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家鱼话催产

谨以此贴献给为新中国养鱼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们......
楼主的“家伙事儿”镇楼




楼主 阳光的qin110  发布于 2015-09-16 19:41:00 +0800 CST  
从四大家鱼的出处说起


在唐代以前,鲤鱼是最为广泛养殖的淡水鱼类。据有关文献考证,世界上第一部养鱼著作《范蠡养鱼经》,乃是三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饲养鲤鱼的经验总结。范蠡是战国末期越国大夫,辞官后游于江湖,在齐国的陶山写了《养鱼经》。因当时他改名为朱公,所以又称为《陶朱公养鱼经》。从战国到秦汉,家养鲤鱼得到很大发展。唐朝以后,饲养鲤鱼的方法已传到日本,朝鲜,希腊,罗马等地。普遍认为鲤鱼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家鱼。





但是到了唐代,因为唐皇室姓李,而鲤与李谐音,犯了皇帝的忌,于是把鲤鱼改称为《赤公》。当时,朝廷还颁布了一项法令,规定捕到鲤鱼必须放生,全国上下不准吃鲤鱼,谁卖鲤鱼就要受罚,并且打60大板。这样,就没有人再养鲤鱼了,使传统的养鲤业受到了严重摧残。。渔业者只得从事其他品种的生产,这就产生了青、草、鲢、鳙的四大家鱼。




在北宋时四大家鱼继续发展到更广泛的区域养殖,在长江,珠江的养殖逐渐兴盛起来。根据周密(1232~1298)《癸辛杂志》的记载,四大家鱼鱼苗的捕获,运输,筛选,贩卖已经达到专业化程度。而且,宋代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而且迅速普及。混养技术不仅充分利用了养殖资源,而且丰富了鱼户的产品结构,降低了生产的风险。


楼主 阳光的qin110  发布于 2015-09-16 19:43:00 +0800 CST  
四大家鱼简介
四大家鱼分别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都属于鲤形目,鲤科。由于这四类鱼生长迅速,抗病力强的共同特点,适于作为大众食用鱼。而且四大家鱼的生长拐点年龄均比其性成熟年龄大2-3龄,性成熟后仍会继续生长。
鲢鱼又叫白鲢。在水域的上层活动,吃绿藻等浮游植物;


鳙鱼的头部较大,俗称“胖头鱼”,又叫花鲢。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吃原生动物、水蚤等浮游动物;


草鱼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物;

青鱼栖息在水域的底层,吃螺蛳、蚬和蚌等软体动物;

这4种鱼混合饲养能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增加鱼的产量。


楼主 阳光的qin110  发布于 2015-09-16 19:45:00 +0800 CST  
“过去皇上吃的就是这东西”


《平凡的世界》第三部中,有一个“鱼刺事件”。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双水村田海民夫妻办起养鱼场,给了全村每家几条鱼,引起“轰动”——村里绝大部分人没吃过鱼,认为“过去皇上吃的就是这东西”,有些人家没来,因为不敢吃这面目狰狞的怪物。
怎么烹饪这几条鱼难倒了全村的家庭主妇。有的被这“怪东西”吓得不敢动刀,只好让男人上手,男人们又几乎用了杀牛的勇气来对付。至于做法,除了蒸煮红烧,还有在鱼外面糊上泥巴放在炉灶里用火灰烧的;有的竟然不知去鱼鳞、挖内脏,里里外外一点不剩都吃了……最严重的是,当天不知有多少人的喉咙上扎了鱼刺!后来,一个有经验的人——年轻时他在太原钢厂当过几年工人吃过几次鱼——提议大家回去用醋软化鱼刺。
《平凡的世界》的原型是陕西省的农村,故事背景设定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个有点儿荒诞的小喜剧揭示了一个现在看来难以想象的事实:直到80年代,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大多数地方,如不是生活在河边湖边,几乎没有吃过鱼。或许有人对此嗤之以鼻。的确,一提起中国来,人们的印象就是“地大物博”,而渔业是人类最古老的生产行业,在我国源远流长。中国自然条件优越,历史传统悠久,经验技术丰富,你这个结论未免太夸张了。
实际情况是,古代权贵之家或许可做到“脍不厌细”,但对于没生活在水边的民众来说,鱼就代表“山珍海味”,在无法养鱼的条件下——不是从河湖抓鱼回来养大,而是从鱼苗养成鱼——水产品跟绝大多数人是绝缘的。到解放前,由于三座大山的长期压迫,水产业奄奄一息,广大贫苦渔民挣扎在生死线上,1949年全国水产总产量只有45万吨,当时全国人口达“四万万五千万”,也就是每年人均吃鱼2斤,考虑到当时的保鲜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中位数是极低的。
新中国成立后,战争的创伤迅速被医治好,水产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很快就超过战前最高年(1936)产量150万吨,1957年更达到346万吨。但之后的近20年时间,由于政治、政策、技术等种种原因,水产业没有取得长足的发展,产量增长缓慢,“吃鱼难”的呼声迭起。“吃鱼难”最终惊动了中央,水产业后来成为全行业试点。


楼主 阳光的qin110  发布于 2015-09-16 19:45:00 +0800 CST  
谁说“家鱼不可能在中国繁殖成功”?


