性,五蕴当下尽是完美、
六入当下尽是圆满、
十二处当下无非究竟
十八界当下绝待纯真
七大当下即如来藏第一义大空
周遍法界,纯一圆觉,无法不圆。
生命的圆满,就在当下,
无一时不圆满,无一刻不圆满,无一处不圆满,无一法不圆满,因为它本自具足圆满。
真理只是被发现,并不能创造。发现人生宇宙究竟真理即是佛,佛即是众生心。
唯佛唯心并无增减,法界如是,法尔如是,法法如是,尽是圆满。
身心休歇处,即是生命圆满处。
生命一旦达到了究竟圆满,般若妙智便时时刻刻出现心中,
如涌泉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如果有人请示师父说:
[ 敢问上人,如何修行才能入于圆满?]
答:
[ 开口问的那个人,正在问问题的那一刻,即是生命圆满处。]
悟否 ?
-----------------------------
@静默一 2017-03-11 07:43:14
舍去最后一句,堪称字字珠矶。问者因果未了、九九未尽,只觉云里雾里,唯最后一句颇有禅意,而尘缘了却者不须提点。
-----------------------------
赞叹,难得有个明白人,“问者因果未了、九九未尽,只觉云里雾里,唯最后一句颇有禅意,而尘缘了却者不须提点。”--问者是否明白,谁在问?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7-03-11 10:16:53 +0800 CST  
问曰。偏净土或问

元师子林天如则著 明云栖袾宏编弟子广信校
指独推之说。旨哉言乎。欣厌取舍之方。至哉教矣。敢问。欣厌取舍得无爱憎能所之过乎。答曰。汝不知言也。此非世间之爱憎能所也。此乃十方如来转凡成圣之通法也。若非厌舍。何以转凡。若非欣取。何以成圣。故自凡夫预乎圣位。由圣位以至等觉。其间等而上之。无非欣厌。极乎妙觉取舍始亡。故先德云。取舍之极与不取舍无有异也。况此净土之法只一化机。而释迦弥陀之所共立者也。此指其往。彼受其来。倘非厌舍。离此无由。倘非欣取。生彼无分。既舍此矣。又生彼矣。藉彼胜缘直至成佛。然爱憎能所功莫大矣。何过之有故
......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7-03-12 06:12:17 +0800 CST  
成佛要诀 如是而已---元音老人著

不是有心 不是无心 不是不见 不是不闻 了了觉知
不著见闻 荡然无住 是名无心 心若无住 妄依何立
妄既不立 夙障自除 问心何来 因境而起 境亦不有
同属幻影 妙用恒沙 尽是缘心 缘心息处 顿证无生
无生实相 非可眼见 杳杳冥冥 其中有精 证悟之者
名曰见性 是故无求 心自宁一 无心可惑 即是大定
得大定者 无动无静 无得无失 无喜无嗔 本位不移
起应万机 不变随缘 即无生死 成佛要诀 如是而已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7-03-14 05:24:18 +0800 CST  
净土或问

元师子林天如则著 明云栖袾宏编弟子广信校
问曰。往生之说其旨昭然。但今之学者不能晓了。千人万人疑道。极乐远隔十万亿国。临命终时恐难得到。复何策以晓之。答曰。是可笑也。说了许多心外无土土外无心。到者里犹道不晓。此无他。只是众生妄认自心在色身之内方寸之间。不知自家心量元自广大。岂不闻赞佛偈云。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且十方虚空无量无边。被我心量都卢包了。恒沙世界无量无数。我之心量一一周遍。如此看来。十万亿国在我心中。其实甚近。何远之有。命终生时。生我心中。其实甚易。何难之有。岂不见十疑论云。十万亿刹为对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说耳。但使众生净土业成者。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动念即是生净土时。为此观经云。弥陀佛国去此不远。又业力不可思议。一念即生。不须愁远。又如人梦身虽在床。而心意识遍至他方。生净土亦然。不须疑也。经云。一弹指顷即得往生。又云。屈伸臂顷。又云。顷刻之间。故自信录云。十万亿刹顷刻至者。自心本妙耳。此等重重喻说。只是言其生在自己广大心中甚近而甚易者也。我如今且莫说广大心量。且只就汝色身之内方寸之间。说个譬喻。譬如此方到西天竺。动经十万余里。一路之间多经国土。有一人虽未亲到。曾闻他人讲说一遍。记忆在心。其人后时坐卧之间。忽动一念思量彼国。思量千里便到千里。思量万里。便到万里。思量天竺便到天竺。以此比之。生净土便是这个道理。岂不是弹指之顷。一念便到。何难到之有哉。汝若不修净业要到极难。净业若成要到极易。但辨肯心。决不相赚
......
楼主 无为VB  发布于 2017-03-20 06:14:46 +0800 CST  

楼主:无为VB

字数:253683

发表时间:2016-03-14 20:5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01 22:42:26 +0800 CST

评论数:2012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