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焦虑依恋风格是怎么来的?

科学的假设中,只有一笔带过的解读:回避和焦虑依恋,在应对外界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中,更适合彼此双方生存下来。在安全适宜的环境下,安全型依恋的伴侣,彼此更容易形成长期稳固关系。后者相对于前者,关系维护成本也更低。对于这种解析的假设,我是认可的。通过更进一步的解读,也许我们更能发现这个现象背后有趣的地方。

在人类祖先长期繁衍生息的过程中,伴侣之间的维系纽带,长期处于空白阶段。换句话说,彼此缺乏一对一的强链接模式(比如婚姻制度)。而在日常活动中,这种松耦合的维系方式,有利于种族的繁衍。这背后一大堆的生存策略,相关书籍都有提及,这里就不做讨论了。从日常生活的状态下,安全型依恋者,彼此形成的伴侣关系,十分有利于种族生存的。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伴侣之间为了维系伴侣关系的投入最少。
而回避和焦虑两类伴侣的情况如何?在如今生存条件充分保证的情况下,彼此维系关系的成本看起来很高。可是在生存条件恶劣的前提下,这些相比于安全型依恋更多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微不足道。原因也很简单,在缺乏一对一强链接保证的大环境下,回避型依恋和焦虑型依恋双方,形成的强烈的吸引力,变相地维系了一对一的强链接。从某种角度说,我愿意把它解读为一种原始的、自发的“婚姻制度”。这种制度的优势显而易见,彼此的唯一性更高。在应对突发状况时,更容易共同面对困境,难以放弃对方,因为彼此的强吸引力。

我更愿意提供另外一个有趣角度的解读:
假设,把回避型依恋、焦虑型依恋的双方,看作一个整体来分析,一切在一分二的情况下,种种弊端反而不见,这种优势反倒体现出来了。之前提出,回避焦虑相爱相杀的模型中,彼此通过理智状态、情绪状态的各自优势,在应对外界严峻的自然条件时,能够更好地协作分工。通过回避型依恋者的高理智、低情绪的状态,解决生存问题。通过焦虑型高情绪、低理智状态,解决生育问题。这种伴侣间的情绪理智的分工模式,比单独个体既要解决生存问题,又要解决生育问题,效果更好,也更为科学。

我们可以通过假设具体数值,解释下这两种相处模式:
安全型依恋的伴侣:
安全伴侣:理智值50,情绪值50;安全另一半伴侣:理智值50,情绪值50。那么安全型依恋伴侣的团队整体对外的理智值50,情绪值50。
回避型焦虑型的伴侣:
回避型伴侣:理智值85,情绪值15;焦虑型伴侣:理智值20,情绪值80。那么回避型焦虑型伴侣的团队整体对位的理智值85,情绪值80。
从以上模拟数值的分析中,可以一目了然发现,无论是生存能力,还是生育后代的能力,回避型焦虑型伴侣的团队模式下,优势都更加明显。
通过这个有趣的角度,利用演化假设,数据模拟的解读,只说明了一件事,回避型依恋、焦虑型依恋,以及彼此相互吸引,彼此形成长期亲密伴侣的情形。存在即合理。
进而想说另一件事是,面对安全型依恋者、普通大众,对于回避焦虑两种依恋特质的伴侣,以及彼此的相处模式的不解,这个现象可以接受。因为外界的不理解,对自己特质或者亲密关系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如果他们对这种特质或者相处模式,提出不解的时刻,两种依恋类型的小伙伴,可以通过以上的演化的理论,数值模拟的角度,解读下两种特质和相处模式的优势所在。

那么在现代社会中,自然环境对于我们生存的影响,已经没有之前时期的那么严重。那么两种依恋特质,以及相处的模式,是否还具备优势?
我对此持乐观态度。还是把回避依恋者、焦虑依恋者的双方,还有彼此亲密长期关系通过拟人化的视角,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还是具备相当大的优势的。因为这种高度化专业化的分工,正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代表。生产力的发展,就是高度专业化分工的产物。从团体角度看,无论是远古时代,还是现代社会,高理智低情绪特质都有利于用来解决生存问题,高情绪低理智的特质用来培养后代上也具备优势。
但是,彼此在长期亲密关系相处体验中出现的高投入低收益的状况,也不容忽视。怎么样,在保证这两种特质的优势情况下,纠正彼此在亲密关系体验中不恰当的方式方法,获得更好的相处体验,关注公众号:msj4526,给你更多答案。

楼主 穆先生  发布于 2016-12-11 15:50:13 +0800 CST  

楼主:穆先生

字数:1639

发表时间:2017-11-01 23:13:5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2-10 08:15:33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豆瓣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