水产业的政策演变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政策的落实离不开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则是我们现在“吃鱼吃到腻”的坚强保障。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水产养殖人突破了一项又一项技术,让西北边陲的农村也能告别“吃鱼难”。
以“四大家鱼”为例,青草鲢鳙现在几乎随便走进一家饭馆都可以点到,但在1957年以前,要在水产市场买到四大家鱼谈何容易?这巨大变化离不开两位学者的汗水和智慧,他们是谭玉钧和钟麟先生。
当时四大家鱼的养殖技术也有,但仍基本延续唐朝的传统——从自然江河里捕捉幼鱼,再实行人工养殖。千百年来,我国淡水养殖的鳙、鲢、青、草、鲮等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都是从长江、西江等河川装捞的,渔农必须到鱼苗产地购买。他们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购回鱼苗的成活率还很低。如果能够把池养的家鱼用人工方法繁殖鱼苗,那么,鱼苗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1957年,谭玉钧受命负责江苏和浙江的家鱼繁殖,当时日本专家断言“家鱼不可能在中国繁殖成功”。谭玉钧不信这个邪,在实践中提出了一条与英国专家不同的技术路线,最终在1960年解决了鲢鱼、鳙鱼的人工养殖问题。
钟麟则早在1953就系统地投入家鱼人工繁殖研究。1958年6月3日,他成功地使池养鲢、鳙在池中自然繁殖,获得了3万多尾体质健壮的鱼苗,从此结束了淡水养殖鱼苗世代依赖江中装捞的历史,开创淡水养鱼历史的新纪元。作为我国“四大家鱼”人工繁殖的先驱,钟麟的成果世界领先,1965年获国家发明奖,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享有“家鱼人工繁殖之父”美称。
此后,钟麟又与科技人员,相继突破了草、鲮、鳊、青等鱼类人工繁殖关,使我国淡水鱼类全人工繁殖技术及其理论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在我国水产养殖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彻底结束了千百年来我国“家鱼”养殖业的鱼苗依赖江河捕捞的历史,摆脱了自古养鱼“靠天吃饭”的状态。1988年,全国淡水养殖产量达到390万吨,居世界第一。这是淡水养鱼史上的一个根本转折点。


楼主 阳光的qin110  发布于 2015-09-16 19:46:00 +0800 CST  
那么家鱼繁殖的难点在哪里呢?这里有必要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鱼卵发育的基础知识


鱼类卵巢的分期
对性腺发育进行分期,主要应依据性腺的组织学及性细胞的细胞学特征。生态学上主要根据性腺的外观特征分期。目前有几种不同的性腺分期标准,我国通常采用六期划分法。这里介绍用肉眼划分的六期标准。

I期 卵巢紧贴在鳔下两侧的体腔膜上,为透明细线状;肉眼不能分辨雌雄,看不到卵粒,表面无血管或甚细弱。为未达性成熟的低龄个体所具有。
Ⅱ期 卵巢多呈扁带状,有不少血管分布于卵巢上,已能与精巢相区分,但肉眼尚看不清卵粒。为未达性成熟的性腺发育中个体所具有;性成熟个体产后恢复阶段也回复到Ⅱ期 。
Ⅲ期 卵巢体积因卵粒生长而增大,肉眼已可看清积累卵黄的卵粒,但卵粒不够大也不够圆,且不能从卵巢褶皱上分离剥落。
Ⅳ期 为成熟期,卵巢体积和重量在本期终了时达到最大。卵粒中充满卵黄,卵黄并逐步融合,卵粒极易从卵巢褶皱上脱落下来,卵巢膜甚薄,表面的血管十分发达。
V期 为产卵期,卵巢已完全成熟,呈松软状,卵粒已自卵巢褶皱上跌落,排至卵巢腔(或腹腔)中,提起亲鱼或轻压腹部即有成熟卵排出。
Ⅵ期 是产完卵以后的卵巢,一批产卵的鱼,卵巢呈萎瘪的囊状,表面血管充血,以后转变为Ⅱ期;分批产卵的鱼,卵巢内仍有还在发育的直、N期卵母细胞,经一段时期发育后又产下一批卵。所以此类卵巢经短期恢复后,由Ⅵ期转变为Ⅳ期。
如果卵巢的特征介于相邻两期之间,可写上两期的数序,中间加波折号,如Ⅲ示特征在两期之间,但更接近正期。

通俗的讲,鱼的卵巢只有达到V期,卵膜破裂,这个时候才能授精。而在池塘养殖的条件下,四大家鱼的卵巢只能达到Ⅳ期,既不能自然排卵,也无法人工受精。要想完成家鱼的人工繁殖必须想办法突破由Ⅳ期转变为V期的瓶颈。



楼主 阳光的qin110  发布于 2015-09-16 19:47:00 +0800 CST  
下面我们以淡水白鲳鱼为例,讲一下催产的基本原理


淡水白鲳原生活在南美。在南美的许多河流中,成熟的淡水白鲳在有一定的水流、水温和水位的变化等生态条件刺激下,亲鱼的脑下垂体分泌大量的促性腺激素,促使卵巢、精巢完成整个成熟过程。因此淡水白鲳和四大家鱼一样,属淌水性产卵类型。在池塘的条件下,雄鱼可以达到性成熟,但雌鱼因缺乏产卵时的水流等必要生态条件的刺激,分泌的内源激素达不到产卵的阈值,也就不能使第ⅳ期末的卵巢转化到第v期。所以进行人工催产,是采用生理和生态相结合的方法,给性腺发育成熟的亲鱼注射催产剂,再辅助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使性腺在内外源激素的作用下,由第ⅳ期末卵巢过渡到第v期,完成排卵和产卵受精过程。对亲鱼注射催产剂替代了天然繁殖时在外界综合生态条件下刺激鱼的中枢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所产生的激素,而保留影响其新陈代谢程度所必要的水温、溶氧、酸碱度等生态条件,从而促使卵子发育成熟,排卵和产卵。
不同的催产剂其作用机制不一样,淡水白鲳与四大家鱼相同,其排卵和产卵是由下丘脑下垂体再到卵巢系统所控制的。根据这一系统的作用机理,催产剂的不同其作用机制不一样。脑垂体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直接作用于亲鱼的性腺。促黄体隶释放激素类似物,首先作用于亲鱼的脑垂体,然后诱导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再作用于性腺。多巴胺抑制剂和马来酸地欧酮能同时作用于下丘脑、脑垂体和卵巢等部位,而与促性腺激素相比都是小分子物质,一般不存在种的特异性,又能人工合成,因此,它们目前是鱼类繁殖用得较多的高效催产剂。


楼主 阳光的qin110  发布于 2015-09-16 19:47:00 +0800 CST  
以下是南方都市报发表的一篇文章,采访了当时参与四大家鱼繁殖项目的当事人之一,为大家讲述其亲身经历。


作为著名生物分类学家钟麟先生的主要助手,“家鱼集中人工繁殖”四人项目组唯一在世的成员刘家照说:“我们跟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贡献有得一比。”


