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期更新】黑格尔《小逻辑》读书笔记

写在前面:
我一直以来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部分都是兴趣浓厚的,这也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最近对逻辑学和辩证法的好奇心和兴趣都一直增大。对于马哲的强调实践性方面,是比较好理解的。但是对于辩证法方面,可以说,了解表面容易,但是深入了解它的精髓就比较难了。
所以最近开始阅读黑格尔的《小逻辑》了。我发现,只要有一定的基础,阅读起小逻辑是不难的;有了一定马哲的基础,有了唯物主义的视觉,就不会觉得黑格尔的东西太过“玄”或者神秘。
列宁说过::“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一章。因此,半个世纪以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用于同一门科学,而唯物主义则从黑格尔那里吸取了全部有价值的东西,并且向前推进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列宁《哲学笔记》190、357页)
我记得邓晓茫也说过一个这样的观点:像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这种,都不懂是没意义、没收获的,但是黑格尔的《逻辑学》或者说《小逻辑》,即使都不懂,通篇都下来 ,亦获益匪浅。
最近因为时间零碎,而且想由浅入深,所以先读了《小逻辑》,也还没都多少,只有四分之一吧。但是获益匪浅——对辩证法的认识更加深化、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因此开一个不定期更新的读书笔记贴,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大家有什么好的内容也可以放在这里面的楼层。但是要和主题相关(符合三个关键词即可: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





楼主 MR丶Leung1  发布于 2016-12-07 20:51:00 +0800 CST  
1、关于旧形而上学和辩证法

黑格尔指出,旧形而上学只是达到了知性的阶段,也就是肯定的阶段。对于上帝、世界、宇宙、人性、灵魂等等的看法只是片面的知性的肯定。例如,过去的哲学家眼中的世界要么是有限的、要么是无限的;人性要么是善的要么是恶的;世界的本源要么是多、要么是单一。这些都是用抽象的、单一的规定性去规定本质或形容真理,都没有达到理性,因此对于上帝这一概念,过去的哲学家认为他应该是包含一切的,所以说他有限不行、说他无限也不行,给他任何规定性都不想,于是上帝成为了一个纯有、纯存在——一种空洞的抽象,“我是我之所是”,也像康德的“物自体”一类空洞的抽象一样,是毫无意义的假设,而且是一种外在的假设。同理,中国的道家哲学认为”道“是不可道的,一旦说了就不准确了。知性的形而上学,是片面的、肯定的、单一的、抽象的、外在的规定

理性应该是把握矛盾的,在对立中把握统一的。理性应该是否定的,它在知性的肯定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矛盾,然后再解决这个矛盾,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马克思语,指黑格尔的辩证法)推动事物的发展。

一些原句:
“因此如果真理除了没有矛盾外别无其他性质,则对于每一概念首先必须考察就它本身说来是不包含这样一种内在矛盾。”
“不可认为对立的两个规定的任何一方好象有其本身的持存性似的,或者认为任何一方在其孤立的状态下就有其实体性与真理性似的。”
“上帝的特性,本应是多样的,而且也应是确定的,然而照这种看法也就难免沉陷于纯粹实在或不确定的本质的抽象概念中。”

楼主 MR丶Leung1  发布于 2016-12-07 21:03:00 +0800 CST  
2、康德与黑格尔的逻辑

*(本部分需要对康德哲学有点了解)
*(不是所有笔记内容都是限制在《小逻辑》上的,我会联系我的知识)

康德:
1)感性阶段:把感觉、印象放在时间、空间等直观形式之中,构成现象。
2)知性阶段:把现象安排于先验范畴之中,提出规定,给予肯定。
3)理性阶段:企图借助有限的知性范畴去把握绝对的无限的对象内容,产生”二律背反“,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中,终止了认识发展——导向不可知论。

黑格尔:
1)悟性或知性阶段(肯定):提出规定,揭示客观精神的质的规定。确定是什么。
2)理性阶段(消极理性):辩证的、揭露矛盾、找出不足,又加以否定,把知性的规定化为无。这也是康德所停留的理性范围,只是找出了矛盾,康德就没有继续下去,而是通向了不可知论。
3)精神阶段(积极理性):理性与知性结合,既肯定又否定,形成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所以是积极的。又叫积极理性阶段。

黑格尔的逻辑是对于意识来说的。
对于物质来说,客观事物总是又自己的规定性,但是自身又蕴含着与自己对立的因素,这种否定的因素会不断地发展,促成事物的转化发展。

楼主 MR丶Leung1  发布于 2016-12-07 21:13:00 +0800 CST  
补充一段摘抄

10
【说明】康德的批判哲学的主要观点,即在于教人在进行探究上帝以及事物的本质等问题之前,先对于认识能力本身,作一番考察工夫;看人是否有达到此种知识的能力。他指出,人们在进行工作以前,必须对于用来工作的工具,先行认识,假如工具不完善,则一切工作,将归徒劳。——康德这种思想看来异常可取,曾经引起很大的惊佩和赞同。但结果使得认识活动将探讨对象,把握对象的兴趣,转向其自身,转向着认识的形式方面。如果不为文字所骗的话,那我们就不难看出,对于别的工作的工具,我们诚然能够在别种方式下加以考察,加以批判,不必一定限于那个工具所适用的特殊工作内。但要想执行考察认识的工作,却只有在认识的活动过程中才可进行。考察所谓认识的工具,与对认识加以认识,乃是一回事。但是想要认识于人们进行认识之前,其可笑实无异于某学究的聪明办法,在没有学会游泳以前,切勿冒险下水。