口述人:珠江水产研究所原所长 刘家照
鲢、鳙、草、青鱼(华南地区以鲮鱼代替青鱼),是我们祖先从野生鱼类长期筛选驯化的优良养殖品种,号称“四大家鱼”。但是,直到1958年之前,人们只能靠捕捞野生鱼苗来维持生产需要。
1958年,珠江水产研究所钟麟先生等人,运用“外界环境与内在催情相结合刺激法”,即用注射鲤鱼脑下垂体和结合流水刺激催产方法,在广州西村场的7次试验中共获得鲢、鳙鱼苗15万尾。
这是我国首次人工繁殖“四大家鱼”获得成功。从此,钟麟先生被誉为我国家鱼人工繁殖的创始人。我国池养家鱼的种苗生产进入就地计划生产的新时代。
鱼苗难题
1957年,我从广东海洋大学养殖专业毕业后,被分配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简称珠江所)淡水渔业研究室,师从著名生物分类学家钟麟,研究“家鱼集中人工繁殖”的课题。
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中外学界都希望解决家鱼集中人工繁殖问题,我们也决定上这个科研项目。当时该领域的国际背景是:1940—1949年,日本生物学家川本信之把从中国运去的135尾草鱼苗,用雌酮进行投喂,注射鲤鱼垂体、牛垂体、鲨鱼垂体,使它们尽快性成熟。养了5年,只挤出了少量的鱼卵,都不受精;1953年以后,苏联渔业研究所、乌克兰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莫斯科大学、乌克兰的农科院渔业研究所都在进行池塘里家鱼繁殖的试验,但都没成功。
上世纪30年代,我国科学家李象元在广西浔江抓性成熟的鲢鱼与草鱼做亲鱼,搞人工受精;50年代,中央水产试验所、武汉水生所、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相继进行家鱼人工繁殖研究,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解决控制亲鱼在池中成熟这个关键问题。
1953年初,我们的课题立项。首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池塘里将鱼苗养到性成熟。第二步才是实现受精。当时广东的鲢鱼、鳙鱼鱼苗供应特别紧张。我们决定先研究鲢鱼、鳙鱼。
艰苦调查
1955年5月,鱼苗养了3年,全部性成熟———显微镜下观察,白色的精液会流出来;雌鱼卵巢成熟达到IV期末。这说明,池塘里面养的鱼可以发育成熟。用某些刺激使卵巢膜破裂,就可受精。
过去有种说法:在池塘里养鱼是不可能达到性成熟的———我们推翻了这个错误结论。
1956年,我们的研究重点是:怎样使卵排出、受精。鲤鱼脑垂体、孕妇尿,什么都试过,都不成功。
1957年秋冬天,我们去珠江、浔江、郁江、柳江、西江,去产卵场进行调查,了解鱼在什么水域产卵、产卵时水温如何等情况。
跑产卵场,走访渔民,我一直去到百色,钟老到达彭象。那次考察我们俩一起工作了近1个月,后来我俩分开,我又去了湛江、海南南渡江等地。那时条件差,仪器全都装在铁箱里,靠人背,有二三十斤重。
调查得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家鱼的繁殖是一个反射性的性行为。如要催产,对生态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调查还发现,在大的产卵场,如柳江、浔江,水温条件好的,产卵量大;但在南渡江等水温条件相对差一点的水域,产卵很少。
空喜一场
1957年,在肇庆星湖排水渠,我们围成了一个试验池,长9米、宽3米、水深2米,底下投些石块,做成一个生态实验区。把在广州养的鱼运过来,6条鲢鱼,3雄3雌,8条鳙鱼,4雄4雌。
7月上旬,下了一场暴雨,水位骤涨1米多,形成一定流速,有了一定的水流条件。
7月12日,检查试验鱼,发现一尾鲢鱼约有5—6cm的卵巢突出来,但是没有产卵。
7月15日,再次检查它,卵巢恢复原状,看不到了。
7月21日,再检查这条鲢鱼,卵巢再度翻露体外,体重与腹围减少了。但究竟有没有排卵、受精,没有收集到确切证据,谁也说不清。但至少说明,生态条件起了一定的作用,只是还未达到产卵的条件要求。
终于成功
1958年新年伊始,我们总结了1957年的调查材料,反复研究制定了《促进鲢、家鱼池中排卵试验1958年工作计划》,确立催情(内在刺激)与外界条件(外在刺激)相结合的方法为主。同时也对单用外界条件(主要用流速及水位)刺激法进行实验观察。
5月24、26、28日,我们用鲢鱼做实验,催产了鱼之后,用新鲜的江河水、异性进行刺激。相继发现被注射过的194、196号获得显著效果,鱼体离水后,卵即自然地大量流出,与江河捕捞的无异。
可施行人工授精以后,卵慢慢膨胀,连续三次试验都失败。初步推断可能是试验的194、196号随家鱼均为2龄,卵巢未达到满意程度,表面受精但受精卵小,所以吸水不正常,导致多次失败。
我们换用较大龄的鱼进行试验。
5月31日,从培育池中经过反复挑选,6龄鲢、5龄鳙,雌雄各1尾。
6月3日上午,分别对其注射鲤鱼垂体,放入约70平方米的池塘,冲入河水。当天下午4点左右,发现雌雄鲢鱼不断在水面相互追逐,鳙鱼也有“起水”现象(追逐的开始)。我们就马上把它捞起来,防止自然受精,准备进行人工授精。
把雌雄鱼稍微压住腹部,将精子、卵子压出,此时卵巢膜已破,对其轻轻一压,卵子向尿尿一样就出来了。当时用洗脸盆收集受精卵,冲生理盐水,很短时间,2分钟,排卵就结束了。
得到卵之后,将卵巢液之类的冲洗掉,用小网箱来将雌雄分开孵化。一个半小时后,检查发现细胞已经分裂,达到16个细胞分裂期。产出来后,鳙鱼有18万,鲢鱼有12万。
当时设备简单,孵化用的小网不够,密度太大,致使很多受精卵先后死亡。
到6月4日早上9点多,发现受精卵内的小鱼尾巴已在抖动,经过17个小时,这些小生命陆续破膜而出,鱼孵化出来了。我们挨个数,鳙鱼2万尾,鲢鱼1万尾。它们幸运地成为了第一批人工繁殖的家鱼苗。
我们成功了!还派人到中南局报喜。
当时我高兴得蹦蹦跳跳:哎哟,出来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起笑了。其实,当时很困的,但是不累,日夜守着,能坚持、。
这批划时代的小家伙,向世界宣布:家鱼人工繁殖成功了,世界难题解决了,我国依赖江河家鱼苗的历史也将结束了。
珠江水产研究所
谢诤、罗建仁、王广军

楼主 阳光的qin110  发布于 2015-09-16 19:48:00 +0800 CST  
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在我国水产养殖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彻底结束了千百年来我国“家鱼”养殖业的鱼苗依赖江河捕捞的历史,摆脱了自古养鱼“靠天吃饭”的状态。1988年,全国淡水养殖产量达到390万吨,居世界第一。这是淡水养鱼史上的一个根本转折点。


非洲鲫鱼(罗非鱼)的成功引种和养殖也是一个范例。早在1978年7月,长江水产研究所率先引进22尾尼罗罗非鱼,开展了一系列的试养和研究工作,随后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珠江水产研究所和国内有关科研教学机构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使罗非鱼养殖迅速在全国普及。近年来,我国罗非鱼养殖产量已居世界首位,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珍贵的鲟鱼的养殖技术也是上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的,当时只是成功获得了人工繁育的鱼苗,直到90年代才突破了鲟鱼苗种全人工繁育、多模式养殖、产品深加工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使我国成为世界瞩目的鲟鱼研究和养殖大国。2008年,我国的养殖鲟鱼产量达到2.14万吨,占世界的83.3%。如今,珍稀的中华鲟已经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




“桃花流水鳜鱼肥”,鳜鱼池塘人工养殖试验同样始于50年代。1958年就有不少地区捕来天然鱼苗进行试养,试验显示鳜鱼可以在小水体里养殖。70年代江苏、浙江、湖北等省在鳜鱼的人工繁殖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使人工养殖得到推广和发展。至80年代末,从人工繁殖、苗种培育至商品鱼饲养的全人工养殖工艺技术已基本得到完善。



楼主 阳光的qin110  发布于 2015-09-16 19:50:00 +0800 CST  
让我们向那些为新中国养鱼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钟麟:四大家鱼人工养殖之父
来源:中国水产养殖网
钟麟(曾用名钟樊麟)是我国著名鱼类生理生态学家,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15年10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

钟麟在办公室


南海县是我国淡水鱼著名养殖基地之一,钟麟从小对鱼就有了深厚感情。

1937年,他毕业于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适逢日寇入侵广东,他即迁居香港并参加过香港各界抗日救亡活动。不久,他考入了港英当局的水产研究所,拜我国鱼类学家林书颜为师。但是,在那个研究所里,中国人备受歧视,得不到同外国人平等的研究条件和待遇。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为中国渔业作出成绩,为祖国争气。每次出海都与渔民同吃同住,虚心向渔民请教。有一次,他发现一个渔民弯着身子用耳朵贴在船底板倾听什么。经打听,原来他是倾听海上大黄鱼在繁殖时发出“咕、咕”的声音。大黄鱼聚集在一起时,其声音能振动渔船木底板。钟麟受到启发,渴望设计一种仪器来探听鱼声。经苦心钻研,他终于设计出一种小仪器——听鱼机。把它装在渔船上,只需带土耳机就能听到大黄鱼发出的声音。这一小发明给钟麟极大的鼓舞,从而更加坚定他跟鱼打交道的决心。

1941年冬,日寇入侵香港,他潜返广西桂平,进入广西鱼类养殖场,捕捞江河中成熟亲鱼进行人工受精和孵化,积累了不少鱼类人工繁殖的知识和经验。1945年,日本投降,他又从桂林返港,在港英的渔政司署任技师。1949年8月,钟麟受中共香港工委委托,积极参加国民党鱼管处广东分处留港五艘渔船扩产起义的斗争。

钟麟在观察家鱼胚胎发育。


1950年3月,五艘渔船船员在香港宣布起义,发表《留港五艘渔船起义声明》。6月,钟麟被广东省农林厅水产局委派为该局驻港代表,任留港五艘渔船扩产起义斗争的督导。留港五艘渔船扩产起义与港英当局斗争历时三年,最后,五艘渔船虽在港英当局庇护下被美蒋劫走,但起义船员除3人自愿留港外,全部返回广东,成为广东海洋机轮渔业的首批骨干。

而后,钟麟留在香港国营南新贸易公司从事海运工作。1951年返回广州,先后在广东省水产企业公司、广东省海岛管理局工作。这时,他积极向上建议为恢复和发展广东渔业生产筹建科研机构。1954年5月成立了“广东省人民政府水产管理局水产实验所”,他全力以赴开展亚热带海洋资源调查和淡水渔业的研究。他想,要发展淡水养鱼,解决鱼苗是首要问题。千百年来,我国淡水养殖的鳙、鲢、青、草、鲮等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都是在长江、西江等河川装捞的,渔农必须到鱼苗产地购买,他们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且购回鱼苗成活率低。如果能够把池养的家鱼用人工方法繁殖鱼苗,那么,鱼苗问题就彻底解决了。这个难题,使钟麟苦苦思索了好几年。1953年,他系统地投入家鱼人工繁殖研究。1955年,他首次发现满三龄的鲢、鳙能在池中成熟,推翻了过去认为池养的家鱼不会成熟的论断。这个可喜的发现使他取得了进一步研究的基础。1956年,他利用当时的生理方法,给池养成熟家鱼注射鲤鱼脑垂体作催产试验,但没有成功。当时中外专家都认为,家鱼在池中人工繁殖是不可能成功的。但钟麟不相信,他排除一切干扰,决心闯出一条新路。他率领他的青年助手到广西的浔江、郁江和柳江及西江沿岸主要鱼类产卵场调查观察研究。在广西桂平一带的西江渔民几乎都认识这位头发微白、身材瘦削、额门很高,脚穿一双50年代盛行的潮汕式凉鞋,肩上常背着一个四方形、里面放着酒精、福尔马林和解剖刀一类浸泡鱼类标本药物工具的锌铁皮箱子的中年人。小孩子们都跟在他后面围着观看,以为他是镇上来卖花生米、牛肉干的小贩。