楼主 MR丶Leung1  发布于 2016-12-07 21:19:00 +0800 CST  
老头子登场


楼主 MR丶Leung1  发布于 2016-12-07 21:23:00 +0800 CST  
康德要考察人的认识,是考察人的认识工具,即认识能力方面的,进行了“哥白尼革命”(我在笔记里只会说明一些区别,如果想知道内容的,可以按照这些名词去查一查,或者直接对康德哲学作个初步了解);而黑格尔认为对认识的考察,是对已有的认识进行再认识(反思),理性把自己作为自己的对象,从“熟知”中发现“真知”。

楼主 MR丶Leung1  发布于 2016-12-07 21:32:00 +0800 CST  

推荐一下这本书,很不错的,很薄很小的一本,作为辅助,简易扼要。

楼主 MR丶Leung1  发布于 2016-12-07 21:37:00 +0800 CST  
3、经验主义(§ 37-§ 40)
更新得比较慢,sorry~最近都比较忙,看得比较慢,只是看到了批判哲学部分(§ 47),所以就来谈谈看了的经验主义部分的收获吧,这部分比较简短。

1)起源:
黑格尔在这一部分的开头就指出,经验主义的起源是由于两种要求:具体的内容和坚实的据点——这种需要是抽象的知性形而上学所不能满足的。
具体的内容:抽象的知性形而上学无法从它自身的抽象概念进到特殊的规定。
坚实的据点:对于形而上学的虚无,有限的思维倾向于寻找一种据点,可以从这个据点出发去证明一切事物的可能性。
【看法】上述两种需要,使得哲学首先倾向与经验主义。的确,在人的意识中,经验都是我们认识的开端,因而很多时候要反对形而上学的寻找世界之外的最高存在作为世界的依据的方法,往往都是从它相反的反向来想,就是寻找深深扎根于我们的认识中、世界之中的存在作为哲学体系的根据(坚实据点)。并且,无论当时的哲学家意识到与否,他们都能直观到,具体的事物能反映普遍性,而普遍性的、抽象的概念缺不能规定到具体的事物上。(具体内容)

2)“同样必须承认经验主义中还包含有一个重要的自由原则,即凡我们认为应有效用的知识,我们必须亲眼看到、亲身经历到。”
但经验主义和形而上学又是有同样的源泉的。形而上学需要在表象中寻找它自身内容的保证,也就是说形而上学的前提或者内容总是要想方设法符合我们的表象,例如形而上学对上帝这个概念有过很多表示,全能、全知、全善等等,但都符合我们的表象,因而不会是全恶之类违反表象的规定。而经验主义将属于知觉、感觉、直观的内容提升为普遍的观念、命题和规律,抽象化了(如物理学中的力的概念),失去了一切联系而又随便解释一切。

3)但是,经验主义——就其本身来说是反对一切超感官事物的——在推论的过程中却运用了形而上学的形式(普遍性、无限性等等)。“他不知道,经验主义中即已包含并运用形而上学的原则了。不过他只是完全在无批判的、不自觉的状态中运用形而上学的范畴和范畴的联系罢了。”我认为黑格尔的这句话颇像休谟的观点,即认为感觉中只能感觉事物的观念、印象,而不能感觉其中的联系。但黑格尔是为了指出经验主义的不彻底性,休谟是用不可知论来检验知识范围内是否能够把握范畴的普遍性必然性等联系。但休谟是把认识主观化和把认识的可靠性局限于感性认识上了,我们虽然无法感觉到“联系”,但是我们的理性认识是可以认识联系,而且这种对“联系”的认识是否可靠,我们是可以通过实践(主客观的交汇上)去检验的,而休谟仅仅认为“联系”知识我们的大脑的自然倾向而已,是观念的汇合,并非客观存在,这样的认识相当于从客观中拿东西到主观之中,然后又砍断了主观回到客观的道路。

4)“理性所寻求的无限原则是内在与这世界之中的,不过在感官所见的个别形象里,不足以表现其真正面目罢了。”从这里开始,黑格尔闪出了大量唯物论的火光。他说我们直觉中的内容是一个多样性统一的具体内容,里面包含种种规定,我们去一个一个、一层一层地剥葱般地分析,是为了弄清楚这些规定的内容,但是最后必须还要把这些规定置于联系中考察(反对经验主义从经验中剥出了观念就使之脱离了联系),使各种规定复归于联合。
“分析坚持着事物的区别,这点异常重要”,“当这些思想被认作对象的本身是,这就又退回到形而上学的前提,就认为事物的真理即在思想中了“。

5)经验主义处理有限材料,形而上学探讨无限对象,但无限的对象却被知性的有限形式有限化了。
经验主义和形而上学都是形式有限,不过经验主义的对象也是有限的罢了。

楼主 MR丶Leung1  发布于 2016-12-21 14:44:00 +0800 CST  

楼主:MR丶Leung1

字数:3786

发表时间:2016-12-08 04:5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1-21 22:15:12 +0800 CST

评论数:3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