一次,钟麟向一位皮肤黝黑、瘦削的渔民老汉租用渔船,用来逆江而上观测水文情况。由于水流湍急、打旋,老汉吃力地划了两个小时,船才勉强走了两公里,钟麟见状不忍,用绳子系着船头,跳上岸与助手一起拉着船走,一边拉纤、一边观测。就这样,他与助手们风餐露宿在摇摇晃晃的小渔船上工作生活了两个多月,一边访问渔民,一边测量水文情况,特别详细观测和查询了产卵场的变化规律、过去和现在的流速、温度、水位等许多生态因子。这些因子对江河家鱼自然繁殖是至关重要的。他进一步确认,江河家鱼的自然繁殖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性反射过程。从这点分析,家鱼无疑是需要有一定的繁殖生态条件刺激,如流水加速、水位骤增等等。而池养家鱼性腺接近成熟,恰恰因为缺乏了上述外部条件的刺激,所以不能在池中自然繁殖。根据这一判断,他们模拟产卵现场的生态条件,在惠州和肇庆分别设计了两个生态刺激催产池。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只有一尾雌鲢产了少量卵子,但不受精,又失败了。怎么办?是退还是进,退会将5年研究心血付诸东流,继续前进则有望争取成功。他选择了后者,继续努力。

家鱼人工繁殖在1964年被列为国家重大科研成果,

1965年颁发《发明证书》。

钟麟日夜继续寻找中外有关鱼类生理、生态方面的论述,并不断地分析。1958年5月,他决定用“生理与生态相结合”的方法制定了研究方案,并连续进行几天试验,连家也没有回。他妻子急了,连续打电话找他也没找着。后来妻子到实验场找到他的住处。那是一间搭建在塘边的棚舍,推门进去,屋里无人,一股强烈的鱼腥味冲鼻而来,只见饭桌上碗碟里有一点剩饭和半截馒头。原来钟麟正聚精会神地在池塘里摆弄他得试验。妻子见状没有怨言,她是一位识大体、明事理的人,知道丈夫埋头于自己的事业,也就默默地回家。钟麟废寝忘餐不断重复着试验。他多年苦心浇灌的苑地,终于开出了鲜艳夺目之花。1958年6月3日,他成功地使池养鲢、鳙在池中自然繁殖,获得了3万多尾体质健壮的鱼苗。从此结束了淡水养殖鱼苗世代依赖江中装捞的历史,开创淡水养鱼历史的新纪元。由于这项技术的应用推广,1962年全国人工繁殖鲢、鳙鱼苗10多亿尾;1987年,全国人工繁殖鱼苗超过2000多亿尾,比历史上从江中捕捞鱼苗最高纪录的1957年234亿尾提高近10倍,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巨大。由于人工繁殖种苗得到了解决,淡水鱼产量大幅度增长。1988年,全国淡水养殖产量达到390吨,居世界第一。这是淡水养鱼史上的一个根本转折点。钟麟被国际学者誉为四大家鱼人工繁殖创始人。

此后,钟麟又与科技人员,相继突破了草、鲮、鳊、青等鱼类人工繁殖关,使我国淡水鱼类全人工繁殖技术及其理论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1975-1987年,钟麟又先后主持联合国粮农组织委托我国(珠江水产研究所)举办了五期淡水养鱼培训班,主讲鱼类人工繁殖技术课程。为10多个国家培训了140多位学员。他把长期从事鱼类繁殖经验升到理论,写成10多万字的专著《家鱼的生物学和人工繁殖》,他还主编《中国池塘养鱼》一书并与别人合著《青、草、鲢、鳙在我国的发展和成就》等专著和论文30余篇。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淡水鱼类人工繁殖的理论体系。

由于他在科学上建树卓著,曾获国家科委创造发明一等奖,全国科学大会特殊贡献奖;广东省科学大会成绩优异奖等多项奖励。并先后被选为广东省第五届人大常委;广东省第五届政协常委;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水产学会荣誉会员;广东省水产学会顾问等职。他于1957年加入九三学社,是九三学社现届中央委员,广东省委常委。

楼主 阳光的qin110  发布于 2015-09-16 19:51:00 +0800 CST  
适时催产,合理使用催产剂,对水产苗种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积累,催产素也有了更多的新品种和更加完善的理论支持,早已不局限于早期的提取鱼类脑垂体。
得益于强大的网络购物,大家现在获得这些东西也比较方便,最简单的设备加药品一套下来不过几十块钱。有兴趣的爱好者也可以拿自己家里养的鱼做一些小实验。


目前在生产上应用的催产剂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人工合成类似物(LRH—A)
LRH—A是人工合成的成品,经过不断提纯,现市场销售的是LRH—A2和LRH—A3。LRH—A本身不是一种促性腺激素.没有直接作用于生殖腺的功能,但对鱼的脑下垂体有很强的作用,当注射到鱼体后,随着血液循环达到脑下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即促黄体激素(LH)和促滤泡激素 (Fsiq)。
LRH—A为白色粉末,商品中一般加入10倍的甘露醇作为填充物,易溶于水,保存时应密封后放在避光干燥处,低温保存更好,避免阳光直射引起变性失效。
LRH-A对性腺发育达到充分成熟的青、草、鲢、鳙、鳊、细鳞斜颌鲴等多种鱼类都有催产作用。能导致雄性精子的生成和雌性卵子的成熟,排卵。该催产药物具有催熟作用(二次注射时,第一针起催熟作用)。各种催产的鱼类对LRH—A敏感性的次序为:草鱼>鳊鱼>鳙鱼>鲢鱼。注射LRH—A催产的效应时间比注射HCG和PG的效应时间长。在水温20—25℃时,延迟3.4小时。


二、鱼类的脑垂体(PG)
鱼类的脑垂体为圆形或椭圆形、白色。目前最常用的是鲣、鲫鱼的垂体,从鱼体上采下的垂体,放人丙酮(或无水酒精)的瓶中,进行脱水和脱脂,然后晾干密封保存。
PG主要成份为促黄体激素(LH)和促滤泡激素(FSH。用PC,催产有显著的催熟作
用。在水温较低或催产早期,效果都很好,但若使用不当易出现难产。


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GG)
HCG从孕妇尿中提取,主要成份为促黄体激素(LH),其成品为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粉未,易溶于水,遇热易失效,使用时现配现用。HCG能促进亲鱼排卵,也有一定促性腺发育作用,但其作用不及PG和LRH—A。对鲢、鳙、鲤、鲫、鳊、细鳞斜颌鲴等鱼都有效。催产草鱼单用无效。在水温较低,亲鱼成熟较差时,催产效果不如LRH—A。故逐渐被LRH—A所代替。


四、地欧酮(DOM)
能阻断多巴胺对促性腺激素(GTH)释放的抑制作用,促进GTH释放。在鱼类繁殖季节早期,气温水温偏低,或气温突然下降,亲鱼性腺还未成熟,卵巢还处在Ⅳ期初期,用DOM与LRH—A合用进行催产,能使亲鱼卵巢快速从Iv期初期达到Iv期末期,提高催情,催熟和催产效果,有助于产卵率与受精率达到理想阶段。

不同种类的亲鱼对不同催产剂的敏感性有很大差异,在催产时必须选取对该种亲鱼最敏感的催产剂,或者几种催产剂互相混合使用,可以提高催产效果,这是由于激素间的相互协进作用。
鲢、鳙、鳊鱼对HCG的敏感度优于LRH—A;草鱼对HCG的敏感性差,宜用LRH—A、PG或二者混合使用;青鱼不能单独使用HCG,必须HCG和PG、LRH—A混合使用;鲤鱼采用混合用药,细鳞斜颌鲴、鳜鱼等单独使用PG或混合用药。
催产剂的用量根据不同种类的鱼,催产时间,成熟度有所不同。早期,因水温稍低,卵巢膜对激素不够敏感,用量需比中期增加20%一25%。成熟度差的鱼,应增大注射量;成熟度好的鱼,则可减少用量。催产剂的注射时间应根据效应时间和计划产卵时间来决定。

楼主 阳光的qin110  发布于 2015-09-16 19:52:00 +0800 CST  
那么利用激素进行人工催产同样适用于观赏鱼类,实际上在自然界里也是没有观赏鱼、食用鱼之分的。实现的原理也都是一样的。单纯从技术攻关角度来讲,下面这几种观赏鱼类的繁殖难度还远达不到当年四大家鱼的难度。


下面我就以三种有代表性的观赏鱼类:宽鳍鱲、银龙、一眉道人为例,为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
资料来源主要是百度文库,限于篇幅楼主适当做了删减,那么如果有渔友对原文有兴趣,也可以自己去搜这些文件,下载需要付费,每个文件1元钱。至于楼主自己在激素使用方面的实践和心得体会,将在以后专门开贴与大家分享和探讨,本文中不会涉及。


宽鳍鱲的人工繁殖


宽鳍鱲在水族箱中通常不会发情进行自然繁殖,所以便要使用人工催产与人工授精技术。通常选择体质强壮、体色鲜艳、鳍条舒展的雄鱼与腹部膨大、输卵管突出的雌鱼作为亲鱼,若轻压腹部分别有乳白色**和成熟卵粒流出即可直接进行人工授精,反之便要进行人工催产。
一般体重20-30g宽鳍鱲雌鱼的HCG注射量是80~100国际单位,雄鱼用量减半,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4号针头插针注射于腹鳍两叶之间,针头朝头部方向与亲鱼呈45°角,插针深度约0.3cm。
注射激素8-10小时后,亲鱼一般便可进行人工授精了。方法是把雌、雄亲鱼带水捞入小敞口缸内,缸底铺上一层人工鱼巢或棕丝片,两手包裹纱布后分别抓住雌鱼和雄鱼,使它们的泄殖孔相对,先用大拇指轻轻挤压雄鱼腹部,见有乳白色的**泄出的同时,用相同的方法挤出雌鱼腹内的卵粒,两手在水中轻轻颤动,让卵粒均匀地随水落到盆(缸)底的人工鱼巢上,这时卵子和精子在水中很快受精,待受精卵粒附着在人工鱼巢或棕丝片后,换入新水,打气孵化。
受精卵的孵化温度一般控制在20-25摄氏度,一般仔鱼会在72小时后左右出膜,待仔鱼卵黄吸收完全,可以平游后,就应该开始投喂开口饲料,以轮虫、水蚤的幼体等活饵为好,使用人工饲料开口会导致仔鱼成活率低,发育不全等现象。经20天左右培育苗体长可达1cm,此时可完全使用小颗粒的人工饲料喂养。
若饲养得当,宽鳍鱲从出生至性成熟只需要8-10个月,在此之间,朋友们可以充分体会它从色彩单一的“丑小鸭“变为鲜艳夺目的“白天鹅“之美妙过程。


楼主 阳光的qin110  发布于 2015-09-16 19:53:00 +0800 CST  
银龙鱼的人工繁殖


来源:《水产养殖》2009年第2期 吕冬云,庄树文(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银龙鱼的人工催产


催产条件
选用1.5 mxl mxO.8 m的水族箱,每对亲鱼放养在一个箱体内。采用人工水草,亲鱼入箱前将水草种植于箱底,也可放置漂浮性的草类。
催产亲鱼选择与配对
银龙鱼雌雄同形,不易从外型上判别。成熟的雌鱼体长约70-80 em,卵发育近成熟时,腹部要比雄鱼饱满,脸形也比较圆润,输卵管突出。雄鱼身型比雌鱼长一些,约80-90 cm,胸鳍粗壮,腹鳍尖长,体背也高于雌鱼,输精管凹陷。银龙鱼亲鱼按1:1的比例配对。
催产亲鱼的麻醉
经常使用的麻醉药物有长效冬眠灵、戊巴比妥钠和乌拉坦等I5l。实验采用0.8 mg/L的乌拉坦浸泡银龙鱼13 min左右,待鱼处于半麻醉状态时,可进行催产药物注射。
催产药物配制与注射
采用的催产药物有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2号( LRH-A,)、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剂量为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2号( LRH-A:)5Ixg/k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 IU/kg。注射液用0.7%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注射液用量为每尾3M0 mL。采用2次注射,第一次注射总剂量的10%,第2次注射余量。2次注射时间间隔为10-14 h。采用胸腔注射、背鳍肌肉注射两种方式,胸腔注射深度为0.5-0.6 cm,背鳍肌肉注射深度为0.7-0.8 cm。
产卵受精
亲鱼第2次注射后放入催产箱,催产箱应采取遮光措施,避免阳光直射。产卵过程中要保持催产箱周围环境安静。
雌雄鱼亲密地靠在一起回旋游动,洄游一段时间后,就会游到植物丛中产卵。雌鱼产卵后,雄鱼立即射精在卵子上,受精卵接触水面后,迅速膨胀,同时雄鱼将受精卵含在嘴里。
2.6人工催产过程中应注意事项
①挑选的亲鱼必须是身体强健、个体大、背腹部宽厚、色泽鲜亮、体型匀称、龙须强直、鳞片硕大、性腺发育成熟的雌雄优异个体。②在同一代或血缘相近的群体中挑选亲鱼时,只能选择一雌或一雄。③只能从群体中选择彼此友好的雌雄鱼作为繁殖的亲鱼。④在亲鱼选好产卵场所后,要将水族箱用黑纸或其他东西遮盖2/3左右。遮光能防止银龙鱼受惊,有利于产卵、射精。⑤在亲鱼繁殖期间,必须保持环境安静,停止充气,停止投饵。⑥受精卵在孵化期间对水温、水中溶解氧、水的酸碱度、光线的明暗均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水温是影响鱼卵孵化的主要因素,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鱼卵的死亡。⑦及时剔除未受精的鱼卵,防止霉菌感染,影响受精卵孵化。⑧在开始产卵前亲鱼就会停食,直至幼鱼离开。因此在整个繁殖期内,雄鱼会消耗大量体能,所以繁殖前的喂养一定要满足银龙鱼育肥长膘繁殖的营养需要,否则雄鱼会开始衰弱甚至死亡。
结果与讨论
2006年4月1日催产银龙鱼亲鱼6对,获得受精卵近l 540多枚。同年6月孵化鱼苗共119尾。至2006年底观察,鱼苗成活87尾,死亡32尾。虽然孵化率较低,但鱼苗成活率较高,初步实现了银龙鱼能在我国北方进行繁殖的梦想,这对黑龙江省银龙鱼人工养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楼主 阳光的qin110  发布于 2015-09-16 19:53:00 +0800 CST  
丹尼氏无须鲃(一眉道人)的人工繁殖
一、后备亲鱼培育
人工养殖条件下,丹尼氏无须鲃的繁殖无明显的季节性,但是为了便于鱼苗培育,最好以春季为主要繁殖时间。秋冬季选留体型正常、体色鲜艳的全长10-12厘米的个体,每30-50尾放养于一个玻璃鱼缸内,玻璃缸要求长方形,规格150*50*50(厘米)至200*60*50(厘米)均可。每个鱼缸配置一个内置过滤器,以1个二合一式潜水泵带动水流,过滤器以生化棉和生化球(或多孔隙陶瓷环)为主要过滤材料,另外每个鱼缸放盆栽水草5-8盆。
水温控制在15-25℃,溶氧量不低于4毫克/升,PH7.0左右,每周换水1次,换水量1/4-1/3,换入水为曝气2天以上的自来水。每天投喂2次,首选饲料为活的水蚤,次选为丰年虫幼体,再次为冰冻血虫或碎粒状配合饲料。日粮按活体重量相当于鱼体总重的8-15%,干饲料相当于鱼体总重的2-3%。
二、催产繁殖
1、雌雄鉴别
非繁殖季节鉴别困难,繁殖季节主要判断依据是:1.雌鱼较丰满,腹部微微隆起,而雄鱼销消瘦;2.雌鱼体表光滑,而雄鱼身体稍显粗糙,嘴唇边缘有细小的追星;3.标志性的红带雄鱼更鲜艳,而雌鱼稍淡;4.多数雄鱼都能挤出精液;5.同一批鱼往往个体大的主要是雌性。雄鱼个体较小。
2、繁殖时机
因 繁殖无明显季节性,当最大群体内个体达到全长13厘米,而且腹部微微隆起,说明雌鱼性腺已接近成熟,当隆起部分由前中腹部转到后腹部时,检查是否有能挤出精液的雄鱼,如有,而且遇水后迅速花开,说明繁殖时机已到。
3、亲鱼的挑选
雌鱼全长12.5厘米以上,体质健壮饱满,腹部比较隆起,健康,身体表面无病而且活动正常;雄性全长11.5厘米以上,颜色鲜艳,健康有活力,能挤出精液。雌雄配比1:(1-2)。
4.人工催产
一般采取人工催产和人工受精的方式。首先准备好亲鱼暂养鱼缸,水质要求与后备亲鱼培育缸相似,不要求强的过滤系统,过滤材料中不应有活性炭,水温控制在22-24℃最佳,每缸水草2株。丹尼氏无须鲃注射的药物和剂量为:雌鱼每尾LRH-Az0.5毫克+DOM0.5毫克,雄鱼注射雌鱼剂量的1/3,雌鱼分2次注射,第一针注射总药量的1/5,,12小时后雌鱼注射第二针,同时雄鱼注射,注射过的亲鱼立即放入亲鱼暂养缸,鱼缸内以潜水泵保持水流形成环流,刺激亲鱼发情
5、人工受精
水温23℃效应时间(注射完第二针起)约15小时,效应时间将到时密切注意亲鱼行为,观察其是否发情。当雄鱼紧紧追逐雌鱼,并不时用吻部顶雌鱼后腹部时,是人工授精的最佳时机。此时可将亲鱼捞起,先取1尾雌鱼,一只手握住,用吸水纸或干纱布轻轻吸去体表的水,泄殖孔朝向预先准备好的干的小塑料盆或瓷碗,用另一只手用拇指和食指从鱼的腹部前端的两边向后推,逐渐加力,成熟的卵子会迅速流出,跌入塑料盆或瓷碗中,顺利的话推一次即可,一般卵子的量有3克左右,大约3000多粒。如果挤出的卵子是青灰色的,但数量少,说明卵巢确已成熟,但未完全将成熟卵子挤出,应该再重复挤卵一次。挤卵操作完成时,如果卵子未接触水,可以再挤一尾雌鱼,2尾雌鱼的卵一起授精。雄鱼的精液数量很少,取精方法与以往大型鱼类的操作不同。预先准备l毫升注射器数只,不带针头,一人抓紧雄鱼首尾两端,将其生殖孔向上,用吸水纸吸取生殖孔处的水分,另一人一只手持注射器将注射口贴住生殖孔,另一只手用拇指和食指从雄鱼中腹部向后推挤,同时用注射器抽吸,使精液直接从生殖孔被吸入注射器。一般一尾雄鱼可采精0.5毫升左右。采精完成后迅速将精液挤到卵子上,用鸡毛搅拌均匀,然后倒入5~10毫升鱼用生理盐水(盐度0.65%),再搅拌均匀,将受精卵散泼到纱窗网上,待受精卵粘附稳当后,移入孵化缸或育苗缸孵化。


楼主 阳光的qin110  发布于 2015-09-16 19:54:00 +0800 CST  
捎带的给大家介绍一下鱼卵方面的知识


鱼卵的生态类型
根据鱼卵的比重可将鱼卵区分为两种类型。
(一)浮性卵 卵的比重小于水,能在水面飘浮,大多无色透明。很多海洋鱼类及起源于海洋的一些淡水鱼类如鳜产浮性卵。有些浮性卵内含有油球,如鲥的卵;有的则有很大的卵黄周隙,如海水中鲲的卵,因此卵的比重较轻,浮在水面孵化。
(二)沉性卵 卵的比重大于水,依卵黄周隙的大小和粘性状况,又可分成以下三种:
1.漂流性卵 这类卵产出后即吸水膨胀,出现较大的卵黄周隙,但比重仍稍大于水。鲤科中草、青、鲢、鳙等不少种类产此类型卵。它们在静水中下沉到底部,在江河水流中则悬浮在水层中不断漂流,所以也可称为半浮性卵。
2.粘性卵 卵的比重大于水,卵膜外层具有粘性物,产出后能粘附在水草等物体上,而不沉入水底。鲤、鲫、团头鲂等鱼卵有粘胶性物质,遇水后粘附在水草等物体上;香鱼用柄状的粘膜粘附在水底物体上;鳟的卵有细长的粘丝,可以缠绕在水草上。有些鱼卵的粘性很弱,如狗鱼、翘嘴红帕的卵都很容易在外力作用下从粘附物上脱落。
3.普通沉性卵 卵的比重大于水,但无粘性,或粘性很小,卵黄周隙较小,产出后沉于水底。鳇、鲟、鲑鳟及鳅科鱼类等产这种卵。


鱼类的产卵类型
按鱼类在一个性周期中产卵的批数划分,可区分为一批产卵和分批产卵两种类型:
(一)一批产卵类型 此类型鱼类卵巢中卵母细胞的发育基本同步,即至生殖季节同时成熟。其中有些种类一批成熟一次产出,例如草、青、鲢、鳙是典型的一批产卵鱼类,卵一次集中产出。有些种类的卵母细胞虽一批成熟,但是要断续、反复多次产出,麦穗鱼、螃皱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二)分批产卵类型 此类型鱼类卵巢中卵母细胞的发育不是同步的,卵母细胞分批成熟分批产出,例如鲤、鲫等是典型的分批产卵鱼类,当第一批卵母细胞在早春成熟产出后,发育较迟的卵母细胞加速发育,当雨季到来水位上涨时,又进行第二次生殖,第二批卵母细胞成熟产出,有的情况下还可能有第三批或更多的批次。


鱼类的产卵场
鱼类的产卵场和它们的产卵方式、卵的性质以及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有密切的关系。外界环境条件中除了水温外,水流、光线、盐度、底质或卵的附着物以及仔鱼的营养条件等都和鱼类的产卵要求能否满足有关。在这些产卵条件中,有一些是主要的或必不可少的。例如当水域中不存在卵附着物时,鲤鱼的性腺即使已充分成熟,也不会产卵;草、青、鲢、鳙在达到自然产卵时,所要求的外界条件十分严格,池塘培育的亲鱼不经催产,性腺终将退化吸收。
根据鱼类对于产卵场条件的要求,可以分成以下类别:
(一)草上产卵鱼类 这类鱼产粘性卵,卵产出后粘附或缠绕在植物性附着物上发育,而不致脱落到水底窒息死亡,鲤、鲫、团头鲂、鳞等属于此类。产卵场所植物性附着物的存在是产卵的主要条件。
(二)石砾产卵鱼类 这类鱼产出的卵粒,有的沉于水质澄清、有石砾底质的场所,例如大麻哈鱼产卵至水底后,又用石砾掩盖卵粒,以防流水的冲击。有的为粘性卵,卵粘附在石砾上孵化,如中华鲟等。
(三)砂底产卵鱼类 这类鱼选择砂质底为产卵场所。卵具粘性或粘性弱,可粘附于植物根部或表面覆有砂粒,在底部发育,如棒花鱼和一些红点鲑。
(四)喜贝性产卵鱼类 将卵产在软体动物的外套腔内或蟹类等动物的甲壳内,卵能在呼吸条件差的情况下发育,如螃皱鱼类和某些绚类等。
(五)水层性产卵鱼类 产浮性卵的海洋鱼类,在广阔的海洋水层中产卵,卵在水中自由漂流;淡水中产漂流性卵的鱼类,如草、青、鲢、鳙在大江河的急流中产卵,卵产出后在水层中漂流孵化。


上面知识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那么对于人工授精方式取得的受精卵,通常采用专门的流水孵化器进行孵化,需要注意的就是对于粘性卵,需要先用黄泥水或滑石粉水淘洗,脱掉粘性再放入孵化器,避免相互粘住。



楼主 阳光的qin110  发布于 2015-09-16 19:55:00 +0800 CST  
好了,关于四大家鱼和人工催产呢,就先讲这些吧。
那么在帖子的最后,阳光哥要用自己亲手制作的一道大菜—“清蒸鲈鱼”作为结尾。以此来向养鱼界的前辈们致敬,同时借机展示一下自己的动手能力,知行合一嘛,光会书本知识不会动手也不行啊,是不是?


严格来讲呢,这道菜其实是作废了,鱼有点儿蒸老了,不过事实上它还是不耽误吃的,而且味道也还是不错的。那么大家如果对这道菜的做法感兴趣的话,可以参见我发的教程,里面有详细的制作方法,就是下面的链接。
http://tieba.baidu.com/p/4037998477?pid=75683741543&cid=0#75683741543
看完要是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也可以加我好友,私信我了解这道菜的做法,阳光哥将竭诚免费为大家传授厨艺。


谢谢大家,下次再见。

楼主 阳光的qin110  发布于 2015-09-16 19:56:00 +0800 CST  

楼主:阳光的qin110

字数:16821

发表时间:2015-09-17 03:4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10-05 19:47:43 +0800 CST

评论数:7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